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精華】說課稿範文集合七篇

說課稿1.54W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說課稿範文集合七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歌曲《鑽山洞》是蘇少版小學音樂教材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運動場》中的一課。全曲有四個樂句,另加結束句,單段體。歌曲情緒歡快,結構工整。歌曲中運用了後半拍休止和附點音符。

二、說教學目標

1用輕快活潑、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較準確地唱出後半拍休止符和附點八分音符,表現運動的快樂。

2透過速度、節奏以及節拍的對比,讓學生結合自身經驗,感受所塑造的不同的音樂形象,表現運動的音樂美。

3透過簡單的多聲部節奏練習,初步形成聲部感知與表現能力。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的重點是學生能用輕快活潑、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較準確地唱出後半拍休止符和附點八分音符,成功表現小兔的音樂形象,體驗運動的快樂。

教學的難點是透過音樂作品速度、節奏以及節拍的對比,讓學生結合自身經驗,感受所塑造的不同的音樂形象,從而表現運動的音樂美。

四、說教學流程

爲了達成上述目標我設定以下教學程序:

此歌曲的教學面對的是二年級的學生,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所以整個教學過程都是創設在故事裏,由始至終都是圍繞的小兔要參加比賽了設計的,以歡樂谷小動物開運動會來匯入,以龜兔賽跑失敗,小白兔爲在比賽場上重新贏得夥伴們的喜愛和鼓勵爲由,來和小朋友們一起積極準備比賽,到參加運動會,從而一步步熟悉節奏、學唱歌曲、兩聲部練習以及感受運動中的音樂所塑造的不同的小兔的形象。

首先,我透過講故事的方法很自然的引出運動的話題,讓學生和小動物們一起來鍛鍊鍛鍊,意在讓學生能融入到今“運動”這個情境中。其次,透過故事主人公小兔的心理活動,引出今天的歌曲《鑽山洞》,從而進行下面的歌曲學唱環節。“跟着小兔來運動”也就是歌詞的學習,我拋開了以往的跟讀方法,而是讓學生一開始就和我合作來接口唸,讓他們自己來找認識的符號、記號,透過聽、看、讀來熟悉歌詞,這樣會加深對休止符、附點節奏、反覆記號的印象,爲後面的歌詞學唱作鋪墊。

歌曲的學唱以及歌曲中小白兔形象的塑造是教學重點,歌曲中“起得早、彎彎腰、”的旋律我是結合小兔伸懶腰以及彎腰運動的動作,來告訴學生,小兔動作很到位,我們的聲音也要像小兔的動作一樣連貫,音高要到位,用動作來帶動學生演唱;我透過和學生一起聽賞、談話討論小兔的音樂形象,隨後用對比的方法,讓學生知道了後半拍休止符在這裏能更加突顯小兔活潑快樂的形象;歌詞相同旋律不同的兩個樂句,結合鑽山洞這個動作的特點,以小兔動作敏捷,想的第一,這一情節來處理和表現“鑽的好”這最後兩小節,同時也爲了讓學生能更加融入情境中,我特別將最後一小節的四分休止符變成“耶”字,讓學生更能體會和感受小兔活潑快樂的心情。

小兔快樂的歌聲,積極認真備戰的態度吸引了夥伴們的目光,大家都來爲它加油,由此引出“小白兔,加油!”這麼一個多聲部的節奏訓練環節,透過故事的發展,小朋友們練習幫助小兔加油,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形成初步的聲部感知和表現能力。

隨着情節的發展,讓小朋友們回想龜兔賽跑時,小兔失敗的原因,來聽聽當初小兔的準備情況,聽到了一首三拍子的《鑽山洞》音樂,小朋友馬上就能感受這和我們現在的小兔不一樣,不活潑,有點懶,這時其實是本節課的一個拓展,透過我和小朋友們一起分析音樂的情緒,得出這樣的音樂不適合用在跑步、鑽山洞這樣的運動中使用,所以小白兔失敗了。今天小白兔終於認識到了這個問題,選擇了節奏感強的音樂,那麼它一定會獲得勝利的,讓我們跟着小白兔一起去吧,隨後踏着《鑽山洞》的伴奏音樂,走走跑跑的去運動場了,馬上讓學生感受到了不同,意在爲本單元的聽賞《運動員進行曲》《溜冰圓舞曲》作鋪墊,能夠讓學生初步的感知進行曲的特點,也在潛意識的培養學生欣賞音樂的能力。

比賽的日子到了,結合故事的發展,我加入了鑽山洞的遊戲,將全班分成三部分,一部分遊戲,一部分幫助小兔唱歌,一部分爲小兔加油,將課堂氣氛推向一個高潮,在小朋友們的鼓勵加油下,小兔終於獲得第一,請小朋友用今天的音樂來表達一下小兔的感謝之情。希望小朋友能像小兔那樣不怕失敗,快樂運動,健康成長。由此來結束本節課的教學。

說課稿 篇2

教材分析:

《地磚的周長》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周長》的第四課時。本節課突出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瞭解、認識正方形的周長,解決實際問題。本節是本單元的第四節課,由於學生對周長的概念、以及怎樣計算圖形的周長已經有一定的認識和生活經驗,因此教材中創設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情境——幫我的女兒丫丫測量和計算裝修房間所需的相關數據,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探索和歸納出計算正方形周長的正確方法。透過“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說一說”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充分掌握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並能運用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以培養學生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掌握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2. 能夠運用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3、培養學生透過數學實踐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的能力。

教學設想:

透過計算“地磚的周長”這一真實、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掌握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然後透過量、算、歸納、說、拼等手段,加深學生對正方形的周長的認識。在此過程中,教師不斷創設情境,讓學生掌握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並能運用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同時,培養學生樂於助人的愛心意識,從小樹立“我能行”的自信心,也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數學無處不在,將數學課與生活融合在一起。

教具準備:

正方形圖片、實物(地磚)、題單、課件。

學具準備:實物(地磚)、尺子。

教學流程:

一、複習舊知。

1.師:同學們師:同學們,前兩天大家已經初步認識了圖形的周長,那誰能用一句話告訴老師,什麼是周長?怎樣求圖形的周長?

2.出示正方形。

師:請說出圖形的名稱。

正方形的特點是什麼?

如果要計算正方形的周長,需要測量它的哪些邊的數據?

師:真是一羣能幹的孩子,那現在林老師遇到了一些問題,你們願意用你們學到的這些本領來幫助林老師,做一個能幹、又有愛心的孩子嗎?

【設計意圖:鞏固舊知,爲今天的新課做好鋪墊,奠定基礎。】

二、創設情境,教學新知。

1. 談話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老師有一個非常可愛的小女兒,名叫丫丫,就快滿五歲了,和你們一樣,她非常非常渴望擁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漂亮房間,所以呢,我按照裝修師父的要求買了一些材料,需要同學們來幫助老師測量和計算一些數據,你們可以嗎?

【設計意圖:情境的創設,是爲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知道數學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同時,幫他們樹立信心,讓他們知道原本屬於大人的世界,小孩子也可以參與,並有能力去解決一些問題,更在情境創設中培養他們樂於助人的愛心意識。】

2.教學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A.展示實物(地磚),請生觀察其形狀。(板書:地磚的)

B.學生分組測量地磚邊長數據,(提示:測量是儘可能的取整釐米數。)並用至少兩種不同的方法計算出地磚的周長。抽生說算理,師板書。

方法一:10 +10+10+10=40(釐米)

方法二:10×2+10×2=40(釐米)

方法三:10×4=40(釐米)

C.全班討論:你覺得那種方法最好記憶,最簡便?爲什麼?

如果正方形的邊長是20釐米、30釐米、40釐米呢?

由此得出:(板書)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生齊讀公式兩遍,並在題單上默寫。

師:邊長代表什麼?4代表什麼?

師:要求正方形的周長,必須知道什麼?知道正方形的邊長,就可以求出什麼?

【設計意圖:從實際情境出發,充分放手讓學生動手、動嘴 、動腦、獨立思考,透過探索、交流、觀察、歸納等形式推匯出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

三、練一練

判斷題:

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中國石拱橋》是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的精讀課文。本單元所選課文基本上都與建築園林、名勝古蹟有關。所以,在學習本單元課文時,要注意課文怎樣抓住特徵來介紹事物的,要理清說明順序,瞭解常用的說明方法,體會說明文準確、周密的語言。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選擇有代表性的例子說明事物特徵的寫作方法;學習運用準確語言的特點。

2、能力目標:瞭解本文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體、由整體到局部以及時間從先到後的順序,培養學生理清說明順序的能力。

3、情感目標:認識中國石拱橋在歷史上的光輝成就和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增強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感情。

三、學情分析

對於有一點文學基礎的八年級的學生來說,要他們說出抓住怎樣的特徵來介紹事物的不難,但是在前面沒有系統地接觸過說明文這種體裁,要他們理清說明順序和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周密有難度。

四、教學重點

理解選擇有代表性的例子說明事物特徵的寫作方法;學習運用準確語言的特點。

五、教學難點

瞭解本文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體、由整體到局部以及時間從先到後的說明順序。

六、教學過程

本課內容豐富,需2—3個課時才能完成。

第一課時(40分鐘)

第一步:(10分鐘)

處理預習作業,出示趙州橋和盧溝橋的圖片,由學生觀察並說出這兩座橋的共同特點:都是拱橋並且歷史悠久。引出今天的新課《中國石拱橋》,來欣賞由橋樑專家爲大家介紹的中國石拱橋有什麼特點。

第二步:(15分鐘)

學生自行閱讀課文,並處理文中的陌生字詞。同時思考所提問題(作者抓住了中國石拱橋的哪些特點來描述的?在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另外,作者使用哪兩座橋爲例來說明中國石拱橋的特點的?)

