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精選說課稿範文集合5篇

說課稿2.06W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說課稿範文集合5篇

說課稿 篇1

各位同仁、各位評委: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畫角,下面我就從教材的地位、教學目標、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課堂小結、板書設計、反思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的地位

畫角是在學生直觀認識銳角,直角,鈍角以及掌握角的度量的基礎上教學的,學習這些內容,對於進一步學習空間與圖形的認識以及發展空間觀念,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學習“畫角”之前,學生對於角已有一定的認識,已能對角進行分類。

二、教學目標

根據對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對教材的分析,並根據四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透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小組討論等活動,使學生明確各種角的特徵。

技能目標:能夠用量角器畫指定度數的角,會用三角尺畫30°,45°,60°和90°的角。

情感目標:使學生能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並獲得成功的體驗,形成各類不同的角的表象,發展空間觀念。

本着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難點,教學的重點是怎樣用量角器畫角的方法,重點的依據:只有掌握了用

量角器和三角板畫角,才能理解和掌握畫任意一個角。難點是準確畫出指定度數的角以及用三角板畫角的和與差。這部分知識比較抽象,學生沒有這部分的知識基礎。爲了講清知識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內容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三、教法學法 (一)教法

考慮到我校四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採取學生活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的參與活動,從擺活動角到體驗畫角,學生能夠把量角的方法遷移到畫角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而且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願望。

當然教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本人試着透過多媒體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三角板畫角的探究興趣,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時也體現了課改的精神。

基於本節課內容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活動探究法

引導學生透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爲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2、直觀演示法:

利用動畫的演示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3、集體討論法

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本節知識的認知更清晰、更深刻。

(二)學法

我們常說:“掌握好的學習方法是成功的充要條件”,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爲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自主探究法、分析歸納法、總結反思法。

四、教學過程。

爲了突出重點,分散難點,營造獨立,自主的學習氛圍,在整個教學過程設計中,我力求充分體現以“學生爲本”的教學理念,設計了五個環節。

(一) 複習舊知,激發興趣。

1、把下列各角填入適當的括號內。

銳角、鈍角、直角、平角。

2、說出下列各角。 3、思考:我們已經學過量角的方法,如果知道一個角的度數,怎樣畫出這個角呢?

【設計意圖:本環節在舊知的複習中引發學生的求知興趣,從已有量角的經驗出發,爲畫角的引入做鋪墊。】

(二) 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教師明確研究任務:畫一個60°的角。

2、利用活動角,滲透角的畫法。

引導學生自主活動:

(1)利用活動角和量角器,想辦法擺一個60°的角。

(2)同學之間互相利用量角器檢驗。

(3)請擺得比較準確的同學介紹擺角的方法。

(4)嘗試擺不同的角。

3、引導學生學習角的畫法:

要求:利用量角器畫一個60°的角,畫完之後再用量角器量一量。 引導學生活動:

⑴嘗試並體驗畫一個60°的角。

⑵質疑,提出自己畫角時遇到的問題。

⑶請學生介紹自己畫角的技巧。

【設計意圖:從動手操作擺,到參與探索畫。給予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和思考空間,以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實踐性】

4、教師演示角的畫法。

5、討論畫角的步驟。

一畫線,二重合,三找點,四連線,五標度數,六檢查。

(三)歸納小結,質疑問難

1、引導學生小結“角的畫法”

2、讓學生質疑問難剛剛出現的問題。

師:大家有什麼需要請教或者提醒別人注意的問題嗎?

【設計意圖:本環節意在讓學生滲透畫角的方法,重視自己的問題,找出自己所犯的錯誤,從而真正掌握畫角的訣竅】

(四)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1、用量角器畫出30°的角。

集體訂正。提問:如果不用量角器,你能準確地畫出30°的角嗎?(提醒學生利用手中現有工具——三角板)

2、讓學生畫45°的角,由學生代表展示這兩種方法。

3、提問: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畫出哪些角?

我們常用的一副三角板有兩個,每個角的度數如下:

下面我們來畫一畫。

⑴動手嘗試:分別用一塊三角板畫角。(直接畫30、45、60、90) ⑵使用兩個三角板用加或減的方法畫角。

⑶合作交流,按照同樣的畫法還可以畫出哪些角?

