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精華】說課稿集合6篇

說課稿2.44W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說課稿集合6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學內容。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數學廣角《抽屜原理》第一課時,教材70-71頁的例1和例2.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我確定本節課學習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經歷“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瞭解“抽屜原理”,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透過猜測、驗證、觀察、分析等數學活動,建立數學模型,發現規律。滲透“建模”思想。

過程與方法:經歷從具體到抽象的探究過程,提高學生有根據、有條理地進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情感與態度:透過“抽屜原理”的靈活應用,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和興趣,感受到數學文化及數學的魅力。

教學重點:經歷“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瞭解“抽屜原理”。

教學難點:理解“抽屜原理”,並對一些簡單實際問題加以“模型化”。

三.說教學理念。

1、用具體的操作,將抽象變爲直觀。

“總有一個文具盒中至少放進2支鉛筆”這句話對於學生而言,抽象難以理解。怎樣讓學生理解這句話呢?我覺得要讓學生充分的操作,一在具體操作中理解“總有”和“至少”,二在操作中理解“平均分”是保證“至少”的最好方法。透過操作,最直觀地呈現“總有一個文具盒中至少放進2支鉛筆”這種現象,讓學生理解這句話。

2、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讓學生在證明結論的過程中探究方法,總結規律。

學生是學習的主動者,特別是這種原理的初步認識,不應該是教師牽着學生手去認識,而是創造條件,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發現。所以我認爲應該提出問題,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中來證明他們的結論是否正確,讓學生初步經歷“數學證明”的過程,逐步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3、適當把握教學要求。

我們的教學不同於社會上的輔導培優機構,因此在教學中不需要求學生說理的嚴密性,也不需要學生確定過於抽象的“抽屜”和“物體”。

四.教法和學法:

以學生爲課堂的主體,採用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讓學生大膽猜測、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五.說教學流程.

(一)、遊戲激趣,初步體驗。

今天在學習新課之前,老師和大家玩一個“搶凳子”遊戲。(下面有2把椅子。3個同學玩搶凳子的遊戲,要求每個人都要坐到凳子上,結果會怎樣?)

【設計意圖:在課前進行的遊戲激趣,一使教師和學生進行自然的溝通交流;二激發學生的興趣,引起探究的願望;三爲今天的探究埋下伏筆。】

(二)、操作探究,發現規律。

1、提出問題:把4支筆放進3個文具盒中,可以怎麼放?

2、驗證結論:不管學生猜測的結論是什麼,都要求學生藉助實物進行操作,來驗證結論。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進行操作和交流時,教師深入瞭解學生操作情況,找出列舉所有情況的學生。

(1)先請列舉所有情況的學生進行彙報,一、說明列舉的不同情況,二、結合操作說明自己的結論。(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所有的情況)

學生彙報完後,教師再利用枚舉法的示意圖,指出每種情況中都有幾支筆被放進了同一個文具盒。

【設計意圖:抽屜原理對於學生來說,比較抽象,特別是“總有一個文具盒中至少放進2支鉛筆”這句話的理解。所以透過具體的操作,列舉所有的情況後,引導學生直接關注到每種分法中數量最多的文具盒,理解“總有一個文具盒”以及“至少2支”。讓學生初步經歷“數學證明”的過程,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提出問題:不用一一列舉,想一想還有其它的方法來證明這個結論嗎?

學生彙報了自己的方法後,教師圍繞假設法,組織學生展開討論:爲什麼每個文具盒裏都要放1支鉛筆呢?請相互之間討論一下。

在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小結:假如每個文具盒放入一支鉛筆,剩下的一支還要放進一個文具盒,無論放在哪個文具盒裏,一定能找到一個文具裏至少有2支鉛筆。只有平均分才能將鉛筆儘可能的分散,保證“至少”的情況。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積極的自主探索,尋找不同的證明方法,在枚舉法的基礎上,學生意識到了要考慮最少的情況,從而引出假設法滲透平均分的思想。】

(3)初步觀察規律。

教師繼續提問:6支鉛筆放進5個文具盒裏呢?你還用一一列舉所有的擺法嗎?7支鉛筆放進6個文具盒裏呢?100支鉛筆放進99個文具盒呢?你發現了什麼?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這個連續的過程中初步感知方法的優劣,發展了學生的類推能力,形成比較抽象的數學思維。】

3、運用抽屜原理解決問題。

出示第70頁做一做,讓學生運用簡單的抽屜原理解決問題。在說理的過程中重點關注“餘下的2只鴿子”如何分配?

