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精華】說課稿合集5篇

說課稿2.31W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說課稿合集5篇

說課稿 篇1

我說課的題目是《百合花開》。它是新教材6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下面我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設計和板書幾方面說一說我的教學思路。

一、說教材 。

《百合花開》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諾曼底”號遇難記》、《清貧》共同構成了“爲生命喝彩”這個單元,所以,很明確的這四篇課文都要傳遞給學生不同生命中同樣值得喝彩的精神之美。

《百合花開》一文中林清玄先生描繪了擁有純潔信念的野百合,她堅定、努力,讓一個荒谷開滿了美麗的百合 “以花來證明”自己作爲百合的意義。以此來象徵人生。

二、教學目標 。

課標要求,在閱讀目標方面,第一個要關注的問題是閱讀中積極健康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導向。 “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 “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要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目標在第一學段提出結合本課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德育目標:

把握百合花的形象,感受信念純潔和堅持的重要性。

2、知識目標:

(1)體會排比的作用和表達效果。

(2)能有感情的朗讀並品味關鍵詞句。

(3)學生的圈畫和朗讀。

重點難點:品味關鍵詞句,把握百合花的形象。

三、學情分析 。

六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閱讀量,對這樣的文章讀過一遍以後,基本能瞭解作者所要表達的大概含義,但對於作者所要表達的深層含義和作者是如何表現他的寫作意圖這兩點還是無法領會,所以在讀文章時往往會淺嘗輒止,對於修辭手法,學生也只停留在考試時達得出,並未很好領會其中妙處。這兩點是,我所教的學生中比較普遍存在的問題。

四、教學過程。

第一步、默讀全文,整體感悟 。

課前預習全文。

匯入:有一本書上說“一花一世界”,今天就讓我們藉由林清玄先生的《百合花開》一文來看看這株百合花爲我們呈現出的世界。

第二步、交流初讀的感受。

課前大家已經讀了課文。誰能說說這篇文章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第三步、再讀文章,圈畫重點詞句。

你喜歡這朵百合花嗎,說說理由?

第四步、朗讀文章重點段落。

又是什麼讓百合會自信、堅持、努力?

文章第三和第九自然段作爲重點賞析的點:抓住朗讀重音、語氣的處理;並且抓排比的修辭手法的運用和表達效果,使學生更好的理解百合花的形象。

百合爲什麼會不斷的開花?

第五步、老師小結。

第六步、作業。

抄寫第九段的排比句,並仿照這個句子練習寫一個排比句,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讀讀林清玄先生的其他文章。

板書:

頑強

一谷百合 開花 一株百合 自信 念頭 純潔

證明自己 堅持

評課:“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教學的“對話”境界靠教師去創設。首先在於“話題”的引導。如學生感受了百合花開以後,孩童、情侶等無數人前來欣賞,教師問:“我們瞭解、欣賞了百合花開,又該用心來賞百合的什麼呢?”這是在學生思維拐彎處向精神層面引領。學生的感悟有時是朦朧的、零散的,需要教師的點撥使之敞亮、清晰和完整。這種點撥在本課教學中比比皆是。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平等參與者,當學生讀了“我們要全心全意地、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時,教師說:“誰知道我欣賞它什麼呢?……我欣賞它不張揚。”……這種主動參與的教學效果,是居高臨下地灌輸所無法企及的。師生對話是一種精緻的飽含智慧和情愫的對話,由此引導學生的閱讀漸入佳境。這說明閱讀教學的對話藝術,實際上是教師引導、點撥和參與的藝術。

說課稿 篇2

我說課的課題是《水》,下面我將從說教材、學情、學習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幾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水》是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篇精講課文,該單元以“ 人與自然 ”爲主題展開。

