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精華】說課稿合集9篇

說課稿3.12W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說課稿合集9篇

說課稿 篇1

說教材、目標、重點難點:我說的內容是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九冊第二十四課《給予是快樂的》。課文講的是保羅在聖誕節前夜與一個小男孩在短促的接觸中,由誤解到理解的變化過程,揭示了給予是快樂的人生道理。課文篇幅短小,結構緊湊,很適合學生閱讀、複述;文中小男孩面對新車的種種表現和保羅產生的心裏變化交替敘述,使故事情節一波三折,引人入勝,很容易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作爲課文的切入點,作爲學習全文的經緯。爲此根據課程改革和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炫耀、懂得造句。

3.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課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能聯繫全文、掌握表現中心思想的句子的含義。

4.憑藉課文的具體語言材料,獲得給予是快樂的真切感受,激發助人爲樂、無私奉獻的思想情操。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是抓住保羅兩次想錯了,體會他的心理變化,及抓住小男孩的言語行爲,小男孩的心理活動,從中感受小男孩的優秀品質。說設計理念:閱讀教學過程是每個學生精心讀書獲得個性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不斷實現自我建構,學會閱讀,促進表達的過程。爲此本節課我主要採用疑問導讀法,即以讀爲經,以問爲緯,抓住保羅兩次想錯了,錯在哪裏這個大問題,引導學生讀、思、議、辯結合,營造自主、合作、平等的良好氛圍,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達到無爲而治的教學境界。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質疑定標:首先我們做個遊戲,做笑的遊戲。(大笑、微笑、笑眯眯等)與高興相近的詞語有哪些?板書:快樂 你什麼時候會快樂的?可是我們今天來學習一篇課文,作者得出了這樣的感受,板書完整課題:給予是快樂的 指導學生讀準字音。其中給讀ji。其次讓學生說說對於課題的理解,即給予這裏是指能夠幫助別人,爲別人付出勞動,作出貢獻。給予是快樂的就是助人爲樂的意思。最後讓學生就課題質疑,可能會提出以下問題:誰給予誰?在怎樣的情況下給予的?給予了什麼?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從好的問題中小結髮現的方法,即針對問題提問時,要抓住關鍵詞給予進行思考。根據學生提的問題巧妙地引導學生進入文字自主閱讀狀態。

二、整體感知,讀中悟學。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裏,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這一環節,我先讓學生帶着自己提出的問題讀書,然後在全班交流透過讀書,你都讀懂了剛纔提的哪些問題,讓學生初步解決問題?鼓勵學生個性化的解讀,進行多角度、多層面地交流讀書體會。然後根據保羅想錯了幾次這個問題,引導學生理清文章層次,檢查學生讀書情況,並由此引導學生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研析設問,精讀感悟: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爲此在這一環節,我抓住了保羅兩次想錯了,錯在哪裏這個大問題,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在讀中感悟、體會。具體教學步驟是這樣的: 首先學習保羅第一次想錯的部分: 1.文中哪些部分是寫了保羅第一次想錯了呢?讀課文,找出文中的句子。指名讀讀句子,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保羅爲什麼想錯了 2.保羅剛開始認爲自己的想法有錯嗎?從哪些詞句中反映出來的?學生找句子,出示:保羅當然知道他希望什麼,他會希望也有他一個這樣的哥哥。引導學生抓住當然一詞體會保羅相信自己的想法沒有錯。提問:保羅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呢?(因爲保羅自己就是認爲得到是快樂的)、指導學生讀好這句話,讀出保羅對自己的想法堅定不移的語氣。 3.儘管保羅對自己的想法堅定不移,但他的確想錯了,小男孩是怎麼想的呢?指名讀小男孩的話,根據學生的朗讀,讓學生說說自己爲什麼要這樣讀,你的體會是什麼。緊接着,教師改換句式出示:我希望我將來也能像你哥哥那樣 讓學生補充完小男孩的話。(藉助於文字,讓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培養學生想像了,又加深了對文字的理解) 最後讓學生說說,從小男孩的話中體會到什麼?並指導讀好這段話。 第二、引導學生學習第二次錯: 1.像學習第一次一樣,先請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保羅第二次錯在哪裏?並相機出示句子(小男孩的話)。讓學生抓住這兩句話談談體會,並指導學生讀出激動、興奮的語氣。 2.聽了小男孩的話,保羅再次發現自己錯了,這時他會想些什麼? 3.教師總結引導過渡:正是由於小男孩的話打動了保羅,所以保羅引讀第十二小節:在這美好的夜晚,車裏的三個人會各自想些什麼?說些什麼或者做些什麼呢?-

四、拓展延伸,形成積澱:語文課本中有許多課文對於指導學生做人有着深遠的影響,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在引導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美的同時,使學生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爲此,在文章結尾,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填空題:保羅的哥哥因爲( )而感到快樂,保羅因爲( )而感到快樂,小男孩因爲( )感到快樂。並延伸到學生實際,再出示填空: 我也曾因爲( )而感到快樂。這一填空題,既總結了全文,使學習課文又迴歸到了整體,並給開始就題目展開的質疑有了一個交待。另外,爲了把課內課外有機結合,適當拓展學習資源,拓展學習渠道,我還佈置了課外閱讀作業:讀讀蔣風的《給,永遠比拿愉快》,屠格涅夫的《乞丐》,林潤翰的《感恩之心》。 說教材、目標、重點難點:我說的內容是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九冊第二十四課《給予是快樂的》。課文講的是保羅在聖誕節前夜與一個小男孩在短促的接觸中,由誤解到理解的變化過程,揭示了給予是快樂的人生道理。課文篇幅短小,結構緊湊,很適合學生閱讀、複述;文中小男孩面對新車的種種表現和保羅產生的心裏變化交替敘述,使故事情節一波三折,引人入勝,很容易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作爲課文的切入點,作爲學習全文的經緯。爲此根據課程改革和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炫耀、懂得造句。

3.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課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能聯繫全文、掌握表現中心思想的句子的含義。

4.憑藉課文的具體語言材料,獲得給予是快樂的真切感受,激發助人爲樂、無私奉獻的思想情操。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是抓住保羅兩次想錯了,體會他的心理變化,及抓住小男孩的言語行爲,小男孩的心理活動,從中感受小男孩的優秀品質。說設計理念:閱讀教學過程是每個學生精心讀書獲得個性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不斷實現自我建構,學會閱讀,促進表達的過程。爲此本節課我主要採用疑問導讀法,即以讀爲經,以問爲緯,抓住保羅兩次想錯了,錯在哪裏這個大問題,引導學生讀、思、議、辯結合,營造自主、合作、平等的良好氛圍,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達到無爲而治的教學境界。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質疑定標:首先我們做個遊戲,做笑的遊戲。(大笑、微笑、笑眯眯等)與高興相近的詞語有哪些?板書:快樂 你什麼時候會快樂的?可是我們今天來學習一篇課文,作者得出了這樣的感受,板書完整課題:給予是快樂的 指導學生讀準字音。其中給讀ji。其次讓學生說說對於課題的理解,即給予這裏是指能夠幫助別人,爲別人付出勞動,作出貢獻。給予是快樂的就是助人爲樂的意思。最後讓學生就課題質疑,可能會提出以下問題:誰給予誰?在怎樣的情況下給予的?給予了什麼?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從好的問題中小結髮現的方法,即針對問題提問時,要抓住關鍵詞給予進行思考。根據學生提的問題巧妙地引導學生進入文字自主閱讀狀態。

