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精品】說課稿模板合集9篇

說課稿1.45W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透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9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品】說課稿模板合集9篇

說課稿 篇1

一、教材的理解

孩子天性好動,常常沉醉於遊戲。他們一旦玩起來往往會忘了一切,甚至會闖下禍來。可是,當我們看到孩子闖禍後那沮喪的臉蛋兒,感受到孩子那惶恐的心情,又有誰再忍心責罰他呢?如果闖禍的孩子又能認識並改正自己的錯誤,我們能不爲他高興、爲他驕傲嗎?

人教版實驗教材第4冊的《我爲你驕傲》講的就是這麼一件事——“我”一不小心,砸破了老奶奶家的玻璃,儘管當時沒敢承認,但內疚的心理和責任感始終伴隨着“我”。“我”用自己攢了三個星期的送報紙的錢賠給了老奶奶並附上便條說明了事情經過,還向老奶奶真誠地道了歉,這一切讓慈愛而又善於教育後輩的老奶奶看到了孩子純真的情、悔過的心,以及值得爲孩子驕傲的美好品德——誠信。於是,老奶奶不僅回贈了“我”一袋餅乾,還巧妙地把7美元退給了“我”,並附上一張便條,上面寫着:我爲你驕傲。

本文是一個非常感人的小故事,文中的孩子內心的懊悔,擔心“做賊心虛”似的心理及我解脫的辦法描寫得細緻而動人,而老奶奶回贈的那句包含着疼愛寬容和鼓勵的話更是出乎意料。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尊重學生自己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會讀書、思考、領悟、體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責任感,學會寬容。

教學重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寫兩個詞。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內容,理會故事中的道理。

三、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啓迪,享受審美情趣。給他們自讀自悟的機會和個性化表達的機會,在整個教學過程我引導學生合作探究情感朗讀,使學生感悟出小男孩是一個坦誠敢於承擔責任的孩子,老奶奶慈愛,善良值得我們稱讚,從而給孩子們受到情感的薰陶,感受人格的美,獲得啓迪。

本節課我的設計理念是合作探究,讀中感悟,在課堂上注重了以學生髮展爲本,透過讓學生充分地讀課文後,產生自己對這篇課文的獨特體驗。下面結合這堂課的教學過程,來談談自己的設計思路:

一、複習鞏固,創設情境

上課之初我讓學生以同桌互讀的形式,複習了字詞,學生的學習都是在有有意無意中進行的,學到的知識需要反覆鞏固,才能牢固的把所學的知識記住。此環節即能讓孩子鞏固舊知,讓孩子愉悅的進入課堂。爲後面的語文課打下了的伏筆。

二、合作探究,讀中感悟

1、問題導向

在出示課題後,我採取的是從問題入手的方法。引導學生先整體朗讀課文,讓學生先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說說你讀懂了什麼。然後再逐層深入研讀。並且注意了方法的指導,強調了合作中學習,我認爲這樣處理很適合低年級的心理。因爲這個階段的學生對文字的把握能力還不是很強,所以需要老師指導定向,讓學生圍繞着問題來合作學習。

2、體現主體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語文的主人”那麼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是引導者,我在課堂上問“你讀懂了什麼”和讓學生找“小男孩心裏想的句子”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並按學生的思路來進行教學的。

3、移情感悟

我引導學生按照語文的先後順序來自主交流的學生聯繫自己的實際說出自己的理解與感悟。透過學生髮言,抓住學生所說的關鍵語句,引導學生多元理解。如“不自在是什麼感覺”“你在什麼時候有過不開心等”。這樣也就把文中的人物情感轉移到學生自身上,表裏結合,自然宣泄。

4、以讀爲本

《語文課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我在教學中,以合作者促進角色出現,不斷地調動,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採用了自由讀、小組讀、師範讀,等多種形式,將每一個學生帶入課文所表達的情境中。

5、解決困惑

在課前我也有這樣一個困惑,本課的難點是讓學生體悟出小男孩的誠信老奶奶的寬容,學生是否在學文之後能夠真正體悟到呢?所以我在課堂上不是把答案直接告訴學生,而對其創造性加工,開放教材,活用教材,在閱讀中引導學生掌握方法,在此基礎上,形成知識,能力遷移在不同的環境中運用創新讓學生自己透過讀課文,感知教材,那麼今天在這節課上還確實收到了比較不錯的效果。

三、拓展昇華,領悟真情

1、聯繫生活,領悟真情

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談一談,有關類似的事情,有像小男孩積極承擔責任的人,有像老奶奶寬容的人,此環節給予學生談論機會,體驗情感,進一步感知。

2、學寫詞語

在課前我設計了寫字環節,我深知寫字指導是一個比較枯燥的環節,想讓學生樂於參與課堂並認真的把字寫好,取到良好的效果,教師必須有目的讓學生參與寫字,所以我巧用一封信的形式揭開寫字環節,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本節課前我做到了認真備課,但還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教師的主導作用還是過於嚴重,有牽引的痕跡,需要進一步改變教學方式。我的評價語還不夠及時,生動等。在這裏懇請各位領導,老師給予本人這節課批評指正留下您寶貴的意見,使本人成長的更快。

說課稿 篇2

各位評委、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 目是《綠色網絡,伴我成長—— 一目瞭然看圖表 》。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 初中 的資訊技術 教材 七年級下學期 第二單元第六課 內容 。 它 是 本單元中 的最後一課,讓學生感受到所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所能發揮的巨大作用,將本單元學習推向了一個新層次。

