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小學體育遊戲化教學論文十篇

論文1.98W

第一篇

小學體育遊戲化教學論文十篇

1小學體育遊戲創編的社會需求

1.1應試教育的弊端

在長期應試教育形式的影響下,我國基礎教育管理顯得異常保守,將學生優秀與否與考試成績劃等號,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學習目的就是考出好成績,這也正是爲什麼學生畢業以後與社會脫軌的重要原因之一,教育問題是關鍵所在。目前實行的應試教育正在多方面影響着學生的身體健康,學校與家長普遍不重視體育課程,學生體質下降是與學生從小培養的體育興趣分不開的,學校和家長對體育課程的漠視,嚴重忽視了學生的身體健康,加上目前體育教師的整體水平不高,教學手段比較單一,這些因素都嚴重影響了學生體育素質的提升。要想真正改變這一現狀,就應該從小學開始,引導學校和家長重視體育教學,設計更好的體育遊戲,使體育課程成爲素質教育的一種有力手段。

1.2不能忽視青少年體質下降的問題

目前學校與家長更加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生因此產生了巨大的學習壓力,他們沒有時間去玩遊戲,沒有時間去鍛鍊身體,學生身體素質普遍下降。學生身體健康不僅關係到祖國未來的發展,同時也與學生的健康家長以及家庭的幸福緊密相關。目前我國青少年體質問題已經非常嚴重,面對學生體質下降問題,已經引起了教育部已經引起了教育部的重視,並相繼採取了一系列的應對措施,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解決學生的體質問題,就要從小學教育階段開始,積極採取相應的措施對學生體質進行鍛鍊。

1.3體育遊戲的教育優勢

首先,體育遊戲存在寓教於樂的優勢。在體育教學中運用體育遊戲教學法可以激發學生對體育教學的興趣,興趣會直接影響學生在體育遊戲過程中的好奇心,引導學生之間相互合作,共同發展和提高。所謂寓教於樂,重在強調體育遊戲的娛樂性,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歡樂中游戲,在歡樂中體育,進而使學生在歡樂中學到知識。對於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身心發展都不成熟,所以要選擇適合他們參加的遊戲來進行教學。對此要求小學體育老師自身教學能力優良,深入瞭解該階段學生的特點。設計一些積極向上且能夠讓大多數學生參與的遊戲,讓每個學生有能樂在其中。

2體育遊戲在體育教學中應用的多元效應

2.1體育遊戲對學生基本活動能力的影響

透過大量數據分析,經過體育遊戲鍛鍊以後的學生,其基本活動能力與身體素質均得到了顯著的提高,體育遊戲不僅鍛鍊了學生的身體素質,同時還對學生完成基本任務的能力起到了培養作用,學生的各項基本活動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作爲體育教學中的一種教學手段,體育遊戲和其他體育活動一樣,將身體運動作爲主導,提前設計好遊戲的內容和形式,與其他體育活動一樣具有健身的作用。此外,在體育遊戲中運用的體育手段比較強,所以會對學生起到比較全面的鍛鍊效果,學生參與到體育遊戲中主要出於自己的直接動機,對有趣的遊戲過程進行體驗,因此參加遊戲是學生自願的行動,這種自願性的行動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而達到較好的訓練效果。

2.2體育遊戲對學生活動水平的影響

教學活動組織形式、體育教師對學生的指導等因素是影響學生是否能夠產生對體育課興趣的重要因素。學生之所以會對體育課程產生興趣,主要原因是在體育課程中學生可以盡情表現自己,體育遊戲教學的進行極大的促進了學生的體育活動水平,在體育遊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應事先對所有學生進行合理安排,給學生製造展現自我的機會,使學生在遊戲過程中產生成就感,進而喜歡上體育課。新課程實施以後,師生角色被重新定位,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成爲中心,體育教師在課程中應儘量少講一些專業知識,多讓學生在體育遊戲中進行主動的學習。例如筆者在體育課中組織班級的足球賽,教師自己當裁判,利用比賽的形式引導學生對足球比賽規則進行了解,進而對帶球、奔跑等動作進行練習。在比賽過程中體育教師將具體的動作進行簡單講解以後,將其融入到體育遊戲中,引導學生充分理解動作,體會到參與遊戲的樂趣。

2.3體育遊戲對學生文化學習興趣的影響

小學生的負荷不應過大,小學體育課堂中玩遊戲是主要的部分,以寓教於樂的教學形式爲主,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多爲學生留一些活動的空間,組織學生進行體育遊戲,進而獲得多方面的知識。在傳統體育遊戲中一般以身體活動遊戲爲主,教師可以將一些語文或者數學方面的重視融合在傳統遊戲中,這樣不僅可以對學生的大腦智力進行開發,同時還能對學生的文化學科興趣進行開發,使學生體會到活學活用的重要性。

3結語

綜上所述,體育遊戲教學可以對學生愛好體育的意識進行培養,提高學生的文化學科成績,因此,筆者建議體育教師應該進一步明確體育遊戲的具體教學目標,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水平與能力,注意體育遊戲方式與內容上的創新,最終激起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逐漸樹立起終身體育的意識。

作者:周業飛 單位:江蘇省沭陽縣茆圩中心小學

第二篇

一、遊戲在體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1.培養孩子的主觀能動性,發展孩子的發散性思維

隨着國家對人才的重視,幼兒園數量也逐漸地增多,孩子們從小就會得到全面性培養,這樣也是爲了成爲全面性發展人才並得到國家的重視。小學開展體育教學中的遊戲教學模式,能夠使孩子們在更加靈活掌握教材內容外,還能培養孩子的發散性思維。

2.培養孩子自身的創造能力

小學體育教學中利用相關體育遊戲的模式開展教學,能夠激發孩子的好奇心理,使其對體育課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主動參與其中。有些孩子從小就不喜歡運動,尤其是對於體育項目。遊戲教學的引用,首先引發的是他們的好奇心,慢慢的就有想參與進來的想法,並透過遊戲提高自身的思考能力、判斷能力、動手能力、觀察能力等等,同時也能培養自己的某項興趣。

3.培養孩子的道德品質,提高自身素質

要想成爲優秀的人,必須具有良好的品德,小學教科書中有針對這一點的書籍。同樣,一個國家的發展也不僅僅指經濟上的發展,也需要提高全民的道德素質。現在體育教學中開展的遊戲,不僅僅只是遊戲供孩子們玩耍,而要帶有正能量對孩子們進行教育。

