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唯美文字 > 說說

【精華】師說說課稿十篇

說說3W

隨着社交平臺的興起,越來越多人會在朋友圈發佈說說,用於跟親朋好友分享個人生活情況。還在苦苦尋找個性、獨特的說說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師說說課稿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華】師說說課稿十篇

師說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蘇教版《體育與健康》水平一 跳躍(歡樂蹦蹦跳)

一、 設計理念

本課以《體育健康課程標準》爲依據,以"堅持健康第一的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激發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以學生的發展爲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個體差異"以及體現靈活多變的教學教法運用到教學中。

在課的結構、組織形式、師生參與、遊戲的開發、創新情境教學等方面進行大膽的探索和嘗試。

本課根據(水平一)學生身心發展特點,一選用短繩爲教學用具來貫穿整堂課,透過情境教學,讓學生在愉快、輕鬆、和諧的教學氣氛中,學習各種不同的跳躍動作,充分體會模仿動物遊戲帶來的樂趣,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

運用同學間的各種創新,以視覺角度刺激學生的感官,提高學生的興趣。

二、 學情分析

小學低年級學生對體育課特別感興趣,課堂生有很強的表現慾望和競爭意識,樂學、好動愛模仿,喜歡遊戲,是他們的特點,但他們對技術動作的學習興趣不大,認知較粗淺,注意力不夠集中,情緒不大穩定,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熱情來得快,去得也快,難以持久,在設計本節課時,以多變的內容和生活化的情境使他們時時有新鮮感,在整節課中爲學生營造平等、民主、寬鬆、和諧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在課堂上參與、體驗、創想、感受、達到目標要求。

三、 教學目標

1、 透過情境教學,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各種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熱情,初步形成良好的鍛鍊習慣。

2、 90%的學生能正確模仿動物的跳躍動作,發展學生的靈敏、協調性,提高身體的活動能力,促進身心健康,發展學生形象思維能力。

3、 透過學習使學生初步學會了雙腳跳的方法,培養學生勇敢頑強,積極進取,團結協作等良好品質。

四、 學習重點和難點

學習重點:學會單雙腳跳的多種方法,並能運用到遊戲中。

五、 場地器材:短繩每生一根

六、 教學過程

(一)互幫互學蹦蹦跳 (激發興趣階段)

教師活動:1、組織學生集合整隊,練習隊形

2、啓發學生練習小兔跳

3、鼓勵學生展示自己

4、引導學生思考和模仿心目中跳的最遠的動物跳,並把自己的動作與小夥伴分享。

5、鼓勵學生相互模仿,大膽交流。

學生活動:1、看老師手勢,聽老師口令,快速集隊,並在集隊中體驗"快、靜、齊"的集隊要求。

2、配合兒歌,體驗踏步要求。

3、和小夥伴一起練習小兔跳,體驗小兔跳的輕鬆,並嘗試爲小兔跳配上兒歌。

4、大膽地展示,交流自己的動作。

5、想一想什麼動物跳得比小兔更輕鬆、更遠找一個小夥伴一起練一練,它的跳躍動作。

6、大膽地展示,交流不同動物的跳躍動作。

師說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東南西北》,是小學實驗教材第三冊《方位認識》的第2課時。初聽這個課題讓人感覺是自然課的知識,同時它也是語文課的一個教學內容,如今它成爲了小學實驗教材中一個新增的知識點。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透過日常生活以及自然課上的知識積累,對於東南西北有較爲感性的經驗認識,但是對於方位概念的掌握還是比較抽象的,本課透過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簡單認識,幫助學生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爲日後學習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做好鋪墊。“空間觀念是創新精神所需要的基本要素,沒有空間觀念,幾乎談不上任何發明創造。”因此從小學會正確地辨別方向,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對人的發展是十分必要的。

根據教材編寫的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從素質教育的三個方面制定了教學目標:

1.學會識別東南西北4個方向,能夠用東南西北來描述地圖上物體所在方位。

2.能分辨地圖上物體所處的相對位置,能進行簡單的路線描繪,感受“東南西北”方向與實際生活的聯繫。

3.藉助現實的數學活動,培養辨認方向的意識與良好的觀察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掌握辨認方向的方法,能在實際生活環境中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位置。

難點:分辨地圖上物體所處的相對位置,能進行簡單的路線描繪,感受“東南西北”方向與實際生活的聯繫。

二、教學策略

針對重點、難點的突破,本節課我以開放式教學爲主,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處於一個引導着、組織者與合作者的位置,把學生設定爲學習的主體,努力創設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在學生原有知識建構的基礎上,把靜態講授的轉變爲動態體驗的過程。透過學生的親身實踐、比較、討論、小組合作、交流互動、媒體演示等環節,做到既聯繫生活實際又具有實踐性、趣味性,以這樣的方式構建新知。

1.學情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驗,並透過一年的學習,能夠用上、下、左、右、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與順序,爲本課學習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2.設計理念

(1)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

《方位的認識》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數學常識,實踐性、應用性很強,有力的體現了“人人學有用的數學”這一基本理念。

(2)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我們積極倡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其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要切實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合作探究無疑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3)重視挖掘學生的已有經驗,溝通不同學科之間的相同知識點

學生在其它學科如語文、自然課中已經有過方向學習的經驗積累,例如:語文實驗教材第三冊中《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課,學生已經知道早晨太陽從東方升起,晚上從西方落下,透過積雪的融化、北斗星的位置來判斷方位,把這些不同[源自]學科的知識加以整合,有利於本節課重難點的突破。

三、教學過程:

(一)故事匯入

從學生熟悉的童話故事《白雪公主》匯入新課,被皇后驅趕到森林的白雪公主迷了路,引導學生說出“東南西北”這四個方向,並簡單交流辨別方向的小常識,透過地圖的展示,明確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指向標,喚醒認識中經驗積累的那部分,以此作爲教學重點突破的一根柺杖。

(二)探究新知

1.辨別相對位置

在初步建立了“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指向標的基礎上設計了同桌互相問答的方式,根據所給的方向找到相應的物體或者給定物體找出相對應的方位,例如“火車站東面是什麼地方?飛機場在餐廳的哪個方向?”培養了學生的逆向思維,同時要求學生邊指方向邊說,動作配合語言,更有助於記憶。再把問題放到相對複雜的方向情景圖中,觀察以火車站爲中心,它的東南西北4個方位分別是哪些地方。這不僅使學生進一步熟悉四個方向,也讓學生充分感知參照物的不同,所對應的東南西北也有所不同。

2.描繪路線

在熟悉四個方向的基礎上緊鑼密鼓的學習路線的描繪,要求學生能直觀的識別簡單的地圖,並且爲接下來的線路設計做好鋪墊,提出問題“小猴從地鐵站出發,朝北走1個單位長度(也就是1格),再朝西走2個單位長度,再朝北走2個單位長度,再朝東走1個單位長度,說出它最後到達的地方。”請學生在觀察、辨別、討論後得出結果,增加了學生之間的交流,同時培養了互相傾聽學習的好習慣。

3.設計線路

本節課對於一些約定俗成的知識,比如說地圖上的方向的規定,我使用了較爲直接的講授法。但在設計路線這一環節中,特別是“小猴和小豬從停車場出來,想去餐廳,該怎樣走”的設計活動中,更注重的是學生的實踐性、創新性學習,鼓勵學生尋找多條路線,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探究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再進一步從實際角度出發讓學生比較各線路,可以列式計算所經過的單位長度(1+4+1=6)從而得到最爲合理(即最近)的線路設計。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人文拓展

從古到今,人們對於方位的認識一直在發展,工具的使用也在不斷的更替,尤其是四大發明之一指南針的誕生,使人們對於方位的準確認識更上了一個臺階,因此將思南、指南針、羅盤這幾種具有代表性的工具介紹給學生,不僅讓學生體會數學與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繫,也讓他們瞭解了人類智慧的發展與學習數學的價值,更潛移默化的傳遞了國人對於四大發明的自豪與驕傲。

