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快樂的節日》教學反思15篇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快樂的節日》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快樂的節日》教學反思15篇

《快樂的節日》教學反思1

這是一篇以歌曲《快樂的節日》的歌詞爲內容的詩歌,內容貼近兒童生活,語言生動形象,旋律歡快、活潑,是孩子們愛唱的歌曲之一。詩文運用比喻和擬人的手法,反映了少先隊員們歡慶自己節日時快樂、幸福和自豪的心情,表達了他們長大後決心報效祖國的志向。透過學習對學生進行珍惜今天,熱愛生活,憧憬未來的教育影響。

全詩以“樂”爲線,心情之樂、成長之樂、理想之樂、場面之樂,貫穿全詩,生動地描繪了少年兒童歡慶節日時的快樂心境和歡樂熱鬧的情景。我認爲只有一遍遍地朗讀,多層次、多種形式的朗讀,才能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快樂的心情。因此我精心設計了課堂,想讓學生學得既輕鬆又快樂。課前我與學生進行了談話,讓學生們介紹自己知道的節日,在回憶的過程中重新體會到過節時的快樂心情。我隨機引出你們在幼兒園是怎麼過六一兒童節的。因爲有親身體驗,小朋友很容易感受到當時的快樂。快樂洋溢在他們的臉上,爲課文的學習作了鋪墊。接着,我就直接揭題,在小學裏的第一個兒童節馬上就要到來了,今天我們就提前來過一個《快樂的節日》(板書課題)這樣的匯入比較自然,而且學生把快樂的回憶拿出來了。

低年級學生的模仿能力特別強,所以我設計了教師範讀。教師範讀不僅可以讓學生在老師富有感情的朗讀中初步感受課文的主要內容,同時透過老師的“情”感染學生,拉近老師與學生的距離、學生與文字的距離。因此,我讓學生閉上眼睛,自己深情並茂地把課文朗誦了一遍。學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了,感受到了快樂的情緒。把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起來後,讓他們迫不及待地去讀課文。當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後,就要讓學生進一步感悟和體會。我比較尊重學生的選擇,讓他們挑選自己認爲讓他覺得快樂的小節有感情地讀一讀,初步感受節日的快樂。

理解課文第三小節的時候,我和孩子們一起暢談自己的理想,接着再引申到我們應該感謝祖國什麼?這樣做,是爲了降低學生對理解文字的難度。孩子們給了我較滿意的答案,他們說,因爲祖國給了我們寬敞明亮的教室,有的說因爲祖國能讓我們吃飽穿暖,天天開開心心地學習,這時,我就補充說,是啊,祖國媽媽給了我們那麼好的學習環境,我們現在用的課本就是免費教材,就是祖國媽媽給我們的,所以,我們應該好好學習,珍惜一切,透過聯繫實際讓學生覺得祖國媽媽給我們的是看得見,摸得着的。從而突破了這個句子的理解,起到了較好的效果。

當然,我覺得這節課上還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如在閱讀、感受、體驗課文時,還需要讓學生更深入地去讀課文,去感受課文,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應多給孩子體會與理解,讓他們真真切切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快樂的節日》教學反思2

這篇課文,以歌曲《快樂的節日》的歌詞爲內容,描寫了一羣活潑可愛的少先隊員愉快渡過自己節日的動人場面。內容生動活潑,充滿了喜慶的節日氣氛,語言優美,適合朗讀。詩文透過用比喻和擬人的手法,反映了少先隊員們歡慶自己節日時的快樂、幸福和自豪的心情,表達了他們長大侯決心報效祖國的志向,透過學習對學生進行珍惜今天、熱愛生活、憧憬未來的教育影響。

這首詩語言通俗,情感愉悅,教學中引導學生多讀多感悟,使朗讀訓練與情感薰陶融爲一體。教學設計中後置識字,主動探究的環節,把識字過程放在學習課文後,以自學探究的形式爲主。使學生對字詞的學習掌握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意義識記的含量可大大增加。在這節課上,我抓住關鍵詞進行串講,給學生創設情境去讀,在讀中體驗“快樂”,體會少年兒童在祖國的關懷和培育下生活幸福美好。我還透過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中的讓學生充分的去說、儘可能的去說,以次鍛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從而達到學習語文的最綜目的。