二、整體感知,讀中悟學。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裏,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這一環節,我先讓學生帶着自己提出的問題讀書,然後在全班交流透過讀書,你都讀懂了剛纔提的哪些問題,讓學生初步解決問題?鼓勵學生個性化的解讀,進行多角度、多層面地交流讀書體會。然後根據保羅想錯了幾次這個問題,引導學生理清文章層次,檢查學生讀書情況,並由此引導學生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研析設問,精讀感悟: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爲此在這一環節,我抓住了保羅兩次想錯了,錯在哪裏這個大問題,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在讀中感悟、體會。具體教學步驟是這樣的: 首先學習保羅第一次想錯的部分: 1.文中哪些部分是寫了保羅第一次想錯了呢?讀課文,找出文中的句子。指名讀讀句子,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保羅爲什麼想錯了 2.保羅剛開始認爲自己的想法有錯嗎?從哪些詞句中反映出來的?學生找句子,出示:保羅當然知道他希望什麼,他會希望也有他一個這樣的哥哥。引導學生抓住當然一詞體會保羅相信自己的想法沒有錯。提問:保羅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呢?(因爲保羅自己就是認爲得到是快樂的)、指導學生讀好這句話,讀出保羅對自己的想法堅定不移的語氣。 3.儘管保羅對自己的想法堅定不移,但他的確想錯了,小男孩是怎麼想的呢?指名讀小男孩的話,根據學生的朗讀,讓學生說說自己爲什麼要這樣讀,你的體會是什麼。緊接着,教師改換句式出示:我希望我將來也能像你哥哥那樣 讓學生補充完小男孩的話。(藉助於文字,讓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培養學生想像了,又加深了對文字的理解) 最後讓學生說說,從小男孩的話中體會到什麼?並指導讀好這段話。 第二、引導學生學習第二次錯: 1.像學習第一次一樣,先請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保羅第二次錯在哪裏?並相機出示句子(小男孩的話)。讓學生抓住這兩句話談談體會,並指導學生讀出激動、興奮的語氣。 2.聽了小男孩的話,保羅再次發現自己錯了,這時他會想些什麼? 3.教師總結引導過渡:正是由於小男孩的話打動了保羅,所以保羅引讀第十二小節:在這美好的夜晚,車裏的三個人會各自想些什麼?說些什麼或者做些什麼呢?-

四、拓展延伸,形成積澱:語文課本中有許多課文對於指導學生做人有着深遠的影響,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在引導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美的同時,使學生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爲此,在文章結尾,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填空題:保羅的哥哥因爲( )而感到快樂,保羅因爲( )而感到快樂,小男孩因爲( )感到快樂。並延伸到學生實際,再出示填空: 我也曾因爲( )而感到快樂。這一填空題,既總結了全文,使學習課文又迴歸到了整體,並給開始就題目展開的質疑有了一個交待。另外,爲了把課內課外有機結合,適當拓展學習資源,拓展學習渠道,我還佈置了課外閱讀作業:讀讀蔣風的《給,永遠比拿愉快》,屠格涅夫的《乞丐》,林潤翰的《感恩之心》。

說課稿 篇2

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14課《一路花香》,這課是則寓言故事,主要講了兩隻水罐的故事。一隻有裂縫的水罐在完好的水罐面前感到慚愧,挑水工卻告訴它:從它的裂縫漏出的水澆灌出了美麗的花。向我們揭示了:世上每一件東西,每一個人都有自身的價值,我們既不能驕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只要恰到好處地利用自身的特點,就能充分發揮作用。一路花香是挑水工利用破損的水罐漏水的特點形成的美好景象。課文分爲三個自然段:

1.挑水工用一好一破的水罐挑水的不同結果

2.有裂縫的水罐因漏水而慚愧的向挑水工道歉,挑水工叫它回去時注意路旁的花。

3.破水罐看了花後,仍然爲漏水而道歉,挑水工告訴他:是它的裂縫漏出的水澆灌了美麗的花。

說教法:新課程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課堂上要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在教學本課時,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直觀教學法。運用電化教學,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更好的幫助他們理解課文內容。

2.朗讀體會法。朗讀是語文教學中最常用、最重要的訓練,唯有多讀,才能理解課文,纔會運用。透過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的朗讀,分不同角色讀,幫助學生感受不同3.品析詞句法。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深刻了解故事寓意,用“讀、找、品、畫”的學習法,教會學生自主學習。水罐的表現,同時也是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語感訓練。說學法:本課是則寓言,教學寓言時,要讓學生讀懂文章內容,理解文章的寓意,這是寓言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對於四年級學生來說,他們對寓言本身充滿了興趣,但對寓意的理解會存在很大難度。爲此,教學時我主要透過讓學生反覆朗讀,分角色朗讀來感受不同水罐的表現,結合文章的重點詞句,理解文章的寓意,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說目標:

(1)認知目標: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3)透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4)情感目標: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瞭解挑水工妙用破水罐澆灌路邊花草的事,幫助學生正確看待自己,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這一點也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說設計:本課我設計了兩個課時來完成這篇寓言的教學。今天我說的是第二課時的設計。

第二課時:

學習二、三自然段,理解課文內容,品析課文,總結全文。在課前準備上,我準備了教學課件,輔助教學。

本次着重說第二課時的內容,針對教材及教學目標,我是這樣設計課程。

1.複習引入

思考:說說兩隻水罐的不同之處,想象它們會說些什麼?好水罐爲什麼會如此驕傲?從哪個詞看出挑水工的勤勞?

板書:完好水罐驕傲自大、破損水罐自卑自責

師:破水罐真的沒有用嗎?