(四)實踐應用

生活是數學的源頭,引導學生回到熟悉的生活中去,培養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樂趣。基於這一理念,在課的結尾我並沒有滿足於僅僅學會書本上的知識,而是又回到了現實生活中,去辨認方向。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這是一張浦東新區的地圖,下課後試着在度圖上找到我們的學校,再認一認你的家在我們學校的哪個方向?看看從你家到學校可以怎麼走?”不急於讓學生找出答案,而是將課堂延伸到35分鐘之外,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提供給他們更廣闊的平臺。

師說說課稿 篇3

教育爲本,質量爲魂,教育質量是學校工作的生命線。學校工作以教育爲中心,課堂教學是關鍵。看似平常,並不平常的課堂教學,蘊含着衆多的教學規律。教與學,講與練,主導與主體,學知識與學做人,學知識與提高能力,全面要求與因材施教等這都是在課堂教學中引出,在課堂教學中展開,又在課堂教學中執行。它以何種形式來組合,又以何種形式來優化就可能帶來不同的教學效果。那麼,怎樣抓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呢?聽評課是一種最直接、最具體、最經常也是最有效的研究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方法和手段。聽評課是教師互相學習、切磋教藝、研究教學的重要措施,也是教育業務部門特別是學校領導瞭解教師的教學情況的方法之一。下面擬就怎樣做好聽課前的準備、聽課中的觀察和記錄、怎樣進行課堂教學質量的分析、怎樣評價課堂教學等方面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聽評課的功能

聽評課是加強教學常規管理,開展教研科研活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牛鼻子,抓住了這個牛鼻子就能促進整個教學改革向前發展。

聽評課具有以下功能:

1、教研科研功能

怎樣去認識教學規律呢?聽評課是捷徑。透過聽評課就能幫助教師認識規律,掌握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方法。

聽評課既是教研活動,又是科研活動。它在教學實踐和教學理論之間架起一座橋樑。它既是一個驗證理論,指導實踐的過程,也是一個實踐操作、昇華爲理論的過程。在聽評課中可以學習吸收大量的教學理論、經驗和先進的教改資訊,在執教中去運用。也可把自己的經驗總結概括形成理論。如此循環反覆,教師的教學業務素質必然會有很大的提高。

聽評課也是教育同行進行教材分析、教法與學法研究、教學經驗交流的一種好形式。一位哲學家說:"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以後還是一個蘋果;如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彼此交換以後,每個人就是兩個思想。"所以,教師之間開展聽評課活動,就能達到交流教學經驗、切磋教藝的目的。

2、激勵發展功能

通常就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來說,可能有兩條路可走(從相對意義來說)。一條是磨道式的循環,是走一條自我封閉的教學發展道路;一條是拉扯式上升,採取的是對外開放,對內改造的策略,是教學能力發展的道路。

聽評課對開闊教師的視野,激勵他們上進,發展他們的教學能力,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

3、教學診斷功能

聽評課就有"臨牀指導"的性質。爲了查清教師教學質量一直很差的原因,有針對性地去聽課,在評課時,對課做出綜合分析。分析過程中,在肯定優點的基礎上,重點分析問題。要對教師鑽研教材、處理教材、瞭解學生、選擇教法、教學程序的設計諸方面做一透視,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最後提出具體改進的意見。這是一個"診──斷──治"的過程。

4、溝通協調功能

從廣泛的意義上講,聽評課活動是人際間的羣體活動。它具有協調角色、溝通意見、融洽感情的功能。對教師而言,可藉以挖掘潛力、激勵進取、培養良好的教學風氣;對學生來說,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勵他們的創造性思維,穩定教學秩序。同時,也具有協調領導與教師之間的關係,融洽師生之間的感情的作用。

透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聽評課具有多功能性,是最直接、最具體,因而也是最有效地研究課堂教學的一種方法和手段。

二、怎樣去聽課,教師聽課應該按下面三個步驟來進行

(一)課前要有一定的準備工作。

俗話說,留心天下皆學問。教師要想聽課真正學點東西,就必須做一個聽課的有心人。要有心,聽課就要做點準備工作。打算聽誰的課,應該事先問問他教什麼內容,把課本找來預習一下,看看課文寫的是什麼,是怎樣寫的,有沒有難點、疑點;同時自己設想一下,假如讓我教這樣的課文,準備怎樣去教,以便聽課時有個對比。如果聽課不做準備,匆忙走進教室,懵立懵懂地聽,不理解教學者的意圖,不熟悉教材,就不會有較大的收穫。

教師去參加教研活動聽公開課也要做準備。由於大多數教師平常埋頭教學工作,對某些教學理論,學術研究知之甚少,因此去聽較高一點的公開課會有一些不適應。這就需要在參加教研活動之前,千方百計去了解與鑽研一下與之相關的學術理論,或向人求救,或者重溫自己所積累的資料。這樣能拓寬視野,縮短與學術的差距,這樣聽公開課就會收穫更大一些。

(二)聽課要認真觀察和記錄

教師聽課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還要有虛懷若谷的態度。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聽,還要看,要仔細捕捉講課者的語言和表情,記下他每個教學環節和教學方法。

教師要一邊聽,一邊觀察思考。既要看教,又要看學,二者兼顧。看教者對教材的鑽研,重點的處理,難點的突破,教學法的設計,教學基本功的展示。看學生的學,要看學生的課堂表現,看學習參與的情緒,學習的習慣。總而言之要看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地位有機結合。有時教師聽課也不一定非要面面俱到地註釋課堂上的每個方面。根據授課者的特點和習慣培養做跟蹤式的動態分析;對一般的研究課,就着重看其在研究方向上的達成度;對於名家的課,宜着重領略其教學風格及其相應的學術思想在課堂的體現。聽課應詳盡記錄課堂的教學過程,也記下自己的主觀感受和零星評析。

(三)聽課後要思考和整理

俗話說,思之,思之,鬼神通之。教師聽完課後不能一聽了之。應對課堂實況過幾片電影,應進行反覆的琢磨。思考的辦法有很多,或翻翻聽課記錄,或與執教者交談,或將幾節"互相牽連"的課做番比較,或寫一篇"聽課心得",或乾脆將他人執教的內容拿到自己班上試試等。

在分析總結他人課時要注意比較,研究,取長補短。每個教師在長期的教學活動中都可能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不同的教師會有不同的教法。聽課的老師就要善於進行比較,研究、準確地評價各種教學方法的長處和短處,並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吸收他人有益經驗,改進自己的教學。在分析他人課時,聽課者還要注意分析執教者的課外工夫,看老師的教學基本功底和課前備課情況。這種情況對自己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三、教師如何分析評課

(一)從教學目的上分析

目標是人做事的內在動因,目標越具體明確,做事的自覺性和積極性越高,效率越高,反之亦然。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它的正確制定和達成,是衡量課好壞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課首先要分析教學目標。

首先,從教學目標制定來看,要看是否全面、具體、適宜。全面指能從知識、能力、思想情感等幾個方面來確定;具體指知識目標要有量化要求,體現學科特點;適宜指確定的教學目標,能以大綱爲指導,體現年段、年級、單元教材的特點,符合學生年齡實際和認識規律,難易適度。

其次,從目標達成來看,要看教學目標是不是明確地體現在每一教學環節中,教學手段是否都緊密地圍繞目標,爲實現目標服務。要看課堂上是否儘快地接觸重點內容,重點內容的教學時間是否的到保證,重點知識和技能是否能得到鞏固和強化。

(二)、從處理教材上做出分析

評析老師一節課上的好與壞不僅要看教學目標的制定和落實,還要看教者對教材的組織和處理。我們在評析教師一節課時,既要看教師知識教授的準確科學,更要注意分析教師教材處理和教法選擇上是否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抓住了關鍵。

(三)、從教學程序上分析

教學目標要在教學程序中完成,教學目標能不能實現要看教師教學程序的設計和運作。緣此,評課就必須要對教學程序作出評析。教學程序評析包括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A. 看教學思路設計

工作要有思路,寫文章要有思路,上課同樣要有思路,這就是教學思路。教學思路是教師上課的脈絡和主線,它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水平兩個方面的實際情況設計出來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學措施怎樣編排組合,怎樣銜接過度,怎樣安排祥略,怎樣安排講練等。

