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風箏》教學設計(人教版七年級必修教案設計)

 《風箏》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進行探究性學習。

    2、過程與方法:創設情景朗讀體悟;圈點評註品味語言;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悟親情的含義;瞭解科學的兒童教育思想;學習魯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學重難點: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

    2、細緻品味文章語言,領會簡潔凝練的語言背後蘊含的豐富意蘊。

教學準備:

    學生:反覆朗讀,藉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並畫出不理解的地方。查閱魯迅的相關資料。

    教師:鑽研教材。製作簡易多媒體課件。

教學步驟:

一、匯入

    同學們上中學了,學習任務更重了,你們平時有沒有抽空想過學習和玩這二者之間的關係呢?現在老師就給你們一會兒時間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二、整體感知課文

    默讀全文,思考:

    1、課文回憶了“我”毀掉了弟弟的(       ),後來“我”知道自己(       ),準備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卻(        ),“我”的心只得(              )。

    2、文章有幾個“我”?

    3、“我”分別怎麼回答我們剛纔探討的問題的?

三、研讀與賞析

    1、“精神的虐殺”具體指哪一幕?爲什麼說這是“精神的虐殺”?變換人稱帶上感情朗讀體會。

    2、“我”改過的方法?結果怎麼樣?朗讀品味探究“我”的心理。。

    3、弟弟真忘了嗎?朗讀品味弟弟對風箏的入迷情狀的描寫。用到了哪些描寫人物的方法?你看到了一個什麼樣的弟弟?

    4、學生再次變換人稱朗讀,透過“我”的動作神態體會“我”的蠻橫與暴力及“我”這樣做的理由,由此看出“我”是一個什麼樣的哥哥?

    5、“我”是怎樣意識到“我”的錯誤的?爲什麼說“我”也“不幸”?“我”也是受害者嗎?受誰的害?學生合作探究,老師相機點撥。

    6、老師範讀最後一自然段體會作者深深的“悲哀”之情。

四、體驗反思,拓展延伸

    1、大師魯迅要告訴我們什麼?我們又從他那學到了什麼?

    2、設計課文副標題並闡述理由。

    3、文中弟弟的童年被無知的哥哥以及愚昧的時代虐殺了,你們呢?你們的童年在哪?

五、課堂結語

一隻折斷了翅骨的風箏,一段悲哀悽涼的懺悔。然而,一切的懺悔又有何意義呢?精神的創傷是難以癒合的,而揹負着愧疚的心靈同樣是不堪重負的。同學們,讓我們永遠記住這個沉重而悲哀的教訓吧。可能這樣的悲劇在今天仍然在上演,是啊,我們也很無奈,剛纔同學都說了,做作業是沒辦法的事,因爲這個社會不拼命就會被淘汰。但我們至少應該知道,我們的童年被家庭、學校、社會虐殺了,我們不能像“我”的弟弟一樣麻木,以爲這樣是對的,就把這個“恨”給忘記了,只有記得這個“恨”,我們長大才會努力的去改變這個虐殺兒童的社會。魯迅又何嘗不是有着這樣的期待呢?他在遺囑中說:忘掉我。我們又怎能忘記這位有良知的民族脊樑呢?怎能忘記這位關愛兒童和青年的慈愛老人呢?就讓我們也懷着一顆民主、善良、寬容的心待人吧,惟其如此,那晴朗的天空中才會永遠飄揚着我們快樂的風箏!

六、作業(二選一)

    1、假如你是文中的弟弟,你一定會有些新的感受想對哥哥說,請把你想說的話寫下來,與同學交流。

    2、假如請你向父母推薦閱讀《風箏》,你會說些什麼?

七、板書設計

風     箏

                                  --一段往事,一個時代

                   “我”      少年:折斷風箏--精神虐殺

                               中年:未能悔過--永恆悲哀

 

羅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