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精華】說課稿範文錦集十篇

說課稿1.83W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說課稿範文錦集十篇

說課稿 篇1

一、對本節教材的理解

這節課是"浮力"這一章的核心內容,又是初中物理的重點內容。

阿基米德原理是透過實驗來研究浮力規律,所以這節課又是透過學生自主探究、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培養各種能力的好素材。所以,確定這節課的目標如下:

1、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透過猜想、設計、實驗、分析,體驗探究過程,滲透物理學的研究方法"猜想——設計——驗證——結論".

3、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二、 選擇的教法

1、 將被動觀察改爲主動探究,將演示實驗改爲學生探索實驗。

2、 探究模式採用與物理研究方法相同的模式,猜想——設計——驗證——分析歸納——評估。

三、學法的指導

在課堂上着力開發學生的三個空間

1、 學生的活動空間。將演示實驗改爲學生的分組試驗,全體學生參與,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探究過程,得到發展。

2、 學生的思維空間。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自己體驗、感知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透過思維碰撞,培養思維能力。

3、 學生的表現空間。透過把自己的想法、結果展示給大家,學習交流與合作,體驗成功的愉悅。

四、 教學設計

1 、引入

利用多媒體展示畫面,一塊小石頭浸在水中,如何測浮力?

從而複習彈簧秤法測浮力。接着出現畫面,一塊大石頭浸在水中,怎樣測浮力?由於學生知識有限,激起認知衝突,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提出問題,進入課題。

2、猜想

利用課件演示石塊浸入水中的過程,引導學生觀察現象,水上升,同時彈簧秤示數減小,提出問題,哪些因素影響浮力?培養學生直覺猜想能力。

3、設計

這個實驗難度較大,涉及的器材多,步驟繁瑣,學生思維負擔重。所以,這個環節是這節課的重中之重。根據猜想的內容,主要引導學生討論下列幾個問題:

(1)、浮力大小如何測?

(2)、爲什麼要收集溢出的水?怎樣使收集的水恰爲排開的水?從而明確溢水杯的作用。

(3)、沒有溢水杯怎麼辦?培養學生思維的發散性,鍛鍊學生用身邊物品做實驗。

(4)、用什麼樣的容器接水?如何測水重?是否可以用塑料袋代替小桶?從而降低實驗難度,減輕思維負擔。

透過討論,要達到的目的有三點,第一,設計、討論實驗的可行性,發展思維水平,培養創新能力。第二、培養學生初步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第三、學習擬定簡單的實驗方案。

4、實驗、評估

幫助學生進行實驗,收集數據,進行數據處理、分析,從而得出結論。使學生學習交流、合作。提高人文素質。

5、深化理解

有兩項內容,一是糾正前科學概念,例如:物體浸入水中越深,浮力是否越大?二是深化認識,漂在液麪上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可以用阿基米德原理解決嗎?體現特殊到一般的認識規律,從而實現認識的第二次飛躍。這兩項內容都可以透過實驗解決。

6、總結 主要是總結知識、能力、態度,尤其是使物理方法顯性化。

本節課的設計主旨,面向全體學生,突出科學探究過程,讓學生體驗阿基米德原理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重視學習過程、物理方法的學習和學生思維水平的提高,立足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及全體學生的發展,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質,培養科學精神。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認識鐘錶》是青島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2單元的內容。本節課要求學生認識整時半時,是學生建立時間概念的初次嘗試,也爲以後時、分的教學奠定了基礎。教材在編寫上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生動具體的學習數學。按照認識鐘面結構整時半時的讀寫法建立時間觀念的順序編寫。

一般來說,一名6歲的兒童每天起牀、吃飯、上課都要按照一定的時間進行,這樣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節課的目標定爲:

1、認知目標:

使學生初步認識鐘面的外部構成;結合生活經驗總結出認識整時的方法;知道表示時間的兩種形式。

2、情感目標:

透過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合作學習意識。

3、思維拓展目標:

(1)使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自覺養成遵守和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2)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重點:充分認識鐘面的外部構成,掌握認讀整時半時的方法;

難點:正確說出鐘面上所指的半時。

二、說教法學法:

這一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的學生。根據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的特點,爲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採用了愉快式教學方法,創設情境,設計了色彩鮮豔的課件,讓學生在課件所創設的情境中學習。同時我還採用了動像發現教學法,讓孩子們透過合作交流發現鐘面的結構,這樣既活躍了學生的思想,激發了他們的認知興趣,而且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爲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透過讓學生想一想、數一數、說一說、比一比、寫一寫、撥一撥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透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三、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安排了四個教學環節:(1)創設情境,誘發興趣(2)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新知(3)課間休息(4)應用新知,解決問題(5)滲透數學文化史。

(一)創設情境,誘發興趣。

利用學生熟悉的動畫人物小丸子給他們帶來謎語,讓學生猜出鬧鐘,激發學生的興趣。接着出示各種造型的鐘面,並提問小朋友你們也想設計出這麼漂亮的鐘表嗎?多方位地調動學生的情感,營造了學生積極向上,勇於挑戰、敢於創新的氛圍。接着,教師繼續激勵學生,要想設計更漂亮的、美觀的鐘表,先要學會認識鐘錶。(板書課題)。

(二) 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認識鐘面

先讓學生觀察自己的小鬧鐘,看看鐘面上有些什麼,然後在小組內交流。

學生彙報觀察結果,教師板書:時針 分針 12個數,並且強調長的是分針,短的是時針。接下來我透過演示撥鬧鐘讓學生觀察時針和分針在鐘面上的走動方向,透過觀察學生髮現時針和分針是按照從數字1到12這樣順時針方向走的。再讓學生沿着這個方向撥一撥鬧鐘,進一步鞏固知識。