(加一加75、105、120、135、150,減一減15度等)

【設計意圖: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完成了知識的學習。在小組的共同活動中,獲得了兩種畫角的方法,還透過合作得到了自己未曾發現的一些角,這樣使學生體會到合作的愉悅。】

4、讓學生畫出20°、70°、95°、135°和165°的角,比較與三角板的畫法,發現問題:

用三角板不容易畫出的角,而用量角器能準確地畫出,三角板在畫角時是有侷限性的,所以,在畫角時應該根據角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方法。

說課稿 篇2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北師大版《歷史》八年級下冊第17課《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我將主要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學生情況、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七個方面來說。

一、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是第四單元《人類祖先的基業—古代世界》中的重點課文。主要講述了在人類的發展歷程中,土地肥沃、水利資源充沛的大河流域促進了農業的發展,孕育了人類社會的早期文明。四五千年以前,在埃及的尼羅河流域、中國的長江和黃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恆河流域、西亞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先後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奴隸制國家,四大文明古國最終形成。遠古文明所蘊含的特徵和人文精神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本課內容分爲三部分:“神奇的金字塔”一目主要講述埃及文明的形成和舉世聞名的金字塔;“《漢謨拉比法典》”一目主要講述古代巴比倫王國的建立和《漢謨拉比法典》的`內容與實質;“‘種姓’的國度”一目主要講述印度的種姓制度和佛教的產生、傳播。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內容和學生情況,圍繞三個教學維度,確立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

(1)知道古代埃及金字塔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蹟。

(2)瞭解古巴比倫的《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體系完備的法典。

(3)瞭解古代印度種姓制度和佛教的興起。

(4)瞭解人類早期文明產生的自然地理環境。

2.能力目標 :

(1)運用論從史出的方法,說明古代埃及金字塔、古巴比倫的《漢謨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都是奴隸主剝削壓迫人民的歷史見證。

(2)瞭解這些地區的自然地理環境,分析它們與亞非文明的內在聯繫,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

(1)認識到金字塔是古埃及中央集權制度的歷史見證,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蹟。

(2)分析《漢謨拉比法典》是統治階級統治人民的工具。

(3)分析種姓制度所體現的階級本質是等級制度。

三、教學難重點

1、教學重點:亞非文明的突出成就。

2、教學難點:佛教的興起。

四、學生情況

八年級的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歷史知識和綜合分析能力,爲教師在教學上提供了較大的空間。同時他們對古代歷史比較感興趣,尤其金字塔的那份神祕,但他們只瞭解一小部分,而且較模糊。我爲學生準備了許多材料,爲他們探索並揭開古代的神祕面紗做了充分的準備,使他們由模糊變得清晰。

五、教學方法

(1)給學生以探究性的角色任務,培養學生自主、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利用多媒體進行直觀教學。

(2)藉助歷史圖片、地圖等進行教學,使學生能從直觀生動的圖片中形成完整的思維。

六、教學過程

(一)問題匯入:

提問學生四大文明古國的組成

(二)教學過程開展 :

1、神奇的金字塔

第一步:瞭解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利用一句讚美尼羅河的詩,引出尼羅河對埃及人民的貢獻,從而說明尼羅河是埃及的母親河。使學生認識到尼羅河是人類早期文明的搖籃之一。(體現了對學生識圖能力的訓練。)

第二步:透過閱讀課文了解古埃及的統一情況。(體現了對學生的知識傳授。)

第三步:讓學生列舉埃及的文明成果,並展示自己對金字塔的瞭解,金字塔:它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是用來儲存法老屍體的墳墓,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胡夫金字塔。(體現了對學生表達能力的訓練。)

第四步:利用圖片加深學生對金字塔的認知,並組織學生討論“金字塔的修建說明了什麼?”(體現了對學生分析能力的訓練。)

第五步:教師結合學生回答,進行總結。(體現了對學生的情感教育。)

2、《漢謨拉比法典》

第一步:讓學生觀察地圖說出古巴比倫的位置,認識到兩河流域是人類早期文明的搖籃之一。(體現了對學生識圖能力的訓練。)

第二步:瞭解阿摩利人建立古巴比倫王國的基本情況。(體現了對學生知識的傳授。)