《水》這篇課文敘寫了“我”出生的村子嚴重缺水,人們愛水、盼水、節水,突出了水的無比珍貴,給我們以深刻啓迪。(中心思想);寫作特點是 緊扣中心,多角度、多層次地展開描寫。作者開篇就展示了人們挑水的艱難,運用了喝酒和喝水的比較,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水,成了村子裏最珍貴的東西。接着緊扣這一中心展開描寫。先寫由於雨水稀少,所以每個人都期盼下雨,並且在下雨天用窖儲水,在下雨天到雨水中洗一個痛快澡,體現了水的珍貴。繼寫儲藏水窖的水更顯珍貴:母親用一把大鎖鎖住了水窖,防止小孩子隨意動用,自然鎖住了“我們”對水的渴望;待到“我們”四兄弟像將要被曬乾的狗尾巴草時,母親才開啟水窖,只打一勺水從“我們”頭頂緩緩傾注,可見多麼珍惜;這從頭頂傾注而下的水,滑過了“我們”全身,卻又不多不少,幾乎沒有一滴水浪費,這不只是母親技巧高超,而且更見她節約用水,水的珍貴不言而喻;至於末了的母親將“渴”說成“餓”,雖然不無幽默俏皮,卻是語意雙關,加上母親又鎖上水窖,顯示了人們渴求水、珍惜水、水的無比珍貴。文章有概括,有詳寫,有典型,有細節,有動作,有語言,從各個方面多層次地揭示了中心,給讀者以深刻啓迪。

二、學情分析

班級中絕大多數學生已經具有獨立識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學習習慣和自己的學習方法,具有較好的表達能力,初步具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基本理念

閱讀教學的直接目標是培養閱讀能力,間接目標是發展思維能力,潛在目標是陶冶思想情操。《語文課程標準》告訴我們閱讀的綜合能力是閱讀技能的分項訓練逐步形成的。本節課以新的課程理念爲指導,努力營造:在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課堂中培養閱讀能力,發展思維,陶冶情操。

四、學習目標

根據新的教學理念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我制定了以下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學會本課生字:窖、儲、鑰、匙、勺、膝;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透過課文具體的語句,體會“水,成了村子裏最珍貴的東西。”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具體的語言文字感受水的珍貴,學生能夠從中懂得珍惜水資源。

五、教法、學法

本課分爲兩個課時來完成,分別爲自學跟蹤和合作展示。在自學跟蹤課堂中,同學們已透過獨學、對子互學、小組羣學等方式較好地完成了學習目標中的知識目標,而本節課主要目標是透過各種方式方法做到三個維度的統一。如何更好地做到三個維度的統一呢?在導學案中,我就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以課文中心句:“水,成了村子裏最珍貴的東西。”爲切入點,然後組織學生探究並體驗,最後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無論是哪門學科想要讓每個小組的同學都在學會、樂學、創學的過程中高效地完成這一節課的目標,必須的一個前提就是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只有在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基礎之上,再加上老師的方法指導,同學們才能更好地發揮其創造性。在本節課中,我採用了小組代表評價並給予小組打分的機制管理,來調動小組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爲了促使小組的展示更加精彩,在導學案中,我已給予適當地方法指導。如:在如何品析重點語段方面,我指導學生去捕捉句中的重點詞,抓住句中的數量詞和孩子一系列高興的動作來體會水的珍貴;聯繫生活實際,想想西南地區的旱災,你又有何新的感悟,從而提升同學們的情感價值觀。

總之,這節課是根據本年級學生的特點,讓他們在讀中瞭解課文內容,在讀中培養閱讀能力,在讀中發展思維,在讀中陶冶情操,爲學生營造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課堂。

說課稿 篇3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好,我是來自#,擁有專業的教學技術才無愧與我即將從事的教師這個行業,希望自己今天的說課不會讓大家失望。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太陽對地球的影響”,本節課選自高中地理新課標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節的內容,本節課將安排1課時的時間,教學對象是高中一年級的學生。

這個時期的學生在初中已經學習了與太陽輻射有關的知識,在物理課中也學習波長的知識,這些爲本節課內容的學習提供了很好的知識鋪墊。

學生平時對課本知識的學習比較重視,但是缺乏對課本知識深入挖掘的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比較弱,也沒有養成知識遷移的習慣。

那麼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將採用這樣一種教學思路呢?

