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神奇的克隆》原創說課稿

說課稿2.86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透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神奇的克隆》原創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神奇的克隆》原創說課稿

天地如何而來,人如何而來?中國人說是盤古開天闢地,女媧捏土造人。西方說是上帝用了六天時間造了世間萬物。今天的人類已經邁進了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生命新紀元的時代。人類練習着、模仿着大自然創造生命,體驗神奇魔力。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五年級下冊第8課——《神奇的克隆》

一、教材簡析,把握重點難點

本單元的主題爲“科技之光”教學本單元,既要注重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把握文體特點,也要關注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科學思維方法的培養,努力追求二者的交融整合,實現學生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的共同提高。《神奇的克隆》這篇文章中心突出,條理清楚。按照什麼是克隆,分類舉例說明動植物、微生物克隆的不同情形,克隆造福人類、前景誘人的順序鋪排展開。

克隆是全文的中心,神奇是全文的關鍵,而說明是文章的表達方式。因此,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引導學生研讀文字,體會“克隆”的含義及其神奇;瞭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激發並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難點在於引導學生體會並學習下定義、舉例子等說明方法,明白作者是如何說明克隆的神奇所在。

二、基於課標,制定三維目標

文章條理清楚,語言簡練明白。基於五年級學生學情及《語文課程標準》閱讀說明性文章:“要能抓住要點,瞭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這一要求,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三維目標。

知識和能力: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本課的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3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過程與方法:體會並學習下定義、舉例子等說明方法,明白作者是如何說明克隆的.神奇所在。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瞭解“克隆”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激發並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

三、依據學情,運用教法學法

斯賓塞曾經說過:“教育中應該儘量鼓勵個人發展的過程。應該引導兒童自己進行探討,自己去推論。”所以我在本課的教學中將指導學生運用“自讀自悟法”和“討論法”進行學習,透過學生的讀讀、想想、議議等活動,激發學生積極地、主動地參與學習,並能展開想象的翅膀,對未來科學的展望和憧憬。

四、教學環節,展示亮點新意

由於前面學過《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學生對說明文的體裁、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已有一定了解。因此,在教學本文時應引導學生了解本文說明的對象及其特徵,理清說明的順序、條理,理解說明事物時所運用的語言的特點。根據課文內容、教學目標,我將本課教學分成了兩個課時。

古希臘有位哲學家曾經說過“世上不可能有兩片相同的葉子”,換句話,以上的夢想都只能是空想,沒有實現的可能。但是,現在情況卻有了變化,有一種新興生物技術“克隆”,或許可以做到這一點。那麼,克隆是什麼呢?它奇妙在哪裏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奇妙的克隆”透過這樣的匯入設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較好地引出下文教學。

隨後,引導學生帶着自讀目標初讀課文,並藉助字詞教學把課文讀通順讀流暢。葉聖陶先生說過:“要讓學生在書中走幾個來回。”不同層次的讀,讓學生真正走上幾個來回,才能把書讀通了讀懂了。因此,二讀時着重指導朗讀和對課文整體脈絡的把握。然後,可以多種形式來讀課文,小組賽讀,男女生分讀等讓學生再次感知文章內容。在不知不覺中這也培養了學生競爭與合作的意識。這一環節充分落實後,我所確定的教學目標中的知識和能力部分內容就基本實現了。

第二課時的教學應該是解決教學重點、難點的過程,也是課堂教學亮點新意的展示,下面,我就第二課時教學談談我的設想。

(一)緊扣文眼,層層推進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學會抓關鍵的題眼進行教學,常常能達到“提領而頓,百毛皆順”的效果。《神奇的克隆》這一課題,毫無疑義就得抓“神奇”二字進行教學。在課始複習上堂課所得後,教者可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你覺得克隆“神奇”在哪兒?邊讀邊在文中適當批註;然後以小組爲單位,在學習組長的帶領下交流各自的學習情況;最後小組代表全班交流。這樣一來,課堂教學的目標十分明確,學生能夠緊緊圍繞“學習目標”,充分自主地學習,交流也能緊緊圍繞“神奇”二字展開,學生緊扣文眼,自主探究,不僅再次理清了課文的脈絡,還充分感受到克隆的神奇的之處!

(二)巧抓語言,當堂訓練

大部分說明文敘述簡潔,語言缺乏感染力,如何在課堂中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呢?在教學課文第三自然段內容時,學生透過課外查找資料,知道除了文中介紹的柳樹、馬鈴薯、仙人掌外,還有桑樹、葡萄、桂花、桃花、寶石花等植物具有先天克隆的本領,此時讓學生模仿課文介紹的方法,當堂試着來介紹自己熟悉的一種植物的克隆。透過抓住課文關鍵處語文,不僅能讀懂很多植物具有先天克隆的本領,而且非常之“神奇”,還能進行語言實踐活動,真是一舉多得!

(三)體會語言,瞭解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中5-6年級的閱讀目標中對於閱讀說明性文章,有這樣的要求:“能抓住要點,瞭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教學說明性文章,除了達成知識目標之外,應該還厚着更爲重要的教學任務。引導學生關注知識背後的語言文字、表達方式等也是說明性文章的本色所在。教學時,引導學生透過對語言文字的品讀,瞭解作者基本的說明方法,如第二自然段中對克隆是什麼,作者採用了下定義的說明方法,結合學生了解的數學中的定義,從已有的舊知中明白下定義的妙處。而文字從植物到微生物再到高等生物,克隆技術如何造福人類,採用了舉例子和分類別的說明方法,教學中,引導學生結合蒐集的資料,進一步補充文字,並告知學生,大家採用的方法就是和文字一樣的說明方法,從實踐中明白說明方法的好處。透過對這些說明方法的瞭解,明白作者是如何一步一步說明克隆的神奇所在。也就解決了過程與方法這部分目標的內容。

(四)創設話題,思辨導行

教學說明文不僅要把握文字語言的特點,還要善於捕捉可訓練點,靜心設計,讓學生在對話交流中明辨是非,培養語感,獲得多方位的提升。《神奇的克隆》結尾寫到:神奇的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示它誘人的前景。讓學生在小組內說一說:如果你是“一名克隆專家,你會克隆什麼?”透過進一步的探究,讓學生明白,我們利用“克隆”技術不是來享受,不是來傷害他人,而應該用其造福人類,更好地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這樣一來,學生不僅有了“說”的話題,並且在“說”的過程中訓練了語言表達,認清了“克隆”的價值取向,激發並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達成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學目標。

五、板書設計,理清知識結構

(舉例子)

植物

無性繁殖(下定義) 微生物

高等生物

8、神奇的克隆 培育 (分類別)

造福人類 挽救

培植

板書是教師課堂教學語言的精華,板書是教師的第二顏面。在板書中可以看出整篇課文的結構,說明方法的運用,這樣的板書突出中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清知識結構。

莎士比亞說過:一千個人眼裏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麼此刻站在這裏,我深切體會到:有多少位教師就有多少種說課!以上就是本課的教學設計,懇請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