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精品】說課稿集合9篇

說課稿2.84W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說課稿集合9篇

說課稿 篇1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能根據一個數的絕對值表示"距離",初步理解絕對值的概念。

2.給出一個數,能求它的絕對值。

(二)能力訓練點

在把絕對值的代數定義轉化成數學式子的過程中,培養學生運用數學轉化思想指導思維活動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1.透過解釋絕對值的幾何意義,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

2.從上節課學的相反數到本節的絕對值,使學生感知數學知識具有普遍的聯繫性。

(四)美育滲透點

透過數形結合理解絕對值的意義和相反數與絕對值的聯繫,使學生進一步領略數學的和諧美。

二、學法引導

1.教學方法:採用引導發現法,輔之以講授,學生討論,力求體現"教爲主導,學爲主體"的教學要求,注意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自得知識,自覓規律。

2.學生學法:研究+6和-6的不同點和相同點→絕對值概念→鞏固練習→歸納小結(絕對值代數意義)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給出一個數會求出它的絕對值。

2.難點:絕對值的幾何意義,代數定義的匯出。

3.疑點: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電腦)、三角板、自制膠片。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師提出+6和-6有何相同點和不同點,學生研究討論得出絕對值概念;教師出示練習題,學生討論解答歸納出絕對值代數意義。

七、教學步驟

(一)創設情境,複習匯入

師:以上我們學習了數軸、相反數。在練習本上畫一個數軸,並標出表示-6,0及它們的相反數的點。

學生活動:一個學生板演,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畫。

【教法說明】絕對值的學習是以相反數爲基礎的,在學生動手畫數軸的同時,把相反數的知識進行復習,同時也爲絕對值概念的引入奠定了基礎,這裏老師不包辦代替,讓學生自己練習。

(二)探索新知,匯入新課

師:同學們做得非常好!-6與6是相反數,它們只有符號不同,它們什麼相同呢?

學生活動:思考討論,很難得出答案。

師:在數軸上標出到原點距離是6個單位長度的點。

學生活動:一個學生板演,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做。

師:顯然A點(表示6的點)到原點的距離是6,B點(表示-6的點)到原點距離是6個單位長嗎?

學生活動:產生疑問,討論。

師:+6與-6雖然符號不同,但表示這兩個數的點到原點的距離都是6,是相同的。我們把這個距離叫+6與-6的絕對值。

2.4絕對值(1)

【教法說明】針對"互爲相反數的兩數只有符號不同"提出問題:"它們什麼相同呢?"在學生頭腦中產生疑問,激發了學生探索知識的慾望,但這時學生很難回答出此問題,這時教師注意引導再提出要求:"找到原點距離是6個單位長度的點"這時學生就有了一個攀登的臺階,自然而然地想到表示+6,-6的點到原點的距離相同,從而引出了絕對值的概念,這樣一環緊扣一環,時而緊張時而輕鬆,不知不覺學生已獲得了知識。

師:-6的絕對值是表示-6的點到原點的距離,-6的絕對值是6;6的絕對值是表示6的點到原點的距離,6的絕對值是6.

提出問題:(1)-3的絕對值表示什麼?

(2)3的絕對值呢?

(3)a的絕對值呢?

學生活動:(1)(2)題根據教師的引導學生口答,(3)題討論後口答。

一個數a的絕對值是數軸上表示數a的點到原點的距離。

數a的絕對值是|a|

【教法說明】由-6,6,-3,這些特殊的數的絕對值引出數的絕對值,逐層鋪墊,由學生得出絕對值的幾何意義,既理解了一個數的絕對值的含義也訓練了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突破了難點。

(三)嘗試反饋,鞏固練習

師:字母可以表示任意數,若把a換成,9,0,-1,-0.4觀察數軸,它們的絕對值各是多少?

學生活動:口答:,,,,

師:你在自己畫的數軸上標出五個數,讓同桌指出它們的絕對值。

學生活動:按教師要求自己又當"小老師"又當"學生".

教師找一組學生回答,並及時糾正出現的錯誤。

(出示投影1)

例 求8,-8的絕對值。

師:觀察數軸做出此題。

學生活動:口答

師:由此題目你能想到什麼規律?

學生活動:討論得出—互爲相反數的兩數絕對值相同。

【教法說明】這一環節是對絕對值的幾何定義的鞏固。這裏對於絕對值定義的理解不能空談"5的絕對值、-7的絕對值是多少"?而是與數軸相結合,始終利用表示這數的點到原點的距離是這個數的絕對值這一概念。教師先闡明這個字母可表示任意數,再把換成一組數,學生自己又把換成了一些數,指出它們的絕對值,這樣既理解了數所表示的廣泛含義,又鞏固了絕對值的定義。然後,透過例題總結出了互爲相反數的兩數的絕對值相等這一規律,既呼應了前面內容,又昇華了絕對值的概念。

師:觀察數軸,在原點右邊的點表示的數(正數)的絕對值有什麼特點?

在原點左邊的點表示的數(負數)的絕對值呢?

生:思考,不能輕易回答出來。

師:再看前面我們所求的,.你能得出什麼規律嗎?

學生活動:思考後一學生口答。

教師糾正並板書:

正數的絕對值是它本身。

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

0的絕對值是0.

師:字母可表示任意的數,可以表示正數,也可以表示負數,也可以表示0.

教師引導學生用數學式子表示正數、負數、0,並再提問:這時的絕對值分別是多少?