具體說就是既注意基礎知識,基礎理論,又注意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多角度,多層面豐富理解知識,注意知識的實踐性。

新課標中對本節課的要求是“闡述太陽對地球的影響”本章內容的主題是宇宙中的地球,本節課主要是爲了說明地球是一個既普通而又特殊的行星而服務的。

針對本節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能夠舉例說出太陽輻射中各種波長不同的光。

2學生能夠說出太陽輻射和太陽常數的概念。

3學生能夠舉例說出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

那麼有了這些目標,我將採用下面的哪幾種方法來實現呢?

根據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發現學習的方式,強調學生的主動探索,而不是教師一味的講解和灌輸。所以我將採用下面三種學習方法組織教學:

1 知識遷移法

在心理學遷移理論中,注意與其他學科的聯繫,可以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認知策略和思維操作方式的能力。

2 小組討論法

我在這裏舉一個例子,如果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交換一下還是一個蘋果,如果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那麼交換一下就是兩種思想甚至是更多的思想。這就充分說明了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法

教學時,從學生周圍的生活出發,利用視頻等手段提供新的材料和問題情境輔助教學,對高中生來講,不能只談問題,要結合實例,拓展講解解決問題的途徑。

那麼這些方法我將應用到哪些知識點上來進行教學呢?

我的教學過程將分爲下面4個環節:

1 知識回顧,匯入新課

2 知識遷移建立學科之間的聯繫

3 討論法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

4 課內外活動 理論聯繫實際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第一個環節——知識回顧 匯入新課

回顧已經學過的太陽輻射的知識點,讓同學們說出太陽大氣層的結構。

對於思維敏捷的同學可以複習已經學過的知識,對於知識掌握的不是很紮實的同學可以很好的匯入新課,不至於造成知識的斷層。

第二個環節是知識遷移建立學科之間的聯繫,針對的知識點是太陽輻射中各種波長不同的光。

在物理課上同學們已經學習過了有關波長的知識,那麼請同學們說出太陽輻射中有哪些波長不同的光呢?

這樣從其他學科中提取地理資訊,溫故而知新,透過學科之間的緊密聯繫,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思維。

第三個環節是討論法突破教學中重難點。針對的知識點是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這是本節內容的重點。

我會將學生分爲三組進行討論,歸納出太陽黑子,耀斑,磁暴和太陽風對地球的影響。

讓每一位同學在討論中都擁有一個角色,都有一個明確的責任和分工,讓他們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團結合作的意識,享受到學習地理的樂趣。

在本節課的最後我將安排一場小型的辯論賽:

正方: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利大於弊

反方: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弊大於利

這樣創設了一種良好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分析,激發學生的潛能,讓學生真正活起來,動起來,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從而達到了使學生掌握相應知識,培養相應能力的目的。

傳統的教學形成了“教師教課本”“學生記課本”“考試考課本”的教學,使學生對於課本以外的東西不想學,不會學,所以我將給學生布置一個研究性課題,就是調查父母或其他親屬的手機信號質量問題,概括出影響信號的非人爲因素,說出太陽活動對通訊行業的危害。

從學生日常的生活和平時感興趣的話題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本節爲完成上面的教學目標設計了不同的教學模組,從“是什麼”到“爲什麼”,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將其與學生的求知緊密結合在一起,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扮演的是學生的助學者,任務的設計者和組織者,完成任務的監督者,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夥伴”,實現教與學的互動,教師引導學生,學生啓發教師,最終實現教學相長。

我的說課就到這裏,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認識釐米》是蘇教版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三冊第六單元中的。“認識釐米”是“空間與圖形”知識板塊中的內容。“認識釐米”是長度單位教學的開始。

2、教材首先讓學生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用問題情境引起學生思考,體會建立統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從而引入刻度尺,指出比較短的物品可以用“釐米”作單位,並透過看、猜、量等學習活動形成釐米的長度表象。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進行測量。併爲以後學習長度單位“千米、米、分米、毫米”以及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打下基礎。

3、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透過觀察,測量活動。使學生明白建立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初步建立釐米的長度觀念,並學會利用刻度尺對物體進行測量。

(3)培養學生的觀察,動手操作的能力,滲透知識來源於實踐並應用於實踐。

4、本節課的重點是建立釐米的長度觀念,會測量物體的長。由於二年級的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尚未形成,所以我定本節課的難點是建立釐米的觀念。

