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精品】說課稿合集五篇

說課稿1.44W

作爲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說課稿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說課稿合集五篇

說課稿 篇1

各位領導:

大家好,今天我爲大家帶來的說課是中班下學期的美工教育活動《有趣的塑料袋》。這是一節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的美工課。因此,我在科學教育活動內容選擇上特別注意活動內容"源於生活,緣於興趣"。根據以上的情況便生成了“有趣的塑料袋”這個活動。目的在於保持幼兒們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

《綱要》中指出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導幼兒向最近目標發展區發展。在日常活動中,我們經常需要用到塑料袋,然而也時常看到孩子們把這些塑料袋拿出來當玩具,他們有的把塑料袋放在頭上當帽子;有的拿着塑料袋當風箏;還有的用塑料袋包紮糖果。這個在成人心中不起眼的塑料袋卻成爲了孩子的寶貝,捕捉到這個興趣點後,我有意識地觀察過孩子的反應,發現他們對於塑料袋的玩法顯得比較侷限,但是興趣依舊濃厚。當孩子遇到難以跨越的障礙或困難時,教師的幫助性介入可以大大促進其發展,從而幫助孩子拓展經驗,獲得知識。

二、說目標幼兒科學教育就是教師利用周圍環境,爲幼兒創設條件,提供物質材料和機會,採取不同的教學組織形式,以多種方式對幼兒的探索活動進行不同的指導與參與,讓幼兒在有計劃的活動中,獲取經驗,掌握方法,全面發展。我制定了以下活動目標:

1、能運用剪、貼、撕、畫等多種技能有創意的裝飾塑料袋。

2、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動手探索能力以及想象力、創造力及表達能力等。

3.培養孩子的環保意識。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運用剪、貼、撕、畫等多種技能有創意的裝飾塑料袋。

難點:引導幼兒發揮想象用多種方法裝飾塑料袋。

四、說準備

首先,活動準備是爲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 同時幼兒是透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因此,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

1、知識經驗準備:對塑料袋的性質有初步的認識。

2、物質材料準備:塑料袋;剪刀、雙面膠、透明膠、線、各類裝飾性材料皺紙、彩紙、即時貼、音樂等。

五、說教法、學法

《綱要》裏提出:創設寬鬆的環境,讓每一幼兒都能參與實際探究活動,感受嘗試的樂趣,感受發現的喜悅。我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性的材料,讓幼兒在操作中自主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解決問題,而我始終只是幼兒的支援者、合作者和引導者。克服傳統的說教形式,幼兒始終是活動的主體,在具體的操作中學習知識和技能,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參與法、討論法、觀察法、操作法、進行學習。遵循幼兒學習的規律和幼兒的年齡特點,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說說、做做、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

說課稿 篇2

教學設計

一、生詞引入,解題激趣。

1、出示生詞(語言)誰能把生字讀一讀?這兩個字有什麼共同點?(都有兩個“口”)說明和什麼有關呢?(嘴巴、說話)

2、CAI課件展示公雞打鳴、黃葉紛紛往下落、烏雲漫天電光閃,說說都告訴我們什麼?引入課題:這就是大自然的語言。(板書課題)大自然的語言還有哪些呢,請同學們自己讀讀書,去發現吧!

展示接近學生生活的自然現象揭示課題,使深奧的自然現象變得接近,容易理解。

二、組織初讀,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看拼音把每個字讀準,特別是生字的音,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把句詩讀通。

2、交流生字讀音情況:指名說說哪些生字在讀的時候要提醒大家注意什麼,並領讀。

3、交流通讀句子的情況:把你認爲讀得最通順的一節讀給大家聽聽,結合交流情況重點指導以下三句。

(1)你如果釣到大魚,魚鱗上有一個個圈圈。(注意輕聲音節)

(2)古老的“三葉蟲”化石,鑲嵌在喜馬拉雅山巔。(注意名稱連讀)

(3)大自然的語言啊?真是妙不可言。(“啊”變音讀n音)

(4)正確流利的讀詩句,並說說從詩中你又瞭解到哪些大自然的語言。

用學生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提醒大家讀生字的時候注意什麼,讀得最好的一節讀給大家聽,這種方式尊重學生的意個性,變“要我學”爲“我要學”。

三、品讀詩句,指導朗讀。

1、自瀆體會,哪一種大自然的語言你最感興趣。

2互動交流、點撥指導。(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進行教學)

(第二小節)

(1)CAI課件展示(一個個靜態的“逗點”變成搖着尾巴的“逗點”)這是什麼?仔細看看這是什麼?

