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神奇的海底說課稿

說課稿2.29W

一、教材分析:

神奇的海底說課稿

這節課是北師大版藝術一年級下冊第九單元“藍色的大海”的第三個課題,主要介紹海洋生物的形狀、花紋、色彩等,是學生在學習《小貝殼》、《美麗的風帆》後,讓學生對大海的認識從海灘、海面走向更爲神奇的海底,從而使學生對大海的認識從“零散”走向“整合”,從“單一”走向“豐富”,爲學生認識大自然開啟了另一扇窗戶;同時也是學生學習關於“大海”主題的基礎,具有比較重要的地位。

二、學情分析:

我覺得,要上好一節課,首要的一點就是要摸準學生的“脈”,也就是充分地瞭解學生的學情。“國家藝術課程標準”中指出:藝術學習只有與學生個人的成長環境聯繫起來,才能獲得持久的動力。因此,本課教學前,我着重做了幾個調查工作:

A、學生的生活經驗

B、學生的“原認知”基礎

C、學生以往的學習、活動經驗和藝術技能的掌握情況

透過調查,我獲得了第一手的學情資訊:

1、閩南是一個洋溢着“海文化”的地區,學生生活在海邊,對於大海本身並不陌生,他們聽過、見過、吃過甚至抓過不少的海洋生物。

2、一年級下學期的學生處於具體形象思維時期,思維運作以形象爲主體,對於“動作”和“形象”具有較強的依賴性。

3、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學習,學生合作、交流、獨立操作等學習習慣已初步養成,並且學生也初步學習了用肢體、線條和色塊來表現事物。

根據上面的分析,立足於充分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我擬定於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包括:

1.認知領域:

A、讓學生初步認識海底的奇異景觀

B、讓學生初步認識海底生物的形狀、花紋和色彩

2.能力領域:

A、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像力、動手操作能力和藝術審美能力

B、培養學生用不同的材料來表現海底生物的藝術表現能力

3.情感領域:

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發學生珍愛海洋生物。

增強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及保護自然的'責任感,激發學生對人類生態保護的意識。

三、教學法分析

如何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達成課堂教學的時效性呢?在教學法的選擇上,我主要採用

1、情境教學法:學生的學習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完成的。情境對於學生的學習有着感染、暗示、激勵等作用。一個好的情境的創設,可以爲課堂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觀察法:透過事物和畫面刺激學生的視線,讓學生在欣賞和觀察中產生學習的興趣和意義學習的動力,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和美的鑑賞能力。

3、實驗操作法:

第一,讓學生身臨其境地融入課堂教學中;

第二,透過學生模仿海底生物的游泳方式,達到對海底生物的進一步認知;

第三,透過撕、貼、畫等方式來表現海底生物的形狀、花紋、色塊,提高學生的藝術把握能力和藝術表現能力。

採取上述的三種主要方法,主要是基於個人對於藝術教學的一些感悟:我覺得,藝術教學應該是綜合性、個體性和創造性爲一體的,應該是與生活、與文化、與社會等的有機融合和藝術把握。對此,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上,我主要進行了以下幾方面的考量:

思量一:如何真正地引起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只有真正地引起學生的興趣,這樣學生纔會真正地投入到課堂中來,這樣學習纔會是有效的。我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挑動學生的好奇心。

好奇之心是學生的天性。因此,在課一開始,我就告訴學生,老師可以五秒鐘之內把一張白紙變成一片大海!信不信?以這樣的引入,來極度地調動了學生的興趣。

2、衝擊學生的視線。

追求動感和色彩的亮麗是低年級學生的特點。透過:

A、播放影片。讓學生看到海底的各種生物,感受海底的神奇魅力。

B、播放多媒體課體。讓學生在形狀各異、色彩各異的海底生物中感受美的存在。

C、自我創作。讓學生用各種不同的材料進行創作,以豐富的色塊、線條等來表現海底生物。

3、調動學生的機體表達。動作表達能力不僅是藝術課程的內容,同時也是學生感受藝術、掌握藝術的重要方法。學生透過動作來把握世界。在本節課中,透過讓學生模仿潛水員的潛水動作,讓學生在感覺中走入海底,產生親切感;在模仿海底生物的游泳動作中,把握各種生物的不同特性。更爲主要的是,調動學生的參與激情。

