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貓(人教版七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揣摩生動的細節描寫

 2、理解課文生動具體地敘述了小貓的淘氣可愛和大貓的古怪性格,激發學生仔細觀察事物的興趣。

教學的重點:

學習文章的寫作特色。

教學難點: 

能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來概括段意,並用串連各段段意的方法歸納課文中的主要內容。

 複習:

1、給下列粗體字注音。

詛罵(    )悵然(      )慫恿(      )(        )

蜷伏(        )一縷(         )

2、下列詞語中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慫恿:鼓動別人去做。B、預警:預備警察

C、蜷伏:彎着身體臥倒。D、悵然:不愉快的樣子。

教學過程:

一、 研讀課文第三部分內容。 

1.默讀第15、16段。 

思考:①第三隻貓的“可厭”,是從哪些方面來描寫的? 爲什麼還要收留它?

思考:②對第三隻貓的厭惡,作者寫了這樣幾句話:“大家都不大喜歡它”“連三妹那樣愛貓的,對於它也不加註意”“它在我家仍是一隻若有若無的動物。”這幾句話在表現的角度上有什麼不同? 。 

討論歸納:

2.學生自由誦讀第17-29段。 

①提問:請將“芙蓉鳥事件”的始末,按照故事發展的過程,給每一情節擬一個小標題,並說明爲什麼這樣安排情節。 

學生討論回答後歸納:

②我”根據什麼判定芙蓉鳥是這隻貓咬死的? 語句“想到它的無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針,刺我的良心的針!”使用了什麼手法,作者要表達什麼意思?

學生討論回答後歸納

③、“凝望”是何意?(目不轉睛地看)。貓究竟爲什麼要“凝望”鳥籠呢? 

學生討論回答後歸納:

④我的判斷是否準確?是誰咬死了芙蓉鳥?根據是什麼? 

學生討論回答後歸納:

3.學生齊讀第30-34段。 

①爲什麼“我”對於第三隻貓的死亡比前兩隻貓的亡失更“難過得多”?

②、事情澄清後,“我”心裏十分難過,作者是怎樣抒發這種感情的?齊讀第30、31段。

學生討論回答後歸納:

③思考,在寫第三隻貓的結局時,用了哪些詞語直接描寫“我”的思想感情,並仔細體會這些詞語的含義。 

④體會:“自此,我家永不養貓”,這句話也是全文的結尾,它在內容和結構上有什麼作用? 

討論歸納:

⑤思考:作者總共寫了三次養貓的經歷,哪一次是詳寫?爲什麼不單寫這一次,而要寫另外兩次呢?

四、再次跳讀課文,想一想,本文最顯著的寫作特點是什麼?

討論後歸納:

1、情節曲折,結構嚴謹。文章圍繞中心敘寫了三個故事,每個故事都以養貓的亡失爲線索都具有相對的完整性。三個故事又是按照時間順序排列組成一串,構成一段家庭養貓的悲劇史:得貓--養貓--亡失--再得貓--再養貓--再亡失--復得貓--復養貓--復亡失,永不養貓。情節三起三落,層層推進。

 2、首尾呼應和伏筆的設定。銜接呼應表現爲:開頭交代幾次養貓的結局,拋出線索,總領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養貓”收尾,開拓深意,呼應開頭。三個故事之間又有過渡段貫通彌合。伏筆的設定表現爲:第一隻貓忽然消瘦預示其病死;寫第二隻貓街上亂跑,預示其被人捉走;寫第三隻貓凝望鳥籠,預示其被冤打致死。所以這些都起到了穿針引線,連珠綴玉的作用,把三個故事和各個故事之間的情節綴連成有機的整體,渾然天成,天衣無縫。

三、延伸遷移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經錯怪過別人或被人誤解過?把事情經過說給其他同學聽聽,並和同學討論一下,怎樣才能減少彼此之間的誤會?

四、課堂總結

本文寫的是貓,作者卻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達了同情、憐愛弱小者的思想感情。本文組織材料的特點是前後連貫、首尾呼應,文章在結構上嚴絲合縫,條理清晰。 

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二 四

2.熟讀全文,領悟文章內容,體會文章感情 

3、寫一篇讀後感 

參考答案

一1.①指名回答後歸納:是從形態和性情等方面來寫的。“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燒脫了好幾塊”“憂鬱”“懶惰”。 對弱小生命的關愛。②第-、三句話是-般人的角度,第二句是個別人的角度,足見第三隻貓被人厭惡的程度。 

2.①有六個情節,小標題可依次擬爲“買鳥”“凝望”“被疑”“蒙冤”“受罰”“真相”。這當中前:五個情節是詳細述談第三隻貓的不幸遭遇,把讀者置於疑雲中。直到最後一個情節,才用寥寥數語揭示真相,於是疑雲頓開。這樣安排,不僅使情節顯得曲折跌宕,而且容易激起讀者對第三隻貓的同情與憐憫。 

② “那隻花白貓對於這一對黃鳥,似乎也特別注意,常常跳到桌子上對鳥籠凝望着。” 表示猜測,因爲這而判定貓吃了鳥,突出我的主觀臆斷。 

③、想當初,那隻貓就像一個孩子,被人拋棄,無家可歸,在冬天的早晨,幾乎爲冬寒與 飢餓所殺。它常常對鳥籠凝望着,也許是 在羨慕鳥兒的美麗,也許是悲嘆自己的悲慘經歷和孤苦伶仃的生活……

④只兇惡的黑貓把鳥咬死。根據是:“一隻黑貓飛快的逃過露臺,嘴裏銜着一隻黃鳥”

3.①爲第三隻貓的死責任在“我”。“我”的主觀臆斷,斷定鳥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無處辯訴,最後死在鄰家屋檐上。“我”認爲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這個過失是無法補救的。

②這是我的懺悔。同時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事,不能主觀臆斷,否則,就會出現差錯,甚至造成無法補救的嚴重過失。

③作者用了“難過”一詞表達自己的痛苦心情。相對以前兩隻貓的亡失的感情,“難過”所表示的痛苦要強烈得多。因爲自己的武斷,冤枉了第三隻貓,“我”深感內疚和自責。越是內疚和自責,痛苦的感情也就越強烈。

④這句話在內容上是對全文的總結。“我”目睹了前兩隻貓的不幸後,又親自制造了第三隻貓的悲劇,深感負疚,爲了不再看到這樣的悲劇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養貓”這句話與文章的開頭遙相呼應,在結構上形成了首尾呼應的特點。 

⑤寫花白貓、小黃貓是爲詳寫第三隻貓(可憐貓)作必要的鋪 墊,是爲了與第三隻貓形成鮮明的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