教學中,我的意圖是以學生爲主體,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尊重學生主體的學習需要,讓學生讀題、讀文後提出問題,並以此來組織教學,試圖用學生自己想了解的問題鉤住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慾,使學生的學習成爲一個自覺、自願的心理渴望,變“要我學”爲“我要學”,面對今天的課堂,我感到有些沮喪和困惑。

課文是一首詩,詩講究意象,想象豐富,跳躍性比較大,理解時較多地依賴學生的想象和對語言的感受力,應該說學習時比一般文章更困難一些。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更應該利用音樂、圖象、語言等多種教學手段爲學生的學習提供臺階,讓他們一步一步走入詩中,讀詩、聯想、悟情。對於生活閱歷淺、語言感受能力還不是很強的二年級學生來說,讓他們學會質疑對他們的要求有些過高。

《快樂的節日》這首歌傳唱了近五十年,切合了兒童樂觀向上的精神面貌,所以,在最後結課的時候是不是可以讓學生隨着《快樂的節日》歌曲唱歌、做動作,這樣可能會更好地渲染快樂的情感。

《快樂的節日》教學反思3

初次教學二年級,在教學第一課時時我傾聽了王老師的教學過程,在結合本班學生特點和自己的教學經驗,對本次教學有了一些淺薄的想法:

一、 創設情境激興趣:

起初在備課時,我在匯入新課時,採用了“開門見山”式的匯入,直接板書課題讓學生讀一讀課題。後來聽了王老師的課,發現王老師是透過播放《快樂的節日》這首歌。播放歌曲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能瞭解這首歌與《快樂的節日》這首詩之間的關係。但是我班學生較活躍,如果在上課開始播放歌曲,學生可能過分活躍,所以我覺得在上課前3分鐘播放歌曲,然後在上課開始,介紹這首歌與課文之間的關係,這樣既可以較快地引導學生靜下心來,而且還可以讓學生知道有關詩歌的知識。

二、 教學生字詞有重點:

我透過傾聽王老師的課,發現低年級的生字教學十分關注生字的讀音、筆順和組詞,在教學讀音的時候,學生先是帶拼音指名讀,接着是去掉拼音讀。特別是前鼻音、後鼻音、翹舌音和平舌音尤爲關注。老師透過示範讀,讓學生更清楚地知道生字的讀音。而教學生字筆順時,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重點教學課後第2題提到的生字筆順。組詞是二年級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點,所以課堂上要重點強調。

三、 指導書寫有方法:

這課有幾個生字比較難寫,“健”、“康|、“勇”、“敢”。所以在寫習字冊之前,我先引導學生觀察這幾個字該怎樣寫好,如:“健”,中間的橫折折撇捺最後寫,而且捺要舒展。“康”的最後一筆強調是“捺”,豎鉤寫在豎中線上,點提撇捺要對稱。“勇”字中的點、豎、撇的起筆都在豎中線上。

總而言之,整堂課生字教學是重點,所以在備課和上課的過程中要重點抓生字教學。

《快樂的節日》教學反思4

《快樂的節日》採用擬人和比喻的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出天真活潑的孩子們的幸福和快樂,表達了他們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報效祖國的遠大理想。本來在我的教學構想中,我是打算分小節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結合圖展開豐富的想象,引導學生深情朗讀與背誦。可是,上下來,發現效果沒有預期的好,主要問題體現在:學生對於有些文字無法理解,想象空間比較狹窄,所以整堂課上得比較僵硬,不夠活潑。

認真反思下來,我覺得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有:

1、對教材把握還不透。這首詩我們小時候就接觸過,也唱過《快樂的節日》,但是如果對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多加了解一下,我想在備課的時候,會更加用心思考幫助學生理解的輔助手段。同時,這篇文章的體裁是詩歌,本身自己對詩歌的特點等還了解得不夠,所以課堂中爲學生提供的學習臺階也不夠,對於二年級的孩子來說,理解詩句本身就是一個難點,再加上鋪墊有限,所以孩子們理解起來更加有難度,導致課堂氣氛不夠活潑。

2、對學生關注還不多。在課堂中,對孩子們的關注還不夠多,因爲課堂氣氛不夠好,孩子們的理解想象等有侷限,所以,可能自身的情緒受到影響,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把重心放在了知識重點上,急於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這些知識重點,而忽視了孩子們的掌握程度與課堂需求。

