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精華】說課稿集合九篇

說課稿1.41W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說課稿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說課稿集合九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一) 設計意圖

中班班幼兒對童話故事有着極爲濃厚的興趣,動聽的故事內容、鮮明的角色形象不僅能深深地打動孩子。冬天一天一天臨近,特別是這幾天的降溫很快,我們班的部分孩子都是在做完早操後進幼兒園園的。小部分早來的孩子也不太願意參加晨間鍛鍊,不是小手藏進了袖子裏,就是站在其他孩子身邊看他們玩。爲了改變這一情況,我設計這一語言活動《北風爺爺你吹吧》,讓孩子們自己來說一說鍛鍊身體抵禦寒冷的方法,讓他們懂得一個不怕寒冷、堅持鍛鍊,纔是勇敢的孩子。

(二)說目標

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及《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社會領域教育目標爲依據,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標,其標爲:

認知:理解故事內容,知道鍛鍊身體能抵禦寒冷。

能力:能夠大膽講述戰勝寒冷的運動方法。

情感:願意做一個勇敢的孩子,不怕寒冷、堅持鍛鍊。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知道鍛鍊身體能抵禦寒冷。

難點: 幼兒能完整的說出“北風爺爺你吹吧,我們不怕你”。

(三)說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爲活動目標服務的,新《綱要》指出“要爲幼兒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讓幼兒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爲此,提供了以下準備:物質準備:北風吹的聲音、故事PPT、北風爺爺頭飾一個。經驗準備:知道冬天是寒冷的,要多鍛鍊身體。

二、說教法

我在該活動中 採用了較爲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採用的教法有:;

1、直觀法::以多媒體故事的PPT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能使教學變得生動活潑.

2、提問法::分段講述故事,在活動中進行適當的問題,透過有效的問題,循序漸進地激發幼兒積極思維,加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

3、角色扮演法:讓幼兒參與到活動中,模仿北風爺爺與小朋友的對話,有表情生動地說出“北風爺爺你吹吧,我們不怕你”,讓他們表現自我、大膽說話。

三、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讓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的輕鬆氛圍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本活動幼兒採用的學法有::

1、直觀法:讓幼兒透過邊看多媒體PPY以及傾聽北風吹的聲音的方式直接對故事的內容印象。

2、談話法:是讓幼兒在討論談話中說出自己對故事內容、各個角色的理解與看法。

3、情境法:.採用情境練習法,是讓幼兒在角色表演的過程中加深理解,進一步感知故事的寓意做一個勇敢的孩子,不怕寒冷、堅持鍛鍊。

四、說活動過程

我把它分爲開始部分,展開部分和結束部分。

(一)開始部分

談話匯入。教師:小朋友們,你們來說一說現在是什麼季節啊?最近天氣怎麼樣?

(二)展開部分

1、播放北風吹的聲音,引出故事。

教師:咦,這裏有一個奇怪的聲音,你們來幫我聽聽看,是什麼聲音呀?原來是北風爺爺來了,他“呼——呼——呼”大聲叫着,發生了什麼事情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出示故事圖片,分段講述故事,進行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1)北風爺爺呼呼地吹,樹葉怎麼了?小蟲子、小黑貓他們又怎麼了?

(2)北風爺爺吹呀吹,小女孩害怕北風爺爺嗎?她是怎麼做的?怎麼說的?還有其他小朋友呢?

3、再次講述故事,透過角色扮演,教師帶領幼兒練習“風爺爺,你吹吧,我們不怕你!”

教師扮演北風爺爺,“北風爺爺吹到了我們天堂鳥班,我的本領最大了,看看你們怕不怕我?”

(1) 吹男孩子:男孩子說出“北風爺爺你吹吧,我們不怕你。”

(2)吹女孩子:女孩子說出 “北風爺爺你吹吧,我們不怕你。”

(3)吹全班幼兒:全體說出 “北風爺爺你吹吧,我們不怕你。

4、教師小結:我們已經聽了兩遍故事了,現在我把這個故事的名字告訴你們,叫做《北風爺爺你吹吧》,我們要像小女孩和其他小朋友他們一樣做勇敢的孩子,把北風爺爺趕走了,不怕寒冷,不怕北風爺爺。

5、幼兒討論鍛鍊身體戰勝寒冷的方法,大膽講述鍛鍊身體的運動方式。

教師:冬天來了,北風爺爺也來了,你們害怕嗎?你想做什麼運動來戰勝寒冷呢?

(三)結束部分

教師總結:我們班的小朋友都很棒,想了那麼多的方法來戰勝寒冷,老師希望明天每個小朋友都能早早來,做個勇敢的孩子, 多運動,多鍛鍊。現在全體起立,我們出去選你喜歡的方式鍛鍊身體 !

說課稿 篇2

 一、分析教材

這篇文章是以魯迅先生侄女的角度去描寫其人的。作者透過回憶伯父生前留下的深刻印象的幾件事,來說明魯迅先生是一個愛憎分明,爲自己想得少,爲別人想得多的人。表達了對魯迅先生的無限懷念與敬仰之情。本文在表現人物品質方面運用了語言、動作、神態描寫的方法,語言內涵深刻。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單元的“單元導讀”以及本文的具體特點,制定了本課的目標如下:

1、正確讀準“挽、囫、圇、恍、搞、棗、霜、詳、逝、章、咳、嗽”12個生字的字音。注意多音字“正”“冠”;注意“嗽”字的寫法,理解“囫圇吞棗”“張冠李戴”“飽經風霜”的意思。

2、快速閱讀文章,理清文章思路。領會文章的段落結構,明白文章的是圍繞“他爲自己想得少,爲別人想得多”這個中心句來寫。

3、引導學生學習抓住語言、動作、神態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4、培養學生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三、課時安排:本文共分兩個課時

1、第一課時內容安排:

A、整體把握單元的課文大意,據單元導讀弄清本單元教學要求。

B、快速瀏覽課文,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結構。

C、學習生字詞

D、學習“救助車伕”的事例。

2、第二課時內容安排:

A、學生根據學習“救助車伕”時所掌握的學習方法,學生自主學習“談《水滸》”、“談碰壁”、“關心女傭”的事例。教師重點引導含義深刻的句子的理解。

B、學習“追悼魯迅先生”部分

C、總結全文

D、課外閱讀有關魯迅的資料。

四、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A、正確讀準“挽、囫、圇、恍、搞、棗、霜、詳、逝、章、咳、嗽”等12個生字的字音,注意多音字“正”“冠”,注意“嗽”字的寫法,理解“囫圇吞棗”“張冠李戴”“飽經風霜”的意思。

B、理清文章的段落結構,明白文章的是圍繞“他爲自己想得少,爲別人想得多”這個中心句來寫。

C、學習透過動作、神態描寫人物的方法。

五、第一課時教學重難點:

新課程標準對六年級學段的學生要求“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再加上本單元導讀中提到要“理清文章思路”的要求。確定了本課時的教學重點爲 “引導學生理清文章思路,掌握課文結構。”

同時,又因爲文字的敘事時代背景離學生比較久遠,學生對此感到陌生,這有礙於對一些重要的句子的理解。所以將本課時的難點設定爲:理解“伯父變得那麼嚴肅??最後深深地嘆了一口氣”這一含義深刻的句子。

六、第一課時教學方法

1、整體匯入法:單元主題教學以單元主題爲依託,在主題內容學習之前對整組課內容進行整體的感知。它以導語爲切入點,在教師的引導下初步感受單元專題的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並讓學生明確本主題的學習任務、學習方法。對於主題教學來說,採用單元整體匯入,瞭解選文的大體風格有助於學生整體把握主題學習的方向。

2、朗讀感悟法:葉聖陶先生說:“朗讀自有它的目的,主要在真正理解所讀的東西,從而得到啓發,受到教育,獲得間接經驗,從而提高覺悟,豐富見識。”知識的積累是從少到多,由淺入深的過程。指導學生讀好這些課文,能使學生更好地感受文章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從而產生強烈的感情共鳴,這對於理解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七、第一課時教學過程

一、整體匯入:

1、把握本單元的文化主題。檢查預習:說說這單元的文章都跟誰有關係?(魯迅)談談魯迅初步給你的印象是什麼?(學生能說多少是多少,不強求)

2、學生朗讀單元導讀,明確本單元的學習目標(教師板書學習目標)。(這樣做是爲了讓學生和老師在教學和學習的過程中檢查自己是否達成目標)

3、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魯迅,透過他身邊親人的描述瞭解他,看看生活中的魯迅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從單元的整體把握入手,有利於將原來支離破碎或者不太明顯的東西建構成一個立體的教學體系,使教師和學生以整體的生命,而不是生命的某一方面投入到課堂活動中,從而更好地實現閱讀的高效積累及教學的最優化。

二、初讀課文,把握文章結構

1、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找出文章中最能說明魯迅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的句子,劃出來。

2、快速瀏覽課文,想想文章寫了魯迅的幾件事來表現他是一個這樣的人?

3、請你給文章分一下段,你會分幾段?根據什麼來分?(事情)

4、請你再快速瀏覽課文,除了按事情分段,課文中還有一個地方可以爲我們分段提供參考,你發現了嗎?(空行分段)

5、 請給每一件事起一個小標題。

6、 想一想,這幾件事和課文最後一句話有什麼關係?

新課標強調: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整體把握是學生在快速閱讀後對資訊的篩選、整合的過程,是語文實踐能力的體現。也是本單元的目標之一。對課文運用小標題的形式概括是整體把握的更高一層次的要求體現。但在已明確了分段的情況下,小標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就能讓學生更明確文章的結構層次,從而更清晰地把握文章的結構。請大家注意:這個環節中我們快速默讀和快速瀏覽的閱讀方法。快速默讀意在學生能更加專注地思考問題,從而找出魯迅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的答案。而快速瀏覽旨在培養學生快速捕捉有效資訊的能力。

三、從具體事例入手,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感受魯迅“爲自己想得少,爲別人想得多”的

高尚品格

1、今天我們先來學習同學們最感興趣的一件事。(讓學生自己找出最受感動的一件事,估計學生大部分會找出幫助車伕的事)

2、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四段,邊讀邊想這段中哪些細節描寫體現了魯迅先生是一個“爲別人想得多,爲自己想得少的人”?你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

3、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4、出示動作描寫片斷,學生齊讀,劃出描寫動作的詞。“扶、蹲、半跪、拿、夾、洗、敷、扎”

5、學生交流閱讀體會,教師相機引導學生透過“半跪”感受魯迅的“爲他人想得多,爲自己想得少”

(這些動作哪些是寫魯迅的?哪個動作令你最受感動、最能體現他爲別人想得多?爲什麼? 引導學生透過天氣的寒冷和時間長久,以及魯迅與車伕之間的身份差異,來感受魯迅的“半跪”)

6、指導朗讀,抓住動詞讀出自己的感動。(先自由練讀,再齊讀感悟)

只聽老師滔滔不絕地講,卻不聞學生書生琅琅的語文閱讀課不是好的語文閱讀課。在這裏我們透過教師指導----學生練讀-----指導朗讀----------全班齊讀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語感,加深學生對文字的理解。

7、從魯迅的幫助車伕的動作中我們感受到魯迅的確是爲別人想得多,還可以從哪些地方感受得到?(掏出一些錢,把剩下的藥和繃帶給了他)

8、師:在一個寒冷的冬天,魯迅在街頭幫助了一位車伕,如果你們幫助了別人,你們的心情會怎樣?魯迅當時的心情又是怎樣的?你從什麼地方看出來?(沉重)

9、 出示神態描寫的句子,抓住“嚴肅”和“嘆氣”引導學生理解。

10住“枯瘦的手按在我的頭上,半天沒動”,引導學生:魯迅當時會想些什麼呢?