(2)引導想象:你看小蝌蚪上下游動,招呼朋友多高興呀,它們會說什麼呢?你聽了心情會怎樣呢?該怎麼讀這句話呢?

這時學生興趣高漲,急不可待想讀書。生動的多媒體課件展示,讓:“逗點”瞬間變爲富有生命的小蝌蚪,展現了春天一派生機,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從而又理解了課文,內化了語言。

(3)自由練讀、指名朗讀、結合點評。

(第三小節)

(1)CAI課件展示一條大魚,誰知道這條魚有幾歲?你是從哪句詩看出來?該怎麼讀讓大家都知道這種大自然的語言呢?

(2)學生練讀、指名朗讀。

(第四節)

第四節主要講的是三葉蟲化石,告訴我們喜馬拉雅山曾是汪洋一片,這種漫長的地殼演變,學生缺乏感性認識,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和教師生動的講解相結合,讓學生對地殼的演變有感性認識,從而達到產生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1)指名試讀,說說這一節告訴我們大自然的什麼語言?

教師結合課件講解“三葉蟲”理解“鑲嵌”,簡單介紹“喜馬拉雅山”。

(2)“喜馬拉雅山”是那麼高,那麼大,可見遠古時候那兒的海又大又深,詩句“那兒曾是汪洋一片”該怎麼讀呢

(3)指名試讀、點評指導。

教師在引導學生反覆讀的過程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捂,在讀中培養語感,學生在實踐中學會了獨立思考,體會感情。

四、迴歸整體,賽讀拓展。

(1)賽讀:把三小節連起來練讀,比比看誰讀得好。

(2)其實大自然的語言到處都有,它們千奇百怪,妙不可言,只有仔細觀察才能發現。齊讀第一小節和最後兩節詩。

(3)拓展:你還知道大自然能告訴我們什麼?說給大家聽聽。回家也可以查找有關大自然中還有哪些語言。

說課稿 篇3

一、說內容

說課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美版六年級上冊第十課《筆的世界》

二、說教材

筆對於學生,是最常見的學習用品之一。隨着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市場上也不斷涌現出各式各樣的筆,這些筆無論在外形和功能都十分受學生喜愛。本課《筆的世界》正是以此爲切入點,帶領學生走進“設計·應用”的天地,讓學生接觸生活中的設計,並設計生活中常見的物品。

而在第10冊《杯子的設計》一課中,學生對於設計已經有了初步的瞭解。本課的宗旨是使學生進一步瞭解藝術設計與生活用品的緊密聯繫,學習掌握設計的基本方法,認識到設計要以人爲本的原則,創作出更有創意的作品,進而培養創新精神,養成善於關注身邊事物的習慣。

三、說教法學法

1、 教法

啓發想象法:朱熹說:“讀書不可只是在紙上推理義,須反就自身上推究。”想象就是一種最好的探究,有利於深入的思考,培養創新的思維,也有利於突破本科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啓發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感知想象,讓事物在自己的頭腦中構成畫面,幫助理解。

2、學法

(1)自主、合作、探究::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做人,學會創新是二十一世紀教育發展的主題。自主、合作、探究也是新課改所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合作探究有利於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創作意識,在合作中學生的思維得到互相啓發,往往能化難爲易。先在小組內合作,自學探究,然後再小組彙報,交流展示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交給全班同學共同解決。在合作時,教師應注意指導和參與,及時發現問題,引導交流,促進合作的有效性。