教師課堂上的教學思路設計是多種多樣的。爲此,評課者評教學思路,一是要看教學思路設計符不符合教學內容實際,符不符合學生實際;二是要看教學思路的設計是不是有一定的獨創性,超凡脫俗給學生以新鮮感;三是看教學路的層次,脈絡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師在課堂上教學思路實際運作的效果。我們平時聽課看到有些老師上不好,效率低,很大一個程度就是教學思路不清,或教學思路不符合教學內容實際和學生實際造成的。所以評課,必須注重對教學思路的評價

B. 看課堂結構安排

教學思路與課堂結構既有區別又有聯繫,教學思路側重教材處理,反映教師課堂教學縱向教學脈絡,而課堂結構側重教法設計,反映教學橫向的層次和環節。它是指一節課的教學過程各部分的確立,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繫,順序和時間分配。課堂結構也稱爲教學環節或步驟。課堂結構的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課堂效果。可見課堂結構設計是十分重要的。通常一節好課的結構是結構嚴謹、環環相扣,過度自然,時間分配合理,密度適中,效率高。

計算授課者的教學時間設計,能較好的瞭解授課者的授課重點、結構安排授課時間設計包括:

1、計算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看教學環節時間分配與銜接是否恰當。看看有無前鬆後緊(前面時間安排多,內容鬆散,後面時間少,內容密度大)或前緊後鬆現象(前面時間短,教學密度大,後面時間多,內容鬆散)看講與練時間搭配是否合理等。

2、計算教師活動與學生活動時間分配,看是否與教學目的和要求一致,有無教師佔用時間過多,學生活動時間過少的現象。

3、計算學生的個人活動時間和集體時間的分配。看學生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和全班活動時間分配是否合理,有無集體活動過多,學生個人自學、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作業時間太少的現象。

4、計算非教學時間,看教師在課堂上有無脫離教學內容,做別的事情,浪費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的現象。

(四)、從教學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評析教師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選擇和運用是評課的又一內容。什麼是教學方法?它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爲完成教學目的、任務而採取的活動方式的總稱。但它不是教師孤立單一的活動方式,它包括教師"教"的活動方式,還包括學生在教師指導下 "學"的方式,是"教"的方法與"學"的方法的統一。評析教學方法與手段包括以下幾個主要內容。

A. 看是不是量體裁衣,優選活用

我們知道,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是一種複雜多變的系統工程,不可能有一種固定不變的萬能方法。一種好的教學方法總是相對而言的,他總是因課程,因學生,因教師自身特點而相應變化的。也就是說教學方法的選擇要量體裁衣,靈活運用。

B. 看教學方法的多樣化

教學方法最忌單調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會令人生厭。教學活動的複雜性決定了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所以評課教師既看教師是否能夠面向實際恰當地選擇教學方法,同時還要看教師能否在教學方法多樣性上下一番工夫,使課堂教學超凡脫俗,常教常新,富有藝術性。

C. 看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

評析教師的教學方法既要評常規,還要看改革與創新。()尤其是評析一些素質好的骨幹教師的課。既要評常規,更要看改革與創新。要看課堂上的思維訓練的設計,要看創新能力的培養。要看主體活動的發揮,要看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要看教學藝術風格的形成等。

現代化教育呼喚現代化教育手段。"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塊黑板,一張嘴"的陳舊單一教學手段應該成爲歷史。看教師教學方法與手段的運用還要看教師適時、適當用了投影儀、錄音機、計算機、電視機、電影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當前在教學方法的問題上還存在"四個一"現象,這應該在聽課評課中得到解決。這"四個一"是:

1、一講到底滿堂灌。不給學生自讀、討論、思考交流時間,教師"講""灌"包打天下。

2、一練到底,滿堂練。由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教師備課找題單,上課甩題單,講解對答案,怪不得學生說:"不是灌就是串,要不就是滿堂練。"

3、一看走到底,滿堂看。有的教師上課便叫學生看書,沒有指導,沒有提示,沒有具體要求,沒有檢查,沒有反饋。名爲"自學式",實爲自由試"

.4、一問到底,滿堂問。有的教師把"滿堂灌"變成了"滿堂問",而提的問題,缺少精心設計,提問走形式。

(五)、從教師教學基本功上分析

教學基本功是教師上好課的一個重要方面,所以評析課還要看教師的教學基本功。通常,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看板書:好的板書,首先,設計科學合理,依綱扣本。其次,言簡意駭,有藝術性,再次,條理性強,字跡工整美觀,板畫嫺熟。

2、看教態:據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表達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聲音+7%的言詞。教師課堂上的教態應該是明朗、活潑、莊重,富有感染力。儀表端莊,舉止從容,態度熱情,熱愛學生,師生感情交融。

3、看語言:教學也是一種語言藝術。教師的語言有時關係到一節課的成敗。教師的課堂語言,首先,要準確清楚,說普通話,精當簡練,生動形象有啓發性。其次,教學語言的語調要高低適宜,快慢適度,抑揚頓挫,富於變化。

4、看操作:看教師運用教具,操作投影儀、錄音機、微機等的熟練程度

(六)、從教學效果上分析

巴班斯基說:"分析一節課,既要分析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學結果方面。"經濟工作要講效益,課堂教學也要講效果。看課堂教學效果是評價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課堂效果評析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學效率高,學生思想活躍,氣氛熱烈。二是學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進步。知識、能力、思想情操目標達成。三是有效利用45分鐘,學生學得輕鬆愉快,積極性高,當堂問題當堂解決,學生負擔合理。

課堂效果的評析,有時也可以藉助測試手段。即當上完課,評課者提出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當場測試,而後透過統計分析來對課堂效果做出評價。

綜合分析還包括從教師教學個性上分析,從教學思想上分析等。整體評析法的具體操作,不一定一開始就從6個方面逐一分析評價,而要對所聽的課先理出個頭緒來。怎樣理:第一步,從整體入手,粗粗的看一看,全課的教學過程是怎麼安排的,有幾個大的教學步驟。第二步,又整體到部分,逐步分析各個教學步驟,要分別理出上面的6個內容。第三步,從部分到整體,將各個教學步驟理出的內容彙總起來。然後再按照一定的順序,從全課的角度逐個分析評價。

師說說課稿 篇4

《師說》作爲一篇文言文,教學上應該注重踏實樸素,質樸的語文教學也是一種藝術。爲大家提供了師說的說課稿,一起來看看吧!

《師說》是第二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論說文。文中韓愈批評了“恥學於師”的士大夫,提出以“道”,即以儒家思想爲師。表現了他不顧流俗,銳意改革世風的進取精神。現依據教學大綱、考綱、教材、學情對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的制定及教學程序的設計等方面作如下說明。

一、 說大綱、考綱、教材和學情

(一) 關於大綱 《語文教學大綱》對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要求是:能誦讀淺易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重點掌握常見的120個文言實詞,18個文言虛詞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課文中的的用法;學習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

(二) 關於考綱 據《大綱》要求,高考《考試說明》對古文閱讀作了三個遞進層次要求:

① 理解(能力層級B級):理解常見文言實詞、虛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② 分析綜合(能力層級C級):篩選並提取文中重要資訊;概括中心;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③ 鑑賞評價(能力層級E級):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

(三) 關於教材 新教材在文言文教材的編排上有明顯的“兩重一輕”傾向。“兩重”是指重視誦讀,重視積累;“一輕”是指輕篇章的瑣屑分析。這一傾向從新教材的練習設計上可明顯看出來。我個人認爲文言文教學應體現這種傾向,多誦讀、多積累,培養語感,避免大量無效的分析。

(四) 關於學情 過初中和高一上學期的文言文學習,學生已掌握了一定數量的文言實詞、虛詞,文言閱讀能力有了明顯提高,但仍有一些難點待突破。如詞類活用、虛詞的用法等。

針對以上的分析情況,《師說》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學法、教法和教學程序確定如下。

二、 說教學目標

(一) 知識目標

① 掌握、積累實詞“師”“傳”“從”“道”、虛詞“之”“其”“而”“乎”“所以”的意義和用法。(重點)

② 區別古今異義詞語,把握文言特殊句式。

(二) 能力目標

①培養學生有感情地、用多種語氣朗讀課文,達到熟讀成誦。(難點)

②培養學生自讀註釋、疏通淺易文言文的能力。(重點)

