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小學高段體育教學與體育遊戲分析論文

論文1.24W

摘要:以體育遊戲作爲研究對象,探討其在小學高段體育教學中的優勢,爲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提供幫助。運用專家訪談法與問卷調查法等,在小學六年級的體育與健康課程中開展體育遊戲教學實驗。結果表明:實驗過後,實驗班小學生的體質發育的平均值明顯強於對照班。同時心理問卷顯示,體育遊戲可明顯促進小學生在社交與個人情感等方面的心理素質成長。因此相比於一般的教學手段,體育遊戲在一定範圍內可有效提高高段小學生的身心素質。

小學高段體育教學與體育遊戲分析論文

關鍵詞:體育遊戲;小學;體育教學;社會適應能力

1前言

體育遊戲是推動小學生成長“良師”,也是小學體育教育的重要教學手段。如果能夠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合理應用各類不同的體育遊戲,即可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又可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然而目前國內小學體育教學研究中,對於體育遊戲的應用往往只是侷限於小學低段(一、二年級)體育教學,對於高段(五、六年級)體育教學的運用研究卻相對薄弱。因此透過教學實驗嘗試將體育遊戲運用於小學高段體育教學之中,探討其對高段小學生在身心素質的影響,爲這一教學手段更好的服務於小學體育與健康課堂做出幫助。

2實驗對象及研究方法

2.1實驗對象

教學實驗以體育遊戲作爲實驗對象,分別從江油外國語學校小學部六年級中隨機抽取兩個班級,其中一個班級爲實驗班,另外一個班級爲對照班。實驗班一共50名學生,其中男生29名,女生21名;對照班內一共49名學生,男生31名,女生18名,兩班人數大體相當。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查閱了相關文獻發現,目前的小學體育教學改革及體育遊戲有關文獻數目超過60篇。對國內外小學體育教學中體育遊戲開展現狀進行全面瞭解,爲研究提供了相應理論依據。2.2.2專家訪談法透過徵詢小學體育與心理教育的專家意見,爲研究思路的開拓及實驗方案的優化提供建議。2.2.3問卷調查法2.2.3.1問卷的設計按照實驗需要結合高段小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設計出相應的心理健康調查問卷,對參與實驗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調查。經過反覆調整、論證,形成了最終問卷。2.2.3.2問卷信度與效度校驗信度校驗主要是透過重複測試法對問卷進行校驗,即選擇相同的對象,在實驗開展前採取相同問卷,在一定週期進行兩次測試,計算其穩定係數。此次信度檢測是選取一個六年級班級,調查間隔爲兩週。透過統計計算得出,問卷中有關社會適應能力問題的相關係數爲0.95,個人情緒問題的相關係數爲0.89,說明了心理調查問卷具有良好信度[1]。爲提升調查問卷的效度,對問卷所含全部問題運用邏輯分析法進行論證。將問卷有關社會適應、社交及個人情緒等方面問題,全部分批傳遞給小學心理教育專家進行評估。專家反饋,實驗所設計的問題符合高段小學生的心理髮育水平。實驗週期是從2016年9月開始至2017年1月結束,時間爲16周,每週平均三次體育實驗課,每次實驗時間爲40分鐘,一共爲48個教學課時。

3實驗研究設計

3.1實驗因素控制

實驗班與對照班體育教學全部由具有多年教學經驗的一線教師授課。在實驗過程中,兩個班級在課程時間及教學內容方面全部相同。這樣就能夠最大程度突顯出體育遊戲這一教學手段的優勢。

3.2實驗前測

實驗教學開展之前,需要對參與實驗班級的小學生進行了全面的.體質檢測。檢測結果全部按照最新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進行評估。同時開展心理健康問卷調查,主要包含社會適應、社交意願及個人情緒。前側結果表明:實驗開展之前,實驗班與對照班小學生在體質、心理上並沒有顯著差異,即無關變量基本相同[2]。

3.3實驗步驟

爲保障實驗結果的客觀、真實,教學實驗按照以下流程分步進行(見圖1)。首先是實驗開展前準備。主要是對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體質、心理健康進行前期的調查分析,以探討實驗所存在的變量與不確定因素。其次是實驗過程。此階段實驗班與對照班的課堂體育教學工作全部按照統一的教學進度開展,實驗班體育教學所授內容與對照班體育教學授課內容也全部相同。但兩者運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實驗班以各類體育遊戲爲主開展教學,而對照班則使用的一般體育練習。如加速跑教學:對照班以30米直道加速跑練習爲主,而實驗班則以跑步遊戲(趣味接力、排檔接龍等)的形式開展教學。最後,實驗教學完成之後,對參與實驗的小學生再次進行體質與心理健康調查。分析兩者的差異性,爲實驗結果的取得提供依據。

3.4實驗具體方案的設計

實驗要求每次體育與健康課都是學生在完成相同熱身練習之後,按照統一的教學內容組織教學。實驗班以體育遊戲爲主要的教學手段,而對照班則是以各種常規的體育練習開展(見表1、表2)。這樣既保證了教學內容的統一,又使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的教學質量及效率不受實驗影響。最後再透過相應的素質測試,來驗證體育遊戲對高段小學生身心素質的作用。同時在教學實驗中,還設定了集體性體育遊戲,對小學生的團隊意識及交流能力進行培養,以判斷體育遊戲是否對高段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良好影響。