【設計意圖:從餘數1到餘數2,讓學生再次體會要保證“至少”必須儘量平均分,餘下的數也要進行二次平均分。】

4、發現規律,初步建模。

我們將鉛筆、鴿子看做物體,文具盒、鴿舍看做抽屜,觀察物體數和抽屜數,你發現了什麼規律?(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只要大概意思正確即可)

小結:只要物體數量比抽屜的數量多,總有一個抽屜至少放進2個物體。這就叫做抽屜原理。

【設計意圖:透過對不同具體情況的判斷,初步建立“物體”“抽屜”的模型,發現簡單的抽屜原理。研究的問題於生活,還要還原到生活中去,所以請學生對課前的遊戲的解釋,也是一個建模的過程,讓學生體會“抽屜”不一定是看得見,摸得着。】

5、用有餘數的除法算式表示假設法的思維過程。

(1)教學例2,可以出示問題後,讓學生說理,然後問:這個思考過程可以用算式表示出來嗎?

(2)做一做:8只鴿子飛回3個鴿舍,至少有3支鴿子飛進同一個鴿舍。爲什麼?

【設計意圖:在例1和做一做的基礎上,相信學生會用平均分的方法解決“至少”的問題,將證明過程用有餘數的除法算式表示,爲下一步,學生髮現結論與商和餘數的關係做好鋪墊。】

6、再次發現規律。

觀察板書,你有什麼發現嗎?讓學生透過對除法算式的觀察,得出“只要物體個數比抽屜個數幾倍還多,總有一個抽屜至少有商+1個這樣的物體。”的結論。

【設計意圖:對規律的認識是循序漸進的。在初次發現規律的基礎上,從“至少2個”德到“至少商+1個的結論。】

7、介紹課外知識。

介紹抽屜原理的發現者——數學家狄裏克雷。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平常事中也有數學原理,有探究的成就感,激發對數學的熱情。】

(三)、鞏固練習。

《導學練案》自我測評第一題

(四)、歸納小結,強化思想

對於本節課的學習,你的感受如何?

(五)板書設計

只要物體數量比抽屜的數量多,

總有一個抽屜至少放進2個物體。

這就叫做抽屜原理。

只要物體個數比抽屜個數幾倍還多,總 (至少數=商+1)

有一個抽屜至少有商+1個這樣的物體。

說課稿 篇2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

人教版高一年上冊年商品和商品經濟第三節價值規律第一框價值規律的內容和表現形式,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五個方面對本課的教學設計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框內容所表述的文字不多,但其所包含的內容和涉及的知識點甚多,特別是只有對價值規律有較深刻的理解,才能對我國正在進行的經濟體制改革有正確的認識。同時,這一框內容掌握得好壞,直接影響到對第二、七、八課知識的理解。因此,這一框既是經濟常識基本部分的重點,又是整個經濟常識的重頭戲。

2、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和高中學生現有知識水平,以及學生認識的規律,確定本課時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使學生識記並理解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以及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並能初步運用價值規律的有關知識分析說明商品生產者必須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學會分析其他一些經濟現象。

(2)、能力目標:由於價值規律要求商品交換要以價值量爲基礎,實行等價交換,而實際生活中價格與價值往往不相符。要使學生正確認識這一現象,就必須提高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以及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能力。

(3)、德育目標:引導學生明確發展市場經濟必須遵循價值規律,提高學生對我國所進行的經濟體制改革的認識,幫助學生克服錯誤的認識。

3、教學重、難點:價值規律的含義,等價交換原則是怎樣貫徹的是本框的重點。價值規律發生作用的表現形式是本框的難點。

二、說教法

本節課採用講授、啓發、討論、總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熱情參與、樂於觀察實際的學習習慣。

在教學手段上,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把課本上靜止資訊加工成生動形象的動態資訊,能刺激學生多種感官,給學生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增強直觀性和趣味性,加大課堂知識的容量和密度

三、說學法

在教學中,要重視讓學生主動參與、獨立思考,引導學生積極動腦、動口的活動,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並注意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一)、新課匯入:顯示漫畫《趕不上趟》,老師講解漫畫並設疑:當雞蛋供不應求,價格上漲時,漫畫中的老漢辦起了養雞場;當老漢將雞蛋投放市場時,蛋價卻一跌再跌,老漢無可奈何地舉刀殺雞;當蛋價又迅速回升時,老漢留下的是追毀莫及的嘆息。這幅漫畫包含了經濟學的哪些原理?養雞老漢爲什麼總是跟不上趟?我們從中可以得到哪些有益的啓示?

