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精品】說課稿範文合集9篇

說課稿2.51W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品】說課稿範文合集9篇

說課稿 篇1

一、活動背景:

這是一篇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作者用擬人、誇張的手法,將黑夜、太陽和各種顏色都賦予了生命,以輕鬆、明快的筆調描述了太陽被黑夜矇住眼睛來找,各種顏色來躲的捉迷藏遊戲的全過程。散文詩短小精悍,結構簡單,意境優美,內容貼近幼兒生活又不乏大膽、奇特的想象,能將孩子帶進一個無限遐想的世界,又能激發孩子欣賞和學協的熱情,很適合中班的孩子欣賞、學習。中班的孩子開始留心周圍美的事物,對自然界的變化充滿了好奇和幻想,但往往無法用好的詞句進行表達。《綱要》中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根據以上分析,我指定如下目標:

1.在欣賞散文詩的基礎上,理解散文詩內容。

2.初步感知擬人的表現手法,感受散文詩優美的意境。

3.能結合已有經驗,創編散文詩內容。

二、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有豐富的玩“捉迷藏”遊戲的經驗。

物質準備:散文詩多媒體課件,紅、黃、綠、藍、白顏色標記每人一個,草叢、菊花、天空等場景。

三、教學法:

本活動我主要採用直觀教學方法,透過多媒體展示動畫,其聲、形、色直接作用於幼兒的感官,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散文詩,感受其意境。

四、活動程序:

本活動我主要安排四個環節展開,第一環節:遊戲匯入,激發興趣。第二環節:欣賞詩歌,理解詩歌內容。第三環節:遊戲情境,嘗試朗誦。四、創編詩歌,拓展延伸。

在整個活動中,教師充分尊重孩子,機智靈活地引導孩子,幫助孩子提升語言,在與孩子一起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以朋友等身份走進孩子,以親切交流,啓發式的提問,引導孩子積極思維,大膽想象,踊躍發言。下面具體談談每一個環節的開展。

第一環節:遊戲匯入,激發興趣。分兩步進行。

第一步:活動開始,組織幼兒回憶遊戲“捉迷藏”的玩法,並和幼兒玩一玩這個遊戲,以遊戲匯入,不僅能讓孩子體驗遊戲的快樂,更直接地喚醒孩子的遊戲經驗,爲理解散文詩的遊戲情節奠定基礎。

第二步:捉迷藏真好玩,太陽也想來玩這個遊戲,他會和誰玩呢?怎麼玩呢?這裏幼兒的回答可能是希奇百怪的,教師給與幼兒充分思考、大膽想象的空間,鼓勵幼兒的發散性思維,最後以:讓我們來聽一段好聽的話,聽聽太陽到底和誰捉迷藏,怎麼玩?進入下一環節。

第二環節:欣賞散文詩,理解散文詩的內容。這是本活動的重點部分,分四步進行。

第一步:欣賞散文詩。

教師結合動畫,有感情的朗誦散文詩,老師的直接朗誦,其豐富的表情,合適的體態,貼切的語言能深深吸引孩子,有助於幼兒理解和感受散文詩。

第二步:初步理解散文詩。

教師提問:你聽到這段好聽的話裏都有些誰?這裏估計幼兒能順利說出太陽、顏色這兩個形象,如果一時說不到黑夜也沒有關係,可以在下面的問題中解決。接着,教師呼應第一環節幼兒關於遊戲的猜測,以釋然的神情,好奇的口吻:原來太陽是要和顏色們玩捉迷藏的的遊戲呢,那他們是怎麼玩的呢?這個問題比較的寬泛,幼兒透過第一遍傾聽肯定沒法將這個問題說清楚,但是沒有關係,我主要是反饋一下幼兒傾聽散文詩的程度,估計幼兒能結合聽到的,看到的用自己的語言來說出一些零碎的片段,這是教師是一個微笑的傾聽者,支援、鼓勵、吸引幼兒大膽交流自己聽到的內容,讓幼兒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教師機智地抓住孩子的回答,幫助孩子理清太陽來找,顏色來躲的遊戲關係。最後,教師小結:小朋友都聽的很認真,在這段好聽的話裏都說了些什麼呢?我們再來聽一聽。

第三步:再次欣賞

第2次欣賞了,我主要採用多媒體課件,邊放錄音邊欣賞畫面,心理學研究表明,視聽結合的手段感知效果最佳,透過多媒體直接作用於幼兒的眼、耳等大大增加幼兒的感官刺激,加深對散文詩的理解,同時,老師專注的傾聽態度在無形中給幼兒傾聽起到了示範作用。

第四步:加深理解,感受散文詩的意境。

第2遍欣賞後,教室提問:在這段好聽的話裏,你最喜歡什麼地方?這又是一個比較寬泛的問題,這裏有3個要點:

(1)如果前面關於“黑夜”的問題沒有解決,那麼教師有必要引導幼兒再說說散文詩中捉迷藏的玩法,理清楚是黑夜矇住了太陽眼睛的關係,並在此基礎上延伸提問:太陽被矇住眼睛是什麼時候?睜開眼睛又是什麼時候?透過看動畫演示,用自己的手把眼睛遮一遮等方式引導幼兒感知黑夜與白天的奇妙變化,同時感受散文詩的趣味性。

(2)幫助幼兒理解“靜悄悄”的躲,在交流喜歡的地方是幼兒肯定會說到顏色的“躲”,太陽的“找”,那這裏就可以創設一個黑夜的情境,教師作太陽幼兒作顏色來形成一個師幼互動,透過遊戲體驗,切實感受靜悄悄的意思。遊戲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說說散文詩裏的句子。

(3)關於顏色們躲的地方。幼兒說到這裏時,教師提問:顏色躲在什麼地方?爲什麼?幫助幼兒理解顏色們都躲在跟自身顏色相同的東西里,這裏理解沒有難度,重點可以放在用詩歌裏句子說一說,透過圖片提示,幫助幼兒按散文詩裏的順序說一說,最後教師小結:這段話可真好聽,把太陽、黑夜、顏色說成是可愛的小朋友在玩捉迷藏的遊戲,還告訴我們白天和黑夜的區別,真奇妙呀!以教師淺顯、精練的總結、提升,幫助幼兒感知擬人的文學手法。

第三環節:遊戲情境,嘗試朗誦。

喜歡遊戲是孩子的天性,這一環節教師就創設遊戲的情境,讓每位孩子都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標記,集體玩一玩這個遊戲,邊玩邊嘗試用散文裏的句子說一說,並根據幼兒興趣可以交換顏色卡組織幼兒2-3次遊戲。每次遊戲後教師都要對幼兒在朗誦方面做出有針對性的,逐步提高的要求,以動靜結合的方式引導幼兒在玩玩、說說中感受詩歌意境。