我根據吉林省頒佈的《中小學資訊技術指導綱要》 我 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知識與能力

1 、體驗利用電子表格整理、分析資訊的基本過程,掌握表格處理資訊的方法。

2 、透過對學生上網程度調查問卷的整理、分析, 培養學生整理、分析數據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透過主動整理、教師演示、任務驅動,讓學生學會科學的學習方法,在完成任務中主動探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生深刻的認識到科學上網,安全上網,遠離網癮,增強資訊意識。

教學重點: 表格數據的整理。

教學難點: 合理選擇圖表類型分析數據,解讀資訊背後的資訊,生成新的資訊。

二、學情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初一學生,學生在以前學習中已經熟練掌握了電子表格的基本操作,而圖表是建立在數據的基礎上的,有了前面良好的基礎,圖表的操作將會相對容易些。

三、課前準備

課件 PowerPoint 、還需要 Excel 檔案 3 個(調查問卷表、調查問卷彙總表、競賽包含 4 個研究表,每個研究表四組各選其一) 及 學案,採用“速龍多媒體網絡教室”將檔案傳到每臺學生機。

四、 教法闡述

在教學中,採用多種教學方法:調查問卷法 ,操作演示法,巡迴指導法,任務驅動法,小組合作法,對教學內容進行闡述。

五、 學法指導

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 “ 接受任務 —— 思考討論 —— 合作 探究 —— 一展風采 ” 。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六、 說 教學過程

課前對學生分組,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分成四組, 每一組 選派一名學生爲小組長

(一)“調查問卷 ”匯入新課

設計意圖: 鼓舞學生敞開心扉認真填寫問卷, 學生進入教師所創設的教學情境,如何幫助青少年擺脫網癮,成爲全社會越來越關注的問題,貫穿於本課的始終, 把問題融入生活中,避免單一的教教材。

(二) 自主探究 ,獲取新知

設計意圖是: 讓學生自己摸索, 在實踐中掌握基本技能, 培養動手能力。 同 時對“結論”分析,掌握班級網癮狀況, 進行情感教育 。

(三)小組競賽 ,教學評價

設計意圖: 在師生、生生互動 中 , 進一步體現四種常見圖表類型及功能,同時 體現了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體驗成功的喜悅 。

(四) 課堂總結,鞏固新知

設計意圖:知識鞏固,再現重難點,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

(五)展示作品,拓展延伸

利用圖表反應數據統計問題應用於各個領域,電子表格還有很多其它的進階製圖功能, 展示作品,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總之,本課的 教學設計理念 是: 採用 “ 學生主體,教師主導 ” 的教學模式和師生交往 、 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 教學理念,體現了以學生爲中心,以任務爲載體,以操作爲手段,以發現爲宗旨,以感悟爲目的的教學理念。使同學們 對枯燥的電子表格有一全新的認識 。 圓滿地完成了本課的教學任務!讓每個學生嚐到成功的`喜悅。 我的說課到這裏就結束了,請評委老師多加指導!

說課稿 篇3

我說課的題目是《電腦繪畫-橢圓工具》。

本節課是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資訊技術》教材第一冊第二單元第3課的內容。本單元主要介紹“畫圖” 軟件中橢圓工具的使用方法,使同學們瞭解“畫圖”軟件的應用,並能運用它製作簡單的電腦繪畫作品,前幾節課中學生已初步掌握了“畫圖”中一些工具的使用方法,本節課是原有基礎的一次提高課,主要學習橢圓工具的使用方法,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

根據《中小學資訊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通知中關於小學階段的教學目標與內容安排進行內容的安排,本節課以任務驅動爲主要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設計。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學會在橢圓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夠熟練、靈活地美化自己的作品。透過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的習慣;透過對自己及他人作品的評價,激發學生學習資訊技術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根據以上的教學目標,我把教學重點定位在教學重點:讓學生掌握橢圓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學難點:配合使用SHIFT健,畫出圓形。

針對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在教學中以任務驅動教學法爲主,根據學生不能在機房上課,主要採取教師邊講授,學生邊練習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這樣不僅使學生學習目標明確,使學生在課堂上能生動、有趣中學習。

(三)教學目標

依據教材的安排意圖和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學生學會用畫出橢圓形和圓形。

能力目標:透過教學,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操作技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透過作品展示提高學生的自我創新的能力。

情感目標:在不斷嘗試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掌握橢圓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學難點:配合使用SHIFT健,畫出圓形。

(五)教學過程:

首先複習上一節課學習過的內容,使用“矩形工具”可以畫出矩形,配合SHIFT鍵還能畫出正方形。引出本節課的內容:橢圓工具。演示板書:橢圓工具:(1)畫橢圓:選擇工具箱內的橢圓工具,(2)畫圓:按住SHIFT鍵,同時按住鼠標。讓學生知道:橢圓工具的用途,這是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按着教師講使用方法。再用橢圓工具畫一些日常用品,如汽球、杯子等。然後找幾個學生到前面練習操作。

學生初步掌握橢圓工具的使用要領後, 然後趁熱打鐵,開啟上節課圖案畫了一幅面“美麗的家園”,並對同學們說:“同學們,運用你們所學會的知識,今天,我們將繼續畫這幅畫,讓我們的家園更漂亮。藍天中有白雲,我們上節課已尼學習了白雲的方法:使用鉛筆工具,選擇白色,畫出一朵白雲,填充白色。使用橡皮工具,擦出白色。讓學生操作演示。還有一種方法,用今天學習的“橢圓”工具。教師講操作過程:

①鼠標指向“橢圓”將遊標並單擊,選擇“橢圓”工具,

②鼠標指向“顏料盒”, 並單擊,選擇白色,

③鼠標移入畫圖區,畫出橢圓形白雲,

④選擇“填充”工具,填充白色。

學生練習:畫橢圓形白雲。

使用“橢圓”工具畫太陽。

問:教師爲什麼能畫出這麼標準的圓?有什麼技巧?

