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筏子》袁鷹(七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4、瞭解作者,熟悉生字、詞。

   5、瞭解黃河的常識,透過艄公的形象,接受深厚的民族精神,理解作者闡明的道理。

   6、分析作者在文中採用的全方位的襯托和對比手法的作用。

   教學重點:熟讀課文,體會字裏行間蘊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透過重點語句、詞語分析蘊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導語)

   黃河文化的興起與內涵 源遠流長,物華天寶。奔騰萬里的黃河以她那博大的胸懷,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生靈,創造出一段段歷史的輝煌。以致相當長的一個時期,黃河被譽爲中華民族的搖籃,華夏文明的發祥地。

   二.簡介作者

   袁鷹,原名田復春,又名田鍾洛,1924年生,江蘇淮安人。著有散文集《第一個火花》《風帆》《京華小品》《袁鷹散文選》等。他的散文作品善於以抒情、議論的手法和排比、疊句的形式,渲染氣氛,點化主題,詩意濃郁。

   三.讀課文,解決字詞

   四.再讀課文,體會本文讚美了什麼?

   本文讚美了征服自然的人類,讚美了包括艄公、乘客在內的“黃河的主人們”的勇敢、沉着、智慧和毅力,也讚美了黃河的雄渾氣勢和自然的偉力。

   五.熟讀課文,找出文中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第二課時

   一.回顧上節課內容

   二.分析課文

   1. 文章寫黃河的大、深、急,分別用哪些景物襯托?

   (1)大水車 羊皮筏子(2)人的心情

   2. 在這些景物中,作者所有的篇幅奉獻給了蘭州的一種原始的交通工具:羊皮筏子,這是爲什麼?

   (1) 地域的特點,富有人文精神和趣味

   (2) 引出艄公,用筏子的小、險體現人物的精神

   3. 艄公這一形象是怎樣的?----------他戰勝了驚濤駭浪,在滾滾的黃河之上,如履平地,是黃河的主人(勇敢、智慧、鎮靜、機智)(抒情)

   4. 黃河的險險在何處?夷、平地又是怎樣的?你從文中哪些句子中看出的?

   5. 作者說艄公是值得景仰和讚頌的,你從他的身上學到了什麼?

   只憑天不怕地不怕的大膽衝勁是不行的,要戰勝兇險、征服自然還得沉着、細心、機智和毅力。(議論)

   三.本文除了襯托以外,還用了什麼寫作手法

   對比:羊皮筏子體積小與承載的人多物重形成對比;岸上看的人提心吊膽與皮筏上的乘客從容談笑形成對比。

   襯托:正襯:大水車 ----黃河的大 

   反襯:岸上人提心吊膽-----乘客從容笑談

   筏子之小---------------水車之大 

   黃河之兇險-------------筏子之渺小

   正襯、正襯錯雜:小小浪頭吞噬筏子,既正襯

   了黃河的兇險,又反襯了征服自然的人

   總體構思的襯托:黃河襯托出筏子,由筏子襯托 “黃河的主人”

   總之,這一連串的襯托、對比使全文結構緊密,文脈貫連。

   四.討論

   1.文中哪句話最深刻?從全文看這句話僅僅是對艄公的讚美嗎?

   2. 本文導課時老師講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是一篇有關黃河的文章,學完本文了,你覺得此文作者所要表現的思想與黃河有沒有關係?

   五.作業

   1.文段中有兩組對比,請你說說哪兩處運用了對比

   參考答案:羊皮筏子體積小與承載的人多物重形成對比;岸上看的人提心吊膽與皮筏上的乘客從容談笑形成對比。

   2.這兩組對比爲了突出什麼?對艄公的形象有什麼作用?

   參考答案:突出羊皮筏子在“萬馬奔騰、濁浪排空”的黃河上航行是十分兇險的;如此兇險的航行,卻讓羊皮筏子上的乘客“如同坐在大城市的公共汽車裏瀏覽窗外的新建築”那樣心閒氣定,這全是艄公的功勞,越是兇險越能反襯出艄公的英雄本色。

   3.對比往往會使人、物的特點更鮮明,請你用對比寫一個片段,表現家人、同學、事物的不同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