第三步:引出古巴比倫的文明代表——《漢謨拉比法典》,然後讓學生看書,瞭解《漢謨拉比法典》的具體內容,並總結出歷史地位,內容構成等。由古柱引出“君權神授”思想。(的體現了對學生知識傳授。)

第四步:摘錄一些法典內容,組織學生讀、議。(體現了對學生分析能力的訓練。)

第五步:總結出《漢謨拉比法典》的實質。(體現了對學生的情感教育。)

3、“種姓的國度”

第一步:找出古印度的位置,認識印度河和恆河是人類早期文明的搖籃之一。強調古印度與今天印度的範圍不同。(體現了對學生識圖能力的訓練。)

第二步:閱讀課文了解雅利安人統一古印度的過程。(體現了對學生的知識傳授。)

第三步:透過出示新聞報導引出“種姓制度” ,再結合課本內容,對這一制度進入深入瞭解。(體現了對學生分析能力的訓練,同時也是情感的教育)

第四步:透過對“種姓制度”的影響展開討論,過渡到佛教的興起。(解決本課的難點問題)

第五步:透過閱讀課本,瞭解佛教的相關知識。(體現了對學生的知識傳授。)

第六步:簡要講解佛教的教義,表明佛教最終會成爲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聯繫已有知識,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四)課堂總結

圍繞出示的問題讓學生談收穫,然後出示總結的內容。(對本課教學目標的整體總結)

七、板書設計

以表格的形式,師生共同完成本課的板書內容,及時鞏固。

說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班的數學活動《數數蛋寶寶》。

一、設計意圖

幼兒喜歡小動物,對動物賦予了人性化的情感,尤其是小班幼兒,年齡小,屬直覺行動思維階段,他們對數概念的獲得需要運用大量的操作活動和遊戲來完成。因此,本次活動我抓住小班幼兒“泛靈”這一生理特性,以幼兒愛不釋手的蛋寶寶爲載體,讓幼兒在生動有趣的故事及遊戲中體驗點數的樂趣,學習手口一致地點數5以內的數量物。

二、說教材

這一活動的要求是幼兒能點數5以內的數量物,因此我根據《綱要》中指出的:“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爲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要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爲指導思想來設計此活動,讓幼兒能大膽地參與活動,積極地投入實踐中去,在實踐中獲取關於5的點數的知識和經驗以及操作的能力。

三、說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確立了情感、能力、探索認知、操作等方面的目標。具體目標是:1.積極參與點數活動,大膽迴應老師的提問。2、學習手口一致有序地點數5的數量物,並說出總數。3、透過操作活動,發展幼兒手、眼、口、腦的協調能力。本次活動的重點是手口一致有序地點數5的數量物,難點是引導幼兒說出總數。

四、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爲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透過與環境、材料相互作用獲得發展的;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我既進行了物質準備又考慮到幼兒的知識經驗準備。

1.知識經驗:有點數4以內數量物的數學基礎以及排序的概念。

2.物質材料:歡快的音樂,故事《雞媽媽孵蛋》及圖片,裏面裝有小動物的蛋寶寶人手5個,裝蛋器、簍子人手1個。

3、環境準備:佈置好鋪有稻草的場地,擺好若干雞蛋。

五、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學習活動的支援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活動我除了和幼兒一起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還挖掘此活動的活動價值,採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活動中我運用了以下教學法:

1、操作法。活動一開始,我就設計了獨立探索(撿蛋)和互動分享(數蛋)兩個環節,給每個幼兒充分操作、交流的時間與空間,引導幼兒在體驗中找到點數的規律,讓每個孩子在獨立操作、親身體驗中找到答案。

2、遊戲教學法。遊戲是幼兒園教學的靈魂,更是小班數學教育的靈魂。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活動要讓幼兒保持興致、驚喜不斷,才能夠吸引幼兒注意,進行有效教學。活動中我創設了奇趣的數學點數遊戲,如“孵蛋”“剝蛋寶寶”等,讓幼兒對點數始終興趣不斷。

3、啓發引導法:在活動中我透過啓發幼兒積極思考,引導孩子們主動建構知識,獲得能力。

(二)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人,以幼兒爲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索活動,

不僅提高了幼兒探索能力,更讓幼兒獲得了學習的技能和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本活動採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究學習。讓幼兒自己動手點數,自己將蛋放入裝蛋器中,自己把蛋寶寶剝開。