與前面幾課較之,這一課無疑是比較失敗的。儘管後來重新補過,但是效果還是沒有那麼好。我想:以後碰到這種特殊體裁,有較深遠的寫作背景的文章,一定要慎重慎重再慎重。反思是磨礪自己的過程,樂於反思是不斷進步的前提。

《快樂的節日》教學反思5

教學反思一

本節課我以歌曲匯入新課,創設情境,營造並引導學生感受節日氣氛。同時,學生在聽與跟唱的過程中感知或複習了歌詞內容,爲學習課文做好準備。

在課前佈置學生充分預習,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識字,課上透過多讀、聽別人讀,預生字常見面等方式來識記生字,增強學生課外識字,自主識字的意識,逐步指導歸納識記方法。以遊戲形式檢測預習效果,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

本節課我堅持以讀爲主的活動設計,把握讀書的目的性、層次性、指導性。使學生在充分感知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得到感染,豐富了學生的認知和體驗。

教學反思二

快樂的課堂,快樂地學習。看着這羣愛畫愛演的孩子快樂地成功着,我的心是多麼地喜悅與快慰。這一次或一次次的成功的背後,收穫的又何只是詩歌裏那點讀讀又唱唱的知識!快樂着學生的快樂!孩子們在我的課堂裏學習着,我在孩子們的世界中學習着。我們各有收穫,樂此不彼,這是值得我永久回味的一課。

《快樂的節日》教學反思6

今年的國慶節正好與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在同一個節日裏,爲了迎接這兩個節日的到來,我們開展了一週的《快樂的節日》爲主題的教學活動,在這一週的教學時間裏,我們安排了與國慶有關的教學內容和與中秋節有關的教學內容,孩子們在這一週裏,知道了今年是國慶60週年,在十月一日這一天,在北京的天安門廣場上要舉行一場盛大的閱兵式和一場歡樂的文藝晚會,瞭解了我們祖國的首都北京有哪些名勝古蹟和景點。在中秋節這個主題內容中,孩子們瞭解了中秋節的含義,學習了有關中秋節的詩歌。

評價分析: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開學一個月就要過去了,十月一日國慶節就快到了,我們的教學主題迎來了《快樂的節日》。因爲是要過雙節的原因,我們把國慶節和中秋節連個主題拼在了一起。在主題開展過程中我們透過談話,欣賞詩歌和故事,知道十月一日是國慶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能在活動中感受快樂的節日氣氛,知道尊敬國旗,在升旗時立正、行注目禮。能用唱歌、舞蹈、繪畫等多種方式表達對祖國媽媽生日的祝賀和歡快的情緒。初步知道中國是個地大物博、美麗富饒的國家瞭解許多關於十月一日國慶節的知識,感受到了節日的氣氛。

整個過程特別豐富,特別是瞭解了祖國的名地,並且知道了我們祖國的首都是北京,北京有世界之最的長城,有著名的故宮、天安門,有天壇、有頤和園等等的景點。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選擇這一主題活動正符合幼兒的生活經驗。是兒童所熟悉、感興趣的,又是具有教育價值的。在活動實施的過程中,主要體現立足生活,選材貼近幼兒的生活,中秋前後的賞月、品嚐月餅活動常常持續較長時間,而且是家家戶戶都參與的傳統活動。教師以此活動爲切入點,讓幼兒全面、深入地瞭解關於中秋節的故事、童謠、民俗活動……孩子們對此類活動喜聞樂見,生活真正起到促進幼兒發展的價值。

《快樂的節日》教學反思7

本詩是兒童歌曲《快樂的節日》的歌詞,詩歌內容貼近兒童生活,語言生動形象,旋律歡快、活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一點不假。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課堂教學就成功了一半。所以,在課伊始,我以這歡快、活潑的旋律匯入新課,孩子們立即被這音樂所吸引,有的學生能邊聽邊做動作,積極性比較高,然後讓學生帶着對文字的喜愛之情進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去,他們的學習熱情當然很濃。

