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

本組教材圍繞以“戰爭與和平”這個專題,選編了幾篇適合四年級學生特點的課文。《夜鶯的歌聲》《小英雄雨來》都是講的戰爭中機智勇敢的小英雄的故事。《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透過一箇中國孩子寫給聯合國祕書長加利的信,呼籲國際社會一致行動,維護和平,制止戰爭。兒童詩歌《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是孩子們呼喚和平的共同心聲。每篇課文都緊緊圍繞專題,給學生越來越鮮明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戰爭打破了多少童年的幻想,擊碎了多少美麗的憧憬。人類不需要戰爭,讓我們共同祈禱未來的世界永遠和平,讓“和平之花”永遠絢麗綻放。

【單元總體目標】

1、認識27個生字,會寫2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真摯情感,從中受到薰陶感染。

3、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

 【單元教學建議】

本組課文的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以“戰爭中的孩子”爲主線貫穿整個單元的學習,讓學生貼近文字,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

2、師生共同查找有關戰爭的資料,讓孩子對戰爭有更充分的瞭解,讀書時體驗會更深刻,更獨特。

3、培養學生的自讀能力,加強課文的朗讀訓練。

4、推薦一些戰爭題材的文學作品以及電影、電視作品。

5、進行各種拓展練習,讓孩子們在各種語文活動中拓展學習空間,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並進一步堅定維護和平,反對戰爭的信念。

【單元教學時間】

13《夜鶯的歌聲》2課時

14《小英雄雨來》1課時

15《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2課時

16《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1課時

語文園地四3課時

機動課時2——4課時教案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2

●導課激興趣

春天是生機勃勃的,到處是綠色,到處是鳥語花香。而嬌豔的花朵,無疑是春天裏最絢麗多姿的一筆。它用繽紛的色彩、嬌弱的身姿、清幽的氣息吸引着無數的文人墨客。然而當你面對千萬朵在冷風冷雨中怒放的小花時,又會有怎樣的感受呢?(板書並齊讀課題)認真讀書吧,相信你一定會有收穫的。

●初讀知大意

①小組合作:互相檢查讀課文情況,互相質疑問難,解決不了的問題先記錄下來,留到全班交流時提出來。

②自學反饋;

a.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師生共同正音。

b.師生共同質疑答難。(此時重點解決理解字詞的問題)

③整體感知課文大意。

說一說:作者在維也納經歷了一件什麼事?

●細讀理脈絡

①維也納的春天給作者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他的感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默讀課文,畫出表現作者感情變化的詞語,並聯繫上下文想一想,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②請學生上黑板寫出表現作者感情變化的詞語,教師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寫作線索和作者的情感脈絡。

●品讀感悟美

①把自己喜歡的部分多讀幾遍,圖畫出精妙之處,反覆品味,揣摩作者的內心感受。必要時可以和身邊的同學交換意見。

②文學鑑賞會。

教師扮演文學鑑賞會的主持人:各位文學評論家們,大家已經反覆閱讀了著名作家馮驥才的散文片段《花的勇氣》。現在就請各位就文中的語言是否優美,遣詞造句是否準確生動發表高見吧。

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引導他們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

●美讀入情境

①循着作者感情的變化,入情入境地朗讀全文。

②舉辦朗讀比賽,評出優勝者。

●回讀抒胸臆

生命是寶貴的,卻又是短暫的。有一位哲人說過;我們無法左右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決定生命的寬度。同學們,學習了本組課文,當你爲磚縫裏頑強生長的小苗喝彩時,當你被絕境中奮力求生的飛蛾震撼時,當你爲花叢中感受春光的盲姑娘感動時,你對生命的意義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和感悟呢?請把你的所思所感記錄到自己的日記中吧。

●閱讀選讀課文《生命的藥方》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3

教材分析:

這首詞是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22課《古詩詞三首》中的一首,作者是唐代詩人、畫家張志和。詞中描繪了一片畫意詩情。色彩明麗,畫面清新,加上斜風細雨,顯得寧靜而美好。全詩動靜結合,意境優美,用詞活潑,情趣盎然,生動地表現了漁夫悠閒自在的生活情趣。

學生分析:

學生初次接觸詞,對詞的特點不熟悉,這首詞內容淺顯,指導學生先自學,引導學生在讀中想象,讀中感悟,體會詩中意境。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生字詞,有感情朗讀、背誦《漁歌子》。

2.體會詩詞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3.培養學生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體會詞中有畫,詞中有情。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的感情,激發學生對古詩詞的熱愛。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資料卡、彩筆。

教學過程:

一、班級詩詞大會

1.詩詞比賽:老師說前一句,學生答後一句。

2.圖中有詩:根據圖片回答詩句。

二、初步感知

1.出示《漁歌子》和《江雪》。學生根據課本注音讀一讀,找找它們在形式上有什麼不同,引出詞的特點。

2.介紹詞和作者:詞,是一種詩的別體,詞,又叫長短句,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詞可以歌唱,每一首詞根據格律,都有一個曲調名,成爲詞牌。詞牌是詞的調子的名稱,詞調是寫詞時所依據的樂譜,有的詞牌就是詞的題目,比如今天我們學習的《漁歌子》。

張志和:唐代詩人、畫家,今流傳《漁歌子》五首。

3.自學

(1)根據注音自讀兩遍,讀準字音。

(2)同桌檢查讀。

(3)齊讀,欣賞配樂朗讀,學生再讀。

(4)學習生字生詞。藉助圖片認識白鷺、鱖魚、箬笠、蓑衣。

(5)對照詩詞後的註釋,想一想詩詞中每句話的大概意思,小組合作學習,不懂的可以討論可以問老師。

(6)全班交流詩詞大意。

(7)詞講究韻律,讓我們一起雙手擊掌,打出節拍,隨節拍讀。

三、品味詞中畫,畫中情

1.思考,詞中介紹了幾種景物?你能看出是什麼季節的嗎?

2.在作者的描述中,不僅有景還有人,不僅有色彩還有聲音,不僅有動態描寫還有靜態描寫,讓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展開你豐富的想象,想一想,你彷彿看到了、聽到了、聞到了或感受到了什麼?把你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寫一寫或畫一畫。

3.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展示。體會出詞中有畫。

4.作者寫的這些景物給你的印象怎麼樣?這色彩明麗的“畫”在表達作者一種什麼樣的情感呢?哪位同學能把作者這種輕鬆愉快的心情讀出來呢?

5.面對垂釣者,你有什麼想問的嗎?誰能回答這個問題?指名學生回答。

我們只有瞭解作者是在怎麼樣的心境中寫下的這首詞,纔會對詩詞所折射出的情感有更深的瞭解。閱讀資料,思考,指名學生說一說“不須歸”還有什麼含義。

6.作者的大哥張鬆齡擔心弟弟在外面受苦,特地寫了一首詞《和答弟志和漁父歌》,勸弟弟回家。(課件出示張鬆齡的《和答弟志和漁父歌》:樂是風波釣是閒,草堂鬆徑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1)師生一起來對讀兩首詞。

(2)志和啊,你爲何不歸?指學生回答。

(3)讓我們一起讀出張志和的心聲吧。

四、有感情朗讀、吟唱。

1.鬱鬱蔥蔥的西塞山附近,桃花盛開,白鷺飛翔,碧波粼粼,鱖魚跳躍,好一幅秀麗宜人的水鄉風光,頭戴青斗笠,身披綠蓑衣斜風細雨中垂釣的人兒不想回家。同學們,讓我們伴隨優美的音樂,把作者悠閒愉悅的心情讀出來吧!

2.一首優美的詞也是一首優美的歌,這首傳唱千年的詞也改編成了一首歌,我們一起唱起來吧!