2、交流表達法:同伴間相互交流探索問題。在交流的過程中既能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將自己獲得的經驗與同伴交流分享,使《綱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動”得到真正體現。因爲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創設了撿蛋,數撿,剝蛋寶寶的環節,讓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並且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

五、說教學程序

1、設定情景,帶幼兒去戶外撿寶貝,引起幼兒的興趣。

2、讓幼兒動手操作,按教師的要求撿蛋,放蛋。在活動中,我先要求幼兒撿五個蛋,讓幼兒接觸5的點數,並複習了幼兒4以內點數的能力,再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把蛋放到裝蛋器中,讓幼兒手口一致放一個數一個,大聲的點數。

3、數蛋:綱要中指出“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索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索的過程和方法。”在數蛋的時候,讓幼兒能手口一致點數,並讓幼兒自己探索點數的順序。

4、送蛋:讓幼兒學會分享,在這個過程中反覆感受、反覆體驗以突破難點。

5、孵蛋:爲了讓活動更有趣,我設計了“雞媽媽孵蛋”的故事,並讓幼兒自己參與孵蛋,孩子覺得很新奇,也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

6、剝蛋寶寶:最後這一環節,讓幼兒體驗到驚喜。剝開蛋蛋,發現了有那麼多的小動物,增加了孩子的科學知識,也讓幼兒從中體會到快樂,同時巧妙的利用點數5只小動物達到了進一步複習鞏固點數5的目的。

7、結束活動:小朋友和老師一起跟着音樂,快樂的舞蹈,讓孩子一直在活動中感受到快樂的氣氛。

六、說特色:

1、我們自己製作的裝有小動物的蛋寶寶和裝蛋器是本活動的一大亮點,圍繞蛋寶寶爲中心,利用數蛋、裝蛋、剝蛋來開展5的點數活動,深深地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又自然地引導幼兒在操作中獲得發展。

2、設定了生動有趣的教學環境,讓孩子們彷彿置身於蛋的世界,充分享受輕鬆愉快的場景,並在遊戲中快樂地學習。

3、在數學活動中滲透科學知識。

說課稿 篇4

1.說教材

“摩擦力” 是高一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第三節的內容,是本章的重點內容之一;本章講述力的基本知識,它是整個高中物理的墊基石,所以本章知識教學的好壞關係到高中物理教學的成敗,因此本章的教學尤其重要。本節內容放在學習了彈力之後,降低了學習的難度,而且摩擦力是常見的三種力之一,學好本節內容,有利於學生下面對物體受力分析的學習。此外,摩擦力的知識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因此學習它有廣泛的現實意義。

本節的特點之一是,本節的知識與初中的相關知識相銜接,降低了初高中的臺階;特點之二是,演示實驗和探究實驗直接使學生參與到探究知識的過程,體驗學物理的樂趣;

爲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質,從“三維目標”培養學生。按教學大綱要求,結合新課標提出以下教學目標:

⑴知識與技能:

1.知道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的產生條件,會判斷它們的方向。

2.透過實驗探究靜摩擦力的大小

3. 透過實驗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4.知道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並能解決實際問題。

⑵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和實驗分析能力。

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向學生滲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辯證思想。

如果能抓住摩擦力的產生條件,從而判別摩擦力的類型和方向,也就把握了本節課的要領。所以在本節的教學中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

(1)教學重點:

1.靜摩擦力的產生條件及大小計算,正確理解什麼是最大靜摩擦力。

2.滑動摩擦力的產生條件、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

高一學生的思維具有單一性,定勢性,他們易接受相對形象的滑動摩擦力,而對相對抽象的靜摩擦力方向的判定,普遍感到有些困難,因此對靜摩擦力方向的判定是本節內容的難點,準備在下節課重點介紹靜摩擦力方向的判定和滑動摩擦力的應用。本節課的重點是兩種摩擦力產生的條件,和兩種摩擦力大小的影響因素。

(2)教學難點:對靜摩擦力存在的認可和決定靜摩擦力的大小影響因素。

2.說教法

物理教學是以實驗爲基礎的,重在啓發思維,教會方法。

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透過探究實驗使學生感受到滑動摩擦力和靜摩擦力的存在,並引導學生分析其規律和區別,使學生體驗發現知識的樂趣;另外透過做實驗運用控制變量法,引導學生髮現規律並理解其物理內涵,使學生全面理解教材。因此,這節課可採用綜合運用直觀演示、講授、討論並輔以電教手段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教學中,加強師生間的雙向活動,啓發引導學生積極思維。