3.5實驗後檢測

實驗完畢之後,對實驗班與對照班的小學生進行整體健康測評,評價教師全部都是由一線小學體育教師組成。嚴格按照2016年《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爲參考進行檢測。爲保證實驗數據的客觀公正,測試採取測評分離的模式開展。即要求參與實驗的教師一律不許參與測評、測試在取得最終結果前亦不對外公佈相應的數據,以避免人爲因素對實驗結果造成影響。

4實驗結果分析

4.1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體質指標變化分析

教學實驗完成後一週內,組織了相關人員對實驗班與對照班小學生的體質指標進行整體測試分析,具體實驗結果如下。由表3可見,教學實驗之後,實驗班男生在身高、體重、耐力跑、體前屈等方面指標的與對照班男生並沒有統計學差異,實驗誤差情況小於0.05。只有在肺活量項目,實驗班與對照班男生之間存在一定差異,但差異值並不顯著。分析認爲,實驗結果並沒有顯著差異原因在於:實驗教學所選取的對象爲小學六年級學生,正常情況下實驗對象年齡在12歲,正處於身體發展重要時期。簡而言之,六年級小學生身體發育處於增長頂峯時期。實驗班與對照班男生身體測試項目指標(如身高、體重)全部都處於快速增長期,從而造成兩個班級內的男生在教學實驗結束後的體質差異不明顯。但從平均值差異度分析,對照班各類數值遠遠高於實驗班,同時實驗班與對照班男生在肺活量項目之間存在一定差別,主要原因由於在對照班的教學中,男生在進行反覆體育練習之後,積極性顯著降低。而實驗班在應用體育遊戲之後,男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顯著增強,男生的自覺參與遊戲起到了良好的鍛鍊效果[3]。而透過表4可以知道,實驗班應用體育遊戲教學之後,女生的身高、體重、肺活量、體前屈、立定跳遠等方面和對照班女生之間也無顯著差別。只是實驗班與對照班在耐力跑方面具有一定差異。實驗班與對照班在耐力跑上所存在的差距,其主要原因在於處於青春期前期的女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開始降低,且耐力跑項目較爲枯燥,所以在對照班女生體育學習積極性下降明顯,而體育遊戲實驗班則不同,其在開展耐力跑項目時,採用的是針對性的跑步遊戲。例如結網捕魚和狡猾的狐狸等(學生之間的追逐跑)。由於體育遊戲內容十分具有趣味,女生在遊戲中完全忽視了跑步的枯燥乏味。體育遊戲不僅提升了她們的自身耐力素質,而且增強了女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4]。

4.2教學實驗後,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心理素質指標的變化分析

爲探討教學實驗對高段小學生心理素質的影響,主要利用設計的心理健康調查問卷對參與教學實驗的小學生,從社會適應性、社交能力及個人情感三個方面進行對比分析。透過表5可知,在小學高段體育與健康課中增加體育遊戲內容之後,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在社會適應能力上存在一定差異,但不顯著。說明體育遊戲對高段小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的影響不大。但在社會能力方面,兩者的差異值較高。說明實驗所組織的集體性遊戲(如兩人三足跑、喊數抱團等),對小學生之間默契與互動起着良好的作用。同時教師觀察發現透過遊戲的歡樂與嬉戲,同學之間感情和友誼也得到了有效的昇華。此外探索體育遊戲對高段小學生個人情感的影響,也是心理素質調查的重要內容。由表6可知,小學體育在開展體育遊戲教學之後,實驗班學生積極情緒與消極情緒差異要遠遠超過對照班學生。教學實驗之前,實驗對象對體育教學活動的瞭解並不全面,學生學習積極性較低,消極情感較高。而開展體育遊戲教學之後,實驗班小學生在整個遊戲過程中,全神貫注,根本無法意識到自身,突顯出自身的真實特性。上述分析可知,小學高段體育教學中融入體育遊戲之後,學生交往能力明顯改善,積極情感提升,消極情感降低。表明體育遊戲對高段小學生的心理優化作用遠遠勝過傳統體育教學模式[5]。

5結論

在小學高段體育與健康課程中開展體育遊戲實驗之後,參與實驗的小學生身體素質得到了一定的提高。雖然由於參與對象正處在身體的快速增長期,其身高、體重、耐力及柔韌性等方面取得的發展效果與傳統體育教學相比並不顯著,但從平均值差異角度來看,體育遊戲教學所取得功效明顯強於傳統體育教學。同時體育遊戲教學對高段小學生在社會能力與個人情感方面的促進作用,也明顯好於傳統體育教學手段。因此在今後的小學高段體育教學中,適當運用體育遊戲這一教學手段,對改善小學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着良好的幫助。

參考文獻:

[1]徐梓林.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體育遊戲的多視角分析與創編建議[J].科技資訊,2011,24:279-280.

[2]李秋蘭.論體育遊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作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0,21:166+168.

[3]孫寅超.小學體育教學中運用體育遊戲的價值及對策[J].當代體育科技,2013,25:66-67.

[4]吳立新.淺談遊戲教學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OL].電子製作,2014(24).

[5]李偉順,彭雅靜.談體育遊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5,23: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