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記承天寺夜遊》教案設計

一、教學目標:

《記承天寺夜遊》教案設計

1、 背誦並默寫課文

2、 掌握常用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3、 品味優美語言,理解作品意境,體會全文蘊含的思想感情。

二、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簡短的文言文遊記。文章情思如水,汩汩而流,語句清新,描寫月色如詩如畫,語言凝練含蓄,饒有餘味,言簡意賅,比喻精當,情景交融,內涵豐富,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需要學生好好體會其中的美麗之處。

三、教學設想

由人及情,由讀到悟,對本篇課文,設想透過讀課文來體會其中作者的感情,透過瞭解作者,瞭解創作背景來領悟感情。

四、教學課時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匯入

有這樣一個人,他意氣風發,豪情壯志,他仕途坎坷,笑看人生。他是誰呢,他就是宋代的著名詞人蘇軾。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一篇遊記散文《記承天寺夜遊》。

(二)、瞭解蘇軾生平

他頻遭貶謫, 一生歷典八州,身行萬里,走過無數窮山惡水,卻都如處天堂,他說:此心安處是吾家。他被無數小人中傷下獄,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見識了人間萬千醜態卻說:“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是好人。”

在他去世很久很久以後,有一個作家仔細地研究了這個人的一生,然後爲他寫了一本傳記,在傳記中,這個作家給這個人下了如下結論,大家一起念。(出示文字)

他的一生是載歌載舞,深得其樂的。

(出示蘇軾圖片)

蘇東坡的一生比之常人的一生應該說是非常不幸的,但他活得十分快樂,而我們很多人平平常常的過日子,卻說人生無趣。看來我們真的該好好的學一學蘇東坡,問問他爲什麼能過得如此快樂。我們就從《記承天寺夜遊》中尋找答案,希望下課的時候大家能從東坡這裏取到快樂人生的真諦。

(三)、朗讀課文,感受情景

學生聽範讀,感受朗讀時的節奏,感情。

請同學起來讀課文,看看大家能否感受到其中的要點。

大家齊讀感受。

提問:蘇軾在這個夜晚看到了哪些景象呢?

月色與竹柏影

(四)、瞭解背景,體會“閒”情

現在我們搞清楚了東坡所看到的景色,他看到的是“月色與竹柏影”,東坡看着這美景開始發感慨了:“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但他說的這句話我不大明白,請這個同學來幫我解釋一下。

請同學翻譯這幾句的意思。

提問:老師仍有些不懂:“哪一夜沒有月光?”下雨的晚上有麼?“哪裏沒有竹子和松柏”。這句話是不是有點邏輯問題?它是一個病句?

學生思考

明確:這句話中的月光、松柏並不是月光,竹柏,它們只是一個象徵——美景的象徵。(出示文字)原句=哪裏沒有美?只是缺少閒人罷了。這我就明白了。不過我還有點困惑:書上註釋“閒人”是“清閒的人”的意思,也就是“沒什麼事做的人”。我找了一點資料

(出示資料)

蘇軾以犯人身份貶黃州,無薪俸,故租50畝荒地經營。有詩曰:“不令寸土閒,飢寒未知免。”“去年東坡拾瓦礫,自種黃桑三百尺。今年刈草蓋雪堂,日炙風吹面如墨。”又有“自笑平生爲口忙”之句。

大家看,蘇東坡要養活一家老小,好象很忙啊。要開荒種地,要種黃麻桑樹,還要造房子,爲餬口奔忙,他怎麼是個閒人了?

東坡不是閒得無聊之人,他是富有閒情雅緻之人,要仔細體會這裏的“閒”情。

讓我們再來讀一下這篇短文。不過這一次我希望大家能讀的更好一點,在讀出節奏之外,我們還需要讀出這裏的感情,讀出蘇軾的豪情與樂觀。學生齊讀課文。

(五)、培養豁達的心境

這樣的“閒”是不是誰都能做到的呢?蘇軾在文中有告訴我們怎樣才能閒嗎?

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 就是說作者無意識中寫下的景色會透露他的內心世界,比如李白的`“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反映他的思鄉之情,那麼蘇軾呢?他的景語透露了他怎樣的內心世界呢?現在大家思考1分鐘,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要欣賞山水,就是要心胸開闊,心無雜念

(六)、總結

用三句話來總結一下這篇文章。第一句,雕刻大師羅丹說的:“美,是到處都有的!”

如何才能欣賞到無處不在的美呢?蘇軾告訴我們: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閒者便是主人。

如何才能心閒呢?還是東坡告訴我們,要“胸中廓然無一物”。

六、板書設計

記承天寺夜遊

蘇軾

通 貶謫的悲涼

達 賞月的欣喜 閒情

樂 漫步的悠閒

觀 人生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