過渡學習第二段

2.學習第二自然段,自讀,畫出好水罐驕傲自大的詞語,讀一讀體會。

本段的重點在第一次對話,抓住“道歉、慚愧”體會破水罐的自卑。(同桌演讀,讓學生透過語速和語調錶現出人物的心理活動,從而受到感染,內化課文的語言。)在學習中,學生可能還會遇到不理解的詞,這時我鼓勵學生自己互相解決問題,從而培養了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

由挑水工爲什麼要破罐注意路旁那些美麗的花,過渡學習第三自然段。

本段是課文的重點,採用以讀代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抓住“那隻破水罐……感到一絲快樂”出示課件,讓學生透過畫面感受美好的景象。破水罐和挑水工的第二次對話是全文的重點。爲了幫助學生突破重點和難點,出示挑水工的一段話,“難道你沒有注意……主人那能欣賞到這美麗的花朵呢?”組織學生自讀、集體演讀、分角色讀、把自己的感受帶進去讀、指導再讀。對朗讀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教師要及時糾正。讀中抓住“一絲、再一次”等詞指導學生讀懂破罐此時仍有自卑,(讓學生想一想,寫一寫感想)”畫一畫詞句,說一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挑水工妙用破水罐澆灌路邊花草,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小組討論:讀了挑水工的話,你知道了什麼?舉例說說。

教師總結:世上每一件東西,每一個人都有自身存在的價值。(教師板書)

接下來設立談話環節:兩隻水罐,你喜歡哪一隻?正確引導:好水罐能圓滿完成任務應肯定,至於驕傲當然不對,但如自己努力地去做一件事終於取得成就,感到自豪也未嘗不可。破水罐對自己要求嚴格,但老是自卑自責是不行的,要儘早解脫,看到自身的價值。

作業設計:拓展活動:現在聽了挑水工的一番話,你認爲破水罐會怎樣?

板書:

14一路花香

完好水罐驕傲自大

破損水罐自卑自責

教育:

要看到自身存在的價值(紅筆寫)

說課稿 篇3

一、教材說明

1、說教學內容

我說課的內容是西師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第一課時:衆數。

2、教材簡析

衆數是在學生學習了統計初步知識和“平均數”的基礎上,根據《課標》對小學數學內容新的要求,而安排的一種新的統計量的學習。衆數是以前的教材中沒有出現過的內容,對我們教師來說都是新知識。他在統計中有重要的意義,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教材結合學生生活的實際,透過讓學生統計班上部分同學的齲齒情況,發現齲齒顆數是“1”顆的最多,從而抽象出衆數的概念,再透過“試一試”、“議一議”加深學生對衆數意義的理解,學會求一組數據的衆數的方法,讓學生在實際的情景中體會衆數的實際意義。知道衆數是代表一組數據的整體水平或集中趨勢的統計量,它能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一組數據分佈的基本情況。

二、說學生

衆數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學生的認知基礎:在前面幾年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的統計知識,具有一定的收集、整理數據的能力,已經能夠在經歷統計的過程中和統計圖、表的觀察中,獲取資訊,並進行簡單的分析。另外,學生還具備了一定的觀察,發現規律的能力。這些知識基礎和實踐操作能力都是我們教學中應當利用和開發的。

在本節課的學習中,學生對衆數的意義的理解並不困難。難就難在讓學生在實際生活的情景中、數學的活動中體會衆數的實際意義,並理解衆數是代表一組數據的整體水平或集中趨勢的統計量。所以,教師要注意創設情景啓發、指導學生進行理解。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自己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本課我擬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1、透過實例讓學生在經歷統計的過程中理解衆數的意義,學會求一組數據的衆數的方法。

2、在具體情景中,理解衆數的實際意義。

3、認識衆數在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統計知識的價值。

以上教學目標是根據數學課程標準中“統計與概率”部分的要求,擬定的具體目標。第一個是本課的認知目標,第二個則是體現數學思考的能力目標,第三個目標的確定主要是以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態度方面來思考的。如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學習有好奇心與求知慾等在本課的學習過程中都應當注意培養。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衆數的意義,學會求一組數據的衆數的方法。

只有知道什麼是衆數,學生才能理解衆數的實際意義。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在實際生活的情景中、數學的活動中體會衆數的實際意義。

這節課的教學準備:學生用的練習題單、數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四、教法與學法

爲了實現教學目標,更好地突出重點,在教學過程中我採取了教師創設情景,學生參與統計實踐,觀察分析,合作探究,活動中理解,聯繫生活理解衆數等措施,讓學生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學習新知

本環節設計了爲同學們介紹9月20日我國的“愛牙日”爲話題,引出學生的非常熟悉的本班部分學生齲齒情況的統計,讓學生感受所學內容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了學生對學習內容的關注和興趣。然後分三個層次來進行例題的教學:

1、衆數的意義的理解

讓學生在經歷整理數據、製作統計圖表的過程後,對統計圖表進行觀

察、分析,發現在齲齒數據中顆數1出現的次數最多,從而引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衆數。然後讓學生經歷從現實情景中抽象出一組數據,再發現這一組齲齒數據中,1出現的次數最多,我們就把1叫做這組數據的衆數。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衆數的意義的理解。並結合情景讓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理解,這裏的衆數1是反映了這部分同學齲齒顆數的普遍情況。讓學生感受衆數的實際意義。本環節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理解衆數的意義。

2、掌握求衆數的方法

學生理解了衆數的意義之後,教師請學生根據自己對衆數意義的理解,嘗試找出一組數據的衆數。也就是教材中“試一試”的內容。在學生完成之後追問學生“爲什麼你認爲衆數是3呢?”學生會說:“因爲在這組數據中,3出現的次數最多。”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衆數的意義的理解。然後教師問“你是用什麼方法找到衆數的呢?”學生回答、交流自己的方法,可能有觀察法、數的方法、統計的方法等等。透過學生間的相互交流,讓學生掌握求衆數的一般方法。整個環節的教學中要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

3、認識一組數中有2個衆數的情況

在生掌握了求衆數的方法後,教師讓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求一組數據的衆數。也就是完成教材中“議一議”的內容。學生在獨立完成時就會遇到一組數中有2個衆數的情況。這樣,讓學生產生認知衝突,然後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探究,這組數的衆數到底該是“3”還是“5”?爲什麼剛纔出現的每一組數據的衆數都是1個,而這一組數據的衆數卻有2個呢?讓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並讓學生明白:衆數是在一組數局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數。一組數的衆數有時是1個,有時也可能有2個。從而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衆數的意義的理解。

(二)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

因爲數學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所以讓學生聯繫生活,理解衆數的實際意義,有助於學生對衆數的認識。有助於學生根據數據分析的結果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因此,在本環節的教學中主要安排了3個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着密切聯繫的活動情景,如:在本班一組學生50米跑的成績、本班同學的年齡、穿鞋的尺碼等現實情景中找衆數。透過這些活動,進一步理解衆數的意義和找衆數的方法,更主要的是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衆數的實際意義的理解,感受衆數所具有的整體水平和集中趨勢的強弱,感受衆數的生活化。

在對衆數實際意義的理解方面,教師採用分層次教學的方式。首先是由教師引導學生感受,教學生說衆數的實際意義,也就是例1;其次是教師引導學生說衆數的實際意義,也就是本班一組學生50米跑成績的衆數的實際意義的感受。最後,由學生自己來說衆數的意義,也就是後面安排的本班同學的年齡、穿鞋的尺碼等現實情景中找衆數。這樣由“扶”------“半扶”------“放”,體現了教師對學生學習的指導和主導作用,體現了學生由不會到會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的學習能力、熱愛數學情感在教師引導中逐漸得到培養。

