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大力貫徹審美教育,提高學生審美素質-----論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簡陽市鎮金中學

大力貫徹審美教育,提高學生審美素質-----論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周崇新

2005年4月

大力貫徹審美教育,提高學生審美素質

-----論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簡陽市鎮金中學 周崇新

審美教育是培養學生髮現美、判斷美、愛好美的能力教育,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五年寒窗固然能培養出工程師,但學會做人,則需要一輩子;要培養自己具有美的心靈,美是自我教育的的重要手段。”青少年學生正處於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可塑性極大。要培養“真、善、美合一”的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中學語文教學應該大力貫徹審美教育,陶冶情操、淨化靈魂,獲得健康的審美情趣、崇高優美的感情、豐富的文化知識修養,形成正確的審美觀、人生觀,熱愛生活,創造美好生活,從而提高審美素質。

一、 貫徹審美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是由審美教育的特徵和作用決定的。

美育是透過審美的方式教育人,不同於透過說教與規範,利用抽象概念的推演來進行教育的方法,因此它具有形象的特點。同時美育憑藉的是直觀的感染性的形象,它是以整體形象教育和具體細節直接作用於人的感官,這種感染性特點,又使美育不可避免帶有情感教育的特點,因爲審美對象的具體生動的感知必然激起情感活動,它主要透過對美的感受、欣賞、評價和判斷培養人們健全的審美心理結構,包括感覺、知覺、情感、想象、理解諸心理能力的提高和相互協調。在現代教育中它已經成爲實施全面發展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和途徑。

當今中學教育,努力使學生做到高質量的知識掌握和最大程度的智力開發的協調統一及高效率,要求教師根據社會發展採取與學生身心發展相適應的積極措施,使每個個體都得到均衡全面的發展,美育顯示出無可替代的作用。山東山東大學校長曾繁仁教授說:“我們從知識經濟和資訊科技革命的新視覺來重新審視美育,得出的結論是在知識經濟時代,美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審美情感比以往任何時候也都更重要。”

首先,對智育、德育等的作用。王國維說過“一方面又爲德育和智育之手段”,蔡元培認爲“美育者,與智育相輔而成,以圖德育之完成者也”。我們知道美育憑藉的感性材料和藝術作品本身就是知識的重要來源,可以把未曾經歷過的生活以直接經驗形式表現出來,開拓知識面。“人的審美能力一方面內在地包含着認識能力的發展,另一方面也爲認識能力的發展提供了必需的基礎和有利的條件”,美育還可以激發人們求知慾,提高學習興趣,“可以激發和強化人的創造衝動,培養和發展人的審美直覺和想象力”,“一個寬闊、平和的胸襟,這有賴於美育。”

作爲一種情感教育,對德育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因爲由審美對象引發的情感體驗,直接涉及到審美對象的評判,進而產生對客觀事物的評價,得出道德的判斷,審美時由於形式的美醜欣賞必然進入對內容真假善惡的`判斷,從而避惡從善,去僞存真,由情感上的陶冶上升到道德上的淨化,進而達到高尚的人格境界。用柏拉圖的話說“融美於心靈”,彌補德育枯燥、抽象而代之以形象化和愉悅性,提高道德情操,健全人格。蘇聯美學家奧夫相尼科夫說:“在培養人的行爲美方面,美學和倫理學應當攜手前進。”

其次對語文教學的作用看,優秀的語文教師是在樂趣中教學的,靠潛移默化的訓導能力,寓教於樂是美育特徵,也是語文課的優選,它能在感性形式上吸引學生,美育以情動人,理在其中,感染人教學纔會成功。馬斯洛認爲“審美是一種進階需要,美在自我實現者身上得到最充分體現。”薰陶漸染,輕鬆愉快進入角色而師生情不自禁,感情共鳴、褒貶隨成,思想教育也化入心田。

2.是由當前教育改革的呼聲決定的。

首先,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是前提。

應試教育把語文當作工具,這種功利性的目的,遏制了審美衝動;教法上重理性分析,“單向灌輸”的教學形式置文學作品和語文教學的固有特性、規律於不顧,用抽象的概念代替培養美的感情,用推理代替想象,用純邏輯的枯燥乏味的分析或繁複零碎的訓練代替對作品的美的感悟,形成了僵化的教學模式。審美教育的缺失,打不動學生的心,激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德國著名詩人、哲學家席勒曾指出“要把感性的人變成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徑是先使他變爲審美的人”。顯然應試教育嚴重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素質教育的推行能克服了應試教育的問題,培養了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適應了社會發展與人的發展的規律。

其次,中學語文教學大綱的制定是依據

2000年3月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正式頒佈實施了《全日制普通進階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驗修訂版)》,強調“進一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感情,培養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愛國精神,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並在教學中應重視的幾個問題中進一步指出:“在培養語文能力的同時,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提高思想認識、道德修養、文化口味和審美情趣。”作爲綱領性檔案,正如莊文中所說“樹立健康的審美觀,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對語文教學來說是一股富有活力的礦泉水”。

