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精品】說課稿範文合集5篇

說課稿1.01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說課稿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品】說課稿範文合集5篇

說課稿 篇1

各位教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華南虎》,這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首詩歌。

首先說說教材及教材目標。

新課標對詩歌有以下的教學目標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對有傷口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第六單是一個以動物爲話題的一個單元,共有五篇文章,前兩篇爲精讀篇目,後三篇爲自讀篇目,五篇文章都與動物有關,文章不只是簡單地描寫動物,更多的是寫到人們對動物的認識,人與自然關係的思考,以及字裏行間折射出的人類生活軌跡。這裏有敘寫人類與動物之間關係的《貓》,有敘寫人類把動物逼上絕境的《斑羚飛渡》,有敘寫被人類囚禁的《華南虎》,有寫被人類征服和改造的動物《馬》,還有“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的《狼》。這些文章,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人與動物的關係,學習本單元可以培養我們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樹立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觀念。

單元整體目標:

1、積累生動的詞語和優美深刻的語句。

2、提高對不同體裁文章的整體感知能力。

3、能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大膽的發表自己的見解,做到觀點明確,言之有理。

4、懂得珍視生活,關愛動物,熱愛生命,認識和思考人與動物的關係。

《華南虎》安排在第三篇,是一篇自讀課文。作者牛漢寫作這首詩時是1973年6月,正是“十年動亂”期間,詩人在幹校從事強制性勞動改造。一次他去桂林,在動物園裏見到了一隻趾爪破碎,鮮血淋淋的被囚禁的老虎,四趾破碎的虎爪憤怒地、絕望地把水泥牆壁刨出一道道深深淺淺的血跡,這與作者當時的境遇何其相似。當時,那老虎不馴的氣魄引起詩人靈魂的強烈震撼,於是回到幹校寫了這首詩,表現自己獨立的人格和對自由的追求。本詩情感豐富,很有暴發力,非常適合朗讀,所以在確定教學方法中,我將主要採用以讀感悟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詩的形象和主旨。

本單元的文章不僅反映了人對動物的瞭解、認識及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思考,而且還從動物世界裏折射出人類的生活軌跡。《華南虎》中華南虎對自由的嚮往和對冷酷現實的反抗,也曲折地反映了人類的理想和追求。這是本詩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確定中,不可少的部分,而另一方面,激發學生珍視生命,關愛動物的情感,認識生命的平等,每一個人都應保護動物,珍視生命。

本詩文辭優美,含義深刻,透過多種教學方法及情感的體驗,在知識和能力目標的確定下,我把背誦《華南虎》定爲目標之一。

其次,說說具體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

(1).反覆誦讀,聯繫寫作背景,抓住關鍵詞句,理解並背誦課文。

(2).瞭解詩中的衆多形象,理解詩歌形象的象徵意義。

(3).品味詩歌,把握全詩主旨,培養學生的語言感受力和理解力。

(4).教給學生讀書方法,學會篩選資訊,掌握以讀感悟學習方法,自主探討語言內涵和詩歌形象。

2、德育目標:

(1).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歷史、文學、藝術等方面收集動物資料,激發學生善待動物、關愛生命。

(2).理解詩人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對自由的渴望。

(3).鼓勵學生培養追求自由的精神,鄙棄庸俗,保持高尚獨立的人格。

二、教學重難點及處理方法。

1、 重點:華南虎形象的認識,象徵手法——透過研討詞句,結合作者處境小組內完成。

2、 難點:幾個關鍵語句的分析,以及幾種態度的對比——透過合作探究,老師點撥攻破。這樣確定原因:這首詩作於一個特殊的年代,表現了特有的政治環境,中國有良知、正直的知識分子不也服於壓制,追求光明、自由的思想感情,而這段歷史,學生陌生,即使瞭解了整段歷史,也難以理解“華南虎”形象及其象徵意義,要突破口重點,就要講清背景,學生反覆閱讀,因爲閱讀是走向文字內心的橋樑。本文情感熾熱,詩中老虎的遭遇會引發他們的同情心,因而讓學生小組內探究、交流,教師整理。