學生活動:分組討論,教師加入討論,學生互相補充回答。

教師板書:

師強調:這種表示方法就相當於前面三句話,比較起來後者更通俗易懂。

【教法說明】用字母表示規律是難點。這時教師放手,讓學生有目的地考慮、分析,共同得出結論。

(四)歸納小結

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絕對值。

(1)一個數的絕對值是在數軸上表示這個數的點到原點的距離;(2)求一個數的絕對值必須先判斷是正數還是負數。

回顧反饋:

(出示投影2)

1.-3的絕對值是在_____________上表示-3的點到__________的距離,-3的絕對值是____________.

2.絕對值是3的數有____________個,各是___________;絕對值是2.7的數有___________個,各是___________;絕對值是0的數有____________個,是____________.

絕對值是-2的數有沒有?

八、隨堂練習

1.判斷題

(1)數的絕對值就是數軸上表示數的點與原點的距離( )(2)負數沒有絕對值( )

(3)絕對值最小的數是0( )

(4)如果甲數的絕對值比乙數的絕對值大,那麼甲數一定比乙數大( )(5)如果數的絕對值等於,那麼一定是正數

2.填表

九、佈置作業

課本第50頁2、4.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教學內容是教材中第四個課題的第一節課,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學習了鉗工工藝的基礎理論知識,掌握了劃線和鏨削、銼削的操作技能。透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可以瞭解鋸削工具,掌握鋸削操作方法。鋸削是鉗工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在工件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鋸削,學習好鋸削,才能爲今後加工、裝配機器奠定堅實的基礎。在實訓中,只有掌握了基本的鋸割方法,才能正確的把工件製作出來,在鉗工實訓中起到奠基的作用。因此,本節課在知識結構和技能操作上有承上啓下的作用。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手鋸和鋸削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標:掌握鋸削的操作方法。

情感目標:透過項目教學,任務驅動,實踐操作,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提高對鉗工的理性認識。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手鋸的正確使用和鋸削操作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鋸削方法。

二、說教法:

本課題以“邊講邊示範邊練習”爲主線,透過對鋸削實訓進行授課與示範指導、巡迴指導、總結指導四個步驟,實現對每一個姿勢動作的理解和掌握。

1、講解示範鋸削的基本姿勢和安全知識。

2、教師精講多示範,學生多觀察多練,充分體現生產實習教學的直觀性和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教學原則,實現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

3、採用學生之間互相對比,互相指導的方法,使學生感到互相幫助獲得成功的喜悅感。

4、透過在理論指導下的反覆練習,及時的資訊反饋,從而講清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逐步學生提高技能。

基於對本課程實踐技能的要求以及對教材的理解,本節課採用“項目教學法”,以鋸削實例零件爲加工項目,透過實物展示前面實習中學生加工的零件,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在向學生提出鋸削零件的加工項目,學生在項目的驅動下,透過媒體展示,教師講解和示範,學生分組練習和完成任務,最後反饋小結,從而講清重點、突破難點,逐步學生提高技能。

三、說學法

1.透過展示學生自己的零件,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本課題透過把鋸削的姿勢分解成一個個簡單的姿勢動作,邊講解邊練習,使學生逐步掌握學習鉗工技能的基本方法——科學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法。

2.在項目的任務驅動下,學生透過觀察比較,模仿操作,在實踐中掌握新技能。同時也安排學生互幫互學,讓學生互相關察,相互糾正錯誤的操作姿勢,增強學生的協作精神,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題的特點,主要掌握授課指導、示範指導、巡迴指導、總結指導四個基本環節。

巡迴指導主要着重以下幾個方面的巡查和指導:

1、站立的位置及姿勢是否正確;

2、鋸弓的握法及鋸削姿勢是否規範;

3、安全文明生產。

(1)鋸條要裝得鬆緊適當,鋸削時不要突然用力過猛,防止工作中鋸條折斷從鋸弓上崩出傷人。

(2)工件將鋸斷時,壓力要小,避免壓力過大使工件突然斷開,手向前衝造成事故。一般工件將鋸斷時,要用左手扶住工件斷開部分,避免掉下砸傷腳。

總結指導

在訓練結束後,老師根據課堂記錄對實習紀律,文明生產方面進行總結;對工件的檢測結果進行分析,找出影響質量的主要因素,使學生真正掌握鋸削姿勢。

五、教學預設

本節課在教法上採用以“任務驅動法”,透過任務驅動,並以啓發提問,講解示範,實踐教學,教師點評,逐步引導學生探究新知,充分體現了理論聯繫實踐的教學理念。

在教學手段上透過展示工件,示範演習,巡迴指導,使學生直觀易懂、降低難度,增強學習自信心。透過任務驅動,使學生髮揮主觀能動性,從而突破教學難點。

本節課透過“任務書”以及教師巡迴指導及時進行課堂反饋,積極肯定學生的思維閃光點,在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中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六、說反思

課堂上在動作示範後就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學生太多所以有個別姿勢動作不正確無法及時發現及時糾正,造成有些學生養成錯誤的動作習慣。

如果加上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會提高教學評價與反饋的及時性。也就是運用數碼相機,或攝像機將現場將學生操作的典型問題拍攝下來,即時放映共同探討。這樣評價反饋的及時,利用這一手段對課堂效率的提升會起很大的作用。

動手能力的培養絕不是短短45分鐘時間能解決的。這需要師生共同進行大量的實踐操作來體會、交流、感悟的。在以後的實習中,應該多加註意並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還有要強調實習的安全注意事項。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學內容