“橢圓”工具畫太陽。SHIFT+橢圓

學生練習天空中飄着一個橢圓形汽球

我們學習了用橢圓畫白雲、用“橢圓”工具畫太陽,我們的家園更美麗了,我一定要好好的學習文化知識,將來長大了讓我們的家園更美麗

這幅畫中的環境真好,你愛在這裏嗎?我們也要愛護我們周圍的在今後的課中,我們將繼續學習更多的計算機知識,同時也讓我們的環境更美好。

四、課堂檢測:

(1)畫橢圓時,應選擇工具箱中的( )工具。

A. B. C.

(2)畫圓時,應同時按住( )鍵。

A. Ctrl B. Shift C. Alt

本節課透過以上的檢測,學生都學會了本節課的知識。不足是絕大多數學習只能聽,沒有動手練的機會。

說課稿 篇4

一、概要:

透過本節學習,讓學生了解十二生肖的有關知識,在製作中學習變形、張的藝術表現手法。

二、教材版本:

義務教育小學美術(試用版)第七冊。

三、教學年級:

小學四年級。

四、課時安排:

一課時。

五、課業類型:

工藝製作課。

六、教學設計:

1、透過教學,掌握用紙條造型的方法,能生動地粘貼生肖圖。(瞭解)

2、學習紙條造型的方法。(練習)

3、從粘貼十二生肖的過程中,學習變形、誇張的藝術表現手法,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創造美的能力。(練習接受)

七、教學重點:

用紙條粘貼的造型方法,製作出自己喜愛或自己的生肖造型。

八、教學難點:

掌握紙條造型的技巧,粘貼平整、牢固,圖形不會發生變形扭曲。

九、教具準備:

彩色水筆、硬紙板、鉛筆、紙、刀片、直尺。

十、教學過程:

根據我自己的思路,我把本課教學過程設計爲以下幾個環節: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穩定學生的情緒。

(二)用謎語匯入課題:

師:老師這裏有一個謎語,想讓大家來猜一下,看看哪一位小朋友最聰明,能最快猜出!

“一人有一個,你有我有大家有,全班有幾個?準確一計算,只有十二個”。同學們你們猜一下,這是什麼?(這樣做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這節課充滿好奇心。)

生:十二生肖。

師:對了,這是生肖,我們每個人都有的生肖,像老師我就是屬——羊,而小朋友們是屬什麼呢?(由此引出板書——十二生肖)

師:現在有誰能告訴老師十二生肖的排列順序是怎麼樣的?(這裏可以給學生適當的提示:比如像老鼠排第一,牛反而排在後面……)

生:……

師:好了,大家講得不錯,但是有的小朋友講得不太正確,現在老師這裏有一個掛件,大家看一下,就知道它的順序是怎樣的。(出示十二生肖掛件——西安布藝品,這樣能讓學生更直觀、更全面地瞭解十二生肖及順序。)

生:……(學生會針對掛件進行猜測當中哪一個是馬,哪個是羊等。)

師:現在,老師請一位小朋友回答,十二生肖地排列順序是怎樣的。

生:回答。

師:(輔助學生回答並及時糾正)十二生肖的排列順序:1、鼠,2、牛,3、虎,4、兔,5、龍,6、蛇,7、馬,8、羊,9、猴,10、雞,11、狗,12、豬。

師:這位小朋友講得很好,現在老師這裏有一個故事,講完了讓大家猜猜他的生肖該屬什麼?好了,現在大家聽好了,故事呢是這樣的: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貪財的知縣老爺,一次在衙內對手下說:下個月是我夫人的50壽喜,我請大家吃壽酒。望着知縣大人貪婪的眼神和陰森森的目光,大家低下了頭,不情願地回答:謝謝了。退堂後,大家圍在一起商量,送什麼禮品好呢?其中一個愛拍馬屁的小吏說:我已經打聽到了,知縣老爺的夫人生於甲子年,是不是送……。明知是勒索,那有什麼辦法呢?爲了討好知縣老爺,就決定這樣去辦了。生辰那天到了,大家恭恭敬敬地送了這份共同籌備的禮品。知縣老爺接過精美的禮品盒,急忙開啟一瞧,啊,是一隻用金子做的小老鼠。他搖晃着腦袋笑着說:好,好,我收下了。接着眼珠一轉又說:諸位,卑職少夫人一歲,明年我生辰時大家也按此辦吧,不過,要做的和活的一樣大。請,請,到後面入席,哈哈哈。嚇得大家再也發不出聲來,誰也不敢再去吃這酒席了。(在此插入故事,來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新知識,並會牢記本堂新課內容。)

小朋友,知縣老爺屬什麼生肖,爲什麼大家嚇得發不出聲音來了?