4.培養孩子們對體育項目學習的積極性,使體育教學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合現代化教育的發展和需求,那麼如何提高孩子在體育課學習中的自發性,這需要破除傳統教學觀念和傳統教學模式,從而可以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使其得到提高。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每一個學生的家庭情況和身體素質來考慮,設定不同的遊戲內容。另外,運動技能的開展需要學生在一個相對熟悉的環境下進行開展。例如,小學體育中開展的羽毛球項目,教師首先是需要把羽毛球的基本技能講明白,並讓學生熟悉掌握,隨後再透過體育遊戲提高羽毛球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的參與性和積極性。

二、體育遊戲教學的組織原則

1.符合學生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特點

不知疲倦的年齡應該是在小學時期,平均年齡應該在6~12歲之間,喜歡做遊戲、跑,沒有紀律,不喜歡被約束。正是因爲處於這樣的年齡,老師書本教育的開展效果是不大的,可以運用小學生喜歡的方式來達到教學的目的。

2.體育遊戲要切合實際

體育遊戲進行的時候要根據班級的特點,不能不結合實際。一切從實際出發,教學的目的也能很好地體現出來,教學效率很明顯。

3.體育遊戲服務是多方面的

體育遊戲結束的時候學生應該處於相對安靜的狀態,大腦皮層神經中樞的興奮,主要來源於能夠刺激大腦皮層的體育遊戲教學的開展。體育遊戲能夠有效放鬆學生的整體骨骼狀態,使學生的身心狀態恢復到較好的程度。體育遊戲開展過程中,對於遊戲本身要具有趣味性、獨特性、幽默性三點,這樣學生心理和生理上的緊張感就會消除。一些考驗智力和肢體靈活性的體育遊戲好像更容易被學生接受,此外,藉助教學器材能使遊戲更形象地表現出來,比如“,智力魔方“”拼圖”等遊戲使學生既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又放鬆了面對學習所帶來的繁重壓力,使小學生能夠更好地投入到學校其他文化課程的學習中去。

三、體育遊戲教學法的使用種類

現在家庭中一個小孩的情況比較多,孩子從小自我爲中心的意識比較強烈。孩子們一旦離開自己的父母,心裏面就沒有安全感,而產生深深的孤獨感。他們甚至不願意接觸其他的孩子,遊戲也不能使他們產生興趣。體育遊戲教學法能改善他們的這種狀態,能讓他們更好地去參與到遊戲中去,本文主要分析了以下幾種可具體實施的方法:

1.角色分配法

遊戲角色的充當,能夠使他們充分意識到體育遊戲中各個角色所存在的意義,能夠使他們更好地體悟領會體育精神。透過努力獲得的成績,也能得到其他人的讚揚和肯定,這樣一來他們將會更加有信心。對於羣體遊戲中那些犯規的學生來說,也可以規範他們的行爲,提高他們自身的約束能力。角色分配法使學生本身更能認識到自己和羣體的關係,慢慢地對體育遊戲產生興趣,改善以個人爲中心的心理。

2.利用遊戲的獨特性

每一個人都有好奇心,正是因爲好奇某件事情才能使人們不斷地學習、探索、求證、實踐等,好奇心同時也推動了科學的發展進步。多樣化教學的開展,活動難度的增加,學生會保持對活動的興趣。

3.自由發揮法

教師可以憑藉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對於體育項目中,一些比較傳統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感覺到乏味,沒有新鮮感的項目,體育教師應該第一時間感受到,並透過遊戲取得的成績對學生進行及時的肯定和表揚,讓他們更加自信,更能肯定自己。

4.團隊榮譽法

體育遊戲中一些項目是需要透過團隊來完成的,在體育遊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透過進行不同的小組劃分用以增加遊戲的趣味性和難度性,例如“,單腿捆綁法”兩兩結合分爲四組同時開始比賽,隨後再打亂從新分組,此遊戲主要是考察兩個人的配合能力,如果不是力往一處使的話想取得勝利很難。他們明白了,很多時候是需要透過團隊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勝利。總之,經過一些已經將遊戲教學充分運用到體育教學中的學校情況反饋得知,遊戲教學在體育教學中的重要意義已經得到了有效肯定,學生也充分認可這種教學模式並且享受其中。這種特殊的教學模式,應該得到廣泛的推廣。另一方面,遊戲教學應該被更加地重視,以便以後開展體育教學更加順利。

作者:達建新 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瑪納斯縣第三小學

第三篇

一、傳統的小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對於以往的體育教學而言,由於其作爲一門主要用來對學生們進行身體鍛鍊的學科,往往得不到學校以及教育工作者們的高度重視,在態度方面總以一種可有可無的態度來對待,更有甚者,爲了給文化科目騰出一定的教學時間,索性就以小學體育的課時來作抵衝。於是,學生們上課鍛鍊的時間就變得十分有限了,不利於相關體育活動的定時展開。其次,在小學體育的教學中,由於操場場地以及相關器材的限制,加之每堂課的班級人數的原因,學生們在體育課堂上能真正進行相關活動的機會十分有限。一般都是將學生分成一定的小組,然後輪流進行鍛鍊和體育器材的操作。如此下來,學生在一節課上所受到的訓練量是相當少的,常常會導致他們體育訓練的程度不夠深入,不利於他們體育學習有效性的提高。同時,由於小學體育的教學模式常常是教師反覆讓學生進行一項運動的鍛鍊,而沒有一些有趣活動的組織,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慢慢就會開始厭煩這種反覆的訓練。長此以往,小學體育的課堂教學就會變得十分沉悶,而沒有學生們鍛鍊時候應有的朝氣和活力。