學生結合課前查找的資料說出自己的想法,老師作補充並小結:魯迅由這位車伕想到了千千萬萬的車伕,想到了中國千千萬萬的窮苦人,他們處在水深火熱中,這都是社會制度的不合理造成的,魯迅知道原因所在,然而又無法解除窮苦人的痛苦,因而臉色變得嚴肅。這句話表現了魯迅對舊社會勞苦人民的極大同情。

11、指導朗讀,抓住人物的神態,讀出沉重痛心的感情。

閱讀教學應鼓勵學生做充滿熱情的、獨立的、反思的閱讀者。在這部分,我們讓學生選擇文中最令他們感興趣的事例來寫,就是要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從而充滿熱情地學。我們讓他們邊讀邊思考問題,是爲了讓他們做獨立的閱讀者。

《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們設計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思想得以碰撞,靈感得以激發,學習的熱情更加高漲。學生的學習主體得到充分體現。

在理解“半跪”和魯迅爲何嘆氣,爲何嚴肅時,我們尊重學生的個性的體驗。讓各個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談談自己的閱讀體會,而不是老師設計好了標準答案再引導學生尋找“標準”。

四、老師總結:

這就是魯迅先生,一個爲自己想得少、爲別人想得多,一個憂國憂民的老人,文章中還有其它幾件事也都表現了他的這些品質,下節課,我們就用學這段的方法來自學。出示學習方法:

1、 朗讀段落,想想透過什麼來描寫人物,劃出有關詞、句。

2、 透過關鍵的詞句來理解人物。

3、 找出含義深刻的句子,結合上下文和時代背景來理解句子的含義。

4、 透過朗讀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建構主義學習觀以已有的經驗爲基礎,透過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建構新的理解。當在已有的情感體驗和學習方法的指導下,去重新構造自己對其他事件的理解。這就正好體現了新課標上說的“學會自主學習”,也完成了一種學習方法的遷移。

五、佈置作業:

讓學生閱讀有關魯迅先生事蹟的書,擴大學生的資訊採集量,從其他方面加深對魯迅的瞭解,再重新迴歸到主題閱讀上來。

說課稿 篇3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魯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課文部分的第二課《四季》。本課教學安排兩課時,我說的是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從五個方面來說課。

一、說教材

1、課文內容:

《四季》是魯教版一年級上冊,課文部分的第二課,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詩歌。詩歌採用擬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以“春天草芽的尖、夏天的荷葉的圓、秋天穀穗的彎,和冬天雪人的頑皮”來表現四季的特徵,語言親切、生動,讀來琅琅上口;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於學生觀察和想象。

2、教學目標:

我們在設計一堂課的時候,首先要確立教學目標,這是關鍵所在,我們在這堂課上要教給學生什麼?要培養學生什麼能力和情感?有了這個主導思想,再結合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認知規律和以往的知識經驗,設計教學流程,就會目標明確,思路清晰。《課標》明確指出課程目標應根據三個緯度設計。我根據低年級的學段目標和本課內容及學生實際情況,確立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11個二類生字;規範書寫一類字“四”,認識“橫折勾、豎彎”兩個筆畫名稱;理解詩歌中“小節”的概念;理解“穀穗”“頑皮”的詞義。

能力目標:

朗讀的能力——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想象的能力——能看圖編故事進行說話訓練;

質疑的能力——能在課文的學習中發現問題並提出問題;

表演的能力——能透過表演,理解詞義;

寫作的能力——能根據詩歌創編小詩。

情感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徵,感受各個季節的美麗,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重點難點:

重點:識字、寫字以及朗讀教學;

難點:在詩歌的學習中培養質疑的習慣,訓練寫作的能力。

二、說學情

本文是學生在學完漢語拼音後剛接觸的第二篇課文,孩子們對課文的概念、對朗讀的方法幾乎一無所知,因此,朗讀起來有可能出現唱讀現象;課文的學習不得章法,一味地被動接受新知;初次嘗試仿寫,對於一部分孩子有一定難度……綜合這一系列的學生的學情,我精心設計了各部分教學環節,可以突破難點,順利完成教學目標。

三、說教法

著名心理學家陳爾壽說:“教無定法,人各有法,引起興趣,就是好法。”因此,我在整堂課的教學設計上,安排了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摘蘋果”快樂識字法——多種形式朗讀法——分小節訓練能力法——分層次指導寫作法。

四、說學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教學中,不僅要教學生學會,更要教學生會學。

這堂課我積極倡導自主、快樂的學習方式,打破一貫從頭到尾按順序學習課文的傳統,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季節去讀,把要我讀變成我要讀、我想讀、我愛讀;

留出質疑的空間,讓學生放開手腳,大膽求索。去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培養學習的能力。

五、說教學設計

(一)、開門見山,匯入課題: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開門見山式匯入課題,直奔主題,簡潔、明快,巧妙,能在最短的時間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誘發探求新知識的興趣。因此,我在上課伊始,就面帶微笑問大家:“同學們,一年有幾個季節?”隨着同學們的回答,板書“春 夏 秋 冬”四個字,“春夏秋冬合起來就是叫做——”板書課題:四季 接下來指導同學們在田字格里寫 “四” 字,這個“四”是一類字中唯一一個在課文中出現的字,在這個時候指導書寫,我認爲正合時機,符合“低年級的一堂課要滲透寫字教學”這一理念。邊寫邊指導學習 “橫折勾 豎彎” 這兩個筆畫名稱,這也是在這篇課文中要求掌握的筆畫。然後說,“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關於四季的詩歌”,板書 2(齊讀課題——第2課 四季)

(二)、果園摘果,認讀生字:

一年級學生的主要任務是識字。因此,我首先安排了這樣一個識字環節,過了生字關,就能掃清閱讀障礙,從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在這個識字環節上,我採用的是“果園摘果”的趣味識字法,使枯燥的識字教學變爲學生樂於接受、生動有趣的遊戲內容,激起學生的興趣,使整堂課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有效地掌握知識——在學生齊讀完課題後,我接着問:“現在是什麼季節?正是秋天,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果園裏果實都成熟了,孩子們,走,老師帶着你們到果園去摘蘋果吧!”接着出示課件,一棵高大的蘋果樹,樹上結了11 個紅蘋果,每個蘋果裏藏着一個字,讓學生先齊讀每一個帶拼音的生字,檢驗孩子生字的預習情況,讀對了,蘋果就會從樹上掉下來,孩子們讀着、笑着,興趣昂然,課堂氣氛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給一節課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接着,去掉拼音再開火車認讀生字,實現了從藉助拼音到獨立識字的過渡,檢驗孩子生字的掌握情況,如果發現哪個字孩子們掌握得不好,就停下來單獨教。這樣,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很快就度過了生字關。我認爲這樣安排識字環節,比按部就班地一個個認讀,效果要好得多。

