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高中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論文

論文8.96K

由於高中生面臨巨大的升學壓力,在傳統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過分重視對學生知識的傳授和成績考覈,教師佔據了課堂的主動地位,忽視了對學生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這也違背了素質教育的宗旨.針對這一情況,教師要努力挖掘學生的潛力,引導學生髮散思維,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同時教師要摒棄落後的教學方式,發揮學生的探究精神。具體來說,筆者認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高中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論文

一、創設情境,促使學生髮散思維

教師要爲學生創設語文情境,加強語言實踐的情境性,促使學生髮散思維,以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目標。

創設情境不僅能夠直觀、動態地向學生展示教學內容,還能使學生透過想象和聯想情境來遷移思考,在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也有助於學生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這也符合"簡約高效"的課堂要求。語文是一門內涵豐富的學科,不僅具有人文性,還具有工具性,具有極高的學習價值,但高中生學習任務繁重,每天被動接受知識灌輸,往往在機械的學習過程中喪失了學習興趣,隨着時間推移,創新思維能力也逐漸退化。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情境創設使語文課堂煥發生機。例如在學習《長江三峽》一文時,教師可以爲學生播放有關長江三峽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對長江三峽有一個初步的整體感知,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這種圖文並茂的形式將靜態的內容轉化爲動態的內容,更能吸引學生注意,調動學生的多個感官,同時也使課本上抽象的語言和文字變得生動形象,便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使高中語文課堂變得更具新意。

二、有效提問,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衆所周知,想象能力也是創新思維能力的重要體現。教師可以透過有效的提問,促使學生主動思考,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首先,教師要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改變千篇一律的模式,這就需要教師立足教材內容和學生認知基礎,設計"階梯式"的問題層層遞進,並且結合具體的教學目標,引導學生主動思考,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有效的提問是師生互動和進行有效資訊反饋的主要途徑,教師要真正發揮提問的作用,促使學生積極探究所學內容.例如在學習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學生,比如說全文描繪了怎樣的畫面?文章是透過哪些詞語來描繪荷塘月色的?文中在描寫荷花時抓住了荷花的什麼特點?月亮的什麼特點?等一系列問題,透過這些問題,指導學生層層遞進地掌握課文內容,並在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瞭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把握文章結構,還可以"以小見大"地透過對該文章的學習總結朱自清先生的寫作手法並學會鑑賞文章。

三、鼓勵質疑,打破學生思維定式

質疑精神和問題意識作爲學生學習的原動力,對於學生的語文學習是至關重要的.

正所謂:"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創新意識往往產生於問題之中。因此,教師要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式,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問題,同時,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允許學生對同一個問題有不同的見解,質疑的過程也是學生自主探究、發散思維的過程。教師要讓學生主動發表意見,尊重學生並從學生的興趣點入手,合理設疑,不要侷限於所謂的答案之中.例如在學習專題"走進語言現場"中"不自由,毋寧死"的內容時,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見解和感受,教師在肯定這一可貴精神的同時也要允許學生提出"不自由,毋寧死是一種極端的精神,不會變通"等不同的觀點,這對於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要.爲了開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挖掘教材,全方位、多方面地研究和分析,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此外,還應注重對學生逆向思維的培養,使學生能夠觸類旁通,自主解決問題。

四、營造氛圍,創設寬鬆民主環境

良好的學習氛圍能夠使學生產生良好的情緒,有利於學生的高效學習.因此,教師要爲學生創設寬鬆、民主的學習環境,營造愉快、輕鬆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得到放鬆,全心全意地投入學習,充分展示自己。教師要及時更新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精神,讓學生在開放的氛圍中自主探討,解決疑難,師生之間建立平等和諧的關係。教學是師生雙向的活動,教師和學生針對具體問題各抒己見,積極討論,能夠有效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這也要求教師注意保護學生的求知慾,進而使學生能夠處於學習的最佳狀態,抓住一切機會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努力實現個性化的教學。

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教師要爲培養創造型人才而努力,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大膽想象,將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作爲主要教學目標,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

參考文獻:

[1]孫韜.試論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成才之路,2015(9):41.

[2] 田德武。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5):12-14.

[3]李娜.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2(6):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