五、把這首詞畫成一幅畫,積累描寫田園風光的詩詞。

板書設計:

漁 歌 子

唐 張志和

景 美麗如畫

不須歸

人 悠閒自在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4

教學目標:

1、識5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2、 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意思。

3、 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領悟三個事例中蘊含的意思。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以老師小時候的事情匯入。

2、引出課題《生命生命》

3、指導對課題的朗讀,請生讀,師範讀,齊讀。

二、初讀課文

1、讀準生字、新詞,遇到難讀的字多讀幾遍,理解課文中詞的意思。

2、找一找課文寫了哪幾個事例。

板書: 1、飛蛾

2、瓜苗

3、自己的心跳

三、快速地默讀課文,找出課文中讓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反覆地讀一讀。

交流:

1、但它掙扎着,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飛蛾那種求生的慾望令我震驚,我忍不住放了它!

解決:

震驚,什麼讓我震驚?

飛蛾那求生的慾望指什麼?

掙扎什麼意思?我們什麼時候會掙扎?

飛蛾一開始“極力鼓動”,後來怎麼又變成“躍動”了呢?

2、那小小的種子裏,包含着多麼強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衝破堅硬的外殼,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向上,茁壯生長,即使它僅僅只活了幾天。

解決:

我們知道植物的生長離不開……但它卻可以在……你感受到了什麼?

有一個字很好地寫出來了,“竟”表示不可思議,出乎意料之外。

3、這就是我的生命,單單屬於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決定,我必須對自己負責。

解決:

好好地使用,指什麼?

白白地糟蹋指什麼?

4、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解決:

有限的生命,你怎麼理解?

無限的價值你怎麼理解?

怎樣的生活纔是有價值的?

四、師總結,出示關於生命的名言。

五、小練筆

學了這篇課文,我的感受是……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5

【教案背景】

《觸摸春天》這篇課文短小精悍,語言簡潔,意境雋美,所蘊含的道理非常深刻。而我們的孩子對盲童的生活缺乏體驗,對生活的思考也缺乏經歷。所以最好用需要的課件來輔助教學,增加直觀性,能幫助學生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切實地落實本課的重難點。

【教材分析】

《觸摸春天》是人教版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這篇簡短的抒情散文真切描寫了一個盲童在花叢中用手、用心靈來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表達了盲童熱愛生活,珍愛生命的強烈追求。文章文筆細膩,用詞豐富、優美。選編的意圖,一是引導學生體會盲童對生活的熱愛,感受作者對

生命的關愛;二是學習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並體會其表達效果,增加語言積累。

1.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道理,體會其表達效果,增加語言積累。

(2)引導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自主發現含義深刻的句子並進行反覆研讀、思考,結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實際體會語句的含義,在交流中不斷完善、昇華自己的認識。

(3)引導學生透過學習課文體會盲童對生活的熱愛,感受作者對生命的關愛。

2.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深入體會一些關鍵詞句的含義,教學難點是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教具準備】

幻燈片、《千手觀音》的舞蹈片段、《觸摸春天》朗讀媒體檔案、《觸摸春天》朗讀3

【教學方法】

本課採用創設情景激發興趣──提出問題引發思考──品味語言觸發感悟──朗讀課文抒發情感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對語言的品讀感悟中理解關鍵詞句的含義和作用,又能在情感上受到薰陶和感染。

【教學過程】

一、設定情境,匯入課文。

1.欣賞舞蹈《千手觀音》片段

2.觀後談感受:知道這是什麼節目嗎?有什麼感受?

(學生的感受可能只停留在對節目的讚美,教師要適時提醒學生這是一羣殘疾人表演的。)

3.引入課文:一羣殘疾人做出了許多正常人也做不到的事,真是一個奇蹟。有個盲女孩也創造了一個奇蹟,讓我們跟隨着她一起去觸摸春天吧!

板書課題 17 觸摸春天

二、朗讀欣賞,體驗春天。(播放《觸摸春天》朗讀媒體檔案)

故事的主人公是誰?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討論交流

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2.小組內交流。

3.全班交流。

四、品讀課文,探究體悟。

1.課件出示“安靜在花叢中穿梭,她走得很流暢,沒有一點兒磕磕絆絆。安靜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來。她慢慢地伸出雙手,在花香的引導下,極其準確地

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我幾乎要喊出聲來了,因爲那朵月季花上,正停着一隻花蝴蝶。”

(1)安靜來到哪兒散步?我爲什麼要喊出聲來?

(2)安靜創造了一個什麼奇蹟?

(3)爲什麼你認爲這是奇蹟?有什麼感受?讀讀,希望你讀得流暢!

2.比較句子:

(1)她伸出雙手,在花香的引導下,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2)她慢慢地伸出雙手,在花香的引導下,極其準確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讀一讀,體會這兩句有什麼不同,哪句更好,爲什麼?誰能讀出這兩句不同的感覺?

3.出示“安靜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來?,正停着一隻花蝴蝶。”

指名學生讀後,問:“我”喊出聲來了嗎?爲什麼不喊出聲?請懷着作者同樣的心情讀一讀。

4.出示“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被這個盲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

(1)自由讀讀這個句子。

(2)“竟然”什麼意思,安靜本想攏住什麼?“竟然”可以換成什麼詞?可以用“竟然”說一句話嗎?

(3)現在大家都是安靜,請閉上眼睛,伸出雙手,跟着老師的聲音來做動作,想象。“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沒有體驗過的地方。”(停頓片刻)你體會到了什麼?“神奇的靈性”指什麼?

再來一次,這一次要邊做邊想邊跟老師一起說。

5.出示“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安靜的心靈來到了一個她完全沒有體驗過的地方。”讓學生齊讀。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提醒學生聯繫課題進行想象。)

6.出示“許久,她張開手指,蝴蝶撲閃着翅膀飛走了,安靜仰起頭來張望。”

學生自由讀這句話,讀後談感受。

五、總結收穫,昇華情感。

1.播放《觸摸春天》課文朗讀

讓我們隨着課文朗讀輕聲讀一讀課文,再次享受一個盲童在花叢中用手、用心靈來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想一想,安靜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2.幻燈片出示課文中的插圖、《千手觀音》劇照、海倫·凱勒相片,教師隨機旁白:一個盲童在花叢中用手、用心靈來感受美好春天;一羣殘疾人用她們美妙絕倫的舞姿征服了觀衆,做出了許多正常人也做不到的事;海倫·凱勒──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又給人類帶來光明的女性,一個幽閉在盲聾啞世界裏的人,竟然畢業於哈佛大學,並用生命的全部力量處處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爲殘疾人造福,被美國《時代週刊》評選爲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

你從中受到什麼啓發或感悟?請隨着輕鬆的音樂,開啟心靈之窗,說出自己的所思所悟。

3.出示語句:“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 齊讀。

六、佈置作業,課外延伸。

1.從文中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或段落,抄寫和背誦下來。

2.按照課後學習夥伴的提示,蒐集熱愛生命的感人故事,小組合作辦一份以“熱愛生命”爲主題的板報。

【板書設計】

17 觸摸春天

盲童安靜 放飛 蝴蝶

攏住 驚訝

創造奇蹟 熱愛生活 權利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6

課前談話:同學們,今天我們上課的地點變了,上課的老師也變了,有那麼多的老師來聽課,你的心情是怎樣的?

生:緊張!

師:來,伸出你的右掌,我們來擊掌一下!我把信心透過掌心傳遞給了你,你還緊張嗎?

還有嗎?

師:高興!能不能把你的高興表現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

生:興奮!

師:告訴你哦,此刻我也有這樣的感受!……

……

師:先來背背古詩,字正腔圓,不錯!再來一首!聲音真響亮,真有感情!