(2)觀察法:引導學生結合課文插圖,觀察畫面,從直觀上加深認識和理解

四、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瞭解筆基本結構和功能,學會觀察和分析筆各部分的特點和功能。

2、技能目標: 學習簡單的設計方法,能夠設計美觀與實用相結合的筆。

3、情感目標: 養成關注身邊事物的習慣,提高觀察和分析能力,瞭解設計要以人爲本。

五、說重、難點

1、教學重點 :瞭解筆設計的.兩大原則—實用和美觀,學會畫簡單設計圖設計筆。

2、教學難點 :瞭解形象與功能之間的關係,從美術的角度對筆的外形進行設計,結合實用性原則設計出造型新穎獨特的筆。

六、說教學流程

發現筆的變化美------感受筆的造型美-----探究筆的功能美------造型美與功能美的結合------“不走尋常路”筆的設計------展評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少版音樂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田野的召喚》第一課時。

1.教材分析:

歌曲《田野的召喚》是一首歡快活潑的意大利民歌。4/4拍,降E調,歌曲旋

律輕快爽朗而富有生氣,形象地表達了歌曲主人公熱愛自然、嚮往春天的美好情懷。全曲由四個樂句組成,由弱拍進入第一樂句,曲調中出現了同音反覆和帶切分音的節奏使得音樂歡快跳躍。第三、四樂句在節奏上變得較爲寬鬆、舒展,情緒熱烈。最後兩小節在四度跳進中把音樂推向全曲的最高音“ⅰ”,情緒高漲,使全曲始終洋溢着一種歡樂的氣氛。

2.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特點,以及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我從三個方面確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①認知目標:唱準歌曲開頭的弱起小節和同音反覆的音準。

②能力目標:指導學生用歡快的情緒、有彈性的聲音演唱《田野的召喚》。

③情感目標:透過對歌曲的學習,體會並表達孩子們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嚮往。

3.教學重點、難點:

①重點:完整地唱好歌曲《田野的召喚》並用歌聲表達歌曲的情緒。

②難點:弱起樂句的進入和同音反覆的音準;

找出相似樂句並唱準歌曲中出現的力度記號。

4.教、學具準備:

本課需要準備多媒體,筆記本、音像系統、鋼琴。

二、說教法、學法

爲了更好地解決教學重、難點,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法:

1.創設情境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是以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針對兒童這一特點,我將以感受“美麗的田野”貫穿課堂,充分調動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願望。

2.整體模唱

這首歌曲旋律較爲複雜,要想讓孩子們在第一課時儘快學會這首歌曲,在學唱歌曲時我將讓孩子們用“la”模唱歌曲旋律,而將歌譜的視唱留到第二課時。

學法:1.大膽放手,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

3.合作學習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唱歌曲這一環節我將充分滲透這一教學理念,透過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方式教唱歌曲,這樣不僅爲學生創設了一種民主、自由的氛圍,還能拓展學生思維,展現自我。

三、說教學過程

本課教學分五大版塊:一是趣味開場,匯入新課;二是聆聽歌曲,模唱旋律;三是學唱歌曲,提升情感;四是資源共享,課後延伸;五是再現歌曲,意猶未盡。

(一)趣味開場,匯入新課

在這一環節中,屏幕出示一段錄像——潘長江演唱的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陽》,待生觀賞完後,師簡單介紹這首樂曲的相關背景。接着師說:“今天,老師將要爲大家介紹另一首意大利的民歌《田野的召喚》,請同學們欣賞。”

【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透過有趣的錄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由一首意大利民歌巧妙地引入本課所要教授的另一首意大利民歌,在學生不經意間巧妙過渡,同時也是學生初次感知歌曲旋律,爲完成本節課的重點邁出第一步。】

(二)聆聽歌曲,模唱旋律

在這一環節中,我將逐一展示一段田野風景圖片,並用歌曲中的歌詞簡單介紹:

瞧,春天來到了,大地上充滿了陽光,綠樹發芽了,小河裏清清的流水正在歡唱。

玫瑰花上的露珠閃閃發光,百靈鳥兒在展翅飛翔……(背景音樂是教學光盤提供的伴奏旋律)

