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動能和勢能的教學設計範文(通用3篇)

作爲一名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動能和勢能的教學設計(通用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動能和勢能的教學設計範文(通用3篇)

動能和勢能的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的

1、瞭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麼是動能及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麼是勢能及影響勢能大小的因素。

4、知道什麼是機械能及機械能的單位。

二、教具

斜槽,鋼球,木塊,橡皮筋,壓縮彈簧等。

三、教學過程

1、複習

鑑於能量和功的概念有密切的聯繫,所以透過“怎樣纔算做了功”的提問,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力的作用成效、功的兩要素。當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在這個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透過了一段距離,這個力的作用有了成效,就說這個力做了功。

出示一木塊,並將其置於水平桌面上。說明木塊受重力的作用,但木塊沒有在重力方向上運動,所以重力對木塊沒有做功。繼而用手推動木塊,使木塊運動一段距離。在此過程中,重力仍然沒有做功,手的推力做了功。進而強調力和在力的方向上透過的距離是功的兩要素,且功的大小就等於兩者的乘積。

2、引入新課

出示斜槽,並演示鋼球從斜槽上滾下,在水平桌面上撞擊木塊,使木塊移動了一段距離。讓學生分析碰撞過程中,做沒做功?利用學生分析的結果“鋼球對木塊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個物體能夠做功,我們就說它具有能量。可見物理學中,能量和功有着密切的聯繫,能量反映了物體做功的本領。不同的物體做功的本領也不同。一個物體能夠做的功越多,表示這個物體的能量越大。

3、進行新課

物體具有能量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以後我們將逐步認識各種形式的能量。剛纔的實驗中鋼球撞擊木塊能夠做功,但若將鋼球停靠在木塊一側邊講邊演示、,這時的鋼球並不能推動木塊做功。只有運動的鋼球才能推動木塊做功。

(1)動能:

物體由於運動而能夠做功,它們具有的能量叫做動能。

引導學生廣泛地列舉事例,說明運動的空氣、水和各種物體都能夠做功,而具有動能。概括出“一切運動的物體都具有動能。”列舉事例說明:運動的物體具有的動能多少不盡相同。如狂風能吹倒大樹,而微風只能使樹枝搖動。進而透過演示實驗,概括出決定物體動能大小的因素。

實驗可分三步:

①將同一個鋼球,從斜面不同高度滾下,讓學生觀察鋼球將木塊推動的距離。木塊被推動的距離不同,說明鋼球對木塊做的功不同。木塊被推動得越遠,表明鋼球的動能越大。實驗說明:從不同高度滾下的鋼球,具有不同的動能。

②上面的實驗表明鋼球從較高處滾下時具有的動能大。那麼鋼球從不同的高度滾下時有什麼不同呢?我們可透過觀察實驗來得到結論。將質量相同的兩個鋼球,同時從斜槽的最高點和接近斜槽底部的位置釋放。從最高點滾下的鋼球能在水平槽上追上從接近底部滾下的鋼球。實驗表明從高處滾下的鋼球速度大。從而得到結論:物體的動能與速度有關,速度越大,物體的動能越大。

③換用不同質量的鋼球,從同一高度讓其滾下,讓學生觀察鋼球推動木塊的距離。從而得出結論:運動物體的質量越大,動能就越大。

演示實驗之後,總結實驗結果:運動物體的速度越大,質量越大,動能就越大。

(2)勢能:

物體由於運動的原因而具有動能,物體還可能由於其他的原因而具有能量。例如,同學們都玩過用橡皮筋彈射紙彈的遊戲,拉長的橡皮筋能給紙彈一個力,並推動紙彈移動一段距離,從而對紙彈做了功。同樣拉彎的弓,壓縮的彈簧也能夠做功,它們都具有能量,這種能量叫做彈性勢能,它是由於物體發生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量。

解釋彈性形變:物體受到外力作用而發生的形狀變化,叫做形變。如果外力撤消,物體能夠恢復原狀,這種形變叫做彈性形變。列舉事例說明物體的彈性形變。如:拉長的彈簧,壓扁的皮球,彎曲的鋼鋸條,上緊的鐘表發條等。

利用課本圖1-4的實驗,闡明物體的彈性形變越大,它具有的彈性勢能就越大。爲節省課堂時間,課前將兩個性質相同彈簧,按照課本圖1-4壓縮到不同的長度。先後將拉緊彈簧的繩燒斷,兩次砝碼被彈起的高度不同。彈簧壓得越緊,放鬆時它做的功越多,表示它的彈性勢能越大。

被舉高的重物,也能夠做功。例如:舉高的鉛球,落地時能將地面砸個坑;舉高的夯落下時能把木樁打入地裏。舉高的物體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勢能。