二、在小學體育的教學中引入遊戲教學法的具體策略

1.利用遊戲教學,激發學生們對體育課堂的興趣在教育的過程中,無論學生們在學習什麼內容,他們對該項內容的學習興趣總會對他們的內心做出最真實的引導。小學體育的教學也是如此。只有學生們對體育運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在進行相關運動的鍛鍊時纔會展現出極高的專注度,並能極大地激發出他們參與這些體育活動的動力。正如愛因斯坦曾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相反,如果學生們沒有培養好對體育的興趣,那麼他們在跟隨教師做一些體育運動的時候必然是不太情願的,無法發揮出他們自身的積極性,這就很容易導致教師與學生之間配合的低迷,不利於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師們應當合理引入遊戲教學法,來讓學生們在課堂上透過一些遊戲的輔助教學激發體育興趣。例如,當我在學生們做完一定的準備活動之後,爲了提高學生們的反應及協同能力,我會讓學生們分成幾組,同時進行老鷹捉小雞的遊戲,看他們在規定的時間內誰會被老鷹捉住,最後我會讓那些被捉住的“小雞”在大家面前表演一個節目作爲懲罰。這樣,學生就會在愉快的玩樂之中不知不覺地愛上小學體育的課堂,當他們在進行其他一些鍛鍊的時候就也會變得比較投入,有利於鍛鍊效果的提高。除此之外,學生們在玩老鷹捉小雞的遊戲時,還會使得他們的反應速度以及橫向跑動能力得到訓練,讓他們在遊戲中提高自己的協作能力和身體素質,起到寓教於樂的效果。

2.利用遊戲教學,提高學生們的競爭意識在小學體育的教學中引入一些具有比賽性質的遊戲,還能讓學生們在玩遊戲的過程中很好地提高他們的競爭意識,這十分符合當代學生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應當學到的意識觀念,有利於學生們在以後的學習或者社會生活的階段養成自我提升、與人進行良好競爭的習慣,從而能有效提高學生們的意志品質。例如,在我教完學生們一些短跑的要求和要領之後,會用接力遊戲的方式來對學生們進行訓練。首先我會把學生們分成若干組,每組有相同數量的學生,每人之間分隔50米的距離站在操場上,接着我會對每個小組的第一棒學生傳達一個暗號,這個暗號可以是一串數字也可以是一句話,然後讓他們在跑到交接處的時候,將暗號傳達給下一棒的學生。以此類推,哪一組學生最先到達終點且最終暗號傳遞準確就獲得勝利。這樣,利用這樣一個接力遊戲的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們在跑步中嘗試到遊戲的快樂,還能就此讓學生們參與到競爭中去,極大地發揮競爭和拼搏意識。

三、遊戲教學法的注意點

教師們在引入遊戲教學法時,應當注意遊戲教學法確實是一個學生與課堂緊密聯繫的突破口,但它僅僅是一項輔助小學體育教學的手段,而絕不能完全取代日常的體育鍛煉。所以,教師們在進行遊戲教學的時候要關注好其運用的時機和所佔的課堂比重。只有在合理的範圍內,小學體育的遊戲教學法才能發揮出最出色的效果,否則學生們就很有可能只沉醉於遊戲,而完全忘記了體育教學的宗旨。總而言之,小學體育教學中還存在着一系列的問題,廣大教育工作者應當採取以上所述的遊戲教學法來做好課堂氣氛的引導以及學生們學習主動性的培養。如此,在遊戲教學法輔助教學下的小學體育教學效率和質量才能得到提升。

作者:陳芳 單位:江蘇寶應縣泰山小學

第四篇

一、更新教學觀念

體育遊戲作爲一種積極的小學體育教學手段,深受人們喜愛。在開展小學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要求體育教師必須轉變自身的教育觀念,對新課程理念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進行滿足。學校可以透過招聘新教師或加強教師培訓的方式來使教師轉變自身的觀念。而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也要下意識地轉變自身觀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摒棄陳舊教學理念,形成有趣、豐富、科學、合理的小學體育教學模式,這樣能夠爲創新和推廣體育遊戲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積極轉變角色

教育要以學生爲本,教師要堅持人本思想和理念,尊重小學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所具有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將自己看做是課堂和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以及互動者,以朋友的身份來和小學生做遊戲,積極觀察和了解學生心理最真實的想法和需求。比如,在教授學生關於球類運動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一場拍球遊戲,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教師也要參與到小組中,扮演組員的角色,教師要積極與學生探討拍球的技巧,比如組織學生對牆拍球,透過對牆拍球來使學生對球熟悉,並且掌握拍球的技巧和手感。教師在活躍、積極的學習氛圍中完成了自己的教學活動,同時,學生也從輕鬆的氛圍中學習到了團結友愛,互幫互助,更掌握了拍球的技巧。

三、塑造豐富多樣的課堂

由於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太過封閉和單一,傳統的體育教學過於強調學生掌握知識和運動技能,這樣的教學模式沒有重視學生心理需求,導致學生產生疲憊心理和厭學心理。新課程標準要求體育教師要在培養學生技能的過程中,使學生可以在快樂中學習體育知識。因此,體育教師必須在設計遊戲的時候,綜合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興趣愛好、心理訴求,堅持寓教於樂。爲小學生營造一個和諧、愉悅、輕鬆、歡樂的體育課堂,使小學生在掌握體育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加喜歡體育課程,愛上體育鍛煉。

四、兼顧每名學生

在體育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對每一名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充分考慮,比如,男生和女生在生理、心理、愛好、興趣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差異。教師在設計體育遊戲的過程中,不僅要綜合考慮整個班級的秩序和整體性,還要對小學生個體差異性進行充分考慮。設計出男生和女生都喜歡的遊戲,還要設計出適合弱體質女生玩的遊戲。比如反應遊戲和語言遊戲等等。這樣可以使每一名學生都可以在體育課堂中充分展示自己,充分參與到體育課堂中,而非觀望。這樣的小學體育課程教學模式,在達到新課程標準要求的同時,激發了小學生開展體育活動的興趣,幫助小學生樹立自信心,從本質上激發了小學生體育訓練積極性,更提升了小學生的身體素質。正因如此,考慮每一名小學生個體差異性,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總之,開展體育遊戲教學,能夠增強小學生體質,陶冶小學生的情操,使小學生身心愉快。正因如此,體育遊戲教學與一般教學方法不同,透過遊戲教學,小學生的身體活動可以與智力活動有機結合,遊戲活動已經成爲一種全新的體育鍛煉的方式。要求體育教師要根據新課程標準爲小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使小學生可以得到身心放鬆和全面發展。透過體育遊戲的教學模式,能夠全面提升小學生的知識技能和基本活動能力。