《可能性》是西師大版四年級上冊教材書第八單元的3個例題及課堂活動的練習題。

二、說教材

本單元是學生接觸不確定現象。結合拋硬幣遊戲過程,體會落地的硬幣是正面朝上還是反面朝上是不能事先確定的。進而透過摸球試驗,體會有的試驗結果是一定發生的,有的是不可能發生的,有的是可能發生的。

教學目標:

1、 在簡單的猜測活動中初步感受不確定現象,初步體驗有些事情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情的發生不是確定的。

2、 能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三、說教學方法

本單元的教學方法主要透過觀察法和動手實驗法。在合作學習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初步體會動手實驗法探索新知識的有效途徑。

四、說教學過程

(一)引入主題

充分發揮主題圖的作用,引入本節內容的學習。(教師)生活中有些事情的結果無法確定,所以人們常用可能這個詞來描述。

(二)探究新知

例1、例2的教學,主要是讓學生在實際的操作活動中體驗有些事情的發生是不確定的,有些則是確定的。因此,可以讓學生親自做一做

教學例1時可以讓學生先猜拋一枚硬幣,落地後是正面向上還是反面朝上?親自拋一拋,驗證猜想,最後用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反面來描述這一現象。

教學例2時,可讓學生依次摸球得出結論再進行分類。

例3應先讓學生進行猜測,然後進行分析和推理,最後列舉出這場足球賽的3種可能結果。

教學中注意有序地列出隨機現象的所有可能的結果,從而培養學生的猜想、分析及推理能力。

(三)課堂練習

課堂活動及練習題1、2、3.。

(四)佈置作業、

說課稿 篇4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鐵肩擔道義妙手著華章》,該說課稿由文字的定位及作用、學情分析、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重難點的確立、教法學法的選擇、教具(多媒體課件)運用、教學過程實施等七部分組成。

一.文字的定位及作用

《大綱》與《課標》都強調了高中語文教學要在初中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具有實際需要的現代文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學鑑賞能力。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的課文既按此編排。《燈下漫筆》是高中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講讀課文,這個單元的文章都是偏重說理的散文,編者將其定位爲“說理性散文”。情理交融是“說理性散文”的特點,該單元課文與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二單元和第三冊第三單元的以記敘描寫爲主、重抒情的散文相比,是思維水平上的提升,與第五冊第一單元“哲學隨筆”相呼應,體現了教材編排的內在邏輯,也符合高中生認知由感性向理性發展的規律。基於以上認識,可以確定本單元的教學意義是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和人文意識,在文字解讀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散文鑑賞能力。《燈下漫筆》節選自魯迅雜文集《墳》,文章集中體現了作者雜文的風格,尖銳地批判了中國傳統文化痼疾;作爲單元的起始課,對於本單元教學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的意義,本課的成功教學,可以提高學生深入觀察、思考生活的能力,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思維品質和文化品位,對發展學生的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也有着啓發性的作用,又能訓練培養學生讀寫技能。據此可將本文定位爲本單元的“重點”篇目。

二.學情分析

儘管高二的學生對魯迅先生並不陌生,都學過或閱讀過先生的各種文章,並且學生也都具有一些初步的文學鑑賞能力,但與他們以往接觸到的內容單純的散文相比,像《燈下漫筆》這類典型體現了魯迅先生雜文風格的難度很大的課文,他們接觸的相對較少,不太熟悉文中所表現的迂迴曲折的筆觸。由於認知水平的限制,作者深邃的思想及其豐富的知識文化背景會給學生帶來較在的閱讀障礙。另外受其心理年齡生活閱歷所限,他們也不容易準確把握文字中強烈情感態度背後所蘊含的深層意蘊,因此,本文教學中教師的主導地位要得到適當的強化。

三.教學目標的確立

《大綱》明確要求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提高思想認識、道德修養、文化品位和審美能力,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新課程理念的宗旨是“以人爲本”,具體表現爲“三位一體”(“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這三個方面考慮,確定本課的具體目標:

1知識目標

(1)瞭解雜文以小見大的寫法,養成透過小事深入思考社會問題的習慣。

(2)抓住關鍵語句品味鑑賞語言,體會情理交融的表達藝術,培養學生鑑賞語言的能力,掌握賞析此類說理散文的一般方法。

2德育目標

(1)理解本文的歷史意義、現實意義,汲取其中的精神“鈣質”,豐富學生的思想。

(2)學習魯迅先生關心國事民瘼的愛國精神,學習作者“放言無憚,爲前人所不敢言”的批判精神。

四.教學重、難點的確立

像《燈下漫筆》這類典型體現了魯迅雜文風格的難度很大的課文,高二學生接觸的相對較少,這給他們的閱讀理解留下了一道道障礙,透過學習理清思路讓學生掌握情理結合的方法自然是教學的一個難點。同時,透過鑑賞關鍵語句,能夠讓學生進一步地品味魯迅雜文的“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幽默犀利”的語言風格。據此,確立本課教學的重、難點如下:

1、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對行文思路進行分析,體會冷靜的理性分析中蘊含的強烈的思想感情,學習文中以小見大、以情推理、情理交融的表達藝術。