列舉事例說明:物體的質量越大,舉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勢能越大。如:舉起同樣高度的鉛球和乒乓球,鉛球落下時做的功多,具有的重力勢能大。鉛球舉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勢能就越大。

引導學生討論樹上結的蘋果是否具有重力勢能?透過討論使學生理解“一個物體能夠做功”的含義。能夠做功只是說物體具有了做功的“本領”,但不一定做了功。樹上結的蘋果雖然沒有做功,但只要它從樹上掉下來就能做功,所以我們說它具有重力勢能。

(3)機械能:

讓學生分析靜止在桌面上的鋼球是否具有能量?具有重力勢能、繼而讓學生分析在桌面上滾動的鋼球具有什麼能?透過分析得知滾動的鋼球既有動能,又有勢能。

動能和勢能統稱爲機械能。一個物體既有動能,又有勢能,那麼動能和勢能的和就是它的總機械能。

(4)能量的單位:

從前面的討論,我們可以認識到能量是跟做功有密切聯繫的概念,能量反映了物體具有做功的本領,能量的大小可以用能夠做功的多少來衡量。因此,動能、勢能和機械能的單位跟功的單位相同,也是焦耳。

4、小結

透過以下問題的討論,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能量、動能、勢能、機械能等概念及機械能的單位。

(1)高山上有一塊大石頭,穩穩地待在那裏,它有沒有能量?有什麼能量?

(2)列舉幾個物體具有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的事例。

(3)在空中飛行的球,它具有的重力勢能是5焦,具有的動能是4焦,這隻球具有的總機械能是多少?

(4)在同一高度鉛球和棒球具有的重力勢能不相等,若使它們的重力勢能相等,可採取哪些方法?

(5)從斜槽上端滾下的小球,它有沒有重力勢能?在它下滾的過程中重力勢能的大小有沒有變化?爲什麼?在滾下的過程中有沒有動能?它的動能有沒有變化?爲什麼?

四、說明

1、能是物理學的重要概念之一,但它比較抽象。對於初中學生來說,認識它比較困難。應緊扣教材,從理解“一個物體能夠做功”的含義來認識能量。這實際上是說“能是物體做功的本領”。儘管這種說法不甚嚴謹,但比較通俗、易懂。

2、關於動能,應講明運動的物體能夠對其他物體施力,並推動物體做功,所以它具有能量。因爲容易講清彈性形變的物體對別的物體施力並做功,便於學生理解,所以將彈性勢能提到重力勢能之前講。

3、勢能應是物體系統有保守力作用的、所共有。舉高的重錘能夠做功,應當是重錘和地球組成的系統具有勢能。而重力勢能表現它做功本領時,通常有一個重力勢能先轉化爲動能的過程。但在本節課中都不宜引入這些內容。只能讓學生粗略地知道,舉起的物體能夠做功。

4、勢能的大小是相對的。對初中學生來說也不能引入勢能的相對性。只能統一地用地面做爲零勢能面來分析問題。

動能和勢能的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瞭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麼是動能及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麼是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及影響勢能大小的因素。

4、能舉例說明物體的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

5、能用動能、勢能大小的因素解釋簡單的現象。

6、透過演示實驗、生活中的現象歸納和總結,提高學生觀察、比較、想象、歸納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首先在學生學過的功的知識的基礎上,直接從功和能的關係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嚴密性。這是因爲初中只要求學生對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認識。教材列舉了風、流水等能夠做功,以便使學生對運動物體具有能量形成比較清楚的具體印象,同時也爲講水能和風能的利用埋下伏筆。

由此引出了動能的概念,用實驗說明動能的大小跟速度、質量的關係,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勢能的教學也是從做功的角度先引入勢能概念,再由實驗或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學習勢能的大小的決定因素。最後,教材給出了機械能的概念,並指出動能、勢能、機械能的單位和功的單位相同,都是焦耳。

教法建議

對於能量的引入,可以從一些涉及能量的詞中,知道“能”是重要概念。再聯繫做功的知識,列舉實例如課本上的實例和演示小實驗。

用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列舉運動物體能做功的現象,並分析這些不同事物的相同點,進而得出運動的物體具有的能量是動能的結論。進一步用實驗或多媒體資料發現動能大小的決定因素,並進而用學到的知識,即動能定義、動能大小的決定因素來分析和解釋生產和生活中的現象。

對於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的學習,也用同樣的方法,可以設計與動能相同的學習框架,讓學生用科學探究的方法學習,同時學生可以加深體驗學習物理的方法和感覺到學習物理的樂趣。

對於機械能的學習,可以用學生閱讀課本或提供給學生的閱讀材料,教師進行總結,注意要用聯繫實際的事例使學生能夠分析機械能的實際問題,並理解統稱爲機械能中“統稱”的含義。