3.說學法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現代教育更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以初中學過的摩擦力的知識爲基礎,引導學生將正壓力與上節課彈力的知識相聯繫,在實驗中總結出摩擦力的規律。巧用提問,評價激活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鬆,自主,討論的學習環境下完成學習任務。最後讓學生自由發言,舉出生活中一些有關摩擦力的例子,做到從實踐到理論,再從理論到實踐。

4.說程序

從以上分析,教學中以瞭解、學習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爲基礎,掌握知識爲中心,培養能力爲方向,緊抓重點突破難點,設計如下教學程序:

1.匯入新課(這部分教學大約需要3分鐘。)

(課件展示生活中摩擦力)提出問題:在我們的生活、身邊同學們能不能舉出一些有關摩擦的例子? 學生自由回答課堂的氣氛活躍。讓學生將手指壓在導學案中的四種材料上往前,往後摩,從而感受摩擦力的存在,結合導學案第一部分啓發學生體驗思考不同摩擦力的區別和產生條件,讓學生的思維進入新課的軌道。

2.新課教學程序如下(這部分教學大約需要30分鐘)

(1)靜摩擦力:

實驗演示→得到什麼是靜摩擦力及其產生條件→實驗分析→得到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的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着重突破學生對相對運動趨勢的理解,可利用刷子實驗演示或用“假設法”(即假設接觸面光滑,則相互接觸的物體一定相對運動,那麼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也就不難判斷了)→由受力平衡狀態確定靜摩擦力的大小具有被動性。透過對由傳感器得到的圖像分析,和實驗觀察驗證,得出最大靜摩擦力的存在,知道靜摩擦力的變化範圍與最大靜摩擦力與壓力有關。並引出滑動摩擦力。

(2)滑動摩擦力:

提出探究目標討論影響因素→提出研究方法---控制變量法→實驗方案設計→選擇實驗數據處理方案→探討試驗中的注意事項→計時實驗探究,結合導學案第二部分完成實驗。

對實驗過程和結論進行評估和交流。

①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積無關。

②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正壓力成正比,其比例係數由接觸面的材料決定,稱之爲動摩擦因數(μ)即: F=μFN

③“μ”跟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的材料有關,還跟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沒有單位。 [閱讀P59表1瞭解幾種材料間的動摩擦因數]

在上面的實驗中,我們還可以得出一些其他結論:

①與面積無關;

②在速度變化不大的情況下,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速度也無關。

4.結合導學案第三部分師生一起總結回顧本節課的收穫。

並提出下節課的目標.

5.板書板畫

結束語

在以上設計中,我力求體現“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教學理念,突出物理學科以實驗爲基礎的特徵,積極倡導“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氛圍中學習,從而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主動自主學習。當然,教學中情況千變萬化,這還要根據學生的需要和課堂上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學習活動,不斷地反思和總結。在此,還請各位領導、同行提出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刻》。我將從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學情分析、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這六方面分十個環節來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刻》是冀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九課。初讀此文,讓我們的心靈受到震撼,美國作家格拉迪·貝爾講述了他八歲那一年的對人生的深刻感悟:在一個春天的夜晚,他依偎在母親的懷抱裏,坐在門檻石階上,感受萬籟俱寂的鄉村夜色時對生命——這種神祕東西的獨特體驗,然後回到現實生活中,以一個成人的視角,詮釋了一個孩童看到的生命之形,聽到的生命之音,觸到的生命之感,表明一切生命的涌動都是美好的。

生命究竟是怎樣的?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刻又會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作者從一個孩童的角度闡釋了生命的內涵:“生命——這種神祕的東西,它既摸不着,也聽不見,只有大自然那無所不能、溫柔可愛的手在撫弄着它”,“地球在旋轉,江河在奔流,生命在活動”,“這就是生命,這就是最美好的時刻”。

全文共六個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開門見山,直點主題——人的一生中總有一段最美好的時刻。

