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促教學的論文

論文1.23W

行爲鑄就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習慣是影響人生命運的一種力量。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想,只有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是數學教學的一項長期而艱鉅的教學任務。學生的學習習慣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一種本能,不同的學習習慣對於思維能力和數學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而且有利於自學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要抓好初中時代這個黃金季節,努力幫助學生從小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有助於學生的數學發展而使他們終身受益。那麼,教師應幫助學生培養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促教學的論文

一、初級層次的學習習慣

1、培養課前預習的習慣

預習,是對將要在課堂內學習的知識進行了解,是學生用已有知識探索新問題的學習過程。它不僅對今後的要學習數學內容和所要遇到的困難有所瞭解,有助於在數學課堂學習中把握住重點、突破難點和關鍵,這也使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鍛鍊了探索數學問題的能力,在探索中對數學知識得到了加強。有效的預習,能提高學習新知識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可以提高學習的質量。數學學科的學習,要十分重視學生課前預習習慣的培養。在教學實際操作中,一開始可以透過佈置預習提綱的方法來進行,以後逐步過渡到只佈置預習內容,讓學生自己去讀書、去發現問題,讓學生課前對新知識有所瞭解。有些課上沒有條件、沒有時間做的活動,也可以讓學生課前去做。例如在教學七年級下冊《可能性和概率》時,由於事件的可能的大小與概率的概念比較抽象,所以在課前讓學生用多次重複擲硬幣或擲骰子的方法來感悟概率的概念。透過學生的親身體驗來做好理解概念的準備。

2、培養課堂認真聽課的習慣

專心聽講是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獲取知識的根本保證。歌德曾說過:“一個人,不能騎兩匹馬,騎上這匹,就要丟掉那匹。”在課堂上,一旦學生的注意力被分散,或被導向與學習無關的方面,那他的學習將是無效的。學生在上課時思想開小差的原因主要有:

①抽屜裏有妙不可言的東西;

②對學習內容不感興趣。

教師在講課時,要重點突出,及時捕捉學生的注意力,善於用新事物來吸引學生的眼球,巧妙的提問,啓發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邊聽邊想邊問的習慣,遇到問題學生應及時舉手提問,不把疑難問題帶到課後,聽到重點時,要學會記錄。教師要學會察言觀色,對易開小差的學生要適時提醒,幫助其克服邊學習、邊玩的不良習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求學生邊聽邊想,使其進入角色的去聽,並透過精心設計的課堂提問來活躍學生的思維。

3、培養動手記筆記的習慣

上課做筆記並不是簡單地將教師的板書進行抄寫,而是要求學生對聽課中得到的知識進行整理,它包括教師的思維方法和學生本人思考的過程與成果以及所存在的疑難。語言是思維的載體,適時做好數學的課堂筆記的過程是語言操作與整理過程,也是大腦積極思考的過程,能培養人的思維能力。在做數學筆記中能使聽課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課堂學習效率更高。

例如,對於一類稱之謂“加油站”的問題:村莊a、b在公路l的同側,在公路上何處建一加油站p,使pa+pb的值最小,如下圖。學生在筆記本上記上“兩定點一直線,求兩線段和最小值問題可透過加油站問題解決”,同時在邊上附上圖形並加上標註。將心得體會或者是一些典型題目,甚至是些數學思維方式及時的記在筆記本上,這樣便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4、培養課後及時複習和完成作業的習慣

在每一課上完後及時複習既可以鞏固今天課堂內容,又可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艾賓浩斯遺忘曲線”顯示:人的遺忘有先快後慢的特點。在識記後的兩三天,遺忘速度最快,然後逐漸緩慢下來。因此,要求學生對剛學過的知識,要“趁熱打鐵”去複習,忌在學習之後很久纔去複習。這樣,所學知識會遺忘殆盡,就等於重新學習。及時複習的優點在於可加深和鞏固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學習後發生的急速遺忘。複習可以保持對這些知識的記憶效果,學習後在最短時間內及時地進行復習,知識保持效果比較好,學習後相隔時間越長進行復習,保持的效果越差。

獨立完成作業,是數學學習必不可少的一步。作業是透過問題的解決過程來體驗在數學課堂中學得的知識,使知識內化成認知結構。一定量的數學練習既能強化內化作用,又能爲今後的知識昇華做好準備。良好的作業習慣應該是當天作業當天完成,一般不依賴別人獨立完成,實在不懂時向別人請教,要弄的自己明白爲止。

5、培養整理糾錯集的習慣

整理糾錯集是很多教師與學生公認的好習慣,從糾錯集中可以找到平時解錯的原因,並透過反思、研究從而達到提高自己學業水平的.目的。平時在學生完成作業或考試結束後,要求學生總結自己完成情況的得與失,把一些較爲典型的錯誤整理成冊,分析錯誤原因,寫出正確解答並標上要注意的地方。這一習慣的養成需要教師耐心的指導,很多學生往往只是對作業或試卷上的錯誤進行訂正而沒有透過分析自己錯誤中的一些共性的問題,沒有反思,達不到更進一步的理解。所以,還需要教師對學生經常性的提醒和個別指導。