教學中,理解課文第三小節的時候,我和孩子們一起暢談自己的理想,接着再引申到我們應該感謝祖國什麼?這樣做,是爲了降低學生對理解文字的難度,應該來說,理解這篇課文對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是有點難的,但是爲了感悟其中之意思,我儘量把問題提得簡單一些,在簡單易懂的基礎上再提高些,這樣,減少了課堂冷場的局面,所以,在課堂上,孩子們給了我較滿意的答案,他們說,因爲祖國給了我們寬敞明亮的教室,有這麼美好的環境,我們應該感到自豪,有的說因爲祖國能讓我們吃飽穿暖,天天開開心心地學習,這時,我就補充說,是啊,祖國媽媽給了我們那麼好的學習環境,我們現在用的課本就是免費教材,就是祖國媽媽給我們的,所以,我們應該好好學習,珍惜一切,透過聯繫實際讓學生覺得祖國媽媽給我們的是看得見,摸得着的。從而突破了這個句子的理解,起到了較好的效果。

當然,我覺得這節課上還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如在閱讀、感受、體驗課文時,還需要讓學生更深入地去讀課文,去感受課文,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應多給孩子體會與理解,讓他們真真切切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快樂的節日》教學反思8

許多老師常說,當低年級老師容易,教材內容淺顯,根本無須備課,只要在課前花上幾分鐘看看教參就能搞定。我想,如果持這種思想上課,教出來的可謂是真正的“低年級學生”。教師,尤其是一名語文教師,須站在學生髮展的角度,從大語文的角度,認真地研讀教材,做到“深入”繼而“淺出”,引領學生在文字的世界徜徉,在語文所創設的人文的世界走一個來回,何愁你的學生不會給你意外的回報!

在教學《快樂的節日》學生識字學文之後,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節日的快樂。學生或讀或畫或演或唱,語文與音樂、美術有機結合起來,在和諧的教學氛圍中,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得到了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健康審美情趣得到較好的培養,實現了語文教學的目標多元化。

學習在現在已經不再是單一的學會知識而是要學會學習的方法,這就需要老師給予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真正會學,真正成爲課堂學習的主人。

在課上自己讀書的同時,我出示了相關的學習小建議,讓學生們在讀書時明確目標,清楚重點,知道現在的讀書任務是什麼,然後按照建議中的步驟進行自主學習,學習效果顯著。在初讀課文時,我在小組學習之前出示了“學習小建議”,第一讓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能夠順利的進行學習活動,第二是讓學生學會自學的方法,是一個學法的指導。在學文時,穿插了說話的訓練和詞語的積累,在快樂的氛圍中發散學生的思維,開闊他們的想象空間,從知識、能力的維度進行學習。遺憾的是,我過高的估計了學生的學習能力,這一要求提得稍高,以至於學生沒有很好的理解,自然預設的教學效果沒有達到。由此我深刻的體會到,課堂上老師要根據學情靈活地及時地修改教學設計。

每一次開課前的準備都是痛苦的,每一次的磨課過程都是辛苦的。上完課有輕鬆,也有可惜,知道了自己在教學上的不足和需要探討的地方,也看到了課堂上的閃光點,足以讓我開懷了。課堂常常不會完美,可我們在追求完美的過程中學會了很多。

《快樂的節日》教學反思9

我們熟悉的歌曲《快樂的節日》,歌詞生動活潑,韻律歡快優美,充滿了喜慶的節日氣氛。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本設計遵循閱讀爲本,讀中感悟的'教學理念。這首詩語言通俗,情感愉悅,教學中引導學生多讀多感悟,使朗讀訓練與情感薰陶融爲一體。教學設計中後置識字,主動探究的環節,把識字過程放在學習課文後,以自學探究的形式爲主。使學生對字詞的學習掌握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意義識記的含量可大大增加,自學探究的難度可相應降低。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表現得更主動,並更有實際的效果。在指導背誦的教學環節,設定梯度,引導背誦。是因爲本首詩篇幅較長,章節間聯繫不大,學生背誦有較大難度。設定背誦比賽的情境,引導學生從節到章再至篇的背誦,並教給學生背誦的方法,逐步讓學生體驗背誦成功的愉悅,培養背誦的興趣,堅定背誦全文的信心。教學中設計了表演背誦的環節,目的是引導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理解和感悟。

《快樂的節日》教學反思10

一節理想的識字教學課境界是:羚羊掛角,無痕可尋。具體而言,就是時時在識字處處在讀詞,卻又讓人覺得只是師生、生生之間在不斷地對話。應該說,林老師提供的課例,比較成功地接近了這種教學狀態。