生:牛。

(三)講授新課:

師:我相信在坐的小朋友們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生肖,我們今天就自己動手將我們自己的生肖做出來,你們說好不好?

生:好!

師:在動手做之前,老師先請小朋友們看一幅畫。(在黑板上出示十二生肖的製作範畫,這樣能讓學生更直接地知道自己本堂課要做什麼,並且能引起他們製作十二生肖的興趣。)有誰能知道老師這幅畫是怎樣做成的嗎?

生:……

師:對了,是用紙貼上去的。那麼,有誰能告訴我它的製作順序呢?是先做什麼,然後做什麼?它的步驟是什麼?

生:……

師:講得很不錯。(根據學生的回答作適當的糾正並進行總結。)(在此插入板書:步驟:一、選畫,二、在硬紙板上畫稿,三、截取紙條,四、粘貼。)

師:在黑板上演示製作過程,並詳細說明每一個步驟。指出特別該注意的地方:如:1、截取紙條時必須用直尺畫了以後再剪,每條的粗細應相同,不能相差太遠。2、粘貼時紙條要豎立着,不能歪斜,粘貼時製作關鍵,必須要細心。(這種現場演示的做法,能讓學生更直接地接受所學內容,更容易掌握製作技法,並讓學生在欣賞地過程中接受掌握製作技法)

(四)指導學生製作。(將學生分成四組,進行比賽,看哪一組做得又快又好。)

教師巡視輔導。

(五)作業講評。每組派代表,上臺介紹自己組的最佳設計作品,教師做小結性講評。

(六)總結:

今天大家做得都很棒,小朋友們都開動了腦筋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製作出了一張又一張的美麗掛圖,同學們可以把自己的作品拿回家掛在自己的房間裏,美化自己的小臥室,而且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利用課外時間再粘貼幾幅爸爸媽媽的生肖圖與自己的生肖圖一起掛。(這節課充分利用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關係,讓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讓他們自己去挖掘、去體會,並以鼓勵爲主要方式,讓學生充滿信心與自信,更有興趣地去完成自己的作品。)

說課稿 篇5

【設計理念】

21世紀是一個知識經濟迅猛發展的時代。因此,新時代人們對教育的要求不再是以獲取知識爲重點,開始轉向追求個體的自由。人們要求教育提供個體發展的廣闊空間,高效率的認知新事物、獲取新知識的方法,科學的思維方式,有效地改進學習方式和工作方式的途徑,使他們達到能在終身學習中不斷認識自我、調整自我、提高自我、拓展自我,從而適應並推動社會發展的目標。爲了適應時代的發展,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也成爲當今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

小學語文作爲基礎教育一門重要學科,其聽說讀寫領域中含有大量思維能力和創造力培養的因素,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挖掘這些因素,進行系統訓練,不但有利於提高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而且還有利於培養學生勇於質疑、探索的品質。那麼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綜合學習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和創造力呢?2001年頒佈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

實行語文課程改革以來,筆者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中規定的學生綜合性學習的要求,在積極開發課外資源的同時,也充分挖掘、利用“書本知識”及“現代網絡技術”,溝通課堂內外,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黃山奇石》正是基於這樣的理念所設計出來的一次由“書本知識”走向“綜合性學習”的典型課例,力求體現綜合性學習的四大特點:開放性、自主性、實踐性和探究性。所以,在實施過程中,可充分藉助網絡,讓兒童參與收集資料、發現問題、主動學習和思考、獨立判斷,養成主動性地、創造性地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態度,並開始學會思考自己生活的意義,在學生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設計思路】

1、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的內容也是爲學生服務的,所以我在課前就讓學生與我一起去搜集資料,並整理歸類。這樣既是一種能力的培養,也激發了孩子們參與的興趣。由於學生沒有彙編的能力,在網絡教材中也想設計一些新穎的東西,所以第一次由學生們邀請計算機老師協助。

2、問題是綜合性學習的核心,是凝聚、彙集、激活學生知識技能的“觸發點”。問題的產生,依賴於學生對現實生活的感悟、把握和理解。語文學科的有些課文內容不是學生能直接面對的現實生活,這就需要我們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創設問題情境。

在本文中,學生在提問階段便可透過閱讀網絡教材,在腦海中再現黃山的真實場景,透過網絡技術,把課文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繫起來。從而創造出足以讓學生提出問題的情境。

3、探究問題階段,我透過網絡教室、教學網絡、網絡教材等,構建出一個研究的平臺,開展夥伴間的合作學習,提供一個場所,實現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有效交流,促進學生之間相互啓發、相互影響,從而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構建。在這個環節中,着力培養學生利用網絡教材提供的資料閱讀課文、解決問題的能力。

4、學生在現實生活中,要想把自己的想法和作品展示、發表出來,會受到時空和途徑的制約。所以我便在最後創造、運用階段藉助資訊技術給學生虛擬一個展示自己的生活空間。從而真正展現了綜合化學習的風采,也滿足了學生的需要,提高了自我學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5、第二次創造性的蒐集、整理、彙編作品,我放手讓學生獨立去做,教師只給適當的幫助,與第一次截然不同的原因旨在讓學生在一個較長的實踐過程中掌握“利用網絡蒐集、整理資料;將資料進行內化積累;將自己的親身體驗與蒐集的資料進行整合”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教學過程】

