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精品】說課稿合集四篇

說課稿2.83W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品】說課稿合集四篇

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

《愉快的勞動》是湘版三年級下冊第三課內容。我根據音樂課標裏所提出的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重視學生對音樂實踐活動的主動參與,發展音樂感受與鑑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學生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因此,在本課我設計了兩個環節分別是學唱歌曲《剪羊毛》第一段和聽賞《鐵匠波爾卡》。

2、教學目標

(1)知識:能學會演唱歌曲《剪羊毛》第一段,並能用各種身勢參與歌曲表現。

(2)技能:聆聽《鐵匠波爾卡》時,能與同學配合,模仿“打鐵”的聲音、動作,共同參與聽賞活動。

(3)情感:能參與綜合表演,從中感受勞動的愉快和豐收的喜悅。

3、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在“聽、唱、拍、跳”等音樂活動中感受各種勞動的場面,體驗勞動的喜悅感。

4、教學難點

感受附點節奏及休止符賦予歌曲歡快跳躍的情緒及其表現作用,能唱準確。

二、教法分析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是聽覺的藝術,它以其自身的藝術魅力,陶冶着人們的情操,淨化着人們的心靈。作爲音樂學科,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更有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執教歌曲《剪羊毛》的教學過程中,我運用了一些現代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充分發揮歌曲的音響特點,指導學生在聆聽中學習,在創編中發展,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我主要是採用 “宋君五字教學法”——順、激、起、導、思。指導學生看中聽,順利解決教學中難點;練中聽,聽中做,突出學科特點顯成效;聽中思,思中疑,激情起疑使中之樂學;聽中創,創中編,在創編中豐富情感體驗,還運用了聽唱法、學唱法。整節課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學目標爲準繩,逐步展開,環環相扣,直至完成整節課的教學過程。

三、學法分析

根據教學目標,學生主要是運用了練習法、欣賞法和表演法。

說課稿 篇2

各位領導、老師們,你們好!

今天我要進行說課的課題是《項目一:探索我的職業興趣》。首先,我對本課題進行分析:

一、說教材分析

《項目一:探索我的職業興趣》是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大學生就業行動手冊——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中第二章“探索自己的職業砝碼”中第一個項目。本教材是基於若干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實驗班的實踐經驗進行編寫的,編寫過程中充分結合了學生的學習特點,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性。本教材的組織以“練”帶“講”的模式進行,是典型的項目化教學法,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實用性強、操作性強,較適合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特點。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着本院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掌握興趣、職業興趣的含義,職業興趣在職業活動中的意義和作用;理解職業興趣是因人而異的,是職業選擇的考慮因素之一;能夠利用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試對自己的職業興趣進行測定,獲取個人職業傾向情報。

2、情意目標:透過對自己職業興趣的探索,培養學生主動適應職業的意識,使學生更加熱愛專業,爲職業生涯規劃奠定堅實基礎,從而促進個人職業發展。

三、說重點難點

本着《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的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能夠理解興趣、專業、職業之間的關係;自覺對自己的職業興趣進行探索。

教學難點:能夠透過霍蘭得職業興趣理論正確認識和評估自己的職業興趣;在進行職業選擇和生涯規劃時,將興趣作爲選擇考慮的重要性,引導學生職業興趣是可以培養的。

爲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框題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說教法學法

本課程授課對象爲高職院校大學生,他們基本屬於90後羣體,身處21世紀的資訊時代,接受的資訊量大,已經不滿於傳統的知識傳授的教育方式,更渴望以能力和素質培養爲重點的教育方式,這要求教學模式也必須從傳統“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轉變。他們對於純粹理論授課深感厭惡,同時由於職業教育強調動手能力和高職院校大學生的思維特點,他們更擅於透過實操來學習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這就決定了他們更適合“做中學”、從實踐到理論、從具體再到抽象的教學模式。

基於教學對象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項目化教學法:項目化教學法是有效實施能力本位教育思想的一種教學模式。它透過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以期在課堂教學中達到理論和實踐教學有機結合起來的目的,充分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這是本次授課的主導方法,以下方法爲輔助。

2、情景模擬法:引導學生透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爲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或教師設定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爲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五、說教學流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以實施項目“探索自己的興趣”爲一個有機的整體,重在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自主發展的綜合素質,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匯入新課(2分鐘)