第一節

【課題】

【重點和難點分析】概念的建立。重力勢能概念建立:由於實際看到的下落物體做功都表現爲有速度的'物體的做功,所以在建立重力勢能概念時,要強化能夠做功的物體就有能量。

【教學過程設計】

1,引入新課

由於能量和做功的概念有密切的聯繫,所以透過一些問題引導學生由功和能的關係理解能量的概念。提供學生思考的問題有:怎樣纔算做功了;功的必要條件和單位;分析具體實例引入能量的概念。

實驗:演示鋼球從斜面上滾下,在水平面上撞擊木塊,使木塊移動一段距離,學生分析在碰撞過程中,做功的情況。由分析結果“鋼球對木塊做了功”引出能量的概念“一個物體能夠做功,我們就說它具有能量。可見在物理學中,能量和做功有密切的聯繫,能量反映了物體做功的本領。一個物體能做的功越多,這個物體的能量越大。

2,新授課:動能

1),動能概念的建立

觀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實例:風吹動帆船航行,空氣對帆船做了功;急流的河水把石頭沖走,水對石頭做了功運動的鋼球打在木塊上,把木塊推走,鋼球對木塊做了功。

利用板圖幫助學生找到不同現象的共性的內容:運動的物體能夠做功,我們把它們所具有的能量稱爲“動能”。

從板圖上,學生應當能夠總結出“物體由於運動具有的能量稱爲動能”。

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可以由學生總結結論,也可以教師幫助學生逐步的尋求共同點,得到結論。

2),動能大小的決定因素

實驗步驟1:讓同一個鋼球在斜面的不同位置上滾下,觀察小球撞擊木塊的現象,並分析得到的結論。

學生在觀察過程中要思考的問題:鋼球先後從不同高度處滾下的原因;撞擊距離的遠近說明了什麼;做功多少說明了什麼;實驗結論。

分析過程:同一個鋼球,原來的位置越高,滾到斜面下端時的速度越大,把木塊推得越遠,做的功越多,說明具有的動能越大,所以動能的大小與物體運動速度有關。

實驗步驟2:觀察鋼球和木球在斜面的同一高度處滾下,撞到平面上的木塊發生的現象,並分析實驗的結論。

學生在觀察過程中思考的問題:鋼球和木球從斜面的同一高度處滾下的原因;撞擊木塊的遠近說明了什麼;做功多少說明了什麼;實驗結論。

分析過程:鋼球和木球從斜面的同一高度處滾下,到達斜面底部時速度相同,鋼球的質量大,把木塊推得遠,做功多,具有動能大,所以動能的大小還與物體的質量有關。

綜上所述:物體的動能大小和物體的質量、運動速度有關。

3,新授課:勢能

1),力勢能概念的建立及其大小的決定因素

引導學生觀察分析重錘具有做功能力,因而具有能量:重錘被舉高,當下落時,能夠把木樁打入地裏,對木樁做功,所以它因能夠做功而具有能量,我們把這種能量稱爲重力勢能。

學生列舉生活中存在重力勢能的實例。並結合實例分析出物體和地面有高度差就有重力勢能(可以讓學生知道我們都是以地面爲參考,來分析重力勢能的)

學生從實例中分析重力勢能的大小的決定因素,並結合實際現象分析是否有重力勢能、重力勢能大小比較、重力勢能的變化三個方面的問題。

2),彈性勢能概念的建立及其大小的決定因素

建議學習方法爲學生閱讀,並回答問題:什麼是彈性勢能;舉例說明物體具有彈性勢能可以做功;分析壓縮彈簧被放鬆而做功的實例;列舉並分析彈性勢能大小比較和彈性勢能變化的實例。

4,新授課:機械能

講清機械能上的統稱其中統稱的含義:表示都屬於機械能,即機械能有兩種表示方式:。一個物體既可以有動能也可以有勢能。

探究活動

【課題】分析玩具小車在運動過程中的能量轉化。

【組織活動形式】學生小組

【活動方案參考】

1、觀察小車的傳動結構,在上緊發條時和鬆開發條時的情景;思考彈性勢能大小和做功多少的關係。

2、看看市場或超市中還有哪些上發條的小車。

3、觀察現在流行的兒童玩具靠什麼發動的。

【評價】

1、材料全班共享。

2、寫出觀察和分析的過程報告

3、從網上查找的資料,要列出學習過程清單。

動能和勢能的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如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學》九年級上冊第3第4節第1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物體由於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動能,知道動能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和運動速度有關。

(2) 知道重力勢能及重力勢能的決定因素。

(3) 瞭解彈性勢能及彈性勢能的決定因素。

2、過程與方法:

運用假設、實驗探究等科學方法的技能。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驗觀察生活是運用知識解釋生活現象的基礎。

【教學重、難點】

①教學重點:動能、重力勢能的概念及決定動能、重力勢能大小的因素。

②教學難點:實驗探究、控制變量、動能、重力勢能大小的決定因素。

【教學準備】

實驗探究相關器材、任務單、PPT演示稿

【教學過程】

一、設定情境,引入新

讓學生觀看一段飛機在空中飛行的錄象,提問飛機在做什麼運動?