接下來,要開始上課了,準備好了嗎?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出示課題),請看課題,一起來讀讀!這個題目有什麼意思呢?請同學們大膽的來猜猜!

生:……

師:這是你的理解;有點道理;

師:這個課題的意思很深奧,我們讀了課文會有更深的理解!請同學們先自己來讀讀課文,要把課文讀通,讀順,特別難讀的地方,可以多讀幾次,好,開始!(生自讀)

師:從同學們的表情,陳老師發現想要讀好這篇課文確實有點難度,現在,老師請幾個同學來讀讀,誰來?學習的機會是自己把握的。你最積極,我請你讀第一自然段。

生:……

師:加拉巴哥島:是個外國地方,比較拗口,我們一起來讀讀!繼續!(生讀)這裏有個新築巢孵化:不對——這個詞比較難讀,請你再讀!築巢孵化知道嗎?

對——這裏有個新詞,大家注意一下:築巢孵化知道嗎?(生講不出來——築巢指的是什麼?孵化是什麼?(好——讀的字正腔圓,很流利;看來你在朗讀上是下了功夫的,不錯的!不好——他很認真讀完了這段!)

生:做窩……

師:對啊!第二小節誰來?好,你來!(好——讀的字正腔圓,很流利;看來你在朗讀上是下了功夫的,不錯的!不好——他很認真讀完了這段!)接下來誰讀?把難度增加,第3、4小節連起來請一個同學來讀!要想讀好這兩個小節,先要讀準這兩小節裏的4個新詞,自己先來讀讀;誰來?

躊躇不前:躊躇不前的“躊躇”這個詞很容易讀錯!我們一起來讀讀!再讀!再讀!

嘲鶇:這是一種生活在海邊的鳥;

頹喪:這個頹字也是要注意的;

偵察:

誰再來讀讀?(指名)

師:現在有把握讀課文了嗎?我請你來!同學們,帶着你的心跟作者一起上島,看看一路走來,你的心情有什麼變化?(生讀)

師:你的心情是怎樣?(3—4)

生:……

師;是啊!……

(師: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呢?說說你的理解!)

出示畫面及文字:你們看,這就是發生在沙灘上那令人緊張的一幕,讀讀這段文字,哪些詞、句讓你產生了這樣的感受?

A:“一隻……”

“突然”:師:老師聽出來了你把這個“突然”這麼強調,說說你的理解!(生說)是啊,出乎意料!誰來讀?始料不及啊!再來!

啄:“他用嘴啄幼龜的頭”,多危險,誰來讀?多狠啊!你讀!

帶着這樣的感受我們一起來讀讀!(生讀的慢,同學們,眼看幼龜就要被嘲鶇吃掉了呀!還會這樣慢悠悠嗎?再來!(速度快點!)還有哪些地方?

B、“欲出由止”:欲出又止是個新詞,知道它的意思嗎?(生回答)它的出是爲了什麼?

(生回答)對啊,那麼止呢?(生回答)想出來又不敢出來,這就是欲出又止。這段話中有一個詞語的意思跟它接近,找找!(生:躊躇不前)小綠龜的欲出又止,小綠龜的躊躇不前完全是有道理的,你看:“一隻……”

這個場面真令人緊張、揪心啊,帶着這樣的感受一起來讀!師:“突然……”

師:面對這樣揪心的一幕,我和同伴、生物學嚮導又有什麼樣的反應呢?請同學們課文的第4小節,去找找,去劃劃!

師:我和同伴的態度是怎樣的呢?

生:很焦急

師:那焦急地來讀讀同伴說的話!

生:……

師:着急啊!誰再來!

生:……

師:萬分焦急!再來!

生:……

師:我們焦急萬分!而嚮導呢?

生:若無其事!

師:若無其事,理解嗎?

生:沒有事!

師:沙灘上真的沒有事嗎?(不是)是啊!我們着急、擔心,揪心,嚮導卻若無其事,誰來讀讀嚮導說的話?(無動於衷的嚮導,鐵石心腸的嚮導,無情的嚮導,殘酷的嚮導!)

師:讀到這,你對嚮導的話,對“自然之道“有什麼理解?(生說)

師:(不要管它,隨它去吧……)“嚮導的冷淡,招來了同伴的一片“不能見死不救”的呼喊!同伴們會怎樣呼喊呢?

生:……

師:誰還能用自己的話來勸勸嚮導!!

師:苦苦的哀求;發自內心的勸告;你對他進行了指責;……

這一節語文課便在強烈的情感體驗中結束了。從教學情況看,既定的教學目標在課堂上得到了實現,教學的難點“自然之道”的內涵也深入人心。聽課老師都以爲這是一節毫無爭議的“優質”課了,卻不想風波乍起,這節課在評委組中產生了較大的意見分歧。

聲音一:語文之道不能拋棄

犝飩誑畏噶朔較蛐緣拇砦蟆N頤竊謔導新課標時不能全盤否定傳統母語教育幾十年總結出來的優秀經驗。這節課違背了“語文之道”!語文之“道”是什麼?語文之道就是閱讀教學要遵循“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規律,這堂課把文字攔腰一刀,分二次呈現文字,這是肢解了文字,腰斬了文字,先從“部分”入手,沒有給學生一個完整的文字,一個整體感知,這是不符合閱讀教學的規律的。

聲音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犘驢僞曛賦觥耙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自然之道》這篇課文如果按照常規教法,讓學生先整體感知,通讀文字,學生就一目瞭然地知道了整個故事的變化和結局,就會很難提起閱讀興趣和探究慾望,他們的情感就會波瀾不驚,對於“自然之道”的內涵理解也是泛泛而談。就好像你已經知道了電視劇的大結局後,你對情節的曲折發展的關注就興味寡然了。而陳老師能根據文字的特點,採用了“不完滿閱讀對話文字”,對教材進行了大膽地、創造性地重組,二次呈現教材,給學生帶來的是巨大的“情感衝擊波”和“視覺震憾力”。學生主動地去填補、完善、建構,激活原本凝固的文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自然之道”的內涵,並且這種道理的悟得是伴隨着強烈的情感體驗參與的,更顯得刻骨銘心。一堂課好不好,發展是硬道理!

牪⑶藝庋做並沒有破壞文字的整體性,並沒有違背“語文之道”,因爲最後的教學還是迴歸整體,前後映照,只是文字呈現的時間、呈現的手段、呈現的方式有所了,哪能上綱上線到方向性的錯誤呢?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7

本組四篇都是寫人記事的文章,題材、體裁與第二組相同,但表達的主題不同。本組以執著的追求爲主題,選取的是名人和普通人不懈追求的故事,富有教育意義。訓練的重點是:能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留心人物的外貌、動作和語言描寫的方法,體會人物的執著追求精神;能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出不懂的問題討論解決;還要學習透過具體的事例來描寫一個人精神風貌的方法。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注意引導學生體會伽利略提出疑問、解決疑問的實驗過程,體會伽利略追求真理的精神。第三自然段是理解上的難點,要引導學生弄明白。

《全神貫注》,注意引導學生找出課文中描寫人物神態和動作的語句,從而體會羅丹全身心投入、精神高度集中的藝術創作狀態。再讓學生抓住課文的最後一句話,結合實際談自己的體會。有關羅丹的資料袋可先讓學生在學習課文之前讀讀,以豐富對課文人物的理解。