透過下面的材料引起學生對職業興趣與職業成功之間關係的興趣:

迪斯尼說過“我的成功,是因爲我做了我感興趣的工作”,也就是說,是興趣,引領他一步步走向成功。心理學研究也表明:一個人做感興趣的事,可以發揮智力潛能的80%以上;而做不感興趣的事情,則只能發揮智力潛能的20%左右。

2、實施項目(40分鐘)

將總項目“探索我的職業興趣”分解爲三個子項目,分別爲子項目1:我最愛的職業或人物;子項目2:回顧自己的過往經歷;子項目3:興趣島活動。

子項目1:我最愛的職業或人物

實施步驟1:寫下我最愛的職業或人物

職業或人物: ,吸引你的是: 。

說明:寫下6種截然不同的職業或者人物,同時在每個職業或人物後面用若干精簡的詞組寫下它吸引你的原因。

實施步驟2:與同伴討論以上的職業或人物

學生自主完成以下任務:

1)能夠分類?怎麼分?

2)具備哪些共同點?找出共性的關鍵詞。

3)說明了什麼?

4)在現實世界中尋找具備這些特徵的職業。

說明:透過子項目1使學生了解到興趣對於職業發展所起的作用,並掌握興趣、職業興趣的內涵。

子項目2:回顧自己的過往經歷

1)你擔任過哪些職務?你最喜歡哪些職務?最不喜歡哪些職務?爲什麼?

2)你最敬佩的人是誰?他對你的影響是?

3)你最喜歡看什麼類型的雜誌?這些雜誌哪些方面吸引你?

4)你最喜歡看哪個電視頻道節目?爲什麼?

5)你最喜歡中學哪個科目?爲什麼?

6)你的答案可以歸納成一些共性的關鍵詞嗎?

說明:透過子項目2培養學生自覺探索自己的職業興趣。

子項目3:興趣島活動

實施步驟1:瞭解興趣島

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尋找6個興趣島,R島:自然原始的島嶼??;I 島:深思冥想的島嶼??;A島:美麗浪漫的島嶼??;S島:溫暖友善的島嶼??;E島:顯赫富裕的島嶼??;C島:現代、井然有序的島嶼??。

實施步驟2:回答問題

你總共有15秒鐘時間回答以下問題:

1)如果你必須在6個島之中的一個島上生活一輩子,成爲這裏島民的一員,你第一會選擇哪一個島?2)你第二會選擇哪一個島?3)你第三回選擇哪一個島?4)你打死都不願意選擇哪一個島?

選好之後,依次記下4個問題的答案。

實施步驟3:分享測試結果

ACEIRS這6個島分別代表了6種職業類型,分別是R-現實型、I-研究型、A-藝術型、S-社會型、E-經營型、C-常規型,問題(1)能體現各位同學最顯著的職業性格特徵、最喜歡的活動類型以及最喜歡的大致職業範圍。反之問題(4)的答案則是最不喜歡的活動。

實施步驟4:瞭解興趣類型特點

詳細分析6種職業興趣類型的人羣喜歡的活動、偏重的事物以及對職業環境的要求。 實施步驟5:興趣和職業

師生共同探討6種職業興趣類型同各種職業之間的對應關係。

實施步驟6:相關閱讀:霍蘭德職業興趣理論

學生自主閱讀,教師給予概括。

實施步驟7:討論分享:職業興趣探索與職業的關係

學生集體討論,教師總結,總結着重分析職業興趣對職業發展的重要推動作用,同時要指明職業興趣的可塑造性,指出學生應該主動適應職業的意識,熱愛本專業,爲職業生涯規劃奠定堅實基礎,從而促進個人職業發展。

3、課堂小結(2分鐘)

以馬雲說過的一句話來做總結:“這世界上沒有優秀的理念,只有腳踏實地的結果。瞭解職業興趣,可以爲今後的升學就業提供必要的準備。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爲了我們的職業興趣而努力實踐和工作,這樣我們的目標才能變爲現實。”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本節課的內容及其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並且逐漸地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個性。

4、佈置作業(1分鐘)

作業是對課堂的延生,所以我注意作業設計的跟課堂教學的連續性。我佈置的課堂作業是:請大家結合自己選擇的三個島嶼所對應的代碼到網上去查出自己的對應職業領域,並完成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試測評,並寫一份未來的職業規劃。

