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捅馬蜂窩》說課稿範文

說課稿2.83W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捅馬蜂窩》說課稿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捅馬蜂窩》說課稿範文

《捅馬蜂窩》說課稿1

基本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可見,合作學習已成爲《課程標準》提倡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

教材簡析:

本文是馮驥才的一篇散文,他用生動的語言,引人入勝的筆調,跌宕起伏的情感變化,爲我們描述了兒時的一段難忘的回。處於好奇心,"我"捅壞了馬蜂的家,毀壞他們的生活就像一種罪孽,決心"不再做一件傷害旁人的事",並引發我們的思考——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

本文是一篇人文性很強的課文,教學目標是:

1、知識與能力目標:

透過語言文字訓練,;理解"我"思想感情的變化,產生不傷害旁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情感。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使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示的機會,培養學生合作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激發學生的主觀參與意識,在互賞互助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本節課合作學習設計:

我任教的班級是一個不足30人的小班,針對班裏學生知識基礎不等,思維反映快慢有別,自學能力高低不均但學習態度端正等實際情況,課前組織了四人學習小組,儘量使每一個小組之間的實力相對均衡。

教學中,我設計了兩次小組合作學習:

第一次合作學習的目的是透過小組合作學習,突破重難點:讓學生在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理解"我"思想感情變化的原因。

活動步驟:

1、我爲什麼又後悔了呢自瀆課文第二大段,畫出描寫我思想變化的句子。

2、小組成員進行交流。

要求:組長安排組員交流各自畫下來的句子。

每個組員針對一句話說說理解。有不同意見時等同學發言完畢,再說自己的理由。

各小組自行設計彙報的方式進行彙報。

3、其他小組評價,補充。

第二次合作學習是圍繞教學重點,使學生產生不傷害旁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情感。這正是語文課程人文性的體現。如何將工具性與人文性進行統一呢?

活動步驟:

1、課文學習完了,你有什麼想說的嗎把你的感受寫出來。

2、小組交流:

(1)每位組員讀自己所寫的感受。

(2)針對組員的內容進行修改,評價。

3、小組集體彙報。

本節課的幾點體會:

課堂上是否應該採用合作學習的方式不一定是衡量課堂教學是否成功的重要標誌,關鍵是看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必要性","有效性"如何。

(一)合作學習的必要性。

採取合作學習,不是包羅課文全部內容,不是一哄而上,更不是把問題推給學生,而是在新知的探求過程中,發揮學習小組的作用,把每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各種思維判斷和創新能力調動起來。因此,必須抓住教材的重點,難點和疑點問題,作爲小組合作學習的重點內容。最後,把各小組的學習方法,閱讀能力和疑難問題加以綜合歸納,採取最有效的方法施教。

(二)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有效的合作學習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合作技巧的指導。在學生進行活動時,教師還要隨時瞭解各組的進行情況,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進程,便於控制時間,也可以參與學生的討論,在爭論不休的討論中做好指導,同時可以瞭解到學生問題的集中點。在交流各組學習情況時,教師對於大家爭論的問題進行合理引導。

《捅馬蜂窩》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㈠謀篇立意

這是作者少年時代的故事。它真實而生動地描述了自己成長道路上的一次冒失行動:活潑好動、好奇心極強的“我”不顧爺爺的反對捅了馬蜂窩,結果遭到馬蜂的反擊,使“我”對馬蜂有了新的認識。文章描寫細緻,充滿情趣,表現了孩子幼稚、好奇的心理,以及淘氣、單純的特點。

㈡文章脈絡

全文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可分爲三個部分:

原因:奶奶的叨唸和爺爺的擔心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經過:“我”去捅馬蜂窩,妹妹由於害怕忘了事先的約定,把“我”關在門外,我被蜂蜇了。

結果:“我”被馬蜂蜇病了,並且因害怕馬蜂而不敢去後院了。

㈢寫作方法

文章最精彩的當屬“我”的心理活動的描寫了。圍繞捅馬蜂窩而產生的“我”的心理和情感的變化,像一條紅線貫穿情節的始終,牽動着故事的發展。縱觀全文,“我”經歷了“渴望一遲疑—好奇一驚呆—害怕”的心理變化過程。聽了爺爺奶奶的對話,“我”心裏“涌出一種捅馬蜂窩的渴望”,心想,那多麼有趣呀!那顆本就極富好奇的心,在爺爺“捅不得,捅不得”的勸阻聲中,越發鼓動出一種極強的渴望。雖然“我”曾因膽怯而遲疑過,最後“還是好奇戰勝了膽怯”,終於不顧一切地斷然行動了。可是,當“我”看到了馬蜂拼死的氣勢時,“我”“驚呆”了。被蜇之後,“我”再“也不敢到那通向後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些馬蜂還守在小門口等我”從好奇渴望到膽怯遲疑,由膽怯遲疑到渾然不顧,直至受驚害怕這段心理活動真實地再現了一個頑皮孩子幼稚好奇的心理,表現出孩子單純可愛、真誠善良的心地和好奇、探險的本心。