(三)感受衆數所具有的代表性的強弱

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景中,充分感受了衆數的實際意義之後,教師還創設了一個統計大家希望在下週星期一至五哪一天看電影的一個情景,讓學生分大組進行統計,找到自己這個大組的意見的衆數。然後,請兩個組的同學來進行介紹自己組統計的結果,再將兩個組的統計圖進行比較,發現衆數的代表性有強弱之分,其中一個組同學的意見更加集中,他們這一個組的衆數更能代表大家的集中意見。從而讓學生感受衆數所具有的代表性的強弱。增強學習的趣味性,感受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着廣泛的應用。

(四)課堂小結:讓學生回憶本節課所學知識。

(五)板書設計:衆數

試一試:2,3,3,0,4,3,2,3的衆數是()

議一議:2,4,3,3,5,3,5,4,3,5,6,5的衆數是()

根據本課設計的需要,我們只把兩組找衆數的練習板書出來。這兩組數的衆數的個數分別是1個、2個這兩種不同情況。簡明扼要,又突出重點。

說課稿 篇4

我的說課內容是一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位《數花生》。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說課。

【說教材】

教材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強調了從學生身邊的事物出發去認識數。從學情分析,數數是學生普遍具有的生活經驗和技能,所以對於100以內數的認識,學生並非完全陌生,以此爲基礎,讓學生體會到數就是從我們的生活經驗和常識中提煉和抽象出來的。

教學目標:

1.結合多種數數活動,會數100以內的數,初步認識100以內的數,感知100的意義。

2.在多樣化的數數活動中,培養髮散思維能力,感受數數的樂趣。

3.透過數數培養數感,感受位值。

教學重點:

學會運用不同的方法數出數量10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

【說教法學法】

根據一年級學生年齡、心理、認識規律等特點,我在教法運用上努力做到四個“注重”,一是注重創設具體問題情境,既提供豐富感性材料,又有利於激發學生求知慾;二是注重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三是注重開展小組合作和集體交流討論,讓學生學會合作、學會傾聽、學會思考;四是注重實物教學。

【說教學過程】

依據新的教學理念和學生的認知特點。這一部分分爲四個環節展開教學活動:即新課匯入、探究新知、鞏固拓展、全課小結。

第一個環節——新課匯入。首先,師生談話,接着由學生感興趣的謎語匯入課題,既調動了其學習的積極性,又爲新知識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第二個環節——探究新知。具體分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一個一個地數花生。首先讓學生一個一個地數塑料袋裏裝的花生。交流自己是怎樣數的。 這一層次旨在透過學生親自動手數花生,認識數學的意義和作用。第二個層次——換一種方法數花生。我爲學生創設了數花生的情境,我先兩個兩個地數,藉此引導學生數花生。學生自然而然地就可以兩個兩個地數、五個五個地數等等……第三個層次——組織交流。這一層次,我放手讓學生介紹了數花生的多種方法,同時有針對性地練習,有效化解難點,也爲第三個環節鋪平了道路。

第三個環節——鞏固拓展。我說:在剛上課時,我們就一個一個地數花生,現在老師說一個數你能用所學的知識數花生嗎?學生獨立思考,並在小組內說一說。透過生活化、形式多樣的練習,不僅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第四個環節——課堂小節。和學生一起回顧這節課我們學習的知識,並且有哪些新的收穫。

【說板書設計】

數花生

一個一個地數:1、2、3……

兩個兩個地數:2、4、6……

五個五個地數:5、10、15……

十個十個地數:10、20、30……

簡練的文字起到了突出重點的作用,使學生看到板書就可以一目瞭然地回顧本節所學內容,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學無止境,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努力地鑽研教材,設計教法,力爭使每一節數學課都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是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一篇寫景散文,本單元的主題是祖國的大好河山。《桂林山水》這篇文章,以生動形象的筆觸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開篇引用“桂林山水甲天下”點明桂林山水聞名遐邇,然後從灕江的水、桂林的山、桂林的山和水等角度分別描寫了桂林美景的特色。

學習本文可以培養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欣賞與熱愛之情,並讓學生體悟作者是如何用優美的語句來表情達意的。

(二)本課重點和難點

根據本單元主題和本文的特點,設定本課重難點如下:

重點:感受桂林山水之美,學會用寫景手法描繪身邊的事物。

難點:瞭解本文語言特點,掌握排比、比喻等寫景手法。

二、說學情

1、本課教學對象是四年級下學期的學生,他們在之前學習過關於描繪山水的文章,初步具有了欣賞美、熱愛美的能力,但是體會作者如何透過語言運用技巧來寫景達意,並對其中的優秀技巧進行模仿寫作,這樣的感悟力和能力還需要加強。

2、我的學生多是95後,他們已經學會了網上查資料,有的還曾經去很多地方旅遊過。因此,讓他們透過自己查資料先了解桂林山水的美並不難。他們也已經初具獨立思考問題和探討問題的能力,可以組織相應的互動活動。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三維目標的要求、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組詞和聽寫,並能正確讀寫“無瑕、兀立、嶙峋、波瀾壯闊、峯巒雄偉、連綿不斷”等詞語。

2、背誦全文。

(二)方法目標:

1、透過瞭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掌握引用、對比、排比、比喻等寫景手法。

2、能夠模仿例段,學習用相同的句式寫一段話。

(三)情感目標: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四、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就是透過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文字研習、問題探究、活動體驗等多種形式,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的綜合素養,並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爲此,我主要採用“品讀賞析”和“問題探究”的多媒體教學方法,安排2課時。

藉助反覆品讀,引導學生體味作者在描寫景色時所採用的優美語句;透過問題探究,展開教師、學生、作者和文字四者之間的對話,構建師生間和諧平等、互動對話的語文課堂。

對於教師的作用,新的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教師既是與學生平等的對話者之一,又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教師的點撥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獨立閱讀。”因此,這一堂課,在教法上我採用對話式教學模式,主要採用提問法、講解法,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課文。

(三)學法

1、朗讀法:形式多樣的讀、大量的讀、有感情的讀。

2、討論法:透過提問思考討論,引導自己思考,自己得出正確答案。

3、質疑法:引導學生從無疑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五、說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一節新課的開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個音定準了,就爲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礎。上課也是如此,第一錘就應敲在學生的心靈上,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我是這樣設計導語的,請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展示課下蒐集的桂林山水的圖片、文字資料或歌曲。

透過對桂林山水的直觀感受,激發學生對學習本課的興趣。老師總結同學們的展示,匯入課題。(同學們,大家透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向我們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我們忍不住想去桂林看看,並讚歎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然名不虛傳。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描寫桂林山水的散文,跟隨作者的眼睛,去一睹桂林的風采!)