5、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系統的板書設計,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整個項目實施的過程。我的板書設計是: 項目:探索我的職業興趣

說課稿 篇3

今天我爲大家說課的題目是《秋天的雨》有這麼一句話萬美之中秋爲最,那如癡如夢的美景如今也走進了小學生的課堂,下面我就《秋天的雨》一課來談談我的教學構想,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六個方面展開今天的說課。

一、教材分析

首先談一下我對教材的認識《秋天的雨》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三組的第三篇精讀課文。教材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圍繞本組“秋天”這個專題,使學生邊讀邊想象,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語言的魅力。《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散文,名爲寫秋雨,實則寫秋天。課文把秋雨作爲一條線索,寫了秋天繽紛的色彩,秋天的豐收景象,還有深秋中各種動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從整體上帶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

針對教材的特點和三年級學生的知識儲備,本節課教學重點:學生透過課文生動的描寫,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語言的魅力。課文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那些藝術化,抽象化的語言給學生在理解上帶來了困難,因此品味文中語言,學習語言,積累語言,內化運用語言。成爲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二、學情分析

一堂好課也是建立在對學生了解的基礎上,因此我對小學三年級學生的學情進行了分析。三年級學生天性好動,好奇心強,形象思維趨於成熟,但抽象思維仍處於起步階段。雖然學生對秋雨、秋天有一定的生活積累,但課文藝術化,抽象化的語言也給學生帶來了挑戰。

三、教學目標

針對這樣的教材,教學目標的制定,我將依據新課標總目標和三年級階段目標,語文教學要注意字詞教學,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因此我特別依據新課標新課標三維目標制定本課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目標

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出對秋天的喜愛之情。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透過朗讀體驗鍛鍊了學生的朗讀技巧,提升了形象思維能力和畫面感以及豐富的想象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引導學生體會秋天美,感受語言美,激發學生對秋天的熱愛、讚美之情。

四、教法學法

古人云:“古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因此我對本節課教法學法也做了精心的安排,

1、情景教學法:

2、情感朗讀法:

3、自主探究法:

五、教學過程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我設計的教學過程包括如下環節:

(一)情境匯入,引出題目

著名的教育家布魯納曾說過:“對學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因此新課一開始我由學生最感興趣的雨說起“春天的雨是牛毛,是細絲;夏天的雨是印在荷葉上的淚珠;而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它帶着清涼和溫柔,輕輕的把秋天的大門開啟了。同學們,秋天的大門開啟了,想看裏面的美景嗎/?那麼我們一起走進《秋天的雨》吧”

匯入語的設計是依據《新課標》中要“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採用情景教學法匯入課題透過畫面和音樂的的渲染,學生們受到了美的薰陶,也對秋天產生了好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作爲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我們應該知道對於語言的學習,應該是突出層次性,從字到詞再到句,層層遞進,步步深入。在初讀課文整體感知這個環節中,我分爲兩個部分;

1、對詞的積累

2、對句子的掌握

1、對詞的積累

首先呈現的是幾組詞語,有描寫顏色的,有動詞,有疊詞。在讀動詞時學生邊讀邊做動作從而更好的理解詞義。此環節是爲了一掃學生的閱讀障礙,更好的積累運用語言。

2、對句子的掌握

然而詞語教學也應該將所學的詞語放在整個句子中,這樣才能真正運用。因此我又會這樣對學生們這樣說:“多麼有趣的小詩啊!更有趣的是小詩的這些句子都在每一段第一句,最有趣的是每一段內容都是圍繞這幾句話展開的,不信的話,讓我們再讀讀文中的句子。”

設計這樣的過度語爲了暗示學生爲什麼讀,不僅要注意課文語言美,更要注意課文寫作方法。

(三)精讀課文,理解體驗

初讀課文之後,我會對重點段落進行講解。第二自然段是學生學習的重點段落,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它把紅色給了楓樹,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金黃色是給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黃色是給果樹的,橘子、柿子、你擠我碰,爭着要人們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顏色就更多了,紫紅的、淡黃的、雪白的……美麗的菊花在秋雨裏頻頻點頭。在這裏我採用了情感朗讀法,符合《新課標》的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反覆朗讀的過程中我會和學生共同得出結論秋天的雨具有五彩繽紛的顏色。朗誦結束後我會出示這樣幾句話並提問學生:“去掉扇哪扇哪,飄啊飄啊,好不好”設計這樣的問題,透過比較讀,我抓住動態詞語體會詞語的輕柔美和動感美。

