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唯美文字 > 說說

【精華】師說說課稿集錦七篇

說說2.76W

隨着網絡社交的悄悄演進,越來越多人喜歡發表說說,用以宣泄自己的情緒,調節心情。那些火遍朋友圈的說說都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師說說課稿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華】師說說課稿集錦七篇

師說說課稿 篇1

一、說課的涵義

首先說課的內涵沒有統一的界定,就廣泛的來說說課就是教師以教育理論、教學大綱、教材爲依據,針對某一課題(活動)的自身特點,結合教育對象的實際情況,面對同行主要用口頭表述該課題(活動)教學的具體設想、設計及其理論依據。即說課就是全面面闡述和完善教學設計的過程。再簡單的講就是要說清:教什麼、怎麼教、爲什麼這樣教。教師在"說"的過程中,不僅將書面的教學方案說出來,更要求教師將隱含於教育方案後面的設計思想、教育理念、具體依據說出來,強調的是說出教師爲什麼要這麼設計的問題。

說課的目的就是要透過"說課"這一簡易、速成的形式或手段來在短時間內集思廣益,檢驗和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教研能力,從而優化活動過程,提高活動效率。

二、幼兒園說課方案的撰寫

幼兒園說課方案是按照說課內容的內在邏輯來撰寫的。在教學工作中,可以把說課的方法簡單地總結爲"四個說,一展示","四說"即"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指導、說教學程序"; "一展示"指"展示自己參與設計的輔助教學課件".

(一)說教材

說教材內容就是透過分析所選活動主題的內容特點,指明它在整體或主題網絡教學中的地位。所以教師首先必須說清楚此次活動的內容是什麼及爲什麼要選擇這些內容。要說明教材選擇是從當時、當地幼兒羣體的需要而準備的,如果在選材方面涉及到地域特色,甚至是幼兒園特色就要更加突出說明,以此來發展幼兒園的本園課程。活動內容和教材不是同一概念,活動內容應包含教材,但不侷限於教材,幼兒園裏的說教材不單指說教材內容,還包括說幼兒的情況分析、說教學目標、說活動準備。因此,在說明活動內容時,必須說清楚教材及與教材有關的內容。

說幼兒現狀簡要分析主要包括幼兒的年齡特點、身心發展狀況,幼兒原有知識和基礎技能的掌握情況、智力的發展情況;幼兒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幼兒的興趣,動機,行爲習慣,意志等發展狀況。這一環節,教師要將平時對幼兒觀察的零散印象,逐步條理化、明晰化,有針對性地表述出來,既能更清楚地瞭解幼兒,又使教師能將幼兒發展水平與教學活動設計的關係緊密聯繫起來去考慮目標、內容的確定與選擇,從而逐步真正做到使教育活動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

教育目標是活動設計的重要環節,它既是教育活動設計的起點,又是教育活動設計的的終點。說教育目標時要先說主題目標,再說本次活動目標,主要從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綜合地表達出來,並能體現主題的教育要求,最後說確立此目標的依據。同時在這部分還要針對活動談談自己對重點、難點的確定和解決。

說活動準備,包括活動前的準備(家長工作、社區協調、環境創設、資料收集、幼兒園活動等),活動中的準備(即有關玩具、教具等材料,包括幼兒用書、教學掛圖等)。活動準備是爲讓幼兒透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因此,活動準備必須與幼兒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這一點在說課時必須說清楚。

(二)說教法

教學方法是教師有效地傳遞資訊、指導幼兒的途徑,說教法主要說明在本次活動中將採用的教學方法和運用的教學手段,以及這樣做的原因,要着重說明自己其中獨創的做法,特別是培養幼兒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具體做法。說教法時注意要根據教材的特點、幼兒的實際、教師的特長以及教學設備情況等,來說明選擇某種方法或手段的依據。

說教法就是教師要說明"怎樣教"、"爲什麼要這樣教"的環節。教師要說出在教育目標、教學內容確定之後,用什麼方法、手段來實現。既要說出整個活動用什麼教學形式及方法,是集體的、分組的還是個別進行的,更要說清爲什麼用這種形式方法、教師如何指導、爲什麼要這麼指導等。教學方法種類繁多,尺度也不同。目前我們在進行活動中主常運用激情教學法、情景教學法、電教演示法、交流討論法、互動法、操作法等教學方法,在一些藝術活動中也會用到審美薰陶法等。

在今後的工作實踐中,教師對教法本身的探索、積累與運用,上升到理論高度並使之系統化、規律化,教師應儘量把自己的每一個教法設計上升到學前教育教學理論高度。

(三)說學法

說學法就是說明幼兒要"怎樣學"、"爲什麼這樣學"的環節,教師要說出教給幼兒哪些學習方法,培養幼兒哪些能力。教師在說學法時要說出活動中幼兒怎樣學習、依據是什麼;自己在活動中如何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引導幼兒主動、積極探索的;還要講出怎樣根據班級特點和幼兒的年齡、心理特徵,運用哪些教育教學規律指導幼兒進行學習的。