第四環節:創編詩歌,拓展延伸。

綠色除了躲在草叢裏還會躲在哪裏?黃色除了躲在菊花裏還可以躲在哪裏?那我們去戶外找一找,看能不能一下子就把他們都找出來!帶領幼兒到更自由、開闊環境中,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看看、說說、創編詩歌。

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角是最基本的幾何圖形之一,本節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點、直線、射線、線段的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角。,也是後面要學習的三角形、四邊形、圓、銳角三角函數等數學知識的必備基礎。因此學習本節內容對後續學習是至關重要的。

2、教學目標分析

國家新的課程標準規定,學生的學習目標應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行爲與創新融爲一體,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知識基礎,我將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1、透過豐富的實例,幫助學生理解角的形成,建立幾何中的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兩種描述以及四種表示方法,會進行度、分、秒的換算(知識與技能)

2、透過觀察、探索、類比、轉化、猜想等數學思想,初步培養學生利用運動變化的觀點,揭示事物間的相互聯繫以及把實際問題概括數學問題的能力。(過程與方法)

3、透過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養學生敢於實踐的能力,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從交流中獲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4、透過課堂探究,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拓展能力。(行爲與創新)

目標制定的依據:

這樣制定的教學目標,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本節課的教學實際,能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爲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提供了空間和時間。

3、教材的重點、難點、關鍵

初中數學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學生應掌握角的兩種定義、四種表示方法以及角度制之間的轉換。因此我設計的教學重點是:正確理解角的兩種定義,四種表示方法,角度制之間的轉換。難點是正確理解角的概念。教學關鍵是透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正確理解角的兩種定義。

二、教學程序分析

在我們的數學課堂中,應該以學生的發展爲主線,以學生的活動爲主體,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爲了落實這幾點,我按以下五個階段完成本節課:

第一階段:創設情境,迎接挑戰。複習直線、射線、線段有幾個端點,爲後面給角下定義埋下伏筆,出示一組實物圖片,讓學生觀察圖片中哪種基本的幾何圖形?從而引出了這節課的學習內容:角。那麼角有哪些最基本的圖形組成呢?試着給角下定義?讓學生相互交流,說一說怎樣給角下定義。

教師巡迴檢查,看看學習參與活動的情況,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歸納出角的第一種定義。此時,給學生分析角的組成元素,組成角的兩邊是兩條射線,公共的端點是角的頂點,並介紹角的表示符號。透過學生的活動,就突破了角的第一種定義這個難點。

來一起看,下面圖形中,哪些是角?如果不是,請說出錯誤的理由。既加深了學生對定義的理解,又滲透了數形結合思想,讓學生在輕鬆快樂的學習氛圍中理解了角的第一定義。

第二階段:啓發探究,啓迪思維。

教師出示了由一個端點引發的三條射線組成的圖形,讓學生透過數角,進而探究角的四種表示方法:

(1)用三個大寫英文字母表示任一個角,表示頂點的字母要寫在中間;

(2)用一個大寫英文字母表示一個角;

(3)用小寫希臘字母表示單獨一個角;

(4)用數字表示單獨一個角。

並分析這四種表示方法的易錯點。在例題的處理中,強化了學生對角的表示方法的理解運用能力,檢測出了學生的課堂的學習效果。

在這一探究活動中,我設計了一組動畫,演示了銳角、直角、平角、周角是怎樣由一條射線沿其端點旋轉形成的過程。這樣,從運動變化的觀點,給角下第二種定義就水到渠成了。

透過動畫演示,學生形象的理解了角的第二種定義,也體現了多媒體對課堂教學帶來的獨特魅力。

透過教師演示兩個度數相近的角,讓學生說出用什麼方法區別出這個兩個角的大小,引入度量角的方法,在這裏,我感到非常吃驚的是,學生不僅說出了使用量角器度量角,還說出了重疊法度量角的方法。順勢我就讓學生自學教材,學出一度角是怎樣得到的,從中引入度分秒之間的換算方法,給學生介紹角度制,並簡要介紹弧度制與密位制,把課內知識延伸到課外,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接下來透過一組由淺入深的針對性練習,強化了學生對角度制單位之間的換算方法的理解。

角度制是初中階段中的一個特殊的重要的度量制度。由於學生在小學階段已經學過長度、面積、體積等單位之間的換算,對單位與單位之間的換算方法已具備了一定的基礎,但對度(°)、分(′)、秒(″)之間的角度制之間的換算還是第一次接觸。讓學生明確角度制是60進制,區別於10進制、100進制、1000進制是一個關鍵。

第三階段:引導落實,習題檢測。

教師透過出示一組檢測題,將本節課的知識點進行變式訓練,瞭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在這組習題中,教師重點要強調講解後兩道訓練角的表示方法的習題,這是針對學生的易錯點設計的。

第四階段:小結深化,建構認知。

透過對學生的做題及發言情況進行點評,由此小結出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和易錯點,促進學生的能力提高。然後,讓學生指出教師上課還須改進之處,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

第五階段:佈置作業,實踐創新。

在課外拓展練習中,我特意設計了一道必做題,一道選做題,一個數角的課外探索題,鼓勵學習探索數角的規律。這樣設計,想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共同的提高。

 三、教法與學法分析

在本節課中,我注重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變接受式學習爲自主探索式學習、合作學習,採用了啓發引導法、課堂研討法,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之中,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可以從以下二方面得到體現:

1、透過讓學生觀察、演示、嘗試、分組討論等形式,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進而達到了教師的教法與學生的學法的有機統一。

2、本節課我的指導思想是:體現自主性,不強制灌輸,重在引導點悟;體現針對性,不主觀臆想,根據學情有的放矢;體現操作性,不籠統抽象,儘量具體直觀;體現鞏固性,不一蹴而就,而是梯度練習,反覆強化,進而達到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目的。

初一是學生由小學到初中的一個過渡階段,與小學相比,無論在知識的深度、廣度和難度上,還是在能力的要求上,都要求我們對學生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對學生的學法進行指導。透過指導,讓學生改進或完善原來的學法,吸納和採用新的學法,從而儘快地適應新的學段的學習,促使學習過程形成良性循環。

本節課中,我始終努力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發揮主導作用這一理念,尋求教與學的最佳結合。我十分關注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性格特徵和價值觀念,讓學生敢說,敢想,敢問,敢創新,促使學生不僅要“學會”而且要“會學”。本節課我主要從以下方面對學生的學法進行了指導:

個體探究與小組討論相結合,達到獨立思考與適當交流的統一;教師講授與學生自學相結合,達到教師講與學生思、學生練的有機統一;課堂練習與課外拓展相結合,達到學法於課內,提高在課外的有機統一;數學問題與實際問題相結合,達到數學與生活的的有機統一;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與參與小組合作相結合,達到培養學生學習品質與團協協作相結合。

 四、教學效果與思路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很好地掌握了角的兩種定義,四種表示方法,說明了我對教材的重難點把握比較到位的。上得到了圓滿的解。但是在進行角度制的轉換時,個別學生還是不夠熟練,但由於本節課只是第一課時,後邊還要深入的學習,相信這個問題學生能夠熟練掌握。

讓學生經歷觀察,演示,動手操作,啓發引導學生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達到教法與學法的有機統一。採用啓發引導,體現自主性,不強制灌輸;透過自主探索,體現操作性,重在引導點撥;透過梯度練習,體現鞏固性,發揮主體作用;採用形象演示,體現趣味性,儘量具體直觀;學法於課內,拓展於課外,構建數學大課堂。

說課稿 篇3

《我們在生長》是教育科學出版社,小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科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的一課。

生長髮育是生命的象徵,也是每一個學生都在親身經歷的事。雖然生長現象是學生所熟悉的,但畢竟對於三年級同學來說這是較爲抽象的,如何才能提高他們對於研究自己的身體的興趣?另外,學生在學習本課之前並沒有對自己的生長情況作過系統的記錄,所以讓學生透過自身生長情況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是比較困難的。

根據以上對學生情況的初步分析,我在設計本課教學時,結合三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設計一系列的遊戲和動手活動,既引起學生研究自己身體的興趣,也從活動中調動學生的記憶和已有經驗、常識,並透過利用這些素材進行分析、整理,從而獲取有關我們在生長的證據。

對於初次接觸《科學》科目的三年級學生最需要的就是教會他們一種科學的,有條理的思維方法。爲了培養學生的這種能力,並使他們在日後的科學探究道路上形成一種良好的思維習慣。因此我對教材進行了新的處理,把該課劃分爲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在研究生長過程中種種變化特徵的同時,培養學生系統的科學思維;第二課時主要是學生的測量、記錄、分析表格活動,學習用科學的方法來測量記錄自己身體生長的變化,並能在課後堅持定期測量、記錄、積累數據,透過分析比較這些數據,關注自己的成長,而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就是本課的第一課時。

根據以上我對本課的設計思路,我爲該課的教學制定了如下目標:而該教學目標與新課程標準所提出的:“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教學過程要體現以探究爲核心、以學生爲主體的基本理念;教學中要加強與生活實際相聯繫,創設一定的情景,重視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學中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引導學生透過多種有效的科學方法進行自主學習。”是相吻合的。

科學知識:讓學生知道我們的身體在不斷變化長大的相關事實。

科學探究:學會系統分析我們在生長變化的感性材料。

情感態度價值觀:引起學生對認識自己身體的興趣,知道珍惜健康,知道成長的重要。

圍繞着教學目標,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教學的整個流程,以及每個步驟我的設計意圖。

在課的引入環節中,以遊戲——爲動物和植物的生長順序排序,並讓學生聯繫身邊的生物找出生長的科學規律。《科學課程標準》指出,科學課程必須建立在滿足學生髮展需要和已有經驗的基礎之上。並向他們提供直接參與的各種科學探究活動。在這個環節中由淺入深,透過遊戲讓學生喚起了他們的生活體驗,他們也會油然而生出一種親切感,興奮感,其探究的慾望和自信也就更爲強烈,同時也使學生回憶起由小變大這一生長的最基本特徵,爲下面的探究活動打好基礎。

接下來的科學探究環節是本課的重點環節,我把它分爲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探討人的生長特徵變化;第二部分:探討能記錄下自己生長變化的方法。

第一部分,我大膽地讓學生製作虛擬人物——小明的兩個不同生長時期的模型。讓他們透過模型設計、製作及比較,回憶人在成長過程中身體的種種變化;透過動手做模型,既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又提供一個形象的實體,理解身體的變化情況;透過對自做模型的介紹,在老師的點撥下,從外到內來探究研討生長過程中的身體內外變化的種種現象。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做的模型可以很簡單,但必須得反映出虛擬人物的兩個不同時期。在學生對自己組模型的介紹時引導他們學會認真傾聽別人意見,可以看到學生對人生長過程中種種變化的表述是豐富的。比如他們利用模型的比較向同學介紹人在生長過程中體重、身高、四肢、軀幹等表面的生長變化。在完成了身體表面的生長變化的探究後,“那麼哪些時在做模型過程中不能反映出來的呢?”學生在我這一句問話的點撥下繼而如火如荼地轉入到對身體生長過程中內部變化的研究中去。在此,不同生活背景,不同知識層面下的學生對身體內部變化的表述也不同,從“腦發育了”、“肺功能增強了”等等到一些較爲專業的身體變化術語學生都談及到了,使課堂真正做到了面向全體學生。

在探討記錄自己的生長變化的方法部分。在小組討論舉例後,教會學生應用發明技法中的“頭腦風暴法”在規定時間裏以小組爲單位分工合作儘可能多地寫出(形式不限可以用圖畫或文字表示)能記錄生長變化的方法。我認爲該環節的設計突出了探究科學的對象是全體學生。對於研究成長現象這些較爲單調的問題上,在形式上若處理不好就會變成師生之間單調的一問一答。要使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探究活動當中,那麼教師必須要精心創設一個情景讓全體學生帶着興趣深挖下去。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透過遊戲、討論、創設情境動手做等形式不僅豐富了課堂,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效率。科學方法的掌握爲學生以後的實踐活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總結環節中,教師利用學生的評價,對這些自行設計的方法進行分析,鼓勵學生不斷反思,讓學生明白每個方法的使用優點與不足。“怎樣才能準確地記錄自己的生長”,就是這節課留給大家思考的問題,也是下一課時繼續進行的教學探討活動。課後我讓學生就本課自己組的表現,互評,自評,讓學生在評價中得到各方面的發展和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在課堂上我運用多媒體課件,用鈴聲及“時間到”的組合圖片有效地控制每一次學生活動的開始與結束,使整個課堂做到收放自如。

總的來說這樣的設計使之做到,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的同時也在課內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素養,將科學思維與動手操作相結合,增強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使這類以思維訓練爲主的講授課不再停留在沉悶,讓全體學生積極參與使我們的科學課堂活起來!