《魚游到了紙上》,魚游到了紙上與先游到了心裏兩者之間的關係,是課文理解上的重點,也是難點,可抓住描寫人物的神態、動作和場景來理解。

《父親的菜園》要了解父親是怎樣開墾菜園的,從這件事中,你懂得了什麼。可以引導學生談自己的感受。同樣,要抓住對人物描寫的語句重點學習和體會。

口語交際、習作:這是本學期第二次寫人的'作文(第二組實際上也是寫人的)。作文指導的重點是怎樣選擇材料,即要透過具體的事例來把一個人的執著追求的精神風貌寫出來,把自己對這個人的敬佩之情表達出來。可以提示學生注意描寫人物的外貌、動作和語言。

教學目標:

1. 運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透過選擇適合自己,自己喜歡的表現方式,抓住重點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

2.體會描寫人物動作、神態、語言的句子所要說明的意思。教育學生學習伽利略破除迷信,獻身科學的精神。

教學重點:抓住重點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體會描寫人物動作、神態、語言的句子所要說明的意思。

教時:13課時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8

一、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尊嚴、逃難、善良、樸實、款待、例外、喉結、讚賞、捶背、僵硬、許配、面呈菜色、狼吞虎嚥、疲憊不堪、骨瘦如柴”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3.體會文中描寫人物外貌、動作、語言的句子,從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麼是尊嚴。

二、教學重難點

1.理解“富有”的真正含義,做有尊嚴的人。

2.讓學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時刻維護自己的尊嚴。

三、課程安排:兩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

故事匯入,複述課文(聽到這裏,你有什麼想說的或想問的嗎?)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來學習哈默年輕時候的一個小故事,從中我們就能找到問題的答案,體會深刻的道理!(板書課題《尊嚴》)

預習探究合作交流

(二)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畫出生字,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讀正確,讀流利。並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想一想,表現這個年輕人尊嚴的是哪一部分?

(看看作者透過什麼寫作方法來表現哈默的尊嚴的?)

(三)自學反饋

(1)解答疑難,提示生字詞學習的難點。

(2)理清事情發生發展變化的過程,並複述。

(四)理解課文內容,指導朗讀。找出年輕人與傑克遜大叔的三次對話,並用筆在書中標註出來。

第二課時

品讀體驗

(一)分析第三次對話

1.探究問題一:透過三次對話這年輕人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2.探究問題二:傑克遜大叔怎麼知道年輕人將會是百萬富翁?

(二)然後根據自己的理解,在小組內讀一讀、演一演這三次對話。

(三)師生互評。

1.師:正是由於年輕人的高尚品格才深深打動了傑克遜大叔,願意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這正是對他高尚人格的肯定和讚揚。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傑克遜大叔是怎麼誇他的?(“別看他現在什麼都沒有,可他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因爲他有尊嚴。”)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2.師小結:年輕人擁有了這麼多的高貴品質,但是它的成功還要經過不懈的努力與追求。板書:努力

(四)總結課文:

是啊!年輕人維護了自己的尊嚴,哪怕從一件小事中葉要保持做人的尊嚴,堅持做人的原則,最後受到人們的賞識與尊敬,成爲一位赫赫有名的石油大王。

(五)鞏固延伸

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我們又是如何選擇呢?我請大家讀一下下面的小故事:師讀(出示實物投影)選擇

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天早晨,上三年級的林林和好朋友一起上街買東西。突然,他們被一陣鑼鼓聲吸引了。林林拉着朋友的的手來到人羣裏,想看一看究竟。還沒等他們擠進人羣,卻被一位商人模樣鬧心耆死順隼礎?;小朋友,你想有許多錢嗎?"中年商人低聲問道。林林不假思索的說:"當然了!"那我給你一個賺錢的機會,看你長的文文靜靜,是一名學習很好的孩子。只要你上臺說,吃了我們廠出產的’健腦靈’片學習纔好的,我就給你一百元錢?"可是我沒吃過這種藥啊!我該怎麼辦?",林林爲難地問旁邊的朋友。

同學們,假如你就是林林的朋友,你來幫助一下林林該怎麼選擇,並說出你的理由。(生生相互討論)

師總結:同學們的辯論很精彩,其實老師只想告訴你們:在生活中,無論遇到什麼事,都應處處維護自己的尊嚴!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人!

板書設計:

7、尊嚴

(自立+講原則+自強+自尊)×努力==成功

《尊嚴》教學反思

《尊嚴》這篇課文講的是美國石油大王哈默年輕時,以自己的言行維護了個人尊嚴,贏得了別人的尊重,從而改變了自己命運的故事。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難點是抓住描寫哈默的外貌、神態、語言的句子,體會尊嚴的含義。因此,在教學中,我把重點放在抓住三處描寫哈默語言、動作、神態的句子上,體會到年輕人自尊的品格,從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在整體感知了課文主要內容後,我組織學生緊緊圍繞年輕人神態、動作、語言的語句展開討論學習,談自己的感受,體會年輕人自尊的人格。給學生印象最深的是哈默和傑克遜大叔的那三處對話。在學生談體會時,我發現但學完後,我覺得學生對“尊嚴”的理解大多還是停留在“要靠勞動獲得食物”上,所以,後來我也稍做了補救,總結時,告訴學生,在惡勢力面前不低頭,在有錢人面前不低頭哈腰,在金錢面前不受誘惑……這都是“尊嚴”,課後,我讓學生再閱讀“尊嚴”的故事,加深對這兩個字的裏理解。我想,上課不僅僅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以一篇課文爲依託,把學生引到廣闊的語文世界中,讓學生讀更多的文章,在多讀中,在交流中開闊視野,增強積澱。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9

一、教材分析:

本組教材圍繞“走進田園,熱愛鄉村”這一專題,編排了四篇課文。《鄉下人家》描寫了富有詩意的鄉村生活,《牧場之國》展現了異國的田園風光,《古詩詞三首》更是生動地再現了一幅幅鄉村風光、田園意趣的圖畫,《麥哨》則側重於描繪了鄉村兒童在鄉間田野無拘無束、充滿樂趣的童年生活。每篇文章雖然從不同角度描寫了鄉村的景色和生活,描寫方法也各具特色,但都表達了對鄉村田生活由衷地熱愛、讚美與嚮往。配合本組專題,在21課的後面和語文園地裏相應地安排了“綜合性學習”“口語交際·習作”“展示臺”等項訓練,即引導學生開展觀察、瞭解鄉村景物和生活的活動;說、寫有關農村的景物和生活情況,對田園風光的感受、體驗,活動過程中的見聞、趣事,表達自己對鄉村生活的熱愛與嚮往;“我的發現”引導學生髮現和體會作家描寫景物的語言特點。進行課文教學時,教師要統籌安排,加強教材整合的意識,把讀與思、讀與寫,讀書與活動結合起來。

二、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透過讀課文,感受充滿了詩情畫意的田園美景。

2、體驗洋溢着泥土氣息、自然質樸的鄉村生活,並由此產生熱愛與嚮往之情。

3、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能抓住景物的特點,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掌握習作方法。

4、認識生字生詞,按課標要求會寫生字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5、體會文章的表達方式,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6、帶領學生品味優美語言,積累精彩句段,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提高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

7、圍繞“走進田園,熱愛鄉村”開展一次綜合性學習活動。激發學生蒐集整理資訊的興趣,培養學生口頭表達和書面的能力。

8、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三首古詩詞,能默寫前兩首古詩。透過誦讀、解讀、悟讀課文,瞭解內容,體會課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對祖國詩詞的熱愛之情。

三、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2、體會作家描寫景物的語言特點,積累詞句,養成認真閱讀、多讀多想的好習慣。

3、培養透過語言文字想象畫面的能力,結合詞句展開想象,並能描述出來。

4、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能抓住景物的特點,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掌握習作方法。

5、感悟鄉村的歡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讀。

6、體會鄉村生活的歡快、柔美,和我們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現代人相比較,他們纔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樂、幸福、自由的主人。