第二——五自然段寫“我”八歲時在一個春天的夜晚,依偎在母親的懷抱裏,感受萬籟俱寂的鄉村夜色時對生命的的獨特體驗,表明一切生命的涌動都是美好的。

第六自然段總結全文,回扣主題。

二、說學情

我所任教的五年級學生,經過四年的語文課堂學習,透過在生活的大量積累,已經具備了較強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能夠在教師創設的情境和適當的引導下,走進文字的深處,讀出文章的深意。本課透過多種誦讀方式,引導學生充分地朗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語,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陶冶。並且針對本班中一些語文素養非常好的學生,我設計了一個拔高的教學環節:詩意的文章,詩意的表達。透過教師示範引領,激勵學生用詩的語言去理解,提高他們鑑賞能力的同時也訓練了他們的語文表達能力。

三、說教學目標

1.結合上下文,或藉助工具書理解詞語“萬籟俱寂”“烤炙”“莫名其妙”等詞語的意思。積累自己喜歡的語段。

2.默讀課文,有一定的速度。

3. 在閱讀中領悟“生命是最美好”的情感。能夠透過學習此文進而學會感悟和體會生活。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感受生活中的美好瞬間。

四、說存在的障礙和學生差異

1、這篇文章是美國作家格拉迪·貝爾的一篇隨筆,初讀此文,讓我們的心靈受到震撼,讓我們深深的感受到文章的作者在對自然景物的深情描述中,更要表達自己是在懷念一種平靜溫馨和幸福的家庭。文章中的語言充滿詩情畫意,其中有一些詞語比較生疏,學生不易理解,要藉助字典或工具書解決,或者聯繫上下文來品味與感悟,才能夠更好地領悟作者的表達深意。

2、班級中學生學習情況存在差異。因爲客觀原因,我班存在一部分對於讀書與理解有困難的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不高,與其他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差,需要教師適時抓住有利時機,進行鼓勵、引導、啓發,使其樹立學習的信心,主動參與學習。

五、說教學重點難點及突破方法

教學重點:

透過文字獲得幸福美好的感情體驗,並昇華至文章主旨。

教學難點:

要求學生多讀,教師合理引導。在閱讀中領悟“生命是最美好”的情感。

突破方法:

針對本篇課文的重點和難點,教師要抓住學生的特點與課文的內容相結合來展開突破。五年級的學生經過學習,已經具備了一些理解課文的能力。所以本課我將透過教師範讀和教學課件,引導學生憶一憶生命中的美好時刻、讀一讀文章中的生詞、品一品重點語句、吟一吟小詩、想一想我們的生活等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教學。學生在讀、看、思、議,吟中交流與感悟,教師再給予合理地引導、啓發。在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學習氛圍中,充分突破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六、本課各環節的安排及時間分配

(一)談話匯入(本環節佔4分鐘)

首先由老師的親身體會匯入新課,讓孩子感覺自然、親切。

(二)檢查預習,初步感知。(本環節佔8分鐘)

教師範讀,掌握本課重點生詞讀音,初步感知課文。學生快速默讀課文,瞭解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思考什麼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刻,並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作上標記。

(三)回憶學習方法,自學課文。(本環節佔8分鐘)

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學會自己學習。讓孩子回憶本組課文學習方法,溫故知新,進而能夠自學課文。自由讀課文,運用學習的方法自學,然後小組交流。

(四)交流所得,領悟情感。(本環節佔16分鐘)

引導學生對問題“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刻指的是什麼”,統領全文,同時,針對這一問題,要求學生展開激烈的討論,並再次閱讀課文。結合文字指導學生看圖來理解,深刻感受那種溫馨的場景,動人的畫面,深入品味第五自然末尾的語句的含義。

(五)回顧全文,拓展寫作。(本環節佔4分鐘)

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談一談自己讀後真實的感受,以老師的小詩來引導、鼓勵學生詩意的表達。

七、本課教學活動設計

(一)引進狀態,匯入課題。

(1)板書“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刻”,引用文章第一段“人,在他的一生中總有一段最美好的時刻”,讓學生回憶自己感覺幸福和美好的事或物,並交流。此時可出示圖片加以提示。

(2)(停止交流,給予肯定)

老師:那麼,現在咱們看看這篇課文告訴了我們怎樣的美好時刻。(指向標題)