第三步:(15分鐘)

學生透過閱讀課文和相互討論對以上的問題有了大體一致的結論,老師再對此做出評論。並同時介紹文中所出現的說明方法。找出文中的例句,由學生來朗讀。

第二課時(40分鐘)

第一步:(15分鐘)

透過對文章主體的把握,再來閱讀3—8自然段,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由一般到特殊、有概括到具體、由整體到局部以及時間從先到後的說明順序。

第二步:(15分鐘)

再對第9、10自然段進行閱讀,分別概括出本段文字的內容。體會說明文結構安排的清晰與嚴密,同時學習語言的精煉。

第三步:(10分鐘)

透過對全文的把握,由學生自行完成對這篇文章主旨的概括。

七、總結昇華,佈置作業

(一)學生總結:說說自己的收穫。

(二)教師總結:提出要求,佈置作業。

說課稿 篇4

一、課引:喚醒學生對風箏的直接體驗

1、師:同學們,你們放過風箏嗎?看到天上五顏六色的風箏有什麼感受呢?

生雜:很高興,很快樂,想和風箏一起飛。

師:總之,同學們看到風箏的感受是愉快的,可是有一個人看到風箏,涌起的感覺卻和我們完全不一樣,想知道這是爲什麼嗎?翻開課文風箏,讓我們一起去尋找原因。

二、感知課文、學習詞語

1、請同學們自由的把課文讀一遍,讀的過程中做兩件事:畫出魯迅先生和我們不一樣感受的詞語;畫出你認爲重要的或者是你不會讀的或者是你不懂的詞語。

2、劃出你覺得重要的詞語,或你覺得不會讀不會寫的生字是哪些?讀完後自由寫到黑板上去。在生字詞下加點。不懂的詞語打問號。

(生自由讀書,5分鐘後六七個學生自由到黑板上寫生字詞。有以下這些生字詞,老師重點給加點字正音。)

瑟縮發見苦心孤詣嫌惡憔悴肅殺?丫杈

師:“肅殺”是什麼意思?

生1:很冷

師:聯繫課文句子理解。

生2:形容秋冬天氣寒冷。

師:這位同學能很快的解決生字詞很好啊。這是一個很好的習慣。

三、把握情感基調

3、師:剛纔大家透過主動的努力,把自己不會地學會了,很好。接下來我們來思考一下中年的魯迅看到放風箏時的感受和我們有什麼不一樣?

生1:嫌惡

師:那是他小時候的感受。那中年以後呢?(在北京的空中看到風箏的感受)

生2:驚異和悲哀

4、師:他看到風箏爲什麼“驚異”?誰能告訴我?

生1:因爲做了對不起弟弟的事。

師:那是因爲弟弟的原因。

生2:因爲弟弟很喜歡風箏,而我又不許他放,看到風箏感到驚異

生3:在北京的冬季看到風箏

師:故鄉的風箏是在春二月時放的,而北京在冬季就放風箏了,感到驚異。(好的,這個問題我們先談到這裏)

5、師:那麼“悲哀”從何而來呢?

生1:小兄弟嚮往風箏,而我卻不許他放,將風箏折斷了,扔在地上,後來知道了玩是兒童最正當遊戲。

師:事情緣於小時候發生的一件事。具體的事件是什麼?

生2:小時候踩壞了弟弟的風箏。

6、師:我們具體來看一下小時候這件事。課文應該在③④兩段。弟弟喜歡風箏嗎?哪些詞語寫出了弟弟是很喜歡風箏的,抓住詞語說。

生1:幾乎、跳躍

生2:呆看

生3:小半日

(可以將這幾句話朗讀一下)

7、師:弟弟對風箏不只是喜歡,而且是入迷了。那麼我喜歡風箏嗎?

生齊:不喜歡。

師:從哪裏看出來。

生1:我不但不愛,而且嫌惡。

師:“嫌惡”是什麼意思?

生2:討厭,厭惡

師:他爲什麼嫌惡風箏?

生3:他認爲這是沒出息孩子玩的。

師:在我看來,有出息的孩子應該做什麼?

生4:愛學習,有知識

生5:將讀書和玩樂相結合纔好。

生6:將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相結合

師:做風箏不是體力和腦力勞動結合的嗎?

生6:讀書和玩樂要兩不誤

生7:半天讀書,半天玩。

師:這是小時候魯迅的想法嗎?

生:不是,

師:這對中年以後的魯迅來說就合適了。小時候的魯迅則認爲玩風箏是不是有出息孩子該做的事呢?

生齊:不是。

8、師:在他看來,這是一件很無聊的事。應該去做有意義的事。所以他發現弟弟做風箏時,他是怎麼做的?

生1:毫不猶豫的踩破了。

師:他抓斷了風箏的翅骨,踏扁了風箏。做這件事時他的神態是怎樣的?

生齊:憤努的。

師:你對“憤怒”是怎麼理解的?

生2:哥哥你這樣弄壞了我的風箏,……????

師:哦,你用了情景式來回答,很好,那現在我們換一種說法:想像下哥哥在踩風箏的時候邊踩會邊怎麼說?

生3:你揹着我做這樣的事,氣死我了。

生4:你這個沒出息的孩子,不好好讀書,竟在這裏做這玩意。

師:是啊,哥哥對弟弟是滿懷希望的,希望弟弟有出息,可弟弟竟揹着他做風箏。他很憤怒。應該說他當時是爲弟弟好。這種憤怒你能理解嗎?有時我們爸爸媽媽也會因我們的什麼事生氣,甚至打我們,其實也是爲我們好,你們能理解嗎?