(二)、新課教學:

1、提問:什麼是價值規律?商品經濟的含義是什麼?學生討論回答,教師引導總結。透過教師的分析和學生的看書思考,利用多媒體顯示判斷題:

(1)、價值規律是一切社會經濟活動共同的規律;

(2)、價值規律是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特有的規律

(3)、價值規律是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特有的規律;

(4)、價值規律是一切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

(5)、價值規律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

透過此練習,使學生明確價值規律與商品經濟的關係。教師根據學生的判斷情況,有針對性地分析、總結。

2、提問:①“想一想”貨幣出現以前的物物交換是不是等價交換?爲什麼?②貨幣出現以後,等價交換的原則有什麼要求?現實中價格與價值不會總是相一致,這是不是對價值規律的否定?爲什麼?

第一點較容易回答,第二點是本節課的重難點,由教師講解。目的是引起學生的注意。

師生共同看漫畫,教師分析引導總結出:

①雞蛋的價格與價值的不一致是由供求關係的變化引起的。②從雞蛋市場的變化可以看出:價格與供求之間存在着一種相互制約的關係。

多媒體顯示“價格與供求之間的關係”的圖表

3、引導學生思考:價格與供求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結果是什麼?學生討論回答,教師利用多媒體顯示“價值規律表現形式”的圖片。

4、引導學生觀察“ 價格曲線圖” ,進一步思考:價格 圍繞價值上下波動不僅不違背價值規律,反而是價值規律 的惟一表現形式?

教師結合“ 價格曲線圖”講解並得出 結論:①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不會偏離價值太遠表明價格由價值決定。②價格偏離價值是受供求關係的影響。③從長遠的角度看價格與價值趨於一致。

(三)課堂小結:價值規律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客觀規律,只要存在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價值規律就必然起作用,我們應該從動態中去理解和把握價值規律。

(四)佈置作業:

根據佈置作業要具有目的性、反饋性、應用性、發展性的原則,設計作業如下:俗話說:“一分錢買一分貨”,但在現實生活中,一分錢不止一分貨或買不到一分貨的現象卻屢見不鮮。這是爲什麼?

五、板書設計

板書採用圖表的形式,使學生便於掌握本框的知識要點,也使知識間的內在聯繫簡單明瞭易懂易記。

商品的價值量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

基本內容

商品交換要以價值量爲基礎,實行等價交換價值規律

價格與供求相互制約

表現形式

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是浙教版數學第十二冊的內容。比例的知識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這部分知識是在學習了比的知識和除法、分數等得基礎上教學的,是本套教材教學內容的最後一個單元。而本節課內容主要屬於概念教學,是爲以後解比例,講解正、反比例做準備的。學生學好這部分知識,不僅可以初步接觸函數的思想,而且可以用來解決日常生活中一些具體的問題。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六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透過計算、觀察、比較,讓學生概括、理解比例的意義和比例的基本性質。

(2)認識比例的各部分名稱。

(3)學會用比例的意義或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並寫出比例。

培養學生自主參與意識、自主探究的精神,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判斷、概括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3、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2)教學難點:應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並寫出比例。

二、說教學設計。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獲得,能力發展的重要途徑。基於此,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設計。

(一)複習匯入。

先複習比的一些知識,什麼叫比?什麼叫比值?然後出示四個比讓學求比值。揭示課題。

(二)教學新課。

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教學比例的意義;第二部分,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

第一部分:先出示例1,讓學生寫出比,再計算它們的比值,然後觀察、比較,發現比值相等,問:“那他們之間可以用什麼符號連接呢?”是讓學生深刻地瞭解到,只要兩個比的比值相等,就可以說兩個比相等。運用黑板上的幾個比例式,告訴學生象這樣的式子就叫做比例,給學生直觀的印象。教學比例的意義後,及時組織練習。第一個是判斷匯入部分的四個比能否組成比例,並說明理由。第二個練習是,判斷兩個比是否能組成比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運用了比例的意義,而且對比的性質也有一定的運用,以培養學生從多種角度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個練習是寫出比值是0。4的兩個比,並組成比例。三個練習,每一個都在逐步的延伸,意在達到熟練運用比例的意義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部分:在認識比例的各部分名稱時,從比較比和比例有什麼區別引出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在揭示比例的基本性質時,我先讓學生計算,然後觀察發現規律,進一步驗證規律,最後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質。接着就做些練習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及應用。特別強調了已知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利用這個式子改寫成比例。