作者:陳餘軍 單位:仙降中心小學

五篇

一、體育遊戲的相關研究

對於體育課堂教學中進行相關遊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1)理論上的研究,這一點主要是針對體育遊戲本身的相關特點、意義、價值和作用進行相關研究。(2)對於體育遊戲的一些創作進行研究。(3)從具體的實踐運用中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在小學體育課堂上加入遊戲環節的內容,可以很好地解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對於體育課的興趣。但與此同時還需要注意學生在之後教學過程中由於缺乏遊戲環節,產生的一些不良情緒。這就要求有關教育研究者研究出一種真正結合遊戲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體育課中享受到相應樂趣的同時,又掌握了一些體育技能和運動知識,這爲教師本身實現教學目標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更重要的是在無形中使學生養成了鍛鍊的好習慣和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意識,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全民健身和整體國民身體素質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義。

二、相應的遊戲化實驗

在我校隨機抽取兩個班級作爲實驗班,在課堂教學中加入遊戲的環節,兩個班級作爲對照班,同時要確保這四個班的基本情況大概一致,對實驗開展前各個學生的身體機能的相關素質進行測試,並對數據進行詳細記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和自身的體格素質不具備統計學上的顯著差異。實驗結果顯示:(1)在身體技能方面,針對肺活量這一項變化,採用遊戲化教學的班級內的學生較之傳統教學的班級呼吸機能更強,肺功能水平更高。結合小學生自身的特點,學生在這一時間段內身體各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成長,採用遊戲化的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在這一階段保持一個相對較好的肺部容量水平,這都爲學生日後的體育鍛煉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情感激發方面,參與遊戲教學的學生在課堂中表現得更加積極活潑,自身的情感在一定程度上都獲得了釋放,這些更有助於學生自身的身心發展。小學作爲一個人開始懂事的一個重要過渡時期,打下一個良好的身心基礎,對其日後的成長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3)在運動能力方面,經過實驗的比照,參與遊戲化教學的學生在運動能力上有了更加明顯的進步,而且這種進步在男生中更加明顯,女生在一定程度上也有進步,但進步程度並沒有顯著提升。值得一提的是,透過仰臥起坐的比照發現,遊戲化教學在提升女生腰腹能力這方面與傳統教學並無太大的差異,這也說明遊戲化教學在提升學生的運動能力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局域性。實驗結果顯示,遊戲化的教學相對於傳統教學在提升學生自身的整體綜合素質上具有較爲明顯的優勢。對於小學體育教學來說,作爲教育主體的小學生,本身正處於一個身體各項機能快速發育成長的階段,各項器官的系統機能還不夠成熟,這就使得處於低齡的小學生本身並不適合參加過多的無氧訓練,但卻非常適合進行有氧運動的訓練。在這個時候進行遊戲化的教學,需要結合小學生自身的特點,旨在於培養小學生的身心全面健康,使之呈現出一種均衡和協調的發展趨勢。

三、遊戲化實驗在小學體育課程中開展的意義

1.能夠更好地促進小學生自身的身體健康全面地發展

在小學體育課程中開展遊戲化教學更加側重於學生肌肉組織和各項器官的積極參與,這就使小學生的身體得到了各種形式上的充分活動。而在對於改善學生的身體形態上,相比於傳統的教學方法,遊戲化教學並沒有太過明顯的差異。綜合相關的實驗結果,可以發現相比於傳統的教學方法,遊戲化教學在小學生自身的運動能力、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等各個方面都具備更加先進的特點,而且這種特點在不同的性別表現上沒有太多差異,對於男女生都有較大程度的改善。

2.能夠更好地促進小學生自身的心理健康全面地發展

採用遊戲化的教學,能夠使小學生在課堂進程中忘我地享受體育鍛煉的過程,這就很大程度上轉移了學生本身的一些負面情緒、行爲和意識,很好地激發了學生本身的情感釋放,有效緩解甚至是消除了學生自身因家庭、同學、社會和學校等各個方面帶來的相應壓力和一些焦慮、煩躁等的不良情緒。相比於傳統的教學方式,遊戲化教學能夠明顯降低學生在人際關係方面的敏感程度、敵對因子和焦慮情緒,進而從整體上提升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水平,很好地貫徹了教學標準中提到的“健康第一”的理念。

3.更有利於提升小學生對於體育課程學習的興趣

遊戲化的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小學生對於體育活動參與的興趣,無形中使之養成了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的好習慣,提高了小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內部動機所涵蓋的完成動機維度和外在調節維度,而且這一表現在性別方面並無太大的差異。相比於傳統的教學模式,遊戲化的教學充分調動了學生對於體育課程參與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小學生本身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相比於傳統教學弊大於利,遊戲化教學明顯具有更大的優勢。

4.提升了小學體育課堂的教學質量

透過相應的試驗結果表明,使用遊戲化教學模式一方面促進了學生身心健康的提升、對社會環境因素的適應,另一方面透過遊戲的積極參與,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表現得更爲活躍、積極和主動,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教師對相應教學活動的開展,更大程度上提升了體育課堂的教學質量,降低了教師教學過程中面臨的苦難程度。

四、遊戲化教學的相關建議

對於現有的遊戲化教學仍存在一定的欠缺,可以從以下這些方面做出進一步的改善和加強:(1)保證課堂教學內容的多樣化及豐富化。(2)加強課堂教學內容的相關具體組織。(3)注意課堂中運動負荷程度的控制。(4)不定期地更換遊戲的使用方式和使用頻率。綜上所述,相比於傳統的教學方式,遊戲化的教學在各個方面都具有明顯的優勢,這些都方便了教師在相關教學課程中工作的開展,並更好地促進了學生身體和心理各項素質的提升,當具體應用在實際課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這些都需要相關教育工作者進一步、有針對性地加強完善。

作者:張維傑 單位:福建省晉江市陳埭鎮溪邊小學

第六篇

一、體育教學與遊戲相融合能夠極大地促進學生身心發展

健康的身體是學生進行正常學習的關鍵前提。全面發展學生身體素質是體育遊戲的最終目的。愛動好玩是兒童的天性,具有強烈吸引力的運動遊戲,不僅能夠使學生在天真浪漫的遊戲活動中鍛鍊基本技能,還能培養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從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的遊戲入手,引導學生適當調整運動量和運動強度,避免遊戲中的自由放縱,逐步提高運動器官和內臟器官的功能,最終實現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發展的目的。在學習人教版小學體育五~六年級“小球類和球類遊戲”單元時,由於小學生的年齡小、身高低等條件的限制,難以在成人足球、籃球和排球場地進行體育活動,因此可以引導學生用適當縮小的場地模擬籃球、排球、足球比賽。將學生分爲一個小組,進行小型球類的對抗賽,如小足球、小籃球、小排球等。這樣,既可以鍛鍊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能培養學生團體合作,融趣味性和對抗性於一體。此外,還可開設乒乓球、羽毛球等趣味性活動,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體育教學與遊戲的融合可以開發學生的智力

