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不懂就要問》教學設計

《不懂就要問》講述了少年孫中山在私塾學習時,因爲不明白書裏說的是什麼意思,壯着膽子向先生提問的故事。下面是小編爲你整理了“《不懂就要問》教學設計”,希望能幫助到您。

《不懂就要問》教學設計

《不懂就要問》教學設計(1)

教學要求:

1.會認“誦、例”等11個字,掌握“背、圈”這兩個多音字,理解“私塾、霎時、戒尺、鴉雀無聲”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練習使用小組合作學習法及聯繫生活實際的方法理解課文。

3.體會遇到問題要積極面對,不懂就要問的學習方法。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學習孫中山刻苦讀書,勤學好問的精神。

教具準備:

生字詞卡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

1.(出示孫中山先生的畫像)這位偉人,大家認識嗎?他就是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家孫中山先生。

2.師簡介孫中山先生生平事蹟。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介紹孫中山先生少年時候學習生活的課文。揭題:不懂就要問。

4.齊讀課題,質疑問難:讀了課題,你有什麼疑問嗎?(課文講誰不懂?哪兒不懂?要問誰?“不懂就要問”是誰說的?他爲什麼要這樣說?……)

二、找“生字夥伴”,評“識字大王”。

1.教師範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生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勾畫出“生字夥伴”。

2.合作交流:

師:這些生字你認識幾個?請“小老師”教同學們讀一讀,爭取把字音讀準。生讀生字,相互指正。

3.以小組形式向全班展示學習情況,評選“識字大王”。

4.出示生字詞卡片,分組識字競賽。

三、整體感知。

1.生自由讀課文,想:你讀懂了什麼?(解決前面的問題及理解“私塾、戒尺、霎時、鴉雀無聲”的詞義)還有什麼不懂的?

2.指名分讀課文正音。(指導朗讀:示範讀、指名讀、齊讀)

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礎上,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同座互相交流後,舉手回答。(這篇課文記敘的是孫中山小時候在私塾裏讀書,爲了弄懂書裏的意思而大膽向先生提出問題的故事。)

四、學習生字。

1.藉助多種識字方法識字。

方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用熟字帶生字的方法識字等。

2.寫字比賽:教師範寫,學習新筆畫,引導書空筆順。學生練習後,自薦寫字,並評獎。

五、課堂作業。

1.抄寫寫字表一遍。

2.背誦自己喜歡的課文一段話。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1.認讀生字卡。

2.聽寫本課生字。

二、四人爲一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研讀課文,深入探究。

1.思考:課文中的孫中山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2.思考:你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孫中山勤學好問?劃出相關的詞句。

3.集體交流閱讀心得,並在交流中及時解決學生先前提出的不懂的問題。

重點交流:

a.從“照例”、“流利”、“壯着膽子”等詞語中領悟到孫中山讀書認真,學業完成得極爲出色,表達了他不滿足已有的成績,有進一步要求理解課文意思的願望。

b.當孫中山提出問題後,學生的表情有什麼變化?先生的態度前後有什麼變化?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從中可以體會到什麼?(側面描寫,更突出了孫中山對待學習的認真、執著的態度)

c.向先生提出問題爲什麼還要捱打呢?而今天的老師爲什麼卻鼓勵學生提問呢?(幫助學生區分清楚:過去私塾封閉式的封建教育與今天民主開放式教育的不同。)

孫中山在那種棍棒教育下敢於提問,你體會到什麼?(明確:孫中山當時就有寧願捱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學好問的可貴精神。)同時,解決“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這句話的意思。

4.你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嗎?提出來討論交流。

5.讀了這篇課文後,你想到了什麼?

四、拓展閱讀,注重遷移。

1.(出示PPT)積累格言,明讀書道理。同學們,我這裏有一些關於讀書方面的格言,請你用心讀一讀,悟一悟,定會有收穫。

①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②蜂採百花釀佳蜜,人讀萬卷知深理。

③書聲歌聲聲悅耳,粉筆鋼筆筆生花。

④恆心搭起通天橋,勤奮撥開智慧門。

⑤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⑥千古文章書卷裏,百花消息雨聲中。

⑦少年不知勤學苦,老來方恨讀書遲。

⑧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五、佈置作業。

1.遷移練習。

用“不是糊里糊塗、壯大膽子、不懂就要問、弄清楚、連連點頭”等詞語寫一段話來讚揚一位同學的勤學好問精神。

2.收集有關孫中山先生的小故事。

教學反思

課文借用孫中山小時候上私塾的故事,告訴我們“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當學生問到孫中山向先生提問,不怕捱打嗎?孫中山說:“爲了弄清道理,就是捱打也值得。”理解孫中山回答同學的那句話,學習他的勤學好問的精神,這是課文中的一個教學難點,因爲學生很難理解爲什麼孫中山寧可冒着捱打的危險,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我藉機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向孫中山學習,不要害怕被責備,不懂就要大膽地問。同時我也反思自己平時有沒有這樣的行爲,是不是在無意間扼殺了學生提問的勇氣和積極性。