9、師:哥哥推門而入,粗暴地將風箏踩扁,弟弟的神態是怎麼樣的?

生雜:驚惶、失了色瑟縮着、絕望

師:此時站在弟弟的角度,弟弟會怎麼說?用合適的表情,語氣說說看。

師:哥哥你真壞,爲什麼踩壞我的風箏?(口氣很憤怒)是不是這樣?

生雜:不是

生1:你爲什麼弄壞我的風箏?

生2:下次不敢放了。、

生:哥哥,對不起,我再也不敢了。

師:我知道錯了。

生3:我已入迷了,讓我做一次吧。

師:祈求哥哥。

生4:今後我一定好好讀書,再也不敢做了。

師:弟弟的反抗有沒有。

生雜:沒有

師:祈求有沒有?(學生思考)

生5:他以後想也不敢想了。

師:沒有乞求,更加沒有反抗,弟弟知錯了。哥哥認爲自己做對了,得到了完全的勝利,而留給弟弟的是絕望。做風箏這種想法被哥哥給……我們用文中的一個詞語說。

生6:肅殺

師:應該是……

生雜:是“虐殺“

10、師:弟弟知錯了,哥哥自以爲正確的得到了完全的勝利,那麼這件事到底誰對誰錯呢?二十年後再來看一下風箏之事,他還憤怒嗎?

生1:是悲哀,他知錯了。

生2:是懊悔

師:誰告訴他的?他怎麼知道錯了?書上哪個句子?

生齊:“遊戲是兒童……”

師:看到一本外國的書,知道自己錯了。他便想起了自己做的那件事是對弟弟的精神虐殺。

所以他想補過,設想了哪兩種補過的方法,可能實現嗎、

生3:送他風箏和他一起放風箏。

師:可能嗎?

生齊:不可能。

師:是啊,不可能了,因爲我們都已經人到中年了,那第二種辦法呢?

生4:請求他寬恕。

師:行嗎?

生4:不行,弟弟說忘了。

師:哥哥知道自己做錯了,總是想着補過,弟弟卻已經不記得了。

11、師:哥哥其實是希望弟弟用什麼樣的態度對待這件事的?

生1:希望他毫不怪他。

師:是希望他記得這件事還是希望他忘了這件事呢?

生:希望他記得這件事。

師:爲什麼希望弟弟記得呢?

生2:非常慚愧,對不起弟弟,弟弟罵他打他,他也會舒服些。

生3:弟弟說不記得了,他心裏的石頭就一直放不下。

生4:如果他記得的話,他就能教育他的孩子。

師:(在玩這件事上)弟弟會用什麼態度對待他的孩子呢?

生5:他不會讓孩子玩了。(可追問爲什麼?因爲他也從哥哥的行爲裏知道了,風箏是最沒出息孩子所做的玩意,是笑柄,是可鄙的)

師:如果他還記得又會怎樣?

生6:他就會讓孩子玩

師:是啊,他是多麼希望弟弟能記得這件事,即便是記恨他,責怪他也沒有關係。可是現在弟弟是全然忘卻了,假如他以後又發現他的孩子做這樣的事,他會怎樣呢?

生雜:不許他放。

師:哥哥爲了愛不讓弟弟放風箏,二十年後知道自己錯了,哥哥醒悟了,對哥哥來說弟弟醒悟了嗎?

生雜:沒有

師:哥哥的感受怎樣?

生:我的心一直沉着,沉着

師:沉着可以換一個什麼詞呢?

生7:難受,感到悲哀

12、師:我悲哀的是什麼呢?

生1:因爲我對不起弟弟,他卻忘了,感到悲哀。

師:爲誰而悲哀?

生2:爲弟弟而悲哀,爲弟弟的不醒悟而悲哀。

生3:爲弟弟的小時候感到悲哀。

師:爲弟弟小時候的沒有反抗感到悲哀。

生4:爲小時候自己弄壞了風箏感到悲哀

師:爲自己的年幼無知感到悲哀。

生5:沒有正確理解“遊戲是兒童……”而悲哀。

生6:爲小時候我把錯誤的觀念傳給了弟弟而悲哀。

13、師:認爲風箏是沒出息孩子所做的玩意,……這種認識是與生俱來的嗎?是不是一生下來他就這麼認爲的呢?

生1:是大人教給他的

生2:是父母教給他的。

生3:也許有光玩而荒廢了沉重的人身上啓發的。

師:有這麼些人光玩而沒有處理好玩和學習的關係

生4:是他看書知道的。

師:(什麼書?是中國的書還是外國的書?)書上的知識是怎麼來的?