四、課時安排:

1、教學本組教材可用10—14課時

2、精讀課文4—5課時

3、略讀課文2—4課時

4、口語交際1課時

5、習作2課時

6、“我的發現”“日積月累”“讀讀、寫寫、背背”1—2課時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0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瞭解楊梅的特點。

2、體會作者喜愛楊梅、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3、初步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

理解、體會楊梅的可愛,體會作者喜愛楊梅、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寫作方法。

教學理念】:

以讀爲主,引導學生自讀自悟。

教學準備】:

有關課件。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匯入課題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1、同學們,我們祖國地大物博,每個地方都有許多有特色的水果,河北有蘋果、鴨梨,新疆有葡萄、哈密瓜,海南島有香蕉、椰子,同學們知道自己家鄉有哪些特色水果嗎?其中,有一種水果被譽爲“江南奇珍、百果”,猜猜它是什麼?(課件出示“楊梅”)

2、你們喜歡楊梅嗎?用一句話來說說你喜愛它的理由。

3、楊梅色鮮、味美,難怪有這麼多人對它愛不釋手。其中有一位作家,名字叫王魯彥,他也和我們一樣喜愛楊梅,還特地寫了一篇以此爲題的文章——《我愛故鄉的楊梅》,這就是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的課文。一起把課題讀一讀。想一想課題中哪個字型現了作者對故鄉楊梅的感情?

(1)小小的楊梅到底有何魅力能讓作者如此喜愛呢?請大家開啟書本,輕輕地讀一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詞多讀幾遍,要把課文讀通順,並在每個自然段前標上段序。

(2)反饋交流:把自己喜歡的段落讀一讀與大家一起分享。(隨機正音)

(3)學生舉例說(金柑、楊梅、桑果……)

(4)學生齊讀課題。

(5)學生帶着自己的感受再次齊讀課題。

(6)學生自由地朗讀課文。

(7)邊讀邊做記號。

(8)個別讀。

三、再讀課文

感悟情感、昇華主題。

四、三讀課文

梳理文脈、指導寫作。

1、過渡:透過第一遍的朗讀,我們解決了生字的讀音問題,並且能把課文讀通順了。下面,請同學們再讀課文,想一想你能從哪些句子中讀出作者對楊梅的喜愛?用筆劃出來,多讀幾遍,並在旁邊寫上你的理解或體會。(學生自讀感悟)

2、反饋交流:

我的故鄉在江南,我愛故鄉的楊梅。

細雨如絲,一棵棵楊梅樹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它們伸展着四季常綠的枝條,一片片狹長的葉子在雨霧中歡笑着。

端午節過後,楊梅樹上掛滿了楊梅。

楊梅果圓圓的,和桂圓一樣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第三自然段)

楊梅先是淡紅的,隨後變成深紅,最後幾乎變成黑的了。它不是真的變黑,因爲太紅了,所以像黑的。

你輕輕咬開它,就可以看見那新鮮紅嫩的果肉,嘴脣上、舌頭上同時染滿了鮮紅的汁水。

沒有熟透的楊梅又酸又甜,熟透了的楊梅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愛吃。………(第六自然段)

3、感情朗讀:品讀了課文,我們發現整篇課文的字裏行間都流露出作者對楊梅的喜愛之情。讓我們帶着這份濃濃的情意讀一讀整篇課文。

4、重回課題:學完課文我們發現課文寫的是楊梅,那麼課題該叫《我愛楊梅》,而課文卻以《我愛故鄉的楊梅》爲題,再讀讀課題你有新的體會嗎?

(1)有自己特別喜歡吃的水果嗎?想不想把自己喜歡吃的水果介紹給大家嗎?先來看看作者是怎樣介紹他喜愛的楊梅的?(再讀課文理文脈)

(2)根據回答形成板書,理清文章思路。

(3)作者按一定的順序,透過用眼觀察,用手觸摸、用嘴品嚐等方法向我們介紹了他最愛的故鄉的楊梅,字裏行間流露出對故鄉、對楊梅的喜愛之情。

(4)學生體會作者愛故鄉的感情。

(5)回顧全文。

五、作業超市

學生自主作業。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1

一、看圖揭題

1.(出示蝙蝠圖片)認識它嗎?關於它你們知道些什麼?

(我知道蝙蝠吃蚊子和飛蛾;我知道蝙蝠住在潮溼的洞裏,是哺乳動物;我知道蝙蝠是靠嘴和耳朵探路的……)

2.(出示雷達圖片)這是什麼?知道雷達有什麼作用嗎?

(雷達可以使飛機安全航行;雷達可以搜尋敵機;雷達可以觀測天氣情況……)

過渡:同學們,蝙蝠是一種動物,(貼蝙蝠圖片)而雷達則是人類發明的一種探測儀器(貼雷達圖片)。這兩種截然不同的事物,課題中爲什麼用“和”(板書“和”)把它們連起來,它們之間究竟有什麼聯繫呢?

二、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看看課文中哪幾句話直接寫出了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係。

提示:看看哪一句話既寫了蝙蝠又寫了雷達。

2.交流後展示並齊讀一遍。

在漆黑的夜裏,飛機怎麼能安全飛行呢?原來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啓示。

科學家摹仿蝙蝠探路的辦法,給飛機裝上了雷達。

3.小結並質疑。

這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圍繞這個主要內容,你們還想知道些什麼?

(可能提出: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什麼啓示?蝙蝠是怎樣探路的?爲什麼裝上雷達飛機就能安全飛行了呢?……)

4.引導學生自讀自悟。

這些問題老師都明白,那麼是老師告訴你們呢?還是——

(自己讀書自己解決。)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

2.你們對蝙蝠有什麼認識?(了不起、本領大、飛行靈巧……)是從哪些詞語看出來的?引導學生找出重點詞語“夜間”“還能”“無論”“從來沒見過”“即使……也……”“極細”等)。

3.指導朗讀。

①從我們剛纔找到的這些詞語中可以看出,蝙蝠夜行的本領可真夠大的!我們讀的時候,該用什麼樣的語氣來讀呢?(敬佩、佩服)

②提示:重點詞語朗讀時要加重語氣。

過渡:是呀,蝙蝠究竟是靠什麼來探路的呢?爲了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也來當回科學家,做一做試驗。

四、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1.快速閱讀4、5兩個自然段,看看需做幾次試驗(三次)

2.分組試驗。

第一組:負責試驗場地的佈置莫

第二組:負責第一次試驗

第三組:負責第二次試驗

第四組:負責第三次試驗

各組都要填寫好試驗報告

附試驗報告:

試驗次數 試驗方法 試驗結果 試驗證明

1矇眼睛

鈴鐺一個也沒響

不靠眼睛

2塞耳朵

鈴鐺響個不停

靠耳朵

3封嘴巴

鈴鐺響個不停

靠嘴巴

(楷體字由學生填)

3.學生讀書、討論、填寫報告。

4.每組選一個代表上臺介紹試驗情況,同時展示試驗報告所要填寫的內容。

5.理解“配合起來”。

第二次試驗證明蝙蝠靠耳朵探路,第三次試驗證明蝙蝠靠嘴巴探路。到底是靠耳朵,還是靠嘴巴呢?小結:對!這就是我們三次試驗所得出的結論。

6.屏示、齊讀。

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蝙蝠夜裏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質疑過渡:對這個結論你們滿意了嗎?產生“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樣配合的”疑問。

五、學習第六自然段

1.自由讀第六自然段。

2.讀懂了嗎?誰能把這四張卡片:嘴巴、耳朵、發出超聲波、反射回來”貼在相應的位置上?

