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動能和勢能》教學設計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動能和勢能》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動能和勢能》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能透過實例從做功的角度描述能量。能說出能量與做功的關係。記住能的單位。

2.能利用實例或實驗初步認識動能、勢能的概念,並能運用其解釋相關的現象。

3.能透過實驗探究,瞭解動能、勢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二)過程與方法

1.透過觀察認識動能勢能的存在,透過歸納概括得到動能勢能的概念。

2.在瞭解動能、勢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的活動中,學會用科學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問題。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具有從能量的角度分析物理問題的意識。

2.透過科學探究,使學生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探究方法,發展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實、探索真理的科學態度。

二、教學重難點

本節內容由“動能”“勢能”兩部分構成。其中,動能、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概念的引入均以能做功的物體具有能量的思想爲基礎。教科書先簡單介紹功和能的關係,然後透過大量實例讓學生感受到動能、勢能的存在。

影響動能和勢能大小的因素是本節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其中涉及測量量的轉換問題。教科書安排了相應的實驗,讓學生透過觀察實驗認識動能的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這個實驗是進一步認識勢能的基礎,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身邊的器材設計實驗,加強他們的實踐體驗。

教學重點:影響動能和勢能大小的因素。

教學難點:影響動能和勢能大小的因素。

三、教學策略

首先在學生學過的功的知識的基礎上,直接從功和能的關係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嚴密性,這是因爲初中只要求學生對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認識。接着列舉了風、流水等能夠做功,以便使學生對運動物體具有能量形成比較清楚的具體印象,同時也爲講水能和風能的利用埋下伏筆。由此引出了動能的概念,用實驗說明動能的大小跟速度、質量的關係,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勢能的教學也是從做功的角度先引入勢能概念,再由實驗或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學習決定勢能大小的因素。

四、教學資源準備

多媒體課件、木塊、彈簧、橡皮筋、斜槽、不同質量的鋼球、玻璃球等。

標籤:勢能 動能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