第三,說說教法。

學情分析:學生思維活躍,自律性差,依賴性強,語言表達技巧欠缺,因此要督促學生做筆記,練習要限時,要讓學生掌握分析要領,調控好課堂氣氛,以免影響任務完成。

教師的任務重在點燃而不是自已燃燒,是使學生精彩,而不是自已精彩。與動物有關的文章和話題應該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爲了引導學生聯繫生活體驗,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我設計了匯入新課的說虎環節,課後蒐集資料,查詢其他動物的生存狀況的展示活動。具體說來我將採用的教法及教學手段是這樣的:

1.情景薰陶法:《新課標》中要求爲學生營造積極主動的思維情感活動。一方面是爲了讓孩子深入理解課文,薰陶法創設了情感基礎;其次,本詩本就是一篇情感很豐富的文章,所以讓配樂誦讀觸動學生,感情誦讀激發學生,讓他們的感情自然流露,領悟文字的能力自然就提升了。

2.閱(朗)讀法。“閱讀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採取多種閱讀相結合,一方面本文的情感豐富,畫面鮮明,很適合於閱讀,另一方面,學生透過自己閱讀,領悟,教師再點拔,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自主探究,深入體會詩歌的意境。

3.換位法。這是針對作者寫作時的政治背景學生生活經歷缺乏而選擇的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要讓學生有獨特的感受,理解,還得對他們進行思維的引導。讓孩子置身於當時的情景中去體會文章的形象及象徵意義。

4.這三種教與學方法的選擇,都重在情字上下功夫,這是本文重點和難點的突破口。

5.本文教學,我製作了課件,採用幻燈片展示。

第四、說學法。

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教會學生學習已成爲新課標的一個重要要求:自主—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教給學生讀書方法。首先指導學生讀書,勾出知識點,其次老師提問、歸納,板書知識要點,最後老師小結,檢查。

(2)、教給學生詩歌的學習方法——以讀感悟,其中粗讀是感知形象;研讀是把握重點,探究疑難;品讀是探究主旨。

(3)、學會篩選資訊。這一點主要體現在對作者及北京的要點把握上。

教與學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相互滲透,相互統一。在教學中遵循學生自主原則,因材施教原則,德育滲透原則,全力激發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給學生提供足夠空間和時間。根據學生實際,做到深入淺出,簡單明瞭,提問、探究、練習,因人而異,分層教學,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很自然地落實好前面的德育滲透原則,把學文、作文、做人有機結合。

第五、說說教學設想。

“虎落平陽被犬欺 獸王精神仍雄奇”,本該生活於大山與森林之中,騰淵跳崖,位居百獸之王的華南虎。如今卻被囚禁在鐵籠裏,供人觀看、呵斥、捉弄。《華南虎》既是對現實生活的描述,又是超現實的喻指。詩人把環境典型化,把虎人格化,以此來寫一個不屈的生命,來展示一個執着的靈魂。

首先,引領學生走進作者,理解詩文寫作淵源、

作者牛漢,生活在“文革”期間。不平凡的經歷讓作者的詩意從悲憤的心靈裏升起,寫下了不少反映時代氣息的詩作。《華南虎》一詩寫於1973 年6月,展示的是“十年動亂”的特定時空。這是一個囚禁生命、戕害生靈的年代。詩人以一顆敏感的心,強烈的感受到這種悲愴和苦難,同時也感受到了每一個有血性的中國人不屈的靈魂和掙脫禁錮、嚮往自由的頑強鬥爭精神。在詩作中詩人把這苦難和血性賦予了一個有生命的機體—被囚禁的華南虎。

其次,合作交流品讀課文,欣賞華南虎的形象之美。

華南虎有着“斑斕的面孔”“和火焰似的眼睛”,美麗的容貌和強健的形體,但它被囚於人類的牢籠中,遠離了廣袤的山林—它的自然家園。

人們將它囚禁於籠中,“活活地鉸掉”它充滿戰鬥力的“趾爪”,可以用“鋼鋸鋸掉”它堅強的“牙齒”,但是法西斯般的殘忍,終究禁錮不住“不羈的靈魂”。“灰灰的水泥牆壁上/有一道一道血淋淋的溝壑”,暗示着它爲自已做過怎樣勇士般無畏但卻徒勞的反抗。抗爭是活下去的全部寄託和現實意義,是它高貴靈魂的有力呈現。這抗爭使得作爲觀衆一員的“我”感到“耀眼刺目”,感到“羞愧”,感到靈魂的陣痛。於是,恍惚之中,聽見一聲“石破天驚的咆哮”,“有着一個不屈的靈魂/掠過我的頭頂/騰空而去”,這既是“我”對華南虎不屈靈魂的膜拜,也是“我”屈辱靈魂的覺醒。精神的高尚終究會戰勝世俗的卑劣——從那掠過的身影中我們似乎依稀可以看到人類的希望。