在現在的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常用多通道參與法、體驗法、操作法、小組合作法、觀察法等學習方法。

(四)說活動過程

說活動過程是說課的重點部分,它反映着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個性與風格,也只有透過對活動過程設計的闡述,才能看到其活動安排是否合理、科學,是否具有藝術性。說活動過程就是說明整個活動的流程,即各個活動環節的實施過程。活動步驟的安排、方式方法的選擇必須以活動目標爲核心,而活動目標既有賴於整體的教育活動過程來實現,又以不同的側重點分散實現於各個活動步驟,因此,教師必須分解活動目標,並分析各層次活動目標與各步驟及方式方法之間的適應性關係。

如果教師設計的活動要進行延伸,教師也要說出怎樣延伸活動、延伸的作用、爲什麼要延伸的依據。說這部分,可以反映出教師對本班幼兒發展水平的掌握程度、對促進幼兒在不同水平上發展的理解認識與做法,以及因材施教、個別教育原理的運用等。

(五)展示自己參與設計的輔助課件。

展示課件時還要簡述自己設計、製作的思路和過程。所製作的課件要起到突出本次活動重點,降低難度,以突破難點的作用。

三、說課活動的實施

說課,不同於一般的發言稿和課堂教學,它要求說者比較系統地介紹自己的教學設計及其理論依據,而不是宣講教案,也不是濃縮課堂,它的核心在於說理,在於說清爲什麼要這樣教,說課的重點在於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的突破上。在說課過程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幾點:使用普通話、充滿激情,慨慷自然、緊湊邊貫,簡練準確、自然而有效地使用媒體。

對於說課的內容和方式的理解,我也是處於摸索階段,只是一個拋磚引玉。我認爲說課是把自己設計課程的思維活動"說"出來的過程,它能使幼兒教師在思想上對設計課程中的理論依據、構思再一次進行審視,強化了理論對實踐的指導。說課是教師刻苦鑽研教材,探討教學方法,實踐教學手段,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業務水平的一種好方法,也是深化教育改革後,教師進一步學習教育理論,用科學手段指導教學實踐,提高教科研水平,增強教學基本功訓練的一項內在要求。說課,能夠引導廣大教師認真學習教學大納,深入鑽研教材,主動轉變教育觀念,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提高教育教學技能,更好地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師說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文記述的是一個充滿溫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潑水節"被傣族人民視爲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而1961年的潑水節,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難忘的一個潑水節。因爲敬愛的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共同歡慶了這個富有情趣的民族節日。

周總理的到來,使傣族人民沸騰了,人們敲起了象腳鼓,在地上撒滿了鳳凰花的花瓣,放着一串串喜慶的花炮,迎接周總理的到來。周總理身着傣族服裝,笑容滿面地來到了人羣中,他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起舞,手拿銀碗與人們互相潑水祝福。課文中洋溢着的熱情,就像火紅的鳳凰花,撒滿了字裏行間,作者在人們歡迎周總理的場面描寫中,抒發着興奮和歡悅;在總理潑水的描寫中,潑灑着激動和幸福;在文章結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連用三個自然段,四個感嘆句,表達了人們的激動、幸福和難忘。

基於此,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2個字。(重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歡樂。

3、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二、教學設計理念和思路: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學生個體之間是有差異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不同的學習方式很學習方法,基於這樣的一種教學理念,我把識字教學這個重點設計爲自主探究識字,鼓勵他們用自己最喜歡最習慣的方法認記漢字。對閱讀教學的處理,大綱要求,首先要重視朗讀的指導,所以對教學目標中的兩個難點的突破我是透過設計各種形式的讀:如齊讀、分組讀、領讀、對讀、挑戰讀、表演讀等各種形式,使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並引導學生將自己當作課文中的人物去感受、體驗、思考,去領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進而透過自己的閱讀表達出來。因爲學生對潑水節並不是很熟悉,所以課前我要求學生上網查閱有關資料,爲了幫助學生更真切地感受潑水節的情趣和歡樂,感受作者表達的情感,我製作了精美的課件作爲教學的輔助手段。

根據以上的教學思路,我把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三、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板書課題:

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播放一段潑水節的影片,問學生你知道這是個什麼節日嗎?學生很自然地會說是潑水節。老師進一步引導潑水節是傣族的傳統節日。(板書課題,齊讀課題)並提出問題:爲什麼說潑水節是難忘的呢?引出第二個環節

(二)範讀課文。(課件)師問:你知道了什麼?學生回答後師接着說:如果自己讀一遍課文你一定知道的會更多。

(三)自讀課文。提出要求:1、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字圈出來,然後請教同學或老師。2、標記自然段。

(四)認識生字:老師先過渡:看到同學們讀得那麼認真,一羣生字寶寶羨慕極了,急着要跟大家交朋友呢!(老師用富有童趣的語言,把學生帶入下一個環節)1、採用指名讀、齊讀、開火車讀、自由讀的方法。2、不會的提出來,同學幫他想辦法記住。3、識字遊戲:製作字卡,鳳凰花的形狀,認識了就獎勵他。(目的是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