2、教學難點理解魯迅先生對中國社會歷史的概括及兩個時代的劃分標準,理解文字中“第三樣時代”的內涵。

五.教法學法的選擇

1,說教法

《燈下漫筆》既是名篇也是難篇,作者文化背景豐厚,又與現代學生有較長的時代距離;新課程理念強調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本課就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教學理念指導課堂教學,具體採用分析串講法和討論法,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討論中,要激勵學生各抒己見,鼓勵學生有所質疑,有所發現,有所突破。關鍵是要讓學生在思想“動”起來。在討論中,教師應定位爲活動的激勵者、參與者、合作者、引導者和組織工作者,教師應當使課堂討論充實、活躍、有序而有趣。討論重在過程,對某些開放性問題應當鼓勵學生髮表獨立見解。

2,說學法

埃加德富爾曾說過:“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認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教是爲了學,教法的設計是爲學法服務的,沒有學法的指

導,“自主學習”就無從談起。故而學法的指導是重中之重。在本課教學中,要培養學生這樣的習慣和能力:快速通覽全文,抓主旨,理思路;仔細品味揣摩;發現問題,勇於思考;在具體語境中理解語句。

六.教具(多媒體課件)運用

爲提高教學效率,本文教學擬用多媒體課件。在powerpoint上主要輸入一些文字,爲課堂教學準備一些輔助材料(如介紹作者、介紹時代背景、課文結構分析、難句賞析、板書設計等),達到擴充課堂容量、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目的,並使課堂教學井然有序。宜簡潔實用。

七.教學過程

從大綱要求、單元設計、教材特點及學生情況等出發,本課擬分兩課時教學,分初讀總覽―研究質疑―討論探究―遷移訓練進行。具體教學過程爲:

第一課時

要點:

1介紹寫作背景

2初步總覽整體感知研究質疑

(一)匯入新課

由林語堂曾對魯迅的評價“不交鋒則不樂,不披甲亦不樂,即使無鋒可交,無矛可持,拾一石子投狗,偶中,亦快然於胸中,此魯迅之一副活形也。”匯入本文教學,並板書課題。

(二)介紹作者介紹寫作背景解題(以上可適時用課件)

(三)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整體感知,設疑激發興趣:

1、作者從現實生活中的一件什麼小事聯想到了重大社會問題?

2、作者對中國歷史是怎樣進行總結的?

3、作者所號召的第三時代是什麼時代?

師生雙向交流,理清課文結構:1—5由兌鈔小事引出“我們極容易變成奴隸”這一深刻思想。6—11結合史實,回溯中國歷史,將中國歷史總結爲“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和“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12—14諷刺現實,展望未來。發出對第三時代—“人”的時代的召喚。

從關鍵句講清主旨。全文由現實寫到歷史,從逐層深入中,前後推論說了三個主旨句:⑴由“以鈔兌銀”的事聯想到“我們極容易變成奴隸,而且變了之後,還萬分喜歡。”的判斷。⑵在回溯歷史後,得出“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的驚人發現。⑶這樣的歷史和現實當然讓我們“不滿”,怎麼辦?魯迅說“無須反顧,因爲前面還有道路在。而創造這中國歷史上未曾有過的第三樣時代,則是現在的青年的使命!”

(四)掌握字音弄清詞義(多媒體顯現)

(五)研讀課文,思考題目,擬定供下一節課討論的問題。

(六)課堂小結。

第二課時

要點:

1進一步鑑賞課文

2組織學生探究討論進行遷移訓練

(一)回顧溫習

(二)設疑激發興趣,引起求知慾,調動思維積極性(分別對各個部分進行有針對性的品味鑑賞,在適當時出示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理解。)

1、兌銀小事與“極易變成奴隸”之間有何關聯?

心理變化類似。魯迅的聯想和推斷就是建立在這樣“相似性”的基礎上,在一般人看來毫不相干的人和事之間,他卻能別具眼光地提示出內在的相似和相通,從而給讀者以新奇的發現的喜悅。

2、重點鑑賞第二個部分中魯迅“披情入理,情理交融”地批駁正史觀點的過程中所流露出的深沉的感情。(找句子,品字詞,鑑感情)

⑴魯迅怎樣將亂世概括爲“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

①請同學找出魯迅概括亂世的句子,品味字裏行間魯迅所表露出的感情。

②在亂世中百姓產生了何種心理?請同學找出表現亂世百姓心理的句子。抓住重點字詞,認真揣摩字面背後魯迅蘊藏其中的感情。

⑵魯迅怎樣將治世概括爲“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

①請同學找出魯迅描述治世的句子,品味魯迅辛辣的諷刺藝術。

②找出表現治世百姓心理的句子,品味魯迅對治世百姓“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複雜感情。

③“‘人’的價格”的內涵是什麼?

④“奴隸規則”是指什麼?

⑶造成這樣一治一亂的惡性循環的根源是什麼?

一是幾千年封建暴政,二是幾千年形成的國民奴性。

3、鑑賞第三部分:

①這裏所說的“主子”、清道闢路的“做亂人物”指的是哪類人物?

②“現在入了那一時代,我也不了然”。真是這樣嗎?

③魯迅希望中國出現的“第三樣時代”究竟是一個怎樣的“第三樣時代”?

