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語文教學記承天寺夜遊教學設計

一、匯入:

語文教學記承天寺夜遊教學設計

1、美麗的月色會使人產生豐富的聯想。還記得有哪些描寫月亮的古詩句嗎?面對一輪明月,詩仙李白曾感嘆道:“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李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望月懷遠》【唐】張九齡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暮江吟》【唐】白居易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水調歌頭》【宋】蘇軾

2、一輪明月牽動了無數古人的情腸,他們或借月抒寫相思愁緒,或借月表達美好祝願。當蘇軾因莫須有的罪名被貶黃州,他會借月抒發怎樣的情懷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蘇軾的作品《記承天寺夜遊》(板書課題、作者。)出示學習目標:

有味地朗讀課文有味地細品語句深挖詩人的情感

3、作者簡介(學生讀大屏幕)

蘇軾(1037~1101),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二、反覆朗讀,整體感知。

1、聽範讀,要求注意讀音、停頓。

2、學生自由讀。

3、一生讀。4、再齊讀:讀出一點文言的味道,讀出一點寧靜的氛圍,讀出一點夜遊的興致,讀出一點複雜的情感。

三、疏通文意、解決障礙。

1、利用課文註解,讀懂文意。

2、交流理解重點字詞意思、句子意思。一生朗讀一句,一生翻譯一句。

3、找一生用自己的語言說說課文的意思。

4、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內容:文章寫的是蘇軾晚上睡不着覺,看到月色很美,就到承天寺找到張懷民,兩人一起賞月。

四、讀出作者,讀出情感。

1、你從“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讀出什麼?(讀出傷感)

A.十月已入寒秋(讀出淒涼)

B.十二日夜,臨近十五月圓,由然而生思念之情。(讀出憂愁)

2、帶着這種體會齊讀第一句

3、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讀出失落、欣喜)

4、念無與爲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末寢,相與步於中庭。

點撥:(1)無與:沒什麼缺少志同道合的人(讀出失落)

(2)遂字型現作者怎樣的心理?毫不猶豫(讀出果斷)

(3)爲什麼尋張懷民?張懷民何許人也?

預設:共同的遭遇、共同的感受,同是天涯淪落人。

5、懷民亦未寢。最重要的是哪個字?可看出什麼?

6、相與步於中庭。(讀出享受)

五、細讀品悟、焦點探究。

1、這樣的一對閒友閒步與中庭,看到了怎樣的月色?

出示: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師:這月色有什麼特點?誰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這月色?

生:庭院中波光一片,原來是月光皎潔而又空靈;水草交錯縱橫,原來是月光竹柏的倒影。

2、由月光想到澄澈的水、影子與水草,不但縱橫交錯的形狀像,有清風拂過時,那影子微微搖晃,彷彿水草在浮動。

這裏有恍然大悟的感嘆。很天真。由此我們推想,他剛纔肯定迷失在這月光裏。忘記了月光,忘記了自己,可謂是物我兩忘、天人合一。

3、多美呀,九百多年前的那輪明月彷彿正穿越時間的千山萬壑向我們走來。這麼美的句子我們應用什麼語氣來讀呢?(欣悅的、欣賞、心胸開闊、心靈透亮、忘卻煩惱、忘卻得失、心無雜念、超脫榮辱、心如明鏡、超然物外的語氣)。下面讓我們逐層讀出以上的感受。

4、其實,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感受:

(1)帶着“開闊、空曠、月光照亮萬物”的感覺讀“庭下如積水空明??”

(2)帶着“心胸開闊、心靈透亮”的感覺讀“庭下如積水空明??”

(3)帶着“忘卻煩惱、忘卻得失”的感覺讀“庭下如積水空明??”,你現在已經忘記了因爲作業被批評的不快,忘記了因小矛盾對同學的埋怨??

