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精品】說課稿集合8篇

說課稿9.84K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品】說課稿集合8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分析

首先我從教材分析說起,“平均數”作爲統計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從屬於“統計與概率”的範疇。它是在學生學會了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方法,會用條形統計圖(一個表示一個或多個單位)來表示統計的結果,以及平均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平均數是一個“虛擬”的數,是藉助先總後平均分的意義透過計算得到的。但平均數的概念與學過的平均分的意義是不完全一樣的。它既可以描述一組數據本身的總體情況,也可以作爲不同數據比較的一個指標,它是描述數據集中程度的一個統計量。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不僅僅讓學生達成求平均數的方法,那麼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及在生活的作用。

二、說學情分析

(1)學生的認知起點分析:學習本節課的知識儲備要求,一是統計的初步知識,二是平均分的知識。這些知識是學生原來的知識中學過。

(2)學生的能力結構分析:透過統計圖表和統計初步知識的學習,學生已初步具有調查、統計的意識;而且,學生已初步具有“移多補少”使兩數相等的能力。

學習目標:

1、學生能結合實例理解平均數的意義,透過“移多補少”,使學生經歷在總數不變的情況下,數據從不相等到相等的過程,掌握平均數的計算方法。

2、學生能從現實生活中發現問題,培養學生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體會到求平均數的作用以及求平均數在生活中的應用,並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在練習題中點題達成目標。

教學重點:

是讓學生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以及在生活中(比較用)的意義,感受平均數產生的必要性和價值,掌握求平均數的一般方法。

教學難點:

是正確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和怎樣求平均數。

三、說教法學法

根據新課程新理念,我充分用老師引導—學生自出探究—形成知識鞏固與提高的教學主線,爲學生的知識生產提供足夠的時空和適當的指導。我力求體現以內容定教法,教法爲內容與學生服務的宗旨,力求體現教師引導、啓發式的教學方法,爲學生創造貼近他們生活實際的情境,並採用課件和說教同步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直觀明瞭的理解什麼是平均數和平均數的意義。透過鞏固與練習,加深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同時藉機滲透法制教育。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步:與學生對話,引出一項同學們喜歡的比賽活動,並用多媒體簡要介紹此項活動,然後提出問題引發認知衝突—怎樣比較男生和女生套的,使學生產生對平均數的需求。營造學習新知識的氛圍,引入平均數。四名男生和五名女生進行套圈比賽,每人投中的個數表示在條形統計圖上,要比較男生投得準一些還是女生投得準一些。由於男生人數與女生人數不等,所以比男、女生投中的總個數顯然不合理,比較最大數和最小數也不合理,因爲一個人的水平不代表總體水平。在學生處於認知衝突的時候讓他們自己想辦法,自己提出應該求出男生與女生每人平均投中的個數才能比較。

第二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新課程提倡學生的主導地位,老師的引導地位,使學生主動得探究知識,這樣學生獲得的新知會是有意義的,而不是機械的。在學生產生了對平均數的需求之後,就讓學生獨立地想一想,該如何求兩個隊的平均套中的個數,在學生討論後課件展示用“移多補少”方法。這裏要先讓學生多想,讓後多動手,老師在最後在採用課件演示“移多補少”這種方法,來求平均數。接下來在移蘋題目中,由於數據多,移動起來很不方便,因此要採用一種簡潔的辦法—引出平均數的算術算法。這時倒回去算原來的男生和女生套圈比賽,結果和原來“移多補少”是一樣的,讓學生明白平均數的實質和算法。透過這樣的教學,並反覆強調求平均數可以先總後分,就是先算總數後平均分(這裏強調爲平均分成幾份,用除法),最終使學生學會怎麼求平均數。

第三步:談話交流明晰平均數的概念。老師啓發學生平均每人套中7個數是每個人都實際套中7個嗎?在這裏透過用平均數與最大數和最小數比較,瞭解平均數是一個統計量,是用來表示一組數據集中程度的量,從而使學生一次感悟到平均數所代表的涵義。在此基礎上,教師順時引出這個平均數就是這幾個同學套中的平均個數,即平均數的概念。在小結了求平均數的兩種方法之後,讓同學對兩個隊的平均數進行比較,從而得出其中一個班級的總體水平高一些,使學生意識到平均數可以比較好地反映一組數據的總體水平。

第四步:平均數與生活的聯繫。數學來源於生活,目的還是爲了應用於生活。教師出示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感覺平均數和我們的生活是密切相關的,並會用已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在練習題中,我由淺入深的設計了幾道練習題,鞏固學生求平均數的方法,並在練習題中巧妙設定練習題引入我國森林的現狀,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激發學生愛護環境,保護森林的意識;此外設計的水深這個題目,是生活與理論的一次運用,既讓學生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又是學生透過知識瞭解生活,增強安全意識的一次運用。

平均數並不只是一個數學問題,應用於生活之後,它還能反映很多社會問題,向我們傳遞很多資訊。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有關平均數的例子,讓學生體會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數學,從而對數學知識產生親切感,能更好地激發學生愛數學、學數學的興趣。

第五步:全課總結。讓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穫,再次強調平均數的意義和求法。

作業設計:

自已歸納進幾次的測驗成績,算出平均成績。

這個作業的設計,意在鞏固新學知識,掌握平均數的計算方法,學會計算簡單的平均數,且簡單容易操作,同時讓學生再次感悟平均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說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

我今天說課的課題是《合作!競爭!》,下面我從教學理念、教材、教法學法、學情、教學過程,效果預設六個方面進行設計說明。

第一部分:說教學理念:

本課依據的課程校準是“我與他人的關係”中的“交往與溝通”:“理解競爭與合作的關係,能正確對待社會生活中合作與競爭,養成團結合作、樂於助人的品質”。堅持以學生髮展爲本,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把學生看成是思想品德的共同創造者。

第二部分:說教材分析

(一) 本課的地位及作用:

《合作!競爭!》是人教版八年級(上)思想品德第四單元第八課第一框題的內

容。主要解決學生如何競爭與合作,即方法的問題,同時對學生掌握人際交往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對前面的內容做了進一步的延伸。

(二)本課的三維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透過活動,促使學生學會在合作中敢於競爭、善於競爭、享受競爭;嘗試在競爭中願意合作、善於合作、享受合作;並在學習如何競爭與合作的過程中,學會如何做人。

能力目標:透過活動鍛鍊同學之間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的能力,促成學生把握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的技能。

知識目標:透過教學與活動,使學生認識什麼是合作中競爭以及什麼是競爭中合作。

(二) 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在學習如何競爭與合作的過程中使學生學會如何做人,學會如何處事是本課的重點與難點。

因爲21世紀是充滿競爭的世紀。從小就應該培養學生能夠正視競爭、勇於競爭、關於競爭的勇氣和能力。21世紀又是一個充分合作的世紀,必須從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因此將這個問題做爲本節課的難點。

第三部分:說教法與學法

(一) 教法:這一課屬於知識課型,教學是以講授法爲主,透過創設情境,設定問題,引導學生尋找答案。

(二) 學法:師生互動,合作探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透過閱讀思考、小組討論等手段掌握相關知識。

第四部分:說學情分析

競爭與合作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不少學生並不善於競爭和合作。一方面,不理解什麼是競爭,另一方面,不知道如何去競爭。而現在家庭大多爲獨生子女,與人合作的能力很欠缺。一方面,不少學生身上自我中心的傾向較爲明顯,唯爲獨尊,另一方面,即使有合作意向,不少學生也不知道怎樣去合作。

第五部分:說教學過程

我在本課設計了三個板塊。

第一板塊:創設情境 匯入新課

葉聖陶先生說:“入境始於親”爲了調動學生的興趣更好地體現本學科---時代感強的特點,在新課匯入中,我利用廣州亞運會女子體操全能奪冠進行匯入。

師:同學們請看這個是什麼圖片?(出示16屆廣州亞運會吉祥物)

在亞運會賽場裏女子體操是一個亮點,出示圖片,在女子體操全能賽中眭祿,黃秋爽爲了爭奪冠軍而互相爭逐着,這時她們是什麼關係?生:

師:同時她們作爲女子團體操的成員在比賽時緊密團結、頑強拼博,這又體現了一種什麼樣的關係?生: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合作!競爭!》

設計意圖:因爲聯繫時代熱點是本學科的教學脈搏,透過女子體操運動員爭奪全能冠軍的事例進行匯入,吸引了學生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明瞭要與競爭對手共同進步,由此引出課題《合作!競爭!》

第二板塊:探究新知 解決問題

一、在合作中競爭

1、 競爭與合作的關係

由匯入的事例來直接來論證它們的關係。

設計意圖:透過實事熱點來指出合作與競爭不是水火不容的關係,而是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樣能調動學生的興趣,很容易解決這個問題。

2、 在合作中競爭的內涵及意義

由女子體操隊員互相競爭促進團體的發展來論證在合作中競爭的涵義進一步指出其意義。

設計意圖:這節課是知識課型,內容有些枯燥所以用事例來論證,調動其思維從而很容易的解決問題。

3、 在合作中競爭的目標

解決這個問題,我設定了一個問題,讓學生透過小小的討論來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透過問題的設定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思維,從而指出取長補短、攜手共進,是我們在合作中競爭的目標。

4、 在合作中競爭,不以成敗論英雄

在這個問題裏,我設定了張丹張昊在06年冬奧會的事例。

設計意圖:透過設定張丹張昊的事例,讓同學們在感動之餘明確只要“盡其所能”,就該問心無愧。

二、在競爭中合作

1、在競爭中合作的意義

讓學生體驗書中97頁的試驗,由學生談談取得成功的原因。

設計意圖:充分發揮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參與的過程中明確要在競爭中充分發揮合作的作用。

2、在競爭中合作的原則及真諦

由奧運雙人跳水冠軍郭晶晶、吳敏霞的事例進行論證。

設計意圖:由奧運雙人跳水冠軍的事例,吸引學生的興趣,而且很充分的論證出“雙贏”的原則。

3、應處理好與他人的關係

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我設定了學生身邊的事例,讓學生談自己的做法,由此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聯繫學生實際是思品課教學的又一特點,所以我設計了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的做法,使他們聯繫自身,更覺親切從而自然而然的掌握了相關的知識。

4、形成團隊精神

在這裏設定一個比賽活動,將男女同學各分爲一組,教師出示問題。

設計意圖:透過比賽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拓展了學生思維的敏捷力,以及本組同學團結協作的精神。

第三板塊:梳理提煉 情感昇華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是思品課教學的特點,爲了明瞭學生是否掌握相關的知識,並具體到生活和學習中的運用,我設計聯繫學生自身實際的練習題。然後我透過教師寄語“在這裏老師希望我們同學學會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發揚團隊精神,成爲本學校成績好,紀律好,品德好的班級,而這些需要我們每名同學的共同努力。”最後在《衆人划槳開大船》音樂聲中結束本課。從而達到昇華主題。

第六部分:說效果預設

透過設計這節課,感覺條理清晰,但感覺效果不會太好,因爲知識感強也許學生接收的不會太好。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