(三)、動畫演示,激發興趣:

識字關過了後,要轉入課文的學習,我安排了“看課文動畫片”這一環節,在過渡上我進行了巧妙的設計——“你們的字認得真好,老師特別高興,就獎勵你們看這篇課文的動畫片,好不好?”既使學生對整個課文有一個整體初步的感知,又是對上一步識字成績的肯定和獎勵,還而且獎勵的是和教學密切相關的“課文動畫”,符合兒童愛看動畫片的心理,可謂一舉三得。

(四)、自由練讀,初步感知:

孩子們興致勃勃地觀看完動畫之後,一定對課文充滿了好奇,會產生想讀的慾望,這個時候我抓住孩子們的心理,問道:“動畫片這麼好看,你們想不想讀一讀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並且做到讀有要求:那就是讀的基礎——讀正確、讀通順

當孩子讀完後,爲了檢測孩子讀的水平,隨機指名四人接力讀

(五)、範讀課文,認識詩歌:

四名同學讀過後,就能掌握班裏孩子的朗讀水平,發現孩子在朗讀時存在的問題,這時,老師的示範朗讀尤爲重要,於是,我用這樣一句話引出了配樂範讀的環節——“你們讀得這麼好,老師也想讀了,下面聽老師朗讀課文,邊聽邊思考:這篇課文有幾副圖?幾句話?”這樣安排,有三方面的意圖:其一,悠揚的樂曲,營造了一個溫馨的課堂氛圍,老師那充滿童趣、抑揚頓挫的朗讀,能讓孩子們從新的起點感受到朗讀的奧妙,激發朗讀的興趣;其二,低年級的孩子在每一個環節的安排上應該有明確的目標,否則,老師在讀的時候他無事可做,就會注意力分散,因此,讓孩子帶着任務去聽,我認爲十分必要;其三,爲詩歌中“小節”這一概念埋下了伏筆,同時理清了文章的層次。

讀後隨着學生的回答,講解小節的概念——

這篇課文有4副圖、4句話,每句話叫一小節。詩歌一般都由小節構成,這是一首詩歌,共有4小節。

(六)、細讀品悟,學習課文:

有了上面的鋪墊,該轉入課文內容的學習了。首先讓學生快速默讀,找出文章中每一小節主要寫的什麼?讓孩子學會抓重點內容學習課文的方法。隨着學生的回答板畫:草芽 荷葉 穀穗 雪人——老師一邊畫一邊讓學生進行詞語搭配訓練:

草芽尖尖——尖尖的草芽 荷葉圓圓——圓圓的荷葉

穀穗彎彎——彎彎的穀穗 雪人——頑皮的雪人

賈志敏老師曾說過,語文課要讓她姓語,字詞教學是根本。因此,我們一年級的語文教學一定不能偏離這個軌道,一定不能忘本。

在課文學習過程中,尊重學生的意願,按照學生對四季的喜愛,隨機學習四個小節,每小節設計了一個訓練點:春天重朗讀的指導,讀出“尖尖”的感覺;夏天看圖編故事,重想象力的培養;秋天留出質疑的空間,讓孩子養成問題意識;冬天是表演的舞臺,讓孩子發揮想像,表演出雪人的頑皮可愛。

這樣安排課文內容的學習,使四小節既渾然一體,又各有側重。在學習夏天一小節時,我還巧妙地引入了和課文內容密切結合的《小青蛙找家》的課中操,既緩解了學生的疲勞,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下面的課堂學習,又爲整堂課增色添彩,是整堂課的高潮,可謂畫龍點睛之筆。

關於難點突破:

在這四個環節中,秋天一小節“質疑”能力的培養是難點,我是怎樣突破難點的呢?主要設計了兩條主線——

(1)你有什麼不懂的問題?——解釋“穀穗”:我國北方的糧食作物,脫殼後是小米

解釋“彎腰”——莊稼成熟了,沉甸甸的,壓彎了腰

(2)你讀懂了什麼? ——學習穀穗謙虛的品質,感恩教育:感謝誰?(秋天的到來;農民伯伯播種、土地給了他營養)

學生按照這兩條主線去學習,會奠定他主動學習的能力。如果以後每堂課都安排這樣一個質疑環節,那學生一定會養成良好的質疑品質。

關於朗讀指導:

朗讀指導中,不同的小節讀的方式不同,我採用了“範讀、指導個別讀、分組賽讀、表演讀、配樂讀”等多種形式,紮紮實實培養了孩子的朗讀興趣和朗讀能力;在課文學完之後,我安排了一個配樂背誦全文的環節,這是多種形式朗讀後的必然產物,因爲——熟讀成誦。學生自己伴隨着優美的音樂,韻味十足地背誦課文,必將成爲這堂課的又一個高潮。

(七)、總結全文,美景激趣:

1、看板書總結:這篇課文分別以“草芽、荷葉、穀穗、雪人”做“春夏秋冬”這四季的代表物,向我們展示了大自然的美麗,大家想不想看看大自然更美的景色?

這樣安排,既對整堂課的學習有了一個歸納和總結,體現了課堂結構的完整性,又是對下一環節的引出。接下來,播放課件“四季美景”,並提出要求:邊欣賞邊觀察每一個季節都有哪些美麗的景物?認識的喊出它們的名字。

多媒體課件,在適時的時候出現,擴大孩子視野的認知,讓它真正地發揮作用,起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功效。在潛移默化的引導下,培養孩子藉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注意課內外結合,拓展了語文學習的渠道。

當學生看到四季美景圖的時候,都十分興奮,喊出每一幅圖中代表物的名字,也在爲下一步詩歌創編積累寫作素材。

(八)、詩歌創編,能力拓展:

課文學習完之後,我又安排了分層次寫作能力的訓練:看“四季美景”課件,激發了學生的創作慾望——以“桃花”爲例教給創作方法——啓發每個季節都有哪些景物——學生模仿創編小詩——創編詩歌展示。創編兒歌時,我爲孩子們設定了三個臺階:

1、圖片引導:桃花 ,他對 說: “我是春天。”

2、季節增多: ,他 說:“我是春天。”

,他 說:“我是夏天。”

,他 說:“我是秋天。”

,他 說:“我是冬天。”

這一環節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讓他們張開想象的翅膀,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思想啓迪。隨着學生的即興說話,我即興打到課件上,最後連起來讀一讀,就是一首精彩的詩歌。孩子們會在朗讀過程中,享受到創編詩歌的樂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九)、總結點評,佈置作業

咱們一一班的小朋友不但是背詩小能手,還是做詩的小高手,來,孩子們,爲你們今天出色的表現鼓鼓掌吧!

