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初中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探討論文

論文6.82K

摘要:在語文教學中,在展示和運用它的“工具性”的同時,應將品德教育和審美教育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審美情趣,陶冶美好的情操。要充分設計各種手段,採取各種有效措施,透過各種渠道進行審美教育,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培養良好的思想素質,使其成爲全面發展的新一代。

初中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探討論文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審美教育

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新課改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語文素養具有豐富的內涵,其中“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是語文素養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從選入初中語文教材的課文看,選文從不同側面、運用不同的方式反映人類生活,內容豐富多彩,其教育功能具有多元性。思想教育、知識教育、能力培養以審美教育是不可分割的。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在展示和運用它的“工具性”的同時,應將品德教育和審美教育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審美情趣,陶冶美好的情操。

1引導學生從教材中認識美,感受美

在新的語文課本中,有抒寫人生感悟,揭示人生真諦與意義,表現人生價值之美;有描寫自然世界的壯麗和神祕,反映祖國大自然之美;有刻畫人物形象,體現社會生活和人間真情之美;有反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使生態均衡發展所表現的珍視生命、關愛自然的情感之美等等。這些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包含着濃厚的審美因素。因此,語文教師就應充分利用教材內容,透過教學互動,逐步鍛鍊和培養學生認識美,感受美的能力。

1.1可引導學生分析課文中自然景物的描繪,感受大自然之美:如朱自清先生的《春》,這是一篇詩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作者抓住春的特徵,用詩的筆調描繪了大地回春,萬物復甦,生機勃發,花木爭榮的景象,爲我們展示了一幅色彩斑斕的春景圖。這幅巨大的春景圖又由“春草圖”、“春花圖”等五圖構成,它們具有相對獨立的特寫鏡頭,但又結構嚴謹,交相輝映,形成完美的整體,所繪之景充滿着生命活力,賦予人們美的享受。寫春草,描寫它“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作者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初春綠草如茵的草的物點。花兒是美的,春天的花兒更美。在這幅春景圖中,“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寫出了百花爭春的熱烈情景。“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用比喻的修辭方法突出了花爭相鬥妍,描繪了春天百花盛開,春意盎然的繁榮景象……透過引導學生對課文景物描寫的分析,讓學生能感受到春天的意境與神韻,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美、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1.2可引導學生對課文中刻畫人物形象的分析,讓學生感受人物的心靈美和社會之美:形象是指課文中人物外在美與內心美的統一與和諧體現。人物形象的感染是無窮的,學生透過美好形象的`感染,便能激活其對人物的愛與恨、美與醜的判斷潛力,並誘發他們愛美情感的產生。如在《蘆花蕩》的教學中,透過老頭子人格魅力的剖析,感知老頭子的英雄性格,被他像這“蘆花蕩一樣美的博大的”心靈所感染。又如童話《醜小鴨》,作品透過“醜小鴨”這一形象的刻畫和它坎坷經歷的敘寫,突出了“醜小鴨”對美的嚮往和不懈地追求,引發學生產生強烈的感情共鳴,啓迪他們對完美人格的自我向往。再如教學《老王》、《信客》,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去感受人物平等互愛,善良厚道的品格,以及誠信無私而贏得社會尊重與愛戴的完美形象,從而體驗到人間的愛與善良的社會之美。

1.3加強對學生語言文字訓練,體驗語言的藝術之美:從審美角度講,語文是語言文字的藝術體現,它運用語言文字的描寫功能來反映客觀事物,再現藝術之美。如《橋之美》這是篇採用描寫和抒情手法來展現“橋之美”的小品文,文字極富表現力和感染力。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透過反覆朗讀、背誦和摘句、析句等訓練,品味文中優美句子的情味,理解文章內涵,提高其藝術審美能力。

2聯繫學生生活,引導他們在實踐活動中發現美,體驗美

除從教材中認識美和感受美外,還應引導學生從實踐活動中發現美和體驗美,新的語文課程設定了“綜合性學習”的結構板塊。所謂綜合學習是一個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是一種新型的語文學習方式,其特點具有開放性、自主性、實踐性和探究性。其中實踐性就強調學生的親自參與和實踐體驗。是語文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的有效途徑。同時綜合性學習的內容更多的來源於社會,來源於自然,來源於學生自身的各種類型的生活之中,因而其學習內容更多的表現出語文與生活的聯繫,語文與社會的聯繫。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材內容,讓學生自發的、有目的的、有計劃的進行綜合性學習,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逐漸培養髮現美的能力,提高審美水平。運用“綜哈性學習”實現審美教育,方法多種,形式多樣。可指導學生從教材的編排中,針對“綜合性學習”的相關內容,開展主題活動,獲取美育因素,進行審美體驗;可讓學生組織春遊或秋遊活動,到野外觀察大自然,攝取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觀,欣賞雄奇壯麗的自然傑作,感愛大自然濃郁的神韻,提高審美情味,增強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也可讓學生到社區或農村,觀察社會體驗生活。社會生活是紛繁複雜、豐富多彩的,是學生獲得審美教育的活教材。教師要指導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學會洞察社會現象,甄別美醜與真僞,鍛鍊發現美的眼力,吸收美的營養,逐步確立人格形成的價值定位。還可以讓學生對現實生活的真人真事進行專題調查訪問。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新生的美好的事物如雨後春筍,構築了一個廣闊的、文明而美好的社會平臺。學生透過調查訪問,從中獲取審美資訊,接受美好事物的情感薰陶,感受社會對心靈的呼喚,追尋對美好未來的理想之夢,增強構建和諧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從而達到陶冶美好心靈的教育目的。總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設計各種手段,採取各種有效措施,透過各種渠道進行審美教育,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培養良好的思想素質,使其成爲全面發展的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