(三) 德育目標

①培養學生敢於向世俗流弊挑戰的精神和勇氣。

②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

三、說學法、教法

(一)學 法

① 誦讀法

這是學習文言文最基礎、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誦讀法成功的關鍵是要讀出聲音的各種形態,如節奏、語調、語氣等,只有這樣,才能聽到“古人”的心聲,才能觸摸到言語主體的情味。當然,要做到這一點,有一個探究、發現的過程,老師應指導學生在反覆朗讀中體察語氣,逐步讀出“情味”來,揣摩文意。因此,範讀、多讀尤爲重要。

② 圈點法

使用各種圈點勾畫符號閱讀文言文也是古人一種重要的讀書方法。唐彪曾說:“凡書文有圈點,則讀者易於領會,而句讀無訛。”我從兩方面指導:一是指導使用圈點勾畫符號,二是指導學生在此基礎上適當作一些批註。

③ 提問法

這是打破傳統的文言文教學方法,讓學生透過自讀、自解等方式解讀課文,學會向老師質疑。

④ 練習法

這是鞏固知識、發展能力的有效方法,關鍵在一個“精”字。“練”不求“多”,,應求“精”,要用最少的練習鞏固學生的知識,也培養學生的做題能力。我設計了一套課堂鞏固練習,重點鞏固課文重要詞語,當堂“消化”。

(二) 教 法

① 點撥法

所謂“點”就是點擊要害,抓重點;所謂“撥”,就是撥疑難,排障礙。此法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我主要點撥的是在不同的句子中怎樣準確理解一詞多義的幾種方法,透過比較,溫故知新,從而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② 歸納法

從高一上學期開始,我一直指導學生對常見實詞、虛詞的意義用法進行系統歸納,使所學知識系統化,網絡化,這樣既便於記憶,又便於運用。例如《師說》第一課時講解重要實、虛詞,我主要運用歸納法,歸納“傳”“師”“道”等實詞義項及“之”“其”“所以”等虛詞用法。

四、 說教學程序

(一)總體設計

透過以上分析,我確定了教學整體思路:透過誦讀把握全文;透過質疑師生互動;透過歸納使知識系統化、網絡化;透過精練鞏固知識,強化記憶。在這個思路指導下,《師說》一文教學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誦讀,理清思路,積累實虛詞;第二課時主要是誦讀,歸納實、虛詞,分析論證結構。

(二)第一課時教學過程設計

1、匯入及解題(2分鐘) 學生齊讀註釋①;補充作者相關內容及文學常識(屏幕展示)

2、整體把握(共21分鐘)

① 教師配樂示範朗誦(4分鐘) ②難讀、異讀字讀音點撥指正(屏幕展示)(1分鐘) ③教師誦讀指導(2分鐘)

④學生自由朗讀(4分鐘) ⑤個別學生示範朗讀(4分鐘) ⑥齊讀(4分鐘) ⑦理清全文思路(板書)(2分鐘)

3、着重分析第一段(共13分鐘)

① 一學生示範朗讀,其餘學生看註釋疏通文意(2分鐘) ②學生質疑,教師點拔,師生互動(6分鐘)

③師生歸納重點詞語、句式(3分鐘) ④學生試背誦第一段(2分鐘)

4、課內鞏固練習(共4分鐘) 出題(屏幕展示) 5、佈置作業

五、 說板書

板書是一堂課的精華所在。我設計的板書如下:

師 說 韓愈

爲師作用:“傳道受業解惑”

一段 從師必要:“不從師,惑終不解”

擇師標準:“無貴賤、無長少,道所存,師所存”

古之聖人 ——今之衆人

二段 對其子 ——於其身 批判士大夫之族“恥學於師”

醫、師、工——士大夫 “智不能及”

三段: 師生,師道關係

四段: 寫作緣由

師說說課稿 篇5

一、說教學內容

1、本框題在教材知識體系中的地位

第四單元“面向市場經濟”旨在培養社會主義的建設者,高中生是未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是將來參與市場經濟活動的主要角色,承擔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任,因此本單元首先(第十課)引領學生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而認識市場經濟的執行特徵是正確瞭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前提,所以本框題重點介紹了市場經濟的一般性理論,讓學生對市場經濟的執行規律有一個宏觀的、初步的認識。上好本框題,有助於幫助學生進一步瞭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的一系列問題。

2、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

闡釋市場是配置資源的基礎,分析用法律和道德規範市場秩序的重要性。

3、教學目標及確立的依據

(1)知識目標:

依據新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以及高一學生的認知水平,確立的知識目標是:

①識記市場經濟的基本含義,市場規則的表現形式,社會信用制度的基本內涵。

②理解資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性,市場配置資源的方式及優點,規範市場秩序和建立社會信用制度的必要性、方式,市場調節存在的不足。

③初步運用所學知識,結合經濟生活中的實例認識市場配置資源的優缺點。

(2)能力目標:

根據高一學生觀察、思考、分析和判斷能力不成熟,結合思想教育的要求,確立能力目標是:培養認識事物根本性質的能力、用辨證的觀點看問題的能力、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運用事例對問題進行綜合分析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針對思想政治課是德育的主渠道、主途徑以及學生思想價值觀念上存在的.某些問題,確立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是:①十分明確地認識到資源的有限性,樹立起合理利用資源、不浪費資源的觀念,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②市場配置資源是在競爭中實現的,而競爭取勝的關鍵在於科技進步,所以必須志存高遠,努力學習,提升素質,才能在將來的市場競爭中有所作爲。③自覺維護市場秩序、遵守市場規則,樹立學法、懂法、守法的觀念。④應當培養誠信爲本、操守爲重的個人習慣。

4,重點、難點及確立的依據

本框題的教學重點是:

①市場怎樣配置資源;

②市場配置資源的優點;

③規範市場秩序的必要性;

④社會信用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確立的依據: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怎樣發揮基礎性作用?這是認識市場經濟的理論基礎,學好這個知識點有助於瞭解市場經濟是如何運作的。同時,瞭解市場配置資源的優點,才能更好地理解我國爲什麼要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而市場調節的作用必須在一定的市場秩序下進行,需要建立良好的社會信用制度來規範市場秩序。所以這幾個方面成爲本課時的重點。

本框題的教學難點是:

市場如何配置資源及市場配置資源的優點

確立的依據:市場如何配置資源及市場配置資源的優點是關於市場經濟的理論性問題,由於高一學生的知識佔有量少,理性思維能力不足,理解起來有些難度。所以這一問題成爲本課的難點。

二、說教學原則和方法

依據思想政治課的性質和本框題的教學內容,從高一學生生理特點和認知規律出發,在本框題的教學中採取以下教學原則和方法:

1,教學原則。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即在組織課堂教學、落實教學內容時,能密切結合和聯繫當前我國現實經濟生活中的一些具體的市場經濟活動的現象,以加深學生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2,教學方法。

①本課教學內容中有一些基本的理論問題,如市場是如何配置資源的、市場配置資源的優點等,適宜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及時講授、點撥,突破重點、難點。

②一些現實的社會熱點問題,如規範市場秩序、建立社會信用制度等,採取“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

③另外,教材在講述每個知識點時,都是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得出結論”的邏輯順序,所以在教學中結合教材的這一特點,將情景材料與問題探究結合起來,培養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說學法指導

1,自主學習。

透過引導學生讀、議、悟,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與學,而不是被動接受知識,培養學生在學習上的自主性。

2,探究——合作學習。

結合教材的邏輯順序,透過相關漫畫圖片、情景材料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在探究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圍繞重點、難點問題進行討論,促進學生在學習上的協同、合作。最後佈置小課題讓學生課後探究,以週記、小論文等形式完成作業。

四、說教學手段

加強現代教育技術與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整合,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靈活地組織教學。透過製作網頁課件,把圖文並茂的網絡資源與教學內容結合起來,爲學生創設新穎、融洽、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幫助學生理解教學的重點、難點,拓展思維,提升能力。

五、說教學流程

1,新課匯入

瀏覽情景材料《一個“荒”字了得?》,讓學生宏觀地瞭解我國當前經濟發展中的電荒、煤荒、油荒等問題。學生簡單討論之後不難得出結論:市場經濟建設面臨資源短缺的問題,對市場中的資源要進行優化配置,使有限的資源得到合理使用,才能儘量滿足多方面的需要。