學生的智力是在體育教學活動中透過動靜交替、循序漸進的方式中培養的,體育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基本邏輯思維,運用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透過分析和比較的方式,對客觀事物進行間接概括的反映。而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引入遊戲環節,不僅可以改善和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還能發展學生個性,綜合運用各種體育知識、技能和經驗,進而使學生鍛鍊對事物的獨到見解能力,達到培養學生智力的目的。在學習人教版小學體育五~六年級“韻律體操和舞蹈”單元時,首先引導學生從最簡單的體操和舞蹈基本動作入手,如比賽中體操運動員的亮相動作、藏族舞蹈的弓腰動作、天鵝湖歌劇中的四小天鵝跳舞動作等,進一步提高學生對體操和舞蹈的感性認識;然後結合當今社會的流行元素進行體育活動,如韓國神曲《江南Stile》中的騎馬舞、東北二人轉舞蹈中的甩手絹動作、晚間老年人跳的廣場舞或大秧歌等,並配以生動活潑的音樂伴奏,更易於喚起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最後啓發學生自編一段個性舞蹈,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遊戲的加入有利於學生養成高尚的品德

在體育教學活動中重視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和操守。“品”是“品德”,“行”是“行爲”。它不僅關係到一個學生的修養素質,更關係到整個班級良好學習氣氛的形成。而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引入遊戲環節,不僅可以引導學生在遊戲過程中培養良好的品德和行爲,感受集體的力量和集體的溫暖,還能培養學生以高度的責任心對待每個遊戲環節,提高集體榮譽感,點亮學生心中的品行火花。在學習人教版小學體育五~六年級“武術”單元時,首先啓發學生列舉電視劇或電影中經常看到的一些武術動作或名稱,如《射鵰英雄傳》中的降龍十八掌、《天龍八部》中的凌波微步、《如來神掌》中的如來神掌等,調動學生對武術學習的興趣;然後再引導學生列舉一些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武術家,如岳飛、戚繼光、霍元甲、黃飛鴻、李小龍等,學習習武者的行爲規範,培養良好的習武德行;最後結合傳統武術,學習一些簡單眼法、身法和手法,如鷹爪拳中的手法、羅漢拳中的身法、形意拳中的眼法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武術興趣,以活潑多樣的形式陶冶學生的品行情操,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將遊戲寓於體育教學中,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尋找適合兒童特點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合理科學地運用遊戲,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充分展現體育課的魅力,以促進學生身體的健康發展、啓迪學生的智力培養、陶冶學生的品行情操爲目的,不斷加強學生對體育的理解,進而提高課堂效率,促進學生各個方面的健康成長。

作者:王戎 單位:常州市武進區洛陽中心小學

第七篇

一、小學體育教學遊戲化概述

1.小學體育教學遊戲化教學模式的概念

遊戲化教學顧名思義就是將課堂轉化成爲學生遊戲的場所,將課堂內容融入學生的遊戲中,遊戲化教學模式目前已經在小學體育教育和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和應用。總的來說小學生對於體育教育和體育教學還沒有完整的認識和科學性的理解,而且小學生也很少會有嚴格的身體素質測試,因此體育老師的教育方式和教學理念成爲了提升小學生體育興趣的關鍵因素,藉助遊戲開展體育教育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具體地來說就是在小學體育教育的課堂中添加進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不僅提升了學生對體育課程的興趣,而且還能達到鍛鍊身體的效果,對於小學生來說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這樣讓小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可以充分提高學生體育興趣,培養體育運動的愛好,這也是我們國家在教育過程中開展體育教育的主要目的。

2.小學體育遊戲化教學模式的注意事項

小學生對於社會和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充滿了興趣和未知,他們需要老師的引導,需要在健康的環境下成長,因此在實際的小學體育遊戲化教育模式開展的過程中作爲體育老師必須要注意到一下幾點:首先就是必須要注意遊戲活動的科學性,並不是所有的體育遊戲都可以在小學體育課程開展過程中使用的,科學合理的遊戲能夠啓迪心智,幫助小學生更好地適應體育課程,這不僅是小學體育教師必備的素質之一,而且也是小學體育教育改革的目標和方向,其次就是體育遊戲的使用必須要保證小學生的安全,因爲很多的'小學生還不具備自我保護和自我防衛的能力,存在危險因素的遊戲是堅決不可以被採納和使用的,否則體育老師和學生家長都將會付出慘痛的代價,最後一點就是體育課程中游戲的設定必須要符合實際的小學生體育要求來設定,不能給小學生安排過重的運動負擔,否則可能會影響學生正常的身體成長和發展,得不償失。

二、遊戲化教學在小學體育教育中的實際應用

1.遊戲化教學在小學體育課程準備活動中的應用

一般情況下老師都會要求學生在正式地開始體育課之前讓學生做一些準備活動,準備活動的開展意義在於可以避免學生拉傷肌肉,或者筋骨突然運動造成傷害,準備活動的另外一個重要作用在於它能夠在體育課開始之前就引起學生們對本節課的興趣和熱情,但是在傳統的體育課堂上體育老師大多數採用的慢跑、行進操以及定位操等熱身活動儘管實際的熱身效果是很不錯的,但是小學生普遍認爲這些熱身活動枯燥無味,這就導致他們在實際的熱身活動過程中並不會按照標準的要求來做,這就必然達不到理想的熱身效果,因此體育老師必須要找到合適的途徑改善現有的體育熱身模式,改善小學生對待體育熱身的態度,進而改變小學生體育熱身的效果,這樣體育課才能真正實現開展的意義。