(板書:第2課桂林山水)

(二)初步朗讀、整體感知

引導學生自讀課文,這一部分大約需十分鐘的時間。是這一堂課中佔時較多的一部分。之所以安排這麼多時間,是因爲這是一篇寫景抒情的美文,充分的'朗讀是讓學生體驗這篇文章最好的辦法。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讀”就是“自主”學習方式的最直接體現。巴金說過:“寫吧,只有寫,纔會寫。”我們是否也可以這樣說:放手讓學生讀吧,只有讀,纔會讀。讓學生在讀中感受,在讀中思考,在讀中品味語言文字的魅力。這一部分大約分這樣幾步:

1、學生自由朗讀,然後分排進行有感情的朗讀;透過朗讀,感受作者的語言美,以及語言所表達的景色美。

2、教師範讀,學生標出生字在課文中的位置和本文出現重要詞語。

3、教師範讀以後,再請學生默讀,這次是帶着任務的默讀:首先,讓學生藉助詞典查出生字的讀音和組詞,並查出新出現的重要詞語的意思;然後,試着概括每段最主要寫的是桂林的什麼美景。(說明:新課標要求三、四年級的學生,四年級的學生初步學會默讀,不指讀,學會略讀並粗知文章大意,所以在默讀的時候,我給學生布置了簡單概括文章的大意的任務;另要求學生學會藉助相關工具書查閱生字詞的意思,所以我還安排學生自己查詞典並解決生詞釋義。)

4、檢查朗讀的任務完成,並引導學生概括文章大意。

首先我請兩名同學分別讀出8個生詞,並進行組詞。帶領學生解決了生詞的問題,再來初步概括文章大意。這裏仍然採用檢查任務完成的方式,請4名同學分別說出每段最主要寫了桂林的什麼美景。得出如下線索:

(1)桂林山水甲天下;

(2)灕江的水;

(3)桂林的山

(4)桂林的山水

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書。

(三)深入閱讀、攻克難點

初步感知文章的大意和結構以後,接下來就要重點學習文章如何運用優美的語言來描寫桂林的美景的。在這個環節,我採用讓學生分段研讀的方法,因爲本文每個段落的主題都很鮮明,整體形成總——分——總結構,進行分段研讀非常適合。分段研讀的設計如下:

1、第1段,統領全文:前面我們已經概括了每段的大意,第一段最主要的一句話就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爲什麼這麼說呢,接下來學習第2段。(板書:桂林山水甲天下以這7個字爲綱,統領整篇課文)

2、第2段,灕江的水:

(1)請一名同學讀第二段,教師重點講解:波瀾壯闊、無瑕。

(2)攻克重點:體會作者描寫灕江水所採用的手法。

A、作者要寫灕江的水,爲什麼先寫大海和西湖?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描寫手法?

B、作者寫了灕江水的哪幾個特點?具體是怎麼寫的?

(板書:灕江水:靜、清、綠)

靜:採用引讀法(老師讀前面的內容,學生根據老師的引導讀出後面的內容),教師:灕江的水真靜啊學生: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清:採用引讀法,教師:灕江的水真清啊學生:清的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綠:採用引讀法,教師:灕江的水真綠啊學生:綠的彷彿那是一塊翡翠。

這裏,採用了排比法,突出了灕江水的特點;還採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灕江的綠水比喻成一塊翡翠。

(3)第3段,桂林的山:(板書:桂林的山:奇、秀、險)

A、請一名同學讀第3段,重點講解:危峯兀立、怪石嶙峋

B、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找出桂林的山有哪些特點呢?描寫山的特點又採用了什麼樣的手法呢?

(說明:由於本文第二段和第三段所採用的描寫手法是一樣的,學生根據前面老師的講解,結合小組討論,可以對第三段進行分析了,所以我採用了學生自主探究和小組討論的方法。)

小組討論以後,預想學生會總結出桂林山的三個特點:奇、險、秀,和採用的修辭手法:對比、比喻、排比,老師就可以根據大家的回答,按照第二段的模式寫成板書。

(4)第4段,桂林山水:

A、請一名同學朗讀,重點講解:連綿不斷。

B、作者在描寫桂林山水時,用了什麼手法?作者是怎麼描述“舟行碧波山,人在畫中游”的?

(四)整體回顧、拓展延伸。

攻克了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我會帶領學生對本節所學的內容進行回顧,並進行相應的拓展。我是這樣幫助學生回顧整體知識的:

1、本文先用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來總領全篇,又分別從灕江的水、桂林的山進行景色描寫,最後寫桂林的山和水匯成一副美麗的畫卷,採用了“總——分——總”的結構。

2、作者在描寫景色時,用了排比、比喻、對比等修辭手法,使描寫桂林的語言跟美景一樣,格外美麗。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見到了很多美景,你能否可以模仿本文的寫作手法“真靜啊,靜得……;真清啊,清得……;真綠啊,綠得……”,描寫你所見的一處風景。

3、我們的祖國,大好河山真的很美,像畫卷一樣。同學們,如果你們可以,一定要多出去看一看,多開闊自己的視野,多培養自己開放的胸懷。

(五)佈置作業:

請同學們模仿文中描寫灕江水的寫作手法,寫一篇50字左右的片段,描寫你所見過的或者特別喜歡的風景、植物、動物。

說課稿 篇6

一、 教材分析:

“神奇的海洋館”是小學五年級第三單元第二課內容,它是基於學生對畫圖程序的啓動方法,視窗的組成,一些簡單操作有了基本瞭解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探究繪圖工具的使用方法。它是教材關於畫圖知識鋪墊的延伸,並且貫穿着以後整個的畫圖知識教學,是學生能夠順利、快捷操作使用畫圖的基礎之一,也是形成學生“瞭解熟悉——技巧掌握——綜合運用”這一合理知識鏈的必要環節。教材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前景色、背景色和掌握對封閉圖形進行彩色處理的方法,重點是掌握利用畫圖的“用顏色填充工具“、“取色”工具對封閉圖形進行彩色處理的方法。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掌握“用顏色填充工具”、“取色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自我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技能。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情操,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2、培養學生積極進取、對知識不斷探索的精神,激發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對理想的追求……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用顏色填充工具”、“取色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學難點:恰當、靈活運用“用顏色填充工具”、“取色工具”完成探究任務。

四、教學方法的選擇:

本課採用的主要教學法是“演示法、探究法、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啓發式教學法、練習法”。

基於小學生形象思維的特點,照顧全體,我利用課件,採用講演結合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操作方法,激發鼓勵學生自主探究、設計了給“海底世界”着色和“給福娃穿衣服”教學任務,啓發學生思維,讓學生在任務的驅動環境下,老師的引導下,同學的幫助下,完成操練任務、並設計擴展性練習讓學生更好的去創造發揮,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能力。

五、學法的指導:

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六、教學媒體選擇:

計算機、Windows系統中自帶畫圖軟件、多媒體教學課件、學生任務檔案夾“我的任務”或(配套光盤)。

七、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資訊技術課程學科特點,結合五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二)任務驅使,導學達標

(三)合作交流,德育滲透。

具體闡述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1、首先,課前播放視頻,激發學生興趣,引出“課題”,點明主題,然後,透過看一看,從漂亮圖形,變不漂亮圖形引起學生的求知渴望。