作業:精彩二選一

把創編的小詩發到自己的博客上;

把你喜歡的季節畫一畫。

這項作業讓孩子們把四季的美景永遠留在了眼中,留在了心裏。這樣的作業可以使孩子們的創新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充分發展。課下,我將瀏覽孩子們的博客,並在第二課時的時候,對這些作業進行展示或評價,讓學生在互相學習中,有更大的提高。

總之,整堂課的設計,我始終堅持“以讀爲本,以生爲本”的教學理念,將學習的自主性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體會情感,發展語言。採用了不同形式的教學方法,不但沒有破壞主要的、根本的、本質的問題上的統一,反而會保證它的統一,讓學生始終處在積極的思維狀態下,各種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

課堂永遠都有遺憾,但有遺憾就會有思考,有思考就會有進步,我願在各位評委和老師的幫助下,讓課堂真正成爲學生展現生命價值的綠洲!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動物的自我保護方法多種多樣,像保護色、擬態、硬殼、硬刺、裝死等等。喜愛小動物是孩子們的天性,動物保護自己的方法是孩子們很喜歡瞭解的內容,但它不容易透過直接的實驗或探究進行學習,老師也不可能有那麼多的資料,所以這個活動需要透過收集資料的方式進行,在收集資料、整理資料的基礎上透過討論交流等手段獲取科學知識,是科學討論型的活動。

二、活動準備:

這種活動首先要調動家長、孩子一起收集各種有關動物自我保護的資料,如圖書、圖片、網上下載的資料。同時運用現代多媒體的手段,如準備好相關的課件和錄像資料更生動、形象、直觀地展示動物的自我保護方法,更有利於孩子的討論、交流、學習。

三、目標設定:

科學討論型的活動主要是透過孩子圍繞某一主題的表達交流,以達到分享知識經驗的目的。結合大班孩子已經具備一定的交流能力,而且隨着各個幼兒園科學探索活動的深入,孩子們也積累了一些有關記錄的經驗,本次活動的目標

1、瞭解常見的動物自我保護方法並嘗試用繪畫等方式進行歸類和記錄。

這是活動的重點也是難點。

2、運用語言大膽講述自己的觀點同時注意傾聽別人的意見。

四、活動設計

根據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過程:

(一)觀看多媒體課件或錄像資料,使孩子瞭解常見的動物自我保護方法。

在觀看前提出要求注意裏面都有哪些動物,它們是怎樣保護自己的?這樣,孩子們帶着問題去觀看動物保護自己的方法,不會盲目,有一定的目的性。同時,生動的課件和錄像刺激孩子在頭腦中浮現自己蒐集的資料中相關的方法,爲孩子大膽發表觀點和討論活動做好了準備。

(二)伴隨錄像的回放,展開討論與交流。

1、觀看後鼓勵孩子說說自己的看法,同時注意傾聽別人的觀點並進行討論與交流。在孩子們輪流介紹自己蒐集的資料、表達自己的觀點時,可以透過錄像的回放,不斷地鼓勵孩子們進行小結。這樣,孩子們在仔細傾聽、主動思考、總結概括、語言表達的過程中對動物自我保護方法的印象就更深了。在這個基礎上,就可以啓發孩子進行歸類。

2、討論交流在集體組織後,採取分小組的形式再次展開。因爲小組活動有助於發展孩子們的合作能力,增加更多的相互交流與協作的機會,還可以促進孩子們語言和思維的相互作用,同時也爲小組的記錄活動做好鋪墊。

(三)分組記錄,集體討論、總結。

尊重事實是起碼的科學態度,孩子們首先要記錄下他們的發現,這是他們得出結論、進一步分享和交流的基礎。孩子因爲年齡小還不能運用文字,一般以繪畫等方式表現和記錄。

說課稿 篇5

一、說活動來源

本故事透過編制生動的情節來反映生活。本故事的語言通俗易懂,有生命力,符合小班幼兒的心理狀態和認知發展水平。故事《擠在一起》畫面溫馨、情節簡單,形象鮮明突出,語言生動簡短,充滿了濃郁的兒童情趣。它講述了發生在小動物寶寶小牀上的故事,許多小動物寶寶一起擠在小牀上,感到快樂又溫暖。在活動中,幼兒可以模仿各種小動物獨特的聲音與形態,能更好的發揮想象力,理解故事的內容,使幼兒懂得好朋友在一起的快樂。對於初次離開家庭,剛進入幼兒園集體生活的小班幼兒來講,分享這樣溫馨的小故事,可以感受到集體生活的開心、舒服和溫暖,所以我組織了本次語言活動。

二、說活動目標

本次語言活動的目標主要有以下三個:

(一)感受作品中溫馨快樂的情景,理解有了朋友就不會孤單害怕。

(二)模仿動物的叫聲和動作,能大膽的說簡單的對話。

(三)體驗集體遊戲的快樂。

三、說活動重難點

本次語言活動的重難點是讓幼兒感受溫馨快樂的情景,理解有朋友就不孤單害怕了。豐富幼兒詞彙:真暖和呀,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四、說活動準備

爲了更好的完成本次活動目標,我做了以下活動準備:課件PPT、掛圖、音帶《小夜曲》、故事讀本每人一本五。

說活動流程本次語言活動流程主要分爲三部分:

(一)預備部分:走線播放《小夜曲》引導幼兒進入故事情景。

(二)感知部分:教師和幼兒談話引出話題。

(三)理解活部分教師播放PPT,一邊講故事一邊提問,讓幼兒總體感受故事情節。

出示大掛圖,請幼兒講述。

教師爲幼兒創設遊戲情景,啓發幼兒體驗小動物們擠在一起的快樂。

(四)結束部分:在播放《小夜曲》中送書寶寶回家。

說課稿 篇6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上冊《搭一搭》這一課。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搭一搭”這課是北師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觀察物體》中的一個內容,它重在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引導學生逐漸發現實物與他們觀察到的圖形之間的聯繫。在以前的學習中,學生已經經歷過從三個方向觀察物體及由不超過4個小正方體搭成的立體圖形的形狀的還原,本節課內容是在前面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要求學生能對5個小正方體搭成的立體圖形進行分析觀察,相應的需要學生更高的空間想象力。

2、教學目標,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及本課特點,我特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的形狀,並畫出草圖。

(2)能根據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5個正方體組合),進一步體會從三個方向觀察就可以確定立體圖形的形狀。

(3)能根據給定的兩個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的形狀,確定搭成這個立體圖形所需要的正方體的數量範圍。

3、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向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並畫出草圖。

難點:引導學生進行空間圖形的平面和立體想象找出被遮擋住的小立方塊。

4、教學準備:5個大立方體,學生每人5個小立方體

二、說教法和教學手段

我採用情景教學法、啓發教學法、討論法等多種教學法,爲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了教具、學具、課件等教學手段。

三、說學法

爲了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作用,引導學生透過想一想、畫一畫、再擺一擺、再想一想等方式學習知識,透過層層設疑,分析歸納問題,構建從問題---探究----解答---結論的開放學習過程。

四、說教學過程

(一)、透過舊知回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出今天要認識由5個小正方體搭成的立體圖形)

1、引導學生:觀察後想一想從三個方向看到什麼形狀(從比較簡單的實物入手,發現實物與觀察到的圖形之間的聯繫,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

2、學生小組交流後搭一搭、畫一畫三個方向的立體圖形(根據學生認知規律,創設小組交流環境、實現交流互動使知識有直觀到抽象)

3、教師引導學生彙報後進行小結(充分體現學生個性,體現學生主體地位,讓其自己發現總結規律,發展學生總結歸納能力)

(二)、創設“比賽”情景二

挑戰一、用5個小立方塊搭出了立體圖形。請分別畫出從上面、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狀。(此題既是爲了鞏固從三個方向觀察物體看到不同形狀後能畫出草圖有是爲後續學習做鋪墊)

挑戰二、有兩道題(學生透過動手操作和小組合作能根據從不同方向觀察得到的圖形後正確還出原立體圖形。教學中我將留給學生足夠的交流和探索的空間,讓學生主動地去探索和創造,充分享受學習的`成功和樂趣)

(三、)鞏固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練習讓學生以“探究者”身份積極參加充分發揮學生主動學習理念)

五、教學預測:相信透過我的引導,以及學生積極參與的學習狀態,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地位和主體地位,相信這節課是比較成功的,估計存在的問題:個別同學空間想象能力較弱,,可能會影響自身學習的效果,課後還有待於個別輔導,加強訓練。

六、板書設計:

搭一搭

正面、左面、上面

從三個方向觀察就可以確定立體圖形的形狀。

能根據給定的兩個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的形狀,確定搭成這個立體圖形所需要的正方體的數量範圍。

說課稿 篇7

教執:徐珍

時間:9月28教研活動

地點:六年級辦公室

參加評課人員:李治國 焦靜 徐珍 劉勇

評課記錄:

1、執教老師

在備課時我準備了兩道練習作好學習倒數的鋪墊。第一道漢字的上下結構顛倒引出數學知識也有類似情況,進而展示乘積是1的乘法算式的練習,也是第二道練習的計算、討論交流學習。有了這兩道練習的鋪墊回顧,學生對倒數的上下位置調換的特徵、乘積是1的兩個數的乘法算式的基本框架也逐漸清晰,倒數的數學模型也在學生的認知範圍內建立起來了,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也得以高效的提升。 在倒數的教學過程中,我以乘積是1的兩個數的乘法算式讓學生在1分鐘內進行書寫,從而探討出倒數的意義。在一系列的舉例說明下讓學生對倒數的意義有了深刻的瞭解。在求一個數的倒數時,我讓學生觀察乘積是1的兩個數的特徵,透過討論、交流得出求一個分數的倒數的方法。在掌握方法的基礎上進行討論、交流整數、帶分數、小數的倒數的求法。學生也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建立了倒數的求法中的數學模型。

2、李治國老師:

在每個知識點和問題的討論過後教者都能以相應的練習檢測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然後根據學生的練習反饋做出相應的討論與講解,使學生對知識的模糊認識得以不斷的清晰。如一個數 和幾另一個數乘積1,我們就說這個數和另一個數互爲倒數,或一個數的倒數是另一個數 、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倒數,學生容易出現兩數相等的書寫格式,透過相應練習的及時檢測後作出及時的講解,加深學生的認知印象,避免學生再犯類似的錯誤。對倒數求法的探索過程中,每一次對知識點的討論教者都伴隨練習檢測,以便做好每個知識點的及時補救,讓學生對知識達到高效的學習效果。

3、焦靜老師;

在本堂課的知識點、問題、練習的討論、交流、競賽等一系列的探索活動中,及時有效的課堂評價既可以激發學生探索學習的興趣,又可以收到短時高效的學習效果。在導學過程中,由於本人沒做到適時的學習評價,導致知識點、問題的討論、交流、彙報各環節的收放不及時,學生的學習進度沒得到及時的鋪開,最後教學內容只能延時上完,使教與學沒達到高效的教學效果。因此,課堂教學中的課堂評價是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也是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

4、劉勇老師:

這一課設計巧妙、思路清晰,流暢,重點突出,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具體評議如下:

對教材內容理解透徹。教學過程思路清晰、流暢,環節設計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到位,教學設計嚴謹,語言簡練。對教材理解全面、深刻。如匯入環節以口算入手,既培養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又爲學習倒數的概念作了很好的鋪墊,同時爲學生整體感知倒數和求倒數做好充分的準備。充分體現新理念,讓學生充分感知、發現概念。在教學過程中能提供給學生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現的機會,促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探索新知的過程中去。同時教師能做到引導到位,導、放結合,注重培養學生的發現能力。在教學中讓學生給自己所列舉的數,透過觀察去分析特徵,引出倒數這個新名詞. 練習設計精巧,有梯度,有特點。一種是對概念的判斷,師生互動非常好;可是在聽課過程中,也產生了這樣一些想法:知識的學習應以學生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討論爲主要形式。如果把這節放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從意義到求倒數的方法都是由學生來嘗試、探索,效果會非常好。

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作用及地位

本課是省教版《小學資訊技術》(下冊)第五課。主要介紹了在word程序中建立表格的方法,及透過合併單元格、插入斜線表頭、調整行寬列高等操作來編輯表格的方法。表格是文字處理中常見的表現形式,而課程表是日常學習、生活中對錶格的一個重要的應用。

《江蘇省資訊技術課程指導綱要》提出:資訊技術課程應當貼近學生的生活,應當充分利用學生生活中的資源、題材和範例組織學生的資訊技術學習活動,培養學生運用資訊技術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意識與能力。因此,課文提出了一個學生熟悉的任務——製作一張課程表,並藉以引出在word中建立、編輯表格的方法。課程透過任務的完成,來驅動學生對錶格製作方法的學習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協作學習的能力。

2、教學目標

根據對教材內容的分析和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知識與技能:

1)瞭解行、列、單元格的概念;2)掌握在word中插入表格的方法;3)掌握合併單元格的方法;4)掌握插入斜線表頭的方法;5)掌握在單元格中輸入內容的方法;6)掌握調整列寬和行高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1)以探究學習的方式,掌握表格操作的基本知識;2)學會評價作品,交流體會。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逐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探索的精神;2)讓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體會成功的快樂。

3、重點、難點

根據學生平時在學習、生活中對錶格的接觸與瞭解,我發現,學生對錶格中的行、列的概念相對清晰一些,但是對於單元格的概念幾乎沒有。而單元格恰是在word程序中建立表格的常常提及的一個概念,所以,我認爲,需要將單元格的概念作爲一個重點,深化學生的理解。此外,根據學生平時接觸表格的複雜性來看,學生接觸的表格中帶有合併單元格和斜線表頭的表格比較少,因此,學生在學習上可能出現的盲點和較多的難點。同時,對於行寬、列高的設定時,對學生的鼠標操作熟練度有一定的要求。

綜合以上觀點,我對重點、難點的設定如下:

重點:1)掌握在word中插入表格的方法;2)掌握合併單元格的方法;3)掌握插入斜線表頭的方法;4)掌握調整列寬和行高的方法。

難點:1)掌握合併單元格的方法;2)掌握插入斜線表頭的方法。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對電腦的學習已有一年半的時間了,對於計算機的基礎操作有了一定的熟練度。在本課學習之前,學生也已經學習了word程序的基礎操作,對word程序有了一定的瞭解。

同時,藉助數學課的學習,四年級學生對錶格已經有了一定的初步認識,對錶格中的行、列概念也有了一定的認知,可以促進學生對本課的更好的學習。

但是,對於我校的學生來說,很多學生的家庭情況不是很好,很多學生平時接觸不到電腦,這直接影響到他們對電腦操作的熟練度。

三、教學方法與手段

1、教學方法:

《江蘇省資訊技術課程指導綱要》提出:資訊技術的學習可以採取項目引導、任務驅動、主題活動等形式,選取體驗學習、模仿學習、遊戲學習、探究學習、實驗學習、設計學習、問題解決學習等方式進行個人的、小組的、集體的以及多種形式相互融合的學習活動。學習過程應該成爲學生充滿快樂體驗、充滿探究挑戰的人生經歷。

根據本課的具體情況,我使用到的教學方法有:

1)、任務驅動。建構主義教學設計原則強調: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與大的任務或問題相結合;以探索問題來引動和維持學習者學習的興趣和動機;創建真實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帶着真實的任務學習;學生必須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不斷地挑戰和激勵學生前進。“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探究式教學模式,適用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且,“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計算機系統的層次性和實用性,按照由表及裏、逐層深入的學習途徑,便於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資訊技術的知識和技能。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會不斷地獲得成就感,並更大地激發起求知慾望,從而培養出獨立探索、勇於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

2)、小組合作探究。學生藉助小組合作討論,透過觀察,自己發現問題,親自嘗試、合作解決、最後由學生自己歸納總結,來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以教師爲課堂的引導者,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體驗各種探究活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變被動接受式學習爲主動探究式學習,是新課程改革的切入點和突破口。

2、教學手段

實物教學、多媒體光盤、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準備

1)2張實物示例課程表;

2)網絡機房。

五、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應體現以人爲本的思想,體現以學生爲中心,以學生自主探究爲特徵的探究性學習模式,以此來實現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的目的。以學生爲中心,學習者在教師創設的情境學習環境中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當前所學的知識進行建構並用其所學解決實際問題。在這種模式中,學生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和運用者;教師是教學過程的指導者與組織者,意義建構的促進者和幫助者;資訊所攜帶的知識不再是教師傳授的內容,而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對象。

1、匯入:

蘇霍姆林斯基認爲:“教學的起點,首先在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願望”。從心理學角度講,興趣是認識事物過程中產生的良好情緒。這種心理狀況會促使學習者積極尋求認識和了解事物的途徑和方法,並表現出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在小學資訊教學中,要培養激發學生的興趣,首先要抓住匯入環節,一開課就能把學生牢牢地吸住。

比較分析匯入法具有簡潔、直觀、省時的優點。

在課程的開始,先向學生展示兩種不同表現形式的課程表,一種是常見的表格化的課程表,另一種是純文字敘述式的課程表。透過這兩種課程表的呈現,向學生設問:你更喜歡哪種課程表?爲什麼?從而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體會,歸納出表格的作用。

2、新授:

課文內容將製作課程表的過程差分爲了5個細化的任務,這5個任務並非層層遞進式,而是相互並列的關係,其中插入表格、在單元格中輸入內容、調整列寬與行高任務相對簡單,而合併單元格和添加斜線表頭的任務學生理解相對困難。