一、收集資料,齊制網絡教材

1、收集階段:

課前,教師與學生共同去搜集有關黃山的各類資料,可以是圖片、文字,也可以是影片、錄像。

2、整理階段:黃山奇石》正是基於這樣的理念所設計出來的一次由“書本知識”走向“綜合性學習”的典型課例,力求體現綜合性學習的四大特點:開放性、自主性、實踐性和探究性。所以,在實施過程中,可充分藉助網絡,讓兒童參與收集資料、發現問題、主動學習和思考、獨立判斷,養成主動性地、創造性地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態度,並開始學會思考自己生活的意義,在學生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由學生將所集資料進行整理歸類,如:

分成怪石、奇鬆、雲海、溫泉、天下第一奇山等。

3、製作階段:

讓孩子們自己去邀請計算機老師幫助彙編資料,協助製成網絡教材,根據學生分類,把課文內容與黃山的資料進行連結,只需在分類詞上(如怪石)輕鬆一點,就進入集文字、圖片、影片於一體的豐富的網頁中。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這部分教材是在孩子認識100以內的數,並學會比較數的大小的基礎上安排的,透過教學,讓孩子會用“多些”“多得多”“少些”“少得多”等詞描述兩個100以內數的大小關係,進一步培養數感。這部分內容是以前教材所沒有的。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孩子的年齡特點、已有經驗,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知識目標:在具體情境中,把握100以內數的相對大小關係,能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語言描繪。

能力目標:藉助直觀和經驗,學會用“比較”進行猜數,並對猜數策略有所感悟。

情感目標:在輕鬆愉快的遊戲過程中,能樂於表達交流,善於合作,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具體含義,能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詞來描述兩個數的關係。

教學難點:能用不同的語言表達或根據對方的提示進行一對一的猜數。

四、說教學法

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我將先以孩子原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爲背景,組織孩子進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性學習,讓孩子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然後進行廣泛交流,體現數學課堂的開放性。

五、說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棒若干

六、說教學過程

教學思路:直觀感知——表象認識——概念形成——拓展運用

根據教學思路,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分爲以下幾個環節:

1、課前談話,引入課題

課前談話的時候我讓學生自由地數了數聽課老師的人數,問老師的人數和小朋友的人數比怎麼樣?接着就自然地開門見山引出了課題。

2、在猜中學習新知

課的開始,我從孩子們喜歡的彈珠引入,和他們一起玩猜彈珠的遊戲。先出示10顆讓孩子觀察,然後出示紅珠子,讓學生透過和10顆藍珠子進行比較以後猜一猜紅珠子有多少個,接着讓孩子觀察14顆紅珠子,猜綠珠子,在孩子猜的過程中,適時提問爲什麼猜這個數,自然就能引導孩子說出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這四個詞語,孩子可以從圖上直觀地對這些詞有一個初步的感知,透過這樣的“猜珠子”的遊戲還可以激發孩子的興趣。

當出現這四個詞語後,我在課件中設計了讓三種顏色的珠子一起出現,讓學生用新學的這四個詞語來比一比,既讓學生鞏固了新知,又拓寬了學生的思維。

最後,把珠子去掉,就剩下三個數讓學生再來說一說,這時從直觀慢慢地過渡到抽象,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所以學生能夠透過跳一跳輕鬆摘到果子。

3、在玩中鞏固新知

在孩子有了初步的認識後,我和孩子們再玩猜一猜的遊戲,首先是猜實物小棒,透過讓學生觀察10根黃色小棒,相比較後再猜紅色小棒,讓孩子在猜數並說理由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多得多”;接着是學生在老師的提示下猜抽象的數,在猜數的過程中感知100以內數的大小關係,進一步培養數感。最後我結合具體的情境讓孩子去體會這四個詞語的具體含義。

4、在活動中拓展延伸

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了一些活動,比比身高(孩子和孩子比、老師和孩子比)、比比教室裏和身邊的一些數量大小,讓孩子嘗試用語言描述的同時體會數量之間的大小關係,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最後由一個同桌猜數遊戲,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兩個數量之間的大小關係,增強合作能力。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麥琪的禮物>>是第四單元的第一篇文章,本課教材篇幅較長、內容較多,不過作者在情節上的構思和人物刻畫上的技巧尤爲突出。

2、學習目標: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本課時抓住了以下學習目標:(1)領會構思之巧妙。(2)學習主人公純潔、善良、關愛他人的優良品德。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採取邊講邊討論,啓發誘導的教學方法,透過多媒體輔助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學法:教學活動是教和學的雙邊相互促進活動。在上述教學方法的指導下,學生能聯繫自己的知識積極主動參與。

三、說課堂教學流程:

良好的教學設想,須透過教學實踐來實現。

(一)匯入新課:同學們在聖誕節來臨之前,你是否在想送朋友一件什麼禮物?以及什麼樣的禮物最珍貴呢?剛好我這有一個發生在聖誕節前夕,一對恩愛但生活拮据的小夫妻互贈禮物故事,讀後你也許會從中受益。大家願意知道嗎?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個故事。

(三)研習新課:

1、概述故事情節(檢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整體把握)

2、探討懸念、巧合的運用。

作者在情節安排上,一開始就給讀者以閱讀上的等待—— 懸念。簡要說說這篇小說的懸念在哪裏?