3.指名貼卡片。

4.能看着這個示意圖講述蝙蝠是怎樣探路的嗎?

5.拓寬知識。

蝙蝠的眼睛雖然不行,但是它的嘴巴和耳朵卻特別的敏銳。我在一本書中看到:蝙蝠能在1秒鐘內捕捉和分辨25組回聲,而且它能把昆蟲反射回來的信號與其他樹木、房子等反射回來的信號準確地區分開來,分辨出是食物還是障礙物,多麼神奇呀!

6.讓我們一起用佩服的語氣再讀第六自然段。

過渡:雷達究竟是怎樣工作的,它與蝙蝠之間又有哪些相似之處呢?

六、自學第七自然段

1.自讀第七自然段。

2.仿照前面把四張卡片“天線、熒光屏、發出無線電波,反射回來”貼在相應的位置上。

3.比較雷達的工作原理和蝙蝠探路的方法有什麼相似之處。

①指名進行比較。

②師生評議、補充。

③各自進行比較。

七、編演童話故事

1.創設情境。

一天晚上,蝙蝠飛出來找吃的,突然它,發現了一架飛機在空中飛翔,非常奇怪,仔細觀察原來是雷達幫助飛機夜間飛行。他是如何幫助飛機安全飛行的呢?蝙蝠決定去拜訪雷達。見面時,他們倆會說些什麼呢?(討論準備)

2.學生表演。

八、總結

其實,人類在生物的啓示下,發明創造了很多東西。你們還知道些什麼?

(飛機——鳥,潛水艇——魚,降落傘——松鼠尾巴……)

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們對生物界的不斷認識,還有更多的東西等着我們去發明、去創造。希望同學們從小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創造,將來成爲一名真正的科學家。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2

《古詩詞三首》

這篇課文是描寫秋夜景色的七言古詩。《望洞庭》是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秋天轉任和州,行經洞庭所作。這首詩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透過豐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將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繪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

寫洞庭湖詩大多氣勢雄偉、境界壯闊,如孟浩然的“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臨洞庭上張丞相》再如杜甫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而劉禹錫這首詩卻不同,重在表現洞庭湖的柔和秀美。

古詩先以“秋月”與“湖光”相映照,水月澄潔,一片和諧。湖面無風,如月下銅鏡鋪展於大地。“鏡未磨”寫出了浩闊湖面,漣漪輕起,波光粼粼,呈現出迷濛之美。放眼遠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如一顆青螺綴放在白銀盤中,如一種工藝珍品,使人愛不忍釋。全詩構想新奇,化大爲小,色調淡雅。

【教學理念】

1、把握好兩點:

⑴“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⑵“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新課標》)

2、詩歌教學從三方面抓:

⑴抓字眼:旨在明確詩的意思。

⑵抓想象:旨在領悟詩的意境。

⑶抓吟誦:旨在進一步昇華情感,得到美的薰陶。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2個生字,認識兩條綠線內的1個字,正確認讀1個多音字“磨”。

3、理解這兩首古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教學思路】

1、以學過的古詩匯入。

2、組織教學,每一首詩大體步驟:瞭解詩人,理解詩題;抓住字眼,明白詩意;想象意境,領悟詩情;積累內化,拓展遷移。

3、大致分二課時。

【教學過程預設】

課前背誦一些古詩,最後背《望洞庭》:

1、解題,瞭解詩人:

⑴板書課題:望洞庭。你從題目知道了些關於這首詩的什麼資訊?

(寫的是洞庭,從“望”角度來寫的,是遠看)

⑵介紹詩人:劉禹錫,洛陽人,它的詩通俗清新,富有民歌特色,爲唐詩中別開生面之作。

2、初讀:

自由讀詩,想想從詩中體會到了什麼。

指名讀,正音:潭、磨、螺。

齊讀。

3、精讀感情(抓住字眼、想象意境):

⑴“湖光秋月兩相和”:

感受“和”——和諧、協調。

你讀出時間了嗎?

(秋天的夜晚:“秋月”)

你讀出當時作者眼前見到的景物了嗎?(洞庭湖水清澈透明,與天上明月清光交相輝映,顯得十分寧靜、和諧)結合看插圖。

“兩相和”這“兩”誰與誰?

(湖光與秋月)

湖光秋月如此“和諧”,水月澄潔,一片寧靜的氛圍,一派和諧之美!

⑵“潭面無風鏡未磨”:

感受“鏡未磨”——風平浪靜。

(未:沒有)

這裏藏着一個精確的比喻,你讀出來了嗎?

(把“潭面”比作“銅鏡”)

這銅鏡還沒有打磨呢,有些模糊,有些迷濛。爲什麼?

(一是月光下不真切;二是浩闊湖面,漣漪輕起,波光粼粼)

這湖面浩闊,如月下銅鏡鋪在大地,漣漪輕起,粼粼細波,一派迷濛之美!

⑶“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裏一青螺”:

感受“遙望”“銀盤青螺”——自然之美精美絕倫。

閉上眼睛,邊讀邊想象,感受洞庭山水美景。

指名讀,想象:白銀作的盤子裏放上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色田螺,看着它,你有什麼感覺?

詩中的“白銀盤”指什麼?“一青螺”呢?再看插圖。說說感受。

月夜遙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似一顆青螺綴放在白銀盤中,大自然如同精妙絕倫的工藝珍品,讓人愛不忍釋,好一派秀美柔和之景。

4、積累內化,遷移運用:

⑴朗讀、背誦。

(指名有感情讀背,因已有基礎,重點放在投入情感上)

⑵延伸:其實寫洞庭湖的詩還有許多,比如如孟浩然的“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臨洞庭上張丞相》再如杜甫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他們的特點是把洞庭湖寫得大多氣勢雄偉、境界壯闊,而劉禹錫這首詩卻不同,重在表現洞庭湖的柔和秀美。有興趣的同學不妨讀讀比較一下。

⑶課後5:想象,先說一說,再寫下來。

(課上說課後寫)

【作業設計】

抄寫第3題詞語,並抄古詩;寫寫《望洞庭》這首詩描繪的景色。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3

《魚游到了紙上》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課文中的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優秀的品質。

2.學習作者留心周圍事物和描寫人物的方法。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和魚“游到了我的心裏”的意思及兩者之間的關係,並從中受到啓發;學習作者留心周圍事物和注意積累材料的方法。

【教具準備】

生字、生詞卡片。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學習27課。(板書:魚畫到了紙上)

學生:老師,您寫錯了,是“魚游到了紙上”,不是“魚畫到了紙上”

老師:(故作愕然)不對吧,魚怎麼會游到紙上呢?

學生之間的爭議引入課文。

二、檢查預習

上一節課老師已經佈置同學們預習這篇課文,現在檢查一下預習情況。

1.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魚游到了紙上”的意思是什麼?

(“我”去玉泉觀魚,認識了一位殘疾青年,他每個星期天都來這裏畫金魚。“魚游到了紙上”意思是說這位青年畫的金魚十分形象生動,像活的那樣在紙上游動。學生可以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只要大致說出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就行了。)

2.你是怎麼知道這位青年是聾啞人?找出課文中的有關語句。(“從來不說一句話”“沒有任何反應”,和他胸前佩戴的“福利工廠”的廠徽,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聾啞青年。如果是會說話的人,不可能從來不說一句話;如果是聽得見的人,那麼在衆人的讚歎、議論聲中,不可能“沒有任何反應”;“福利工廠”一般是專爲殘疾人開辦的工廠。)

三、初讀課文,理解內容

1.學生默讀課文,畫出有關“魚游到了紙上”和魚“游到了我的心裏”的句子。

2.輕聲朗讀課文,試着給課文分段,想想每段講了什麼。

3.指名給課文分段,說說每段的段意。學生討論。

第一段(1—2自然段)講“我”常去玉泉觀魚。

第二段(3—4自然段)講“我”在金魚缸邊認識了一位舉止特別的青年。

第三段(5—8自然段)講“我”透過看這位青年畫金魚,對他有了更多瞭解。

第四段(9—13自然段)講“我”對這位青年產生了敬佩之情。

4.出示生字生詞卡片,用指名讀的方法檢查生字讀音。提醒注意“致”是翹舌音,“聾”是後鼻音。

5.指名分段朗讀課文。教師糾正讀音和停頓不恰當的地方。

四、佈置作業

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指名朗讀第一、二段

二、提問

1.“賞心悅目”是什麼意思?作者在玉泉觀魚時爲什麼會有這種感受?

