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數學探究活動數學教學反思

海門市實驗小學洪勁鬆

數學探究活動數學教學反思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思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尤其強烈。”《數學課程標準》關注對學生數學探索能力的培養,認爲數學學習不只是概念、法則、公式的掌握和熟練過程,更應該成爲學生探索和思考的過程。爲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精心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在內心產生一種探究的慾望,自覺地、主動地探索問題,獲取新知。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些具體的做法。

1、質疑是思維的導火索,是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它能使學生的求知慾由潛伏狀態轉入活躍狀態。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先“設疑”,設計符合學生認知水平且富有啓發性的問題,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透過問題情境的創設,使學生明確探究目標,確定思維的方式,併產生強烈的探究慾望,激發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積極性。例如,教學“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徵”時,我們可以設計一場別開生面的師生對抗賽。由學生任意報一些數,看誰能最快地說出它們能不能被2整除。儘管學生算得不慢,可老師更是脫口而出,學生在驚訝之餘產生了疑問,“爲什麼老師如此神速,這裏面肯定有奧祕?”使得學生帶着渴求的心理去探求其中的規律。對於問題情境中所隱含的“問題”,教師不是簡單地直接給出問題,而是讓學生在學習實踐活動中自己去發現、去提出。學生自己發現的問題更貼近學生自己的思維實踐,更能引發其探究。

2、《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活動應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充滿着觀察、實踐、模擬、推斷等探索性和挑戰性活動。教師作爲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要爲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營造寬鬆、和諧、民主的氛圍,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到自主探究的學習活動中去。例如:在教學“20以內的'退位減法”時,出示例題13-5=?後,我沒有按例題提供的算法直接講解,而是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積極投入到探索活動中去,結果發現了多種算法。(1)用小棒擺,先擺13根小棒,拿去5根小棒,得出13-5=8;(2)把13分成10+3,10-5=5,5+3=8;(3)把5分成3和2,13-3=10,10-2=8;(4)想5+()=13,答案是8。這樣,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思維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索、去發現,去再創造有關的數學知識,不僅大大地激發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而且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經過自主探究都有所發現、創造,都有活動探索的體驗,增強了他們學好數學的信心,培養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和探索精神。

3、合作交流是指在學生個體獨立探究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小組或班級集體內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方法和思維過程,互相討論分析,質疑問難,揭示知識規律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反饋資訊及時調控教學策略以引導學生更好、更深入地進行探究,同時還要使學生學會對自己的認知過程進行監控和調節,特別是學會對解決問題過程中的方法做適當的評價。例如,教學“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時,首先複習長方形的特點;透過圖形演示,明確什麼是長方形的周長;出示一個長5釐米、寬3釐米的長方形,讓學生討論怎樣求它的周長,學生分組探究,探索出三種解決問題的方法:(1)按常規方法列出5+3+5+3=16(釐米);(2)由對邊相等的特徵,列出5×2+3×2=16(釐米);(3)把長方形的四條邊分成相等的兩組,列出(5+3)×2=16(釐米)的算式。學生又在教師的引導下繼續思考探究:哪種方法最簡便?透過比較、評價,將探究活動推向了較深層面。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地位得到尊重,每個學生都得到了充分的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機會,在討論中享有充分的發言權,並能透過傾聽他人意見及時調整自己的思維,將思維引向深入。這樣一來,透過討論使學生在更深層次上認識了所學內容,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同時,對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調控能力、評價資訊的能力和與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都有積極的意義。

4、《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探索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重在強調學生解決問題的一個探索過程,讓學生在探索中將實際問題用數學關係表示出來,這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爲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巧妙設計思考題,並鼓勵學生在課外、在生活中發現、關注數學問題,主動地探究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和最佳途徑。例如,“六一”兒童節,同學們到公園去玩,公園的娛樂活動可多了!開火車2元/次,划船3元/次,坐飛機4元/次,碰碰車5元/次,騎馬6元/次。如果給你20元錢,你打算怎麼玩?由於學生本身的個性和每個學生的現實背景及思維方式的不同,會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他們有的獨立思考,有的合作探究,得出了多種不同的答案。

1、五種項目都完,各玩一次,正好用玩20元錢。

2、玩其中的四個項目各一次,就可以有剩錢,另做打算。如,開火車(2元)+划船(3元)+坐飛機(4元)+碰碰車(5元)=14元,剩6元。

3、玩其中一種自己最喜歡的項目,多玩幾遍,玩過癮。如,單玩騎馬:20÷6=3…2(元)。

4、玩兩種或三種自己喜歡的項目,就更開心了,玩的方法也就更多了。如,開火車2次,划船3次,玩坐飛機1次:2×2+3×3+4=17(元),還剩3元。

這樣將課堂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緊密相連,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進行探索,有效地將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延伸到課外生活中去,充分體現了數學知識的應用性,讓學生在知識“消費”的過程中進行創新;同時,這種開放性的問題還可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揮,水平相對較高的學生,有充分施展才華的空間,水平相對較低的學生,也能品嚐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了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和創新意識。

總之,自主探究旨在將學習更多地看做獨立獲得問題的解決,讓學生掌握探索、思考的方法,這種學習過程是有意義的學習過程,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心理特點。因此,學生的探究活動應貫穿於課堂教學始終,教學時,教師要儘可能多地爲學生創造探究的機會,放手讓學生去做,使學生學會在複雜的環境中運用探究科學的態度去認識、發現、創造,以適應未來終生學習的需要,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