“學而不思則,死而不學則殆。”作爲聽課者,我們應當思索的是:較爲枯燥容易陷入程式化的生字詞教學,爲何能呈現生動活潑的教學面貌,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教學效果顯著呢?經本人深入觀察粗略分析,以下若干點是成功的關鍵所在:

一、友好親密又不失教師威信的良好師生關係:友好親密朋友式的師生情誼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正面情緒,甚至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爲獲取教師的關注表揚而全神貫注,最大程度發揮了學習潛力;必要的教師威信又是課堂教學秩序的有力保障,它確保了指令傳達、執行的順暢,也就間接保證了教學效率;

二、訓練有素的行爲方式和規範有序的習慣養成:無論課前班長整理班務,領讀還是翻書、握書朗讀的統一動作;不管是各種形式朗讀的熟練操作,還是背寫字口訣時的流利,都可看出林老師對日常行爲規範抓得踏實嚴格。“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節課的成功總涉及平日的諸多因素。

三、最重要的一點:生字教學與文字朗讀體會的高度結合,使得生字詞以多種意義豐富、極具情境性的面貌出現。因而學生雖然只是在教師引導下不斷地讀、認、講、說、寫,但主觀接納的意識強烈,絲毫不覺厭倦。或許,這是識字教學在新的教育形勢下其中一條路:打破字、詞、句、篇之間的界限,以情爲主線索來組織課堂結構。

人之所長,便是己之不足。上述三點,尤其是第三點,爲自身的教學提供了一個優秀的範本,爲矯正自己在識字教學中的迷誤指明一個方向。

《快樂的節日》教學反思11

《快樂的節日》是北師大版教材小學二年級第四冊中的一篇課文。

《快樂的節日》這首歌傳唱了近五十年,從建立新中國的喜悅,唱到社會主義新生活,唱到改革開放的新時代。因爲它傳達了時代的脈搏和氣息,又切合兒童樂觀向上的精神面貌,所以,常唱常新。

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認爲以下幾點是做得比較好的:

一、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一點不假。有了學習的興趣,課堂教學就成功了一半。在這節課上,我利用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快樂鳥”考同學生字詞;表演讀,背誦;讓學生隨着《快樂的節日》歌曲唱歌、做動作;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快樂的心情等情景的創設,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注重指導學習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參與能力。

學習已經不再是單一的學會知識了,而是要學會學習的方法,這就需要老師給予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真正會學,真正成爲課堂學習的主人。

在自學自己喜歡的小節時,我出示了“學習小建議”,第一讓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能夠順利地進行學習活動,第二是讓學生學會自學的方法,是一個學法的指導。在學文時,穿插了說話的訓練和詞語的積累,學生說了很多的好句子:我聽見河水嘩啦啦地流着。小樹向我們招手。小草向我們點頭。星星在眨眼睛。太陽向我們微笑。……在快樂的氛圍中發散學生的思維,開闊他們的想象空間,從知識、能力方面進行學習。我還設計了全班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交流中互相啓發,也傾聽到別人的想法。

三、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獨特的體驗。

學文重在情感體驗,然而每個學生的情感體驗是不同的,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學生獨特的體驗,讓他們讀出自己的感受,說出自己的想法。你想怎樣去讀?你心情怎樣?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摸索、體驗。當學生說的不是老師認爲的標準答案時,沒有批評,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保護,課上就出現了一隻只高舉的小手,一雙雙求知的慧眼,一個個創新的答案……

當然,這節課上還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如在閱讀、感受、體驗、學習課文時,還需要讓學生更深入地去讀課文,可以讓學生說說你從哪些詞語或句子體會到了快樂,讓學生有更充分的時間去“品詞賞句”,加深對詩歌的理解,昇華感情!在學文時還可以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說說自己從幼兒園到現小學二年級的一些快樂生活體驗,這樣能更好地渲染快樂的情感。

《快樂的節日》教學反思12

上完課後,我對本節課的過程進行了反思。教學中,我的意圖是以學生爲主體,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尊重學生主體的學習需要,讓學生讀題、讀文後提出問題,並以此來組織教學,試圖用學生自己想了解的問題鉤住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慾,使學生的學習成爲一個自覺、自願的心理渴望,變“要我學”爲“我要學”,從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和問題意識。面對今天的課堂,我甚感沮喪和困惑。

課堂教學爲什麼會不理想呢?