再次,當前新課改是助推器

2004年年全面推進的新課改增加了選修課。文學作品數量增多,它的理念是“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關於審美“崇高對美的發現、追求與創造,應關注學生情感的發展,使之受到美的薰陶,培養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審美感知和創造能力”。性質上堅持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這極大地推動了審美教育的實施。

英國美學學會主席赫伯特.裏德在其《寓教育於藝術》中指出:“美育不僅成爲當今教育中的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大有成爲整個教育的基礎和整個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貫徹審美教育勢在必行。

美育的意義在於培養人、美化人。語文教材是一個琳琅滿目的美的世界,絕大多數作品無不與美有關,與人的美化有關,可以說,語文是人的精神家園,是人類審美的集中表現。這富有情感的學科是其它學科無法比擬的,素質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今天,美育與語文有質的統一性。韋志成指出:“語文教學要用‘美’吸引學生,其宗旨是在教學中實施美育,沒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的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造就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最終實現人類自身的美化。”語文教學貫徹審美教育順理成章。

二、那麼,怎樣在語文教學中貫徹審美教育

1.創設審美情境,激活審美心理。

審美情境的創設包含豐富多彩的審美因素,可以啓發想象,誘導聯想,激活審美心理,建構審美心理結構。

①營造審美的校園環境。校園環境是陶冶學生審美情趣,產生潛移默化影響的獨特空間。陶行知說:“我們首要重藝術化的校容。”不僅校園設計審美化,還要有校園人際關係的審美化,因此校園力求淨化、綠化、美化,師生和諧化。

②藉助審美的教學媒介。利用現代化的教學媒介,如多媒體教學,組成聲音、圖像、文字的綜合體,更直觀,讓學生身臨其境,調動多種感官感知。還可以運用電影、音樂、繪畫等拓展想象空間,引發審美心理。

③精選審美的教學技法。意境的創設可用語言、動作、精美片段的切入、優美板書的設計等。如學習《雷雨》可將教室佈置成舞臺,讓學生繪聲繪色表演,產生強烈審美慾望。

2.激活審美情感,引導學生體驗美。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語文審美教學應以美感人,以情動人,用情感撞開學生心靈的門扉。易健教授認爲“現代美育是一種感性的情感的生命教育”美育透過渲泄、引導、昇華感性來對人實施教育。可以說“情感是一切審美活動的血液”那麼,怎樣激活審美情感,引導學生體驗美呢?

我想,首先匯入激情,緊緊抓住學生的心。其次朗讀激情。深入課文深層意蘊,情感與思想達到“與作者心靈相感通”的物我合一、物我兩忘的審美情景,誘發同步聯想,激發審美情感。再次設疑激情,教學中設疑,能激起審美愉悅,觸發情感,它是學生認知活動的“能源”和“發動機”

3.因勢利導,鑑賞美。

激發想象、聯想鑑賞美。想象力在審美心理中佔有重要地位,激活情感體驗美之後,透過記憶基礎上的表象運動,藉助想象得以超越時空取得更深廣的感受內容。

研讀課文鑑賞美,研讀是激發審美情感,提高鑑賞力的關鍵,可指導進行思路教學,深入美文深層,不但知文意且知言外之意、韻外之致、味外之旨,對蘊含的美加以闡釋和點撥,轉化爲學生能體味到的美,產生評價美的能力。研讀的方法宜採用討論法,充分肯定學生。

4.靈活多樣,創造美。

陶行知認爲“教育之美在於創造美”。創造美是審美教育的歸宿,是最高階段,不僅是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和聰明才智的最佳過程,而且也是學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最佳途徑。

在課文學習中創造美,學習過程是非功過自我感知、領悟過程,偏向於生髮新形象、新意識、新意義的過程。如林黛玉這個形象可引導從現代社會角度重新認識,再如表演、朗讀也是對課文感知的創造。

在日常生活中創造美,美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有美,引導學生做美的創造者。如穿衣打扮、佈置寢室、美化教室、文藝演出等,都可提高創美能力。

作文中表現創造之美,學生在內在情感驅動下,對以往儲存在頭腦中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透過想象,構思立意、謀篇佈局、遣詞造句、提煉修改等將感情融入來表現美和創造美。高考衆多的滿分作文無不令人拍案叫絕,爲學生個性張揚提供了廣闊空間,充分發揮了創造的自由。因此教師應靈活多樣地鼓勵學生寫作,如改寫、續寫、仿寫訓練、讀寫結合訓練、自由式作文訓練。

“美育是關係到人的各個方面的‘系統工程’”。語文教學貫徹審美教育,是一種全方位的素質教育,與德、智、體等一起,關注了人的生存質量,使人自我完善、自我優化,我們充分利用優秀的語文資源,認識美育在現代化整體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我們面前展現出的是教育的美好天地和高素質的現代化建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