2、 教學整時半時的認,讀,寫

我創設了一個下雨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試認整時半時。學生在生活中雖然有的能認識整時,但概念是模糊的,爲了更好的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我用課件出示2個表示不同時刻的鐘面,學生透過觀察對比、討論交流,最後達成共識:這2個鐘面的分針都指12,引導總結出當分針指12時,時針指幾就是幾時。爲了讓學生更好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讓學生自己動手撥鐘面,先老師說時間學生撥,然後讓學生作主說時間老師來撥,爲了突破只有當分針指向12纔是整時這一難點,在這裏我故意將分針偏離12,讓學生判斷老師撥的是不是他們所說的整時。最後我讓同桌之間互相撥,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讓學生掌握了認時整時的方法。

這個環節的設計是根據兒童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透過具體事例如幾時起牀,幾時睡覺,豐富了學生對時間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充分感受時間就在自己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學生的時間觀念,再透過趣味性的練習,讓學生動手撥一個自己喜歡的時刻,並說說爲什麼喜歡這個時刻,你平常在這個時候在做什麼。這樣既聯繫了學生生活實際,突出了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時拓展了學生視野,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 課間休息

這一環節是根據兒童的年齡和身心的需要設定的,讓學生在《時間像小馬車》的旋律中感受時間的飛快,同時也讓他們輕鬆輕鬆,爲下一環節的學習起到調節作用。

(四)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爲了讓學生更好地鞏固知識,並知道學習數學是爲了用在生活中,我是這樣設計的:

1、比比誰的眼睛最厲害。

在這裏我出示了表示四個不同時刻的鐘面,讓學生判斷鐘面下方出示的時間是否是鐘面上所指時間。這四個鐘面裏有兩個鐘面時間是整時差一點和過一點點,這樣設計是爲了讓學生進一步突破只有當分鐘指向12時,表示的纔是整時。

2、說一說,評一評。

我用課件出示小朋友的一天中的幾個生活場景,讓學生邊看課件邊互相說一說小朋友什麼時間在做什麼,然後讓他們評一評他的安排合理嗎?由於一天當中有上午時間和下午時間,所以小朋友的意見並不一定會統一,只要他們的解釋合理,教師都應給予肯定。這時順水推舟進一步滲透上午和下午這一時間概念。這樣將數學課堂教學變爲學生認識生活,認識數學的活動課,體現數學源於生活,賦於生活,用於生活的思想。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鋁的重要化合物》是高中化學必修1第三章第二節的內容,主要包括了氧化鋁,氫氧化鋁,鋁鹽-明礬等內容。本節內容是在學習金屬鋁的化學性質,以及金屬鈉的重要化合物性質的基礎上,對金屬其化合物的性質和應用進行較爲深入、系統地學習。它側重於使學生理解怎樣去學習金屬元素和其化合物的性質和變化,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元素和其化合物的應用價值,爲學生形成化學概念和理解化學理論提供了豐富的感性素材,也是化學概念和理論的用武之地,爲以後的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學習打下基礎;

【過渡】接下來說一說我所面對的學生。

二、說學情

學生在前面學生已學習了鋁的化學性質,鈉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質,學生在頭腦中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套學習元素化合物性質的模式,這爲本節課學習鋁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質奠定了基礎。但兩性化合物這個概念學生並沒有接觸過,要想使學生理解並掌握這個概念,就需要利用好化學學科的典型手段——實驗。教材中對鋁的化合物性質的探究,尤其是對氫氧化鋁兩性的探究,是這一塊內容的重點,在學生以後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經常會遇到,要充分利用起來,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對以後的學習也會有很好的鋪墊作用。

【過渡】結合對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能說出氧化鋁的主要物理性質;

(2)學會實驗室製取氫氧化鋁的方法及Al3+的鑑定方法

(3)理解兩性氧化物和兩性氫氧化物的概念,掌握Al2O3和Al(OH)3的分別與HCl和NaOH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和離子方程式。

(4)知道鋁的氧化物和氫氧化物的用途,知道明礬的相關性質。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透過設計實驗來判斷兩性化合物並驗證其性質,學會科學的實驗方法,正確的實驗操作,合理的實驗設計和分析,提高學生綜合運用實驗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以實際問題的解決來設計實驗,體會透過實驗發現物質性質的過程;分析鋁的化合物之間的轉化關係,學會辯證的認識事物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以及教學目標的確立我將本節課的重難點確定如下:

【重點】

氧化鋁和氫氧化鋁的兩性性質,Al(OH)3的製備

【難點】

Al(OH)3的製備,兩性氧化物和兩性氫氧化物概念的形成。

【過渡】根據新課標倡導的學生觀及教師觀,爲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以及教師教學的主導地位我將本節課的教育教學方法做了如下設計:

五、說教學方法

本節課採用多媒體展示內容與先前學習的知識形成衝突認知衝突進行匯入,以實驗探究法爲主線,結合使用隨堂實驗、多媒體展示、啓發法、比較、歸納分析、交流討論等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根據新課程改革理念的要求,在學習中要使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強化科學探究的過程,強化科學探究的意識;在教學中要開展“以實驗爲基礎的多種探究活動”,使學生在探究中獲得知識、體驗;在探究中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在探究中學會做人,學會合作,學會做事。

本節課透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利用已學習的鋁的化學性質,來動手實驗獲得氧化鋁兩性的知識。透過生活實例的引入,學生相互討論、自主探究、動手實驗來完成氫氧化鋁的製備,並獲取氫氧化鋁的兩性知識。充分利用了以實驗爲基礎的多種探究活動來完成學習目標,達到了教學目標要求。

【過渡】接下來重點談談我的教學過程設計。

六、說教學過程

教與學是有機結合而又對立統一的,良好的設想,必須透過教學實踐來實現,因此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匯入新課

首先是匯入環節,在此環節中我準備用創設情境法進行匯入。在課程開始前透過多媒體展示各種鋁製產品的圖片。這與學生已學過鋁的性質很活潑形成了認知衝突,引發學生思考活潑的鋁,怎麼可以應有的這麼廣泛,激發對鋁的重要化合物性質的探討,開啓了課堂教學。