【設計這樣一個環節,是爲了讓學生了解歌曲中所描寫的美麗田野的景色,在熟悉歌詞的同時也在感知歌曲旋律。】

這首歌曲旋律較爲複雜,要想讓孩子們在本節課中能儘快學會這首歌曲,我將主要採用讓孩子們聽琴用“LA”模唱的方法學唱歌曲旋律。但由於歌曲的開頭是一個不完全小節,要學生按情緒、按節拍演唱就有些困難,於是接下來我重點解決歌曲中的幾個難點:

1.弱起樂句的進入

這首歌曲的特點就是每一句都是從弱拍開始的,如果這個弱起感覺找不好,每一句的銜接就不整齊。所以我首要解決的是開頭的弱起樂句。我將在黑板上板書,0 0 0 12 ,師先示範兩遍,請生輕聲跟唱。如果生還有困難,可以引導學生說說這是一個4/4拍的歌曲,節奏爲1234,請生先數拍子,然後師劃拍並喊口令“12起”,這樣學生很快就能唱準弱起小節。

2.同音反覆的音準

對於這一難點,我將採取多聽和打手勢的方法帶領學生反覆練習,爲了增加學生學習時的興趣我將會在反覆練習中增加“小老師”的環節,以學生教學生,使得學習更有趣。

3.相似樂句:只需在模唱時用手勢區分即可。

4.相應的力度記號,如換氣記號

這些可以在模唱的過程中一句話帶過,待生模唱較熟悉後,我提示學生歌曲裏的一個樂句就好比一句話,每句話之間都要換氣,師示範生模仿,並讓生對比加了換氣記號和不加換氣記號如何演唱更舒服。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透過反覆模唱,幫助學生腦中形成一個整體的輪廓,因爲這首歌旋律較爲複雜,學唱較爲困難,所以本課時不要求學生唱歌譜。透過反覆的模唱可以加固學生對旋律的熟悉度,爲唱歌詞起到重要作用。】

(三)學唱歌曲,提升情感

由於有了前面模唱旋律的充分鋪墊,學唱歌詞已經簡單多了,爲了體現孩子們學習的自主性,並且讓他們體會學唱的成就感,從而提升演唱慾望,我讓學生邊聽琴,邊輕聲唱詞,出現不會的地方用筆圈出,然後師生一起討論解決

待學生唱準歌詞後,我再一次出示田野風景圖片,讓生說說看到這些景色時的心情,想象一下自己身處其中的感覺,帶着這樣的感情再唱一唱。並集體討論,每句話應該用怎樣的力度或情感來演唱:

如:前兩個樂句輕一些,因爲小小的休止符通常能起到此處無聲勝有聲的作用。

後面兩個樂句要處理成漸強,尤其是最後一句要達到最強,表現了孩子們奔向大自然的迫切之情。

因爲有了前面的層層鋪墊,學生對於感情的處理基本可以做到“遊刃有餘”,最後再讓生透過“小組比賽”的方式,更好地演唱歌曲,教師作適時評價。

【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透過孩子們自主學習,體驗歌曲,表現歌曲,在不知不覺中學會歌曲,表現歌曲的情感,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

(四)資源共享,課後延伸

拓展1:我眼中的意大利:師利用多媒體簡單介紹意大利的風光名勝及音樂家。

拓展2:課後蒐集:你還知道那些意大利的歌曲。

【這一設計旨在透過簡單的介紹,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並由課堂延伸到課外。】

(五)再現歌曲,意猶未盡

大自然美麗的景色帶給我們無限的享受,讓我們帶着這份愉快的心情,伴着美妙的歌聲,結束本節課吧!

