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鶯》教案(魯教版七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瞭解鶯的特性。

2、品味優美的語言描寫

3、養成認真觀察事物特徵的習慣,感受生命與自然的可愛。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分析歸納鶯的各個特點。 

2.難點:(1)體會語言的優美。 (2)學會細緻觀察。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1.在重難點的突破中結合學法指導進行教學。 

2.教學中貫徹讀中品味,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原則。 

課時安排:一個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我們剛學過一首描寫美好春光的詩,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大家集體來背誦一下。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描繪了一幅動人的鶯歌燕舞圖。鶯是大自然傑出的歌唱家,它以其動人的歌喉贏得人們的喜愛和讚美,唐詩中還有很多寫鶯的詩句,能想起來嗎?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杜牧)”“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杜甫)”等。

大家可以看到,這些詩句當中,鶯給我們留下的最突出的印象是什麼?--啼

對!鶯的歌聲,(啼聲)給人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因此它進入了古詩中、春聯中,成了吉祥喜慶的象徵,成了春的使者。這是我們中國人對鶯的看法,那麼,鶯在法國作家布封的筆下又是什麼樣的呢?今天就讓我們隨着法國博物學家、作家布封的生動描繪去認識,瞭解一下鶯。(板書:課題、作者)

二、解題,作者介紹 

布封,法國博物學家、作家。從小受教會教育,愛好自然科學。26歲入法國科學院。1939年起擔任皇家公園(植物園)主任。他用畢生的精力經營皇家花園,並用40年時間寫成了36冊《自然史》。

    這是一篇科學小品。是介紹、普及科學知識的一種說明文體。希望透過本文的學習,我們能達到三個學習目標:

二、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朗讀課文,拿出筆劃出生字,並初步瞭解鶯的特性。 

下面同學們看這些字詞的讀音和意義。 

    陰霾  休眠  歡暢  棲息  涵養  恬靜  無憂無慮  

千呵萬護  銷聲匿跡  遷徙

2、學生交流初讀收穫和感受。

大家讀了這篇優美的小短文,必定獲得了一些收穫,總觀全文,鶯有哪些特性?它最突出的特性是什麼?

--鶯的特性是:活躍、靈巧、輕盈、好動,生性膽小,無憂無慮,歌聲美妙。最突出的特性是:喜愛唱歌。 

    總結:鶯是春的使者,大自然的勃勃生機正是這“嬉笑打鬧”、“唱歌傳情”的鶯所帶來的。大家能很快概括出鶯的特性,很不錯!只是老師有點不明白,鶯既然是春的使者,可作者爲什麼要先從冬天寫起呢?

--文章並不是一開始就寫鶯,而是從蕭條冷寂、毫無生氣的冬天寫起,引出鳥類的迴歸,喚醒大自然,然後再寫鶯的出現。這是把鶯置於一個具體季節的背景中, 像舞臺人物的出場一樣,先有一個蓄勢的過程。這比那種開門見山落筆就對鶯進行說明的寫法,顯得更有波瀾,更富有文學性。

三、再讀課文,找出文章各段的中心句。

1、中心句是一段中表述段的中心意思的句子,常用概括或提示的方式來進行表述。一般情況只有一箇中心句,它大多放在段首,有時也放在段尾,個別情況下才放在段中。陳述性的段有時沒有中心句,但可綜合概括出全段的中心意思。

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每段的中心句。                        

四、再讀課文,品味詞句

讀了課文,我們可以真切的感受到鶯的生活習性和情感世界,我們都會喜歡上這活潑靈巧的小生靈,那麼我們再來細細品味課文,品讀文章的精彩之處,感受本文的語言美、情感美。

大家可以選擇你認爲說明生動的部分,仔細品味、揣摩,用“我覺得文中……的句子(詞語)很生動,理由是……”的格式說一句話,進行小組交流。

A這些可愛的小生命喚醒了沉睡的大自然,煥發了新的活力與生命。  (學法指導:透過品味詞語的妙用來品句子。明確:“喚醒”、“煥發”兩個動詞的運用,突出了鶯的出現給大地帶來了新的氣象,飽含着作者對鶯的喜愛、讚美之情。)此處老師可以指導學生去品味,目的是進行方法的指導

