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如何培養小學學生語文實踐能力論文

論文7.78K

培養學生的素質,讓學生透過對語文知識進行學習來把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讓學生透過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性,進一步提高學習語文知識的質量,是新課標改革下對語文學習的新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透過豐富教學形式來讓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得到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一定培養之後能夠對實踐技巧得到掌握,從而對自己的社會能力有一定的提高。本文從以下幾方面對小學高年級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培養進行了探討。

如何培養小學學生語文實踐能力論文

一、重視語文積累,擴大學生的知識範疇

語文來源於生活,學生要對語文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有所瞭解,才能夠對語文學習有更深刻的理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教材資料、生活中與語文相關的事件都可以作爲我們學習語文可利用的資料,教師要讓學生對課堂教學中所遇到的關鍵素材進行摘抄,並有計劃地進行檢視,透過這樣的方式,來對學生的語文知識進行積累。隨着新課程改革的不斷髮展,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培養力度越來越高,教師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進行探討,同時要對課堂問題設計的合理性有一個深入的思考,教學的重點把握在對學生閱讀的方法、技巧的傳授上,讓學生透過課堂學習對朗讀課文、認識字詞、分析語句、理清結構等方面有一定的認識。學生不僅要在課堂上對知識進行學習,還要根據課文知識對分析文章的技巧進行掌握,課外的時間也要合理應用。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書籍進行合理的閱讀,語文閱讀教材的選擇要有針對性、選擇性,要結合實際情況,高效地進行知識積累,從而擴大自己的知識面。

二、營造學習氣氛,激活學生的實踐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是推動人去認識、去實踐並獲得成功的內在因素,是成功的先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對很多事物都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小學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透過對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進行營造的'方式來把學生對新知識進行積極主動探究的慾望激發出來,有效地應用新穎別緻的教學方式。例如,在對《長征》這篇課文進行學習時,小學生的生活經歷較淺,並不能深刻理解詩中提到的歷史事件,且年代過於久遠,導致學生不能對課文含義準確理解。如果教師只是運用傳統教學的方法對課文進行講解,再解釋詩中涉及的歷史事件,並不能讓學生理解課文知識,而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輔助教學,就可以讓學生更容易地對知識進行理解。教師在課前對炮火紛飛的戰爭的相關資料進行蒐集,例如圖片、視頻等,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插件分享給學生,讓學生對其情感有所體會,從而推動課堂的教學。學生的學習動機往往是由興趣激發的,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要做的便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陶冶學生的情操,從而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欣賞能力。

三、設計實踐操作,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小學生的實踐能力能夠透過實際操作來提升。首先,教師可以透過讓學生記筆記來鍛鍊學生的實踐能力,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學生透過記筆記能夠對自己的思維進行發散,從而進行創新。教師可以讓學生對這些課堂教學中遇到的關鍵詞、中心句、優美文段等進行摘抄,並對其敘寫目的進行感悟,從而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其次,設計板書也是一個重要的實踐活動,學生對主題的理解能力能夠透過板書的質量來反饋,教師可以設立板書設計的活動,在這個過程中給予學生主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對板書進行設計,學生透過設計板書能夠有效地培養自己的實踐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課本知識讓學生們進行話劇表演,小學高年級的教材內容十分豐富,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豐富的教材內容對人物進行模仿來詮釋教材知識。這種方法不僅能夠鍛鍊學生的實踐能力,還能夠加深學生對課文知識的理解。例如,在對《鄭人買履》這篇課文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以依據教材內容設計一個課本劇,讓學生分角色組織表演,並在表演之後對課文知識進行總結。這樣的設計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質量,鍛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總而言之,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需要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師透過對學生學習進行引導,讓學生在對語文進行學習時善於積累語文知識,透過對課外知識進行閱讀來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學會感悟文章內容,鍛鍊自己的語文實踐能力,所以小學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實踐性培養,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