(“賞心悅目”的意思是指因欣賞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暢。因爲玉泉的“池水清澈見底”,魚兒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這樣美好的情景看在眼裏自然覺得心情舒暢愉快。)

2.想想第一段的哪句話引出下文?

(“十幾缸金魚”。)

3.“舉止”的意思是什麼?“我”是怎樣認識那位舉止特別的青年的?他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舉止”,動作、神態。“我”是在金魚缸邊認識那位舉止特別的青年的。他“特別”的地方就是“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即愛魚達到了忘掉自己的程度。)

三、抓住重點,理解課文內容

1.學生默讀課文二、三、四段,思考問題:這位青年“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找出課文中的有關句子。

2.學生討論思考題。

(“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着金魚在水裏遊動”“……有時……有時”“他好像和游魚已經融爲一體了”“太陽快下山了……那位青年還在金魚缸邊畫畫。他似乎忘記了時間,也忘記了自己。”“爲了畫好金魚……常常忘了吃飯,忘了回家。”等)

3.提問:

(1)“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啦!”指的是什麼?說明了什麼?

(青年畫的魚彷彿活的一樣在紙上游動,引起了人們圍觀和讚歎。說明他對魚的特點非常瞭解,畫得非常像。)

(2)“融爲一體”的意思是什麼?說明了什麼?

(融合在一起的意思。他和金魚融合在一起,好象自己也成了金魚,這正是達到忘我境界的集中表現。說明這位青年畫魚非常勤奮、專注。)

(3)“先游到了我的心裏”是什麼意思?魚“游到了心裏”和“游到了紙上”有什麼關係?

(青年對魚的特點非常熟悉,在心中已經形成了金魚的清晰、準確、生動的形象。一個“先”字點明瞭“游到了紙上”和“游到了心裏”兩者之間的關係。要把魚畫得像,畫得活,必須反覆觀察,使頭腦中的金魚形象、生動。魚“游到紙上”是“游到心裏”的結果,魚“游到心裏”是“游到紙上”的前提和原因。這位聾啞青年之所以能使魚“先游到”自己的心裏,是他勤於觀察,刻苦練習,達到忘我境界的結果。)

四、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五、佈置作業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一、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指名分段朗讀。注意讀出不同人物在不同場合所表達的語氣。

2.教師範讀課文。

3.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二、討論下面問題

1.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作者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

(作者與那位青年“只是碰到過幾次”,卻發現了他的“特別”之處,對那位青年愛魚愛到忘我境界的準確描寫以及發現那位青年是聾啞人,都能體會出作者觀察的細緻入微。正因爲作者留心觀察周圍事物,注意積累材料,所以文章寫得具體、生動)

2.聾啞青年又是怎樣觀察事物的?

(“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着”;“一看就是一整天”等,說明他觀察事物十分專注、刻苦。從“有時……有時”可以看出他觀察時抓住了金魚的特點,因此,畫出的金魚才能做到彷彿在紙上游動。)

3.你從中受到哪些啓發?

(教師可從兩方面加以引導,一是引導學生注意觀察、積累,並說說這樣做有什麼好處;二是談談如何學習那位聾啞青年的勤奮、刻苦的精神。)

三、佈置作業

①抄寫生詞兩遍,提示難點:聚、聾、啞。

②先寫出帶點字的意思,再寫出詞語的意思:一絲不苟、賞心悅目、融爲一體。

附:板書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4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正確書寫12個生字和“蝙蝠、清朗、捕捉、飛蛾、蚊子、避開、敏銳、鈴鐺、蒼蠅、揭開、推進、障礙物、熒光屏、橫七豎八”等詞語。

2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和要點,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繫,激發熱愛科學,樂於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3蒐集並與同學交流有關仿生學的資料,提高資訊蒐集與處理能力。

課前準備

1生字詞卡片或抄寫有生字新詞的小黑板。

2教師蒐集有關仿生學的圖文資料,準備蝙蝠圖片、雷達圖片。

第一課時

預習探究

1以圖爲媒,引入新課

(依次出示蝙蝠和雷達的圖片)同學們,你們認識它們嗎?請說一說你對它們的瞭解。

蝙蝠是一種動物,雷達是一種探測裝置,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繫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新課文《蝙蝠和雷達》。(板書課題)

2朗讀課文,讀通讀順

①自由朗讀課文兩遍,難讀句子多讀幾遍,標出自然段序號,畫出生字詞,讀準字音。

②兩人一組輪流讀課文,互相認讀生字詞。

③出示寫有生字詞的小黑板,指名開火車從讀生字詞,提示學生注意形聲字和“蝙、熒”等字的讀音。

合作交流

1課文主要講什麼?請大家默讀全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指名說,教師根據說的情況,小結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如:有的同學是抓住課題聯繫課文歸納的,有的同學是把課文各部分意思連起來歸納的。

品讀體驗:

①指名朗讀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含有關聯詞的句子,如“即使……也……”,想想說明了什麼;文中提出什麼疑問?請讀出疑問的語氣。

③默讀四、五、六自然段,填寫下表。(表中加黑部分爲需填寫的內容,答案供參考,只要學生抓住要點即可,語言是否簡潔不做重點強調)

試驗順序試驗方式試驗結果試驗結論第一次把蝙蝠眼睛蒙上,讓它在拉有許多繩子繫有鈴鐺的屋子裏飛。鈴鐺一個也沒響,繩子一根也碰着。蝙蝠夜間飛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第二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蝙蝠到處亂撞,鋃鐺響個不停。第三次把蝙蝠的嘴巴封住。蝙蝠到處亂撞,鋃鐺響個不停。

③交流:先在小組,再在班上交流填與表格的情況。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匯入新課

1.聽寫本課生詞。自我批改,錯的訂正一遍。

2.指名說一說課文大意後引入新課:這節課我們重點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樣配合的,以及雷達與蝙蝠之間的聯繫。

二、繼續學習新課

1.自由讀七、八自然段,想一想上述問題。

2.以演促讀,理解蝙蝠探路的辦法,指三名同學表演,一生當“蝙蝠”,一生當“嘴裏發出的超聲波”,一生當障礙物。

3.以畫促讀,理解蝙蝠探路與雷達之間的聯繫。

請用圖示表示蝙蝠探路和雷達探測

4填空,看圖說一說雷達和蝙蝠之間的聯繫。

飛機上的雷達就像是蝙蝠的()。

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達的熒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鞏固延伸

1默讀全文,說說你從本文中受到什麼啓示?適當交流“我也要從動物身上得到啓示,設計一個小發明。”

2閱讀文後“資料袋”,教師出示有關仿生學的圖片,補充相關文字資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閱讀與探究興趣。

3佈置學生課外蒐集關於仿生學的資料,有興趣的話,結合綜合性學習,設計小發明並動手.