說課稿 篇4

《玩磁鐵》

教學目標:

1.在遊戲中,瞭解磁鐵同極排斥、異極相吸的特性。

2.能在主動探索、反覆嘗試中找出磁扣的南北極。

3.在合作遊戲和探索活動中感受玩磁鐵的樂趣。

教學準備:

條形磁鐵、U形磁鐵若干,磁扣人手一個,磁鐵玩具

教學過程:

一、探究磁鐵同極排斥、異極相吸的特性

1.情境匯入,激趣

師:小隊員們,又到了我們一起“學科學,大闖關”的活動了,大家有沒有信心闖關成功?別忘了我的口號是“科學泡泡,動手動腦;玩轉磁鐵,探索奧妙!”大家準備好了嗎?有沒有信心們?好,讓我們一起進入今天的闖關遊戲。

2.探究知道新問題

師:同學們,我們觀察一下磁鐵。請同學們來介紹一下,磁鐵是什麼樣的?有什麼特點?

學生:

(1)磁鐵的形狀:方塊磁鐵、瓦形磁鐵、圓柱形磁鐵、圓環磁鐵、圓片磁鐵、條形磁鐵、U形磁鐵。

(2)磁鐵兩端有藍色,一端紅色。

(3)磁鐵能夠吸引鐵磁性物質。

師:同學們說的都很對。

3.遊戲:變身小磁鐵

師:同學們很棒,請你們任選藍色和紅色小標誌的兩頭,互相對碰會有什麼現象?(同顏色的兩端相斥,不同顏色的兩端相吸。)

二、探究磁鐵的應用

1.激趣

師:玩過了遊戲,我們休息一下,進行我們的終極挑戰。

2.學生探究,磁鐵還可以吸引那些物體?(教師適時引導,並觀察學生實驗情況。)

3.分享實驗結果。

4.教師小結,簡介磁鐵在生活中的應用。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分析:

《喇叭花電話》這個童話故事具有奇妙別緻的想象,把住在很高很高的一棵樹上和樹下的兩個很想在一起玩耍的鄰居塑造的活靈活現。此活動故事情節簡單,充滿童趣和幻想,形象鮮明、突出,容易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符合幼兒的年齡和現有經驗。

2、幼兒現狀分析:

聽故事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之一,愛幻想是這個年齡階段孩子的特性,次活動正是滿足了孩子這些方面的需求。且中班孩子已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對故事中小鳥和小田鼠的生活習性有了一定的瞭解,能幫助孩子理解故事內容。還有,中班的孩子直覺形象思維仍佔主要地位,因此,活動中以聲像逼真的多媒體課件和活潑多樣的活動形式來引起幼兒的興趣,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3、活動目標定位: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者起着導向作用。幼兒園語言教育的目標之一是“喜歡欣賞文學作品,理解作品內容,感受文學作品的美,具體地說,就是要培養幼兒愛聽、愛看、愛講、能理解並複述簡短的句子。”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的特點及我班幼兒思維活躍、善說愛動的實際情況,將目標定爲:1、感受朋友間的友好相處帶來的快樂,產生與同伴親密交流的願望。2、能大膽地講述和表演,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3、理解故事的內容,體會童話故事優美的意境。

4、重點、難點分析:

本次活動的重點以語言領域中的故事爲主,主要引導幼兒透過欣賞多媒體課件,理解故事內容,理解小鳥和小田鼠渴望交流的願望,並能夠模仿表演故事情節。難點在於體驗朋友之間親密友好的情感。活動重點突破方法:根據目標,製作課件,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加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突破難點的方法:利用創設情境模仿和表演的多次重複,使幼兒反覆感受、反覆體驗,來體驗朋友之間友好的情感。

5、活動準備:

爲了使活動的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協調統一,寓教育於生活情境、遊戲中,特作以下準備:

教師準備:小田鼠和小鳥頭飾,電話聽筒,大樹模型,flash課件

二、說教法:

新《綱要》明確提出了:"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的環境,支援促進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讓幼兒想說、敢說、願說。"在活動中,我本着讓幼兒成爲學習主體的原則,採用了以下教法:

1、視聽講結合法:

我採用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手段,這樣可以讓靜態的、呆板的畫面變成動態的、生動的情景,讓幼兒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整個活動過程,透過視聽講結合的方法,“視”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觀察課件中的內容;“聽”就是傾聽教師的語言啓發、引導,啓發引導幼兒積極思考,大膽想象,根據畫面推理故事的進展;“講”就是幼兒的講,包括分組講,自由結伴講,討論等,這樣可以更好地滿足每個幼兒想說的願望。這個方法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處與一中積極的學習狀態當中。

2、分角色對話法:

在幼兒自由探索獲取經驗的同時,進行分角色對話的方法,由於這篇童話故事描寫了兩個鄰居渴望親密交流的美好願望,透過分角色語言的模仿進一步增加感性經驗,使幼兒熟悉理解童話中的語句。

3、模仿表演法:

幼兒在表演中體驗,在表演中學習,因此我設計了電話道具和動物頭飾,讓每位幼兒都有機會扮演小鳥和小田鼠,邊看課件邊模仿表演,幼兒在模仿表演過程中不僅理解了故事情節,體驗好朋友之間的關愛和友好以及親密交流的美好情感,更是創造了一個個可愛的形象,教師的適時賞識,把幼兒的創造之花點燃,顯示了無窮的力量。以上三種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補充,使語言與藝術極和諧的融爲一體。

三、說學法:

遵循“幼兒是透過自由觀察,積極探索進行學習的。”這一認知發展規律,爲了給今後獨立學習,獨立思考奠定基礎,以幼兒爲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昇華了情感。

本次活動結合目標採用的方法有:

1、多種感官參與法:

在活動中透過眼看(觀察)耳聽(傾聽)腦想(想象)學一學、說一說(嘗試)做一做(模仿表演)等多種方法來獲得知識體驗,並引導幼兒注意傾聽,大膽表述,在欣賞故事中藉助於想多媒體課件生動活潑的畫面,極富感染力的配樂以及我聲情並

說課稿 篇6

一,材料分析

鉛球在體育教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對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學生的體能、運動技巧起到很好的作用。本次授課對象是八年級(水平 4 )的學生,這節課我透過實心球投遠練習和遊戲,發展學生的力量性、協調性和靈活性,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終身體育的意識,確保 “ 健康第一 ” 的思想落到實處,使學生健康成長。

二,學情分析

本次授課對象是八年級(水平 4 )的學生, 在體育課中比較易興奮,又 容 易抑制,精神不易集中;對於說教過多、技術要求的教學因其理性思維還不完善而不易接受,也不感興趣;相反,對於直觀的、易於模仿的感性思維的體育課比較喜歡,學習興趣較高。 同時男女生在生理上的差異。女生上肢力量較差,不如男生的力量,有些動作無法做到位。根據這一特點在教學中要適時多關注,多肯定、多鼓勵、多表揚,增強學習的信心。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教學目標

1 、認知目標:學生能熟記並說出原地推實心球的用力順序,知道出手速度與投擲遠度的關係。

2 、技能目標: 90% 以上的學生在推球出手時基本無明顯停頓,下肢積極蹬地由下而上協調發力,出手速度快。

3 、情感目標:學生能自我評價,認真聽講、看示範,積極模仿、積極練習,發展學生上下肢的爆發力和協調能力,培養學生良好情操。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 超越器材

難點: 上下肢用力協調(用力順序:蹬,轉,挺,推,撥)

五,教法與學法

根據本堂課的內容,在教學的全過程中運用導學、導思、導練、導評等教學方法,盡力減少因動作難度而可能帶給學生的心理壓力,本次課透過將理論知識與運動技能的有機結合,讓學生達到了解動作技術的結構原理,弄清動作技術。教學中,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充分體現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思想,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和自主性,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學習中,學生透過模仿,徒手,持球練習來掌握運動技能。

六,教學流程設計

準備部分(10 分): 課堂常規,準備活動

1, 繞操場跑兩圈

2,簡單的徒手操

主教材(20 分:利用掛圖示範講解,讓學生

模仿,徒手練習體驗蹬地轉體感覺

流程圖 基本部分(30 分)

副教材(10 分):“ 集體性 ” 遊戲單手持球

接力跑

放鬆練習: 兩人一組互抖肩 ,“ 下面條 ” 放鬆

結束部分(5 分)

小結: 本課內容,回收器材

七,教學效果預計

預計生理曲線圖

心率 (次 / 分)

最高心率:165 次 / 分 200

平均心率:125-130 次 / 分

強度指數:1.51.7 次 / 分 150

練習密度:42%-45%

100

0 15 30 45

T /分鐘

標籤:精華 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