生:是前人經驗的積累和總結

師:恩,書上的知識是前人經驗的.總結,一直傳到我這裏都認爲玩風箏是沒出息的。如果我不覺醒,這樣一代一代傳下去,有多少孩子的天性會被扼殺啊!這種錯誤的想法當時幾乎所有人都在這樣接受的,整個社會推而廣之。不醒悟的是不是隻有我弟弟呢?(整個社會都這麼沉浸在錯誤的認識中,這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啊)。

生:不是,是全社會很多的人

師:本文小故事卻提示了一個大道理。爲堅持錯誤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思想的人感到悲哀,還有很多人還沒有覺悟,很多人還沒有覺醒,只有魯迅覺醒了。(寫下了這篇文章,以喚醒他人)

師:下面我們看課文。“……我的心從此也寬鬆了吧。”讀一讀這個句子,感受一下,想一想,假如弟弟寬恕了他,他的心寬鬆得了嗎?

生雜:寬鬆不了

師:所以在文章結尾他說:“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把“四面”兩個字划起來。這裏的“四面”指的是什麼?

生雜:是整個社會

師:“寒威和冷氣”呢?

生:指的也就是無盡的悲哀。

師:我除了爲弟弟悲哀,爲自己悲哀外,他還爲什麼悲哀呢?

生:爲整個社會中不覺悟的人悲哀。

師:我們每個家庭都有親情,可有時我們會因爲“愛”而做了一些傷害別人的事,(甚至是自己的親人)。有時候我們要站在別人的立場上理解他們,雖然有時候他們也會想錯,做錯,但我們不能把錯誤的認識一代一代傳下去,我們要反思他們行爲。我們的父母也很愛我們,(有時也會和我們產生矛盾),一方面我們要理解父母(因爲愛是不需要理由的),另一方面我們又要反思父母的行爲。找機會和父母溝通。這就是這節課我們得到的啓示。

進教室之前我沒想到課會上的如此順利,但走出教室後我很欣慰,在短短的45分鐘的時間裏,我帶着學生感受到了魯迅那如父親般的兄長之愛,也體會到了他作爲一個清醒者對國民麻木性的批判和感傷,可以說,無論是愛的主題還是對國民麻木性的揭露,在本課中都達到了,回過頭去再來審視這堂課,我覺的課堂目標的達成得益於對小時候踩壞風箏事件的精細分析,正是有了對那件事深入細緻的分析,所以後面的一切都完成的水到渠成,順理成章。

另外,即時敏銳的抓住課堂生成也是本課得以完成的關鍵,我感覺本文處理的較好的生成資源有如下幾處:當要求學生回答對“憤怒”的理解時,有個學生採用了情景式來回答,我馬上就調整了我的問題,讓學生進入情景來回答;第二處是在回答“魯迅是希望弟弟忘記這件事還是希望他記得這件事”時,有學生說“如果他記得的話,他就能教育他的孩子。”我一想,對啊!何不拿他的孩子說事呢?他記得與不記得這件事,反映在他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不就是兩種不同的思想嗎?而且這還和教育思想的代代相傳有關係呢,所以就抓住這個細節做了一點文章,最終學生也明白了錯誤思想代代相傳的可怕性。③還有探究錯誤的教育觀念是怎麼來的問題,也是課堂生成的,就感覺課上到了那裏,順理成章的就出來了這個問題,必須要去追究一下根源,而學生的反應看起來並沒有什麼障礙,很自然地就想到了這是從大人們那裏學來的,然後再聯繫前面的孩子,代代相傳的可怕再次得到了重複印證。學生對於作者的“悲哀”也就能夠得到更深刻的理解和認同了。

一直以來,我包括還有很多的老師可能都責怪過編寫文章的那些專家,把〈風箏〉編進初一的課文不是難爲我們這些做老師的嗎?可是現在當我順利的上完這篇文章後才發現,其實這樣的內容學生能接受,只不過是教師採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帶着學生去理解和接受,過去的課堂失敗是因爲我並沒有象現在這樣深思熟慮的來思考過課堂設計,也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去思考什麼樣的問題是學生容易理解的。真的就是那句話,因爲害怕,連腦子都笨了。

明知山有虎偏想虎山行,如果我們的語文老師能象這次對待〈風箏〉一樣,對有難度和有爭議的文章多一些討論和爭議,多一些想法和嘗試,那麼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會象春天一樣,百花齊放,爭奇鬥豔。

說課稿 篇5

尊敬的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爲大家講課的內容是《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五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 教材

(一)教學內容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該單元的主題是中華文明的起源,本課則掀開了祖國曆史的篇章,內容包括了三個子目,即“我國最早的人類”,“北京人”,“山頂洞人”。這樣的安排體現了我國遠古居民的演變發展過程,具有時序性和邏輯性。

(二)教學內容的地位和課標要求

瞭解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的生活狀況是理解中華文明起源於何時何地的基礎。本課不僅掀開了祖國曆史的序幕,也涉及到人類起源及演變的問題,對同學們今後學習世界史也起着一定的鋪墊作用。

課標對本課知識作了如下要求:

以元謀人、北京人等早期人類爲例,瞭解中國境內原始人類的文化遺存。

根據課標來看,要求學生掌握的內容較爲簡單。我結合教材內容,擬定了一下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透過課堂學習,讓學生知道我國境內最早的人類是元謀人;識記元謀人、北京人和山頂洞人遺址發現的時間、地點以及他們生活的年代,瞭解他們的體質特徵和生活狀況;我國境內遠古居民不斷演變發展進步的過程。

