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教學反思範文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教學反思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教學反思範文

《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教學反思1

本節課我採取合作探究與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重視學生對概念的建構和理解過程,其教學設計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多種教學策略和方法的融合,引導學生經歷概念的建構過程。

富有實效的課堂教學,往往是多種教學策略的有機融合,本節課的教學中,主要凸顯了以下幾種教學策略:

1、關注學生知識起點,有效激疑。

孩子對於分數的瞭解並不是一無所知的,因此在課的伊始,從學生熟知的分數入手,並藉助於這個可待定分數,不僅可以喚起學生對所熟悉的部分與整體關係的分數的回憶,同時又可類推出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數,這種分數的出現,爲下一環節的學習和探究創設了問題情境,引起了認知矛盾衝突,有效的激活了學生思維和學習興趣。

2、把握教材設計意圖,探究釋疑。

縱觀整個章節的編排體系,真分數、假分數內容教材的編排意圖,除了讓孩子們瞭解真分數與假分數的概念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跳出前面在分數認識中形成的“分數表示部分與整體關係”這一思維,形成分數也表示兩個量之間的份數關係,所以在讓學生感知如何用圓中的陰影來表示時,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基礎,透過充分的交流、討論,有效的突破了單位“1”的限制,讓學生明白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數,其表示的具體量已超過了單位“1”,需要再增加這樣的一份,藉助於教師有效的引領,讓學生明白了單位“1”的大小、平均分成的份數與分數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再次強化了二者的重要性。之後,一個有效地設問,把誰看作單位“1”?充分估計到了學生認知上的誤區,透過對比、觀察、辨析,讓學生深刻感悟到了同樣的圖形,單位“1”的不同,得出的分數竟存在如此大的差異,從而強調了單位“1”的重要性。至此,藉助於一波又一波的矛盾衝突和問題情境,在無疑—有疑—釋疑中深化了學生思維,加深了學生對假分數意義的'理解和體驗,增強了學生的思辨意識,有效的突破了難點。

二、重視數形結合,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教師注重了透過圖形語言揭示概念的意義和特徵。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藉助於圓形圖和數軸,將“圖”與真分數、假分數的特徵相對照進行解釋、分析和說理,使學生在觀察和對比中感悟概念的意義和特徵,體會數形結合在解決問題中的便捷性、科學性的優勢。

三、練習設計注重坡度和梯度,有效提升了學生的思維水平。

本節課教師根據學生實際,設計了三個不同層次的練習。第一個層次,基礎練習,主要是讓學生鞏固對真、假分數的認識。第二個層次,提高性練習,考慮到學生在數軸上描點是個難點,有意識的將它分解爲幾個層次,先是判斷真、假分數,接着藉助於對單位“1”的認識引入數軸,然後讓學生猜測真、假分數在數軸上的位置,隨後在老師的引導下共同描點。這個題目囊括了本節課相關的所有知識點,將它們有機地聯繫在了一起,同時進行了有效提升和難點的突破。第三個層次,開放性練習,首先是讓學生在繁雜的分數中按照一定的觀察順序發現規律,接着讓學生接觸不確定因素:(a≠0),a<6時,是真分數,a≥6時,是假分數。(a≠0),a>6時,是真分數,a≤6時,是假分數。(a≠0、b≠0),a>b時,是真分數,a≤b時,是假分數。爲的就是將學生思維不斷提升,從形象的呈現分數判斷到學生形成抽象的符號化思想。整個練習的設計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層層遞進,體現了循序漸進的原則,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爲學生提供了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學習環境,由表及裏、由直觀到抽象,加深了對真分數、假分數意義和特徵的認識,建立了完整的分數概念。既有效地關注了過程性目標的達成,同時又將教師的“引”與學生的“學”有機的融合在一起,促進了學生的發展和對知識的建構。

《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教學反思2

xx省xx市實驗小學的xx老師執教一課,朱老師提出要“幫助學生理解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意義,準確把握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本質特徵”。課前朱老師做出這樣的思考:“學生怎樣纔算真正理解了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意義?首先要結合具體的情境,讓學生經歷假分數的形成過程,感受並認同假分數產生和存在的合理性。其次,從學習基礎分析,當學生面對一個真分數時,已經能從多個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並用自己的方式作出解釋。比如,可以從部分與整體(一個物體或一個羣體)的層面進行解讀,也可以理解爲兩個量之間的一種關係,即一個量相當於另一個量的幾分之幾。我認爲,只有當學生看到一個假分數時,能利用已有的經驗從不同的維度去解讀它,對它的理解程度能與真分數等同了,纔算真正實現了假分數意義的構建。”

筆者在課前調查中發現, 學生們對於分數的認識大致如此:講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這樣的一份或者幾份可以用用分數表示。比如一個月餅平均分成4份,有這樣子的2份可以用分數四分之二來表示。但是,學生的認知中還是趨向於認同分子小於分母的情形。這就是學生實際和教學內容之間現實的而又不可迴避的矛盾。那怎樣解決矛盾?

教學片斷:

師: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出四分之一嗎?

學生個性化畫圖。

教師和學生從四分之一開始,每一次增加一個分數單位,學生很自然也很順利地完成。

師:看着這5個分數,你有覺得誰最特殊呢?

生:四分之五。因爲分子比分母還要大。

師:還有誰比較特殊呢?

生:四分之四。分子和分母一樣大。

師:像這樣子分子大於分母或者分子等於分母的分數,叫做假分數。

師:前兩天的學習我們對分數已經有了新的認識。你能在括號內填上自己喜歡的數,並畫圖表示這個分數嗎?

筆者在課堂巡視時看到了大多數的學生都會選擇比4小或者等於4的數,並能正確畫圖表示。

可以看出,學生對於分數的認識有了質的飛躍,即“學生認識到假分數在形式上與真分數是不一樣的,但其實質都是分數單位累加的結果。”

《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教學反思3

上週教學了第四單元的二課時《真分數和假分數》。這節課是一堂概念教學課,主要任務是讓學生明確真分數、假分數的概念及將分數分爲這兩大類的分類標準是什麼,初步瞭解分類標準在分類活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以教學中我緊緊扣住直觀圖形和直線上的點表示的分數,使學生從直觀上清晰地認識到真分數小於1,假分數等於或大於1的特徵,這樣學生概括真、假分數的概念和特徵即爲水到渠成。

整節課的內容相對來說還是比較簡單的,學生掌握起來也比較輕鬆。在課後的作業裏有一個這樣的題目:請你用自己的話來理解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數叫假分數。

有個同學寫了一句很有意思的答案:我覺得分子不應該比分母大,因爲媽媽總比兒子大。我忍俊不禁,隨即在第二天的課上對此答案隨性發揮。

聯想到在教學分數各部分名稱時說到分數線下面的是分母,做爲母親他高高的託着自己的孩子——分子,所以分子在上,分母在下。因爲孩子的年齡都要比母親小,所以分子小於分母是符合實際情況的,那麼這樣的分數我們叫做真分數,而如果孩子和母親一樣大,或大於母親了,那麼這種情況就不符合實際,這樣的分數就叫做假分數。說到這裏孩子們都笑了,我知道他們從心裏真正領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