說課稿 篇4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朱自清的《背影》 。下面我主要從教材、學情、教學目標、教法、學法、重難點、教學過程、板書、教學反思九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

1、在教材中的地位

《背影》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課。從單元課文的內容來說,都是寫普通人的,讓學生對人世間億萬普通人民有更深刻的認識。主題是籲喚“讓世界充滿愛”,可以讓學生感受課文所表現的形形色色的“愛”,感受課文中一些人物的善良。透過這個單元,可以使學生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受到薰陶和啓示。從全套書的編排思路看,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處於第二階段,主要由記敘類作品組成,着重培養閱讀記敘類作品的能力。從課文中學習描寫、敘述等表達方式,瞭解敘述、描寫的功能和特點,應是教學的重點。

2、教材分析

《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是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傳統課文,作品採用記實的手法,透過特定角度的背影表現父親對兒子的疼愛和兒子對父愛的感念之情。文章的語言極爲樸實,飽含情感,而且貼近生活,寫父親不美的外表、動作和不漂亮的語言,但能讓人感受到洋溢在字裏行間的人間至情,有着打動人心的感人力量。

依據本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課文特點,在教學中應指導學生認真朗讀,整體感知作品內容,獲得心靈上的溝通和共鳴,陶冶情操。同時,在誦讀中理清文章的線索和行文脈絡,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說學情

現在的學生從小嬌生慣養,缺少感恩思想,尤其初中學生對父愛母愛大多認爲理所應當,沒有多少學生能從內心深深的感受父母之愛,寫起關於父愛母愛的文章更是缺乏鮮活的材料,大多材料雷同,或缺少真摯感情。《背影》這篇課文正是一個最好的例子,透過閱讀訓練,感受濃濃的親情,引導學生以一顆感恩之心,以一雙善於發現的慧眼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感人之處,爲寫作中如何寫人記事進行必要的指導。初二學生已經具備基本的記敘文知識,加之本文語言樸素,可以側重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品讀,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結合教材地位及具體學情,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以下:

知識與能力:

1、瞭解作者作品,在理解積累生字詞。

2、訓練用普通話正確朗讀的能力、學習圈點批註的讀書方法。

過程與方法: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品味刻畫背影的方法。

2、透過合作探究,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和樸實而飽含深情的語言的表達作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父子間的濃濃親情,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學會感恩。

四、說教學重點與難點

本節課將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引導學生學會抒真情,善於觀察作爲教學的重點,將在誦讀感悟的基礎上,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和樸實而飽 含深情的語言的表達作用作爲教學難點。

五、說教法

爲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自主閱讀、個性化閱讀的能力,在教學中採取小組合作、互動探究、個性展示的方法,以感悟文章思想感情爲切入點,以品味語言爲突破口,將誦讀、適時點撥的方法融入其中。

六、說學法

根據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結合我縣推廣的五步三查教學法,課堂教學中擬定以下學習方法:

1、誦讀法

2、圈點、勾畫、批註法

3、自主探究法

4、小組展示法

七、說教學過程

本課安排2課時,第一課時側重掃清字詞障礙,在有感情的誦讀中整體感知文章內容,感悟濃濃的父子之情。第二課時重在品味刻畫背影的方法。透過合作探究,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和樸實而飽含深情的語言的表達作用。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營造氛圍

多媒體播放關於父愛的四張圖片並伴以劉和剛的歌曲《父親》

師:人們大都歌頌母愛,看着這感人的圖片,聽着優美的歌曲----不知不覺您鬢角露了白髮,不聲不響您眼角上添了皺紋,我的老父親,我最疼愛的人,我們每個人都被着濃濃的父愛之情所浸染。今天我們學習朱自清先生的優美散文《背影》,再次感受父愛的偉大。

(二)檢查

作者介紹、字詞、誦讀並透過初讀感悟文章內容。

(三)合作探究

1、本文的線索是什麼?

2、我與父親是在一種怎樣的背景下見面的?

3、文中一共寫了幾個背影?

4、文中一共寫了作者幾次流淚,找出這些語句。

5、兒子對父親的感情是如何變化的?

6、這篇文章表現什麼主題?

(四)課堂檢測

(五)佈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溫故知新,複習匯入

(二)探究及展示

1、賞背影——精讀第五段,過鐵道買橘子的過程,作者怎樣描寫父親的背影的?爲什麼這樣詳細?

2、品語言——體會父親送兒子上車時說的四句話所表達的感情,體會語言簡潔樸素的特點。

3、悟親情——文章表現了父親對兒子怎樣的感情?結合具體內容分析。(引導學生透過分析人物語言、動作體會思想感情)

4、道真情——第五段作者一再說自己“太聰明”、“聰明過分”,爲什麼?你在自己長輩面前有無自作聰明的情況,說出來與同學交流。

5、談收穫——你覺得文章在寫法上有什麼借鑑之處?(引導學生懂得:1、情到深處自然濃,寫作要傾注真情,2、善於觀察,抓住生活中的感人之處)

(五)總結

父母對我們的愛無處不在,也許只是一個眼神,也許只是一句嘮叨,也許只是早餐時裝在你書包裏的一盒牛奶,年幼無知的我們卻渾然不覺,認爲理所應當,甚或有過誤解,只有人到中年,向作者一樣纔會有負疚之情。學習本文後,我們應對父母多一點理解,學會感恩。

(六)作業

傾注真情,寫一件最令感動的事。

說課稿 篇5

一、教學重點的定位

說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價值觀

瞭解身邊的強者,收集名人自強的事蹟和名言,做到心中有榜樣,並以此激勵自己做生活的強者,初步形成積極上進的生活態度。

(二)能力目標

能夠面對學習和生活中通到的困難和問題,嘗試自己解決問題,學習自我調節的方法,提高適應能力。

(三)知識目標

知道學習和生活中會有困難,遇到困難不退縮,體驗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的樂趣。

說教學重點:

“知道遇到困難時,只要不輕言放棄,想辦法去克服,每個人都可以成爲強者。”這是本課的重點。本課重點體現在課程內容標準“不畏困難和挫折,努力向上,積極生活的理念,引導兒童珍愛自己,學習做生活的強者”。 從本課教材來看,本課由感受“強者”精神、深入瞭解“強者”所具有的精神、學習做“強者”的行爲引導等三個主要部分組成(課件應出示相關教材圖片),教材三個方面的主題部分都是圍繞我們這一教學重點採取層層遞進方式設計的。

說教學難點:

讓學生最終成爲生活的強者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講,讓他們透過一節課的學習就能做到是很難的,它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去磨練。

二、教學重點的分析

本課教材側重體現課程標準“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成爲具有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課標角度)。