《不懂就要問》教學設計(2)

課文內容分析:

《不懂就要問》是本單元圍繞“學習生活”主題編排的第三篇課文,是本套教材編排的第一篇略讀課文。課題序號旁的星號,提示學生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不同,略讀課文需把從精讀課學到的閱讀方法進行遷移運用,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爲主。課題下方的學習提示,明確了本課主要學習的內容,“默讀課文”提示閱讀的方式,“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和同學交流你對這件事的看法。把有新鮮感的詞句畫來下和同學交流”提示了閱讀的內容和指向。課後兩個泡泡,提示了略讀課文的兩個學習方法,要引導學生關注並按要求進行。

與精讀課文相比,略讀課文對學生自學的要求有所提高,理解的深度則有所下降,《不懂就要問》就是一篇課文內容簡單易懂的記敘文,9個自然段,講述了少年孫中山在私塾學習時,因爲不明白書裏說的是什麼意思,壯着膽子向先生提問的故事。課文配的兩幅插圖與故事內容相對應,直觀形象,有助於學生圖文對照,理解課文內容。

課文寫的是私塾裏上學的事,當時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先生的教學形式都具有時代色彩,與現在學校上課的情景相差甚遠。教師需引導學生關注具有新鮮感的詞句,如跟學習有關的詞語“私塾”“戒尺”“捱打”,描寫課堂上學生讀書的詞語“咿咿呀呀”“搖頭晃腦”,還有雖語言通俗卻蘊含道理的孫中山所說的話“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透過自主閱讀感悟,同伴交流碰撞,將語文要素落實到實處。

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經過第一學段的學習,已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在自主閱讀、概括提煉、質疑提問等方面都有所提高,在交流時也有了較好的表達意識,且在落實本單元的語文要素上,也因經過《大青樹下的小學》《花的學校》的學習,學生對如何關注新鮮感的詞句有所感悟,這均是學生學習略讀課文的有力保障。但因爲是第一篇略讀課文,學生第一次進行全篇的自主學習,故,教師還是需要在本課的教學中,時刻注意方法上的引導。

教學目標:

1.隨文認讀“誦、例”等11個生字,重點關注“挨”的正確認讀,透過組詞、字義理解,區分多音字“背、圈”的正確讀音。

2.發現略讀課文的特點,學習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

3.默讀課文,能運用說清起因、經過、結果及藉助插圖的敘述方法,說出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並透過質疑提問、合作學習等方式簡單表達對這件事的看法。

4.能找出有新鮮感的詞句,和同學交流。

教學重點:

1.學習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

2.默讀課文,能說出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並簡單表達對這件事的看法。畫下有新鮮感的詞句,並與同學交流。

教學難點:

談談對“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的理解,並表達對這件事的`看法。

教學流程

一、初讀課文,發現不同

(一)談話匯入,關注課題

1.用三個偉大來評價他,評價他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他是誰呢?他,就是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幾千年封建制度的偉大革命家——孫中山先生(課件出示孫中山圖片)。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孫中山小時候讀書的課文。

2.齊讀課題:不懂就要問

3.看了課題,你有什麼發現。

4.小結:帶星號的課文是略讀課文。(板書:略讀課文)

(二)發現不同,瞭解學法

1.開啟課文看一看,略讀課文與之前的課文有什麼不一樣。

2.學生交流。

預設一:課題下方的學習提示

請一位學生讀學習提示,其餘學生邊聽邊想從學習提示中可知我們要有哪些學習任務。

交流梳理:透過默讀課文的方式,完成①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和同學交流對這件事的看法,②把有新鮮感的詞句畫下來和同學交流。(板書:明任務)

預設二:課後沒有要寫的生字和課後練習,多了兩個泡泡。

略讀課文可以讀得粗略一些,瞭解課文大意就行。在初讀時,如果有個別的字不認識、個別的詞語不理解,也沒有關係。(板書:粗略讀)

3.小結:明確了學習任務,還了解了學習方法,下面就請同學們用這樣的方法自己先讀讀課文吧!