(三)討論“思考與練習”部分題目和教學相互質疑的問題。

(四)組織學生探究學習進行遷移訓練

話題中國農民的現狀與前景(①實際調查②橫向比較)

(五)課堂結語(總結本文內容讚美魯迅先生)

(六)佈置課後作業

1課外廷伸性閱讀:課外閱讀《春末閒談》、《從孩子的照相說起》、《燈下漫筆》(第二部分),進一步領略魯迅雜文的藝術特點爲。

2寫作片斷訓練按由小及大,由情入理,情理交融之要求,寫一段不少於220字的片斷。

說課稿 篇5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中班語言活動《微笑》,下面我從五個方面來說一說這節課。首先說一說課的設計意圖和教材分析。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本篇散文以“微笑”爲主題,透過小蝸牛向螞蟻微笑這樣一件事情中,點出“微笑”的主題。整篇故事讀起來朗朗上口,同時也體現了小動物各自的特徵:如小鳥愛唱歌,大象力氣大可幹活等等。

學情分析:中班幼兒詞彙量較豐富,也能較完整、連貫地講述一件事情,幼兒可以透過學習“我願意”這一句式,萌發其喜愛微笑情感。

二、說教學目標

《綱要》中指出:要爲幼兒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援、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根據《綱要》的精神我從認知、能力、情感三個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感知散文的優美意境和動物的活潑稚拙,學習”我願意“的句式

2、嘗試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能用語言、動作等方式大膽地表現散文

3、感受動物間樂於助人的美好情感,體驗活動帶來的快樂

本次活動的重點:《綱要》中明確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因此將本次活動的重點放在感知散文的意境和動物的活潑,學習使用”我願意“的句式上。

本次活動的難點:語言教學應發展幼兒的綜合能力,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交流技能、等方面的發展是聯繫在一起的。因此將本次活動的難點放在用語言、動作等方式大膽地表現散文上。

活動準備:

一是物質準備:與故事相匹配的圖片3套、故事圖譜一套、幼兒探索的材料、歌曲《歌聲與微笑》。

二是經驗準備:活動之前瞭解小動物各自的特點。

三、說教法學法:

我運用的教學法主要有談話法、討論法、自主學習法、遊戲法等。這部分內容將在教學過程中體現。

四、說活動過程

第一部分:音樂匯入《歌聲與微笑》,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匯入:小朋友,你們隨着音樂入場,心情怎麼樣呀?

師:原來呀,聽着這麼美妙的音樂,我們都很開心,開心是什麼樣子的呀?(嘴角上揚)我們一起來笑一笑。

第二部分:分段學習散文內容,自主探索散文情節

(一)、師:我們小朋友呀真開心,有的小朋友現在還笑眯眯的呢,我們的微笑呀,把誰給引來了呢?

1、出示小鳥的圖片:“第一位好朋友是誰呀?這是一隻愛唱歌的小鳥。

2、出示大象的圖片:“愛唱歌的小鳥呀,把誰給引來了呀?這是一隻壯壯的大象。

3、出示小兔的圖片:“小兔子乖乖……”又有誰來了呀?小兔呀跑的真快。

師:那這三個小動物他們說了些什麼話呢?謎底呀就藏在老師準備的圖書裏,請小朋友到桌子旁邊的書本上去看一下吧。

(二)、幼兒交流探索的內容

師:誰來說說看,你聽到他們說了什麼話?

(在這裏,幼兒說出一句,教師以圖譜的形式出現。如幼兒說我聽見小鳥說XXX,教師便說那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小鳥說的話。大象、小兔依此類推。)

師:你們發現這幾句話裏有什麼共同的地方呀?哦,原來是有一句共同的話:“我願意爲朋友們XX,讓他們高興。”

(三)、出示螞蟻圖片(螞蟻嘴角向下,很苦惱的樣子)

1、小動物們都找到了讓朋友們開心的方法,可是還有一隻小動物,是誰呀?他心情怎麼樣?你是怎麼看出來的?小螞蟻他爲什麼苦惱呢?請小朋友繼續看書本

2、交流分享

師:小螞蟻是怎麼樣做的呀?(原來他透過給其他小動物傳遞微笑,讓大家都開心起來)

師:你們知道微笑是什麼嗎?我們一起來學習微笑一下。原來微笑呀就是嘴角上揚,就是給別人帶來快樂。所以今天我們學習的散文名字叫什麼呀?(《微笑》)

五、完整地欣賞散文,並能以動作形式表現

1、師幼共同配樂欣賞散文

2、以動作表現

六、瞭解散文中蘊含的道理,懂得樂於助人使人快樂。

1、提問:在你們的生活中,有沒有哪件事情讓你們感到很開心的呀?你爲什麼感到開心呢?

2、根據幼兒的回答小結:原來呀,朋友之間相互幫助我們會很開心,我們小朋友的一個微笑也會讓大家感到很開心,所以呀,我們要不要繼續保持呢?

七、活動延伸

領域滲透:準備一些心形卡片,讓幼兒在美工區中將自己感到快樂的事情畫下來或者寫下來,與大家分享。

家園共育:請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與幼兒多進行一些助人爲樂的事情,體驗快樂和成功感。

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與處理

《廣玉蘭》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它描寫了廣玉蘭的色美、形秀以及葉片的獨特情趣,表達了作者對廣玉蘭花的喜愛之情。根據教材編寫意圖和新課標的的教學要求,結合五年級學生的的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的實際情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價值觀這三個維度進行考慮,確定了以下知識、能力、情感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13個生字,會寫其中的9個,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和部分詞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廣玉蘭的幽香與純潔以及旺盛的生命力。

能力目標: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廣玉蘭花的色美、形秀以及葉片的獨特情趣。能模仿第三自然段描寫其它植物開花時的形態。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廣玉蘭的熱愛,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