接下來,我會引導學生進行比喻句的寫作練習。這一設計使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接軌了,爲了讓學生有物可寫,我透過六幅圖畫引導學生寫作。這樣的設計循序漸進的激發了學生的寫作慾望。

遊戲是低年級不可缺少的,在學習第三自然段時,我巧妙的使用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請一名學生讀課文,教師出示秋天的果蔬,其他學生閉上眼睛猜一猜都聞到了秋天的哪些氣味。最後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知道了秋天的雨具有香香甜甜的氣味。遊戲的設計是爲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變被動爲主動。

課文第四自然段,文字妙趣橫生描寫了深秋中各種動植物過程中準備過冬的場景。在教學中我超越了文字,圖文結合的編了一首兒歌在這裏我採用表演讀的方法,“小喜鵲小喜鵲,叫喳喳,銜來樹枝蓋新家。小松鼠,跳啊跳,搬來松果當糧食。小青蛙,呱呱呱,舒舒服服睡。大覺小朋友,快回家穿上棉衣再玩耍”避免了教學形式單一體現了教學多樣化,有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演是爲了讀,一個演字實現了

學生情感的昇華。最後學生在演中感悟到秋天的雨傳遞着冬的訊息。

(四)運用語言,昇華情感

爲了突破教學難點,在運用語言昇華情感這個環節中由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圖片介紹秋天的美景。引導學生重新組織語言,學以致用。本節課到此已接近尾聲,我會這樣結束本節課:“秋天的雨,輕柔的抹去夏的炎熱,把秋天的大門開啟。秋天的雨,帶來了秋的五彩繽紛,帶來了秋的芬香撲鼻。秋天的雨,捂着豐收的碩果,深情呼喚冬的訊息。”師生共同呼喚將本課在情感上做一個總體昇華。(配樂)

(五)層次作業,放飛個性

選作作業:

1、蒐集描寫秋天的詞句,記一記

2、選擇課文喜歡的段落,背一背

3、出去尋找秋天,把看到的秋景寫一寫

六、板書設計

本課板書設計我透過抓住重點詞語的板書,讓學生理清課文的寫作順序感受秋天的韻味。

說課稿 篇4

教學內容分析:

《撈鐵牛》講的是宋朝懷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時的八隻鐵牛打撈上來的故事,讚揚了我國古代出色的工程家——懷丙和尚的聰明才智明才智。反映了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成就及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

教學目標:

1、掌握“宋、府、拴、笨、尚、潛、繩、綁、鏟、拔、丙、程”等12個字的音、形、義,並會寫。

2、並會用“熟悉、出色”造句。

教學難點:

理解懷丙和尚用水的浮力撈鐵牛的原理。

教學內容:

一、學習第一段。

指名讀第一段,讓學生邊聽邊思考:爲什麼要撈鐵牛?

板書:大水衝牛

點撥:重修浮橋還有沒有別的辦法?爲什一定要撈鐵牛?

要撈起這八隻鐵牛容易嗎?從哪裏可以看出?

指導學生理解:“有哪個大力士能把它們一隻一隻撈起來呢?”引導學生理解“人們正在議論紛紛。”“議論紛紛”是什麼意思?想象他們在議論些什麼?

正當人們議論紛紛的時候,一個和尚出現了,他說了一句什麼話?你能從課文裏把這句話找出來嗎?

這句話講了幾個意思?從這句能看出什麼?(和尚有了撈鐵牛的辦法,而且這辦法跟水有關係)

板書:叫水送牛

指導學生朗讀第一段。

繼續深入理解“鐵牛是被水沖走的,我還叫水把它們送回來”這個句子。

充分認識懷丙確實是個出色的工程家。

指名讀第二段,思考:爲了撈鐵牛,和尚做了四項準備工作,是哪四頂呢?在課文裏找出來,作上記號。

和尚做了哪四項準備工作?

第一項準備工作是什麼?(先讓學生用自己的話簡單地說,然後引導學生用四個字把這項準備工作概括出來。)

板書:潛水摸牛

其他三項準備工作是怎樣的?能不能分別用四個字概括出來?板書:大船裝沙

並船搭架

粗繩拴牛

朗讀第二段。

學習第三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