二、粗讀課文,瞭解大意

(一)自主學習,默讀課文

1.課件出示學習提示: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把有新鮮感的詞句畫下來。

(獨立完成後,同桌互相交流。)

2.學生自學,同桌交流。

(二)反饋交流,梳理表達

1.指名學生說。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梳理出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再引導學生將各部分內容連起來,簡單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順勢教學多音字:背圈

出示:

學生讀詞語後,引導發現“背”表示用背馱東西時讀bēi,表示後背、記憶等情況時都讀bèi;“圈”表示養家畜的棚欄時讀juàn,表示圓圈時讀quān。

3.請學生觀察課文插圖,說圖意。

請學生觀察後分別說說圖意,引導學生髮現藉助插圖也能說清主要內容。

三、品讀課文,質疑提問

(一)找尋問題,質疑提問

1.課文講孫中山不懂就問,他這一問啊,可是一石激起千層浪,你知道他問了什麼嗎?

2.學生彙報後出示句子:他壯着膽子站起來,問:“先生,您剛纔讓我背的這段書是什麼意思?請您給我講講吧!”

3.學生讀準讀通句子,並引發質疑。

讀着這個句子,你發現了什麼?你有什麼問題嗎?

4.梳理學生提問,形成交流的中心話題:孫中山爲什麼要問呢?爲什麼要壯着膽子問呢?

(二)合作學習,探究交流

1.思考、交流:孫中山爲什麼要問?又爲什麼要壯着膽子問?

出示合作提示:先自主默讀,獨立思考;

再小組交流,準備彙報。

2.各小組在合作提示下學習、交流。

3.彙報交流。

預設一:先生從來不講。

出示句子:孫中山小時候在私塾讀書。那時候上課,先生念,學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樣。學生讀熟了,先生就讓他們一個一個地背誦。至於書裏的意思,先生從來不講。

(1)學生彙報孫中山要問的理由。(板書:先生從來不講)

先生從來不講,這聽起來可真新鮮。請同學們再讀讀這一段,看看還有哪些給你帶來新鮮感的詞語或句子。

(2)學生劃找,彙報。

(3)重點交流:私塾。

私塾是什麼呢?(指名說)

到底對不對呢?老師這裏有私塾的圖片和介紹,一起來看看。

圖片定格後課件出示:私塾是古代家庭和教師個人開辦的教學場所。私塾裏的老師叫塾師,也叫先生。(教師讀)

看了圖片、聽了介紹後,你們覺得自己對私塾的理解對嗎?(指名說)

(4)小結:在私塾讀書與現在完全不一樣,我們學着在私塾裏讀書的樣子合作讀一讀第一自然段。

預設二:孫中山不懂

出示句子:孫中山讀了幾遍,就背下來了。可是,書裏說的是什麼意思,他一點兒也不懂。孫中山想:這樣糊里糊塗地背,有什麼用呢?

抓住“一點也不懂”和“糊里糊塗”等詞感受。(板書:自己不懂。)

預設三:先生嚴厲

出示句子:這一問,把正在搖頭晃腦高聲唸書的同學們嚇呆了,課堂裏霎時變得鴉雀無聲。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孫中山跟前,厲聲問道:“你會背了嗎?”

(1)抓住同學們“嚇呆、霎時鴉雀無聲”和先生“拿着戒尺、厲聲”等詞感受先生的嚴厲。(板書:先生嚴厲)

(2)重點聚焦“戒尺”。出示戒尺實物,讓學生說說對戒尺的瞭解。

(3)小練筆

(課件出示課文插圖二)當先生手拿戒尺,走到孫中山跟前,同學們會怎麼想,孫中山又會怎麼想。請寫下來吧。

請學生練筆(選擇其一進行):

●當同學們聽到孫中山提問,同學們想:________

●當先生手拿戒尺,走到孫中山跟前時,孫中山想:__________

(4)彙報展示後小結:當大家都以爲先生要拿着戒尺打孫中山的時候,卻出現了這樣一幕(課件出示課文第六七自然段),請學生看語段,並說說你知道了什麼。

小結:這一幕在如今的課堂並不少見,但在私塾的課堂上卻顯得那麼新鮮,請把這具有新鮮感的一幕,同桌之間合作讀一讀。(第三至第七自然段)

四、理讀課文,明理導行

(一)談話交流,突破難點

1.結合板書總結:孫中山面對只要求學生背卻從不講意思,又這麼嚴厲的先生,還能大膽地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最後還讓先生把自己不懂的問題詳細地講解了一遍。學到這兒,老師有個疑問,先生爲什麼會有這樣大的變化呢?(交流後板書:勤學好問)

2.怪不得,當有同學問孫中山向老師提問怕不怕捱打的時候,孫中山笑了笑,說:(課件出示:“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爲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捱打也值得。”)

朗讀句子。

3.總結:讀着讀着,老師覺得孫中山說的這句話很有意思,真有新鮮感,裏面包含着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呢!那就是——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你有過類似的經歷嗎?你又是怎麼做的?