第二環節:新課教學

接下來進入新課教學環節。此環節我將並應用已學的鋁的化學性質的方法,藉助實物、學生動手實驗的方法進行教教學,同時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參與新知的建構。

1.實操結合,形成概念。

在這一環節中,透過觀察氧化鋁粉末實物,來認識氧化鋁的物理性質。再透過結合匯入時應用的圖片,引發學生思考哪些物質可以腐蝕這些產品。學生已有的鋁性質的知識,進行動手實驗,獲得氧化鋁兩性的新知識。

2.實驗探究,深化概念。

教師出示生活實物胃舒平,引發學生製備胃舒平的主要成分氫氧化鋁,開啓氫氧化鋁知識的學習。

接着讓學生圍繞着氫氧化鋁的製備進行討論,學生得出有兩種方法都可以得到氫氧化鋁,(1)用Al2(SO4)3溶液和NaOH溶液來製備。(2)用Al2(SO4)3溶液和氨水來製備。學生進行實驗,並根據實驗,得出氫氧化鋁的製備方法。

在製備的過程中,學生們發現氫氧化鋁可以溶解強氧化鈉得新知,學生透過用氧化鋁性質學習的方式來進行實驗驗證,獲取氫氧化鋁兩性的知識。最後教師總結,並補充氫氧化物的又一化學性質-不穩定性。

透過氧化鋁和氫氧化鋁,學生已經具有獨立學習的能力,所以在鋁鹽知識的學習中,教師知識透過新聞實例引入明礬,學生自主學習的到鋁鹽的化學性質。

這一環節的設計中主要是使用了層層逼進進行探,學生的自主學習發揮到淋漓盡致。爲學生形成化學概念和理解化學理論提供了豐富的感性素材,加深了學生理解和掌握金屬及其化合物性質的知識。

第三環節: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在鋁的重要化合物知識學完後爲學生呈現兩個題,鞏固所學知識,並提升他們的綜合運用能力:1.可溶性鋁鹽與NaOH溶液互滴時,其現象有何不同?你能否畫出生成的沉澱與滴加溶液間量的圖像關係並寫出相關的離子方程式?若是偏鋁酸鹽溶液和鹽酸互滴時現象又會如何呢?

2. 請完成下列鋁及其化合物之間的相互轉化關係圖,並寫出上述轉化圖中的反應化學方程式,是離子反應的寫出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組織學生進行課堂練習,對本節內容加以鞏固延伸。

第四環節:小結作業

課堂小結

採取學生先小結,老師後總結的方式,目的在於:

1、訓練學生概括總結的思維能力

2、實施以主動建構爲基礎的精簡教學策略,以圖表的方式直觀讓學生清楚本節的內容要點,及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繫,使學生知識系統化,網絡化。

佈置作業:

爲了體現素質教育的理念,本節課的課後作業預留了必做題及選做題的方式。

七、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本着簡潔、直觀、清晰的原則,採用的是綱領式的板書,這就是我的板書設計。

說課稿 篇4

一、指導思想

1、“玩中學、學中練、練中思、思中動”,充分利用現代的教學器材(蹦蹦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充分感受“快樂體育”的真正含義。爲學生從小培養濃厚的體育興趣和建立良好的健身習慣打下堅實的基礎。

2、創設情境,建立“同化的、教學相長的”和諧師生關係。

3、“以人爲本、面向全體、全面發展”主副教材有機結合,合理調整運動負荷,全面發展學生各方面能力。讓全體學生體驗到運動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

二、構思要點

1、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隊形打破常規(散點站位、雙語問候)

2、教師啓發、引導,使學生自己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教材中去並進行創造性的練習。

3、每個環節推陳出新,用各種遊戲進行連接使其環環相扣。

4、選擇適合學生身心特點的教材和教具,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樂此不疲。

5、課程結構打破常規,主副教材有機結合,全方面發展學生。

6、透過分組、集體等教學形式培養學生合作精神。

三、教材選擇

1、蹦蹦球(重點:能夠連續跳躍,並進行創造性的練習。)

2、各種上肢遊戲:着重發展上肢力量,對主教材進行有機的調節。

四、課程結構

1、準備部分

用遊戲開課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並充分熱身,用象形走將學生引入器材場地,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展示自我的能力。

2、基本部分

本節課始終貫穿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主副教材有機結合,合理調整運動負荷,全面發展學生各方面能力。以遊戲和不斷變換的情境爲教學手段,透過教師的啓發、誘導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主動愉悅地掌握教材。

首先教師爲學生營造出自主開放性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充分利用場地器材進行蹦蹦球的各種跳法,挖掘學生潛能,教師的啓發引導恰到好處充分體現以人爲本的教學理念,發展學生個性、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其次本着同學之間合作互助的原則共同參與遊戲和身體練習,使學生在學習中逐步養成合作精神。另外,教師的激勵評價達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既選出優秀的學生示範又讓能力稍差的學生在同學面前展示自己的進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自信心,使每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愉悅。最後的個性發展階段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3、結束部分:透過兒歌、舞蹈的形式陶冶學生的情操,進行美育教育,並使學生的身心得到放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點評

於老師這節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1、在器材上,於老師選擇了新興的體育器材──蹦蹦球,從直觀上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2、在課的結構上,打破了以往先主教材,後副教材的思路。而是在學習蹦蹦球的過程中,巧妙地穿插了各種上肢調節小遊戲,這樣既緩解了學生下肢的過度疲勞,使學生的上下肢協調發展,又使學生學習的興奮點始終高漲。

3、本節課在很多環節的設計上,教師採用了學生自測、自評、自薦、自編、自創,充分反映了教師能尊重學生,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4、在學生學習方式上,教師採用了小組合作的方式,培養學生合作能力。

本節課在設計上不足的地方是:

教師在目標的確定上,不夠明確。教師把五個學習領域的目標全都設計出來了,這樣在上課時,教師就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不利於教師對目標的把握。建議教師應確定本節課的主要目標,而不是面面俱到。

說課稿 篇5

主題理念:

當前我們的學生中大部分已是獨生子女,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獨生子女的各方面條件不斷提高,被叫“小皇帝”“公主”“小祖宗”已是比較普遍的現象。不少學生在一定程度存在着心胸狹窄,依賴性強;只能人人爲我,不能我爲人人。這次都是當前青少年成長中不容忽視和亟待解決的大問題。一年級學生已有集體生活的體驗,同學間交往增多,很有必要進行心中要想着別人,要謙讓,要關心幫助同學的教育。

教學目標:

認知要求:知道同學之間友愛互助的故事。

行爲要求:見同學、夥伴有困難能關心、幫助。

情感要求:願意幫助有困難的同學。

教學重點:

初步養成你幫我、我幫你的良好習慣。

教學難點:

讓孩子們能真正做到團結、友愛,相互幫助。

教學設想:

本節主題班會課在深入淺出的教法及靈活多變的學法下,將本次班會的認知、情感乃至行爲目標透過教師一步一步地“導”,學生一步一步地“學”、“思”、“議”、“辨”,由近及遠,由淺入深,從具體到抽象地領會。根據班會課一般的教學結構,我設計了“遊戲匯入明確主題→情景表演,辨析導行→運用觀點,行爲指導→榜樣示範,拓展延伸→談話總結,歌聲昇華”這五個基本環節。

第一個環節,透過“盲人過馬路”的遊戲,讓正常兒童瞭解殘疾人的不幸,激發他們的同情心。不僅讓學生在遊戲的過程中理解、關心、幫助殘疾人,還能讓他們在活動中產生的同情心逐步內化爲一種主動關心、幫助殘疾人的社會責任感,進而達到從小培養學生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的良好道德品質的目的。

第二個環節,創設情景表演教學,學生透過一個個很熟悉的學習生活情境中,獲得情感體驗從而明白同學之間遇到不愉快的事要正確對待,要團結友愛;當別人有困難時要伸出援助之手,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

第三個環節,採取小組競賽的形式是低段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方式,既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又增強了集體榮譽感。讓學生想一想、辨一辨,採用角色換位方式,使學生設身處地地運用觀點解決問題,設定這一題的目的是瞭解學生運用觀點的能力。讓學生想一想,幫一幫,激發學生運用觀點解決問題的興趣,享受成功的快樂。在各組員積極動腦想辦法幫助他人時,從中也明白了遇到這樣的事情將如何去處理,深化了本課主題。

第四個環節,抓住小學生善於模仿的特點,透過學生誇誇我們班曾經能主動幫助同學的學生和學生講一講在家主動幫父母做事,從而知道了平時哪些同學樂於助人,大力表揚同學們身邊的活雷鋒,使他們成爲同學們學習的好榜樣,自覺地去學習,無論在校,還是在家都要去幫助他人,在關心他人。

第五個環節,透過提問談話,總結回顧本次班會的主題思想,並在一首與主題相關的歌曲中進一步昇華主題內涵。

在教學設計中各環節連接緊密,過渡自然,層次清楚,各環節目的性明確。整體教學過程完整,教學力求體現思想性與知識性、趣味性、實踐性有機地統一,遵循學生認識特點,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課堂,做到及時反饋、及時調控,矯正學生言行,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過程:

一、遊戲匯入,明確主題:

同學們,我們來做個“盲人過馬路”的遊戲,好嗎?

師找個學生做盲人,蒙上眼睛,準備過馬路。

當你被矇住雙眼成了盲人時,你覺得怎麼樣?這時你最需要什麼?透過談話,引出今天活動的課題:請讓我來幫助你。

二、情景表演,辨析導行:

1、出示班上葉子青的畫,看他的畫多好呀,可是,他缺少一支紅色的筆。所以,太陽沒有塗上顏色。哪個小朋友願意借給他一枝紅色的筆呢?

願意的同學,請給太陽塗上顏色,等他塗好後,讓他說說他願意幫助葉子青的理由。

2、小品表演

①課間兩個小朋友追跑,一個同學不小心摔倒了。另一個小朋友一邊說不是我撞的,就跑走了。

看完請學生說小朋友是怎麼做的?對不對?爲什麼?

師小結:同學之間難免會發生一些矛盾,我們要學會正確處理,同學之間要團結友愛。(板書:團結友愛)

②寫字時發現鉛筆斷了,問同桌借,可同桌不肯借給他。

看完請學生說小朋友是怎麼做的?對不對?爲什麼?

師小結:在學習生活中我們都會遇到困難,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板書:互相幫助)

三、運用觀點,行爲指導:

如果你是他們遇到下面的情況,你會怎麼做?請你開動腦筋幫他們一下好嗎?我們採取各小組競賽出點子,看哪組同學想的辦法好,想的辦法多,就評爲“金點子”小組。

(1) 學下課了在草坪上亂跑亂跳。

(2) 美術課做手工,小明做了一個精緻的火箭,可是桌子卻佈滿了小明扔下的廢紙屑。

(3)小紅不愛吃青菜,你有什麼辦法幫助她嗎?

(4)洋洋不會寫作業,你有什麼辦法幫助他嗎?

(5)濤濤愛打架,別人都不願理他,你有什麼辦法幫助他嗎?

四、榜樣示範,拓展延伸:

1、請同學們誇誇我們班曾經能主動幫助同學的學生。

2、小朋友,看着你們的笑臉,我想你們的爸爸、媽媽也一定在爲你們高興,那麼你能說說你在家裏怎麼幫助大人做事的。集體背《新三字經》。

五、談話總結,歌聲昇華:

今天這堂課,使你學到了什麼本領?是呀,只要我們都有一顆寬容別人的心,相互幫助,團結友愛,我們就會收穫、很多的快樂、這個世界也會變得更美麗。

讓我們全班同學深情地齊唱《請讓我來幫助你》這首歌吧!