首先,對學生能力估計不足。對於二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不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還需要老師引導着,在老師的幫助下慢慢走入課文,逐步完成與文字的對話。而我未作引導就把整首詩“扔”給學生,學生未深入感悟課文,又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提出問題,問題當然是成堆的。雖說這一偏高的要求(“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是課標對中年級閱讀教學提出的要求)在二年級開始滲透也未嘗不可,但既是培養質疑問難意識,就應在學生提問的基礎上作指導,然後師生共同對問題作歸併梳理,確定本堂課着重解決的目標,再圍繞目標在教師引導下深入學習。而不是不顧學生實際、課堂教學的時間限制一個勁地鼓勵學生提問,然後又讓學生讀文後討論逐個解決。

如此看來,教學理念從書本從教師的頭腦走到課堂,關鍵在於教學方法的選擇,而這必須基於實際情況:包括學生情況(年齡、知識、能力、興趣等)、教學內容(課文的體裁、語言特點、內容與學生生活的距離等)、教師情況(文化素養、教學技能、教學風格等);理念在課堂上的體現方式不是唯一的,不在形式,更在實質

《快樂的節日》是北師大版教材小學二年級第四冊中的一篇課文《快樂的節日》。

《快樂的節日》這首歌傳唱了近五十年,從建立新中國的喜悅,唱到社會主義新生活,唱到改革開放的新時代。因爲它傳達了時代的脈搏和氣息,又切合兒童樂觀向上的精神面貌,所以,常唱常新。

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認爲以下幾點是做得比較好的:

一、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一點不假。有了學習的興趣,課堂教學就成功了一半。在這節課上,我利用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快樂鳥”考同學生字詞;表演讀,背誦;讓學生隨着《快樂的節日》歌曲唱歌、做動作;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快樂的心情等情景的創設,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教學。

二、注重指導學習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參與能力。

學習已經不再是單一的學會知識了,而是要學會學習的方法,這就需要老師給予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真正會學,真正成爲課堂學習的主人。

在自學自己喜歡的小節時,我出示了“學習小建議”,第一讓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能夠順利地進行學習活動,第二是讓學生學會自學的方法,是一個學法的指導。在學文時,穿插了說話的訓練和詞語的積累,學生說了很多的好句子:我聽見河水嘩啦啦地流着。小樹向我們招手。小草向我們點頭。星星在眨眼睛。太陽向我們微笑

《快樂的節日》教學反思13

上完課後,我對本節課的過程進行了反思。教學中,我的意圖是以同學爲主體,充沛發揮同學學習的主動性,尊重同學主體的學習需要,讓同學讀題、讀文後提出問題,並以此來組織教學,試圖用同學自身想了解的問題鉤住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慾,使同學的學習成爲一個自覺、自願的心理渴望,變“要我學”爲“我要學”,從而培養同學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和問題意識。面對今天的課堂,我甚感沮喪和困惑。

課堂教學爲什麼會不理想呢?

首先,對同學能力估計缺乏。對於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他們不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還需要老師引導着,在老師的協助下慢慢走入課文,逐步完成與文字的對話。而我未作引導就把整首詩“扔”給同學,同學未深入感悟課文,又讓同學對課文內容提出問題,問題當然是成堆的。雖說這一偏高的要求(“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是課標對中年級閱讀教學提出的要求)在二年級開始滲透也未嘗不可,但既是培養質疑問難意識,就應在同學提問的基礎上作指導,然後師生一起對問題作歸併梳理,確定本堂課着重解決的目標,再圍繞目標在教師引導下深入學習。而不是不顧同學實際、課堂教學的時間限制一個勁地鼓勵同學提問,然後又讓同學讀文後討論逐個解決。

第二,對教材特點掌握不透。課文是一首詩,詩不同於一般記敘文,時間、地點、人物之類的──敘述清楚,詩講究意象,想象豐富,跳躍性比較大,理解時較多地依賴同學的想象和對語言的感受力,應該說學習時比一般文章更困難一些。對於生活閱歷淺、語言感受能力還不強的二年級同學來說,尤其如此。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更應該利用音樂、圖象、語言等多種教學手段爲同學的學習提供臺階,讓他們一步一步走入詩中,讀詩、聯想、悟情。