1、德拉一定得給傑姆買聖誕禮物,可是,貧窮的她怎樣才能弄到錢呢?(懸念初起)後來德拉賣掉了夫妻倆引以爲豪的頭髮,用賣發得來的錢,爲傑姆買了一條錶鏈,並在家中期待着傑姆的到來。我們一定會以爲傑姆回家後看到錶鏈很高興。可是傑姆一進門就盯着德拉,露出一種“摸不透的表情”,這是爲什麼?(懸念再生)當傑姆聽到德拉剪了長髮而買了一件“美麗的禮物”後,多次向妻子發問:“你把頭髮剪掉了?”“你說你的頭髮沒有了?”讀到這裏,我們不免心生疑惑:難道傑姆不愛她了?(懸念接踵而來)繼續讀下去才知道,原來是傑姆給德拉買了用來裝飾長髮的成套髮梳,如今德拉的長髮卻沒有了,難怪他追問不休。傑姆哪裏來的錢呢?(懸念又起)直到最後,讀者方纔明白:原來是傑姆賣了另一件引以爲豪的東西心愛的懷錶,纔給妻子買回了成套的髮梳。

2、時間:聖誕節快到了,按照習俗,一對恩愛的小夫妻要互贈禮物。

主人公的經濟條件:他們生活拮据,能夠換來錢的只有妻子美麗的長髮,丈夫祖傳的金錶。他們只好賣掉長髮和金錶,買來白金錶鏈和髮梳。結果兩人珍貴的禮物均變成了無用的東西。

夫婦之間的感情:苦難的生活並沒有消磨盡他們純真的愛情。他們爲了對方勇於自我犧牲,無私奉獻。所以纔會賣掉自己珍愛的東西,給對方買禮物。

四、析主題:

時間上聖誕節要送禮物、夫妻感情相愛要送禮物表達心意,但經濟上拮据就只好賣掉了各自最珍貴的東西。(說明:透過探討分析,使學生髮自內心的感嘆作者在情節上構思巧妙,並且在自己的日常寫作中受到些許啓發。)

小結:這是本堂課的一個學習重點。

3、人物品德:

雖然雙方的禮物都變成了無用的東西,但讓人覺得這並不只是一個令人遺憾的結局,我們從“貧賤夫妻百事哀”的痛苦中,分明還能感到些許心慰,這心慰是什麼?(夫妻之間真心相愛)小說是怎樣刻畫的?學生在文中找出描寫人物句子來分析其中蘊含的意義。

俗話說:語言是心理再現,找出28-44自然段的人物語言,搬上舞臺,分角色對話,再現文中精彩。

小結:透過這一個個耐人尋味的描寫,字裏行間我們分明讀到的是德拉、傑姆之間最純潔、最真摯的愛情。爲了愛他們賣掉了自己最心愛的東西,爲了愛有的甚至可以犧牲生命。

4、扣題:

作者在故事情節的敘述中透過懸念和巧合的運用,主要是爲了表達一個什麼樣的主題呢?(他們二人之間那種相濡以沫的愛)

小結:作者稱他們是聰明的麥琪,那麼這禮物無疑就是神聖的充滿愛心的“麥琪的禮物”了。

(四)拓展:

世界之所以讓我們感覺美麗、溫暖是因爲有愛的存在那麼人世間的愛是否只有愛情這一種呢?若不是還有哪些?(母愛、父愛、師愛、友愛、對祖國的愛、對人民的愛、對大自然的愛等等)

(電腦出示:知識積累和說話練習:

說出體現“愛” 的詞語、詩句或名言。

請用一句話來表達自己對“愛的理解”,格式如下:“愛是冬日的暖陽,它使人感到無限的溫暖”。)

小結:人生活在世上,不可能沒有愛,人始終生活在愛的海洋中。人世間需要你我共同付出愛,美好的世界需要你、我、他、我們大家共同來創建。

切記:愛不在嘴裏,不在頭上,更不在腳下,它在我們的心中,在我們時刻關愛他人的行動中。()

(五)佈置作業:

1.課下繼續閱讀課文,分析人物形象並體味語言。

2、這篇小說的結局是傑姆賣掉了祖傳的金錶爲德拉買了一套全套的髮梳,發揮你的想像爲本文重新設計一個結局。

要求:1、不改變主人公之間的感情。

2、字數不超過300字。

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1、本課內容:

義務教育階段,數學的學習內容包括“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綜合與實踐”,本節課就“圖形與幾何”進行講解。根據大綱要求,有關本節課內容需要會畫直棱柱、圓柱、圓錐、球的主視圖、左視圖、俯視圖;能判斷簡單物體的視圖,並會根據視圖描述簡單的幾何體。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理解三視圖,並掌握三視圖的畫法。

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幾何體與其三視圖之間的相互轉化。

2.在教材中的位置:

《三視圖》是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第二十九章《投影與視圖》第二節的教學內容,透過本節課的學習,爲高中進一步學習空間幾何打下基礎。

二、說學生

1、學生已有知識基礎包括:平行投影、正投影、中心投影以及空間幾何體結構特徵。

2、本班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高,好奇心強,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抽象思維能力薄弱,在課堂教學中應重點突破。

