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神奇的激素》說課稿

說課稿2.22W

一、說教材

《神奇的激素》說課稿

1、 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課題是繼 ‘環境對生物行爲的影響 ’之後的教學內容。生物體之所以能夠成爲一個統一的整體,來進行新陳代謝,生長髮育等各項生命活動,並對環境作出適宜的反應,以適應環境的變化,這些都與生物體具有調節功能有密切的關係。本節內容講述的是激素調節-----生長素與植物的向光性。

另外,本課題安排了探究生長素的發現過程等內容,向光生長雖然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學生對此熟視無睹,但並不深究其中的原因。生長素的發現過程則可由現象進一步上升到對本質的探究。

因此,本課題既能讓學生形成生物與環境、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生物學觀點,又能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本課題內容具有重要地位。

2、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 瞭解植物生長素髮現的歷史

2. 理解生長素與植物的向光性間的關係

技能目標: 1. 透過模仿科學家發現生長素的探究過程,體驗科學家認識問題的思維過程,形成並提高觀察,比較,分析,綜合等自主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2. 概述生長素髮現史中蘊含的`科學方法,形成提出問題、運用科學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透過對生長素髮現過程的探究,激發起科學探索和研究的精神,認同科學認識是一個不斷深化和發展的過程

3、教學重點:生長素的產生、分佈和作用

4、教學難點:植物產生向光性的實質

二、說教法

1、本節以探究的形式介紹了達爾文和溫特等科學家發現生長素的歷史和實驗過程,透過學習讓學生了解激素對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作用,同時讓學生進一步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科學家在研究中的認識發展過程和科學的實驗方法。透過探究式教學,讓學習者帶着問題走進教室,合作、探究解決問題,又帶着更多新的問題走出教室、走向生活,使學習者有進一步探究的願望。

2.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實現以下轉變:

教師角色的轉變: 講授者→ 指導者、參與者、合作者

②學生地位的轉變: 被動接受者 →主動參與的學習主體

③教學過程的轉變: 設疑、分析、講授 →發現、探究,構建知識,培養能力

④教學模式的轉變: 教師講授式→ 引導學生探究式

透過這些轉變讓學生主動參與生物知識的構建過程及生物問題的解決過程,充分體現過程性、主體性、發展性。.

三、說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媒體展示 向光生長的鳳仙花植株圖片、向日葵動畫

提出問題: 植物向光生長是我們常見的自然現象,你想過這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板書: 第2節 神奇的激素

探究性學習的模式中首先是發現問題。觀察有助於學生髮現新問題,是創造過程的先導,是思維的起點。

(二)探究學習,導學達標

設問:1、植物向光生長是否與單側光的照射有關?

學生討論提出假設、設計實驗。

媒體演示 胚芽鞘及胚芽鞘黑暗、光照、單側光下的生長的動畫

觀察媒體演示的實驗現象、敘述實驗現象、概括實驗結果。

設問:2、胚芽鞘向光彎曲生長的部位在哪裏?

學生討論提出假設、設計實驗。

媒體演示 尖端橫插有云母片的胚芽鞘在黑暗、光照、單側光下的生長的動畫。觀察媒體演示的實驗現象、敘述實驗現象、概括實驗結果。

設問:3、尖端與胚芽鞘的生長有關嗎?該用什麼研究方法,如何設計此實驗?

學生提出假設、設計實驗

師:早在1880年達爾文就對植物向光性的原因作了研究

媒體演示 達爾文胚芽向光性實驗動畫

觀察媒體演示的實驗現象、敘述實驗現象、概括實驗結果。

(引導學生分析胚芽與向光性的關係,引導學生從兩方面來分析,即生長和彎曲。)

教師總結:根據實驗事實,達爾文推想,在單側光的照射下,胚芽的尖端可能會產生某種物質,這種物質對胚芽生長會產生影響。

板書:一、植物生長素的發現

1、1880年達爾文向光性實驗

設問:4、同學們還有想繼續探究的問題嗎?探究什麼問題?

創設一種輕鬆愉悅的氛圍,給學生以心理安全的活動氣氛,尊重學生提出的“古怪”問題,尊重學生的想象或別出心裁的念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促使他們去探索更多的知識。

設問:5、胚芽尖端是否真的產生了某種物質,這種物質究竟是什麼?

學生提出假設、設計實驗,觀察媒體演示的實驗現象、敘述實驗現象、概括實驗結果。

爲您服務!

爲您服務!

媒體演示 溫特實驗動畫

學生觀察媒體演示的實驗現象、敘述實驗現象、分析溫特實驗的用意,概括實驗結果。

教師總結:實驗說明,胚芽的尖端確實產生了某種物質,它能控制胚芽的生長。

板書: 2、1928年溫特實驗

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就是探究。本教學過程遵循學生的思維規律,提出層遞性的探究問題,透過學生的討論、設計、觀察、概括、描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自我實現的過程中激發探求新知識,主動要求學習、擴展知識視野和拓展知識深度的學習熱情。模擬科學家發明創造的過程,是發現教學法的特點,有利於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發現法中的“再發現”過程,已不再是單純模擬走科學家實踐過程的“老路”,而是把學生推上創新之路。並感受科學家的科學研究精神、思維、方法和認真的工作態度。

媒體展示:郭葛發現了植物生長素的科學短文。

板書: 3、1934年郭葛成就

設問:6、生長素的產生部位在哪裏,有哪些作用,缺點是什麼,它是如何分佈的?

媒體展示:生長素的產生部位,作用,缺點及分佈的短文

板書:二、生長素的生理作用 (媒體顯示:)

1、生理作用:(1)、調節植物生長

(2)、促進果實發育

(3)、促進扦插的枝條生根

(4)、防止落花落果

(5)、影響細胞分化——植物組織培養

設問:7、生長素與植物的向光性之間究竟存在什麼關係?

媒體演示 植物的向光性與生長素分佈的動畫

學生概括植物的向光性實質

媒體展示(教師總結) 植物的向光性實質

板書:2、植物的向光性實質 (媒體顯示:)

板書:三、植物激素的概念

媒體展示 像生長素那樣,在植物體內合成並運輸到作用部位,對植物體的生命活動產生顯著調節作用的物質,稱爲植物激素。

設問:8、如何能讓未成熟的柿子儘快成熟?

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回答

引出其他植物激素:乙烯、赤黴素、細胞分裂素等。

整堂課以學生設計實驗爲主線,教師穿插引導。

(三)鞏固反饋,持續學習

1、小結。

課後小結,使知識及時得到鞏固。

2、完成練習,互相評價。

透過完成開放的研究性練習,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獲取資訊、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