二、說學法

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爲基礎,加強直觀操作,合作交流,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在實踐操作中感知“釐米”的概念,在討論交流中體驗測量的方法。並在現實的情境中,運用所學的釐米知識解決問題,使學生在感受學習成功喜悅的同時,深深體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三、說教法

根據課程標準與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爲了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以下教法。

1、創設情景。新課標強調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所以在教學初我創設了一個生活情境。把數學問題生活化,讓學生親自體驗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增強學生的直接經驗,同時也激起學生求知的慾望與探索的興趣。

2、直觀演示與操作實踐相結合,引導學生自主探索、體驗感知、判斷推理、主動地學習新知。透過學生的探究,操作,交流,分析,反思等活動,主動進行知識建構。

四、說教具學具20釐米長的直尺、鉛筆、小紙條、釘子、多媒體

五、說教學流程

根據課標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讓學生運用觀察、操作、討論等

多種方法學習新知,創設一種寬鬆、和諧、活潑的教學環境,促進學生認知的發展。

具體設了四大環節:一、創設情境,統一方法,二、自主參與,探索新知,三、鞏固應用,理解掌握,四、總結課堂,評價學生。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統一方法。抓住學生的心理特徵,創設測量課桌的長,這一情境,分四步完成本環節的教學。

1、引發學生思考討論:可以運用什麼工具進行測量? 只能用尺來量嗎?可以用其他工具來量嗎?會得到怎樣的結果呢?

2、組織活動:用不同的工具來量一量課桌長邊的長度,看看結果怎樣?

3、質疑:我們測量的是同樣大小的課桌,爲什麼大家說的數卻不同呢?

4、統一:我們選擇的工具不同,標準就不同,所以結果也不同,爲了統一標準,人們就發明了尺,所以用尺量更好些。

第二環節:自主參與,探索新知,分五步完成本環節的教學

1、認識尺,出示學生尺,引導學生觀察觀察一下尺上有些什麼?學生帶着問題,交流、討論、發現、總結得出:直尺上有刻度線、數和長度單位釐米,並瞭解到:一般量比較短的物品,可以用釐米做單位。從而揭示課題。

2、認識1釐米 ,1釐米有多長呢?首先教師透過電腦演示,讓學生了解到:從0刻度線到1刻度線這一大格的長度是1釐米,說明屏幕上的一釐米是放大的。1釐米到底有多長呢?接着讓在自己的尺上找出0刻度線到1刻度線這一大格, 並用手比劃出1釐米的長度,閉上眼睛想一想1釐米的長度,找出身邊長度是1釐米的物體,從尺上找出1釐米,不侷限在0——1,只要是一大格都表示1釐米。

3、認識幾釐米,在尺上找1釐米的活動結束後,教師引發學生思考:刻度0到刻度3是幾釐米?爲什麼?刻度0到刻度4呢?你發現了什麼?在活動交流中,總結出:從刻度0到刻度幾就是幾釐米。

4、量一量,首先要結合對直觀圖的觀察,講清楚測量物體或線段長度的基本方法,即:先把尺放平,然後把0刻度線和物體(或線段)的一端對齊,看物體(或線段的另一端對着幾就是幾釐米。接着利用基本的方法,教師安排一些測量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實踐操作中,可結合51的想想做做中的練習1,進一步形成技能。

5、畫一畫,學會了正確地用尺測量線段的長度的方法,組織學生嘗試畫出一條4釐米的線段,在操作中學生的主動參與,使每個學生都有充分表現的機會,有利於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進一步矯正測量方法。第三環節,鞏固應用,理解掌握

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既是檢驗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或保持的一手段,也是使學生加深理解和鞏固知識的重要方式,爲此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練習。

第一層次:操作性練習,完成練習2、3、4、6。

透過量、看、填寫的練習,檢查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並及時鞏固所學知識,這樣可以增加課堂的容量,達到練習的目的。

第二層次:開放性練習。

1、估測:開展活動測量自己,,培養學生的估測能力瞭解身上的尺子。

2、想想做做5,先估計,再測量中指的長,數學書封面短邊的長,文具盒的長,活動開始前,可以讓學生簡單說明自己的思考過程,實際測量後要讓學生將實際測量結果和估計結果進行比較。