(二)積累語言,拓展閱讀

1.把“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摘抄到書籤。

2.讀一讀《孔子的故事》

板書設計:

《不懂就要問》教學設計(3)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孫中山對待學問的態度,學習他的勤學好問的精神。

2、指導學生會認本課兩個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孫中山回答同學的那句話,學習他的勤學好問的精神。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的時代背景,理解爲什麼孫中山寧可冒着捱打的危險,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整體感知。

1.(板書課題)看到這個題目,同學們心中會產生哪些疑問?(課文裏是講誰不懂?哪兒不懂?要問誰?“不懂就要問”是誰說的?他爲什麼要這樣說?……)

2.帶着問題藉助拼音自讀課文,不明白的字、詞意可查字典,字典解決不了的問題可劃劃、圈圈。讀完讀文還可跟周圍的同學小聲議論議論。

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礎上,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這篇課文記敘的是孫中山小時候在私塾裏讀書,爲了弄懂書裏的意思而大膽向先生提出問題的故事。)

4.同學們交流有關孫中山先生生平事蹟。

二、深入學習,質疑解疑。

細讀課文,圍繞重點展開質疑、討論研究,進一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1.什麼叫“私塾”?“私塾”與現在的學堂教與學有什麼不同?

(這一問題的提出,要讓學生懂得,正因爲先生只教讀和背,從來不講意思,所以才發生了孫中山提出問題,要先生講意思的故事,這也是故事發生的原因。)

2.指名讀第二自然段,質疑、解疑。

“照例”、“流利”、“連連點頭”在課文裏是要說明什麼的?課文前面寫了先生對孫中山的學習背誦是“連連點頭”,而後面孫中山自己卻認爲這樣糊里糊塗地讀書沒有什麼用。孫中山是怎樣對待學習的?對先生的提問爲什麼要“壯着膽子”?對先生請求時用了禮貌用語說明了什麼?

(透過兩次問題的討論,讓學生從“照例”、“流利”、“連連點頭”、“壯着膽子”等詞語中領悟到孫中山讀書認真,學業完成得極爲出色,表達了他不滿足已有的成績,有進一步要求理解課文意思的願望。)

3.找出帶有下列詞語的句子讀一讀:

“嚇呆了、害怕、霎時、鴉雀無聲、拿着戒尺、厲聲問道、收起戒尺、讓孫中山坐下”。

接着看課文插圖,對比想一想,同學們的表現與先生的態度怎樣?

圍繞上列詞語展開討論研究:當孫中山提出問題後,學生的表情有什麼變化?先生的態度前後有什麼變化?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出示課文插圖,啓發學生展開想象,並能有感情地運用有關詞語複述圖意。

4.學生質疑:向先生提出問題爲什麼還要捱打呢?而今天的老師爲什麼卻鼓勵學生提問呢?(教師幫助學生區分清楚:過去私塾封閉式的封建教育與今天民主開放或教育的不同。)

孫中山在那種棍棒教育下敢於提問,可以看出他有什麼樣的精神?課文是怎樣告訴我們的?他爲什麼要這樣做?(明確:孫中山當時就有寧願捱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學好問的可貴精神。)

三、深入畫面,指導朗讀。

1.自由組合,三人爲一組練習。

2.請兩組同學彙報。

注意引導學生根據句子所表達的意思讀出不同的語氣。(如“……,有什麼用呢?”這句話是說孫中山認爲糊里糊塗沒有用,要讀出肯定的語氣;“……,不怕捱打嗎?”是別的同學感到奇怪,不明白,才問孫中山的,要讀出疑問的語氣;“你會背了嗎?”是先生厲聲問的,要讀出嚴肅、生氣的語氣。又如“請您給我講講吧!”應讀出懇求、期待的語氣;“我就講講吧!”應讀出表示答應的語氣。)

四、深入探究,學習精神。

1、學習了課文,你有哪些體會?

(①孫中山小時候讀書背誦,毫不糊里糊塗,能夠自己對自己提出問題,正如名人所講“讀書要有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所以先生對他小時候的學習成績是“連連點頭”,這一點很值得我們學習;②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會裏,孫中山爲弄清道理,不怕捱打,敢於向先生提問,他認爲“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這種“勤學好問、讀書求理”的精神太值得我們學習了。)

2、說說你在平日的學習中是怎樣勤奮好學的。

板書

標籤: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