(五)再讀課文:

過渡語:認識了生字寶寶,大家一定會把課文讀得更好了!(指名分段讀,師生評價)

四、學習第一自然段:

1、出示"鳳凰花"的圖片,理解"火紅火紅"、"一年一度"兩個詞語。讓學生知道潑水節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

2、播放潑水節的影片,感受節日歡快的喜慶氣氛,指導朗讀感悟。

五、指名讀二、三自然段:

提出問題:

1、今年的潑水節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用"因爲所以"說說原因。(目的是鍛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2、傣族人民是怎樣歡迎周總理的?自讀第三段,劃出相應的句子

3、交流感悟:(學生先說哪句就先感悟哪句)

句子一:人們敲起象腳鼓,從四面八方趕來了。

抓住"四面八方""趕"字型會人們急着迎接周總理的心情。

句子二:人們在地上灑滿了鳳凰花的花瓣,好象鋪上了鮮紅的地毯。一條條龍船駛國過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了天空。

抓住"鮮紅的地毯"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都

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會鋪地毯,從而感悟傣族人民用撒花瓣這種獨特的迎客方式及當時的喜慶氣氛。

抓住"一條條""一串串"與"一條""一串"的區別,讓學生領悟節日的熱鬧與喜慶。

句子三:人們歡呼着:"周總理來了!"

抓住歡呼一詞,感悟人們見到周總理的激動心情。

4、指導朗讀:在這個環節中要邊引導學生感悟邊知道朗讀,把傣族人民的歡樂場面和人民熱愛總理的心情讀出來。可以採用指名讀,齊讀,表演讀等形式反覆訓練。

六:小組合作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1、提出合作學習的要求:(1)小組合作,用喜歡的方式讀4、5段。(2)思考:周總理是怎樣跟傣族人民歡度節日的?畫出有關的句子。

2、交流合作成果:學生先說哪句就先感悟哪句,邊感悟邊知道朗讀。

句子一:周總理身穿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頭上包着一條水紅色的頭巾,笑容滿面地來到了人羣中。

(1)觀察課文插圖:周總理穿着什麼樣的傣族服裝?透過着裝感悟周總理的平易近人。

(2)抓住笑容滿面一詞來感悟周總理的餓親切、和藹。

(3)想象:這時周總理會對人們說什麼?引導學生髮揮想象感悟課文內容。

句子二:他接過一隻象腳鼓,敲着歡樂的鼓點,踩着鳳凰花鋪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象腳鼓什麼樣?(上網查資料,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2)透過周總理跟人們一起敲鼓跳舞,感悟周總理同傣族人民心連心。

句子三:周總理一手端着盛滿清水的銀碗,一手拿着柏樹枝蘸了水,向人們潑灑,爲人們祝福,傣族人民一邊歡呼,一邊向總理潑水,祝福他健康長壽。

透過幾個問題的設計感悟這句話:

1、周總理怎樣潑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麼?目的;引導感悟周總理熱愛傣族人民。

2、傣族人民怎樣潑水?向總理祝福什麼?目的:引導感悟傣族人民愛總理。

3、練習用"一手一手""一邊一邊"說話。

語文學習的目的之一是訓練語言的運用能力。

4、交際互動:師演總理,生演傣族人民,互相祝福:再現情景,感悟周總理很傣族人民的深情厚意。

5、之後課件再次演示潑水的場面,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九)學習6、7、8段。

過渡:多麼令人激動的場面啊!(教師用誇張而富有感情的語調進一步調動學生的情緒)然後說,誰能把作者的心情用聲音表達出來?繼而進行朗讀指導訓練:可以採用學生自由讀,個人展示讀,挑戰讀,齊讀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讀出1961年的潑水節的幸福、快樂和難忘之情。

(十)小結昇華:周總理和人們爲什麼那麼開心/爲什麼1961年的潑水節那麼令人難忘?讓我們再次深情地讀一遍課文吧!

(十一)拓展:你還知道哪些少數民族的節日?

(十二)作業:課外蒐集少數民族的節日和民間習俗並寫下來。最後兩個環節的設計目的是拓展課外知識容量,培養學生動手和動腦的能力。

說明;知道寫12個字也是本課的重點,因爲本課需要2課時講完,所以寫字教學部分我會分別放在每課時的最後一個環節進行訓練,12個字中最難寫的是:恩、壽、鳳、凰四個字,它們分別是上下結構和半包圍結構的字。其中的重點比畫是鳳凰二字的部首,要作爲重點來指導。

師說說課稿 篇3

【說教材】

《我是什麼》是一篇科普短文。課文采用擬人手法,以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並結合謎語的形式,圖文並茂地向學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條件下,會呈現出的不同狀態以及水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利弊。文中始終不點明“我”就是水,而是透過水的形態變化和與人類關係的描寫,讓讀者去猜,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全文共五段,重點內容可分爲三個部分:水的變化;水的形態;水給人類帶來的利弊。