設計意圖:在介紹我國的電荒、煤荒、油荒等問題時,材料有意地結合今年廣東的油荒,使學生十分明確地認識到資源的有限性,無形當中就暗示了學生要樹立合理利用資源、不浪費資源的觀念。正是由於資源相對有限,才需要對資源進行配置,自然過渡到教學的第一個方面。

2,新課教學

根據教材的邏輯結構,本課的內容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市場調節;二是市場秩序;三是市場調節的侷限性。

(1)市場調節。教材的邏輯順序是:人類需要的多樣性——資源的有限性——合理配置資源——資源配置的基本手段——市場配置資源的方式——市場配置資源的優點。這一目重點是讓學生了解市場調節是如何發揮資源配置功能的,並理解市場配置資源的優點。

在匯入新課的基礎上,結合教材的漫畫進一步闡述合理配置資源的必要性。那麼怎樣進行資源配置呢?這就引出了“資源配置的基本手段”。結合我國人才流動的兩種情況,即“一江春水向東流”和“春風吹度玉門關”,引導學生分析市場調節與計劃調節的不同,並對兩種調節方式進行比較,讓學生深入理解市場調節的優點。接着進一步闡述市場是如何配置資源的。結合人才市場上的“一江春水向東流”現象,引導學生分析資源配置的過程一般都是從供過於求的地方流入供不應求的領域,資源配置不是平均分配,而是要透過競爭獲得,優質的資源必然向經營好、效益高的領域集中,從而達到資源的優化配置,所以市場配置資源是透過價格、供求、競爭等來實現的。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提示學生回顧學過的知識點,另一方面引導學生理解市場配置資源的過程其實就是價值規律起作用的過程。

設計意圖:

①本目講述市場經濟的一般性理論,考慮到內容的抽象性、邏輯性很強,注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適度講授,及時點撥,啓發學生逐層深入。

②鑑於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在教學中把理論性強的觀點同學生熟悉的話題和已經學過的知識結合起來,既聯繫實際,又溫故知新,重在激發學生的思維。

(2)市場秩序。

教材的邏輯順序是:合理配置資源離不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良好的市場秩序依賴市場規則來維護——如何規範市場秩序。這一目重點是讓學生明白具備良好秩序的市場經濟才能實現資源有效配置,從而使學生理解加強市場規則建設與誠信建設的重要性。

首先瀏覽三幅漫畫,啓示學生市場配置資源需要在一定的規則下進行,失去了必要的約束,市場秩序就會混亂,就不能合理配置資源。然後引導學生進一步分析漫畫的意圖,從中引出市場準入規則、市場競爭規則、市場交易規則,並讓學生閱讀拓展材料,理解各種市場規則的涵義。在分析漫畫和閱讀材料的基礎上,透過討論歸納出要規範市場秩序,必須建立以道德爲支撐、法律爲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最後小結和延伸本目的內容: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要學法、懂法、守法、用法。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要樹立誠信爲本、操守爲重的良好風尚。

設計意圖:

①本目重在知識感悟與情感體驗,漫畫能夠比較直觀地表達教材內容,讓學生產生共鳴。對漫畫進行不同層次的分析,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獲得正確的價值觀。

②在拓展閱讀的基礎上,透過課堂談論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加強了學生對知識內容的體驗。

(3)市場調節的侷限性。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是有侷限性的。這是本目要分析的內容。主要從兩個角度進行分析:其一,市場不能調節的領域;其二,市場可以調節的領域,但由於存在“自發性、盲目性、滯後性”,難以有效發揮作用。

爲了說明市場調節的侷限性,首先假設了一個情景:離消防部門遠近不同的兩地同時發生了火災,雙方都打了119報警,現在只有一輛消防車可以出動,如果消防部門與受災方討價還價,會出現什麼後果呢?經過簡單地討論就可以使學生認識到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有的領域市場不能起調節作用。並進一步說明,即使市場可以發揮作用的領域,也具有自發性、盲目性、滯後性等固有弊端。接下來讓學生根據提示,閱讀相關材料,從中歸納出自發性、盲目性、滯後性的表現、後果,並在課堂上交流。針對學生的發言進行小結,說明僅由市場調節可能會造成對後果。

設計意圖:

①透過創設情景,加深對市場調節侷限性的理解。

②透過對相關材料的自主探究,可以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發現問題,有利於培養學生認識、分析經濟現象的能力。

③每個相關材料都是圖文並茂,並結合課本知識對材料進行評析,既豐富了學生的學習內容,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給學生提供了一種新的學習方式。

3,體驗探究。

爲了加強學生對市場配置資源的方式及其優點的理解,提高學生運用書本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結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課的實際,選取了一則材料及一幅圖片,以“經營之道”爲題,讓學生從一個企業管理者的角度探究企業的經營之道,寫一篇小論文。這個小課題不僅涉及本課的內容,也同第二單元第五課“企業的經營與發展”有緊密聯繫,能夠把所學的新舊知識很好地結合起來。

4,歸納小結

梳理本課時的知識體系,使學生認識到:市場調節是一種有效的資源配置方式,但市場並不是萬能的;市場有效地發揮作用,必須具備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並不是任何市場經濟都能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的。引導學生要辯證地、全面地看問題。那麼怎樣克服市場調節的侷限性,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呢?這就要加強宏觀調控,使學生帶着問題進入下一堂課的學習。

5,反饋練習

圍繞本框題的重點、難點設計一些能體現學生思維特點的題目,訓練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落實本課時的教育教學目標。

六,說教學反思

1、本課時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極大地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和學習的空間,爲學生營造了愉悅的學習氛圍,充分體現了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學理念和學習策略,激發了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幫助學生掌握教學重點、難點,促進了學生在學習上跨越式發展,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2、教學內容涉及市場經濟的一般性理論,由於知識的邏輯性、抽象性很強,而且整個教學內容量比較大,課堂中似乎偏重於教師的主導作用,有些環節放不開,沒有徹底地圍繞學生展開教學。在今後的教學中,還需要大力探索如何把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效地結合起來,充分體現新課程的基本精神。

師說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三冊第19-20頁的例1以及練習五中的第1~3題。

2.教材簡析:

學生已經學過加法、減法,這一節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由於學生沒有乘法的概念,而且這個概念又難以建立,在這種情況下,教材一開始就專列了這一節內容。使學生知道乘法的含義,爲以後學習乘法的其它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

教材十分重視讓學生實際操作,首先提出了讓學生擺一擺、算一算。透過實物圖、加法算式與乘法算式相對照)乘法算式的寫法、意義與加法算式相對照。這樣形數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在認識乘法過程中學會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得出二個知識點:一是初步認識相同加數及相同加數的個數,從而引入乘祛,這是本節課教學的一條主線。二是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這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實際計算的基礎。

3.教學目標:

透過本節課的教學,要求學生達到以下三個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的含義,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2)會讀寫乘法算式。(3)口述乘法算式的意義。

4.教學重、難點及關鍵: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能根據要求正確寫出乘法算式是本節課的重點;理解乘號前、後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是本節課的難點。其中識別相同加數是本節課的關鍵。

二、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教學設計從四匯入手,匯入新課、導學新知、導練、導總結。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起着帶路人嚮導作用,學生困惑時給予啓發,阻塞時給予點撥,上臺階時給予鋪墊。攀登時,給予鼓勁。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地發現新知,探究新知。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

一、聯繫實際,設疑導新。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新課匯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一堂課成功的起點。本節課一開始從生活實例引入,讓學生看圖,聽錄音,算一算本班捐款情況。這樣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起來,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起來有用處,就容易激發興趣。然後設疑,問學生在“解答的過程中遇到什麼困難?””怎麼解決這種困難?”讓學生產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強烈慾望,從而匯入新課,學生躍躍欲進,激發了學生探求新知的慾望,爲探求新知創下良好的開端。

二、由"扶"到"放",導學探究

葉聖陶先生曾說:”當教師像是幫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隨時準備放,能放手就放手。"