板書設計:

說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開闢文明交往的航線——文明的連結》,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闡述我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第一說教材,第二學情分析,第三說教法、學法,最後說教學過程。

一、說教材

1、首先我們先來看課程地位。本課選自人民版歷史必修二專題五第一課,用時兩個課時,文明的連結是第二課時。本課主要是介紹了歐洲人開闢新航路的歷史。此內容在世界近代史教材中的地位相當重要,起着承上起下的過渡銜接作用。它上承資本主義的萌芽,下起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新航路的開闢,打破了世界相對隔絕的狀態,世界真正開始融合爲一個整體。從此,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形成。

2、《高中歷史新課程標準》對這一節內容作了如下要求:概述迪亞士、哥倫布等開闢新航路的史實,認識新航路的開闢(地理大發現)對世界市場形成的意義。

3、根據課標的要求,本節課提出了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包括:首先掌握新航路開闢的背景。其次,瞭解開闢的經過和航線;最後能夠比較並正確認識東西方航海史上的壯舉以及新航路開闢給不同地區帶來的不同影響。

過程與方法目標包括:將透過圖表分析、引用史料等方法引導學生理解和歸納新航路開闢的背景,透過地圖動態演示、情境表演、表格歸納幫助學生了解開闢新航路的經過和航線;透過引用史料、討論(或辯論)、歸納等方法深入理解新航路開闢的影響,並能正確評價該事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主要是透過對新航路開闢的動機的分析,使學生認識資本擴張惟利是圖的本質;透過對新航路開闢影響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新航路的開闢是歷史的進步,同時該過程及其結果又充滿血腥味和罪惡感。

4、本節課的重點是新航路開闢的歷史影響,而新航路開闢使人類從分散的歷史開始向相互聯繫的歷史過渡,是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開始形成的標誌又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二、學情分析

1、教學對象是高一文科班的學生

2、優勢:高一學生思維活躍,個性鮮明,參與意識強,有一定獨立思考能力。

3、不足:高一學生的歷史知識儲備不足。大部分學生在初中沒有學過歷史。即使學過的也是以基礎知識爲主,而高中歷史學習更注重思維能力,理解運用是關鍵。這就造成很多學生對歷史定位不準確,沒有形成系統的歷史思維。

三、說教法、學法

1、根據學生的情況,我設計教法如下:提供知識的支架,透過資料、圖片、地圖等補充幫助學生學會構建知識,教師負責歸納總結;透過情境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歷史;透過討論法、空間思維角度變化等讓學生得到理論的昇華;在學習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和參與性。

2、學生透過課前蒐集資料、情景表演、讀圖識圖、討論辯論等積極參與課堂教學。

這一教法學法的設計既適合了教材內容又適合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根據直觀性教學原則,我將採用多媒體教學法。多媒體演示文稿具有直觀、形象、容量大的優點;同時輔以板書,提煉出重要知識點,便於學生形成系統的知識框架。

四、教學過程

根據學生的認知情況以及課標要求,我對本課的教學流程作了如下設計。

1、首先我將使用圖片匯入法進行新課匯入。給學生展示以下兩幅地圖,第一幅是15世紀葡萄牙航海地圖,第二圖是當今世界地圖,學生觀察比較兩幅圖的差別發現15世紀的地圖是非常不準確不完整的,而當今世界地圖則非常清晰準確——此時設問人們從什麼時候起對世界有了完整的認識呢?從而匯入新課——文明的連結。

2、在分析新航路開闢的背景時我將採用支架式教學策略。新航路開闢的背景包括原因和條件兩方面,分析新航路開闢的原因的方法是我給學生建立的支架。我將從經濟、社會、商業、宗教、思想五方面給學生建立支架。首先,從最簡單的入手:透過“想從此路過,留下買路財”這一非常簡潔通俗學生容易接受的語言,幫助學生分析新航路開闢的商業原因,也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進入本課的學習。然後,我將向學生展示《馬可波羅行紀》中的一幅圖片以及當時有關哥倫布的一段材料,指導學生分析新航路開闢的社會根源即追求黃金。其他的就不一一說明了。進一步的輔導學生,師生共同合作,可以歸納出新航路開闢的原因如下所示,包括經濟、社會、商業、宗教、思想五個方面。此時,讓學生用剛纔建構知識的方法,結合教材和我補充的圖片自己去分析新航路開闢的條件。

關於新航路開闢的條件。也是先從知識、科技和政治方面建立支架。將向學生展示這幅圖,用象限儀測地平線,讓學生分析出當時知識的進步的影響,以及地球儀、羅盤、多桅帆船和當時的世界地圖讓學生概括出當時航海造船技術的發展,即科技的發展。那麼學生使用剛纔所學的構建知識的方法,結合補充的材料可以歸納開闢的條件如下:即知識進步,科技發展和政治原因。

在新航路的經過這一模組,我將採用情境教學法。把學生分成四個小組,每組代表一個船隊。第一組同學可以作爲迪亞士的船隊,來到非洲南端好望角;第二組同學作爲達伽馬的船隊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南端;第三組同學作爲哥倫布船隊,來到美洲;第四組同學作爲麥哲倫船隊,完成了環球航行。這樣,自設情境,把學生作爲歷史事件的行爲主體,那麼學生就可以非常輕鬆地歸納出如下表格——新航路開闢的基本經過。

在評價新航路開闢的影響這一模組我將採用空間維度思維教學策略。由於學生進行了航海,成爲歷史事件的行爲主體,可以身臨其境地感悟歷史,我將向學生設問,你們來到這些地方,你們看到了什麼,你們做了什麼,你們的所作所爲對當地人們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向學生展示以下圖片,各個地區生活生產方式的一些變化,如亞洲、非洲等地,讓學生試從西歐、美洲、非洲、亞洲、世界五個角度總結歸納新航路開闢產生的影響。從空間維度啓發引導學生,也是教會學生一種歷史分類思維的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評價這一事件的積極和消極作用,培養學生辯證認識歷史問題的能力,從而感受歷史發展的對立統一性。此時,教師要注意向學生強調新航路開闢對世界的影響——以歐洲爲中心的世界經濟體系雛形開始形成,世界真正的連爲一個整體。(這是對難點的一種突破。)