師:同學們,這幅圖畫,漂亮嗎?爲什麼?(啓發學生回答),現在,這幅圖畫,還漂亮嗎?我們,可以利用畫圖工具把它變漂亮。

2、匯入新課內容

啓動畫圖後,利用五個圓形圖形,透過認一認環節,教授“漆桶”和“吸管”的功能和注意事項,同時學會撤銷命令,以及“前景色,和背景色”的選擇方法。

然後,佈置今天探究的任務。任務一:“給海底世界填充自己喜歡的顏色。任務二:“利用“顏色填充工具和取色工具”結合給福娃填充顏色。(設計意圖:明確學習目標)

(二)任務驅使,導學達標

1、首先,利用課件啓發學生總結填色方法和注意事項,引導學生探究 用“顏色填充”工具給海底世界填色任務。採取,引領學生查找探究任務——按方法探究——指導儲存的過程,幫助學生完成探究任務。在這一環節,指導學生填色時,提出注意事項:如,注意觀察,用鉛筆封閉海藻圖形;填色時要認真,位置要準,儘量避免重複填色,出錯要及時撤銷;以及色彩搭配的要合理等。在這一環節,教師巡迴指導,並鼓勵學生就近互相幫助,共同完成填色任務。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倡導學生使用“吸管”和“用顏色填充工具”結合填色,提高填色效率。完成後,鼓勵學生,儲存檔案。

2、然後,利用福娃創設情景,引導學生認識福娃,提出問題。從顏色、形象、象徵意義等方面幫助學生理解福娃的創作背景。提出“第29屆奧運會,中國代表團,共獲多少枚獎牌?(100枚)奧運精神是什麼?(更快、更高、更強)我們在完成任務二時,怎樣體現“奧運精神”?(完成任務更快、填色質量更高、綜合利用“吸管”和“漆桶”結合填色的能力更強)進行完成任務前的學法指導,幫助學生找到學習任務,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福娃,然後進行探究。因爲福娃的顏色有它的特定意義,所以“給福娃穿衣服”這一環節,,是學生利用取色工具和填色工具結合填色最好的素材。透過這一環節,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細心、認真的態度。同時,播放悅耳的音樂。教師在巡迴指導的過程中,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對完成比較快的學生給與鼓勵,並選擇一名男孩和一名女孩給與“小小指導員”的稱號,讓他們作爲老師的小助手去幫助有困難的學生,並佈置任務“在指導的過程中,同學遇到哪些問題,你是怎樣幫助解決的?有什麼收穫?”老師在指導的過程中,發現有代表性的作品,進行儲存,並鼓勵他繼續完成更多的練習,並總結經驗。在本環節中,提供了多個填色練習,讓學生自主操作,從而提高學生綜合操作能力。在悅耳的音樂聲中,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練習,不僅給學生提供了充足的自主發揮交流的空間,而且也贏得了師生、生生交流的時間。

(三)合作交流,德育滲透。

在學生完成任務,儲存檔案的情況下。教師進行廣播,播放學生作品,讓學生辨認。當學生,認出自己的作品後,讓他說一說,自己在操作時遇到哪些問題?怎樣解決的?有什麼收穫?當學生,簡單回答之後,給與評價“這個同學完成任務快、質量高、能力強”反問同學們:“如果你是評委,你給他打幾分?”。當學生打100分的時候,極大,調動了學生積極性。這時,讓完成同樣任務的學生舉手,進行交流,然後評價。這樣,可以讓有共同愛好的學生,進行表達,從而實現學生經驗的交流。交流幾組後,讓“小小指導員”總結自己在指導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的辦法。教師,給與爭取的評價。然後,結合福娃的創意來自於生活特點,進行小結:“福娃的創做靈感來自生活,在老藝術家韓美林及其創作組,共同的努力下,綜合中華民族文化多個元素,創作出這麼可愛的福娃。我們也要熱愛生活,從生活中獲得靈感,用我們的智慧去發現、去創造。將來,我們也爲奧運會設計吉祥物。”激發學生熱情,鼓勵他們對理想的追求,從而達到德育的滲透的目的。

最後,佈置作業,退出程序。

說課稿 篇7

【教材簡析】

動手做(二)是北師大教材小學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有趣的圖形》中的內容。本單元是在操作活動中,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利用所學圖形進行拼圖、摺紙等活動,加深對這些圖形的認識。教材安排了三個“動手做”的活動,爲學生創設了操作、思考和想象的空間。本節課“動手做(二)”是讓學生透過對我國古代的一種數學圖形遊戲“七巧板”的認識、拼擺,從而鞏固平面圖形的認識,感受平面圖形組合的美麗與神奇,培養學生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設計理念】

本節課藉助七巧板讓學生在拼圖活動中,進一步熟悉認識的平面圖形,並初步、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學生學習這部分內容已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但班上學生年齡小,自控能力差,動手能力比較差,與同伴的合作意識不強,操作時我行我素的現象比較明顯,所以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難度變大。因此本節課重點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初步學會主動與同伴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教學中主要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在活動做數學,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體驗數學中的美感,激發學生熱愛民族文化的感情。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透過用七巧板拼圖的活動,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進一步熟悉學過的平面圖形.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動手操作能力,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情感目標:體驗學習的快樂,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透過用七巧板拼圖的活動,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進一步熟悉學過的平面圖形.

【教學難點】:發展空間觀念、動手操作能力和創造力.

【教學方法】

1、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2、學生自主活動:爲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透過讓學生看一看、說一說、做一做、擺一擺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及收穫從而積極參與本節課的教學。

3、小組合作學習,在學生用七巧板自由拼圖這個環節中,讓學生髮揮想象、自己設計、與同伴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拼圖任務

【學具準備】:每人準備一套七巧板.

【教具準備】:一套七巧板,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新

1、展示學生前一天的拼圖,全班欣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出示七巧板,你知道它爲什麼叫七巧板嗎?“七巧板是我國古代人民發明的一種非常有趣的玩具,至今已經有2500多年的歷史了,後來,七巧板流傳到西方,被西方人稱爲‘東方魔板’。它可不是一般的玩具,而是一種智力玩具,喜歡和愛動腦筋的孩子交朋友。由於它由七塊圖形組成,所以人們稱它爲‘七巧板’。”(設計意圖: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促使他們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二、認識七巧板

1、看七巧板圖,說說各是什麼圖形,1、2、4、6、7號是三角形,5號是正方形,認識3號圖是平行四邊形

2、七巧板是由______種圖形組成,其中有______個正方形,______個三角形.

3、電腦課件演示比較圖形,說說哪些圖形比較大,哪些圖形比較小?哪兩個圖形一樣大?

三、拼一拼

(一)拼基本圖形

師;剛纔,我們一起認識了七巧板,七巧板的奧妙可多了,我們可以用七巧板拼出許許多多的圖形,現在,我們先進行一個小小的比賽。看哪個小組拼的又快又好。

1、請你用手中的七巧板拼出一個正方形,試試看有幾種拼法,並說出各是由哪幾個圖形拼成的。

2、你還能用手中的七巧板拼出一個三角形嗎?

3、你還能用手中的七巧板拼出哪些圖形呢?