2.遊戲化教學在小學體育課程開展過程中的實際應用

實際的課程開展才是體育課程的核心和關鍵,同時也是對學生影響最大的一個部分,遊戲化教學在小學體育課程開展過程中的應用核心就是將體育課的精髓和核心目標轉化爲遊戲的核心,幫助學生在玩遊戲的過程中學會體育鍛煉,喜歡體育鍛煉,畢竟對於小學生來說遊戲是最能引導他們的,因此小學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的開展過程中必須要根據學生的需要,根據課程開展和課程要求的需要設定科學、合理的遊戲項目和遊戲過程。對於小學生來說他們欠缺的是經歷和經驗,透過遊戲他們可以對這些課程進行反思,這樣透過他們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得到的道理和知識遠比老師的講授和灌輸更有意義,學生從中受益也最大。更重要的是豐富多彩的遊戲活動比死板的體育知識教育更能吸引小學生的眼球,更能激發他們對體育學習的興趣。

3.遊戲化教學在小學體育課程結束整理放鬆中的實際應用

在一節課的體育活動之後學生們的肌肉和神經等都需要放鬆一下,這個時候最需要的就是一些簡單易學的小遊戲來放鬆一下自己的身體,放鬆整理活動最需要的基本特徵就是:運動強度小,放鬆效果好,但是傳統意義上的放鬆活動過於簡單,過於枯燥無味,如果能夠將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遊戲進行改進和完善,使之能夠運用到實際的體育課程結束放鬆和整理中來,不僅可以真正地讓學生放鬆下來,達到體育鍛煉的目的,而且還能夠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進行體育鍛煉,這樣的思想和理念纔是真正的體育精神。有很多的體育老師都會忽視體育課後的放鬆和整理工作,他們總是錯誤地認爲這些工作不重要,殊不知這樣會給小學生正常的成長和身體發育帶來嚴重的危害,因此這個現象必須要得到所有小學體育老師的重視和關注和改善,將遊戲滲透入小學生體育課後的放鬆和整理過程中是目前公認的最好的解決和改善措施。透過本文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將遊戲融入正常的小學體育教育教學過程中對於小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對於改善目前的小學甚至是所有課程的教育模式改革都有非常重要的實際價值和意義。相信隨着我們國家教育改革的深入,隨着社會各界對小學體育教育重視程度的增加,小學體育遊戲化的教育模式將會日趨成熟,幫助小學生從小就養成鍛鍊身體的好習慣,也只有這樣他們的身體素質纔有保障,我們國家和社會的未來纔有保障。

作者:蔡建峯 單位:江蘇省鹽城市新河實驗小學

第八篇

1小學體育研究分析

小學體育作爲小學教育的一部分,有着重要的作用。實施素質教育就是要求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小學體育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並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國內外的教育家都對體育教育做了細緻的研究,提出了關於體育教育的觀點,大致是以下結論:兒童少年的生長髮育受到父母的先天遺傳和後天環境的雙重影響,環境因素中除了食物營養的補充,還有體育活動也發揮着很大的影響,體育活動能夠促進兒童身體發育和身心健康;從兒童思維來說,小學生的思維還處於一種以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感知事物還主要是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結合的方式,生動形象的教育活動形式更能激發他們的興趣,使他們易於接受傳播的知識;爲了響應我國新課標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體育教育活動主要是設計一些體育活動讓小學生樂於參與其中,使其喜歡上體育運動,達到體育教育的目標。對小學體育教育做了理論研究之後,我們要進一步對其現實情況做一個研究分析:我國小學體育課程大多不被重視、學校投入資金少、體育教師的素質不高、學校體育教學場地小或是體育設施不完善,農村地區這些問題表現得更爲明顯和突出。不少小學體育教師採用的教學方法都是傳統的形式、課堂內容形式單一、沒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而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在上課之前,必須清楚地制定出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從實際出發選擇生動有趣的形式進行教育教學活動。體育遊戲在我國現在的教學中較少有運用,且缺乏新的內容和形式,這是需要思考和改進的。

2體育遊戲的分析

遊戲作爲一種娛樂活動形式存在時間久遠,許多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和社會學家都對它進行了研究和探討,得出了不同的結論。結論被大家所公認,即遊戲不僅是一種娛樂活動形式,具有趣味性,並且還是特殊的教育活動形式。在遊戲中學生的體力智力都得到了開發,並且還能夠培養學生的互助合作的精神,因此體育活動深受青睞。遊戲被引入體育教學活動中時,就意味着體育教學活動具有鮮明的教育意義和富有娛樂氣息的遊戲活動,以練習身體爲手段,使體力活動和智力活動相結合,達到成功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效果,由此還可以看出體育遊戲既具有遊戲的屬性,又具有體育的特點屬性。遊戲教學法就是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形式和輕鬆歡快的氛圍中感受體育活動的樂趣,逐漸地學習到教材的基本內容,從而達到顯著的效果。

3體育教學法的實踐

在進行體育教學法的實施之前,首先要做好調查問卷工作,並制定好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調查問卷工作能夠很好地瞭解學生的需求和愛好興趣,從而在體育遊戲的設計時會更加地有針對性和目標性。教學目標分爲學校體育教育的總目標和教學效果目標。總目標是指導性,具有戰略性的,而效果目標更加地注重學生具體可感的能力的培養和情商的培養。研究結果表明,體育遊戲教學法對低年級學生的掌握運動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差距不明顯,而對於高年級學生來說,體育教學法能夠有效地減少學生的消極態度和行爲,讓其掌握更多的技能和知識,因此我們可以得出一些建議去積極地實踐遊戲教學法。第一,小學體育教學活動可以改變單一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運用不同的教學形式。小學生由於身心發展不成熟、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不集中,要想讓小學生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以更好地學習,就必須讓學生保持良好的注意力,讓學生對課堂教學更加感興趣,所以我們就要運用體育教學法,用生動形象的活動內容貫穿整個課堂教學,使學生在課堂中感到快樂,增強他們上體育課的積極性和興趣。第二,教育教學場地的選擇也是十分重要的,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要根據體育教學目標和內容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合理比較和選擇,選擇合理的場地、器材設施等等,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使教學活動更加高效和便捷,促使學生能夠快樂有趣地高效學習。第三,小學體育教育在進行遊戲種類選取時,應以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爲載體,顯示出體育教育的教育價值,使教育性成爲遊戲選擇的首要考慮因素,同時要注重體育遊戲的趣味性,達到讓學生主動參與遊戲和主動鍛鍊的目的,讓遊戲成爲學生上課學習的動力。由於學生存在差異性,如身體素質、性格差異、心理素質差異等,這些使得遊戲的選擇要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做到對學生因材施教,使不同素質的學會都能夠在體育遊戲課堂中快樂積極地學習鍛鍊,達到學生能夠全面發展的效果。