3、在對本課學習的基礎上,我將用討論、辯論的自主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分析和比較中國的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開闢有什麼不同,讓學生從目的、影響和結果三方面去考慮,得出以下結論。

4、在本節課的最後,我用板書的形式對本課進行小結,幫助學生鞏固所學。本節課從背景、經過和影響三方面對新航路進行了分析。背景包括原因和條件:經濟、社會、商業、宗教和思想;知識、科技和政治。主要由葡萄牙和西班牙兩個國家的四位航海家進行了遠洋航線,對歐洲、美洲、亞洲、非洲乃至世界都有巨大的影響。

5、作業設計上繼續對難點進行突破,拓展思路。有人對新航路開闢持否定態度,也有人持肯定態度。結合目前經濟全球化和世界整體化,寫一篇歷史小論文,談談你的看法!

以上就是我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20xx年啓用的語文新教材是根據《全日制普通進階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和《全日制普通進階中學教學大綱(試驗修訂版)》的規定修訂的。新教材更加突出了素質教育的要求。一個最大的特點是將閱讀教材和寫作、口語交際教材分開編排。我是第一次上新教材,如何上好新教材中的“口語交際”課,是我今年要攻克的一個難點。新教材編排的指導思想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語的規範意識,提高道德修養、審美情趣、思維品質和文化品位,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我認爲這段話中,前面一句突出了語文的工具性,後面一句突出了語文的人文性。那麼在口語交際課上,如何將兩者結合起來,應成爲研究口語交際課教學的主旋律。

二、說教法學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爲了體現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我償試用以下方法和教具進行教學:

⒈精彩即席發言鑑賞。在鑑賞中品味即席發言的語言美、人文美。在美中感悟,在美中激起發言的慾望。

⒉即席發言償試。在償試中消除緊張心理、在償試中學習發言技巧。

⒊總結即席發言技巧。在總結中學會分析,在分析中整理思維。

⒋自由發言。讓大多數同學有發言機會。

⒌在競爭中活動。整堂課都是在分組比賽中進行,目的在激起同學們發言的積極性。

⒍輔助教學用具:自制投影片。

三、說教學程序

高一年級學生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他們喜歡課上得有深度,有內涵。作爲一節說話課,既不能熱熱鬧鬧沒內容,又應力避追求深度顯死板的偏頗。因此在教學程序的設計上儘量做到在競爭中學習、在問題中回答、在鑑賞中求知、在發言中煅練。既讓學生實實在在的體會到語文課學以致用的工具性特點,同時也透過實例讓學生在中國文化的河流裏徜徉,享受傳統文化的薰陶。

⒈匯入新課:“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鼓掌和分組活動中進入新課,目的有二:

⑴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

⑵營造一種輕鬆活潑的氛圍。

⒉介紹《先生選婿》,在問題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也爲總結即席發言如何構思打下鋪墊。介紹以詩作畫的例子是爲熟悉深化上面內容。

⒊進行第三輪發言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對家鄉的感情,同時爲總結如何克服緊張心理作準備。

⒋自由發言:學習在矛盾衝突中即席發言的技巧,鑑賞外交家的發言藝術,激發學生的愛國感情。

第四輪發言爲了在生活中學會如何運用即席發言來處理矛盾衝突。

⒌介紹周總理的例子目的有二:

①掌握介紹經驗、回答難題類的即席發言技巧。

②理解熱愛祖國、熱愛生活、先學做人,再學發言的道理。

總之,在教學中既要突出說話課的工具性,又要體現它的人文性。

說課稿 篇8

我說課的課題是《善待自然萬物》。說課內容由六部分組成包括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理念、說教學目標、說教學方法、說教學設計。

一、說教材

《善待自然萬物》粵教版《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三課。“善待生命、重視環保”是小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這一課就是要讓學生了解人與自然應和諧相處、懂得珍愛自然萬物的生命。

二、說學情

六年級學生接觸面越來越寬了,對一些事情有一定的認識能力,也有自己的見解,學生對環境保護、珍愛生命也有自己的理解與感受,也存在着這樣那樣的困惑與煩惱。於是我精心設計這節課就是要讓學生結合實際,引導學生學會珍愛自然萬物的生命、懂得環境保護的重要。

三、說教學理念

結合社會生活實際,設身處地的感受;師生溝通互動,明事理得體驗。

四、說教學目標

本課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有三個:1、瞭解我國地質災害的嚴重性和實施綜合治理的迫切性, 增強環保責任感,做合格小公民。2、認識地球上的生命豐富多彩,人類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類必須與大自然和諧相處。3、樹立環保意識,善待大自然中的每一個生命。

本課的重難點是要讓學生增強環保意思,懂得珍愛自然萬物的生命。

五、說教學方法

本課主要教學方法有三個即情境教學法,合作探究法, 體驗感悟法。在設計上,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尊重學生的 “從基本——>複雜——>感情昇華”的認知過程。

六、說教學設計

課前準備有:學生課前蒐集有關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資料、環保宣言,完成課前預習作業,老師製作多媒體課件。

第一環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課上,我先透過談話匯入,然後匯出課題【課件出示課題】。【接着課件出示:視頻《美麗的大草原》、《神祕的海洋世界》、《美的的動植物》讓學生欣賞。】 【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圖是:匯入新課在一堂課中起着引領導向作用。因此,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透過談話和視頻欣賞這兩種情境,讓學生直觀感受交往氛圍,獲得情感體驗,引領學生進入活躍的學習狀態中。】