教師用書對本單元教學目標明確指出,“知道人各有所長,要取長補短,學會欣賞和尊重別人,對別人寬容。”這是本單元第一課的教學重點;“體會殘疾人羣生活的艱辛,瞭解社會對殘障等弱勢人羣的關懷,反省自己的行爲,尊重、關愛、幫助他們。”這是本單元第二課的教學重點;“知道遇到困難時,只要不輕言放棄,想辦法去克服,每個人都可以成爲強者。” 這是本課的重點(本單元目標的角度)。著名教育家布魯納說過: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是資訊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教育心理學角度)。從當前四年級的學生狀況來看,很多學生知道生活和學習中會有困難,遇到困難不退縮,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遇到困難,想辦法去克服卻缺乏體驗,因此,幫助學生透過具體事例的學習,感受並瞭解強者的精神,學習做一個生活的強者成爲學生學習的重要內容。(從學生實際的角度)

三、說教學重點的解決方法與過程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倡導教師應是學生的支援者、指導者、參與者。因此,我將本課教學重點的解決方法與過程透過以下三個環節來實施:

(一)我們擬透過環節一,讓學生感受“強者”精神。

我們先出示《美哉,英雄少年》這首詩歌,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誦讀,接着播放“抗震救災英雄少年”頒獎晚會和北京殘疾人奧運會開幕式及運動員奮力拼搏的視頻片段,展示更多強者的事蹟和精神。

(設計理念:透過該環節,使大家在反覆朗誦中更深刻地感受到英雄少年在大災面前自強不息的強者精神,並讓學生在情景、事蹟、行動中體驗“強者”精神和品質,從而使學生更深刻地感受“強者”的可敬,可貴!)

(二)我們擬透過環節二、讓學生深入瞭解“強者”精神。

我們首先讓學生閱讀書中材料“因爲我是班長“和“病房裏的小小志願者”;

接着讓學生說說還了解到哪些“抗震救災英雄少年”的事蹟,並從他們的身上,你怎樣理解“做生活強者”的意義;最後分小組介紹自己課前收集到的身邊強者的事蹟,每小組再推選一名代表發言,說說從這些身邊的強者的故事中,受到了怎樣的啓發。

(設計理念:讓學生透過具體事例的學習,感受和學習強者的精神品質,深入瞭解“強者”所具有的精神品質。)

(二)我們擬透過環節三、讓學生學習做“強者”的行爲引導。

我們先讓學生閱讀書中13頁的三份材料,說說從他們身上學到了什麼;接着讓學生說說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打算怎樣學習英雄和楷模的優秀品質;最後完成計劃書,設計自己也要成爲強者的方向。

(設計理念:透過事例和學生的實際,使學生能積極面對、努力克服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增強做生活強者的信心和行爲能力。)

四、課後延伸:

最後,我們佈置學生課外收集古今中外有關堅強勇敢、自強不息、奮力進取的名言警句進行課後延伸,把重點落實到平時的生活中,努力將本課的教學重點內化成學生的實際行動,提升學生的理性認識 。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晏子使楚》一課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課文,《晏子使楚》是一篇歷史故事,本文主要講述了春秋末期,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顯示楚國的威風,晏子巧妙回擊,維護了自己和國家尊嚴的故事。

本文層次清晰,結構明瞭,全文共6個自然段,可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第二部分詳細記敘了事情的經過,第三部分交代了事情的結果。本文語言通俗易懂、淺顯樸實,適合積累,能有效的豐富學生的語言世界。閱讀楚王和晏子的對話,品味晏子語言的精妙之處,感受晏子的魅力是本文語言學習的重點。

二、說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面不改色、安居樂業”等詞語。

2、瞭解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和侮辱的結果。

3、瞭解課文主要內容,理清課文內容結構。

教學重點:瞭解課文主要內容,理清課文內容結構。

三、說教法

對於以上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的確立,主要依據是教材的特點,學生的語文實際學習水平以及課標的要求。本課我打算採用以讀爲主、緊扣語言文字,透過引導讓學生自主學習。

四、說教學過程

(一)、簡介背景,揭示課題

1、二千多年前,我國曆史上曾出現過一個羣雄紛爭的春秋戰國時代,其中齊國和楚國是大國。說到齊國就會讓人想起一個人,他雖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辯,口才極好,被派到其它國家執行外交任務,幫助齊國解決了許多外交上的爭端。他就是“晏嬰”,人們都尊稱他爲“晏子”。(說明“子”是古代對有學問有貢獻的男性的尊稱,比如:孔子、孟子等。)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有關他的文章──《晏子使楚》(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2.“使”是什麼意思?課題又是什麼意思呢?

這裏我採用了簡介歷史背景,板書課題匯入了新課,關注了課題。因爲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即文眼。從題目入手往往能生髮教學的切入點,因此,我剛纔讓同學說說你從“晏子使楚”這個題目中讀出了什麼?引導學生說出晏子出使楚國這樣一件事情就是力圖體現“課未始,已成基調”的教學節奏。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要求:(1)根據拼音,讀準生字詞的讀音,把課文讀通順。(2)想想課文講了什麼事?

透過讓學生用心地初讀課文,教者幫助他掃清閱讀障礙。我主要從字音、字形、字義三方面予以重點指導。

2.檢查自學情況

(1)生字新詞(糾偏字音:乘(第二聲)機 枳(翹舌,第三聲)大夫(注意多音字,現在讀“dài fu”,是“醫生”的意思,過去讀“dàfū”,是官職的稱呼。)

注意字形:晏 辱 (都爲上下結構)柑橘 枳(注意偏旁同爲:木)

(2)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什麼事?

《晏子使楚》講述了春秋末期,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顯示楚國的威風,晏子巧妙回擊,維護了自己和國家尊嚴的故事。

二是在學生初讀過後,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感知與把握。我就是讓學生說說文章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在學生說的基礎上我概括總結,達成感知的目標。

(三)、研讀楚王,感受前後變化

1、齊讀課文一、二自然段,你知道了些什麼?(楚王想乘機侮辱晏子)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齊國。楚王幾次侮辱晏子?

2、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呢?請畫出有關的句子。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門旁邊開了一個五尺來高的洞,讓晏子從這個洞進去。

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聲,說:“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既然有這麼多人,爲什麼打發你來呢?”

楚王笑嘻嘻地對晏子說:“齊國人怎麼這樣沒出息,幹這種事?”)

