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是“教”與“學”的雙邊實踐活動,語文教學也應遵循這個規律,強調實踐性、培養動手能力。它不僅可以彌補在語文教學中只注重聽、說、讀教法的不足,改進課堂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還可以訓練學生的將有關知識轉化爲實踐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素質。而素質教育更要求我們做到:變單純的灌輸知識爲學習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變教師講學生聽的封閉式靜態教學爲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實踐活動的開放式教學;變學生由三個一(一張紙、一支筆、一個腦)的呆板式教學爲三個動手(動手、動口、動腦)的靈活式教學。這都需要我們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而現今,我們國家的學生,書本成績很好,但是動手能力差,創新精神不足。究其原因,我認爲有三點:第一,教學模式單一;第二,教師動手意識不足;第三,學生動手意識不足。那麼,該如何改變呢?我認爲,可以有以下做法:

一、改變單一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動”起來。

在以前,我們都是採取“我講你聽”“我寫你記”,一支粉筆一本書“包打天下”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在今天,如果我們還完全沿用這種模式的話,就會使課堂的質量、效果大打折扣。所以我們的教學模式必須有所改變,透過充分利用身邊的人力、物力來我們構建開放的課堂格局,改變單一的教學模式,最大限度的讓學生自己動起來自主學習。

(1)合作學習交流模式

課程改革的新理念之一是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交流合作。小組合作學習交流是基於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的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它能改變傳統課堂教學中的那種單一化、模式化、教條化、靜態化的弊端,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且主動全面的發展,並從中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及合作意識。例如:在講《項鍊》這一課時,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一開始就分組,第一步同學們自由讀,讀時選擇喜歡哪個角色;第二步選擇角色,分角色朗讀,之後同學們評價;第三步課堂討論人物的性格以及主題;第四步進行排演課本劇的試驗階段。在這過程中,學生能夠真正行動起來,把自己融入到課文中,成爲其中的一員,使得整個課堂氣氛活躍。

(2)自學--提問--解答--輔導模式

這種教學模式能夠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於培養學生相互合作的精神。例如,我在講《離騷》時,我摒棄教師逐字逐句講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自己動手去解決課文。第一步,讓學生結合課文註釋以及手頭上的練習冊去預習課文,要求他們邊看邊拿筆劃出、圈出不理解的字詞句;第二步,在自由提問環節,讓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然後其他學生幫忙解答;第三步,對於學生無法解答的問題,我給予輔導;第四,我會在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去思考解答。學習這篇課文的過程中,因爲學生必須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所以學生的積極參與性很高,其動手動腦能力也得到了鍛鍊。 

二、教師樹立榜樣,帶領學生“動手”。

榜樣的力量是很大的。要讓學生主動“動手”學習,就要我們教師先樹立榜樣。真正合格的語文教師,不是隻動口不動手,照本宣科,拾人牙慧。而是不僅要能夠動口,更要能夠動手。要求學生做作業,自己要帶頭做,讓學生產生“老師都做了,我沒理由不做”的想法,久而久之,學生的自主性就提高了。指導學生寫作,語文教師也應該能夠給學生做一點“示範”,展示自己的文章,把自己的鮮活經驗,自己寫作中的酸甜苦辣“鮮活”地告訴學生。這樣,在教學生寫作的方法時,才能讓學生信服,且不流於形式。在讓學生寫作時,才能讓學生更積極主動的動手去實踐。

三、開展各種語文活動,培養動手能力。

學生動手意識不足,最初並不是在於學生不願、不會動手,而是因爲一般教師在課程實施中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形狀,而忽視了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把學生當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所以,久而久之,學生就出現了自我動手意識不足的現象。這現象具體表現爲:①本本主義:爲了學歷而學習;②拿來主義:缺乏自己的思考;③迷茫主義:不知道該怎樣培養自己的動手能力。所以,爲了讓學生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教師要懂得走出教材,利用各種條件開展各種活動,給學生創造動手的機會。

(1)開設閱讀課,開闊學生的視野,提供學生“動口又動手”的機會。每隔一週,我都會利用連堂的課讓學生到學校的閱覽室看書。第一節我先讓他們邊看自己感興趣的書,要求邊看邊記。第二節,我讓他們將自己記下來的名言名句、故事、新聞、感想等與全班同學一起分享。最後,我要求他們寫週記,把這兩節課的心得寫下來。堅持下去的話,學生的作文水平會有所提高,而且思維能力也能得到長足的發展。

    (2)開設綜合實踐課,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每個月,我都會找一個課題,讓學生自己利用各種方法去找資料來完成課題。例如,有一次,我佈置了《龍》這個課題,讓學生自己去準備資料,上一節自己主導的語文課。在課後,我瞭解到許多學生都很認真的到圖書館查資料;上網也不在看小說、玩遊戲了,而是上百度搜尋資料;在查資料時,遇到不懂的字,也會積極地查字典。而在語文課上,學生的表現讓人刮目相看,整節課上得很愉快、充實。它的教學環節如下:①什麼是龍?在神話中它由什麼動物組成?②與龍有關的成語有哪些?這些成語中包涵了什麼典故?③與龍有關的神話故事有哪些?④從龍的身上我們學到了什麼?⑤全班唱《龍的傳人》這首歌。課後,我詢問學生得知他們在課題的籌備過程中,學會了上網搜尋篩選整理資料,學會了自己寫教案,學會了如何去組織一節課等等。可以說,不僅是學生,就連身爲教師的我,也覺得透過這節課學到了很多知識,豐富了自己的知識庫。

    (3)舉辦小型辯論賽,培養學生“動口又動手”的能力。有時,遇到有爭議的話題,我會在班內開一個辯論會。例如,高中生星期六、日該不該放假;藥家鑫該不該判死刑;醉酒駕車致人死亡該不該判死刑;學歷是否等於一切……在每次辯論課題的籌備過程中,學生的資料蒐集篩選能力、問題總結能力、思路整理能力、動手能力等都得到了發展提高。而每次辯論課結束後,學生都感覺到自己的口才更好了,思維更活躍了,更喜歡動手去收集、瞭解一些自己未知的知識了。

    綜上所述,就是我對如何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一些見解。總之,真正好的語文課堂應該是有“味”的、講解精到的、訓練效率高的課堂,動起來了,活起來了,才能樂起來。而爲了這樣的課堂,我們教師應該時刻懷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去奮鬥!

參考資料:

1.《陶行知教育學》,何國華著,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10月 

2.《教育學》,張英彥著,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08年8月 

3.《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

4.《新課程改革與實踐》,2009年第四卷第八期(上)

5.劉良慧、張先華,教育觀念的革命【M】,重慶大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