4結語

素質教育和新課改形勢下,小學體育教育改革勢在必行,爲了更好地上好小學體育課,教育專家提出的遊戲教學法是十分好的和值得借鑑的教學形式。要想貫徹好遊戲教學法,首先就必須瞭解國內外關於這方面的研究理論成果,學習新知識新技能,用新思想武裝自己的頭腦,結合實際情況積極進行遊戲教學活動的展開。

作者:任建義 單位:內蒙古烏蘭察布市涼城縣麥胡圖小學

第九篇

一、遊戲要緊扣教學主題

在實際的體育課堂教學中,遊戲的應用是廣泛的,我們都可以看到體育遊戲的掠影。但如果你仔細一琢磨,我們有時候卻會失望地發現:有的遊戲,不過空有熱鬧之表,卻無教學之實,不能真正地透過遊戲教學來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鞏固提高已經學過的動作技術。筆者認爲,只有高效有實用價值的體育遊戲,不僅應該具有學生們喜愛的“趣味性”,而且還要有調動氣氛,激發參與之效,更應緊扣教學主題,凸顯知識性,提高教學遊戲在知識呈現、課堂銜接、技能訓練中的媒介功能,使得遊戲既要受學生們的歡迎,又服務於體育教學。如在小學二年級“跑步練習”中,爲了強化學生們的跑步訓練,提高學生們勻速跑的能力,同時,發展學生的快速反應能力,促進學生機智靈活的個性品質培養,我設計了一個“大雪飄飄”的教學遊戲。這個遊戲,以“大雪飄”的故事情境爲背景,透過口令的變換,訓練學生們的“跑”與反應能力。遊戲中,學生們扮演小雪花,圍成一個大圈,老師則扮演大風。遊戲開始時,學生們需要一起喊“大風呼呼刮,雪花飄飄下”的口令,帶着小蜜蜂的老師發出呼呼的風聲,風聲大,學生則快跑,風聲慢,學生則慢跑。接到“風停啦!”的口令,學生則原地不動;接到“太陽出來啦!”的口令,學生則蹲下表示融化。整個遊戲內容緊扣“跑”這個主題,活潑有趣,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們的積極性。

二、遊戲要注重全員參與

在不少體育課堂教學中,我們都可以看到這樣“尷尬”的場景:三兩個學生在做遊戲,其他同學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小手舉得再高,也很難有“玩”的機會。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應明確,遊戲不是示範,在遊戲設計與實踐的過程中,教師都應考慮到學生的參與度與覆蓋面。在難度的把握、遊戲內容的設計以及遊戲方式的選擇上,都應站在學生全員或大部分學生參與的角度,讓所有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遊戲活動中,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如在三年級“跳躍”練習中,爲了匯入跳躍這個教學主題,發展學生的身體平衡感,我在教學中設計了一個“青蛙捕蟲”的遊戲。這個遊戲以小組(10人左右)形式開展,強調全員參與。在遊戲中,選擇一名學生扮演青蛙,學着青蛙的樣子蹲在荷葉上(畫一個圈),其他學生則扮演小蚊子。遊戲開始,小蚊子到處飛舞(自由跑),跑的時候,學生要擺動兩側手臂,上下扇動翅膀,當老師發出青蛙來了的口令,所有蚊子則必須要吃單腳站立姿勢,青蛙則以跳躍的姿勢尋找失去平衡的小蚊子,被抓到的蚊子必須和青蛙一同回到荷葉上。

三、遊戲要淡化競爭意識

在體育教學中,遊戲和競爭就像分不開的“連體嬰兒”,不少老師在設計遊戲時,總要加上“強而有力”的競爭因素。我認爲,在遊戲中適當地匯入競爭機制是有必要也是有效的,但是如果過分強調競爭,一方面,偏離了我們教學的最初軌道,不利於學生對運動知識的學習與運動技能的掌握;另一方面,過度的競爭性遊戲,容易使處於青春期的學生情緒失去控制,忽略運動的安全要點,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因此,我們在設計體育教學遊戲的時候,應該有意識地淡化學生們的競爭意識,引導他們從合作、參與、體驗的角度理解體育鍛煉的精神,感受體育遊戲的意義。如在三年級中“投擲”課教學中,我設計了一個以培養學生正確投擲方法,發展學生上肢力量,促進學生判斷能力、身體協調及團隊協作能力的遊戲———攻“雷”區。在教學中,我首先在地上畫出相距3米的平行線,每條線內2米、4米、6米處各方一個呼啦圈表示“雷”區,隨後,將學生分爲四組,站在平行線以外。遊戲中,每個學生手持沙包表示“手榴彈”,當老師喊口令,揮小旗後,各組同時投擲“手榴彈”,看看誰投得準,投得遠,投進第一個雷區1分,第二個2分,第三個3分,比一比哪個小組得到的分數高。在比賽過後,我並不將焦點放在哪個小組取得勝利上,而是緊鑼密鼓地引導學生們展開小組討論成功和失敗的原因,並提出改進的措施。透過這樣的評價導向,淡化學生們“爲了贏而競爭”的意識,引導學生們進行歸因,並在討論與實踐中,提高學生們的團結協作能力。最後以總分最多的隊爲勝者。總之,體育課的宗旨就是讓學生在充分有效的“動”中收穫知識,提高技能,體驗快樂。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遊戲是一劑很好的調味,它能有有效地激活課堂教學氛圍,將機械、枯燥、單一的技能訓練轉變成學生喜歡的活動形式。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不妨在教學遊戲上,多一些思考,多一些嘗試,有一些創新,以豐富有趣的遊戲來導學、促學。

作者:吳慧紅 單位:浙江省慶元縣城東小學

第十篇

1遊戲教學的含義

遊戲教學是將遊戲引入教學中,讓孩子們在一種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學習。透過遊戲,孩子們可以參與到無傷大雅的競爭中來,在刺激和上癮的潛移默化掌握課堂知識、掌握必要的課外科學知識。總之,“遊戲教學法”是將“遊戲”和“教學”合二爲一,是一種全新、有效的,能夠吸引孩子們的教學方法。