3、我們來讀讀這幾句話,說說你體會到了什麼。

(楚王對晏子侮辱到了極點。挖狗洞讓晏子鑽,諷刺他身材矮小。說齊國沒有人,就是說晏子無能。故意在晏子面前審問盜賊,嘲笑齊國人沒出息。而且從“瞅”、“冷笑”、“笑嘻嘻”等詞也可以看出楚王的傲慢、目空一切,對晏子及齊國的侮辱。楚王的用意很明顯,侮辱晏子,侮辱齊國,以達到長楚國威風的目的。)

4、有感情地朗讀。

5、他的目的達到了嗎?請瀏覽課文,把他每次侮辱晏子的結果畫出來。

(楚王只好吩咐大開城門,迎接晏子。

楚王只好陪着笑。

楚王聽了,只好賠不是,說:“我原來想取笑大夫,沒想到反讓大夫取笑了。”)

6、你又體會到了什麼?

(三句話中都有“只好”一詞,說明楚王不得不甘拜下風。)

7、最後的結果是──從這以後,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有感情地朗讀這幾句話。

一、透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找到以上問題的答案,使學生理清了課文內容結構,很好地突破了本課時的教學重點。二、透過指導感情朗讀,讓學生體會此時楚王說話的語氣、神態等,加深學生的感受。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爲下節課的學習做好準備。

(四)、小結

回顧課文主要內容,迴應教學目標。

五、說板書設計

晏子使楚

楚王

鑽狗洞 只好開啟城門

沒人才 只好陪着笑

沒出息 只好賠不是

說課稿 篇7

.1、教學分析:本單元是詩歌單元,重點在於鑑賞詩歌方法的掌握和興趣的積累

2、學情分析:學生鑑賞詩歌傾向於對詩歌一種主旨的把握,《錦瑟》的多主旨爲鑑賞詩歌豐富了內容,在此基礎上培養詩歌鑑賞的方法和詩歌鑑賞的靈活性有很大幫助

3、在落實知識點的同時,要注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探究性學習的必要,在文學的薰陶中養成良好的審美情趣

解說:凡讀過此詩,並稍稍瞭解李商隱生平者,無一不在煞費心思,絞盡腦汁,希望能從這首詩中更多地發現詩人,更深地理解詩人。於是,這首《錦瑟》便成爲中國詩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謎”。所以走進作者,須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祕性的。所以我們以“名詞對接”的方法匯入新課

一導語、中國古代詩歌浩如煙海,其中的名詩佳句多如繁星。人們也許並不知道它們出自何人之手,卻能將其熟記於心,並千古傳誦。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完成下面的詩句對接。 名詩對接:(教師和學生一起完成)

①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②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③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④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大家能說出這些詩句的作者是誰嗎?(李商隱)今天我們一起揭開《錦瑟》神祕的面紗。

二、作者簡介:(見課件)解說:瞭解作者生平經歷,以及這首詩歌的創作背景,是我們鑑賞全詩的一個視窗,是我們瞭解作者創作風格和語言特點的一個基礎。

三、教學生方法:賞詩三步 讀:傾情誦讀,整體感知。悟:體味意境,換位移情。品:咀嚼涵泳,品味語言。(讓學生了解鑑賞基本鑑賞方法)

四、教師引導:教師1、題解 “錦瑟”或名無題,題目“錦瑟”是取句着兩字。

是一首廣爲傳誦的有人認爲是纏綿悱惻的愛情詩,或有人認爲可能別有寄託或悼念亡妻之外,大抵是表現封建士大夫隱祕難言的愛情生活。 2、品典 品典一:莊生曉夢迷蝴蝶 品典二:望帝春心託杜鵑 品典三:滄海月明珠有淚 品典四:藍田晶暖玉生煙 (見課件)

五、課堂活動(師生互動)(解說:鑑賞詩歌第一步誦讀)

活動一:誦讀詩歌,初步感知。1、學生聽教師讀,在聽讀中把握誦讀節奏,感受詩的韻律,體味詩的意境。2、請兩名同學誦讀詩歌,老師及其他同學指出其誦讀的不足或錯誤。 3、學生結合註釋譯讀詩歌,瞭解詩歌內容,理解詩歌主旨。

活動二:理解主旨(探究性學習,理解解詩的換位移情法,這是這堂課重點)(解說,對多主題詩歌的理解和把握,學生結合時代背景及作者經歷,和作者心靈的交流,換位移情,理解詩歌主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及合作精神)

教師提示:常見的幾種理解:1、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2、亡妻的深情悼念;

3、作者的自傷。(解說:自由發言,言之成理,言之有據即可。讓學生理解李詩的創作風格,理解詩歌因爲不同的人,由於不同的知識結構,人生經歷、理解的差異對詩歌主旨的把握不同,讓學生從中明白詩歌鑑賞是重新走進,要靈活、要思考、要體味。)

活動三:(解說,詩歌的語言獨具魅力,品味語言是一個審美的過程,賞析技巧是一個借鑑和學習的過程)

引導:這首詩除了具有悽迷的意境外,還有哪些藝術特色?請同學們從它的語言特點,感情基調等方面再作分析、討論、交流。

學生結合具體的詩句談談詩的語言特點,感情基調等方面的藝術特色。 “滄海月明鑄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重點句賞析

小結詩歌藝術特色:1、哀怨的基調2、 悽迷的意境 3、 華美的語言

活動四 :整體朗讀(解說;再次感受詩歌詩韻詩意美,培養學生審美情趣) 小結並佈置作業:(解說,突出重點用情感和古人交流,走進作者心靈世界,培養學生寫作能力,和對課堂內容的鞏固,鍛鍊文字表達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這節課,我們走進了李商隱的情感世界,共同學習了他的《錦瑟》,儘管這是李詩中最晦澀的一首,但我們還是觸摸到了這位才華橫溢、命運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脈搏,這足以說明,只要用心體會,心靈總會相通。

作業:請將今天所學進行整理,任選一主旨,寫成一篇賞析性的短文。

板書如下 首聯:年已半百,感慨萬千(比喻)

錦瑟 頷聯:思念至深,其苦難言(典故、傳說)

頸聯:滄海桑田,美玉生煙(典故、傳說)

尾聯:事過境遷,此情難待(直抒胸臆)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鑑賞方法

2、培養學生的思考分析理解的能力

3、理解李商隱詩歌的多種解法。

4、德育目標:培養學生探究合作精神,培養學生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掌握詩歌的基本的鑑賞方法:換位移情

[教學難點]

對本詩內部結構和思路的理解。

[教學方法]