例1的教學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師生共同擺紅花,教師指導寫乘法算式。第二個層次是讓學生自己擺方塊,嘗試寫乘法算式。第三個層次是學生看圖說留意,獨立寫乘法算式:這樣由“扶”到“放”,逐步讓學生探究新知。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也是先由教師指導寫算式的方法,然後讓學生小組交流小結寫乘法算式的方法。"一看、二數",到運用"一看、二數"的方法讓學生獨立寫乘法算式。教師始終處於客體地位,把學生推到主體地位。教師只在關鍵處啓發、點撥,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知識的全過程,領悟到知識的真諦。同時,在由“扶”到“放”的過程中,始終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由具體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引導學生透過自己的觀察、思考、比較到動口說一說,概括出乘法的含義,建立表象,形成新的知識結構。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思維品質,促進思維的發展。

3.合理設計練習導練,強化新知。

要達到學生掌握知識。最終發展能力的目的,學生的思維就必須經過反覆多次,循序漸進的實際應用。本節課的練習有兩個層次,第一個是基本練習,是讓學生看圖寫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使學生初步掌握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還可以用乘法算,並能正確寫出乘法算式。第二個層次是綜合練習。形式上多種多樣,生動有趣,符合一年級小朋友的心理特徵,讓他們在動中學,玩中學,遊戲中學,使他們對新知的認識昇華一步,進而形成技能。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師說課,標籤:二年級數學說課稿,小學數學說課稿,

4.指導學生學會歸納總結。

新課後,教師引導學生對新課前提出的那幾個學習目標進行總結,這種總結既有知識的總結,又有學習方法的總結。這樣由新課開始想學什麼到結束時回憶總結學會什麼,這種做法,對整課的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的作用。幫助學生把新知識納入到已有的知識結構中去,同時,增強學的目標意識,有利於提高學生整體思考能力和概括總結的能力。

三、教學程序設計

1.複習鋪墊,孕伏新知,設疑導新。

(1)讓學生看圖,聽錄音,從本班具體捐款的事實中算出本班捐款的情況,產生下列三道連加的算式:2十2十2=6,3+3+3+3=12,5+5+5+5+5+5=30

(2)師:剛纔解答的過程中,遇到什麼困難?

從中揭示知識生長點,爲認識乘法作知識遷移。

(3)導新:有一種方法比較簡便,只要一步就可以解答,同學們想不想學?這種方法就是乘法,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揭示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

2.引導探究,掌握新知

(一)檢查學生預習情況,讓學生說說你想學什麼?從而揭示學習目標。這樣,既增強學生的學習目標意識,也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教學例1

透過直觀,讓學生動手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掌握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具體採用以下模式:

動手操作、敘述圖意(感知階段)——列加法算式,觀察說出加數的特點(建立表象)——寫出乘法算式(形成新的概念)。

(1)師生共同擺紅花,師指導寫乘法算式。

(2)學生自己擺方塊,嘗試寫乘法算式。

(3)學生看圖說圖意,獨立寫乘法算式。

(4)分析比較,揭示本質。

指導學生觀察比較黑板上的板書:

用加法算用乘法算

2+2+2=6 2×3=6

3+3+3+3=12 3×4=12

4+4+4+4+4=20 4×5=20

(1)讓學生看一看這三道算式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2)讓學生比一比這兩種算式,哪一種比較簡便?

(3)讓學生說一說"求幾個

師說說課稿 篇7

《出行的學問》一課是九年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尋路和行路》中的第三課。這一課主要內容是讓學生在對學校和家庭周邊環境的認識中學會認路和尋路,讓兒童們在生活中具備乘車坐船的基本常識和技能,並有相應的安全意識。三年級的學生正處於低年段向高年段過渡的時期,喜歡自己獨立思考,探求發現,並嘗試脫離父母自己出行。

教學目標:

1、嘗試利用交通圖選擇簡單的出行路線,學會看站牌、路牌,以及尋路、問路的一般方法。

2、瞭解本地的主要交通工具,周邊的交通線路和起始站、部分途經地、終點站的名稱。學會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合適的交通工具。

3、知道乘車時要注意的安全和禮貌。

4、知道問路的基本禮貌和要注意的事項。

教學重點和難點:

引導學生在對學校和家庭周邊環境的認識中,學會認路和尋路。讓學生在生活中具備乘車坐船的基本常識和技能,並有相應的安全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我首先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想不想去旅遊,想去哪旅遊,找不到地方,怎麼辦,順其自然的引出新課,透過談話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同時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積極性。

其次,讓同學們透過手中的路線圖確定自己小組應該走的路線,並展示給大家看,讓學生在實踐中去探索,去體驗出行時如何確定路線,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接受新知。

再次,我透過表演形式讓學生去觀察、思考出行時要遵守交通規則,走人行橫道;騎自行車,不互相打鬧,不併行攀談;乘車時要注意文明乘車,主動買票等等。寓教於樂,讓學生在玩中學,樂中學,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在愉快的氛圍中學會知識。同時,學生進行表演還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表演技能,鍛鍊學生觀察、說話和思維能力。

我還利用課件設計了 “欣賞”環節讓學生在學習中稍稍放鬆一下,讓他們暢遊於綠色的海洋,花的世界,激發他們熱愛自然的情感,更引發他們出行的興趣,此時,創設小孩迷路的情景,並請同學表演該怎麼辦,同時注意強調問路時的禮貌和安全問題,銜接自然,符合學生的認知過程,教學過程中滲透安全教育知識、學生的思維一直處於對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最後的小結,我用笑臉、哭臉的方式測試同學的滿意度,方式新穎,更清楚展示他們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

板書時我指出了出行的幾個重點問題:路線、乘車、問路。直接明瞭地揭示了本節課的重點內容,讓學生能夠系統地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點。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我利用課件、表演等形式,讓孩子們興致高昂地投身於課堂中,不知不覺地達到了活動的目的,成功的創設了讓學生全員參與的教育情境,在愉快中學習出行的相關知識。

師說說課稿 篇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瞭解負數的作用,感受運用負數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學生知道正數和負數的讀法和寫法,知道0既不是正數,又不是負數。正數都大於0,負數都小於0.

3.使學生體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正數和負數以及讀法和寫法。

 教學難點:理解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教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溫度計、練習紙、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遊戲匯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現象)

1、遊戲:我們來玩個遊戲輕鬆一下,遊戲叫做《我反 我反 我反反反》。遊戲規則:老師說一句話,請你說出與它相反意思的話。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後走200米)③電梯上升15層(下降15層)。

2、下面我們來難度大些的,看誰反應最快。

①我在銀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②知識競賽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學校小賣部賺了500元。(虧了500元)。④零上10攝式度(零下10攝式度)。

3、談話:周老師的一位朋友喜歡旅遊, 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幾個旅遊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幫他留意了一下這幾個地方在未來某天的最低氣溫,以便做好出門前衣物的準備。下面就請大家一起和我走進天氣預報。(天氣預報片頭)

二、教學例11、認識溫度計,理解用正負數來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溫度。

課件出示地圖:點擊南京出示溫度計和南京的圖片。首先來看一下南京的氣溫。

這裏有個溫度計。我們先來認識溫度計,請大家仔細觀察:這樣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攝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1)現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攝式度嗎? (是0℃。)你是怎麼知道的?(那裏有個0,表示0攝式度)。

(2)上海的氣溫:上海的最低氣溫是多少攝式度呢?(在溫度計上撥一撥)撥的時候是怎樣想的呢?(在零刻度線以上四格)指出:上海的氣溫比0℃要高,是零上4攝式度。(教師結合課件,突出上海的氣溫在零刻度線以上)。

(3)瞭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氣溫:北京又是多少攝式度呢?與南京的0℃比起來,又怎樣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你能用一個手勢來表示它和0℃的關係嗎?(對,北京的氣溫比0度低,是零下4攝式度)你能在溫度計上撥出來嗎?