三、說目標

1.透過探究與學習,理解視圖、三視圖的概念,掌握三視圖畫法,能夠進行三視圖與幾何圖之間的轉化。

2.感受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可能看到不一樣的結果,培養學生全面觀察的能力。透過對三視圖的分析,(採用實物模型)以小組探究的方法掌握三視圖的基本畫法,促使學生的思維活動外顯,提高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透過三種視圖才能確定一物體,啓發學生認識問題要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

四、說教法和學法

1、教法:

根據新課程教學理念,要求以學生爲中心,教師要注重引導與啓發,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採用討論法和體驗學習教學法,透過師生互動、生生合作,使學生在動手動腦動口過程中,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掌握學習重點。由於本節課知識相對較抽象,而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薄弱,所以在教授過程中採用直觀的演示法來突破知識抽象性這一難點。對於較簡單的理論概念,教師爲保證課堂教學效率,採用講授法。

2、學法:本着以學生爲本的教學理念,爲了盡力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成爲課堂的“主角”,同時也爲了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在學畫三視圖時進行小組討論探究學習。

五、說教學過程

1.匯入新知:

以古詩《題西林壁》匯入(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

【設計意圖】切入主題,激發學習興趣,另外也能展現學科間並不是孤立的,有其互益性,數學也可以充滿文學是色彩

2、講解“視圖”的概念

結合上次課所學的“正投影”的概念延伸到“視圖”的概念。

【設計意圖】新知與舊知結合,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繫,便於學生理解

3、用圖片展示三視圖在生活中和工程設計中的應用,引導學生髮現透過三個方向的視圖,就可以確定一物體,引出對三視圖的研究。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數學來源於生活,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髮現三視圖的組成

4、透過直觀的動畫演示,說明三視圖的形成過程,與此同時講解“主視圖”、“左視圖”和“俯視圖”的概念;將三種視圖之間的位置關係(長對正、高平齊、寬相等)及大小關係的推演過程展示出來。

【設計意圖】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薄弱,用直觀的動畫演示來完成這一教學內容,便於學生理解知識

5、本節課重點內容爲掌握簡單幾何體的三視圖畫法,透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來完成重點內容的學習。將學生分爲十組,每組4-5人,將“四棱柱”“三棱柱”“圓柱”“圓錐”、“球體”的實物模型分發給各組,其中每兩個組所發模型相同,向學生說明任務要求。

活動任務:小組成員討論,探索如何將立體圖的三視圖畫出來。五分鐘之後,從所畫立體圖相同的兩個小組選出一組將小組成員討論出的三視圖畫到黑板上,另一組在此過程中仔細觀察,並對其進行評價。

根據學生所畫三視圖情況,引導學生總結畫三視圖的步驟(正投影、找位置、定尺寸)及應注意的問題。

老師重點說明畫三視圖時的細節問題,如看不見的邊用虛線表示、尺寸的確定與實物一一對應(嚴謹性),總結尋找畫幾何體三視圖的規律(柱體的主視圖和左視圖都爲矩形、圓柱和圓錐的俯視圖都爲圓形,但圓錐俯視圖中間有一黑點、球的三視圖都爲圓形)。

【設計意圖】畫三視圖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小組合作探究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6、在PPT中由逆推法逐一呈現主視圖、主視圖+左視圖和主視圖+左視圖+俯視圖,讓學生說出相對應的幾何體,訓練學生由視圖到立體圖的轉換能力,進一步說明確定一個立體圖形需要三種視圖來描述。

【設計意圖】幾何體與三視圖之間的轉化是本節課的難點,用逆推法循序漸進地讓學生掌握由三視圖判斷幾何體的方法,易於學生接受

7、課堂小結

視圖的概念

三視圖的概念

三視圖的位置關係及大小關係

畫三視圖的步驟

【設計意圖】梳理歸納本節課知識點,讓學生對知識形成系統的認識,加深記憶

8、情感價值觀教育

猜猜他們是什麼關係?

看問題不能只看單方面,同學之間相處也是一樣的,要從很多方面看待同學,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這樣你看到每個人都有很多優點。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多角度、全面看待問題的思維模式

六、說板書

七、說評價

1、教師透過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及反饋情況,以及學生小組討論後所畫三視圖的情況,判斷學生對本節課的掌握情況

2、小組合作探究環節,加入了小組之間互評的評價方式

本節課遵循“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原則,重視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親自經歷和體驗知識的獲取過程,提高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

八、說特色

1、打破學科界限,將語文與數學,工程學與數學相結合

2、將課堂與生活相聯繫,化抽象爲具體

3、將資訊技術靈活的運用到課堂教學中,輔助教學活動的開展

4、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在分組討論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分配相應的任務,如將較簡單的畫出“球體”的三視圖分給能力稍差的小組

說課稿 篇9

教材分析:

本課特點:這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介紹了雲和天氣的關係:雲就像是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麼雲就會出現什麼天氣;重點介紹了怎樣看雲識天氣,從兩個方面來看:看雲;看雲上的光彩。最後說了看雲識天氣的意義和侷限性。本文介紹了不同的雲預示着不同的天氣,雲的名字較多且容易混淆,學習時,蒐集資訊是重要步驟;本文結構清楚嚴密,語言生動形象,因此,學習寫作方法也是一個重點。

本課的地位和作用:本課是第四單元第二課,本單元的內容以科學探索自然爲主題,閱讀這些文章可以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培養科學精神與興趣。這一課時本書的第一篇說明文,要引導學生快速閱讀,掌握一定的說明文閱讀方法。