第三層次:發展性練習:斷尺量小刀。利用一把斷尺進行物體的測量,然給學生字測量活動中,靈活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真實生活情境中問題的能力,逐步完善了自己的思考過程,使學生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培養。科學的,合理的測量方法在學生的體驗之中不知不覺地生成。

第四環節,總結課堂,評價學生,及時總結本課知識,評價學生,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釐米,總結全課後,教師可設問:如果測量學校操場的長,你覺得用釐米作單位合適嗎?課堂教學的結束,並不意味着學習的終結。這一問目的在於鼓勵學生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同時爲下一節課的.學習做準備。

說課稿 篇5

【說教材】

1、教材分析: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二課,是一篇敘事散文,是一篇重要的講讀課文。文章回憶“我”童年時代一次遇險、脫險的經過,蘊涵着深遠的生活哲理。文章語言通俗易懂,特別是穿插在其中的心理描寫,作者用了相當的筆墨透過細節描寫表現了自己內心的恐懼以及怎樣一步一步戰勝怯懦找到成功的感覺。

由於本單元的主題是思考人生、感悟人生,因此,學好本文,將有助於在探究學習中發現問題、探尋規律、摸索方法,更快地尋找突破口。

2、教學目標:

⑴ 認識目標:

① 理清文章情節,把握整體內容。

② 理解文章主旨和寫作意圖。

③ 學習用以小見大的寫法和心理描寫的寫法。

⑵ 能力目標:

① 透過多媒體範讀,培養學生的朗讀、複述能力。

② 培養學生透過網絡資源自主探究獨立解決閱讀理解的能力。

⑶ 情感目標:

透過學習本文,喚起學生對困難的認識,從而能勇敢地面對困難。

3、教學重、難點分析:

在透過把握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激發學生能勇敢面對困難的勇氣和把握文章的心理描寫和以小見大的寫法。

【說教學對象】

初一學生剛踏進中學的大門,雖然具備了windows操作的基本能力,特別是本班學生領悟性高,接受能力強,但好勝心強,對自己的能力過於高估,在一遇到困難而無法解決的時候就不知所措,因此,在此時最容易能激發他們的興趣來,使他們主動透過網絡多媒體資源參與到朗讀、討論等學習活動中,從而解開心中的疑團。

【說教法】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課文的特點,我在把握文章內容上採用以下方法:

1、抓住文章的標題,因爲本文的標題本身就暗含哲理,可以使人聯想到文章的主旨。

2、解讀事件,因爲這篇文章所表達的哲理是透過小時侯的一件事情表達出來的,抓住事件就能很好地理解文章所包含的哲理。

3、抓住文章的結尾,因爲作者在文章的結尾直接點明瞭他的人生感悟。

在學習文章的心理描寫上我採用以下方法:

1、圈點勾畫。把句中真切細膩地表現人物心理變化的詞語找出來。

2、旁批夾註。把自己對這些精彩詞語的理解寫下來,如果感到有疑問也應該及時寫好批註。

3、推己及人。想象文中的人物就是自己,在那時那地,自己會怎樣想怎樣做,透過比較體會文章的心理描寫。

在以上的基礎上,我加入了多媒體課件,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和應用能力。

【說學法】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我遵循新課標的要求,根據我的教學思路,採用了以下學習方法:

1、自主學習閱讀法。

2、心理突現法。

3、比較顯旨法。

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質疑,小組探討,教師指點,儘可能讓每個學生都能表達自己的所知、所想、所思、所疑、所獲,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最後透過能力衝浪來進行鞏固。

【教學媒體設計】

這節課主要以現代化電教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並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增加直觀性和趣味性,加大課堂容量,增強教學效果。

【教學程序】

整個程序又包含着八個步驟:

一、以說圖片匯入新課

讓學生選擇圖片,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來說一說,圖片中的人物正在做什麼事情,會遇到什麼樣的困難,而困難又是怎樣解決的。然後引出了“如何面對困難”這個問題,匯入了本文。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要的不是強調,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所以,我利用說圖片匯入新課,目的是激發學生的興趣,爲學生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臺,並達到訓練口頭表達的效果。