二、學情分析

透過小學四年時間的學習,學生已基本具備了識字能力,教師只需對極少數易錯字稍作強調即可;在詞語的理解上,學生已學習了不少方法,可在課前透過預習自主識字,在課堂中可分別就字詞的音形的難點和關鍵詞的詞義在交流中隨文加以檢測、指導。

在閱讀方面,學生已掌握一些閱讀方法,也有了初步感知課文的能力。課前,教師可適當佈置預習作業,促使學生藉助原有知識儲備,有針對性開展預習工作。本單元教學目標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每冊的教材中都出現過這樣的的要求。高年級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關鍵在於理解課文,認同作者的基礎上,良好的感悟語言,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描寫的精當,這是指導朗讀的抓手,教學時需注重方法,並在課內加以落實。

在理解重點句上,教師可透過各種語言訓練,針對該年段學生思維深度、言語概述能力不強的特點,強化練習。最終使學生對文字的理解不僅僅是從內容到內容,而落到思維的訓練,語言的內化,情感的認同。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本階段的教學目標及本班實際,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目標一:透過學習,認識本課的生字,並在具體語言情景中理解“遲疑”、“膽怯”等詞語。

在閱讀中自主識字,讀準“蜇”、“膽怯”等字音;掌握“蟄”、“撼”等幾個難寫字的寫法;在語境中理解“遲疑”、“膽怯”等詞語的含義,從而體會“我”內心的感受。

目標二:讀懂文章充滿情趣的語言,瞭解“我”情感的變化,有感情的朗讀。

教學時可先讓學生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理清層次,然後抓住表示“我”在捅馬蜂窩之前、捅馬蜂窩之時、捅馬蜂窩之後不同心理的重點詞句展開教學,教師重在引導學生透過品讀相關詞句,結合想象,揣摩人物心理,幫助學生梳理情感線索,體驗作者情感變化的原因,同時感受寫作方法。有感情的朗讀是本單元的教學目標,雖然在各年級段都有有感情朗讀,但在高年段關鍵是教給學生有感情朗讀的辦法。

目標三:結合自身體驗,理解作者的感受,拓展作文的選材。

新課標強調三維目標,尤其是對過程的注重。這裏的過程不僅包含掌握知識與技能的過程,還包括體會情感、提高認識的過程。在這篇文章中,透過對人物內心感受部分的研讀和想象,讓學生從內心理解作者的感受並在自己的身上找到情感的認同,感悟作者選材的技巧。

四、教學設計

研究教材制定教學目標後,我對教學進行了如上設計(詳見關於教案設計部分),着力體現以下三點:

(一)尊重學生個性化理解和體驗,以讀貫穿始終。

整堂課的教學設計緊緊抓住描寫捅馬蜂窩時的情景進行描寫,課件輔助呈現,帶領學生走進文字情境;透過品讀人物的動作,想象內心感受,體會兒童自然而純真的心靈,再以個別讀和齊讀的方式加深理解,表達情感,欣賞到人物淘氣、單純、喜歡探險、敢於嘗試的特點。在讀對、讀順、讀好的基礎上,切實指導學生讀好語言,讀出個人感受。

(二)目標達成注重方法,強化自主體驗。

新課標強調過程的體驗,強化方法的習得。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字詞教學目標的達成主要透過課前預習,課內的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反饋方法進行教學,在課文朗讀中,正音“蜇”、“怯”、“撼”等字;結合課文理解時隨機板書指導“蟄”的寫法;在課文語境中理解“遲疑”、“膽怯”。

單元目標“有感情的朗讀”也主要注重方法的指導:首先,讓學生透過默讀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理清層次,釐清文章脈絡,形成初步情感體驗,然後運用多種教學手段,理解關鍵字詞,感受作者精當的語言表達,聯繫上下文展開合理的心理想象,從而真正使學生被故事打動,有情感認同,才能做到真正的動情朗讀。

對於文字的深入理解,則透過作者對人物內心感受的描寫,在研讀中漸次達成的。這個過程,需要學生精心閱讀獲得感悟,並透過規範的表達促使其思維的發展,加深文字的理解。更需要教師在學生個性化理解的基礎上,透過巧妙地引導,層層深入,不斷拓展思維的深度,拓寬思維的廣度。對後兩次的想象是在第一次的指導下,由學生自主選擇景象的,在第一次的想象過程中,教師就抓住了方法的指導,聯繫上下文的辦法,這一部分離不開方法的指導,尤其是學生想象的合理性,語言的準確性上更需引起關注。

(三)閱讀寫作有機結合,深化主題理解。

本文不僅適合閱讀,同樣是一篇很好的例文。教學中多次設計了讀寫結合點,如,在整體感知時,感受作者的敘事脈絡(起因、經過、結果);在研讀中,體會作者情感變化的過程,並指導學生立足文字語言具體刻畫人物內心活動;最後又指導學生課後拓展:“結合自己的經歷,選擇一個內容,抓住你的內心變化,以《冒失的童年》爲題,把它寫下來”。這樣,將課內的學得和課後的遷移有機整合,能達到學以致用、舉一反三的教學效果,這種能力的訓練對於五年級學生來說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