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空間與圖形》教學設計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空間與圖形》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空間與圖形》教學設計

《空間與圖形》教學設計1

記得陶行知先生曾說這樣一句話: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主題研修活動個人總結範文 怎樣實現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從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中,我們不難看出,課堂提問作爲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它是幫助學生開啓心智,促進學生思維的催化劑。所以恰當、準確、有效的課堂提問一定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更好的提高課堂四十分鐘的效率。

透過這學期“空間與圖形教學設計中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爲主題的教研活動,再加上自己親自在磨課中,讓我體會頗多,具體如下:

一、要深入研究,吃透教材。

我們拿到一冊教材或一節課時,首先要通讀教材,弄清這個內容的來龍去脈,它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分別是什麼,如果在這節課中把握好它們。只有這樣,我們在備課時才能高屋建瓴,成竹在胸,在教學中也能得心應手。所以我認爲:要更好地設計課堂問題,首先要吃透教材,這樣設計的各個環節或其中的問題就不會遊離在學生的學習之外。

二、抓住提問點,精心設計

當然除了認真鑽研教材之外,我們還要充分地考慮學生,思考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到底在什麼地方,這樣在備課時我們只要把問題設計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讓學生能跳一跳就摘到。如:在教學《四邊形的認識》一課時,一開始讓學生用小棒搭四邊形時,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請用你手中的小棒來搭一個四邊形,並與組內的比一比,說一說自己的四邊形與組內其他同學的有什麼異同?後來透過嘗試後,發現學生有點不知所措,經過同組教師的討論與自己的反思後,讓我對它有了進一步地認識。在這二次上課時,我把這個環節分散了,先讓學生說說長方形、正方形的特點,再讓學生來搭四邊形,在設計的問題上也進行了改變:1、請你用手中的小棒來搭一個四邊形,觀察自己四邊形的角和邊,說說你有什麼發現?2、與你組內的四邊形進行比較,說說你又發現了什麼?並與組內的同學進行交流,工作總結《主題研修活動個人總結範文 怎樣實現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從這裏我們可以發現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將學生從未知區領入到已知區,爲學生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同時也能更好的發揮課堂提問的有效性。而這就是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了解教材,瞭解學生,重視學生的認知基礎,使教學活動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您現在閱覽的是工作總結網謝謝您的支援和鼓勵!!!

三、引導學生,學會提出疑問,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遠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一個經過精心設計,恰當而富有吸引力的問題,往往能撥動全班學生的思維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尋味,甚至波瀾起伏的動人之曲。但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發現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敢問”、“會問”、“善問”。學會質疑的學生一定是對知識進行了消化,所以學生自己經過深思後提出的問題,對於他們來說比解決問題更有價值。而這種能力的培養,並不是一蹴而成的,是要靠我們在平時的課堂中不斷地增嘗試,時間一長學生就會把這種思考變成自覺的行爲。例如: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在學生回答完後,再上“你對他的意見有什麼看法嗎?”、“你同意他的意見嗎”、“你還有什麼補充的嗎”、“你聽懂了嗎”等等之類的問題,讓學生在聽別人的同時,去學會思考,培養學生敢於發問的精神,更有效地活躍學生的思維。

課堂環境的隨時變化,使實際的課堂提問活動表現出更多的獨特性和靈敏性,教師只有從根本上形成對課堂提問的正確觀念,才能在實踐中發揮課堂提問的靈活性與有效性,讓課堂風生水起!

《空間與圖形》教學設計2

數學教學要重視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繫。《21世紀新教材》關注學生未來的發展。因此,從學生的已有的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感受數學,不僅是數學本身發展的需要,也是數學教學的需要,更是培養未來人才的需要。下面我想就小學數學第一冊《空間與圖形》這一課詳細的說明。

《空間與圖形》

一、創設情景

我們一起變魔術。在這個正方體的盒子裏有一些小東西猜一猜有可能是什麼?請同學到前面摸出物品,說說是什麼放在桌子上。

〖環節意圖〗“變魔術”對於學生來說很有趣,同時充滿了神祕感,有利於引起學生的注意。學生有強烈的學習願望纔會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極高的興趣,纔有可能積極思考問題。活躍的課堂氣氛爲整節課做了情感上的準備。

二、揭示課題

1、觀察桌子上的物品,師:“桌子上的東西很多,怎樣才能清楚的知道都有些什麼物品呢?”(學生經過思考回答把物品分類,並說說是怎樣想的。)教師鼓勵學生積極思考採用不同的方法分類。多種方法比較後學生找到了最恰當的分法。

〖環節意圖〗 在觀察之前,要給學生提出明確而又具體的目的、任務和要求。透過觀察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把新舊知識有機的結合在一起。觀察的角度不同會有不同的分類方法。讓學生在觀察比較中得到感性上的認識,讓學生透過自己動手去感受圖形之間的不同。教師鼓勵學生“自圓其說”不人云亦云。

2、引出新課 《空間與圖形》

個別學生已經能說出圖形的名稱,老師要給予肯定。

〖環節意圖〗出示彩色的圖形易引起學生的注意力。

三、鞏固新知

1、動手分自己帶的物品。

要求:仔細觀察物體的外形。邊摸邊說是什麼圖形。

〖環節意圖〗自己帶的物品都來自於我們的生活。進一步體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也是對先前知識的複習鞏固。透過動手觸摸物體,讓學生的多種感官綜合在一起發揮作用。

(教師在巡視過程中發現: 這種特殊的長方體學生分辨不清楚。)

2、出示:“長方體”,說說是什麼圖形?