第二環節:溝通互動,真實體驗人與自然

教學中,“溝通互動”是很有民主性和人文性的教學策略。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此環節正是爲了讓學生更好地擔當起學習的主人而設計的。透過“溝通互動”不僅能讓學生的心門儘量開啟、又能使學生的道德情感盡情流露,還能讓老師的語言盡顯魅力。透過“溝通互動”不但能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又能提高學生的珍愛生命、環保意識和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根據本課三組內容以及班情學情,我設計了三大板塊的溝通互動。

溝通互動一:瞭解生物鏈

1、爲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我首先出示6名同學們的預習作業:

葉子→毛毛蟲→小鳥→老鷹

草→兔子→狐狸→ 狼 →老虎

……

2、接着課件出示課本17頁插圖,生觀察談發現。

生活實例是品德與社會課的重要資源,要保證品德與社會課有優質的教育成果,就需要努力挖掘生活實例拓寬情感體驗空間。因此,我讓學生聯繫生活,小組內交流他們在觀察周圍生物中的發現與體會。(然後各組派一位代表彙報,老師點評。)

3、以知識卡小結

知識卡:在生命世界裏,各種生命爲互相提供食物而相互關聯,形成了錯綜複雜的食物鏈,比如:草原上的植物爲食草的動物馬和羊提供了食物,馬和羊又爲食肉動物狼、豹、虎的食物,這些動物的糞便和屍體迴歸土壤後,土壤中的微生物會把他們分解,爲植物提供養分,使其長出新的葉、果……自然界就這樣循環往復,生生不息。

溝通互動二:瞭解大自然的饋贈

1、(出示15名同學的預習作業)

蜻蜓翅膀的震動 → 直升飛機

鷹 → 戰機

蘑菇 → 傘 六

……

2、接着,課件出示課本19頁圖片,生觀察發現大自然的饋贈。

3、小結:地球上的生命豐富多彩,人類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類必須尊重自然規律,善待大自然,愛護環境,保護動植物,與大自然共生共存、和諧相處,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這互動二的設計意圖是:透過暢談看法、合作探究問題的方式,使學生了解自然,瞭解自然萬物的緊密聯繫、瞭解自然萬物對人類的饋贈。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溝通互動三: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行爲

1、出示圖片視頻資料:土地沙漠化的速度與日俱增、北方沙塵暴、砷污染、垃圾豬……

觀看視頻:20xx是假的,但人類的這些破壞是真的

情景再現,學生觸景生情,更易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然後,老師抓住這個教育時機點組織學生小組內展開合作探討。之後在全班彙報,老師點評。】

2、小結:關愛我們身邊的生命,是我們每一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這互動三的設計意圖是:採用情景再現,談感受和交流探討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生認識人類對自然的破壞,激發環保的積極性。】

第三環節:活動延伸,積極實踐。

課件出示活動延伸內容:除了植樹造林以外,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還能做些什麼來保護地球母親呢?

【宣言是形成道德意識和規範道德行爲的重要思想載體。所以再下來就是引導學生交流課前蒐集到的環保宣言,使學生在此增長見識、獲得思想體驗。】

【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圖是:活動的延伸,有利於學生主體親歷,積極參與環保,懂得珍愛自然萬物。】

說課稿 篇9

《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這篇課文是一首歌詞,語言凝練、生動,草原的美以及草原人民深切的愛都濃濃地融於其中。詞作者火華曾經感慨地說:“1975年我隨兵團來到嚮往已久的錫林格勒草原採訪,這是我第一次見到草原,草原美景如畫,藍天、白雲、綠地,風吹草浪,鮮花點頭微笑。它那麼坦蕩,遼闊,讓人的心靈得到淨化,大地萬物都包容於此,真有一種想喊想唱的衝動。我並不是在草原長大的,但是對它的嚮往、新鮮感和親切感,到後來的熟悉感,讓我真正覺得草原就是我的家。”爲了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草原這份獨特的美,感受到牧民對草原那份深切的愛,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爲:

1、認識5給生字,會寫7個字。

2、能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展開合理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體會草原神奇而美麗的景象,感受草原人民對這片神奇的土地的深切的感情。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透過詩歌,感受牧民的幸福生活,產生熱愛草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結合詩中出現的擬人、比喻等句子,體會草原的美,牧民的幸福生活。

教學難點:

理解“牧民描繪幸福景,春光萬里美如畫”的深刻含義。

由於學生基本上都沒有去過草原,對草原不瞭解。因此我對本節課進行了精心的設計,具體流程爲:

一、歌曲引領,匯入新課。

1、播放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生邊聽邊想,這首歌是你想到了什麼?

2、你去過草原嗎?能不能描繪一下你印象中的草原是什麼樣子的?

3、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體驗發現。

教師配樂朗讀,生邊聽邊感受。

三、圖文並茂,置身草原。

1、從題目當中你知道了什麼?草原究竟美在哪呢?誰能說一說?

2、找出文章的比喻句和擬人句,並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3、讀書後的詞語,想象畫面。

4、指導感情朗讀。

四、難點突破,拓展延伸。

1、幸福的生活哪裏來?體會“牧民描繪幸福景,春光萬里美如畫。”的含義。

2、請你做小導遊,介紹美麗的草原。

五、總結學習,課後拓展。

本課的設計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注重課前的準備工作,讓學生聽歌曲,並讓孩子說一說印象中的草原的樣子,爲學生想象,體會草原的美麗景色,感受草原人民對草原的熱愛奠定基礎。

2、注重學生的合作學習,讓孩子們和同桌交流識字方法。目的是讓學生牢固地掌握生字,落實基礎的字詞。

3、注重教師的引導作用。因爲歌詞是抽象的,學生的語音積累有限,能感受到草原的景象,但未必能用生動,準確的語音恰如其分地表達出來。所以,教師的語音才力求豐富、準確、富有感染力,是學生受到薰陶。