再次,師生共同探究主題,弘揚華南虎精神之美。

被囚在牢籠中的華南虎,代表着不屈的生命,執着的靈魂和自由的精神。它看似被拘押在鐵籠中無可奈何,但他身上那些美好的東西卻是那“你、兩道鐵柵欄”所無法禁錮的。那些豪放不羈的精神美在鐵柵來的襯托下給了讀者更加強烈的震撼。“觀衆”對華南虎“砸”“呵斥”“勸誘”,態度冷漠、粗暴。“我”良心未泯,從“老虎”的“悲憤”中,感到了沉寂在內心深處的精神力量被觸動,有所覺醒。而華南虎在困籠中表現出來的獨立個性和追求,深深地感染啓迪着“我”。事實上,這樣一種獨立精神和個性追求也正是我們青少年的追求。

面對被囚禁的華南虎我們不禁捫心自問:面對大自然中的朋友,我們究竟都做了些什麼?難道你沒有看到那“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溝壑”?

最後,在音樂中放鬆心情,思考人生,銘記善待。

第六、說說教學過程

採取粗讀——研讀——品讀,自主發現——探究疑難——合作交流,抓關鍵,抓重點,構建知識體系,由學到用,拓展延伸,體現一個“活”字,立足一個“讀”字,突破一個“情”字。

(一)多媒體展示老虎圖片,談話匯入:

(學生說“虎”。)

(二 )資料助讀。(學生篩選資訊)

1、 介紹作者:①七月詩成員”,55年受胡風事件牽連,囚禁兩年。②文革期間又被關入“牛棚”,從事勞動改造。

2、《華南虎》寫作時間及背景(略)

(三)聽讀全文,把握情感。(多媒體播放課文配樂朗誦)

1、字音。2、朗讀情感指導。

(四)情讀全文,感知形象。(指名學生感情朗讀,男女學生分讀)

要求:1、勾出佳詞佳句,理解並提問。(學生解答)

思考:1、我從______看出,這是一隻______________的老虎(你可以描述這隻老虎的外貌和處境,也可以揣摩它的個性和心靈).

2、我從______看出,這是一羣______________的觀衆。

(五)研讀課文——探究疑難

1、 問:文中的“觀衆”“鐵籠”“我”各代表什麼?(小組研討)

①師提示象徵,就是透過某一特定的具體形象,間接地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②聯繫背景,找資訊句;③理解;④學生自由發言

明確:“觀衆”——冷漠粗暴,庸俗無聊

“華南虎”——威嚴、高傲、嚮往自由,不屈生命,執着

“我”——在華南虎不羈個性呼喚下,詩人有着對精神自由,人格獨立的極度渴望。

2、 問:誰鉸了華南虎,誰關了華南虎,誰在那裏呵斥,誰在那裏丟石頭?是誰?(自由發言)

師:對,是人。作者在華南虎身上看到的是不也的靈魂,而我們是否也看到了類動物朋友的殘害呢?(學生舉例)

(六)品讀課文(最後部分)——把握主旨

1、 揣摩問題:①明白什麼?②爲什麼羞愧?③“我”到底看到了什麼?(主旨句,想象寫)2、面對大自然中的朋友,我們現在應該做些什麼?

(寫段話或幾句詩,班上展示)

師總結:本節課,我們由:說“虎”——讀“虎”——品“虎”,三個環節認識了詩人筆下華南虎的外在和內在,從中也得到不少啓示:如何做人,如何面對現實,超越苦難,如何關愛動物?(課後寫一篇體會)

(七)、課堂小結。

1、學習內容。2,情感教育。3、學習方法。

(八)遷移練習 。欣賞歌曲,在音樂中放鬆心情,思考人生,銘記善待。

(九)、課外拓展。

蒐集動物資料,下節課展示。

七、說板書設計

1、 總原則:力求簡明清晰,既要反映教學流程,又要反映知識脈絡和重難點,文章總體特色、思想,依據課堂構想三大板塊,把板書的要領放在習虎中粗讀、研讀、品讀的主要知識上和疑難上。