(4)比較: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這三個地方的最低氣溫。仔細觀察上海和北京的最低氣溫,它們一樣嗎?(不一樣,一個在0℃以上,一個在0℃以下)。

① 上海的氣溫比0℃高,是零上4攝式度,我們可以記作+4℃,讀作正四攝式度,寫的時候先寫一個正號(指出是正號不是加號,意義和讀法都不同了)再寫一個4(板書),大家跟我一起來比劃一下。+4也可以直接寫成4,把正號省略了。所以同學們所說的4℃也就是+4℃。(板書)

② 北京的氣溫比0℃低,是零下4攝式度。我們可以用-4℃來表示零下4攝式度(板書-4)。跟老師一起來讀一下。寫的時候可以先寫一個負號(指出是負號不是減號)再寫一個4就可以了,同桌互相比劃一下。

(5)小結:透過剛纔對三個城市的溫度的瞭解,我們知道記錄溫度時,以0℃爲界線,用象+4或4這些數可以來表示零上溫度,用-4這樣的數可以表示零下溫度。

三、學習珠峯、吐魯番盆地的海拔表達方法(P4第2題)

1、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世界第一高峯——珠穆朗瑪峯從山腳到山頂,氣溫相差很大,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關的。最近經國家測繪局公佈了珠峯的最新海拔高度。老師把有關網頁帶來了。(課件出現網頁,上面有簡單的文字介紹)。誰來讀一讀這段介紹。

2、今天老師還帶來一張珠穆朗瑪峯的海拔圖,請看。(課件動態地演示珠穆朗瑪峯的海拔圖)。從圖上,你看懂了些什麼?

3、我們再來看新疆的吐魯番盆地的海拔圖。(動態演示吐魯番盆地的海拔情況)。

你又能從圖上看懂些什麼呢?(引導學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瑪峯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4、珠穆朗瑪峯比海平面高,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種簡單的方法來記錄一下這兩個地方的海拔嗎?

(1)交流:珠穆朗瑪峯的海拔可以記作:+8844.43米或8844.43米。

吐魯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記作:-155米。(板書)(2)小結:以海平面爲界線,+8844.43米或8844.43米這樣的數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155米這樣的數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四、小組討論,歸納正數和負數。

1、透過剛纔的學習,我們收集到了一些數據(課件顯示)我們可以用這些數來表示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還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麼你們觀察一下這些數,它們一樣嗎?你們想幫它們分分類嗎?

2、學生交流、討論。

3、指出:因爲+8844.43也可以寫成8844.43米,所以有正號和沒正號都可以歸於一類。提出疑問:0到底歸於哪一類?(引導學生爭論,各自發表意見)

① 如果都同意分三類的,老師可以出難題:我覺得0可以分在4它們一類啊,你們怎麼來說服我?

② 如果有學生髮表分三類的,有的分兩類的,可以引導他們互相爭論。

4、小結:(結合圖)我們從溫度計上觀察,以0℃爲界限線,0℃以上的溫度用正幾表示,0℃以下的溫度用負幾表示。同樣,以海平面爲界線,高於海平面的高度我們用正幾來表示,低於海平面我們用負幾表示。0就象一條分界線,把正數和負數分開了,它誰都不屬於。但對於正數和負數來說,它卻必不可少。我們把象+4、4、+8844.43等這樣的數叫做正數;象-4、-155等這樣的數我們叫做負數;而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板書)正數都大於0,負數都小於0.這節課我們就和大家一起來認識正數和負數。(板書:認識正數和負數)五、聯繫生活,鞏固練習1.練習一第2、3題

2.你知道嗎:水沸騰時的溫度是____. 水結冰時的溫度是____. 地球表面的最低溫度是 .

3.討論生活中的正數和負數

(1)存摺:這裏的-800表示什麼意思?(以原來的錢爲標準,取出了800元記作-800;存入了1200元記作1200元,還可以記作+1200元)

(2)電梯:這裏的1和-1表示什麼意思?(以地平面爲界線,地平面以上一層我們用1或+1來表示,-1就表示地下一層)。老師現在要到33層應該按幾啊?要到地下3層呢?

六、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正數和負數。在我們的生活中,零攝式度以上和零攝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得分與失分等都具有相反的意義,我們都可以用正數和負數來表示。

七、課後反思

師說說課稿 篇9

【說教材】

1.本課教材的地位、特點和作用:《真正的英雄》是初中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下第五單元的課文,這是一篇自讀課文。它透過里根總統對在航天飛機升空過程中七位宇航員的犧牲的沉痛追悼,表現了人類的偉大的探索精神,表現出我們對未知領域的頑強探索。這種精神,讓每個學生受到心靈的震撼,讓他們爲之深深觸動。同時,從里根總統所表現出的深沉的情感中,我們還可以感受到人類相親相愛的美德。文章對學生能起到薰陶感染的作用,能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

2.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1.加強對課文的朗讀,感受其中思想感情。 2.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感受人類的偉大,科技的進步。 3.激發學生探索自然奧祕的興趣,培養勇於探險的勇氣。

重點: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感受人類的偉大,科技的進步。

難點:航天飛機和載人宇宙飛船的知識

學情分析:初一的學生感性思維活躍,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對這篇具有震撼人心作用的演講詞,教師要給予學生朗讀方法的指導,使他們能夠從字裏行間緊緊抓住文章的內涵。在朗讀時既讀出真情,又讀出雄渾的氣勢。

【說教法】

1、朗讀法:反覆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討論與點撥結合法:以學生自讀爲主,教師給以必要的點撥,如課文中對七位宇航員身世的回憶及人們對宇航員的哀悼花的筆墨較多,航天飛機失事花的筆墨較少。要學習這種詳略得當的寫法。

【說學法】

當今時代是人類知識和資訊迅猛發展的時代,教育所面臨的問題已不再是使受教育者學到知識,而是讓他們學會學習。古人也曾說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使學生掌握學法正是實現葉聖陶老先生提出的“凡爲教者必達到不教”的目標的方法。

本節課讓學生主動參與,相互學習,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同時也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共同發展,充分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學法具體如下:

1. 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並能快速掌握文章主要情節

2. 朗讀法:反覆朗讀,從中體會課文所蘊涵的思想感情

3. 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指導學生重點難點的突破

【說教學過程】

1、理解、積累“陰霾、迫不及待、孜孜不倦、鍥而不捨、夢寐以求”等詞語。

2、瞭解悼詞的寫法,快速默讀課文,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內容。

3、朗讀課文,領會悼詞的感情脈絡,體味文章豐富強烈的感情。

4、品味關鍵語句,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欣賞和理解能力。

根據大語文觀的要求,要求將語文課堂與生活、寫作聯繫起來,以深化對文章的感悟,提高學生審美、寫作的能力。再聯繫本文的實際情況,確定本節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引起學生的注意,引導他們熱情參與,團結協作解決問題,並且適當插入寫作練習。具體做法如下:

1. 情景設定法:充分發揮多媒體創設情境,使學生融於課文之中,體驗里根總統當時內心的激盪——對死難者的無限哀悼,對未來毫無畏懼的探索。

2. 朗讀法:透過反覆朗讀,帶着感情的朗讀,理解這篇演講詞的精髓。

師說說課稿 篇10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參加說課的課題是《一個這樣的老師》,下面我從四方面說說我這堂課的設計:

一、教材分析:

北京市課改實驗教材小學語文第11冊第八單元第30課《一個這樣的老師》,是美國作家大衛·歐文回憶自己少年時代學習生活時寫的一篇文章。它敘述了科學課上懷特森老師運用“故弄玄虛策略”,教會學生“新懷疑主義”的故事,塑造了一個對學生產生了深遠影響而又獨具一格的老師形象。

本單元教材具有以寫人爲主的特點。要求教學中應突出這一特點,充分感受、理解人物特點,並在此基礎上評價人物,體會課文描寫人物的方法,並在習作中學習運用。《一個這樣的老師》安排材料的方法與學生常見的文章有所不同:正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描寫人物,是本文寫作上的一大特點。文中既有對懷特森老師的語言、動作、神態的正面描寫,也有對“我”的心理活動、懷特森老師教育效果的側面描寫。二者相互結合,使懷特森老師這個人物特點更加鮮明、突出。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細讀課文,透過研讀懷特森老師語言、動作、神態以及學生們在課上的表現,感悟懷特森老師用心良苦。

2、透過12至14自然段的學習,更全面更深刻地體會懷特森老師對學生產生深遠影響、獨具一格的教師形象。體會側面描寫人物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正確評價懷特森老師,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這4個教學目標的設定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即整體感知——局部思維——遷移拓展。根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學習重點,並結合學生實際,確定了本課的