根據以上目標,將全課分爲三課時,第二課時的重難點確定爲: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廣玉蘭花瓣的色澤、質感、花開時的各種行態以及葉片的特點,體會廣玉蘭花的`色美、形秀以及葉片的獨特情趣。

二.媒體設計

我本着以學生髮展爲本,以服務教學爲宗旨,在課件設計上我沒有過多的花哨,只是出示一些廣玉蘭圖片,幫助學生更好地直觀認識廣玉蘭,匯入課文。再利用教學軟件突出重點段(第二、三小節),再配上相應形態的廣玉蘭花圖片,以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幫助突破課文的重難點。

三.教學設計過程

我預定三課時完成完成我的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我設想讓學生透過自己喜歡的方式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致內容,後檢查學生學習生字和課文的預習和朗讀情況,後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並學習第一自然段瞭解廣玉蘭的幽香是吸引我觀察的原因。

第二課時:我透過創設情境匯入——引導深讀、理解課文——如果我是廣玉蘭等環節來學習理解課文、鞏固課文。在這個過程中,爲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參與的熱情,精心創設如果我是廣玉蘭的情景。我先設問,如果你是廣玉蘭你願做會散發出陣陣幽香的關廣玉蘭花呢,還是願意做綠油油並富有光澤的綠葉呢?說說你的理由。然後以第一人稱來介紹自己(如果是花的話,則要進一步問他們願做那種形態的花)。最後佈置一個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的作業。

第三課時:複習詞語並練習背誦第三自然段,最後讓學生根據第三自然段練習寫一個片段。

接下來我重點介紹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第一步:創設情景匯入出示廣玉蘭的圖片,設問透過上一節課的學習,讓我們認識瞭解了一種從廣州一帶傳過來的植物——廣玉蘭,你能回想一下,

香幽

說說對它的瞭解嗎?(根據學生回答板書:花)作者正是聞到了廣玉蘭

那淡淡的幽香才認識了它,也讓他以後每次散步都要去觀賞一下。那麼除了廣玉蘭的花香吸引作者,還有什麼讓他對廣玉蘭情有獨鍾呢?這節課讓我們進一步去了解課文、學習課文好嗎?

第二步:引導深讀、理解課文。疑問是思維最好的導火索。透過問學生: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描寫廣玉蘭,讓學生進行同桌交流。(根據學生回答板書:顏色、質感、形態、葉片)於是我再問學生你覺得廣玉蘭什麼地方最吸引你?說說喜歡的原因。這個問題引導學生深讀課文特別是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自然段多讀幾遍、品讀課文、理解課文,感悟廣玉蘭的純潔、旺盛的生命力着以及葉片的獨特情趣,在組織學生交流各種形態的廣玉蘭花和終年不敗的葉子時,透過自由讀、個別讀引讀等方法,讓學生在讀中思、讀中悟廣玉蘭的純潔及旺盛的生命力,也讓學生明白這也是廣玉蘭吸引了作者的原因,後指導學生讀好這些句子。

第三步:拓展練習:如果我是廣玉蘭。新課標要求:教師要爲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我在第三步中設計了這一環節,讓學生根據對課文的理解進行說話訓練。在學習完文章的重點段落後,對學生說:廣玉蘭就像是一個生生不息的大家族,如果你是廣玉蘭,你願意做會散發出陣陣幽香的關廣玉蘭花呢,還是願意做綠油油並富有光澤的綠葉呢?讓學生根據興趣回答。於是我再激發他們的興趣,問道:那你能來介紹一下自己嗎?介紹時要求學生做到以下幾點:

1.以第一人稱介紹自己是廣玉蘭家族中的那一成員。

2.接着進行合理的想象重點介紹自己,也可介紹一下你的其它兄弟姐妹夥伴,要儘量用上書上的課文中的詞語。

3.可以說說自己的美好祝願。

學生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練習說話,然後以小組爲單位,互相交流,既爲每一個孩子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舞臺,也可讓他們把知識內化爲自己的語言。在全班交流時,教師除了給予點評、幫助外,只要學生敢於想象或只用了書上的原句,教師都要以肯定、表揚爲主,使課堂真正成爲學生張揚個性的廣闊空間。

最後,教師趁熱打鐵,在學生情緒高昂時有感情的齊讀課文,再體會作者對廣玉蘭的喜愛之情。讀完後讓學生想想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後總結作者是一個觀察仔細、熱愛生活的人,也希望學生做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人。

四.板書設計:

氣味(香幽)

顏色

廣玉蘭

花(潔淨、高雅)

質感

形態

葉片(終年不敗)

五.教學總結:

《廣玉蘭》一課的教學設計是根據新課標的精神,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使語文教學與媒體運用相結合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情景資源,創設情景;運用教材,感知課文;整合課程資源,深入研究學習;拓展練習,處理、內化資訊等促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致力於學生語文素質、語文能力的形成與發展。

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課時的教學內容選自新課程中二年級音樂三冊中的第四課《跳起舞》。這一課主要是讓學生初步瞭解藏族的文化,感受藏族歌舞的特點。其中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則》是一首藏族民歌,唱起這首歌,眼前彷彿出現了藏族同胞歌唱家鄉、載歌載舞的情景,課本中只爲學生選用了歌曲的主體部分,適合低年級學生演唱。

二、目標的確定

根據課標的要求和本課內容的安排,我將這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爲以下4點:

(1)讓學生在藝術實踐活動中,大膽表達、敢於交流、勇於創新,培養學生表現音樂和創造音樂爲主的審美活動。

(2)透過師生互動,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引導學生進行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大膽、自信的健康心態。

(3)透過對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則》的學習,認識XX、X節奏並進行節奏創編練習。達到鼓勵音樂創作,開發和培養學生音樂創作性潛能。

(4)能準確表現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則》,進一步瞭解藏族歌舞音樂的風格,培養學生喜愛民族文化藝術的興趣。

三、教學過程

本課時我分爲“情景匯入”、“創造表現”、“引導體驗”三大部分。

情景匯入:俗話說“好的開頭就等於成功了一半”教學中也是這個理,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能否在匯入部分就抓住孩子的心,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是一堂課成功的關鍵。因此,在此我設計了一個情景,教師帶領小朋友再次到藏族做客,和藏族小朋友一同享受快樂和幸福,邊演唱歌曲《多麼快樂,多麼幸福》邊跳起藏族舞蹈走入課堂,

緊接着,我利用班內正好有一位藏族小朋友的優勢,我設計了“介紹自己的家鄉”的談話情境,既讓學生輕鬆的步入課堂,又鍛鍊了學生的節奏控制能力,也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熱愛家鄉的情感,同時爲後面創編家鄉的歌詞這一環節奠定了基礎。

新課標指出,音樂課程的特點是聽覺體驗是學習音樂的基礎,在此基礎上我兩次播放了《我的家在日喀則》,學生初步聆聽歌曲的基礎上再次設定一個懸念,故意把樂譜的次序打亂,注意邊聽邊領着學生找次序,不知不覺中,學生已經學會了歌曲,在演唱過程中運用拍手、拍腿的方法,讓學生積累了關於四二拍的強弱規律的感性經驗。學生在演唱是既能跟上節奏,又在潛移默化中獲得了知識。

引導體驗:讓他們的表演基於這種發自內心的愛。然後是歌曲的演唱,我沒有過分的強調歌曲力度的變化,以及如何處理歌曲,而是讓學生自己在聽範唱時,感覺到它的歡快情緒,以學生自我的體驗爲出發點。再者,在學生演唱時,我總要邊作舞蹈動作,讓學生體會到這首歌的舞蹈性,最後是歌曲的表演,有了前面的這些基礎,無論是打擊樂器的同學,還是演唱的同學,還是舞蹈的同學,他們都是在表演,都是發自內心的將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方式不同,但效果相同,這也就達到了這節課的總的目標。

最後就是節奏的學習,我先讓學生用手裏的打擊樂器,用自己喜歡的節奏型爲歌曲伴奏,這也給了學生展示的空間。但我又提出了書中的建議節奏。我刻意這樣說:“書中建議。。。。。。”目的就是不否認學生自己創作節奏的同時,培養他們對創作的足夠信心。接下來就順利成章的以一種成熟的合奏方式,來表演歌曲。同時也就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與能力,和聲的感覺,使歌曲更完美。

創造表現:這部分的內容是對學生所學的內容進一步鞏固和再創造,老師是課堂上的引導者,要給學生很大的發揮空間,啓發學生創造性的進行藝術表現。例如:讓學生分組表演要求隊員之間互相合作,互相配合。同時也是合作學習的表現,既能發揮集體合作的精神,又能培養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

四、教法和學法

教法:在教學過程中我綜合運用模仿、談話法,示範法,情景匯入等教法誘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同時充分利用生動形象的教學手段,使之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整個教學活動成爲師生之間不斷進行思維交流與心靈溝通的過程,以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學法:本課主要在教師的啓發引導下,調動孩子們全身的感官,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並在教學中引導孩子們把無目的的“動”變成音樂中有規律的“動”,使他們在愛學,樂意學的基礎上獲取知識,形成技能。

教學重點:在我們這個多民族國家裏,少數民族的歌舞就象是一個巨大的寶庫,它深邃莫測、琳琅滿目、浩無際涯。藏族歌舞就是其中最瑰麗的珍寶之一,它爍爍發光、多姿多彩。怎樣才能引導學生去關注不同民族的藝術,感受它們獨特的魅力呢?因此,在本節課教師將帶着學生走出自己的“家”,引導學生將已有的知識與新學到的知識相結合,進行創作簡單的踢踏舞旋律,並進行表演。總之,這是一節集聽、唱、動、創爲一體的綜合課,學生將透過多種途徑,將自己自己在音樂中所獲得的審美體驗充分表達出來。同時,透過這樣的綜合性表演,也會大大激發學生的羣體意識及合作精神,提高學生多民族意識。

說課稿 篇8

《相同圖樣排排隊》爲蘇少版小學美術教材二年級上冊第七課內容,屬於“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的範疇。“相同圖樣排排隊”其實是二方連續的兒童化話語,是以通俗、直觀、形象的特徵表述對二方連續予以解讀。古往今來,二方連續紋樣與人類的生活時時相伴、處處相隨,因爲早在五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領略了這種美並且應用、創作了這種美,他們用它來美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二方連續”具有濃厚的文化內涵,並且今天直至以後它依然會在各個領域裝點、美化着我們的生活。