(設計意圖:透過讓學生欣賞拼圖,觀察拼圖,自由拼圖來發現美、欣賞美,感受七巧板的拼圖樂趣,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觀察力,感受圖形之美。)

(二)、模仿拼圖

(課件出示圖)學生觀察說說拼出的圖形像什麼?然後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幅圖,快速拼出來,同桌互相說一說,你用到了什麼圖形。

(設計意圖:小組合作完成拼圖,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創意拼圖

1、課件展示拼圖作品學生欣賞。

2、請小朋友發揮想象,拼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幅圖,可以獨立拼,也可以與人合作。

四、小結.

小朋友,這節課你們玩得開心嗎?玩中你學到了什麼知識?

請你把“七巧板”復原拼成一個正方形,收起來。

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節課是教科社版、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資訊技術基礎》(必修)第3章的第2節。本節共1課時。

利用計算機進行資訊加工有自動化、人性化、智能化三種主要形態,本章第1節首先從整體上介紹了資訊加工的一般過程和方式;本節主要介紹基於程序設計的自動化加工。自動化加工是資訊加工和處理的一種重要手段,是智能化和人性化加工的一個基礎。本課爲選修課程《算法與程序設計》作前期準備並打下基礎。

在深入分析並吃透課程標準後,我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接受水平,對教材進行了建設,設計了不同於教材的教學案例;並按程序設計的一般過程,增加了“需求分析”和“選擇開發環境”。

(二)教學目標

按照課標要求,結合教學實際,我制定瞭如下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 知道基於程序設計的自動化資訊加工的一般步驟和方法:需求分析、算法設計、選擇開發環境、編程實現。

② 知道利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步驟和基本思想方法——算法設計,從而瞭解計算機資訊加工的內在機制。

③ 瞭解並嘗試高溫烘箱編程加工的主要過程。

2、過程與方法

透過體驗一個完整的程序設計過程,懂得運用編程加工資訊來解決問題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體驗程序設計的獨特魅力,激發學生學習編程的興趣,爲以後選修《算法與程序設計》打下基礎。

②培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和習慣

(三)教學重點

體驗編程加工資訊的主要過程

(四)教學難點

理解用算法描述實際問題,理解人的思維在計算機中發揮的作用,從而瞭解計算機資訊加工的內在機制。

二、學情分析

高中生思維活躍,求知慾旺盛,已經具有較強的概括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也日趨嚴密。我所教學生大部分來自城市,基礎整體相對較好,但據我所作的調查顯示,學生基礎參差不齊。按照“以強扶弱”的原則,開學不久就把他們分成了15個左右的小組,每組4人,並指定了各組組長,小組成員相對固定,學生已經有較好的小組合作基礎和計算機操作基礎。但是,程序設計很少有學生接觸過,再加上內容本身相對枯燥,因此創設情景,激發學生興趣,消除他們對程序設計的“恐懼”心理,調動他們學習和探究的刮板輸送機主動性、積極性,顯得尤其重要。學生不可能用一節課的時間對編程掌握多少,但讓他們在體驗中理解編程加工的主要過程,瞭解其內在機制;並透過簡單的改進實現小小的目標,有成功的體驗和收穫是完全能夠達到的。

三、說教法

在教學方法上,我堅持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爲總的指導原則,結合教學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具體情況,我主要採用瞭如下幾種教法:

1.講解示範法

講解示範法是最基本的教學方法之一,教師透過講解示範,給學生以系統連貫的知識,使學生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學內容。比如對於程序設計的一般過程和方法,學生可能歸納不完整或準確,需要教師適時補充和講解;對於算法的概念和怎麼樣用算法描述實際問題,也需

要教師的講解和詮釋;對於遊戲的編程實現,需要教師演示操作其中一小部分,爲學生的親身體驗作示範;對於計算機加工資訊的內在機制,學生理解起來更是抽象,需要教師適時點破並作分析。

2.任務驅動法

任務驅動法是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主張教師將學習內容隱含在一個或幾個有代表性的任務中,以完成任務作爲教學活動的中心。我設定了讓學生組裝並執行自己的遊戲(只是組裝整個遊戲中一個小的模組)的體驗任務,讓學生在看似玩樂的過程中,體驗編程加工的獨特魅力和主要過程、瞭解編程加工的內在機制。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學習中探索的意識和與他人合作交流的習慣。

3.分層教學法

分層教學法是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而採用的教學方法,目的是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考慮到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爲了給一些基礎較好的學生創設挑戰、形成吸引力,加深他們對編程加工的體驗和理解,同時防止他們完成必作任務後,去做與課堂無關的其他事情,我設計了2個拓展任務,供學有餘力的學生選作。必作任務和拓展任務之間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具有很強的連貫性,同時又具有明顯的梯度。

四、說學法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爲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爲資訊加工的主體。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主要按以下兩種方式來完成任務:

1.自主探究

教師給學生提供了相關的課件資源、視頻錄象等,充分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透過自己在計算機進行組裝操作、修改加工,從中體驗編程加工的獨特魅力和主要過程,進一步理解其內在機制。

2.小組協作

教師透過評選5個優勝組,給予課外上機獎勵以及學習評價表等激勵機制,強調小組合作;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共同完成任務,鼓勵優秀學生幫助基礎較差的學生。遇到問題主張先

自己思考(如觀看視頻錄象),不能解決的再透過小組協作的方式探討,若還有(轉 載於: :資訊的編程加工說課稿)問題再請教老師。透過小組協作和溝通,學生可以看到問題不同的解決途徑,開闊學生思路,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五、媒體運用

多媒體網絡教室、多媒體教學軟件、VB簡體中文版、課堂教學課件、取火柴遊戲成品、半成品及完整原始碼、製作過程視頻錄象、學習評價表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4分鐘)

教師展示取火柴的小遊戲,請幾個學生上來玩該遊戲,其他學生觀察遊戲過程,思考怎樣纔能有取勝的策略。(教師不點破)

接着,教師設問:既然大家對遊戲那麼感興趣,有沒有思考過遊戲到底是什麼呢?遊戲其實就是專業人員設計好的用來供用戶娛樂的程序,是對資訊的編程加工。那想不想自己動手做一個遊戲呢?然後提議學生自己設計遊戲。

設計意圖:透過學生們都喜愛和熟悉的遊戲,很自然引出課題;透過提議學生自己設計遊戲,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積極性。

(二)師生互動、學習新知(18分鐘)

首先啓發學生思考要做出這個遊戲,即資訊的編程加工需要經歷哪些步驟呢?同時告訴學生,老師會根據整節課各個小組的綜合表現,選出5個優勝組,利用課外時間給予他們一個小時的自由上機獎勵。

1.需求分析:確定要解決的問題,即要計算機“做什麼”。

說明:這一步學生很難回答出來,教師可以透過類比第2章進行資訊獲取時首先需要做“定位資訊需求”來引導學生思考。

明確要解決的問題後,設問:“我們只要把問題原封不動地交給計算機,計算機就能自動得出結論嗎?”從而引出結論:“計算機並不能代替人做所有的事情,它只能按照人們事先給定的步驟工作。因此,當我們明確要解決的問題後,先要一步一步設計好怎麼做,也就是