2、 附板書

觀衆:冷漠無情、市儈、助紂爲虐的羣體。

華南虎:嚮往自由、追求獨立、勇於抗爭

“我”:良知未泯、超越苦難、奮然前行,代表有良知,有思想的人的靈魂的覺醒。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鏡面對稱是人教版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的第五單元的第三課時。本節課的教材透過兩個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湖面的倒影、照鏡子”。讓學生認識鏡面對稱,初步感受鏡面對稱的特點,知道生活中很多常見的現象中包含着重要的教學思想。

教材透過設計照鏡子的活動,讓學生親自照一照,透過鏡子內外的人的前後位置和左右的關係進一步感受鏡面對稱的性質,透過活動使學生知道,照鏡子時鏡子內外的人上下、前後位置不會發生改變,而左右位置發生對換。

二、說教法:

教學力求體現自覺性、民主性原則。採用學生獨立探究和老師適當引導的方法進行。自主性教學原則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變被動聽爲學生主動探究,使學生積極“動腦、動口、動手”。運用自主探究的基本模式、倡導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爲主線。強化學生共同探究、獨立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天賦和數學美感,體驗生活中的數學。本節課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力求借助這些手段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感受對稱美、突破難點,提高效率。

三、說學法:

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和共同合作的能力,,從而落實教法中的“三動”,讓學生學會觀察、想象、操作、驗證。從具體操作中來驗證自己想象的結果,把自己的所看、所想,願意說給別人聽,讓學生想說、會說。逐步練就“會學”的本領,注意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說過程:

這節課以明明的一天貫穿始末。這樣設計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提高他們的興趣。低年級的課堂上學生的注意力不能堅持,這是我們普遍存在的問題。所以,讓學生在整節課上都以飽滿的情緒貫穿始末,是我在這節課堅持的理念。

一.創設情境。

本課以明明的一天貫穿始末。

1.課件演示。上午,來到了公園。

提問:觀察,你們知道了什麼?

2.過渡到第二個情境,中午,明明來到了紅紅家裏,進到屋裏,卻發現那兒還有一個明明,和自己一模一樣,他做什麼動作對方也做什麼動作,爲什麼會有兩個明明呢?誰是真正的明明呢?你們能幫明明解開這個謎嗎?

透過引導學生觀看這兩個情境,不但使學生初步感知了鏡面對稱的特點,而且也使學生直觀地感受到了對稱美,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引導學生進一步的探究打下了基礎。

3.學生會答,是個鏡子。

(1)組織學生拿出鏡子,隨意活動,照一照,觀察人與像之間的關係。

(2)在小組內,議一議。

(3)組織學生彙報交流、說一說。

透過照一照、議一議、說一說等活動,直觀、生動地認識了鏡面對稱現象,認識了鏡面對稱的特點。

課件過渡第三個情境,課件語音,明明說:“我向前走一步,鏡子裏的我怎樣運動呢?”紅紅說:“我左右手拿不同的東西時,鏡子裏的是怎樣拿呢?”

(1)讓學生先想象以後,再發言。

(2)組織兩個學生親自在全班進行驗證。

(3)組織學生彙報交流。

透過學生的想象、驗證,不但又一次讓學生直觀感受了鏡面對稱的性質,而且有利於學生的想象力和空間觀念的培養。

二.實踐應用。

1.進入第四個情境。配音:“咦,這是什麼呢?”學生會很快答:是隻蝴蝶。

提問:怎樣做才能看見一隻完整的蝴蝶呢?學生回答後,課件演示一遍。

要求以組爲單位,拿出準備好的圖片,進行照一照,能知道它們分別是些什麼。

指名學生上臺演示。

2.進入第五個情境。配音:“哪個是她們是在鏡子裏看到的樣子呢?”

指名選擇,並說出爲什麼?

3.玩遊戲,比一比誰的反應快。

遊戲要求:老師做動作,要求學生做鏡子裏的動作。看誰反應快,誰能堅持到最後,誰就是勝利者。

透過想一想、照一照、連一連、圈一圈等活動。加深了學生對鏡面對稱的性質的理解,使學生親身體驗了數學與日常生活之間的密切關係,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像力。

明明的一天結束。

三.全課小結。

同學們,今天,明明很高興,因爲他學習了很多的數學知識。他知道了(指着板書)物體和像上、下位置一樣,左、右位置對換,前、後位置一樣。其實,物體和像也是一種對稱,我們把它叫做鏡面對稱。