本課課題名稱以《相同圖樣排排隊》替代了“連續圖案”的專業術語,形象、有趣的說法貼近低幼兒童的思維活動。教材以大量圖片拱師生觀察、回憶存在於日常生活中的各種二方連續圖案爲切入點,再透過設計的一系列教學活動,讓學生髮現並瞭解這種圖案的顯性特徵和組合規律,探究並掌握其設計創作的方法,在拼、印、剪、畫等藝術實踐中,體驗重複和疊加所帶來的秩序美、節奏美、韻律美,從而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根據學生在這一年齡段的認知特點和活動規律,二方連續的基本概念對於他們而言相對比較抽象;蘇少版美術教材在課題的命名上淡化了“二方連續”“紋樣”這些專業術語,而代之以“相同圖樣”“排排隊”這種通俗易懂的兒童化語言表達,“二方連續”一詞僅在教材的說明文字中一帶而過。依照這樣的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應儘量避免使用類似專業術語,而應把教學重點放在引導學生感受、體驗、探究、創造這種裝飾美上,幫助學生掌握圖樣的基本特點,探究圖樣的豐富排列,嘗試圖樣的多種表現,在遊戲體驗的過程中探求藝術奧祕、保持藝術興趣、創造藝術活力。

低年級的學生抽象性認知不足,本課在教學設計上由“圖樣”“相同圖樣”“相同圖樣排排隊”三個漸進的認知環節切入教學,並在後續的教學中從美的各個角度對學習展開不同層面的學修,不斷加大該內容的寬度、厚度和深度。低幼兒童由於年齡尚小,閱歷有限,知識淺顯,其思維活動主要依賴於直觀形象,行動一般以遊戲活動爲主。在他們觀察事物的經歷中,對寫實性形象有深刻而形象的認同,而對經變形、演繹後的圖樣往往不易理解。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本課主要採用遊戲體驗、合作探究、直觀演示等教學活動組織學生快樂地投入學習,讓學生在特設情境中感知圖樣的基本特點、排列規律,具體透過“圖樣”“相同圖樣”“相同圖樣排排隊”三個環節循序切入本課學習,由淺入深的完成整課的內容和任務。

本課設定了多重的三次練習,第一次“推磨”作業完成後,學生透過評價瞭解了圖樣的“相同”的含義;第二次“拼搭”活動,使學生髮現了衆多的排列和組合規律,“排排隊”有了多樣性,也爲下一步的藝術創作提供了更多發散的思考。第三次“重複”的創作是本課的主創內容。因爲有兩次練習的鋪墊,學生在理解“重複”“連續”的意義的基礎上能較好的實現自己的設計,當學生完成自己的作業後,教師鼓勵他們積極向同伴評價、介紹自己的作品,說說自己的設計思路,談談自己的創作方法,這樣,也使得創作有了更深入的延展。

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質數和合數”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第十冊第三單元的內容,在教材第59~60頁;是學生學習了約數和倍數的意義,瞭解了能被2、5、3整除數的特徵之後的重要知識,它是學生學習分解質因數、求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的基礎,在本章教學中起着承前啓後的重要作用。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約數和倍數的意義,會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2、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概括和判斷能力;

3、向學生滲透“對立統一”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理解質數和合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正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教學準備:每生兩張學習資料和課件

二、說教法

新課程的數學教學強調:要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數學知識、方法去分析事物,思考問題。本課我主要採用“研究性學習指導法”,把“有意義的思考方法和習慣思維”放在教學首位,構建探索型的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教育理念。

三、說學法

教師的任務不僅要讓學生學會,更加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會學。透過觀察、比較,讓學生學會分析、綜合、整理的方法。

四、說教法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應當建立在學生現有認知水平和已有數學知識經驗之上。本着此理念,本節課我主要設計四個教學環節

1、 談話引探,匯入新課。

如:我們把自已的學號進行分類,可以怎麼分?引出“分類標準”很關鍵;又如:我們學習過把自然數分爲奇數和偶數,它的分類標準是什麼?再次強調分類標準的重要;自然數按照能否被2整除分爲奇數和偶數,還有一種有價值的分法。出示課題:質數和合數。它的分類標準是什麼呢?(這樣直奔主題的教學,爲學生探究知識和鞏固知識留下了足夠的時間和空間。)

2、 自主學習,探究新知。

首先讓學生給自已的學生找因數,然後從學號的因數的個數的特點進行分類,怎樣分比較合理?(把學生的思維導向於有意義的思考。)這樣學生很快找到以“因數個數”的多少分爲:只有一個因數的、只有兩個因數的、有兩個以上因數的三類。教師及時板書出來,然後讓學生列舉出相應的數。這時教師明確告訴學生;像2、3、5、7、11這樣只有兩個約數的數就叫質數。讓學生透過觀察每個質數的約數特點概括出質數的意義,並且要求學生按照質數的意義自己找出一些質數,找準確了說說找質數的方法(突出教學的重點)。同樣道理,合數的意義就迎刃而解了。緊接着出示一些數,讓學生判斷哪些數是質數?哪些數是合數?判斷正確了讓同學們互相交流判斷方法,爲什麼又對又快?(從而突破教學難點。)

3、 應用知識、鞏固知識。

首先讓學生根據學習資料,把1~20這20個數按照奇數、偶數、質數、合數進行分類,分類完成之後互相交流這些數之間的聯繫和區別。如2既是質數又是偶數;9、15既是奇數又是合數。(既鞏固了新知識,又加強了知識之間的橫向和縱向聯繫。)然後出示闖關題,有填空、選擇、判斷,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闖關成功給予獎勵。(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標籤:精品 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