《約數和倍數的意義》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是一節概念課。這一節課是在學生掌握整除和除盡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約數和倍數是本單元中最基本的概念。教材先概括了“整除”,在此基礎上引出約數和倍數的意義,指出約數和倍數的相互依存關係,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約數和倍數是以後學習質數、合數、求最大公約數、最小公倍數、約分、通分、分數四則運算等知識的基礎,透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使學生獲得一些有關整數的知識,還爲學生到中學學習因式分解做了準備,使學生加深對整數的認識,也有助於發展他們的抽象思維。

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教材的編排特點,學生的認識水平,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整除的意義;理解約數和倍數的含義,會判斷一個數是不是另一個數的約數瞳倍數;在學習中培養學生分析、觀察、抽象、概括等能力;滲透事物之間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辯證關係。

過程與方法:透過自主學習、觀察比較、合作交流,使學生理解約數和倍數的意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在民主、和諧、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學習,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的滲透,引導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整除、約數、倍數的概念;應用概念正確作出判斷;理解整除是約數和倍數的基礎。

教學難點:理解約數和倍數的相互依存關係。

二、說教法與學法

教法:本節課力求做到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充分體現讓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特點,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歸納整除時,引導學生歸納比較整除算式的特點;在學習約數和倍數的意義時,讓學生小組合作,積極主動的探索知識;在深化理解時,透過填空、判斷、遊戲等靈活、有趣、多層次的練習,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穫;在歸納總結時,引導學生自己歸納,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

學法:課程標準指出必須轉變學生舊的學習方式,本節課學生主要透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獨立思考等方法獲取知識。例如在歸納整除時學生自主學習整除的概念;比較整除和除盡、應用約數和倍數的意義時,學生互相討論,互相說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約數等等。

三、說教學過程

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認知規律,爲了更好地落實教學目標,本課教學設計的基本思路如下:

(一)、歸納整除,紮實基礎

約數和倍數的意義是在整除的基礎上教學的。由於學生對整除的認識比較模糊,因此在學習約數、倍數的意義之前先透過憶整除、感悟整除、歸納概括整除三個環節對整除進行歸納整理。其中在歸納整除時又安排了觀察特點、分組討論、嘗試歸納、解讀文字等學習環節,層層推進,一個環節就是一個不同層次的訓練,每次都讓學生有新的體驗。

當學生對整除有了較深的認識和理解時,教師再提出除盡這個概念,形成認知衝突,然後引導學生比較整除和除盡,在比較時用課件出示表格,根據表格同桌互相討論、嘗試歸納、彙報討論結果,完成表格,最後再概括整除和除盡的關係,使學生知道除盡包括整除,整除是除盡中特殊的一種,加深學生對整除和除盡的理解。

設計意圖:約數和倍數的意義是建立在整除基礎上的,只有基礎紮實了,學習約數和倍數的意義纔會得心應手。這一環節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安排了合作學習、自主學習,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讓學生參與了整除這一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習新知所需的知識基礎得到了鞏固。

(二)、立足基石,構建新知

探究約數和倍數的意義是按以下的程序進行的,揭示約數和倍數的意義、強調,加深理解 應用約數和倍數、探究倍數與倍的區別和聯繫、解讀文字、自學反饋。首先用課件把約數和倍數的概念呈現給學生,首次接觸,學生對約數和倍數的概念理解有限,再提出幾個針對性的問題讓學生解決,可以加深學生對約數和倍數的意義的理解,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當學生對約數和倍數有了一定的認識後,學習例1,讓學生說說15和3它們之間約數和倍數的關係。在學習例1時,先讓同桌互相嘗試說說,再指定同學來說,最後讓學生說說45和5、16和2、4和24、0.6和0.3四組數的約數和倍數關係,當學生說0.6和0.3它們之間不存在約數和倍數的關係時請學生說說爲什麼,說說它們間存在什麼樣的關係,由此進入下一個環節,比較倍數和倍。最後讓學生閱讀課本第50頁有關約數和倍數的意義的知識,並提出一些問題檢查學生學習的效果。透過約數和倍數相互依存關係的學習,向學生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設計意圖:約數和倍數的意義是比較抽象的概念,僅靠學生從文字上來理解遠遠不夠,讓學生結合具體的算式加以理解更爲直觀,化難爲易,再讓學生說說各組數的約數和倍數關係,既訓練了學生的言語能力,又可以透過說來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三)、巧設練習,深化理解

在這一環節設計了說一說、填空、判斷、數學遊戲、開放式習題五種形式的練習。先讓學生判斷幾組數中哪組有約數和倍數的關係,並指出爲什麼,再說說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約數;第二題透過填空、加深學生對倍數和約數和理解;接下來設計了判斷、遊戲兩種習題,讓學生猜猜老師的年齡,用自己的學號找朋友;最後根據約數和倍數的意義設計了兩道開放式習題,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也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爲下一節課的學習作好了鋪墊。

設計意圖:透過多種形式、針對性很強的練習,可以瞭解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重點、難點的掌握情況,也可以對學生進行綜合分析、判斷能力的訓練,加深學生對約數和倍數概念的理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把教學目標落到實處。

(四)、總結新知,形成結構

全堂總結時先讓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反思質疑,再師生共同小結,最後提出你還想知道什麼?對知識進行擴展延伸。主要是調動學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進行再認識,從而加深印象,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

四、說板書設計

板書立求簡潔美觀,展示本課的知識點,突出重點,左邊的兩個圓圈反映了整除和除盡的關係,說明了它們自身的特點,也透過板書向學生滲透了集合思想。

說課稿 篇4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民美術教育出版社小學美術教材第六冊第六課《威武的盾牌》(板書:威武的盾牌)我準備從教材分析,學生分析,教具準備,教學過程,教學評價和課堂延伸六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教材分析:

1、內容分析

本課屬於新課程標準裏的“設計、應用”領域。主要是讓學生學習利用身邊容易得到的材料,合作創作、設計威武的盾牌。學生們在動手實踐中選擇各種彩色紙,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剪、貼、搭配及繪畫的表現形式,創作出各種新穎、生動、威武的盾牌作品。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盾牌的用途,並用本節課學到的知識自己動手創作盾牌。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合作精神及創新意識。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從小樹立自我防範意識,建立心中的盾牌。

3、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重點我把它定位在學生了解盾牌外形、圖案及色彩,並能進行設計和創作。而本課的難點是盾牌的圖樣和色彩的設計,還有就是怎樣在設計中體現盾牌的威武。

二、學生分析

學生對盾牌的瞭解大多是透過書和影片中所獲得的,對他們來說盾牌是遙遠而神祕的,根據小學生的好奇心理,可以肯定他們對盾牌具有濃厚的興趣,這一點非常重要,而且,三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美術知識與製作能力,他們的思維普遍較活躍,有較好的探究和創新意識,他們敢於表現,樂於表達自己的看法。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製作好的盾牌。

四、教學過程

㈠、激趣匯入

在此環節中將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讓學生了解盾牌的作用;二是欣賞《扶盾武士俑》並從中引出課題中“盾牌”和“威武”二詞。

1、學生們觀看電影,看後教師問“士兵手裏拿了什麼武器”,學生回答“盾牌”教師板書盾牌後再問“爲什麼士兵要拿盾牌呢?”學生回答“爲了防禦和保護自己”。

[設計意圖:其一,是教師創設動態教學情景,力求營造一種輕鬆、自由的氛圍,透過直觀感知,給學生一個強烈的視覺衝擊力,感受古代人民的勇敢和智慧,引導師生共同進入良好的參與狀態,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學習角色。其二,透過觀看視頻讓學生直了解到了盾牌的作用節省授課時間。]

2、出示《扶盾武士俑》圖,讓學生欣賞,讓學生描述並讓全體學生模仿。匯出“威武”一詞出示完整課題——威武的盾牌

教學意圖:學生細心觀察《扶盾武士俑》一圖後,模仿傭的姿勢,培養學生觀察力的同時,調動全員參與熱情,此時學生求知慾望強烈,教師能快速切入主題

㈡、新授

1、首先讓學生了解盾牌的對稱特點。教師出示盾牌圖片,讓學生觀察找出其特點。

[設計意圖:提高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能力。]

2、出示的盾牌讓學生觀察,問:盾牌的哪些方面需要設計?

學生小組討論思考後回答。教師板書形狀、圖案、色彩

[設計意圖:運用小組討論培養學生日後的自學能力和分析能力讓學生明確設計盾牌的思路。以便於以下具體分析設計盾牌的形狀、圖案、色彩]

①、研究盾牌形狀。

學生搜尋記憶裏能做盾牌的形狀。並請兩名同學上前設計出盾牌的形狀當板書。教師展示學生設計的盾牌形狀,並播放看還有哪些形狀你沒有想到,以便於豐富學生思維.

[設計意圖:在形狀的設計上由淺入深,爲下個環節圖案設計做鋪墊,反覆的讓學生設計和欣賞其主要目的是加深盾牌形狀的印象和豐富學生設計思維。]

②、探討圖案設計。

在剛纔學生設計的盾牌形狀上,分別粘上小兔子和老虎的臉。問:哪個更適合用在盾牌上當圖案呢?再出示兩個老虎的圖案(出示老虎圖案)問:哪個看上去更威武?爲什麼?並讓學生表演一下威武。

[設計意圖:層層深入讓學生了解威武一詞的含義及如何創作。學生在描述老虎威武的時候,如瞪大眼睛,張大嘴巴,露着尖利的牙齒……這一環節潛移默化中把威武含義描述了出來。爲創作圖案做了鋪墊。]

③、色彩搭配。

教師出示兩個盾牌。

問:你們喜歡哪個盾牌,爲什麼?此環節透過對比讓學生觀察,簡單明瞭的解決了在用色時學生會出現色彩搭配不明朗的問題。

[設計意圖:比較是提高觀察力的有效方法。以上在探討盾牌的設計上,老師創設懸念能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並以“懸”牽住學生學習的過程,讓學生在比較中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透過觀察、比較,以及認真地分析,最後自己得出結論,突破了本課重難點。]

㈢、播放,作品欣賞。

[設計意圖:出示學生作品,引導學生分析,開闊學生的眼界,請學生評價作品的優缺點,並可以在下一步的製作中學習和借鑑。]

㈣、藝術實踐

教師佈置合作任務,提出要求及注意事項。學生創作,教師巡視

[設計意圖:教師在學生製作前出示注意事項,讓學生在小組合作時能夠分工明確提高合作效率及作品質量。學生在創作過程中,教師巡視指導,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以便於學生更好的設計出作品,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及創作熱情,讓學生在製作過程中獲得喜悅和成就感,增加學生對美術課的喜愛。]

五、教學評價。

1、自己覺得很棒的小組由小組長代表拿着盾牌走上前臺,向大家介紹。

[設計意圖:讓自己認爲很棒的學生上臺介紹自己小組的作品,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自信心,並可以透過學生的介紹,在普通的作品中,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同時,也能使學生體會到合作的樂趣。]