2、過程與方法

學生在感知、瞭解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的基本史實中,充分發揮想象力,還原歷史情景。初步掌握比較、歸納的學習方法。在欣賞圖片和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學會尋找歷史資訊,構建起遠古居民發展演變的歷史框架。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透過學習本課,培養同學對祖國曆史文化的認同感和愛國熱情。初步理解“勞動創造世界及人類本身”的唯物史觀。

在教學目標和教材內容的指引下,結合七年級學生的特點,我擬定了以下教學重、難點:

(四)教學重難點及依據

重點:人類的起源,元謀人的地位和基本情況,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體質特徵及其生活狀況。

依據:人類到底從哪裏來?對於這一問題,教材雖未重點闡述,但有必要爲同學作簡單介紹,這符合七年級同學具有強烈好奇心的心理特點。對北京人和山頂洞人體質特徵和生活狀況的掌握既有利於學生了解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區別與聯繫,也有利於同學總體把握遠古居民的概括及其發展的歷程。

難點:從元謀人到山頂洞人,他們製造和使用工具的特點,火的使用,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社會組織形式。

依據:會不會製造工具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學生掌握遠古居民製造和使用工具的情況有利於理解人類透過勞動不斷完善自身並推動社會的發展。火的使用增強了人們適應自然的能力,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一大進步。北京人到山頂洞人的組織形式體現了人類社會不斷髮展與進步。

二、 教法

首先要明確學生的基本情況和特點——學情分析

本課的授課對象是七年級學生,他們剛告別小學生活,踏入初中課堂第一次專門地接觸歷史這門學科,幾乎沒有歷史學科的理論基礎。但他們擁有童年時期的天真好奇,又具有強的求知慾。感性思維很強烈,而理性思維有待培養。因此在教學實際中,我將大力發揮他們的感性思維,充分利用圖片、多媒體等手段創設情景,使之在腦海中形成遠古居民生活的情景圖,同時又引導其從圖片中獲取歷史資訊,初步掌握學習歷史的方法,逐漸培養其理性思維。

三、 學法

學法指導上,在以學生爲中心的同時,啓發學生髮現問題的思維,並引導學生透過直觀感受、自主學習和探討合作等學習方法,提高其獲取歷史資訊的能力和初步具有理解分析歷史現象的能力。

四、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結合七年級學生的特點,我明確了學生的興趣點和可能存在的疑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圖計多媒體,激發學生興趣,並透過老師的指導,識記基本知識點和掌握重難點。

(二)講授新課

匯入:

我將緊密結合課本及現實生活,由現代社會中的人引出“人類是怎樣產生的?”問題,利用教材引言的神話傳說和播放一段人類起源的搞笑視頻,激發學生的興趣,探討人類的起源,從而進入新課學習。

新課教學:

這節課我將結合教材內容結構清晰及學生歷史基礎薄弱的特點和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按照教材內容的先後順序進行教學的同時,整合教材內容,引導學生對每一個子目的學習。

在學習第一個子目之前,我將承接匯入的問題,對人類從猿到人的演變做一簡單介紹,以消除同學們對“人類到底從哪來”的疑惑,使學生對人的起源有着正確的認識,由此過渡到第一子目的學習:

1.、我國最早的人類

這一子目內容較爲簡單,我將以學生看書自學爲主,結合我國境內遠古居民的遺址分佈圖和其他關於元謀人的圖片,老師用提問的方式,使學生識記目前所知我國境內最早的人類是元謀人,元謀人的生活地點、年代及其生活狀況等基本知識點,並拓展我國境內其他遠古人類遺址的分佈,讓同學知道我國是世界上發現遠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其中重要的有北京人,山頂洞人和藍田人等,從而進入下個子目的學習。

2、山頂洞人

對這一子目的學習,我同樣以學生爲中心,結合課本,讓他們掌握基本知識點。着重透過學生比較北京人與古猿和現代人的頭像來了解北京人的體質特徵,以讓學生更加明白,人類是怎樣一步步地從猿演變到人的。此外透過圖片引導學生分析北京人的社會組織形式及火的使用,使同學們體會到遠古居民艱難的生活及人類社會發展進步曲折漫長的過程。幾十萬年後,在北京人生活過的地區又生活着一羣遠古人,進入第三子目學習。

3、山頂洞人

在這一子目的學習過程中,着重培養學生用比較的歷史方法,以山頂洞人與北京人作比較,來強調山頂洞人的進步性,即山頂洞人的磨光鑽孔技術,學會人工取火,縫製衣服和對死者的同學與同情,以及山頂洞人的氏族組織形式使學生意識到人類在漫長的歲月中,在與大自然抗衡的艱難困境中,憑藉着堅韌的毅力,不斷前進,最終創造出五彩繽紛的人類文明。人的力量是偉大的,人的勞動推動着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4、課後小結

第一,我將請學生想象並描述北京人或山頂洞人一天的生活,或者呈現一個故事,讓學生找出不符合史實的錯誤,以強化對教材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第二,用表格形式,讓學生填寫出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發現的時間,生活的地點、年代,使用的工具,社會組織形式等項,從縱向瞭解人類不斷進步的過程。