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節對學生進行的是道德教育。是在學生學了責任的含義、產生及身份不同責任不同等內容的基礎上,來學習分析承擔責任的代價與回報,不承擔責任的後果。爲下一節學習打下基礎。本節具有承上啓下的重要作用。

現實生活中影響學生承擔責任的原因很多,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受社會上拜金主義影響一切向“錢”看,使學生人生觀、價值觀變得模糊,更談不上責任感。二是離異單親、貧困、暴富等特殊家庭比例的增多。這些不利的家庭環境的影響,給學生帶來了多種多樣的心裏衝突和精神危機,使他們喪失了應有的責任心。三是受獨生子女家庭教育中不利因素的影響。他們的獨立能力太差,責任意識欠缺。因此,就需要幫助學生認識承擔責任的必要性,承擔責任的代價與回報就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透過對身邊大量承擔責任事例的討論與分析突破教學難點。

二、 學生狀況分析

現在的中學生獨生子女較多,大多數在家嬌生慣養,他們獨立能力太差,責任意識欠缺。對學生進行責任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三、 教學設想

在教學中採取小組合作探究法、問題分析法、情景教學法等教學方法。由於初中生認識水平有限,社會實踐少,運用能力較差,因此透過情景教學法,引導學生用書本知識分析社會熱點現象使教學適應目前社會的變化。情景教學法還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使枯燥的理論變得豐富多彩。同時,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只有集思廣益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情景,透過討論或辯論的方法大家一起合作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四、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責任面前學會正確地選擇,增強責任意識;對自己的責任有明確地認識,勇於承擔責任,努力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

2、能力目標

提高負責任的能力,明確自己應承擔的責任,爲自己負責,爲別人負責,爲社會負責;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責任意識,提高感悟認識能力,能夠辯證地看待責任,積極地面對責任。

3、知識目標

明確承擔責任的代價和意義,知道承擔責任需要我們付出一定的代價,同時也會給自己、給他人、給社會帶來許多好處。

知道不承擔責任對個人,對他人,對社會的`危害。 。

五、教學過程:

(一)匯入:

由平時的作業完成情況調查很自然地引出責任,過渡自然,學生容易接受

(二)共同探討:承擔責任的意義與代價

(本環節主要採用“情景教學法+問題分析法”來進行新授知識的教學)

活動一內容:視頻播放《一節課》。

學生分組討論:1、爲什麼李明老是完成不了作業?

2、爲什麼張華努力學習,還競選班長?

3、李明不完成作業,結果如何?

設計的意圖:視頻播放引起學生的興趣,可以透過觀看視頻,使學生充分意識到承擔責任是需要付出代價的,但同時也可以給自己帶來好處,不承擔責任是要付出一定的後果,學生透過討,知道承擔責任不僅要付出一定的代價,而且會獲得一定的回報。在此,可以讓同學們列舉一些英雄人物的光輝事蹟,由此產生的意義。起到對知識和情感的提升作用,進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中間穿插最美教師“張麗莉”的英雄事蹟,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共鳴,另外再透過視頻《陝西延安“8.26”特大交通事故8人被刑拘》,使學生更加明白不承擔責任的後果有時是非常巨大的。

六、課堂小結

設計的目的:從負責任的意義及代價到不負責任的後果的比較中再來認識,我們應該怎樣選擇?得出行爲啓示:“一個人應對自己的行爲負責,對社會負責,努力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歸結到本課的落腳點,實現教育目的。

七、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運用直觀式,這樣看起來條理清晰,思路明確,重難點突出,學生容易知道本課的基本知識,便於今後複習、掌握。

說課稿 篇4

一、《世界之窗》這一課是浙教版《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取名爲“世界之窗”是希望爲學生開啟一扇瞭解世界、認識世界的窗戶。

二、教學目標根據新課程標準及我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將本課目標爲以下兩個

1.知道黃、白、黑三個人種的主要特點及其主要分佈區域。

2.瞭解不同人種中的傑出人物,明白各個人種都爲世界創造了財富和文明。

三、教學重難點四年級的學生仍具有較強的自我中心意識,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知道三大人種的主要特點及在地球上的大致分佈情況。難點是:尊重、欣賞不同人種的不同文化。

四、教學方法針對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在教法上,我主要採用創設情景、小組合作等活動方式。