設計解決問題的算法,然後透過編寫程序,將人們解決問題的過程用計算機語言表述爲指令,從而賦予計算機解決問題的能力。”

設計意圖:啓發學生歸納並自然地引出後幾個步驟,避免生硬的說教,使知識的講解過渡自然、銜接緊密。

2.算法設計:對某一特定的問題設計的一組(有限個)求解步驟或方法。

教師講解算法的概念,並強調:它不僅是指計算的方法,而且還包含從何處着手、解題步驟以及結果處理等全過程。再透過一個極爲生活化的事例加以說明和詮釋:郵寄一封信可分爲寫信、寫信封、貼郵票、投信等步驟;每步分別透過什麼樣的方法實現。

然後啓發學生思考本遊戲的實現應該怎樣設計算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理解怎樣用算法描述實際問題、理解人的思維在計算機中發揮的作用,初步突破教學的難點。

3.選擇開發環境:

教師透過類比“要表達某種意思,可以透過不同的語言來實現”,讓學生明白:可以選用不同的編程語言(環境),來把人們設計的算法轉換成計算機能夠識別的代碼;從而讓學生理解計算機語言只是工具,算法纔是程序設計的靈魂。由於VB操作簡單、上手容易(考慮到學生第一次接觸編程,不要提面向對象等專業性很強的特點,學生聽了反而糊塗),所以我們選用VB來實現。避免學生建立“編程=VB”的片面觀念。

4.編程實現:把人們設計的算法轉換成計算機能夠識別的代碼,並調試實現。

(1)介面設計:介面是應用程序呈現給用戶的外觀,也是實現人機交互的接口。

(2)編寫代碼:把人們設計的算法轉換成計算機能夠識別的代碼。

(3)調試執行:剛編寫的程序不一定正確,必須在計算機上反覆實際執行,排除程序中的錯誤,測試其是否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首先讓學生觀察一下游戲的介面,再讓學生思考:該介面需要設計哪些部分呢?

接着教師開啟課前準備好的遊戲半成品,先簡要介紹VB的工作介面,對VB獨特之處進行有選擇地說明:如介面設計視窗、代碼視窗、執行,停止命令行,讓學生能很快地進行。

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用目光傾聽》是一首兒童詩歌,透過媽媽的目光展現出媽媽對孩子的關愛,媽媽的平凡的一句話教導孩子,對孩子的成長起到重要的作用,表現出母愛的偉大。作者用樸實的語言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與人交往要真誠。這首詩是用第一人稱寫的,把自己的生活經驗、真實的感受、體驗,娓娓道來。語言樸實、簡潔,沒有華麗的辭藻,富有人情味和真實感,使人感到特別親切,樂於接受。

(二)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

2、能力訓練點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並能背誦。

(2)、訓練學生自我感悟詩句意思的能力。

3、德育滲透點

培養學生與人真誠交流的習慣。

4、美育滲透點

透過理解詩句,感受兒童詩歌的語言之有趣,提高學生鑑賞能力。

(三)重點:體會作者怎樣緊扣題目,節節深入表達主題;理解“用目光傾聽”的含義。

(四)難點:掌握作者寫作方法,收集生活材料,仿寫一首自己的詩歌。

二、說教法和學法。

(一)、教學設想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時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的情感活動中,加深體驗,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還要求教師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根據課標精神,我的整個教學設計立足點在於:教學中,一方面要靈活地利用教材,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領學生自讀自悟,啓迪聯想……讓學生自己對課文內容的領悟取代教師的講解分析,用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取代統一答案,用學生自己的感性體驗取代整齊劃一的理解知道。整個過程爲張揚學生個性,激揚學生靈性服務。在“情趣”中觸動學生的心絃,開啓學生的心扉,讓他們欣然走進詩的意境;從他們的心靈深處引出一股清泉,讓純真的語言化爲盎然的詩句洋溢在課堂教學之中。在濃濃的人文情懷中,在音樂、畫面、詩歌這融爲一體的氛圍中,在學生們積極參與的合作、交流中,使學生的語文素養隨着心靈和情感的薰陶而提升。

(二)教法:創設情境法、引導法、點撥法。

(三)學法:聯繫實際,自讀自悟。

三、教學過程

1、播放音樂,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課一開始,我播放《愛的奉獻》這一首歌曲,營造一個濃情氛圍,聲情並茂,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然後,師抓住歌詞“只有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引入課題,師:真誠的愛,使人間變美好,看今天我們認識的詩人如何表達自己真誠的愛呢?

2、師範讀,在聽中有整體感知。

教師琅琅讀書,既吸引學生,又讓學生在聆聽範讀的過程中對課文有了一個整體的感知。

3、自由讀,感知內容。

在學生自由讀前,提出自讀要求,目的是讓學生讀通課文,感知文章的內容。

4、美讀,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在教學指導思想下,我把朗讀作爲這堂課的重點,“新課標”還特別強調“讀”的重要性,提倡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發生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

教法:小組合作形式、邊讀邊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小節自讀自悟該小節。

1)、以境促讀,境中動情。

小組裏互相表演朗讀自己喜歡的小節。這樣調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與興趣,並能讓學生學會評價別人,從而提高鑑賞能力。

2)、以說促讀,說中激情。

組員之間互相交流自己從詩歌中領悟到的內容。這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自讀自悟,用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取代統一答案,用學生自己的感性體驗取代整齊劃一的理解知道。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3)、以演促讀,入情入境。

小組派代表,演說自己的看法。在這之前,我出示重點詞語“伴隨、真誠、傾聽、燦爛、千言萬語、傳送、照耀”這樣,既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又能讓學生學會如何抓住重點詞語來理解內容。這樣演說,演說者培養其口頭表達能力,也能照顧中下生,讓他們在聆聽中理解詩歌內容。

4、抓住重點小節(第三小節),加深對中心的理解。

利用幻燈出示第三小節的按課文內容填空的練習,體會作者的表現手法,加深對“與人交往要真誠”這一中心的理解,爲下一環節作鋪墊。(如何做到用目光傾聽,真誠地對待別人的表演。)

5、品讀,加深理解。(現場PK大賽)

以比賽的形式,表演朗讀全詩。促我班朗讀水平的提高。

6、回看板書,小結全詩,特點是作者的寫作方法,爲仿寫詩歌作準備。

7、再放歌曲,移情於現實。

播放歌曲《媽媽的吻》片段,再幻燈出詩歌《媽媽的愛》,讓學生觸景生情,回想起平日媽媽對自己付出的點點滴滴。我馬上提問:你的媽媽告訴你什麼,教會你什麼?舉一點說說吧!這不單激發學生對媽媽的感激之情,也爲仿寫收集材料。

8、仿寫詩歌。

讓學生動筆寫詩歌並把它寫在精美的卡片上,這樣培養了寫作能力,學生感情得以表達與昇華。

標籤:說課稿 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