板書:蝙蝠和雷達

耳朵雷達

蝙蝠飛機

教學反思

《蝙蝠和雷達》是一篇淺顯易懂的科普說明文。課文層次清楚,大致可以分爲三部分:提出飛機爲何能在夜間安全飛行這一問題;三次特殊的實驗;受蝙蝠的啓示製造出了雷達。教學要點是讓學生弄清蝙蝠的嘴和耳朵的作用,初步瞭解蝙蝠探路的方法,以及飛機夜間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關係。這既是教學的重點,又是教學的難點。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5

《西湖的“綠”》

設計理念:

讀賞結合,引導學生品味西湖“綠”的豐富多彩,透過讀讀、劃劃、想想、畫畫、說說等活動研讀課文,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學會寫法,領略西湖的美麗。

設計特色:

以“導遊寫解說詞”爲手段,透過準備和表述導遊解說詞等語文實踐活動引發學生情感共鳴,瞭解西湖“綠”的特點,感受西湖的魅力。

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2.研讀全文,瞭解課文順序,明確抓住景物特徵多角度加以具體描寫的方法。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瞭解西湖“綠”的特點,體會作者對西湖的獨特感受。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西湖的美麗。

教學重點:

第一課時:學字詞,理層次,讀通課文。

第二課時:引導學生和作者一起去感受西湖的“綠”,體會作者怎樣抓,學以致用。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運用形聲字構字規律,啓發學生學會本課大部分生字,學習部分詞語,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瞭解大意,理清層次。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1.同學們,你們聽說過杭州西湖嗎?對西湖的瞭解又有多少呢?(學生互相交流有關西湖的資料資訊)

2.願意作爲一名導遊帶領大家去西湖遊玩一番嗎?那就讓我們爲導遊準備一份解說詞,讓我們去看看這人間天堂——美麗的西湖吧!(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二、課件展示,整體感知。

過渡:西湖在浙江省杭州市,是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西湖自古以來就是人們心目中美的象徵,多少人說過寫過,你願意更勝一籌嗎?

1.師生共賞西湖美景。(課件展示初夏西湖錄像片段)

2.交流感受,初步感知西湖的“綠”。(請學生用一個字概括所看到的西湖美景,同時在課題中“綠”的下面板書▲)

三、初讀課文,檢查預習情況。

過渡:爲了能把導遊的解說詞寫得更完美,只憑感覺不行,我們要認真研究手中的課文資料。

1.教師範讀,思考課文主要描寫了什麼?(西湖的“綠”)

2.明確學習任務:自由大聲地讀課文,遇到生字新詞聯繫上下文或者藉助工具書反覆讀讀記記

3.學生按自然段讀文,檢查預習情況。

4.交流字詞學習情況。

(1)請學生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

(課件出示生字新詞)

(2)強調形聲字的識記方法。

(重點教學“隱”“徑”“縫”“曠”“職”“港”等字)

(3)強調“幽”字的筆順。

幽:豎/撇折/撇折/點/撇折/撇折/點/豎折/豎

(4)“參”是多音字。

參cān(參加)shēn(人蔘)cēn參差{ci}不齊)

(5)重點詞解析

蜿(wān)蜒(yán):蛇爬行的樣子,彎彎曲曲地延伸。

蒼翠:青綠的山色,亦泛指青山。

古怪:跟一般情況很不相同,使人覺得詫異的。

鮮嫩:新鮮,嬌嫩。

心曠神怡:曠:空闊,開朗。怡:愉快。心境開闊,精神愉快。

亭亭玉立:形容女子身材細長。也形容花木等形體挺拔。

幽靜:沉靜而安閒。

佈局:做出安排。

蓬勃:茂盛,旺盛。

漫步:隨意的,漫不經心的散步。很悠閒。

四、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

(課件出示要求:讀通全文,做到讀準字音,不漏不添字,不斷不破句)

2.交流檢查通讀情況。

(指名讀喜歡的段落,師生穿插評議)

3.快速讀文,理清層次。

(1)全文是按什麼順序描寫西湖的“綠”?

(觀景順序)

(2)每個自然段分別描寫了什麼?

第一自然段:雨中靈隱的“綠”

第二自然段:蘇堤的“綠”

第三自然段:花港觀魚的“綠”

第四自然段:整體印象

五、抓重點,延伸下文。

過渡:幾遍讀文,讓我們真真正正地感受到了西湖的的確確是“綠意撲眼而來”,因而一個什麼字就能概括西湖的特點?(“綠”)

令人叫絕的是,作者用了近20個“綠”字酣暢淋漓地揭示了西湖山水的青春與活力,下節課讓我們繼續研讀、準備,最終拿出一份完美的解說詞。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以導遊最終拿出一份完美的解說詞爲契機,深入研讀探究課文,體會作者對西湖的獨特感受,入情入鏡地感悟西湖的美麗。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回顧全文。

1.齊讀課題

2.學生回憶:這篇課文主要描寫了什麼?按什麼順序描寫的?(在課題“綠”字下面板書“▲”,同時板書“觀景順序”)

二、抓住“綠”,整體感知。

過渡:那就讓我們這些導遊們以“綠”爲突破口,先走進“綠”的世界吧!

1.課件呈現一片“綠”的廣闊天地。

(1)老舍《草原》

(2)劉國林《可愛的草塘》

2.但西湖即便一個“綠”色,也各有不同,豐富多彩,柔情萬分,請同學們用心地讀課文前三個自然段。(充分朗讀,盡情想象,感受“綠”意)

三、突破“綠”,研讀全文。

過渡:那麼“綠”究竟表現在哪些地方,作者怎樣抓“綠”的?作爲導遊一定要突破呦!

1.課文着重描寫了哪幾處“綠”?(靈隱——蘇堤——花港觀魚)

2.移情入文,激趣質疑。

(1)仔細讀文,看你能發現多少含有“綠”或表示“綠”的詞語。

(2)小組交流,然後彙報,談感受。(點撥:“心曠神怡”、“莽莽蒼蒼”等詞語的意思)

3.充分朗讀,在讀中品味文字與景物的雙重美。

(1)請同學們挑自己最喜歡的自然段讀一讀,想想那裏的“綠”有什麼特點?

(2)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小組交流,教師巡視指導,相機點撥。

4.集體研讀,交流成果。

(1)自由選擇方法

①讀一讀,想一想。

(認爲最能體現“綠”的部分)

②圈一圈,劃一劃。

(抓住句子中的重點詞語)

③畫一畫,說一說。

(想象畫面,大膽表述)

學生交流可能不按課文順序,教師相機調控策略。

(2)預設學案及策略

①雨中靈隱的“綠”

多彩{

有的綠得發黑,深極了,濃極了。

有的綠得發藍,淺極了,亮極了。

②蘇堤的“綠”

多姿{

古怪,莽莽蒼蒼

鮮嫩可愛,如??如??如??如??

堅忍不拔

③花港觀魚的“綠”

(可能學生說的與預設的不一樣,但不管說什麼,只要是讀中所悟,都應積極鼓勵。引導學生讀中感悟,讀中想象,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感情薰陶。)重點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強調語速宜緩,體現一邊讀一邊想象和回味。

四、品味“綠”,積累運用。

過渡:作爲一名導遊,請選一處景點,根據課文的描述,盡情地向遊客展示西湖那別有風情的“綠”,誇耀一下西湖的美麗。

1·學生準備解說詞。(可以配動作,加表情)

2·解說時,師生作爲遊客可提出問題,在互動中進一步感受西湖“綠”的與衆不同,感悟“綠”的美麗。

五、創造“綠”,昇華延伸。

1·想想作者是怎樣抓“綠”的,學習寫法。

2·仔細觀察生活周圍的“綠”,模仿《西湖的綠》寫一篇《_的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