【說理念】

本課設計遵循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注意激發學生興趣的理念,以學生爲主體,讓每個人有嘗試的機會和自主選擇的權利。力求採用自主、合作地學習方式探究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相互啓發,拓展思路,分享學習之樂。讓學生在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氛圍中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變“被動地學”爲“主動地學”。

依據新課標要求和設計理念,再結合教材重點及學生的年齡特點,第一課時可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說目標】

1. 學會10個生字,會認6個生字。

2. 能正確讀寫要求學會的詞語。會用“溫和”說句子。

3. 知道水在一定條件下會變成汽、雲、雨、雹子和雪;瞭解水既能給人們帶來好處,也能給人們帶來災害。教育學生愛護水資源,保護水資源。

4.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瞭解水的'三態變化。

【說教法】

低年級閱讀教學應把詞句訓練放在首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自主、合作的精神。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三種教法:

1. 直觀演示法。

透過生生互動演示、師生互動演示,發揮學生各種感官功能,讓學生在動腦、動口、動手中參與訓練,激活思維,讀懂課文的詞句。

2. 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這節課,我製作了優秀的課件,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去誘發學生的情感。是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教學活動。

3. 鼓勵欣賞法。

在小組中、班集體中的點評,主要是鼓勵學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滿足他們希望得到讚許、羨慕,體會成功的心理特點,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增強學習的信心。

【說學法】

1. 自主學習法。

2. 合作學習法。

在教學中,我主要滲透了以上兩種學法的指導。透過教師

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面對面地聽、說、讀、問、評、議等去實現,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並根據閱讀教學的特點,堅持把“讀”的訓練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

【說教學】

在此基礎上,第一課時充分利用互動的形式,在教師的引導下,透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研讀全文。

一、巧設懸念,初步感知。

由師生互相介紹自己,引出“我們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是誰,可是有個小朋友卻不知道自己是誰,我們幫他猜猜好嗎”?此時,學生的注意力高度地集中,迫切地想知道謎底。緊接着,教師範讀課文,學生積極地開動腦筋,猜出謎底就是“水”。

二、通讀全文,整體感知。

1. 自由讀課文,說說你是怎麼猜出來的。

2. 你喜歡這篇課文嗎?將你最感興趣的自然段多讀幾遍。

3. 全班交流,教師隨機指導認讀生字、新詞。

此環節是讓學生在充分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自主選擇喜歡的段落進行交流,整體感知課文,達到生生互動。

三、師生合作,小組研讀全文。

1. 請你根據課文內容向別的小組同學提問。但是,你必須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而且,這個答案必須在書上。

2. 學生自由讀課文,準備問題。

3. 小組交流問題。

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仔細地讀每一句話,精心地設計問題。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合作交流,集思廣益,完善問題,進一步達到生生互動。

4. 學生一問一答,教師根據學生問題隨機重點指導。

教師透過本課的三種教法,對學生進行詞句訓練。如:利用直觀演示法理解關聯詞“一……就……”;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區別“落下來、打下來、飄下來”,理解“暴躁”等詞語;透過想象和聯繫生活實際,學會用“溫和”說話。並將鼓勵欣賞法貫穿始終,如:你聽得真仔細;如果你的聲音再大一點就更好了。

在這一環節中,從始至終教師在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學會知識,充分體現了小組互動,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師爲主導,生爲主體。

5. 梳理全文,完善板書。

6. 學到這裏,你還想了解哪些課文裏沒有的有關水的知識呢?學生自由提問。

此環節,教師並不急於回答學生的問題,而是將問題延伸到課外,並教給學生尋找答案的方法,達到再探新疑的目的。

四、擴展練習。

出示三項作業,學生任選其一。

1. 你在生活中看到過水在變嗎?舉例子說說,再寫下來。

2. 收集有關水對人類所做的貢獻和帶來災害的資料。

3. 說說人類想出了哪些辦法使水只做好事,不做壞事。你還有別的辦法嗎?

學生在學習上是有所差異的,此選擇性作業涉及到“說”、“寫”、“收集”三方面,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選擇。

【說效果】

按照上述教學方法施教,應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一些簡單的問題,學生透過生生互動自己就可以解決,對於學生的難點則需透過小組互動和師生互動來解決。

師說說課稿 篇4

各位領導 ,老師們,你們好!