2遊戲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作用

2.1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體育遊戲多采取集體活動的形式,可以有效地培養孩子們的團隊協作力,培育合作意識,對孩子們思想品德與道德情操的提升也有幫助。小學時期是激發孩子們體育興趣的最好時期,藉助遊戲激發其學習積極性很有必要。小學生處於低齡段,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他們充滿了好奇和強烈表現欲。在設計遊戲課程時,就要根據這些特點,讓孩子們在遊戲中感受學習的樂趣,真正做到“寓德育於遊戲”。同時藉助這些遊戲課程的設定,教師們可以爲孩子們打下體育學習的基礎,培養體育興趣。藉助各種角色設定,不僅可以營造輕鬆的課堂氛圍,而且讓學生們在角色扮演中學會責任擔當,學會自我表現,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有助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在遊戲中體驗到快樂。比如,在做“老鷹捉小雞”遊戲的時候,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每組的成員輪流當老鷹和小雞,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在遊戲之中達到體育教學的目的,也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2.2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體育遊戲可以爲學生創建輕鬆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孩子們在遊戲中體驗到快樂與滿足感。透過參與遊戲課程,學生們能實現走、跑、跳、投等基本技術能力的鍛鍊。透過參與遊戲課程,學生們的創造力、認識力和接受能力都會得到提升。體育遊戲契合了孩子愛玩的天性。在設定遊戲課程的時候,應當考慮到孩子們的天性,打破傳統教學模式,設定更多趣味性的課程,幫助學生儘快投入最佳狀態。這樣有助於體育教學的有效實現。協調性和靈巧性的遊戲可安排在放鬆活動中,營造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也讓孩子緊張的身體得到舒緩與放鬆。一般而言,小學生很容易因爲喜歡教師而喜歡上一門課。所以,提升教師素質,也是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教師水平高,和學生關係好,學生就會對教師更加信任與認可,對課堂上教師傳授的內容更加信任,也能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學習中來。綜上所述,體育教師在設定課程的時候首先應該考慮到課程特點與孩子們的特點的相互配合與協調,同時注重自身素質的提升,讓孩子更加喜歡自己,與孩子們相互配共同完成教學任務。

3遊戲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3.1體育遊戲在準備活動中的應用

小學體育教學中最關鍵的是準備活動。在準備活動中,遊戲也大有用處。要在體育教學中適當引入遊戲,首先就是儘可能的組織學生參與到準備活動中來,不僅能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讓學生在遊戲中合格的完成準備活動,有效的避免運動損傷,有助於體育教學順利進行。一般的準備活動是以慢跑、做操等簡單活動爲主,很難引起孩子們的興趣。如果將遊戲引入準備活動中,數字遊戲或是注意力遊戲均可,就可以極大的提升學生對課程的興趣,讓學生儘快進入準備狀態。比如,設計球類遊戲,傳球方式的不同可以訓練反應速度與動作速度,對學生肢體活動很有用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引發學生的興趣,才能讓他們更好的參與課程。體育遊戲實用性趣味性強,對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作用很大。所以,爲了提高遊戲教學的趣味性,教師應該瞭解學生的興趣所在,根據學生的興趣選擇或者設計學生感興趣的遊戲,以便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體育遊戲在課程主體部分的應用

動作技能的培訓是體育教學的另一重要內容,但實際操作並不容易。如何完成教學任務,培養學生良好的機能和心理適應,更好地完成教學大綱的目標是體育教學要研究的問題。如果僅僅爲了實現中、長跑競技比賽的要求,就讓孩子們簡單的繞着田徑場一圈一圈地跑。枯燥的授課不僅難以引發學生興趣,更對孩子們身心健康不利。體育教學應該符合小學生的心理要求,將乏味、簡單的技術變得更爲生動、活潑。在具體授課中,需將遊戲與教學有機結合,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完成教學任務。老師在教學中引入體育遊戲時,充分激發體育遊戲的價值,作出最合適的匹配和應用。如涉及一些追逐遊戲或者是將長跑結合一定的情節,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有利於提高學習積極性。

3.3體育遊戲在課程放鬆部分的應用

體育教學是以增強學生的體質爲主要目的。在學生放鬆環節,有意識地設計出有趣的小遊戲,可以迅速讓學生消除疲勞。比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擊鼓傳花之類的趣味比賽,讓學生得到身心的放鬆,達到消除疲勞的目的。在教學結束的時候,也可以以遊戲結尾,最終完美地完成一堂課的學習任務。

4在小學體育中開展遊戲教學需遵循的原則

4.1堅持適用性原則

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體育教師在設計遊戲的時候要關注到孩子們的這些特點。同時,小學生正處於發育期,骨骼也在快速發育,協調能力弱,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要時刻關注孩子們的身體情況,儘量選擇一些簡單的遊戲,注意節奏,避免不必要的傷害。不同年級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存在差異,不同遊戲對學生的身體部位的鍛鍊效果也不同,所以,體育教師在設計課程時要有的放矢。教師根據不同遊戲特徵培育孩子們不同的興趣方向,鍛鍊身體的不同技能,爲終身體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4.2堅持教育性原則

體育遊戲具備很強的競技性、趣味性,是發展、完善學生精細動作和局部機能的有效手段。但是教師在設計遊戲環節和獎懲環節中,都要考慮到孩子們的心理承受力,避免出現低級庸俗或者傷害學生自身人格等問題,一個好的體育遊戲不僅是表現個人價值,而且是體現集體力量。遊戲中,個人項目與集體項目有機融爲一體,讓孩子們感受到團結協作的重要性,增強集體榮譽感。

4.3強調安全性原則

小學體育課程常有些劇烈活動,安全要放到首位。所有遊戲的設定都要安全第一,儘可能的減少意外事故的發生。教師時刻緊繃安全的弦,在遊戲的選擇和設計過程中要重點考慮學生的身體特徵,事先做好準備工作,做到防患於未然,制定適宜的遊戲方案,保障學生安全,安全順利地完成教學。

5結語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體育興趣的關鍵時期。當今社會,獨生子女佔多數,協作力和集體意識較差。將體育遊戲納入體育教學中,不僅可以提升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培養孩子們的集體觀與協作觀。在“玩”中“學”,真正切實貫徹快樂教學的理念,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改進教學方式,使小學生熱愛運動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