5、作業佈置

完成課後“活動與探究”的內容。

五、 板書設計

我將透過傳統教具黑板設計提綱式板書,並嵌入基本知識點,使用PPT設計圖片及輔助材料,以達到既讓學生明確知識點的同時,又對遠古居民的生活狀況,對人類社會的發展演變有着直觀的感受。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設計,本着素質教育的理念,結合七年級學生鮮明的特點,本課把教材知識和趣味學習融合爲一體,以期培養學生對歷史這門學科的興趣和初步掌握學習歷史的方法,陶冶學生對祖國源遠流長的文明的熱愛之情。如有不妥之處,請大家多多指教。

說課稿 篇6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 《品德與社會》 學科五年級上冊, 第一單元第一課 《請你相信我》。 對於如何上好這節課, 我首先從教學理念、 教學目標、 教學策略、教學流程, 對本課進行說課o

首先說教學理念: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品德與社會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爲基礎, 以培品德良好、 樂於探究、 熱愛生活的兒童爲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

爲了實現這一理念, 在教學過程中, 我選了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 活動。 透過讓學生對具體事例的感受和認識提高道德榮辱觀, 喚起學生對誠信的需求和願望。

本節課我設計了兩個教學目標: 一是, 讓學生知道誠信在待人處事中的重要性, 言而無信不僅會給對方帶來不悅, 而且還會失去別人的信任n 二是, 透過交流感知誠信的內涵, 體會待人真誠才能取信餘人的道理, 願意做誠實守信的人。

本節課我運用的教學策略是慧 以自主學習、 小組合作爲主要模式, 以收集、交流、 回憶、 體驗、 觀察等方式調動學生參與到活動中, 從中悟理u 以遊戲的方式對感知內容進行鞏固。

在主要的教學流程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

首先是課前準備一個悄悄話信箱口

在新課教學環節我分爲三大部分: 一是談話匯入、 二是新諜活動、 三是拓展延伸。

先說談話匯入: 從學生的討論中進行小結而引出課題 《請你相信我》。

在新課學習環節我設計了兩個活動:

活動一 “我信任的人” 參照教材案例和表格, 寫出自己信任的人, 師生共同進行互動交流, 感知誠信的內涵。 在交流的基礎上, 大家共同總結, 怎樣才能做一個值得別人信任的人q

活動二: 悄悄話信箱

讓學生將自己遇到到的不講誠信的行爲寫出來, 不要註上姓名, 放進信箱進行交流討論。 目的是透過收集的 “悄悄話” 回憶生活加深情感體驗。 藉此討論: “怎樣才能成爲一個讓別人相信的人口” 再次進行小結, 提醒學生注意= 誠實守信不能與善意的謊言混爲一談。

最後的課後延伸活動, 我設計爲:

1. 繼續調杳關於誠實守信方面的事例口 (正反事例均可)

2. 訪問身邊的人, 請他們舉例談談培養誠實守信品質的重要性。

3, 收集有關誠實守信方面的佔語、 名言、 警句等

透過讓學生互相交流看法口 目的, 是對學生所感知內容進行再次鞏固, 加深理解

最後, 提出希望: 在平時同學們就要嚴格要求日已 表裏如一, 言而有信。

讓同學們一起來欣賞 《誠信中國》, 結束本課n

以上就是我對本節課的理解以及設計思路,有欠缺之處還請各位老師加以指點, 以便提高。 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我愛故鄉的楊梅》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的一篇選讀課文。課文雖然短小,但層次清楚,語言優美簡潔、樸實親切。作者抓住楊梅的特點,進行細膩地描寫,是一篇難度適宜的指導學生仿寫水果的狀物抒情記敘文。

 二、說教學目標

儘管《我愛故鄉的楊梅》只是一篇選讀課文,但卻是是一篇引導學生狀物的好範文,可以把它當作一篇精讀課文來研讀。課標提出第二學段的教學目標“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爲此,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楊梅樹的美麗和楊梅果的可愛,體會作者熱愛故鄉的思想感情。

2、瞭解課文的寫作特點,能仿照課文介紹一種自己喜歡的水果。

3、要求學生認識與理解“貪婪、吮吸”等9個詞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思想目標激發學生熱愛故鄉的思想感情。

(三)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口語表達、朗讀、審美、繪畫等能力。

 三、說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理解、體會楊梅的可愛,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難點是學習作者描寫楊梅果形、色、味的方法,任選一種水果,抓住一個特點,進行仿寫。

四、說教學過程

(一)揭題談話,聚焦“楊梅”。

1、導語:小朋友們,寧波鎮海有一位鄉土小說家叫王魯彥,雖然離開故鄉十幾年,可是對故鄉的楊梅卻始終念念不忘。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作者的故鄉,去看一看那裏的楊梅。

2、板書並齊讀課題:我愛故鄉的楊梅

(我創設這樣的導語引出故鄉的景物,是爲了給學生一個感情基調,營造出一種“眷戀家鄉、熱愛家鄉”的氛圍,藉以激發學生的自豪、思念之情。)