2、每小組選出一個成員裝扮成武士,拿着設計好的盾牌,讓學生擺出威武的姿勢,教師播放有戰爭氛圍的音樂。

[設計意圖:透過音樂創設情景,讓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入古出新,思維緊跟其後,情感爲之波動,教學隨之進入高潮的尾聲,又一次誘發了學生創造力的想象,學生在表演中豐富了直覺,享受了成功的快感,自我表現受高漲情緒影響,自信十足,情感體驗得到迅速昇華。]

六、課堂延伸。

透過盾牌的延伸,讓學生運用“智慧”來防禦和保護自己在心中建立起無形的盾牌。

[設計意圖:由古代威武盾牌的引申,讓學生從小在心中要樹立起自我保護的意識。]

說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鞠躬)我是語文組x號考生。

下面我將與各位分享一下我對課文《桂林山水》的教學設想。

一、說教材

爲了巧妙的組織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教材研讀必不可少。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一組的一篇精讀課文。本組課文以“走進祖國的大好河山,感受祖國的魅力,激發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爲主題,意在培養學生“細緻觀察景物以及學習如何描繪具體景物的”能力。《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點,以優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桂林風景的喜愛之情。作者以詩一般的語言,帶着讀者觀賞了風景秀麗的桂林山水。

課文按照“總—分—總”的結構,先從“桂林山水甲天下”講起,既概括說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國名勝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緣由。同時引起了我們對桂林山水的嚮往。然後,用對比的方法描述了灕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點。最後,把桂林的山和水聯繫起來,作爲一個完美的整體,展現在讀者面前。

二、說學情

學生是課堂的主角,瞭解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認知方式是生動課堂的指南針。

四年級的學生語文知識有了一定的積累,但是本文的學習對他們來說仍有難度。因爲這篇寫景的課文有很強的抒情性,許多學生並沒有去過桂林,看過桂林的山和水,因此要體會文中作者對桂林山水的熱愛之情可能會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會充分考慮採取適當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感悟。

三、說教學目標

好的教學目標是一堂好課的風向標,具有靈魂和統帥作用。

因此,基於教材和學情,我從課程標準中“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出發,設計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學會本課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玩賞、無暇、波瀾壯闊、危峯兀立、連綿不斷”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透過朗讀、理解、品味文中的精美佳句,掌握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並能夠領略大自然的美景。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四、說教學重難點

如果說教學目標是一堂好課的靈魂與統帥,那麼教學重難點則是心臟,處於核心地位。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我將理解灕江水“靜、清、綠”和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並掌握作者的如何運用語言文字寫出桂林山水的特點作爲我的教學重點,將理解文章的重難點句子“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含義作爲我本堂課的教學難點。

五、說教法學法

爲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中我主要採用品讀法、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法相結合展開我的教學。

那麼接下來我將着重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爲核心的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好的匯入是教學通往最優化境界的第一步,也是學生感悟知識情境的開始。

爲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更好地獲取新知識。我將採取談話匯入法,我會讓學生描述他印象最深刻的景色,進而引到有一位作家用筆記錄了他印象最深的美景,讓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一起去領略一下。順勢匯入新課《桂林山水》。

(二)初步感知

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敢於閱讀、樂於閱讀、喜歡閱讀的習慣,而整體感知環節可以體現這一要求。本課伊始,將首先給五分鐘時間學生默讀課文,圈劃易錯易混生字詞,並指名寫在黑板展示區。

接下來,以小組彙報的形式就展示區的生字詞從讀音、字義、字形三方面進行講解。

透過這種形式的生字教學鍛鍊了學生獨立識字能力,爲之後的文字閱讀掃清了障礙。

我將從指導誦讀入手引導學生初步感知課文。首先我會進行示範朗讀,有感情地進行朗讀。在學生聽和讀之前,我會給學生設定以下問題:概括課文主要從桂林美景的哪些方面進行描寫?問題的設定,完全將學生置於閱讀的主體地位。透過這一環節,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把握,爲接下來深入研讀文字奠定良好基礎。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是深入的與作者對話、與文字對話,深入也是對學生思想情感的深入。

爲此,在這一環節,我將用大屏幕展示出這樣幾個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問題放手給學生,學生以同桌探討,填寫表格的方式力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文章中山和水有哪些特點呢?你能否找到原文中描寫這些特點的詞句?作者又是使用什麼樣的表達方法來進行描寫的呢?(這些問題設定,能夠培養學生把握重要詞句以及歸納概括的能力,同時爲後文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做下鋪墊)

接下來是對課文更爲細緻的品讀,思考以下問題:如何理解文章的最後一句話“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及在文中所起的作用?透過小組相互交流以及教師的補充,學生能夠得出課文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詩句收尾,既畫龍點睛地概括全文,又與首句“甲天下”遙相呼應。全文脈絡清晰,起承轉合,自然流暢,給人以美的享受。

(四)鞏固提高

鞏固是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內化吸收的過程,也是拓展興趣的平臺。

我將組織一個創編活動,學生自由組合,一位同學朗誦課文,另一位同學創編合適的歌舞,並給予點評和評選。在這個活動中,學生的積極性達到課堂的巔峯,也潛移默化提升了學生們對課文的內化理解和吸收。

(五)小結作業

在語文教學中,小結作業的地位不可低估。首先,我將採用系統歸納與情感昇華相結合的方式對本課重難點進行梳理,並烘托出情感主旨:大家要養成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並敢於出現走走,發現新鮮事物,感受祖國的魅力。

課後作業是教與學的交匯點,是與課堂學習內容的對話。我希望透過作業的佈置,強化學生對本文的理解,並能夠實現知識的遷移。

基於此,我佈置一個開放型的作業,以語文興趣小組爲單位創作一幅桂林美景圖,並配上相應的小詩歌。透過佈置這個小任務,鍛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擴充了學生知識面與生活技能,體現語文教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理念。