第三,對教學理念理解不深。讓同學在讀題、讀文章後提出一些想了解的問題並以此組織教學,確實是一種體現同學的主體性、培養質疑問難意識的好方法。但是,體現同學的主體地位、培養同學質疑的意識並不意味着一定要以同學提出的問題組織教學。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有的方法,在甲地是鮮花,在乙地可能是毒草。也就是說,沒有一種教學方法是萬能的,都有其適應性和侷限性,只有在適應的條件下,才幹顯示其效果和威力,否則,便會暗淡無光。所以,教學本課時,教師應該根據教材和同學的特點,繼續創設情境,讓同學在情境中反覆讀詩,喚起生活經驗,在教師的語言引導下自讀自悟,領會詩意,然後把詩編成故事講給大家聽,最後也可進行質疑問難。這樣操作也同樣能體現自主性、培養質疑問難意識,還更富有情趣。

如此看來,教學理念從書本從教師的頭腦走到課堂,關鍵在於教學方法的選擇,而這必需基於實際情況:包括同學情況(年齡、知識、能力、興趣等)、教學內容(課文的體裁、語言特點、內容與同學生活的距離等)、教師情況(文化素養、教學技能、教學風格等);理念在課堂上的體現方式不是唯一的,不在形式,更在實質。

《快樂的節日》教學反思14

這是一篇以歌曲《快樂的節日》的歌詞爲內容的詩歌,內容貼近兒童生活,語言生動形象,旋律歡快、活潑,是孩子們愛唱的歌曲之一。詩文運用比喻和擬人的手法,反映了少先隊員們歡慶自己節日時快樂、幸福和自豪的心情,表達了他們長大後決心報效祖國的志向。透過學習對學生進行珍惜今天,熱愛生活,憧憬未來的教育影響。全詩以“樂”爲線,心情之樂、成長之樂、理想之樂、場面之樂,貫穿全詩,生動地描繪了少年兒童歡慶節日時的快樂心境和歡樂熱鬧的情景。我認爲只有一遍遍地朗讀,多層次、多種形式的朗讀,才能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快樂的心情。因此我精心設計了課堂,想讓學生學得既輕鬆又快樂

課前我與學生進行了談話,讓學生們介紹自己知道的節日,使學生的注意力有課間遊戲轉移到課堂上來,並且在回憶的過程中重新體會到過節時的快樂心情。因爲幼兒園裏都過過兒童節,所以小朋友印象非常深刻,一下子就說出了六一兒童節,我隨機引出你們在幼兒園是怎麼過六一兒童節的,因爲有他們的親身體驗,小朋友很容易感受到當時的快樂。他們有的說讓爸爸媽媽一起參加,把教室打扮漂亮,穿新衣服,吃蛋糕……快樂洋溢在他們的臉上。正是爲了滿足學生這樣的需要,也爲課文的學

習作一個鋪墊。接着,我就直接揭題,在小學裏的第一個兒童節馬上就要到來了,今天我們就提前來過一個《快樂的節日》(板書課題)這樣的匯入比較自然,而且學生把快樂的回憶拿出來了。

低年級學生的模仿能力特別強,所以我設計了教師範讀,教師範讀不僅可以讓學生在老師富有感情的朗讀中初步感受課文的主要內容,同時透過老師的“情”感染學生,拉近老師與學生的距離、學生與文字的距離。因此,我讓學生閉上小眼睛,自己深情並茂地把課文朗誦了一遍,學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了,感受到了快樂的情緒。把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起來後,讓他們迫不及待地去讀課文。

當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後,就要讓學生進一步感悟和體會。我比較尊重學生的選擇,讓他們挑選自己認爲讓他覺得快樂的小節有感情地讀一讀,初步感受節日的快樂。可惜由於是公開課,聽課老師很多,學生很緊張,以至於沒人敢舉手,課堂一下子變得冷清。我也由於緊張不知道如何應對,只知道讓他們再讀讀課文去找找。如果這時候我換個方式,跟學生說:“好,那我們就出發一起去過快樂的節日吧!”然後把多媒體點擊進入課文的第一幅圖。“看,我們來到哪兒了?”這樣順着思路帶領孩子們快樂地走進文字,可能他們就會慢慢地放鬆了,課堂的緊張氣氛也會消除了。