譯寫法,點讀法。

.自讀導言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並默寫這首詩。

2、品味詩歌意境,從而領會詩歌美質。

3、學習各詩不同的藝術表現手法,瞭解詩人的不同藝術風格。

自讀程序

1、朗讀課文,藉助工具書掃清文字障礙。

2、理解內容,賞析意境。

詩詞之美多美在意境的塑造。所以詩詞賞析重在其意境的塑造。自讀時在初步瞭解詩文內容的基礎上去品味意境。

3、背誦。

自讀點撥

1、背景說明

2、總體內容把握

《錦瑟》——錦瑟本來就有那麼多弦,這並無“不是”或“過錯”,詩人卻開始硬來埋怨它:錦瑟呀,你幹什麼要有這麼多弦?聆錦瑟之繁弦,思年華之往事;音繁而緒亂,悵惘以難言。佳人錦瑟,一工繁弦,驚醒了詩人的夢境,不復成寐,無限悲感,難言冤憤,如聞杜鵑之悽音,送春歸去。此時,皎月落於滄海之間,明珠浴於淚波之界。月、珠、淚在詩人筆下,已然形成一個難以分辨的妙境。藍田山日光煦照,山中玉氣冉冉升騰(古人認爲事物都有一種一般目力所不能見的光氣)。如此情懷,豈待今朝回憶始感無窮悵恨,即在當時早已是令人不勝惘然了。

3、重、難點分析

《錦瑟》是李商隱的代表作之一,它以首句前二字爲題,看似詠物,實乃一篇借錦瑟以隱題的詠懷之作。

一、匯入。

由《無題》“青鳥殷勤爲探看”引出作者。

二、解題

1. 字義山,號玉溪生,河南沁陽人。

2. (註釋1)主題:悼亡之作。

3. 特色:典故雅緻精工;基調哀怨悲愁;意境迷離悽婉;語言清麗雋永。

三、教師範讀

四、學生結合註釋自由頌讀

五、思考:

1 “五十弦”的錦瑟會聯想到什麼?用了什麼手法?

明確:自己年近半百。傳統的比興手法。

2 典故分析:莊周夢蝶——美好 撲朔迷離

望帝化鵑——相思

南海蛟人——破滅

藍山暖玉——迷惘

六、主旨歸納:請同學據自己的感受自由談,可發揮想象和聯想。

執著一念的美好情感的破滅;才情不爲人知的悲哀;悼亡之作??

七 、背誦

八、作業:

【教學目標】

1、品味詩歌意境,領會詩歌美質。

2、學習藝術表現手法,培養詩歌鑑賞能力。

3、透過涵詠詩文,加深對李商隱詩歌特點的理解。

【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藝術表現手法,培養詩歌鑑賞能力。

2、引進比較閱讀篇目,加深對李商隱詩歌特點的理解。

【教學方法】 誦讀、點撥、討論、總結。

【教學安排】 1課時。

舊唐書本紀第九,記馬嵬兵變:“……丙辰(按:辰應爲申字之誤)次馬嵬驛。諸衛頓軍不進,龍武大將軍陳玄禮奏曰:?逆胡指闕,以誅國忠爲名,然中外羣情不無嫌怨,今國步艱阻,乘輿震盪,陛下宜徇羣情爲社稷大計,國忠之徒,可置之於法會吐番使二十一人遮國忠告訴於驛門,衆呼曰:?楊國忠連蕃人謀逆兵士圍驛四合,乃誅楊國忠,衆方退。一族兵猶未解,上令高力士詰之,回奏曰:?諸將既誅國忠,以貴妃在宮,人情恐懼上即命力士賜貴妃自盡……”新唐書本紀第五,記馬嵬兵變雲:“……丙申,行在望賢宮,丁酉次馬嵬;左龍武大將軍陳玄禮殺楊國忠及御史大夫魏方進,太常卿楊暄;賜貴妃楊氏死……” (按:楊暄爲楊國忠之子;二書所記載,以新唐書確。)

又:舊唐書五十一,列傳卷第一;后妃上:“玄宗楊貴妃”雲:“……從幸至馬嵬,禁軍大將軍陳玄禮密啓太子,誅國忠父子;既而四軍不散,玄宗遣力士宣問,對曰:?賊本尚在蓋指貴妃也。力士復奏,帝不得已,與妃詔,遂縊死於佛室,時年三十八。瘞於驛西道側……”

新唐書楊貴妃傳所載略同,文字稍有出入,有如下數語:“帝不得已,與妃訣,引而去,縊路祠下。”

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表達修改我的習作》是長春版小學語文三年下冊第一板塊的第一次表達訓練。本次表達的內容是“修改我的習作,換個方式表達”。是利用從前掌握的修改符號,結合這個表達教給學生修改習作的方法,引導學生練習修改自己的習作。在對比中,讓學生認識到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從而使學生養成認真修改的好習慣。

二、說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的確立

根據課標和本冊教材對小學中年級學生習作和表達的要求和本班學生實際,我確立瞭如下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教學目標:

1.仔細觀察情境圖,掌握修改習作的方法。

2.在習作修改的對比中,體會習作修改的好處,感受到修改習作的快樂。

3.養成樂於修改的好習慣,從而提高習作水平。

教學重點:掌握修改習作的方法。

教學難點:能發現自己習作中的問題,會動手修改自己的習作。

三、說教學理念:

本課的教學,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和自主學習能力,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做法有:

1.故事匯入,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將學生引入教學情境中,激起愛學、樂學的願望;

2.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質疑並自己尋找答案,提出的問題,先讓學生根據已有經驗嘗試解決,解決不了的到書中尋找答案,有遺漏的教師再進行補充;

3.注重總結歸納、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4.培養獨立動手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注重同學間的合作和交流。

四、說教學過程

主要有六大環節:

(一)故事匯入,引出本課課題,明確爲什麼要學會修改自己的習作。主要方法爲學生質疑,學生解決,然後教師透過對中外知名作家反覆修改自己作品的例子,讓學生知道好文章都是反覆修改出來的,從中體會到修改習作的好處。

(二)教給修改習作的方法

先讓學生根據已有經驗回答開講時學生提出的第二個問題,回答不上,再看書中的情景圖尋找答案,回答不全教師再進行補充,然後大屏幕打出小學生修改自己習作應做到的五點基本要求,也即是修改方法。教師再由問題過度:怎樣才能發現自己習作中的毛病?仍是先由學生嘗試回答,教師再進行總結歸納,然後大屏幕打出,使學生一目瞭然,做到心中有數。

(三)複習學過的修改符號,爲修改習作做準備。

(四)師生共同修改一篇習作,由領到導到放,降低學生學習難度。

(五)學生獨立修改自己的習作,然後同桌合作,進行互改,再將改過的個別文章拿到全班進行交流,檢驗學習效果,爲其他同學做示範。

(六)教師對本課學習情況、學生的表現進行總結和評價。

說課稿 篇9

一、教學設計理念:

美國現代心理學家布魯姆指出“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發生興趣。”在歌曲教學《理髮師》一課中,我根據五年級學生所掌握的音樂基礎知識和技能,設計了先聽音樂自由律動、激發起學生興趣後,師生合作,創編歌謠、學習歌詞、爲了保持學唱的興趣,讓學生分角色表演、欣賞兒童新發型作爲拓展的教學流程,採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式、探究式、情感體驗式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課堂上濃厚的興趣如磁石般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驅使他們去積極思考,主動探索。課堂中讓學生體會的不僅僅是音樂,還是美的享受,更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領悟“勞動最光榮” 的道理,樹立“愛勞動”的意識,培養學生大膽表現的信心和與人合作的習慣。

二、教材分析:

《理髮師》是全日制培智學校教科書音樂第九冊的歌曲。這首歌是一首熱情、歡快的澳大利亞民歌。旋律採用了八度大跳、同音反覆等發展手法,並將模擬理髮的“咔嚓咔嚓”、“沙沙沙沙”聲與有規律的節奏性相配合,生動表現了理髮師認真、快速、愉快地忙碌着的形象,把理髮師爲他人服務時愉快的心情表現得栩栩如生。

三、學生情況分析:

特殊學校智障學五年級。該班共13人,其中能力好的2人,包括有智障、自閉症,他們對於培智教材的學習內容基本能夠掌握;能力較差的6人,包括智障、多動症、精神一級、唐氏等,他們平時的學習需要老師進行個別輔導或需要降低學習難度才能完成學習內容;能力最差的4人,腦癱1人, 3人智力重度缺陷。

四、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外國兒童歌曲《理髮師》的內容,學習用輕快、活潑的聲音來表現歌曲的內容,體會歌曲的情緒,理解勞動的愉快。

2、感受澳大利民歌所描繪的理髮師形象,體驗輕鬆愉快的音樂情緒,培養學生大膽表現的信心和與人合作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嘗試根據剪刀、電吹風、噴霧器等理髮工具的聲音特徵,進行歌謠的創編,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

2、透過活動,體驗理髮師的勞動過程的快樂。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透過學習歌曲,引導學生領悟“勞動最光榮”的道理,樹立“愛勞動”的意識,並在音樂活動中培養學生大膽表現的信心和與人合作的習慣。

五、教學重點與難點:

1、學習用輕快、活潑的聲音來表現歌曲的內容,體會歌曲的情緒,理解勞動的愉快。

2、學生勇於參與實踐活動,學會與人合作。

六、課時安排:共四課時,本節課爲第一課時。

七、教學準備:

理髮工具(電吹風、梳子、噴霧、圍裙、剪刀、鏡子)、課件、音樂伴奏

八、教學過程:

(一)入室:聽音樂做喜歡的動作

[設計思路]播放《理髮師》的音樂,把學生帶入情境,初步感受音樂歡快的情緒,爲接下來的活動做好鋪墊。

(二)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設計思路]興趣是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一上課教師就創設情景,讓學生完整聆聽歌曲,感受歌曲的節拍,體會音樂的快樂。並鼓勵學生髮揮創造性,在聽音樂時做自己喜歡的動作,又能讓學生初步熟悉歌曲旋律,調動學習興趣。在學生快樂的動起來中,揭示這段音樂來自快樂理髮店的音樂,並引領學生走進這家理髮店,學做一名理髮師。

(三)師生合作,創編歌謠

1、師生共同創編歌謠

教師透過提問“理髮師工作時候需要哪些理髮工具”引導學生講出各種理髮工具,當學生講到一種工具時,教師就出示實物,並指導學生聆聽理工工具發出的聲音。例如學生說“剪刀”教師出示剪刀,並說“你們聽聽剪刀理髮師的聲音是怎樣的?”學生會說“咔嚓咔嚓”教師就爲它配上音高,變成“咔嚓 咔嚓”。然後教師把幾種理髮工具的聲音編成小歌謠,更加以接唱的形式,帶領學生模仿。

2、展示課件,欣賞歌曲

3、配合音樂師生接唱活動

鞏固剛纔的小歌謠,教師領唱歌詞,學生接唱(咔嚓、沙沙、吱吱),後面歌詞部分用母音“啦”,這種趣味性的哼唱旋律方法,讓學生對歌曲的旋律有進一步的印象的同時,也不會感受枯燥。

4、師生共同表演

[設計思路]運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在遊戲中師生共同創編小歌謠,讓學生有興趣的表演,爲學唱歌曲製造氛圍。再透過隨音樂按節奏讀歌謠,利用音樂的瀰漫性,在無意注意中滲透歌曲的旋律。更在師生共同表演中感受節奏,進一步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詞。

(四)學習歌曲

1、爲了激起學生學習歌詞的興趣,教師在範唱時就特別說“你會唱那一句,待會請你做小老師”然後就讓請小老師教同學們分句學唱歌曲,再整首歌曲練唱。

[設計思路]學唱歌詞時,採用讓學生做小老師的分句學唱形式,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並在學生掌握歌詞的基礎上,學習歌曲動作。

2、爲了讓學生真實地感受理髮師工作,教師請一名學生出來當顧客,現場爲其設計髮型,在教師演示的時候,讓學生唱着歌曲爲教師打氣。然後請學生兩人一組,一個做顧客,一個做理髮師分角色表演,感受愉快的理髮勞動現場。

[設計思路]透過教師現場爲學生做髮型,激發學生分角色表演,讓學生盡情地投入理髮師快樂的工作中。

(五)拓展:透過課件展示各種兒童髮型設計,讓學生欣賞。

[設計思路]拓展部分讓學生觀賞兒童的髮型設計,除了可以拓展學生的眼界,更重要的是讓學生享受勞動成果的喜悅,在潛移默化中進行勞動快樂、勞動光榮的思想教育。

(六)小結、離室

最後教師簡單小結:“今天我們體驗了理髮師勞動的過程,享受了勞動帶來的快樂”,就帶領學生隨着音樂走出快樂的理髮店,在歡樂的歌聲和氣氛中結束本節課。

板書:

咔嚓 咔嚓 嗚嗚 嗚嗚

沙沙 沙沙 吱吱 吱吱

教學流程圖

一、創設情境,匯入

聽音樂做動作 揭示課題

二、師生合作、創編歌詞

提問理髮工具 以歌謠形式模仿工具聲音

欣賞課件

師生接唱歌謠

師生表演歌謠

三、學習歌曲

教師範唱歌曲

分句學唱歌曲

整首連唱歌曲

四、拓展,欣賞髮型設計

五、小結、離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