B有些住在我們的花園,有些更喜歡林陰大道和樹叢,不少進了大森林,另有一些藏進了蘆葦蕩。  (同上題學法。明確:“住”、“鑽”、“藏”等動詞的運用,把小鳥人格化了,體現了鶯的活潑好動、靈巧和生活習性的特點。)

C早晨可以看見它採集露水,在夏天短暫的雨後,它常來到溼潤的樹葉上搖晃樹枝洗淋浴。(明確:本句寫出了一個很有趣的場面,運用擬人化的手法,透過具體的動作描寫,把鶯的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又飽含着作者對這種小鳥的喜愛之情。)

D最後一段。(明確:這段介紹鶯動聽的歌聲。主要運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強調了黑頭鶯是衆多鶯類中叫得最好聽的一種。它聲音最流暢,歌喉輕快純潔,歌聲美妙 動聽,婉轉而富有層次,唱歌的時間最長。“春天的唱詩班”,這是比喻的說法,是指春天衆多的鳥類大合唱。這一段,作者把對鶯的讚美推向高潮,“這歌聲彷彿 涵養了樹林的清新,描繪了恬靜的生活,表達了幸福的感受。”多美的語言啊,在黑頭鶯的獨唱中,結束了全文。這時候,作者情不自禁地寫道:“聽到這些大自然 的幸福鳥歌唱,誰能不爲之動情呢?” [教師指導把反問句改爲陳述句]作者心中的無限感慨,自然從胸中流出:這是對那些爭名逐利、煞費苦心的人們的含蓄地 批判。試想,面對這樣的幸福鳥歌唱,面對這樣美妙的文字,那些奔忙於世俗的人們是不是應該好好反思一下呢?) 

教師總結:那麼請大家看大屏幕上的這段話:《大百科全書》中的說明是純粹的知識介紹,語句精煉。

從前面同學們的分析中知道整篇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鶯寫得有情有感,十分生動傳神,形象地表現了鶯的特點,在使讀者獲得有關鶯的知識的同時,也獲得了美的享受。這一方法希望我們同學在作文中也要加以運用。

現在就讓我們充滿激情的來朗讀同學們剛纔提到的這些精彩的描寫。

生美讀文中精彩的描寫語句。(主要在2、4、6自然段中選取)

五、問題質疑

可讓學生提問題,師生共同解決。然後出示兩個問題:

1、本文着重寫鶯的可愛,第三段作者爲什麼要寫鶯的不讓人喜愛的毛色呢?

(明確:本文是科學小品,科學小品不僅要有文學性,更要有科學性,所以必須讓讀者全面瞭解鶯的外形體貌、生活習性,否則就起不到傳授知識的作用。但這一節對鶯暗淡毛色的描寫,並不損害它在讀者心中美好的印象。美好並不等於完美,美的東西也許總有一些讓人遺憾的地方。鶯之可愛,主要不在於它的外形,而在於它們活潑好動,無憂無慮對人們心靈的感染和觸動。)

2、文章最後“聽到這些大自然的幸福鳥歌唱,誰能不爲之動情呢”這句話有什麼內涵?在全文中有什麼作用?

(明 確:作者心中的無限感慨,自然從胸中流出。汲汲奔忙於俗世、爲真爭名逐利而煞費苦心的人民,面對這樣的幸福鳥的歌唱,也應該好好反思一下了。以這句話結束 全文,發出感嘆,流露出作者對鶯和大自然中生命世界的喜愛和讚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帶着喜愛和讚美的感情和語氣朗讀這一段。)

五、拓展延伸。

1、課堂小練習

2、現在天空中的鷹少之又少,爲什麼呢?從而教育學生要熱愛一切動物。

六、總結

作者運用抒情的、富有人情味的語言把普普通通的鶯介紹得這樣生動,帶給我們這麼多真切的感受,除了作者有很強的駕馭語言的能力外,還有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作者經過了長期的仔細的觀察。據說布豐在寫作《自然史》的時候,常常整天整天地呆在大自然中,細緻地觀察,認真地描述。看來仔細觀察和準確生動的表達纔是寫好這類文章的關鍵所在。

希望大家也學會細緻觀察事物,這樣才能把小動物描繪得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