二、分角色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目的是透過學生自己聲情並茂的朗讀,能深刻地體會文中“我”的內心感受,並能增強學生的感知能力。

三、着重理解文中人物的心理

這是我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設計中心理描寫是教學難點,能抓住這個描寫,就能更充分地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1、看錄像,聽範讀:

直觀形象效果的展示使學生能與之前的朗讀有一個鮮明的對比,對文中人物的心理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2、根據教學的難點,提出問題:

⑴ 在“我”冒險和脫險的過程中,“我”的心理變化是怎樣的?

(學生分小組自由探討,反覆比較,再回答問題)

⑵ 從課文內容看,標題“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麼意思?

從人生道路上,面對困難,“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是什麼意思?

(學生各抒己見,老師稍後做小結)

⑶ 請學生設身處地想一想,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會怎麼做?

(學生根據自己是實際情況,充分想像一下自己在面對同樣困難的時候自己是怎麼做的,我請同學們自由發表自己的看法)

以上做法是根據問題教學法的要求,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討論探究,老師成爲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

四、緊扣學科特點,指導學生再次朗讀課文,把人物的心理表現出來。然後請學生談談從這件事中悟出了什麼道理

五、質疑時間

學生對課文以及對現實生活有不理解的地方當堂提問,師生共同解決。

目的是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六、談談學習本文的收穫

同學們在學習本文後也許收穫很多,如在自己再到困難時知道自己如何面對,再如同學們在學習心理描寫的過程中還學到了描繪人物的語言、動作等描寫。(如朋友傑利等以及爸爸的語言及動作的描寫)課件連結了可以讓學生參考的資料。但是要重點明確以下兩點:

1、心理描寫的反襯作用。

2、以小見大的寫法。

七、心理測試

1、你在遊戲或與別人的競爭中輸給了對方,是否就不想再幹了。

是( ) 否( )

2、做作業遇到難題的時候,我爲了快點做出來,經常請老師和同學給我幫助。

是( ) 否( )

3、如果我對一件事不感興趣,那麼不管這件事多麼重要,我的積極性也不高。

是( ) 否( )

4、我能長時間地做一件重要但又枯燥無味的事情。

是( ) 否( )

5、遇到生活中一些較複雜的事情時,我常常優柔寡斷,拿不定主意。

是( ) 否( )

學習本文後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會大大提高,遇到困難都能勇敢面對,但並不是人人都能做到,所以我設計了這幾道心理測試題,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我就能根據這些選擇來了解學生的心理素質,並能有針對性地對個別心理問題學生進行課後輔導,達到全面培養學生勇敢面對困難的勇氣的目標。

八、總結

每個人在生活中難免遇到困難,但是,心驚膽戰並不能讓你擺脫困難,只有鼓足勇氣,坦然面對,那麼困難也會迎刃而解,所以,同學們要不斷地培養自己勇敢的性格,只有這樣,才能在艱辛的求學道路上一帆風順。同時也希望同學們能在廣闊的網絡裏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東西。

【板書設計】

根據我在教學難點中明確的要着重把握心理描寫的寫法,我設計了以下板書,板書展示了“我”在遇險和脫險過程中的心理變化的一些重要詞語,以及文章結尾所感悟到的人生哲理,這個板書,很好地體現了文章按照時間先後的寫作順序,並且由事及理,簡單明瞭,更能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主旨。

按 遇險:全身顫抖、冷汗直冒→心驚肉跳→頭暈目眩→恐懼、疲乏

時 由 ↓

間 事 脫險:頓生信心→信心大增→產生巨大成就感

先 及 ↓

後 理 感悟:着眼於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

【練習設計】

透過學習,把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進行描述,並談談感想,注意使用心理描寫等寫法。

目的是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鞏固和拓寬知識面。

九、教學過程流程圖

匯入新課→整體感知→小組研討→再次揣摩→質疑時間→談收穫→心理測試

(5分) (5分) (15分)(5分) (5分) (5分)(3分)

標籤:說課稿 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