(二)初步讀文,解決生字詞並初步理清文章脈絡

1、出示學習方法,明確目標

2、檢查生字詞的學習情況 A、出示第一組詞語認讀,重點讀好“婪、吮”。“貪婪”在字典中有兩種意思,讓學生根據上下文理解這裏的貪婪並不是貶義詞。接着讓學生觀察這組詞語,總結出着四個詞語是描寫楊梅樹的(板書:楊梅樹)。

B、出示第二組詞語,認讀並小結是描寫楊梅果的(板書:楊梅果)。

3、出示填空題,幫助學生理清文章脈絡

(三)自主閱讀,提煉寫法。

(一)、自主讀“描寫楊梅樹”的第2自然段,邊讀邊想象畫面,圈畫相關詞語,關注“擬人”的寫作手法。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楊梅樹:吮吸伸展歡笑)

(二)、品讀“描寫楊梅果”的第3——5自然段,分組討論,提出問題,共同探究。

1、自讀課文3-5自然段,說說你最喜歡的是楊梅果的哪個方面。(教師傾聽反饋,瞭解學生對課文的瞭解程度。)

2、學習第三自然段,總結學法。

(1)、認真默讀第三自然段,合作探究。

(2)、這段話寫了楊梅果的哪個方面?

(3)、作者怎樣把這些特點寫具體的呢?

①對比兩段話,

A:楊梅圓的,遍身生着小刺。

B:楊梅圓圓的,和桂圓一樣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這一步的設計是用比較法來欣賞詞句,讓學生在比較中明白“如何寫具體”。有了比較,學生才能體會到作者細膩的描寫手法,同時讓學生明白要觀察入微,才能描寫細緻,才能表達真摯的情感。](相機板書樣子)

(4)、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①聽老師範讀,仿讀。

②說說從字裏行間你體會到作者怎樣的感情?

③學生感情朗讀,進行朗讀比賽。

[這篇文章語言文字非常優美、精練簡潔,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反覆誦讀,透過仿讀、比賽讀等多種方式讀出作者的喜愛楊梅熱愛故鄉的感情。誦讀是學習本課的學習方法之一。]

(5)、學法總結

[總結了學法,讓學生自學後兩段有法可循。這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中探究性地學習。]

3、學生自學“顏色、味道”兩方面。

(1)、自學其他兩個方面,由各組進行彙報。(不完整的或是有說錯的,讓學生進行互相糾正。)

(2)、學生彙報,教師板書,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

①彙報第四自然段(楊梅的顏色先寫顏色的變化,接着寫了變黑的原因,最後寫了果肉,汁水的顏色。)

②彙報第五自然段(味道方面,先寫了味道的變化,又用小時候吃楊梅的故事來證實楊梅甜中帶酸。)

(三)迴歸第一自然段,點題。

作者之所以能把如此細膩地描寫楊梅,是因爲他深愛這故鄉的楊梅,更深深地愛着自己的故鄉。指導學生帶着自豪、思念的語氣朗讀第一自然段。

(四)仿照課文,練習說話。

1、教師小結寫法,學生再次回顧。

讓一個學生說說作者的寫法,然後教師小結:作者寫《我愛故鄉的楊梅》,先是介紹楊梅樹,隨後寫楊梅果,按照季節、形狀、顏色、味道四個方面來寫,從中又穿插了跟這方面有關的經歷和趣事,字字句句都表達出作者對楊梅的喜愛之情。

2、挑選一種水果,用上文中的好詞佳句,同桌互說一個片段。

要求學生抓住一種水果的形狀、顏色、味道中的一個特點,同時不要忘記說一說與這種水果有關的經歷或者趣事,先和同桌聊一聊。

(在自主閱讀,提煉了寫法以後,也就是學生體驗、理解了作者“眼看、手摸、嘴嘗”的觀察方法的基礎上,我安排了“仿照課文的寫法,說說自己喜愛的水果”這個環節,第二學段開始‘習作’,這是爲了降低學生寫作起始階段的難度,重在培養學生的興趣和自信心”,所以,總結了寫法,讓學生有章可循。鑑於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性,我選擇了讓學生說自己喜歡的水果,實現寫法的遷移。)

(五)課外實踐

1、喜歡文學的你,摘抄本文的的好詞好句。

2、喜歡畫畫的你,畫出你心中江南的楊梅。

3、喜歡朗讀的你,可以配樂朗讀。

4、喜歡背誦的你,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5、喜歡上網的你,遨遊互聯網,搜尋楊梅的資料。

[課外實踐活動採取了分層教學,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興趣盎然地完成作業。分層教學可以給學生提供廣闊、自由的想象與創造空間,提供自主學習,自由發展的機會。]

 五、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六、說課件

本堂課教學多媒體可見的使用拓寬了學生視野,豐富了教學內容,變抽象爲具體,直觀、生動的圖片使學生對楊梅的顏色變化及樣子有了直觀印象,建立了形象思維,使學生迅速進入教學情境,更有效地突破了教學重難點。利用課件,迅速地把課程資源顯現在學生面前,節約了課堂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