4、在聆聽與欣賞中感悟詩歌,培養學生表達獨特見解的能力。學會聆聽、學會欣賞,從中感受草原的獨特的美。

5、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讓孩子們讀詞想象畫面,結合畫面,反覆讀文,在讀種思考,領會,提煉,進一步落實能力目標。

6、注重拓展練習,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課堂要成爲一扇窗,開啟它,可以看到五彩的世界。只有我們願意動腦,就能看出最美的花朵。

說課稿 篇10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現在您聽到的是譚晶演唱的《樹木招手鳥來和》,這首歌曲唱的是森林中樹木蔥鬱,百鳥爭鳴,空氣清新!每每聽到這首歌,我總想上一節課,讓學生也知道環保的重要。我知道,這是我作爲一個小學品德老師的職責。

《愛惜每一張紙》給了我一個契機,結合歌曲,展開課文,設計了“認識紙張,節約用紙”爲目標的品德課:“愛惜每一張紙”。

今天,我將從我的課堂理念、教材處理、活動方案、活動調控、活動評價五個方面進行介紹。

我一直覺得小學品德課應該與時俱進,閃現着時代的光芒。我實踐中的品德課,具有以下兩個時代特點。

【說課堂理念】

資訊化的品德課。無數實踐證明學生對網絡的興趣要遠遠大於課堂,學生對音像資料的注意持久遠遠大於書本。藉助多媒體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的能力。

情景化的品德課。低年級學生,知識面相對較窄,大腦儲存的資訊也較有限,接受、分析、加工、處理的能力也不高。所以,只有給他們營造氛圍,帶入情景之中,才能直觀地認識事物,明白道理。

活動化的品德課。作爲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差,辨別是非的能力有待培養,在此基礎上,教師要結合課堂知識和時代元素,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增加體驗、明理的機會,從而達到導行的目的。

這樣的課堂理念,像一縷一縷的春風翻開了我清香四溢的課文,接下去,我想解說的第二個篇章,就是教材處理。

【說教材處理】

《愛惜每一張紙》是小學二年級品德與生活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三篇課文,單元教學要求“關注身邊的環境問題,逐步形成在日常生活中節約自然資源的好習慣,理解環保的重要性”。結合“愛惜每一張紙”的主題,我以“紙”爲線索,從“紙的用途”、“紙的來歷”、“紙的用量”和“紙與環保的關係”四個方面激情-明理,並由此確定四層教學目標和我的教法學法:

情感與態度方面:認識紙對人們生活的意義,懂得節約用紙意義重大。

知識技能方面:初步瞭解樹木造紙的過程,瞭解紙與樹木的關係,知道愛護資源,愛惜紙張,廢物利用

行爲與習慣方面:能調整自己的行爲,養成節約用紙,愛惜紙張的好習慣,並在生活中身體力行。

過程與方法方面,學習使用調查的方法解決問題,瞭解紙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培養學生收集資訊的能力。

教學方法:設疑激趣,情景創設,活動體驗

學生學法:課前透過填表,收集相關數據,課中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彙報、交流、體驗、設計等活動,課後透過實踐,讓學生的良好行爲和習慣在動態的體驗中生成和發展。

四層目標的確立,合成了最美的願望,指引我設法靠近,如何靠近呢?於是,我就要解說第三個篇章:活動方案。

【說活動方案】

學情分析:二年級的學生知識面相對較窄,學習能力較差,分辨能力也不強。要上好這節課,就得引起學生的注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是設計方案時必須要考慮的。

教學策略:我採用了“小步子教學”法。讓學生一步一步學,一層一層推進,一點一點地明理,從而完成大的任務、達到大的目標。

活動方案:於是,我把活動分解成五小步,它們分別是:

“猜謎語,知道紙的用途”;“聽故事,瞭解紙的來歷”;“算一算,估計紙的用量”;“議一議,懂得紙與環保的關係”;“做一做,嘗試紙的廢舊利用”其中,前四個小步子在課內完成,最後一個小步子讓學生在我佈置任務後,課外完成。

方案形成之後,怎樣才能最有效的生成,這就要關注一下第四篇章活動的調控。

【說活動調控】

學情分析:二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但目的性不強,注意力不夠持久。

調控策略:所以我採用五次造勢。借用了企業管理中的“水性管理”,水最善於“隨勢而動”,流入山澗即成溪,流入窪地即成湖。情感的培植恰如水的流淌,恰當的造勢,促進情感的形成並內化。

第一次造勢:聽音樂——環保的旋律

這是一個小小的鋪墊,爲情感高潮蓄勢。

第二次造勢:猜謎語——用途的廣泛

本次造勢好像是一勺雞精,引起學生對潛伏在意象背後的珍惜共鳴。

第三次造勢:聽故事——民族自豪感

瞭解紙的歷史,產生名族自豪感,不由自主地激發學生珍惜的情感。

第四次造勢:算一算——紙的用量大

讓學生從數目的小算到大,層層遞進,自然而然地產生節約、環保的意識。

第五次造勢:做一做——紙的利用

透過腦力風暴的方式,激起學生的創造慾望,把愛惜紙的情感滲透到日常行爲中。

活動調控後,我們完成了教學目標,那如何去看待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呢?我接下去要說的第五篇與此有關,那就是“活動評價”

【說活動評價】

回顧本次活動,圍繞紙的用途、來歷、用量、環保推進,所以評價的方式應該是多元的。個人活動中的 “自我評價”,集體活動中的 “小組互評”、 “同伴評價”和“教師評價”等。評價標準的明確性和評價角度的多樣性,可以多角度肯定學生的能力和優點。

在這節課中,我和學生一起圍繞與學習息息相關的紙展開活動的卷軸,讓學生在討論與紙有關的問題中明確了愛惜每一張紙的意義,懂得了紙與環保的關係。並引導學生身體力行地愛惜每一張紙。作爲一個品德與生活課的教師來說,這是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