(二)教師範讀

要求學生注意老師的發音、語調、語速,把握好生字詞的讀法。

(三)學顧學法,默讀學習課文。

(1)回顧學習方法,提示默讀課文的要領。

(2)提醒學生處理好文章中的陌生字詞,可以藉助工具書;找出文章中自己喜歡的句段。

(四)師生一起朗讀。

(1)詢問學生默讀情況,解決學生沒有解決的字詞問題,提醒學生在自己喜歡的句段旁做標記一會兒要用到。

(2)老師領讀,注意觀察學生口型,瞭解其對課文熟悉程度,以及有沒有明顯錯誤。

(3)抽學生分段朗讀,瞭解學生對課文的掌握程度,注意發現並糾正錯誤。

(五)老師引導產生審美體驗。

(1)老師引導閱讀。

引導中注意重難點。

首先,“我們就這樣待了很久,誰也沒有說話。”

老師:我們經常一句話來形容晚上的安靜——夜深……,對就是夜深人靜。夜晚本來就是寧靜的,兩個人“誰也沒有說話”使得寧靜變得“無邊無際”。

板書:無邊無際的寧靜。

其次,文章倒數第二自然段末尾那句:啊,在這無邊無際的寧靜中,生命——這種神祕的東西,它既摸不着,也聽不見只有大自然那無所不能、溫柔可愛的手在撫弄着它——它在活動,它在生長,它在壯大。這句話是難點,涉及到破折號的用法,可將破折號裏的內容從原句抽出這樣句子就變的容易理解了,然後講述破折號在這裏的作用,將抽出的內容再放進去,整體理解。

同學們先理解這句話:啊,在這無邊無際的寧靜中,生命在活動,它在生長,它在壯大。無邊無際的寧靜指的是什麼啊?

老師可選擇講述破折號的作用,引導理解破折號裏面的內容在整句中的作用。

(2)學生根據老師的講解再讀課文。

①.請同學們說出自己喜歡的句段。

老師根據同學們的回答寫下如下事物:

母親

看門狗

野兔、小松鼠、負鼠、金花鼠

野李子

瓜藤

根據情況定,沒有必要把描寫的事物全找出來,足夠產生審美體驗就可以了。

②.老師出示與文中提到的事物相關的圖片(學生提到的和沒有提到的),教師引導欣賞,在視覺上起到回憶和聯想,加強審美體驗。同時起到中途放鬆的作用。

③.老師提示引導學生再讀課文:作者是用喜愛的語言還是厭惡的語言來描寫看門狗、野兔、野李子等生命的?作者是不是透過對這些動植物的描寫表達了對生命的讚美之情啊?作者對上述生命做出什麼結論啊?

老師板書:在活動,在生長,在壯大

④.板書:在做引導時,在列舉的動植物前加大括號,批上“生命”二字,並適時寫上“讚美”二字,做箭頭指向“生命”,再由“生命”指向“在活動,在生長,在壯大”。

(3)引導學生分析文章最後一段,理解怎樣得出“這就是最美好的時刻”。這無邊無際的寧靜,這迷人的夜晚,這美好的感情使八歲的孩子模模糊糊地意識到:這就是生命。在母子相偎無語時無邊無際的寧靜中體味到那“不那麼寧靜”的生命,因此八歲的那個晚上,那段“待了很久,誰也沒有說話”時間就成了作者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刻。

(4)學生默讀,根據老師講解體會全文。

(5)引導學生在詩意表達中感悟生活。

出示我根據課文內容編寫的一首小詩,引導學生總結感悟全文的同時鼓勵他們詩意的表達:

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刻

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刻

是偎依在母親懷抱中

那溫馨的感覺

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刻

是森林裏小動物們

那自由的跳躍

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刻

是花草樹木悄然萌發

共赴一場春天的盟約

我們的生活往往是有許許多多的生活細節組成的,我們同學應該像作者樣,從生活的細節中感悟生活。

(六)擴展閱讀。

課餘時間,學生在家長引導下透過網絡或圖書館等資源,獲得喜歡並容易接受的閱讀素材,培養閱讀能力和情趣。

八、說板書

9 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刻

【美國】格拉迪·貝爾

無邊無際的寧靜中:

母親

看門狗

生命 松鼠、負鼠、金花鼠 在活動,在生長,在壯大

(讚美) 野李子、甜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