教學重點:

1、研讀懷特森老師語言、動作、神態以及學生們在課上表現,感悟懷特森老師用心良苦。

2、透過12至14自然段自主學習,緊緊抓住兩次“正視”,深刻全面地體會懷特森老師對學生產生深遠影響、獨具一格的教師形象。

教學難點:體會側面描寫的作用。

本課的教學關鍵,在於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實實在在地去體會側面描寫的作用。

二、生分析:

文中所塑造的懷特森老師的形象,學生感覺特別“新鮮”。第一新鮮在:懷特森老師別具一格的科學課讓學生耳目一新。第二新鮮在:學生沒想到懷特森老師會“戲弄”自己的學生,這讓學生們不可思議。第三新鮮在:學生沒有想到懷特森老師會用這樣的方式教給學生去用懷疑的眼光學習。這些新鮮點有的源自於中外文化的差異,但更多的是源自於懷特森老師與其他老師的與衆不同。這樣的老師,與學生實際學習生活中所遇到的老師不一樣,就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設計理念:

以“懷特森老師是怎樣的一個老師”作爲學習的主線。引導學生從凱蒂旺普斯事件中“懷特森老師本人的語言、動作、神態”描寫,“我心情的變化”描寫,以及最終“我們的行爲轉變”三個角度來探究這個問題。達到立體感知人物形象特點的目的。

四、說教法:

本節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引導學生透過對懷特森老師的語言、動作、神態”描寫的把握,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提出自己對懷特森老師獨特的理解。透過交流,總結提升人物的特點。具體做法如下:

1、情景設定法:激發感情,引起興趣。

2、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3、點撥法:結合情境,引發學生的已有體驗。

4、扶放結合法:透過巡視指導,輔助學生完成“畫批”。

其中點撥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所謂點撥法,就是在關鍵處,進行恰到好處的啓發引導,讓學生展開聯想,拓展思路,把問題引向深入,高質量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五、說學法。

學生獲得知識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很重視讓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強調學習習慣的養成,在每堂課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展性和創造性。學法具體如下:

1、勾畫圈點法: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2、討論法:積極參與,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

3、自主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4、懸念法:帶着問題,鞏固提高。

其中,討論法很重要,討論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就教材的重點和疑難問題進行集體討論以求明確重點,解決疑難。這種教學方法的最大特點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養成當衆說話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六、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我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是:1、學會3個生字及新詞,認讀2個字。2、能說出課文大意,提出不懂的問題。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分四大塊內容,分別是:(一)齊讀揭示課題。(二)檢查預習情況。(三)再讀課文,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四)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爲第二課時的學習做好鋪墊。

我想針對於第二塊內容中的檢查預習情況,說說自己的做法:除了在這個環節檢查學生的讀書情況以外,還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理解、解釋詞語。例如:面面相覷:結合課文內容說說同學們爲什麼會面面相覷?鄭重其事:懷特森老師怎樣鄭重其事地講凱蒂旺普斯的?饒有興趣:學生們對什麼事情饒有興趣?胸有成竹:“我”在做什麼事情時胸有成竹了?狡黠:爲什麼說老師的眼裏閃過了狡黠的目光?等等, 藉着這些詞語的解釋,學生回顧課文內容,進一步理解了課文內容。爲下一步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以至於深入理解課文做了鋪墊。

第二課時

(一) 回顧課文主要內容匯入:

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凱蒂旺普斯”事件。(指導學生說清楚:在什麼情況下誰做了什麼?結果怎麼樣?)

過渡:我們都得了0分,真是不可思議!“老師”在學生心目中是多麼神聖!可是有關凱蒂旺普斯的一切,居然是老師自己編造出來的!他爲什麼要這樣做?他究竟是一個怎樣的老師呢?(板書:?)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30課——《一個這樣的老師》。

(二)細讀課文,深入感知

凱蒂旺普斯事件,感悟懷特森老師用心良苦。

1、默讀1——10自然段,體會:懷特森老師是一個( )的老師。

閱讀提示:

①默讀1——10自然段,畫出描寫懷特森老師語言、動作、神態的句子,反覆讀一讀,體會:懷特森老師是一個( )的老師。

②邊讀邊做批註。

2、集體交流——懷特森老師是一個( )的老師。

預設1:懷特森老師是一個博學(知識豐富)的老師。 (關注1、2自然段,透過“面面相覷、驚奇、絕跡、沒有人知道”等詞語或句子,體會懷特森老師的博學,瞭解學生們對他的喜歡。)

預設2: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捉弄人、狡猾、胡編亂造……)的老師。 (關注 5——8自然段,透過“狡黠、編造”等詞語和學生的反應,體會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捉弄人、狡猾、胡編亂造……>的老師。)

3、抓重點句,體會孩子們被捉弄後的氣惱與憤怒,指導朗讀。

引:面對這樣一個捉弄人的老師,同學們有什麼反應?

隨學生彙報出示課件:

“那你爲什麼要在課堂上鄭重其事的講?爲什麼還要考試?這種老師算什麼老師!”

“從來沒有過?那你那天拿的頭骨是怎麼回事?”

學生練讀――指名讀――教師引讀,讀出內心被捉弄的氣憤和惱怒。

4.感悟老師的良苦用心。

引:老師爲什麼要這樣做?他的目的是什麼呢?

(1)調換角色體驗,理解懷特森老師的用意:

課件出示:

“難道你們自己沒有想過嗎?既然是‘絕跡’了,那就什麼也沒留下。我向你們描述它的夜間視力、皮毛的顏色,以及許多根本不存在的現象,還給它起了個可笑的名字,你們竟一點也沒有起疑心,這就是你們不及格的原因。”

(2)引導學生說出:老師想透過這件事讓大家學會思考,認真分析,學會懷疑,敢於質疑。

適時板書:思考 分析 懷疑 質疑

(3)交流體會:懷特森老師是一個( )的老師?

預設:(特殊、用心良苦、與衆不同,教給我們學習方法……)

隨機板書:與衆不同

過渡:上懷特森老師的課,每一節課都是不尋常的探索,他雖然只教我們科學課,但他那獨特的教學思想,給我們帶來了深遠的影響。下邊請同學們默讀12——14自然段,看看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們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新懷疑主義”,體會懷特森老師給學生帶來的深遠影響。

1.默讀12——14自然段,思考: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們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2.集體交流體會:

(1)課堂上

提問:“正視”什麼意思?你從這個詞感受到了什麼?(聯繫上文引導學生體會課堂上學生們理直氣壯、很有勇氣和自信心,以及敢於質疑、堅持真理的坦蕩和毅力。)

小結:當我們的懷疑正確時,它促使老師也去糾正錯誤,在這樣的課堂上,不僅是我們自己,連老師也受益匪淺呀!

(2)生活中

我正視着他的眼睛,告訴他:“你錯了。”

提問:又一個“正視”,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聯繫全文,幫助學生明確懷特森老師帶給作者本人的深遠影響。①明白了老師的良苦用心後,“我”從心底裏敬佩他。②我在生活中也能夠自然而然地運用“新懷疑主義”,告訴對方“你錯了”。)

3.小結:看:思想的力量是多麼的巨大,懷特森老師用自己獨特的教學方式教會了孩子們怎樣學習,怎樣生活。這篇文章的作者是美國著名作家大衛.歐文,他寫的《第一家爸爸銀行》風靡全球。他取得這樣的卓越成就,我想,與懷特森老師帶給他的深遠影響是分不開的。 作者之所以寫下《一個這樣的老師》,你知道是爲什麼嗎?

(板書:深遠影響)

三、讀寫結合,總結全篇

1.用兩三句話表達你對懷特森老師的敬佩之情。

(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

2.展示交流,互相啓迪。

3.教師總結:科學課上的凱蒂旺普斯事件和“小轎車”論文,是對懷特森老師的正面描寫,而給“我”留下的最爲寶貴的財富正是老師用獨特的方式教給我的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那對我深遠的影響就是對人物的側面描寫。這種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式,可以使人物特點更加清晰和飽滿。

板書設計: 一個這樣的老師

博學 思考

與衆不同 分析

非同一般 懷疑

深遠影響 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