思量二:如何確實地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

藝術素養是藝術課程最爲主要的教學目標。全體學生藝術素養的培養不能寄希望於課外的輔導,只能落實於課堂教學之中。本節課,在充分考量學生的特點和教材特點後,主要培養學生以下幾方面的藝術素養:

A、感受美的能力:在維美的動畫中,讓學生感受大海獨有的神奇;在觀察各種不同生物的形狀、花紋、色塊中,感受海底生物個性的美。

B、鑑賞美的能力:在比較各個生物時,滲透美的鑑賞;在品評學生作業時,讓學生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意見,在表達中培養美的鑑賞能力。

C、創適美的能力:透過觀察和學生個性的獨特把握,讓學生透過不同的材料進行創作。

我的設想是,透過對美的感受、美的鑑賞及美的創造,從多層次、多方位地對學生的藝術素養進行一次提升。

思量三:如何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教育是培養人的工作。不僅語文、數學是這樣,所有的科目也應是這樣。海洋是人類共同的財富,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

A、認識大海的神奇、大海的美。(不忍破壞)

B、認識大海是人類的朋友(不能破壞)

那麼,如何把這些思量真正地落實到課堂中呢?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四、教學過程

變小魔術,揭示課題.

(出示一張白紙)問學生:你們說,在這紙上有沒有看到顏色?接着用一根筆和一碟藍色的水把它變成一片海,由此引發學生的好奇心,然後讓學生說對海底世界的看法,引出課題。

探索海底的奧祕.

1.讓學生模仿潛水員穿潛水服、戴潛水鏡等動作潛入“海底”。

2.播放“海底世界”的精彩動畫片,讓學生身臨其境地看到海底的生物。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

請學生談談對海底世界的感受和海底生物特點的認識。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外形、紋樣、色彩

3.讓學生說說還見到過哪些更神奇的海洋生物?透過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原有的生活經驗,來豐富課堂資源的交流與互動。

4.讓學生隨機模仿海生物在水中游行的動作。培養孩子的模仿能力,同時也爲學生下面的創作形象感受的基礎。

深入認識海底生物的特徵

課件展示不同海生物組成的畫面

1、讓學生自主選擇一個最喜歡的海生物,觀察它的形狀特徵,然後小組內交流。

2、讓學生欣賞海洋動物身上花紋特點。在課件中,把海生物概括成各種簡單的幾何圖形的組合,然後進行裝飾變化,“創造”出美麗的海生物,讓學生感受用點、線、面等來表現海生物。

3、比較,認知色彩。採用課件製作的方法將圖片欣賞設定由黑白色到彩色漸變,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會了透過現象認知色彩,激發了他們的創作慾望。

●在創作中內化學生的藝術素養

1.方法滲透。讓學生討論用什麼方法來表現海底世界?在討論的基礎上,爲學生提供足夠充分的創作材料。

2.合作創作。讓學生在小組中找到自己的合作伙伴,進行合作創作。加強學生的交流、互動和合作。以求使作品的創作呈現更爲豐富的表現力。

在合作中,主要做以下幾個步驟:.

A.確定繪製對象、手法及對象大小。

B.根據生物的形象考慮裝飾的圖案.

C.進行具體的撕、貼、畫等

爲了更好地進行藝術的薰陶作用,可以在學生合作的過程中播放與大海相關的音樂:如《潛海姑娘》等

3、作品展評。每組選一兩名小朋友展示並將該組的構思、設計意圖,說說給大家聽。講得好的小組獎勵一顆海星。在評價過程中,應重視生生之間的互評,鍛鍊學生表達能力以及審美能力。同時重視評價的發展性功用和激勵性功用。

擴展延伸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師:海底世界非常美麗,這是大自然賦予我們人類的瑰寶,我們在感受它美的同時更有責任去保護它,那怎麼去保護呢?

提出問題,引發學生討論思考。(讓學生在討論中懂得珍惜自然,愛護生靈,增強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及保護自然的責任感,從而激發學生對人類生態保護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