今天我要進行說課的框題是:

首先,我對本框題進行分析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是人教版教材高一政治必修1第 單元第 。個框題。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 ,這爲過渡到本框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因此,本框題在經濟常識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的地位。本框題前面承接本教材的 這部分內容,後面是本教材的

這部分內容,所以學好這個框題爲學好以後的經濟常識打下牢固的理論基礎,而且它在整個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本框題包含的一些經濟理論,是以後政治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後高考的必考內容。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着高一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本着高一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重點的依據:只有掌握了 ,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學難點:

難點的依據: 較抽象;學生沒有這方面的基礎知識。

爲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框題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 說教法

我們都知道政治是一門培養人的實踐能力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師生既爲主體,又爲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方法的思維過程。

考慮到我校高一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採取學生活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的參與活動,而且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願望。培養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行動結合起來,充分引導學生全面的看待發生在身邊的現象,發展思辯能力,注重學生的心理狀況。

當然教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本人應該透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並且要培養學生以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時也體現了課改的精神。

基於本框題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利用圖片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透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爲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由於本框題內容與社會現實生活的關係比較密切,學生已經具有了直觀的感受,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並思考,並例舉社會上存在的一些有關的經濟現象,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然後進行歸納總結,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本框題知識的認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爲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最後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匯入新課:(2—3分鐘)

由上節課學過的知識和教材開頭的情景設定匯入新課。

導語設計的依據:一是概括了舊知識,引出新知識,溫故而知新,使學生能夠知道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的聯繫。二是使學生明確本節課要講述的內容,以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慾望。這是政治教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2,講授新課:(35分鐘)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點,明瞭地分析教材的難點。還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教師的特長,以及教學設備的情況,我選擇了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這些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的知識興趣化。還重視教材中的疑問,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積累,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3,課堂小結,強化認識。(2—3分鐘)

課堂小結,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儘快地轉化爲學生的素質;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並且逐漸地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個性。

4,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系統的板書設計,還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

板書:

5,佈置作業。

針對高一年級學生素質的差異,我進行了分層訓練,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課堂作業:

【我爲什麼要這樣上課】

一,對教材內容的處理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知識的跨度,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對教材內容有增有減。

二,教學策略的選用

(一)運用了模擬活動,強化學生的生活體驗,教材這部分知識所對應的經濟現象,學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體驗,但是缺乏對這種體驗的深入思考。因此在進一步強化這種體驗的過程中進行了思考和認知,使知識從學生的生活體驗中來,從學生的思考探究中來,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興趣,有助於充分調動學生現有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也有助於實現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的交融。

(二)組織學生探究知識並形成新的知識

我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入手,運用案例等形式創設情境呈現問題,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問題的分析與解決中主動構建知識。

在引導學生思考,體驗問題的過程中,可以使學生逐步學會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做既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創新思維能力,又有利於學生表達,動手,協作等實踐能力的提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力求實現教學過程與教學結果並重,知識與能力並重的目標。

也正是由於這些認識來自於學生自身的體驗,因此學生不僅"懂"了,而且"信"了。從內心上認同這些觀點,進而能夠主動地內化爲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並融入到實踐活動中去,有助於實現知,行,信的統一。

結束: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課我根據高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法爲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說課教師:×××中學 ×××

師說說課稿 篇5

一、 說教材

《我的老師》這篇課文是西師版小學語文教材的第九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組課文以寫人爲主,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寫作典範,體現了第二學段到第三學段的過渡,既是對學生學習簡短篇章的提高,又是爲以後學習長篇文章打下基礎。課文選自著名的作家蘇叔陽的《理想的風箏》。課文由春天的風箏引出對小學歷史老師的回憶,從劉老師上課和放風箏的情景來刻畫了一個熱愛生活的幽默樂觀敬業的老師形象,表達了我對老師的深深的敬佩之情。本文是一篇很好的身殘志堅的教育文章。整篇文章充滿激情,文筆優美。正印證了作家本人說的“作家要有能點燃別人心靈的激情之火。”正是他的文章也點燃我們學習的激情之火。

根據新課標對第三學段的閱讀和習作要求,品讀文章體會作者思想感情,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方法,並運用於習作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學情——有一定的閱讀感悟能力和寫作能力,我制定了以下第二課時的學習目標:

1、 複習鞏固生字詞,並隨文理解。

2、 透過品讀探究重點段落,感受老師的人格魅力,激發我們對老師的敬佩。

3、 揣摩文章的表達方法和寫作的順序,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來刻畫人物的寫作方法,並進行片段練習。

教學重點難點

1、 體會老師的人格魅力和作者情感。

2、 揣摩文章的表達方法,並進行片段練習。

二、說教學方法:

課文字身激情飛揚和文采優美,那麼演繹激情與心靈碰撞將成爲本課堂的主旋律。

1、激情品讀法:情發自心,只有心靈產生火花纔有感情流露,閱讀是情感的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體驗,感受和理解。品讀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的句子,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

2、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結合法。語文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自主探究可以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學習的能力;自主探究是合作探究的基礎,既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也體現學生的合作性,也演繹了學習的激情。

3、角色體驗法:只有真實的體驗得到的感情纔是最真切的,透過角色互換體驗,讓學生實現真正和文字對話,和人物對話,和作者對話。

4、片段訓練法:語文的工具性就是要透過閱讀促進學生的寫作能力。因此安排片段訓練,正是體現語文的工具性,學以致用。

方法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鑰匙,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我恰如其分地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激情,和學生一起演繹作者的激情。