我的整個教學過程遵循了語文教學由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思路,體現了在閱讀中思考,在思考中學習的理念。

說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老師:

你們好!我今天說的課題是《正、反轉控制》,下面我從三個方面說這堂課的設計: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次說課教材選用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出版的《電力拖動控制線路與技能訓練》第四版,掌握此課程使學生可以初步勝任工廠中的電氣操作員。

本節課爲此教材的第二單元課題二,第二單元爲全書重點之一,而本節《正、反轉控制》也是這一單元的重點內容,是簡單電路與複雜電路過渡的重要知識,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啓下的作用。

本節課透過對典型電路——正反轉控制線路的識讀及分析,爲後續照圖施工、檢修的技能操作打好基礎。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掌握三種正反轉控制線路的工作過程。 2、技能目標:

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綜合分析電路的能力以及比較分析和歸納總結的能力。 3、德育目標:

(1)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工作作風。 (2)增強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三種正反轉控制線路的工作過程。 關鍵點:分析三種“互鎖”,突出電路特點。

教學難點:掌握雙重互鎖正反轉控制線路的工作過程。 關鍵點:重點分析容易混淆的“雙重互鎖”。 二、說教法學法 (一)學情分析

● 教學對象:10—10班學生。

● 學習基礎:已經學習過《電工基礎》,對電工知識有一定的瞭解。

● 班級特點:男生居多,女生較少,學生層次分明,個體差異大,但是普遍集體榮譽感強,喜歡競爭。 ● 學生特點:(1)大多數對學習感到枯燥乏味,學習積極性低。 (2)學習知識條理性不強,不能將所學知識系統化。 (二)說教法

我確定本節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主性和創造性。教法的確立依據是以任務爲主線、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 主要教法如下:

●任務驅動法:本課以實現較完善的正反轉控制爲任務,充分運用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以啓發引導、設疑提問等多種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本課的積極性。

● 五環識圖法:本次課我嘗試使用自己總結的“五環識圖法”, 將以往的讀圖發展成爲 “啓、繪、議、說、結”的五環識圖,講練結合,培養學生識圖能力。 (三)說學法

依據職業關鍵能力的要求和學情分析,我主要採用以下兩種學法:

●分組競賽法:注重團隊精神培養,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分組,在教師引導下由小組成員自主參與、合作學習、共同探究,在組間競爭的氛圍下共同學習。

●問題五步法: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歸納總結問題五步走的方法來處理電路,進而掌握這種方法,運用到生活和工作中,並鼓勵學生合作創新。 三、說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2分鐘)

師生問好,檢查出勤,填寫日誌(觀察學生狀態) (二)複習提問(3分鐘) 複習正轉控制線路工作過程。

設計理由:複習舊知,爲本節課的新授內容進行鋪墊,自鎖對比互鎖。 (三)匯入新課(2分鐘)

多媒體演示工業生產需要正反轉控制線路。

設計理由:由此引出本課,貼近實際,形象生動,激發學生求知慾望。 (四)講授新課(28分鐘)

提出任務:正反轉控制線路如何實現? 任務分解:(1)主電路如何實現? (2)控制電路如何實現?

接觸器聯鎖控制 按鈕聯鎖控制

雙重聯鎖正反轉控制

(五)資訊反饋(7分鐘)

最後主要針三種正反轉控制線路的特點,要求學生畫出三種正反轉控制電路圖,設計這樣一組綜合練習題,讓學生將所學情況反饋回來,以利於教師調整。 (六)課堂小結(2分鐘)

結合板書,總結本節重難點及三種控制電路的優缺點對比詩: 正反切換調相序,三個電路比較學。 電氣互鎖較安全,正反切換卻麻煩。 機械互鎖不麻煩,容易短路不安全。 雙重互鎖最完美,操作簡單又安全。

這樣透過呈現本節的知識框架,把本節課所講授的知識系統化,既可以給學生以完整的全局的概念,又突出了重點。 (七)課後作業(1分鐘)

(1)繪製接觸器互鎖正反轉控制線路,預習此電路的安裝。(必做) (2)繪製雙重互鎖正反轉控制線路,預習此電路的安裝。(選做) (3)嘗試設計出其他的正反轉控制。(選做)

設計此作業目的是讓學生鞏固本節所學,進一步完成“五環識圖法”,同時爲下一節課的技能訓練做好準備;分層教學,爲學有餘力的同學安排課外作業,拓展所學;鼓勵學生創新,培養其創新意識。 四、板書設計:見附圖

【板書設計】

2.2 正反轉控制

一、接觸器互鎖(電氣互鎖)正反轉控制線路

1.電路結構

※2.工作過程

3.電路特點:電氣互鎖較安全,正反切換卻麻煩。

二、按鈕互鎖(機械互鎖)正反轉控制線路

1.電路結構

※2.工作過程

3.電路特點:機械互鎖不麻煩,容易短路不安全。

三、雙重互鎖正反轉控制線路

1.電路結構

※2.工作過程(難點)

3.電路特點:電氣互鎖較安全,正反切換卻麻煩。

說課稿 篇7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中班語言活動《三顆星星》。

一、說活動設計:

隨着社會生活化的加快,現代生活給幼兒帶來太多的知識,而幼兒生活經驗卻太少太少,自我保護能力差,極易受到傷害。因此對幼兒進行一系列的安全保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新綱要》提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是教師帶領幼兒共同創造適應幼兒年齡特點、豐富多彩能積極主動有趣地觀察、實踐、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一種教育活動。爲此,我選擇了《三顆星星》這篇童話故事,故事準確地介紹作爲馬路上交通信號的紅燈、綠燈、黃燈各自的指揮語言。圍繞這個知識點,故事情節富有兒童趣味性,展開了豐富地想象,巧妙地以天上一顆貪玩的紅星星摔了一跤作爲故事開端,引出綠星星、黃星星前來幫忙,最後變得有秩序。特別適合中班幼兒,他們對色彩有了一定的瞭解,但有缺乏生活實際經驗和自我保護能力,所以我利用在孩子周圍的生活基本經驗開展教學活動,從而真正體現了《綱要》中提出的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精神。希望透過這則童話故事,尋求不同的思維方式,鼓勵幼兒能大膽回答、表現自我。

二、活動目標:

《幼兒園指導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

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幼兒年齡特徵和語言發展水平,因此我從認知、情感、技能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理解故事的情節、內容、感受作品中童話的趣味性。

(2)引導幼兒的創造性的運用各種詞彙、並能大膽、清楚表達自己對馬路上交通信號燈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萌發幼兒對安全知識的興趣,更好地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本次活動重點:理解故事情節、內容感受作品中童話的趣味性,瞭解一些基本的交通規則。

活動難點:引導幼兒創造性的運用語言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透過一系列啓發性提問讓幼兒將自己看到的具體形象的圖片或課件描述出來,這是解決重難點的有效方法)

三、活動準備:

我爲幼兒準備了一系列有趣的圖片,多媒體課件和遊戲用品若干。

四、說教法學法:

1、“教學不僅應使幼兒掌握學科的基本知識,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參與到知識的形式過程中去,引導幼兒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教學方法運用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在於保證幼兒能正確掌握知識技能,有利於激發幼兒的學習慾望,使他們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所以我採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①直觀教學法:主要根據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特點,和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而來用的,按照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創設情境,引起幼兒興趣,然後逐一出示圖片,引導幼兒初步理解故事情節。

②課件演示法:透過生動形象的畫面效果,創設直觀、生動的情境。使

幼兒愛看、愛學、輕鬆愉快的參與到語言活動中去,進一步理解故事情節。

③提問法:“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慧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呼喚和鼓舞”這種教法能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的知識,活動中透過設定提問,引導幼兒想問題、回答問題,在一回一答中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④遊戲法:遊戲還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是幼兒的基本活動,他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綱要指出:遊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教育的重要形式,在活動中可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集中幼兒的注意力促進激發他們的興趣,使無意注意轉變成有意注意。

2、說教法:

教學中我主要從兩個發麪進行學法指導。一方面就是視聽結合法,幼兒學習語言主要是透過視聽這一途徑。因此,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看一看,學一學,說一說等多種感官的參與,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第二方面是情境表演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情境具有一定的創造性。

五、說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以新《綱要》爲指導,從“認知情感一行爲”三大塊。由淺入深,從感知到體驗,使幼兒原來的經驗和新經驗之間有機結合。讓幼兒在互

動式、開放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動中自主能動地、創造性地學習,但是衆所周知,這些安全知識比較抽象,光靠枯燥無味地講解,幼兒是沒有興趣的,也是不可能理解的,只有透過這些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讓每個孩子真正的動起來、能主動地、積極地去記住三顆星星的作用,才能使幼兒在過馬路時會按規則過馬路。本次活動分爲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以幼兒自己的探索爲主要內容。第二部分是讓遊戲活動的知識實到行爲。安排如下:

①創設情境,引出課題,問:馬路上爲什麼停了這麼多車子,發生了什麼事情,(幼兒進行討論)

②結合有趣圖片,分段欣賞故事

啊呀,紅星星又遇到麻煩了,他要怎麼樣才能把天上的綠星星請下來幫忙。(幼兒展開想象)

然後提問:紅星星請來了誰幫忙?可汽車爲什麼還不開?

星星們都閉上了眼,可汽車爲什麼還不開?(學說故事中的對話)

最後星星們想了一個什麼辦法,才使交通恢復了正常?

這一環節透過提問、討論、觀察、再提問內容一環扣一環,讓幼兒在討論談話中創設性的運用語言、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幼兒你一言我一語中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它是解決重點突破難點的一個關鍵環節。

③觀看課件,完整欣賞故事,進一步理解故事。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不同的幼兒有着不同的生活經驗。在這基礎上,我讓幼兒展開想象的翅膀,自由談自己的想法,隨着提問的深入,幼兒進一步體驗童話的趣味性。同時,多媒體課件形象逼真地展現童話的“熱鬧型”幫助幼兒一直帶者趣味昇華,理解主題。讓幼兒透過視聽結合的感受,進一步理解作品情節、解決難點。

④擴展延伸:遊戲《小司機》

孩子的發展是一個延續的,有階段性的發展,所以在以往小結滲透德育中的說教,採用創設情境遊戲,把一些知識經驗滲透到幼兒生活中,讓幼兒做小司機。

教師來做紅綠燈。教師先講述一些遊戲規則,看到紅燈你該怎麼辦,綠燈黃燈該怎麼辦?讓幼兒做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遊戲,更進一步加深對交通指揮的理解,能遵守交通規則,過馬路時應該怎麼過,以此就提伸了活動主題。

人才需要培養,它需要我們老師不斷總結經驗、勇於探索、大膽創新,爲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起到一定的推進作用。有不足之處,請各位領導、老師給予指教、批評,希望取得更大的進步。謝謝!