在學生探究出表格的作用之後,我會以展示的表格化的課程表爲例,向學生以集體講授的方式提示行、列的概念,並着重強調單元格的概念。

接着,我會將學生分爲5個小組,每組7-8人。鼓勵學生先根據課本內容,藉助小組討論自主完成課程表的製作,當遇到實在解決不了的問題時,再停下,然後請各小組彙報,比一比哪個小組的課程表製作的最完善。

接着再請有疑問的小組提出自己的問題,以做小老師的方式,請已學會的學生來幫助不會的學生,從而進一步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如果,此時,全班同學都遇到了不能解決的問題,再由老師演示操作,以集體講授的方式,告知學生操作方法。

當所有小組都沒有疑難之後,我會再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他們先去修改各自的課程表。這時由於接受過幫助,學生的操作會相對熟練一些,所以給定的時間要較短一些。然後,當大部分小組都完成之後,再次請每一小組對其的課程表進行展示。

爲了幫助學生更好探究本課重點之一:合併單元格的意義,在學生第一次彙報過程中,我會向他們提出這樣的問題:1、爲什麼要合併單元格?2、你再哪些地方合併了單元格,爲什麼?

也爲了更好讓學生理解本課重難點之一:斜線表頭的作用,在學生彙報過程中,我同樣會提出這樣的問題:你覺得添加了斜線表頭有什麼作用?

3、教學評價

學生交流作品,我會從行、列數正確、表格完全、文字大小合適、行寬、列高合適,表格整體協調等方面引導學生互評。評價的結果不再是單一的好和不好,而是用鼓勵性活動給予肯定性評價,這樣做的目的,是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辨別的能力,讓學生不要單一的只用好和不好,而是說好在哪裏。實現主體的多元化,評價結果的多元化,並且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

4、總結

引導學生自我闡述學習心得與成果並完成“資訊積累卡”的填寫。

5、課後作業

製作一張日曆。

說課稿 篇9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13課《一起遊戲快樂多》。本課從人與人之間互動和共生共存的角度,讓學生在遊戲中學會合作,感受與夥伴一起遊戲的快樂。

一、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及我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將本課目標爲以下三個:

1、情感與態度:培養學生喜歡和同學一起學習和遊戲的情感。

2、行爲與習慣:養成活動中守規則、團結合作、注意安全等良好行爲習慣。

3、知識與技能:能選擇自己喜歡的遊戲,遊戲時有勇氣嘗試挑戰,知道遊戲時要團結合作,遵守規則,注意安全。

4、過程與方法:用實踐體驗、觀察比較、探究討論等方法經歷活動過程,初步感受集體活動中規則的作用。

二、教學重、點

二年級的學生仍具有較強的自我中心意識,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學會與他人交流,感受分享的快樂,培養良好的參與、合作意識。難點是:讓孩子們理解分享是一種快樂。

三、教學方法

針對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在教法上,我主要採用創設情景、小組合作等活動方式。

四、教學準備

爲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孩子們將準備一兩件自己喜愛的物品。我將準備西瓜、橘子。以及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倡導教師應是學生的支援者、指導者、參與者。因此,我將本課的教學內容設計爲一下五個環節:

(一)歌曲匯入,縮近距離

(二)合作交流,感知分享

(三)共同體驗,分享快樂

(四)迴歸生活,體驗快樂

(五)故事延伸,共享快樂

下面我依次爲大家進行介紹。

(一)歌曲匯入,縮近距離

課前,引導學生唱《拍手歌》,上課伊始,隨機引出話題:“同學們,聽到大家愉快的歌聲,老師的心情也變的輕鬆愉快起來。有這樣一句話:“如果你有一份快樂和別人分享,你將有兩份快樂。(教師板書)今天我們就來分享快樂。”這樣一開始,就和學生拉近了距離,與學生融合在一起。

(二)合作交流,感知分享

這時我會適時引入活動一“我們的分享日”這是這節課的教學難點,我主要從三個方面來突破。首先在小組內介紹自己喜歡的東西。接着我會引導學生暢談感受。透過討論,讓學生明白好東西和別人分享才快樂。最後讓學生透過親身體驗、對比感知分享的快樂。我會先將準備好的西瓜讓一個學生吃,接着讓孩子們在小組內分吃橘子。讓學生分別暢談自己的感受。透過對比,讓學生理解分享是一種快樂從而突破了教學難點。

(三)共同體驗,分享快樂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指出: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透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

爲此,我準備這樣引入活動二:“同學們讓我們在小組內共同合作一起來畫一畫、拼一拼,把各自的想法互相交流,形成新的作品。”

在小組展示後,我將相機提問“孩子們,透過這個活動,你有什麼收穫?你的心情如何?”最後出示蕭伯那的語言進行總結(教師板書)。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進一步從個體之間的分享擴展到集體生活中。

(四)迴歸生活,體驗快樂

迴歸生活是品德課的基本目標。因此在學生感悟到分享是一種快樂的基礎上,我將隨機出示課本33頁的圖畫,“俗話說的好,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這不,這些孩子碰到了困難,我們該怎麼辦?假如你幫助了他,他會怎麼想?”這樣,讓學生懂得當別人需要的時候,把自己的東西分給他人一些,或者借人用一用,也是一種分享。最後我還將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談自己和別人分享快樂的事情。這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起來,加深了學生對分享的理解。

(四)故事延伸,共享快樂

新課程一個特點就是給學生留有自由發展和創造的空間。在這一環節,我會先給學生講《盲人點燈》這個故事的開頭,而後讓學生去猜測故事結尾。在此,我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體驗,引導學生明確分享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享不僅爲了別人,也是爲了自己。

六、板書設計

根據三年級學生的特點。我設計出了這樣圖文並茂的板書。它暗示着願分享之花開在每個學生心中。

七、教學理念

最後說一下我的設計理念。我以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爲基礎,結合學生心理、生理特點,以及在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在活動中,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與主動性。力求把教學活動與學生生活經驗相結合,在參與合作中體驗分享的快樂。使學生形成新的人生觀和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