三、說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1、 “上節課我們從課堂上認識了一位殘疾的歷史老師劉老師,他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呢?”這問題的設定目的是複習上節課感受的劉老師的形象。學生透過回答朗讀,溫故而知新,爲本節課堂做感情鋪墊。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上課 幽默 樂觀 敬業

2、回憶上節課感悟老師形象的方法,並根據學生回答總結歸納爲:

抓住重點詞句激情品讀

角色互換體驗法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總結歸納方法是理論知識的提高。

3、“這樣一個殘疾的老師,他卻演繹了生命的激情。今天我們將和同學們再次走進他的心靈,卻探詢老師內心世界。讓我們再次讀課題——我的老師”。

我用充滿激情的匯入將學生帶進文字,這樣的設計既複習了上節課學習的內容,讓學生對老師在外貌上有個初步的印象,爲後面品讀課文打下感情基礎。而且還檢查了舊知識的掌握程度,做到心中有數,根據學生的學情而可以作出適當的調整。

(二)品讀課文,感受老師形象

1、同學們,看春天來了,引讀課文描寫春天的語段(用課件展示:北方的冬季漫長而又枯燥。當春風吹綠了大地的時候,柳枝染上了嫩綠,在春風裏盡情搖擺,舒展着自己的腰身。連翹花舉起金黃的小喇叭,向着長天吹奏着生命之歌。)

在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什麼?透過學生的感受引出劉老師放風箏的部分。

朗讀優美文段是對語言的積累,也是享受祖國文字的優美,使語文真正姓“語”。

2、“請同學們自由放聲朗讀放風箏的部分。說說你心中的劉老師是什麼樣?“

這是引領整堂課的線索,我牢牢抓住這條線索,帶動學生去品讀,去感悟文章內容,和劉老師一起放風箏,和作者一起走進課堂,真正實現與文字對話,與作者對話,把書讀厚,讀透。

A、自主探究

請同學們採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課文,運用學過的批讀課文的方法,把你獨特的感受批註在課文中。

這一環節旨在讓學生初步掌握課文內容,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也體現語文新課標的要求閱讀要有自己的感受的目標,也體現閱讀的層次性。

B、 同桌交流,感受老師形象。

這一環節目的是讓每個學生都有表達的機會,訓練口語表達能力,進一步感受老師的形象。

C、合作探究,感悟老師人格魅力。

(1)、根據學生的交流我適當地課件出示描寫老師放風箏的句子。學生找到一處,就品讀一處。採用角色體驗和激情品讀的方法來解讀文字。

舉例:根據學生回答,我課件出示:

“有一次,他故意地撒脫手,任飛舞的紙燕帶動長長的線繩和線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飛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柺杖,蹦跳着去追趕繩端,喊着:“你們不要管,我自己來!”終於,他氣喘吁吁地抓住了線繩,臉上現起得意和滿足的稚氣。”

A、首先說說自己感受到什麼?從什麼地方感受到的?

B、你是劉老師,你跑起來很困難,幹嘛不讓你的學生幫你放好,自己拿着就行了?

你是劉老師,你望着自由翱翔的風箏,你笑什麼呢?

你是劉老師,你的腿腳不靈活,幹嘛做這麼多的風箏?

此時此刻作爲劉老師的學生的你,就看着奔跑着的,腿腳不方便的的放風箏的劉老師,你會想什麼?

你是劉老師的學生,你就站在劉老師身邊,望着把風箏放上天空的劉老師那得意和滿足的笑容,你又會想些什麼?

透過對不同學生的角色體驗的追問,是學生真正感受到老師那堅強、活潑對生活的熱愛。也體會到作者對老師深深的敬意。

C、最後把自己的感受送進文字中去讀。

這樣一步步真實的體驗,走進老師的心裏,學生感受既真切又強烈。真正體現了語文閱讀對個性感悟的要求,對獨特感受的診視。

(2)、討論昇華感情

A、課件展示:最後一段話

理解“淳樸的愛與追求”是什麼?說

B、你覺得作爲一個少年自己應該怎麼做??

有了前面的情感積澱,學

生有感而發,而且是一發不可收拾,滔滔不絕,也體現了語文教學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自然就會聯想到自己的思想行爲。這種設計也體現了語文的思想性,教育性。

(四)揣摩文章表達方法,拓展延伸

語文教學一定要體現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我們不能只是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本文是一篇很典型的寫人的文章,本組的寫作訓練點也是透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和具體的事例來表現人物的。因此揣摩表達方法,並運用習作,是事半功倍。

1、 根據板書回顧課文,想想是怎麼來描繪劉老師的形象?