五、教學準備爲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學生在課前搜尋世界傑出人物的資料,我將準備三大人種分佈圖,傑出人物的圖片、資料。以及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倡導教師應是學生的支援者、指導者、參與者。因此,我將本課的教學內容設計爲一下三個環節:(一)匯入(二)學習(三)拓展

(一)匯入 播放學生感興趣的視頻《北京歡迎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從奧運會中引出課題。透過播放北京奧運會入場儀式片斷引出學習的內容。

(二)學習 讓學生透過對視頻的觀察,去發現運動員不同的膚色,再讓學生根據我從視頻中截取的三張圖片近距離觀察,從而引出三大人種。接着我出示三張三大人種的小孩子圖片,讓學生觀察,並與同桌相互討論,總結出三大人種的不同長相,我作適當的總結。透過“同住一個地球,爲什麼人類的長相不一樣”這個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並引出來下面要學習的內容。讓學生透過小組討論,再結合教師的總結,明白了原因,並清楚了三大人種的分佈區域。在這其中我適當的穿插了一道連線題,目的是爲了加深學生對三大人種分佈區域的映象。再介紹三大人種時稍微補充了其他小人種的一點知識,讓學生明白地球上並不只是三大人種的存在,還有其他人種的。 出示三張奧運會運動員圖片讓學生猜,其目的是引出讓學生來說出自己所搜尋的一些不同人種的傑出人才。從而讓學生明白每個人種的人都是優秀的,讓學生學會尊重每一個人種的人。在這一整個環節中,我儘可能地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體,讓他們透過不同方式的討論,把自己的疑惑在討論交流中解決。

(三)拓展 在這個環節我主要安排了兩個內容,一是對本節課所學內容的鞏固複習,二是佈置下一節課要學習的內容,讓學生去網路上查找資料,在這裏我給學生提供了一個網站。

七、板書設計根據本課內容,我設計的板書相對來說就是簡單明瞭。

八、教學理念最後說一下我的設計理念。我以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爲基礎,結合學生心理、生理特點,在活動中,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與主動性。力求把教學活動與學生生活經驗相結合,在參與合作中體驗分享的快樂,使學生形成新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一)本課的地位與作用

《孔子與老子》是嶽麓版高中歷史必修三第一單元第1課的內容。本專題着重講述“中國古代主流思想的演變”及儒家思想發生、發展的歷程。民族傳統文化是培育和宏揚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孔子創立的儒家思想在中國歷史文化中,處處呈現其永恆的價值與生命力,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老子創立的道家思想對中國哲學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學習本課對培養學生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知道孔子和儒家、老子和道家,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主要方面、內在聯繫及其在中國傳統文化上的地位。

2、過程與方法

透過對歷史圖片和《論語》、《道德經》摘錄材料的解讀,獲取有效的歷史資訊,理解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

透過主題活動的討論,使學生把握傳統文化的現實意義,領悟做人道理,選擇行爲方式,實現“自我教育”。

透過對孔子、老子思想體系的評價,培養學生正確評價歷史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儒家的仁愛思想和以德治國主張;領會道家的智慧,認識孔子和老子兩位思想家對後世的深遠影響,培養對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三)說重點與難點

1、重點

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現實意義 。

依據:孔子思想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和重要體現。

突破:透過圖片和文字材料,讓學生提取有效資訊,走進孔子、解讀孔子,把握其思想。

2、難點

理解“仁”、“禮”、“道”等概念;體會老子思想的智慧。

突破:透過當前社會的真實事例和形象的漫畫,來加強和昇華學生對傳統文化內涵的把握。

二、說學情

教學的對象是高二學生,他們思想活躍,正處於心理情感走向成熟的關鍵期,具有了一定的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初步的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隨着儒家思想在當今世界影響的日益擴大以及儒家傳統思想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學生對這部分內容往往又具有較強的求知慾。但他們對傳統文化接觸較少,且意識形態的內容一般又較爲抽象,需要透過多種方式豐富課堂,激起學生探究和學習的慾望。

三、說教學與學法

根據教材和學生情況,本課我主要以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爲依據,圍繞把握“傳統文化內涵”這一主線,將教學過程分解成三個環節:自我探究、自我感悟和自我告白。這三個環節層層遞進,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從而有效實現教學目標。