二、進階層次學習習慣的培養

進入新世紀,時代的發展對數學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計算技術和解決常規問題爲重點的數學教育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的要求。數學教育必須關注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講,養成創造性學習的習慣,比獲得了多少知識更重要。這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積極思考,注重學生手腦結合習慣的培養

皮亞傑認爲:“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了動作和思維之間的聯繫,思維就得不到發展。”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中學生的思維正處在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邏輯思維發展的過渡階段,他們的思維仍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要形式,他們的抽象思維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援下才能進行,因此數學教育必須重視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良好習慣。會思考就是要求學生在理解數學各種定義、定理的基礎上,對於比較類似的概念加以概括、類比、區分。如在學習平方根與算術平方根的概念時,要求學生對這兩概念進行區別,並在練習的計算過程中,提醒學生要注意哪些方面的細節。

2、敢於質疑,注重學生提問與探究想結合習慣的培養

“不唯書、不唯師,只唯實”,數學學習就是要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邏輯,實事求是的精神。在參與、經歷數學知識發現、形成的探究活動中,善於發現,提出有針對性、有價值的數學問題,質疑問難,是學生創造性學習習慣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要逐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積極思考、主動質疑的學習習慣,讓他們想問、敢問、好問、會問。在數學課堂學習中學生經常性的提問是獲得知識的重要方法。學生積極提問,教師便能及時排除學生思維障礙,幫助學生學得知識;學生積極提問,主動參與數學教學過程,相互激勵學習,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數學教師要幫助學生懂得提問,使學生知道,只有清楚數學中的各種概念及相互間的關係,才能發現問題。

在學習不等式組的解時,有學生提出如題x>1x>3嗓,爲什麼不兩式相加得到2x>4而解出x>2。顯然,這學生把解不等式組與解方程組進行類比,得出它們的解法。教師可透過引導學生利用數軸來尋找不等式組的解是兩個不等式的解的公共部分,而兩不等式相加只能說明得到了一個新的不等式,因此會產生矛盾。透過這樣的提問不僅解決了正確求解不等式組的解這一問題,同時促使學生更深一層理解了不等式組與方程組的區別。

對懂得提問的學生要表揚,不管提怎樣的問題,哪怕是相當簡單的問題,也要給予適時表揚,因爲這是學生思維活動的結果。透過鼓勵,使學生這種學習行爲在今後的數學學習中持續發生。要使學生習慣於經常性的提問,數學教師既要進行適當的指導,讓他們養成習慣;又要在課堂內創設寬鬆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自由無束縛地進行思維,更廣泛、更深刻地追求“是什麼”、“爲什麼”。

3、善於“發現”,注重學生良好數學思維習慣的培養

所謂“發現”指的是尋找規律,透過啓發學生對數學問題的觀察、分析、綜合、抽象和概括,歸納出一般性結論,使知識達到條理化、系統化。贊可夫有可名言:“教會學生思考,對學生來說,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這裏,要求教學中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方式,啓發學生髮散思維,積極探索。除了解模仿性題組外,還透過探索性、變式性、綜合性、發現性、發展性等題組進行猜想的練習,形成“試算———歸納———猜想———論證”的學習模式。還應重視“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圖多用”的教學,比如可能透過“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嗎?”“你還能想到什麼?”“你有獨特的見解嗎?”“你能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嗎?”等言語,啓發和誘導學生敢想、敢說,不怕出錯、敢於發表不同的見解。拓展學生的思路。透過引導學生髮現規律,指導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學會和運用“引出問題———形成猜想———演繹結論———知識運用”等科學探究方式,養成“發現”規律的科學思考習慣。

總之,學生應該注重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但養成一個良好習慣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分清楚哪些行爲是可以使之成爲習慣的,哪些是要堅決杜絕的。俗話說:“養成壞習慣容易,要除去一個壞習慣則是一個艱難的過程。”所以,在形成習慣之前,教師要指導學生慎重分辨,否則,一念之差便會產生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

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主張:好習慣的培養最好在心裏還很清新,沒有形成錯誤觀念,沒有養成壞習慣時就開始。因此,對於初中學生,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應越早越好。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要使學生自主學習、學會學習,最根本的一條,就是要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教師要善於啓發、引導、點撥、解疑,使學生變學爲思,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但只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透過各種手段,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就必定會有所成效。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種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學生必備的素質,是學生學好數學的最基本保證,只有堅持不懈地抓學生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才能培養出大批具有良好數學素質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