學生找到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老師板書),並朗讀體會。

透過典型的事例

2、本文的協作順序和以前有什麼不同呢?回顧課文,從全局來把握文章的寫作順序,學會倒敘。

3、片段訓練,拓展延伸。

學到這裏,學生的情感積澱和寫作方法的積澱後,我也激情的引導:“我們的老師就是這樣,用自己的生命演繹着生活的激情。孩子們,你心目中的老師是怎樣的一個人呢?想告訴我們嗎?選取一個片段,來說說,讓我們也從你的語言從你的文字來感悟老師的魅力吧。”根據學情,可以採取思考後說一段,時間允許就寫一段,還可以交流,如果時間不夠就可以作爲課外的小練習,爲這組的習作打基礎。

4、展示欣賞作品。

四、說板書:

上課 敬業 樂觀

我的老師 敬佩

放風箏 熱愛生活

好的板書是課文濃縮的精華,使人一眼就明白文章的主題和這內容。我的板書從三個方面概括老師的形象,一目瞭然。

五、說作業設計:

1、寫片段《我的老師》

2、讀蘇叔陽的《理想的風箏》

3、魏巍的《我的老師》

4、讀“跪着教書36年的老師”的故事。

作業是課堂的延伸。作業體現的是科學性,人文性。寫片段是教學生能把寫作方法遷移,讀《理想的風箏》是更多瞭解作者,讀魏巍的《我的老師》是爲了比較閱讀,讀“跪着教書36年的老師”的故事,是爲了 感受更多優秀老師的人格魅力。這樣的設計是體現了竇桂梅老師的提倡的“主題教學”思想。

師說說課稿 篇6

  一、學習課標析教材

由北師大編寫的一年級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採用主體單元的編排方式,從學生的認識規律、身心發展特點和生活實際出發,確定了十七個主題單元。《冬天是個魔術師》是第十六組中以“冬天”爲主題的一篇課文。作者揉情於景,借景抒情,以生動活潑的兒童語言描寫了冬天中動物冬眠、下雪、湖面結冰、人們穿上冬裝等特點。文中充滿兒童情趣,是篇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好教材。

(一)教學目標:

1.識記15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能說出景物特點,感情朗讀課文。

3.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培養自學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能識記15個生字,並結合課文說出冬天裏的景物特點。

二、把握課標議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我遵循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讀書爲主線的原則,調動學生的求知慾,使其積極參與學習過程。

(一)情境教學法

小學生由於年齡較小,注意力不集中,思維以形象思維爲主,直觀形象的情境教學能使學生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障礙,獲得感性知識,激發學習興趣。上課伊始,我藉助課件展示了一個迷人的冬景:雪中的野果更加紅豔奪目、奇特瑰麗的哈爾濱冰雕、大雪覆蓋着挺拔的紅松、銀裝素裹的大地,人們在盡情地滑雪。學生在優美的音樂、美麗的畫面中領略了大自然的美景,學習興趣盎然。

(二)合作學習法

教師組織學生在課堂上討論,有利於師生、生生間情感溝通和資訊交流,能促進學生思維的撞擊和智慧火花的迸發,調動學生學習熱情,主動地獲取新知。

如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時,各學習小組討論:冬天這位魔術師會變什麼?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分組討論,並選出一名彙報員彙報學習成果,其他同學加以補充,我只作適當的點撥啓導。透過合作學習,變傳授爲自學、變講爲導,調動了學生課堂主體參與率,形成民主、和諧的探究氛圍。

(三)扶放教學法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在教學中應激發學生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着重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發展學生思維。教學時,我透過“扶”讓學生掌握知識和學法,然後放手讓學生自學,在“放”中瞭解學情,做到“以學定教”。

如教學課文第一自然段時,我有意讓學生弄清學習方法:“反覆讀文——理解內容——啓發談話——感情朗讀”。並用這個學法自學課文第二至四自然段。學生運用第一自然段的學法,很容易讀懂課文其他內容。這樣做,激活了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既突出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又培養了學習能力,在“學會”的同時又“會學”。

三、培養能力談學法

這節課的教學,我藉助知識載體,向學生傳遞方法、策略等資訊。透過紮實訓練,逐步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一)學會自主求知

只有給學生一個自主學習的環境,才能保證學生充分發揮其主體性,真正實現自主學習。如學習課文時,我營造寬鬆和諧的學習環境,讓學生邊讀邊畫出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讀通課文,然後在小組內互讀、評讀,最後舉行挑戰讀、比賽讀等形式鞏固所學知識。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求知慾強,自主參與學習,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二)學會交流表達

師說說課稿 篇7

一、 說教材

《師說》是第一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論說文,是高中生入學最早學習的文章。課文不僅文言現象比較典型,而且具有較強的思想性,課本即範例,學習教材的目的在於讓學生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能將知識由課內向課外延伸,因而指導學生學好本篇,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文中韓愈批評“恥學於師”的士大夫,提倡重新樹立尊師重教的風氣。在知識積累和思想知道方面都有重要的意義。

二、 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中對學生“具有初步文學鑑賞能力和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的要求及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 基礎知識目標:瞭解“說”這種文體的特點;積累“師、傳、道、受”等12個常用文言實詞和“之、其”這兩個常用的虛詞;兩個通假字;名詞、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古今異義;一詞多義;常見的文言句式。