本課主要採用探究式教學、情境性教學和主題活動評價法。透過學生“自我探究”,領悟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內涵,領悟做人道理,選擇行爲方式,實現“自我教育”。 結合圖片、文字材料、視頻等方式,以“話──選──品”三環節創設情境,讓學生走進歷史,建構自己認識和情感,更爲深刻把握傳統文化的內涵。這不僅培養了學生具有獨立、自主的主體精神,而且營造了教學氛圍、激發學生情感。

四、說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展示介紹)

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主題————“紀念先哲孔子,弘揚傳統文化,實踐科學發展,建設和諧社會”

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與社會生活的聯繫,體會傳統文化的價值。

講授新課

一、孔子學說

1、走近孔子

(一)孔子其人

創設情境“孔子2559歲”:2500多年的歷史風塵使孔子的面目變得複雜而神祕。由小組成員彙報孔子生平及在中國歷史不同時期人們對其認識評價情況,其小組成員配合彙報內容同時展示相應圖片。

(二)孔子思想

包括三個方面:政治思想、哲學思想、教育思想。以《論語》爲

載體,結合簡潔易懂的材料,講授孔子的仁、禮、鬼神觀及教育思想。

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是“仁”和“禮”,透過幻燈展示《論語》摘錄的材料,學生在誦讀的基礎上透過模擬對話、情景體驗加強直觀感知。

設問一:瞭解了孔子的思想內涵,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一方面?

(學生髮表自我感受,教師引導)

設計意圖:在本目教學過程中,展示豐富的材料和圖片,主要由學生分組自主開展探究過程、自主完成探究結論。有效把握了學生知識建構的自主性,這樣既掌握了知識,又增強了學生從史料中提取有效資訊的能力。

2、品讀孔子

(播放視頻)

設問二:于丹,北京師範大學一位普通教師,僅僅因爲在央視開講《論語》7天而迅即“紅”遍全國,受到這麼多人的喜愛和追捧,乃至成爲一種罕見的“現象”。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一個值得媒體關注和思考的奇蹟。對此現象你怎麼看待?

設計意圖:透過這一主題活動的討論,引導他們認識《論語》內容的精髓對當今社會的正面意義,深化對中華傳統美德的認識,認知過程與情感體驗過程實現了有機結合,導行相互促進,道德認知的內化爲學生良好品德行爲的形成和發展產生積極作用。

思考:評價孔子的歷史地位

在世界文化史上產生重要影響——“澤被東西”

二、老子學說

1、走近老子

(一)老子其人

簡要介紹

(二)老子思想

以漫畫形式引導學生把握其道是萬物本原、辯證法、無爲而治的思想內涵。

設計意圖:透過形象生動的漫畫,能激發學生探究和學習的強烈慾望,更好的把握老子抽象的思想內涵。

2、品讀老子

教師引言:現代人處在緊張的生活節奏下,心理需要按摩,我們講《老子與現代人的心理健康》;現代人關注身體健康,就講《老子談飲食之道》;現代人渴望成功,就講《老子談成功之道》;現代人在競爭、職場、人際關係等方面有許多困惑,就又連續講了老子智慧的一系列的解讀和運用。

(出示《道德經》摘錄材料)

一件事情,一種東西,一般人注意到正面,老子卻看到了反面。

設問三:現實生活中哪些觀念能找到老子思想的影子?

提示:老子的虛懷若谷、寬容謙遜的思想,恬淡素樸、助人爲樂、反對爭名奪利的思想,以柔克剛、以弱勝強的思想等,都能在現實生活找到影子。

課堂小結

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思想最自由、最活躍、最富有創造力的時代,有人認爲孔子的思想有保守之處,老子的主張有消極的地方,你的看法呢?

思想昇華

“一個國家,沒有先進的科技,一打就垮;沒有民族精神,不打就垮。” ——楊叔子

設計意圖:新課程歷史教學中,學習不再是單純的理論化書本知識的學習。應該注重學生的情感態度培養,拉近學生與高深文化內涵的距離。感受認識民族傳統文化是培育和宏揚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

課堂練習

列表歸納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及歷史影響。

教學反思:

1、本課設計能結合圖片、文字材料、視頻等方式,以“話──選──品”三環節創設情境,展開教學,設計一系列問題,啓發學生思考,並得出結論,讓學生走進歷史,建構自己認識和情感,更爲深刻把握傳統文化的內涵。

2、能準確把握高中生心裏特徵和思維特點,聯繫傳統文化與社會生活現象,注重學生的情感態度培養,拉近學生與高深文化內涵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