〖環節意圖〗老師先不給出正確答案,而是讓學生充分說出自己的想法。經過爭論學生動腦思考,老師在透過實驗驗證會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3、實驗驗證:左邊三組閉上眼睛,右邊三組觀察。出示長方體和正方體,把它們放在桌子上,分別放倒。讓左邊三組同學睜開眼睛,問他們長方體和正方體和剛纔相比有什麼不同?左邊三組同學說:“長方體倒了,正方體沒有變化。”再問右邊三組的同學是不是這樣。右邊三組同學爭着說:“不是這樣!正方形也倒了。”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學會了知識。

〖環節意圖〗從學生分類過程中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正好體現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從生活中來的思想。 這也是培養學生有在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透過對比觀察等手段讓學生自己找到它們的不同讓他們在學習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久而久之,他們會對學習產生很濃厚的興趣。

四、鞏固複習(遊戲)

1、創設情景: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好朋友“嘟嘟”。它邀請大家參加“闖關大行動”這個節目。順利透過三關的同學會有小禮物。

〖環節意圖〗可愛的小猴子能激發孩子們關心保護小動物的熱情。21世紀教材非常重視“學生的發展”,以此作爲向學生滲透人與小動物和諧相處的良好契機。好勝心強是兒童的天性,老師抓住兒童這個特點採用多種形式的練習題吸引他們的注意。讓所有的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

1、 第一關 知識小屋:先觀察再分類。

〖環節意圖〗老師利用課件的直觀性形象性爲教學服務。老師先操作然後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一方面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對於順利過關的學生予以表揚。

2、第二關 組合變變變:

提出要求:小組合作先用8個小正方體擺一個大長方體,看那個小組擺的最多。再用10個小正方體擺不同的長方體。在學生操作的基礎上老師用課件演示。

〖環節意圖〗一方面,小組合作有利於學生學會與人交往;另一方面學生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能從其他同學那裏獲得更多的資訊。在小組內把所有的智慧集中在一起,更有利發散學生的思維。小組的成功往往更能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用10個小正方體擺不同的長方體,開放式的練習目的是發散學生的思維。學生的思維很活躍,有的方法比老師要多,老師及時鼓勵保護好他們的學習熱情。

4、第三關:智力大比拼 學生閉上眼睛老師擺圖形(比較難的)看一看說說圖形是由幾塊兒小正方體組成的。簡單說明理由。

〖環節意圖〗閉上眼睛增加神祕感,同時也是爲了增加難度更好的教學。

五、聯繫生活實際

在生活中到處可見這“幾個好朋友”你能說說嗎?舉例。

〖環節意圖〗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聯繫生活實際,學以致用。

六、點題小結

這節課是如何體現“讓學生參與、探索、感受數學”的呢?主要有以下三點。

1、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是學生主動探索的前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所學習的知識感興趣,就會自覺自願的參與到學習中去,從而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根據小學一年級學生“好奇心強,喜歡新鮮事物”的特點,我十分重視創設情景、激發學習的興趣,讓他們愉快、主動的探索知識、參與到學習中來。只有讓學生“活”起來、“動”起來,才能爲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機會留給學生自主探索參與的空間。本節課在教學設計時本着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原則做到了前後呼應。

如:創設情景這一環節中,老師讓學生自己摸出物品,既聯繫了生活實際又感到有趣。把抽象的圖形和生活有機的聯繫在一起,透過自己動手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讓學生感到學習是很有趣的可以解決生活中的難題。

2、多種感官協調發展,是學生主動探究的關鍵。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時參與的感官越多,越能充分發揮大腦左右半球的協同功能,思維活動的效率高,學習的效果就越好。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這一規律,多爲學生提供實踐操作的機會。在教學中,利用學生“好動、好奇”的心理,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能動性,讓學生在興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變爲活生生的動作,從感受中獲得正確認知。

如:多種

感官協調發展在教學的各個環節都有體現。摸自己帶的物品;在組合變變變這一環節中體現的最明顯。用8個小正方體擺大長方體、用10個小正方體擺不同的長方體等。在學生的實踐操作過程中,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3、設計“開放式”練習,啓發思考,是學生主動探索的良機。

北京市21世紀教材非常重視對學生素質的培養。重視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注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老師設計練習時必須創設活潑的課堂氛圍,注重學生思維的激勵,進行“開放式”練習。要多與學生做情感上的交流,即使學生的回答錯誤,教師也要給予鼓勵性的評價,使學生真正感到師生間的平等、民主與合作。想方設法使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敢說、敢問,誘導學生多方面探討,多方式表達,形成廣闊的思維空間,提供靈活的思路選擇餘地,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

如:用8個小正方體擺大長方體、用10個小正方體擺不同的長方體等。老師設計開放性的練習,學生的思維不受定勢的影響。透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一起探索、交流。學生的思維活躍了,開闊了,也輕鬆的學會了。

如果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探索參與數學的意識增強了,在學習中主動性、積極性、自覺性、能動性有所提高。既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又掌握了學習的能力。這是老師長期不懈努力的結果。我願意爲學生未來的成長髮展做一點貢獻。

標籤:圖形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