學生分析:

說明文在生活中非常普遍,可以舉一些實例,讓學生注意身邊的說明文,理解說明文的特點。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好奇心都很強,對什麼都充滿興趣,在學了本文後,可以引導他們每天注意觀察天上的雲。對課文,蒐集資訊不難,但是要概括大意並有條理地歸類,對學生來說有些難。語言賞析環節,學生對比喻、擬人等手法已經很熟悉,但是要引導學生注意這些修辭在說明文中的名稱和作用。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1、識記“峯巒、預兆、輕盈、勻稱、崩塌、瀰漫、姿態萬千、變化無常”等詞語;

2、快速默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3、蒐集、篩選資訊,瞭解如何“看雲識天氣”;

4、認識說明文,掌握簡單的說明方法;

5、品味文章生動優美的語言。

過程與方法:1、結合語境,理解、識記詞語;

2、抓住關鍵語句,梳理結構;

3、列表格,歸納整理雲與天氣的關係;

4、從詞語、修辭等方面賞析語句。

情感、態度、價值觀:關注大自然,關注民間,關心生活。

教學重點:1、積累詞語;2、快速默讀,梳理結構;3、蒐集、篩選資訊,列表格。4、掌握簡單說明方法。5、品味語言。

教學難點:1、速讀課文,抓住關鍵語句,梳理結構;

2、鑑賞語句,學習寫法。

教學方法:

1、速讀法:快速閱讀,用筆勾畫關鍵語句,如雲的名字及其預示的天氣,光彩的名稱等;

2、列表格:蒐集、篩選資訊,最終完成表格,掌握文章內容;

3、講授展示:說明文的定義、特點等展示,舉例講述;

4、分享交流:展示一些圖片、諺語,幫學生理解;

6、嘗試寫作:仿照第一段,用比喻、排比寫一段話。

課時安排:2課時。

第1課時:記詞語,理思路,列表格,認識雲和天氣。

第2課時:瞭解說明文,掌握簡單的說明方法,品味語言。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對照課件進行講解】

第一課時

一、匯入:上節課,我們認識了化石,化石是會說話的石頭,化石告訴了我們什麼呢?對,化石告訴了我們那些遠古的語句逝去的生命的資訊。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有它獨特的語言,天上的雲會告訴我們什麼呢?【看屏幕上雲的圖片】【板書:看雲識天氣】

二、看題目:“看雲識天氣”,大家想知道什麼呢?這篇課文,作者會寫到什麼呢?

三、展示目標:提醒學生記住關鍵詞,如識記、篩選、概括等。

四、預習檢測:在文中劃出下列詞語,朗讀、解釋並造句。

峯巒 一霎間 預兆 輕盈 勻稱 崩塌

瀰漫 姿態萬千 變化無常

五、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分組朗讀,用筆勾畫每段的關鍵語句:如雲的名字,總結性概括性的語句等。

2、劃分層次,概括大意。

【兩分鐘時間,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修正,最終確定】

3、強調結構:總——分——總

六、細讀課文,整理歸納:怎樣看雲識天氣?

1、最基本的經驗是:_______【從文中找】

2、具體的方法,請同學們設計一張表格。【投影展示表格,小組討論、交流,完成表格】

3、形象的展示:看雲層圖,填上雲的名稱。

七、合上課本,檢驗本領:【展示圖片,學生看雲識天氣,要說明理由】

八、走向課外,感受民間:【展示關於看雲識天氣的諺語、解釋】

九、小結:看雲識天氣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勞動中積累的寶貴經驗。我們是看着文字來看雲、看天氣的,以後,我們要把這種智慧用到生活中,做一個有心人。關於作者是如何讓爲我們說明的,下節課來看。

七、作業:A: 1、積累詞語;2、完成《全效學習》

B:收集有關天氣的諺語並解釋。

第二課時

一、溫故知新:回顧結構圖【課件展示,叫學生來填】

由結構圖匯入說明順序:邏輯順序。

二、文體知識補充:

1、說明文定義:介紹事物或事理,以說明爲主要表達方式。

2、說明文特點:知識性。

3、說明文分類:

4、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重點講述】

5、說明方法: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列數字、畫圖表、作詮釋、引用(詩文)【舉例介紹】

三、在文中找一找鎖用到的說明方法:

分類別、作比較、列數字、引用、打比方

四、品味賞析:品味文中寫的最生動的片段或語句,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體會修辭手法的作用】

本文是一篇介紹科學知識的說明文,但語言生動,對雲的描摹也細緻形象。作者主要採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和說明方法?

【區別修辭手法和說明方法】

示例:捲雲絲絲縷縷的漂浮着,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

修辭手法:比喻——作用:生動形象。

說明方法:打比方——作用:清楚的說明捲雲的形狀,潔白和輕盈。

五、小試牛刀:

1、選舉賞析【學生自由選句、賞析】

2、仿寫第一段:夜暮四合,周圍的羣山。

【示例】夜暮四合,周圍的羣山,形態各異,寧靜無比。它們有的像瘦弱的駱駝,被背上的重物壓得挪不開步;有的像臥佛,神態安詳的打着盹;有的像巨莽,在流雲的映襯下慢慢潛行;還有的像一堵閘門,像天上倒掛的垂幔,像高高的谷堆?

六、作業:仿寫第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