說課稿 篇8

一. 說教材:

《gkh》是蘇教版一年級上冊漢語拼音單元第五課第一課時,聲母gkh的發音和書寫。節課中重點是三拼音節,但作爲第一課時,不涉及到兩拼音節和三拼音節的教學,所以本課時教學重點在於聲母的發音與書寫教學。其實本課時教學目標,對於已經學會了8個聲母的學生來說,只要教師稍作指導,一般都是可以完成教學任務的,所以本節課中,教師透過各種教學手段與教學措施,在教學中抓住聲母的發音特點指導學生正確拼讀,抓住聲母的字形指導學生正確書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課本中的插圖進行教學。

二. 說目標:

本課教學內容爲聲母gkh,根據教材內容和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設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爲:

1、知識和能力:讀準“gkh”三個聲母的音,認清字母的形,正確書寫。

2、過程和方法:在欣賞畫面的過程中,體會三個聲母的朗讀,能透過觀察認識gkh。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激發學習拼音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 學會g . k .h 三個聲母的音形。

難點: 拼讀練習gu. ku. hu

四.說過程:

根據教學目標,本課教學我打算分爲兩課時來教。

根據一年級學生好動,喜愛遊戲,難以長時間的保持注意力,思維形象具體化的特點,參照《語文課程標準》中:“漢語拼音教學儘可能地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遊戲爲主。”的實施建議。我打算教學中努力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力求做到教學具有趣味性,富有童趣,激起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樂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生需求,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在教學中,採用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合作學習,進行交流反饋。這既體現了教師“導”的作用,也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並且使學生學會合作,學會探究。

下面我就以第一課時爲例,說說我打算如何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運用教學方法組織學生學習,力求達到教學的最優化的。

本節課我打算緊緊地圍繞着一個“趣”字而展開一系列的教學: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先欣賞情境動畫,再指名說出,動畫上是在什麼地方?有些什麼人?他們在幹什麼?(圖上有一條清清的小河,河邊有一個小哥哥和一個小弟弟,哥哥讓弟弟把蝌蚪放回小河。)

接着聽語境歌:弟弟河(h)邊捉蝌蚪,哥哥(g)走來勸阻他。小弟弟很聽話,忙把蝌(k)蚪送回“家”。(相機板書字母。)

你認識這三個聲母嗎?誰來試着讀一讀?

[將文中的插圖變爲情境動畫引出g、k、h,激發學生興趣,將學生引入課堂。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嘗試發音,體會發音過程,探究發音方法,在已熟悉的事物中去尋找新的未知點。學生的學習興致一下子就會提起來。]

二.在情境中學習,以多樣的形式,保持學習興趣。

(一)學習g:

1、誰再來叫它的名字?指名範讀。

2、指名讀,開火車讀,小組讀。

3、名字會叫了,再看看它的樣子,你有什麼發現?

4、引導學生自編順口溜。

(生:像個9字g、g、g。生:像個花環g、g、g。)

[透過說說自己的發現,即激活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又鍛鍊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還讓學生在不經意間記住了形,最重要的是讓他們品嚐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樹立起學好拼音的信心。]

(二)學習K:

1、出示蝌蚪,問:它叫什麼名字?

2、指導發好“k”的音。

3、開火車讀,同桌對讀。

4、g、k對比讀。可以用小紙條放在口前,對着小紙條發這兩個音,體會g、k氣流的強弱。

5、說說你用什麼方法記住k?指導學生自編順口溜。

(三)、課中操,拍手念兒歌。

1、出示:哥哥有隻小白鴿,小白鴿愛唱歌,咕咕咕,咕咕咕,哥哥聽了笑呵呵。

2、邊做動作邊念兒歌。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年級學生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不超過10分鐘,好動是他們的天性,在這裏讓學生拍手念兒歌,一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避免了學拼音的枯燥泛味;二來可以把剛學到的聲母g、k在兒歌中進行復現;三來爲引出聲母“h”做好了鋪墊。]

(四)、學習“h”:

1、讓我們來認識最後一位新朋友,它就是“h”,誰來當小老師?

2、指名讀、跟讀、開火車讀。

3、記清形。指導學生自編順口溜。

(五)、指導書寫。

1、自學,交流

2.師範寫、講解。

3.生描紅、仿寫。

新課標要求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和創新意識,讓他們發現gkh住幾樓?怎麼寫?成爲學習的主人,比老師告訴他該怎麼寫、寫哪兒要好。先標紅後起筆,讓學生有一個依照,能依葫蘆畫瓢。體現了循序漸進的過程。

三、複習鞏固:

1.遊戲:“看誰接得快又準”。

老師說順口溜的上半句,學生搶接下半句。如,教師說“一隻鴿子”,學生接“g—g—g”。

2.遊戲:“看誰找得快又準”。

聽老師或同學讀字母d、t、n、l、b、p、m、f、g、k、h,看誰又準又快地在自己的卡片中找出相應的聲母讀一讀。

[將遊戲引進課堂,讓課堂真真正正成爲孩子學習的樂園。讓學生編編順口溜,考一考,賽一賽,讀一讀、寫一寫,玩一玩等多種形式,學生的學習興趣始終會濃濃的。一年級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在複習鞏固時進行重複單調的訓練,往往達不到目的,而採用遊戲的形式,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另外,在教學中及時肯定,也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抓住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肯定,讓他們感受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學生非常渴望得到別人的讚賞,一旦得到別人的肯定,臉上幸福快樂的光芒就會情不自禁地顯露出來,就會更有勁頭地學習下面的內容,從而有利於學生學習自主性發揮。]

四、小結,作業。

作爲課堂教學的延續,可以讓學生自己回家讀一讀,寫一寫,與小夥伴比一比,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以上是我對這一課的一點粗淺的認識,不到之處還請各位多多指正。謝謝!

標籤:說課稿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