2、 基本能力目標:掌握本文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培養文言文的記誦能力。

3、 德育目標: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針對本篇文言現象比較典型,且本篇爲教材規定背誦篇目,我將該文教學重點確定爲:掌握常見的文言詞語,文言文法及熟讀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爲:理解本文的論證方法

教法的選擇是要看對象的,本着“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的原則,根據本課的教材特點及相應的教學目標,結合高一學生的基礎實際,這篇課文我安排兩個課時,採用以下方法教學:

1、誦讀法:這是學習文言文最基礎、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2、歸納法:指導學生對常見實詞、虛詞的意義用法進行系統歸納,使所學知識系統化,便於記憶,又便於運用。

3。、點撥法: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從而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五、 說教學過程

1、匯入及解題

以韓愈的介紹匯入,一方面帶入情境,一方面是對文學常識的積累。

“ 一提起唐代散文,就不能不提起“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愈。是他,力舉復興“古文”的大旗,一反六朝以來浮靡文風的影響,以自己的文學理論和創作實踐,促進了“古文運動”的興起、發展,爲唐代散文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韓愈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明人更列他爲“唐宋八大家之首”。在初中,我們學過他的一篇文章《馬說》,借千里馬難遇伯樂,來比喻賢才難遇知己,難得重用,把自己一腔憤懣之情發揮得無餘,富有現實意義。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他的一篇著名的論說文——《師說》。”

結合課下注釋和以前學過的《馬說》,讓學生了解“說”這種文體是一種議論文體。

2、誦讀文章,整體把握

透過誦讀文章來整體把握文章的基本內容和結構。在讀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將不懂的地方標註圈劃,以便之後重點解決。 誦讀的方法可以多樣化,先教師示範朗誦,正字音,明句讀。然後讓學生齊讀,再找學生個讀。在學生讀的時候,對難讀、異讀字讀音點撥指正。反覆的誦讀可以讓學生跟更熟悉文字,基本感知文章思路,培養高一學生誦讀鑑賞的學習習慣。

3、疏通文意,解決文言知識點

因爲這是高一學生剛開始接觸的文言文課文,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可以對其中的一段或一部分做重點分析講解。透過老師的指導,引導學生學習着自主解決文言文閱讀中的問題。具體可以將誦讀和討論相結合:

① 一學生示範朗讀,其餘學生看註釋疏通文意,對不明確的地方同學之間相互討論。

②學生質疑,教師點拔,師生互動

③師生歸納重點詞語、句式

④課內鞏固練習 四、說教法

透過誦讀、談論、歸納,讓學生嘗試自主學習文言文。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會關注學生討論的情況,及時給予幫助和指導。

4、借讀文字,深層分析

長期以來,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只是停留在字詞的理解上,而忽視了新教材所選篇目,不僅在文言知識上具有典型性,而且在思想內容上也具有啓發性。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散文大家韓愈就提出了“文以載道”、“文道結合”的文學主張,那麼,我們在學習經典文章的時候,也要重視對其他豐富的思想性和科學的哲理性的探究。

本篇在不僅在寫法上,而且在思想內容上,頗有值得借鑑的地方,據此,引導學生理解本篇的構思,是有助於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的。

思考討論:

問題1:作爲議論文體,本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明確: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問題2:就從師這個論題,作者是如何論證的?

讓學生以自然段爲單位,分組討論,找出作者運用了怎樣的論證方法。透過這個活動,培養學生總結和分析文字的能力。

明確:文章從“古之學者必有師”,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聖人無常師”這三個點來闡述自己的觀點的。在闡

述過程中,作者運用了遞進法、舉例法、引用、正反對照等論證方法。

在解決這個思考問題的時候,要提示學生一定要關注文字,任何結論都是從文字中得來的。這樣一方面讓學生對文字進行更進一步的解讀和分析,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5、總結課文、佈置作業:

(1)字詞強化訓練:佈置相關的解釋多義詞練習

此練習的設計,是爲着學生能將知識合理地向課外延伸,實現知識的遷移

(2)寫作訓練:

由於本課不僅有較強的知識性,而且還有較好的思想性,是比較典範的議論文。可以結合學生理解的實際,進行

寫作訓練。而且,對本文思想內容的探究,也正體現了本課教學目標中德育目標的設計意圖。

啓發學生思考:

作者論述從師學習的必要性,他說,“人非生而知之者”,“古之學者必有師”,明確指出從師學習的重要性和

必要性,這個觀點無疑具有積極意義。韓愈突破教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的職責侷限,將其擴大到“傳道”、“解惑”,這在當時也是了不起的進步。

關於從師學習的途徑,也就是擇師的標準,韓愈針對上層“士大夫之族”的門第觀念,明確提出“無貴無賤,無

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並由此推出“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這些思想閃耀着民主、進步的光芒,鍼砭了當時上層社會只看門第高低,不重真才實學的惡劣風氣,提出了全新的師道觀念。 這種思想在今天仍有發展的餘地。

學習本篇後,以“談教師的作用”爲話題,寫一篇文章,字數6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