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如何培養學生的觀察與思維能力

陳孔國

如何培養學生的觀察與思維能力

小學作文教學中,一個重要的內容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與思維能力,這是完成作文教學的前提。在這裏,談談我的認識。

多年的語文教學,我體會到,作文的過程是一個有規律的認識運動,實際上是一個“資訊輸入一一資訊加工製作一資訊輸出”的完整運動過程。觀察的過程即資訊輸過程,表達的過程即資訊輸出的過程。從輸出中間經過大腦這個“精密加工廠”進行加工製作,即思維、聯想、想象的過程,其中思維過程是加工製作的關鍵,在整個作文過程中,觀察是前提,表達是結果,思維是核心。觀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是表達能力賴以存在和發展的智力基矗觀察可分直接觀察和間接觀察兩個方面,直接觀察指學生日常接觸的自然和社會生活的各個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客觀事物的直接見聞;間接觀察指透過閱讀材料、報刊雜誌、聲像畫面等對客觀事物的間接認識。透過直接和間接兩種方式獲得資訊,形成表象,輸入大腦,經過加工製作,形成作者個人的思想認識和語言,寫出來即成文章。文章是客觀事物的反映,而客觀事物是曲折的,必須是反覆研究才能反映恰當。所以從輸入到輸出的整個作文過程,不可能一概而就,需要及時反饋,反覆研究,不斷加工。因此,由觀察到表達,由輸入到輸出,是一個互爲因果、循環往復、層層遞進的過程。

怎樣才能使這幾方面有機地結合起來呢?

我認爲,首先要明確培養觀察、思維能力的意義。爲什麼呢?因爲這樣可以獲得作文材料,解決寫什麼的問題。作文是學生的自我表達,是自內而外的輸出。

輸出要以輸入爲基矗要訓練學生透過兩種感官認識世界,從客觀世界中攝取多種營養,不斷充實、豐富自己作文的“材料庫”。

其次要掌握兒童觀察、思維的特點。兒童的心理特點是:①“無意性”占主導地位,小學生智能發展還處於低層階段,意志的`內控力弱。在觀察中不能隨心所欲,常常處於被動的東張西望的狀態。②“情緒性”十分突出。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還帶幼兒時期情緒易變的特點。新異的對象,鮮豔的色彩,突出的音響,往往吸引他們的全部注意,而忘記原有的觀察任務。③“輪廊性”是小學生觀察、思維的另一特點。在一般情況下,小學生缺乏精細的辨別能力,他們習慣於看個大概。由於觀察租略籠統,因而常常遺漏重要的細節。

因此,依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在日常的作文教學中,教給他們觀察與思維的基本方法,這就是:第一,順序法.按時間、空間或事物的性質、特點、發展的順序,根據具體的觀察對象,或由人物到景物(或相反),由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地進行觀察訓練,逐漸使學生掌握觀察順序,在心理上形成一個觀察的“序”。

第二,比較法。比較是人們認識事物的重要方法之一。觀察中藉助比較。才能找出不同事物的共同點,和相同事物中的不同點,才能捕捉事物的特點,提高觀察、思維能力。第三,提綱法。提綱是作者思路的外在表現。觀察之前列個提綱,既能提高觀察的自覺性,明確觀察的目的性,又是發展邏輯思維和表達能力的有效方法。第四,在培養觀察、思維能力的過程中。加強表達能力的訓練,使觀察、思維、表達的訓練同步進行,三者之間相捕相成,互相促進,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