每一次開課前的準備都是痛苦的,每一次的磨課過程都是辛苦的,但是上完課的輕鬆又是可惜的。知道了自己在教學上不足和需要探討的地方,也看到了這節課中的閃光點,足以讓我心滿意足了。課堂常常不會完美,可我們在追求完美的過程中學會了很多。

《快樂的節日》教學反思15

《快樂的節日》是根據歌詞改編的一篇課文。上課之前,我反覆讀着這篇課文,怎麼也沒有感覺,覺得沒什麼好上的。而師傅上這節課時卻是激情飛揚,她那甜美的聲音,以及孩子們歡快的笑聲,讓那時坐在辦公室裏的我也心癢癢的。師傅上完課回來,我忍不住問她:“師傅啊,剛纔那節課上得很有精神嘛。”師傅眉飛色舞地說:“感覺很好。我就抓住從哪裏感受到快樂這個點出發,他們都說得很好。”

哦!抓住快樂這個點!還能有什麼辦法讓這節課更有吸引力嗎?其實在我自己讀這課文的時候一直有這樣的想法:這篇課文其實就是一首歌嘛,要麼乾脆教他們這首歌好了,唱着唱着,他們應該就能體會到快樂了。可是,語文課並不能簡單的等同於音樂課,語文還是帶有一定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語文課還應重視語言的訓練。

但有時候我就是這麼一個固執的人,我捨不得捨棄我的這個想法: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要給大家帶來一節特別的語文課。今天啊,老師要先來教大家一首歌。聰明的小朋友可能已經猜到歌名了。

幾個孩子迫不及待地喊了出來:〈快樂的節日〉。

然後我給孩子們先欣賞了這首歌,又簡單地教了一下這首歌,孩子們顯得異常興奮。

師:小朋友們,剛纔你在聽這首歌,唱這首歌的時候,你的心情怎麼樣。

生1:很快樂。

生2:很開心。

師:一位編者啊把這首歌啊編成了課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看看課文能不能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開心和快樂。

學生自讀課文。(因爲剛纔的學唱過程就是對課文的瞭解過程,所以孩子們在自讀課文的時候也流利多了。)

師:讀了課文之後,你能告訴老師你從哪裏感受到了快樂嗎?

生1:“花兒向我們點頭,小溪歡快地流淌”讓我覺得很快樂。

師:花兒爲什麼向我們點頭?小溪又爲什麼歡快地流淌?

生:是向我們祝賀。

師:祝賀我們什麼呀?

生:祝我們節日快樂。

師:他們還在祝賀我們什麼呀?

生:祝賀我們考試考了100分。

生:祝賀我們學到了很多的知識。

歡樂的讀這一小節。

師:你還從哪裏感受到了快樂?

生2:我們像春天一樣,來到花園裏,來到草地上。

師:你是怎麼從這句話裏感受到快樂的?

生:我可以在花園裏捉迷藏,可以在草地上打滾,這些都很好玩的,讓我覺得很開心。

(從這一句話裏能聯想到快樂,真不簡單!)

生:我還從這裏的美麗的衣裳感受到快樂。

我們穿上漂亮的衣服都很開心的,而且這裏說“像朵朵花兒開放”說明這個衣裳肯定很美很美,那我穿上了肯定很高興。

快樂的讀一讀這一小節。

師:快樂還在哪裏呀?

生3:“飛向我們的理想。”讓我覺得很快樂。

師:“理想是什麼呀“

生:理想就是你希望你將來做什麼。

師:那你們的理想是什麼?

生:我的理想是當一名交警,可以指揮交通。

生:我的理想是當一名科學家,發明很多東西。

生:我的理想是當一名醫生,萬一媽媽生病了,我就可以幫她治了。

……

師:我們都有那麼多遠大的理想,現在我們能飛向我們的理想,我們當然——

生:很快樂。

生4:我還從“唱啊,跳哇”這兩個詞語裏感受到快樂。因爲我們開心的時候都會唱歌啊,蹦來蹦去。

師:是啊,那就讓我們也唱啊、跳啊,一起度過這快樂的時光。

(播放音樂,齊唱歌曲。)

我覺得這是一次很快樂的嘗試,雖然可能在對課文深意的挖掘上還停留在膚淺的表層。但想起了陸小立老師的那句話:“你們新教師現在最關鍵的是:你的課有沒有吸引力。”在這一點上,孩子們燦爛的笑容應該就是最好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