(4)帶着“心無雜念、超脫榮辱”的感覺讀“庭下如積水空明??”,你現在已經忘記了月考的'失利。

(5)帶着“心如明鏡、超然物外”的感覺讀“庭下如積水空明??”,你現在忘記一切,讓身心飄浮於月光之中,空無一切,忘乎所以??

5、大家的朗讀給我的感覺是具有身臨其境之感。我們來齊讀課文,再次感受月色之美吧!(師生齊讀課文)

6、好美的月色呀!同學們用幾個美詞來修飾一下這明月吧?

出示填空:的朗月世界(澄澈透明!空靈!皎潔無暇!清朗幽美!)

7、(板書)澄澈透明、皎潔空靈、清朗幽美的朗月世界,

六、有味地賞析

不光月色美,還有好多的美點。〔幻燈展示〕請談談自己欣賞到了課文中的一點之美。如:一字之美,一詞之美,一句之美,結構之美,層次之美,描寫手法之美,表達方式之美,情感之美,等等。

“相與步於中庭”中的“步”字看出作者和朋友張懷民的悠閒默契之情。(默契之美)“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最美是“空明”,寫出了月色在庭院中的朦朧之美。(畫面之美、寧靜之美、色彩之美)

生:“蓋”原意是“原來是”,可看出作者欣賞景物時很沉醉,沉入進去了,覺得那些月色就是積水,倒影就是水草,好一會才發覺是竹柏影。

師:沉醉其中,產生幻覺。

生:“閒人”二字可見作者被貶的憂愁,但對現在的生活持樂觀態度。

師:呵呵呵,不只是對現在的生活,對未來的生活也是很樂觀的。

總之,我們可以明確這篇課文有“六美”

1.美在內容的精緻。一個完整的故事竟是用85個字表現出來的。

2.美在內容的豐富。寫了一晚、一遊、一景還有一感,這麼短的文章卻有着這麼豐富的內容。

3.美在結構的靈動。別看只有一個段落,但起承轉合,起伏有致。

4.美在月色描寫。特寫鏡頭,寫月色而不露痕跡。

5.美在情感的波瀾。

6.美在“閒人”的意味。

七、探究情懷

1、一起讀最後三句:“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2、哪個夜晚沒有月亮,哪個地方沒有竹柏,只是少了像我們這樣兩個閒人罷了。

3、你認爲文中“閒人”是怎樣的一種人呢?(具有閒情逸致,興趣高雅之人)

5、蘇軾在被貶的境遇中依然能夠邀友同樂,踏月夜遊,何其灑脫!透過這空明的月色,你看到了一個有着怎樣人生態度的蘇東坡?同學們用幾個美詞來讚頌一下蘇軾的曠達胸襟吧!出示板書填空:的曠達胸襟(積極樂觀向上。從容面對苦難。豁達樂觀。不慕名利,坦蕩豁達。)

7、(板書)積極樂觀、坦蕩豁達的曠達胸襟

8、什麼樣的人才能悟到這樣的境界?(熱愛生命、逆境堅守)

9、請大家再誦課文,在誦讀中進一步感受蘇軾豁達的情懷。(齊讀課文)

八、回味內化,點撥延伸

1、誦讀改編的詩文,讓我們用悟的心態再來觀照一遍文章,感悟一下作者和自我。《遊承天寺》

欲睡難眠月入戶,

欣然相與步中庭。

積水空明竹柏影,

何夜無月少閒人!

2、蘇軾完美的人格,是我們人生最好的導師。

九、結束語:

人生之路,充滿坎坷。面對困難,蘇軾用他“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樂觀,用他“但少閒人如我兩人者耳”的曠達、用他“西北望,射天狼”的豪邁,穿越千年時空映照了我們,也祝願我們面對困難時,也能像東坡那樣,心靈永遠澄澈明淨,人生更加豁達從容!

作者遊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戶,無與爲樂。

描寫月光美景的語句是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表達作者微妙複雜的感情語句是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主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