學生:做機械運動。

教師:那飛機具有什麼能呢?

學生:機械能。

教師:前面我們學習了機械能包括?

學生:動能和勢能。

教師:哪些物體具有動能?哪些物體具有勢能?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呢?幾天我們就具體學習。(引出題)

二、新教學

(一)、動能

出示幾幅物體在動的圖片。

問:它們有什麼共同點?

學生:都在運動。

教師:那它們都具有什麼能?

學生:動能。

讓學生歸納動能的含義。

【板書】

1、動能的含義:物體由於運動而具有的能。

教師:同學們能再舉幾例具有動能的物體嗎?

學生:公路上運動的汽車。流動的水。轉動的電風扇。老師上走動時------

教師:那動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板書】

2、決定動能大小的因素

探究: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

(1)提出問題: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猜測物體的動能大小和什麼因素有關?

(2)建立假設:動能的大小可能與物體的速度有關。

動能的大小可能與物體的質量有關。

(3)設計實驗

器材:大小不同的勾碼(替代球)各一個、斜面一個、小車一輛。

(教師提示:回顧牛頓第一定律得出的探究實驗,斜面的作用)

要求學生利用上面的器材設計實驗方案,然後討論最佳方案,學生進行實驗,最後歸納。

結論:質量一定時,速度大的物體做功本領大,動能也就越大。

結論:速度一定時,質量大的物體做功本領大,動能也就越大。

[板書]歸納:運動的物體所具有的動能和質量、速度有關。質量越大,動能越大;速度越大,動能也越大。

練習:

1、若甲物體的速度比乙物體的速度大,則( D )

A、甲物體的動能一定比乙物體的動能大

B.乙物體的動能一定比甲物體的動能大

C、甲、乙兩物體的動能一定相等

D.甲、乙兩物體的動能無法比較

2、在行進的火車中有兩個物體,甲的質量爲5千克,乙的質量爲2千克,則_甲__的動能比較大。

3、想一想議一議

車型 設有中心雙實線、中心分隔帶、機動車道下非機動車道分隔設施的道路其它道路。

小型客車7060

大型客車、載貨汽車6050

……

從能量的角度分析解釋,(1)爲什麼要對機動車的行駛速度進行限制?(2)爲什麼在同樣的道路上,不同車型的限制車速不一樣?

解析:(1)汽車的速度越大,動能越大,越不容易 剎車,所以要對車輛加以限速;

(2)又因爲汽車質量越大,動能也越大,所以大型客車的限制速度比小型客車小。

3、動能的利與弊

視頻演示:颱風、洪水、地震、泥石流等對人類的危害。再由學生舉例說明動能其它的弊處和對人類的益處(如風力、水力發電,各種動力機械等)

過渡:近年,德清的經濟發展迅猛。德清各處都有不少的建築工地。當我們從工地附近走過時,會看到工地上會有一些安全警示牌,同時你也會特別地小心。請問這些安全警示牌表示什麼含義?你又會擔心什麼?

——擔心落物。那麼落物的動能又是從哪兒的呢?

——勢能轉化而。

二、勢能

(一)重力勢能

引入:廣東正在開亞運會,運動員把槓輪舉起時,運動員給槓輪做了功(學生回答),那麼槓輪增加的能量叫重力勢能(學生回答)。從而引出重力勢能的概念。

[板書]1、重力勢能的含義:物體由於被舉高而具有的能。

探究:影響重力勢能大小的因素

(1)提出問題:影響重力勢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2)建立假設:重力勢能的大小可能與物體的高度有關。

重力勢能的大小可能與物體的質量有關。

(3)設計實驗

提供實驗器材:大小不同的物體各1個、小桌、1盤沙子,1把尺。

思考:如何利用所提供的器材驗證猜測?

要求學生利用上面的器材設計實驗方案,然後討論最佳方案,學生進行實驗,最後總結歸納。

【板書】總結歸納:物體的質量(m)越大,位置(h)越高,具有的重力勢能就越大。

三、堂小結:

1、運動的物體所具有的動能和質量、速度有關。質量越大,動能越大;速度越大,動能也越大。

2、物體的質量越大,位置越高,具有的重力勢能就越大。

3、彈性勢能的大小跟物體的形變的大小有關。物體的形變越大,彈性勢能就越大。

四、堂練習:(演示稿)

五、作業佈置:

1、作業本B第四節 動能和勢能(一)

2、預習本P92—93頁

六、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