學生在歌聲中走出教室。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紅領巾胸前飄》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的主題二的內容。本節課透過描繪豐富多彩的少先隊活動,旨在引導廣大少先隊員,感受少先隊活動的樂趣,思考能爲少先隊活動做些什麼,試着出一個金點子,並付諸行動。

二、說重點難點。

“使學生感受到少先隊活動的豐富多彩,並樂於參加各種少先隊活動。”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難點。

三、說教學目標。

在本節課中,我確立的教學目標有:

(1)透過調查,瞭解自己學校組織的少先隊活動。

(2)透過收集有關少先隊活動的資料,模擬學校的紅領巾主題活動,使學生感受少先隊活動的豐富多彩,並樂於參加各種少先隊活動。

(3)使學生感受少先隊組織的溫暖,願意爲少先隊活動出謀劃策。

四、說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收集有關少先隊活動的資料,蒐集自己身邊優秀少先隊員的故事,介紹自己班級快樂生活的資料,金點子卡片。

2、教師準備:收集有關少先隊活動的音像、圖片、文字資料。

五、說教法學法。

在本節課教學中,採用小組合作、探究、資料展示法等多種形式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透過自我演練、合作學習等方法,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六、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播放歌曲《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同學們,這首歌你們熟悉嗎?對,這是《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去年同學們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少年先鋒隊,成爲了一名少先隊員,帶上了鮮豔的紅領巾,你們高興嗎?

(二)豐富多彩的少先隊活動。

1、回憶交流:成爲少先隊員以後,我們都參加過哪些少先隊活動?(慶六一合唱比賽、校園百星評比、我爲班級添光彩等)

2、是啊!少先隊是我們共同的家園,一次次有趣的少先隊活動也留在了我們美好的記憶中。昨天老師請大家調查瞭解高年級的大哥哥大姐姐們都參加過哪些少先隊活動,哪個小組願意向大家彙報彙報?

小組代表彙報。(到敬老院幫助孤寡老人打掃衛生等。)

3、咱們學校和班級組織了哪些有意義的少先隊活動呢?(學生介紹自己蒐集到的圖片資料或播放音像資料。如:學校的紅領巾廣播站,少先隊隊報的設計與製作等。調動學生參與少先隊活動的積極性,擴大學生的視野。)

4、教師展示學校和班級組織的豐富多彩的少先隊活動。

師:咱們學校的少先隊活動搞得有聲有色,不知道大家想不想看一看呢?請看大屏幕!(展示學校的少先隊活動:蓓蕾廣播站、小小紅領巾電臺、紅領巾校刊、紅領巾交通崗、手工展覽、繪畫展覽等)。你們喜歡這樣的少先隊活動嗎?

(三)模擬學校的少先隊活動:

1、那你們想不想參加這樣的活動呢?那我們今天就來嘗試一下吧。

(學生分組活動,有的製作紅領巾隊報,有的進行紅領巾廣播站的演練活動,有的模擬紅領巾交通崗,有的做環保宣傳報。教師進行指導。)

2、以小組爲單位,展示活動成果。

3、談感受:

透過剛纔的模擬活動,你有什麼感受?(引導兒童認識到,要做好這些工作是要付出一定的艱辛與努力的,而且要有一對自己進行某一方面的培養與訓練,才能更好的參加活動,才能在活動中表現得更出色。)

(四)我爲紅領巾出金點子:

1、師:我們的少先隊活動是豐富多彩的,可是也需要同學們的支援和參與,需要同學們爲少先隊活動出謀劃策。除了這些活動,你還想參加哪些少先隊活動呢?咱們一起來爲少先隊活動出金點子,看誰會成爲今天的“金點子大王”,好嗎?先想一想,再說給你的小夥伴聽一聽!每個小組出一個大家最喜歡的金點子,寫在“金點子卡”上

(給表現突出的同學獎勵貼畫,想法有創新的小組給大拇指)

2、請各組同學彙報自己組的金點子,並把金點子卡投到金點子信箱中,由班長負責下課後把大家的金點子送到學校大隊部。

(五)總結評價。

師:透過今天的活動,你對少先隊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作爲一名少先隊員,怎樣做才能讓胸前飄起的紅領巾更快樂呢?(學生交流。)

希望同學們能充分的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使我們的少先隊活動更加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