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認識除乘法教學反思

乘法,是指將相同的數加起來的捷徑。其運算結果稱爲積,“x”是乘號。從哲學角度解析,乘法是加法的量變導致的質變結果。以下是小編爲大家精心推薦的認識除乘法教學反思,歡迎閱讀收藏,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認識除乘法教學反思

篇一:認識乘法教學反思

有效的數學學習是建立在學生客觀的數學現實的基礎之上的。二年級學生在平時的生活經驗中,雖然經常見到“幾個幾”的現象,但很少用“幾個幾”來進行描述;在以前學習的加法中,雖算過同數連加,但並不要求說出是幾個幾。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覺得有以下四個方面的收穫:

(1)在具體情境中認識“幾個幾”。首先組織學生按羣數出雞和兔的數量,列出連加算式,對幾個相同數連加有初步的感性認識;再讓學生人人動手操作圓片,將剛剛形成的感性認識加工成表象,在親自操作中體驗幾個幾;然後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花片,分別列式求數量,在比較中進一步理解幾個幾的實際含義。教學中,學生透過看圖數數 操作體驗 比較感知,在鮮活的具體情景中初步建立起“幾個幾”的表象。

(2)在現實問題中引入乘法。透過解決“一共有多少臺電腦”這個實際問題,在數數、連加等方法後,自然引出乘法,讓學生了解乘法產生的背景。至於乘法各部分名稱、讀寫方法等數學事實,讓學生透過看書自學和交流來解決。數學概念的教學容易陷入枯燥灌輸的泥潭,只有賦予抽象概念一實際含義,併發揮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和學習方法基礎,透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形成“學習共同體”,培養學習興趣和合作意識與共享精神。

(3)在強烈反差中感知求幾個幾用乘法寫比較簡便。由於學生是初次認識乘法,再加上未系統學習乘法口訣,學生暫時尚不能體驗乘法

計算的簡便。教學時透過創設對比強烈的情境,從“4個2”到“8個2”,再到“100個2”,讓學生實際列式並數一數、寫一寫,讓學生在具體的數和寫的過程中體會到求幾個幾是多少,有時用乘法寫算式比較簡便,爲今後進一步感受學習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礎。

(4)在應用中培養學生的乘法意識。有效的數學教學應着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讓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乘法意識作爲數學意識的一種,在學生初步認識乘法時就應該進行培養。整堂課中,結合乘法知識的學習,始終注意培養學生自覺溝通幾個幾的生活經驗和乘法的`聯繫,讓學生不斷聯繫生活實際,用乘法的眼光去觀察生活現象,解決實際問題。尤其是課末,讓學生到生活正尋找乘法現象時,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展開豐富相象,說出了許多有趣的乘法現象,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的乘法意識潛移默化的得到培養。

篇二:《認識乘法》教學反思

《認識乘法》二年級上冊的內容,是乘法認識的第一課時,本節課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課,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認識乘法,能正確讀寫乘法算式,能正確將連加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初步體會乘法在生活中的應用,並且本節課還要注意對學生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本課的重難點是要使學生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突破這個難點的關鍵在於學生對“相同加數和相同加數的個數”的理解。

教學設計上我首先透過“兔有幾個幾隻,雞有幾個幾隻”讓學生初步認識了幾個幾相加,然後讓學生動手操作用小棒擺一擺幾個幾,然後說一說,比一比,加強了學生對“幾個幾相加”的感性認識,體會到幾個幾相加算式中

加數相同;第二個例題是透過電腦圖教學乘法各部分的名稱,首先出示4個2的電腦圖,再出示8個2的電腦圖,最後出示100個2的電腦圖,讓學生在強烈的反差中感知求幾個幾相加用乘法比較簡便。

由於是學生初步認識乘法,對低年級學生來說,不易掌握,尤其是後進生對新知的理解和掌握,所以本節課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1.對新知的理解和掌握,沒有很好的面向全體學生,從後續的作業情況看,少數學生不能正確改寫,說明他們對加法和乘法的聯繫,沒有多大的體會,他們的思維還停留在加法中。

2.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還有待加強,幾個精彩的回答只侷限在那幾個優秀學生中,所以,爲了教學的節奏,忽視了對班級多數學生的

訓練,如何把握好這兩者的度,是後面的教學中要注意的。

透過這次的課堂教學實踐,我深刻的認識到,學生的學習過程是無法預設的。教師不可能完全按照課前設計的內容,也不可能完全按照既定不變的程序;而是隨着課堂的推進,充分利用學生的知識經驗和心理規律,創設一個又一個生動有趣、直觀形象、開放的數學活動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

篇三:認識除乘法教學反思

透過數學組教師的交流與討論後,由我來執教這一節課,我覺得也是給我一次煅練的機會。經過這次的教學後,感受頗多,現反思如下: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課,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這個內容的教學與以往的相比有很大的區別,老教材特別強調被乘數和乘數的位置,要求列出的乘法算式,只能把每份數當做被乘數,把份數當做乘數,位置不能顛倒。而新教材則着重使學生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感悟乘法的意義。“乘法的初步認識”是一節概念課,內容比較抽象。在設計方案時,我思考如何實現新課程標準所明確指出的“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因此,讓學生親身經歷乘法的產生過程是有其必要性的。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充分利用學生所熟悉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透過學生自主動手操作,觀察,探究,思考,對乘法產生親切感,逐步體會乘法的意義呢

一,創設情境,參與活動,激發學習興趣

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動畫片來進行匯入,並提出問題,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進行學習,產生學習新知的需要。

二,發現問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這是本節課的中心環節。透過觀察加法算式,引導學生進行比較,讓學生認識相同加數。在說與寫長長的同數連加算式的活動中,

使學生親身體驗到相同加數連加用加法算式表述確確實實很麻煩,從而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思考,怎樣讀簡便 再讓學生透過小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出一種比較簡單的表示方法。教師根據學生的展示彙報情況,適時地引出乘法。這樣學生可以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乘法的知識並不是教師硬塞給學生的,而是學生在體驗了簡化的加法,有了自己的簡化方法之後才呈現出來的。這樣的教學不再是教師機械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學生在不斷思考,探索和創新中到新發現,獲得新知識,感受成功體驗的過程。

三,應用新知,自主練習,解決生活問題。

這是本節課的練習環節。先透過觀察公園遊樂場的情景圖,提出數學問題,讓學生在這些問題中自主選擇,並用今天學習的乘法知識解決問題。再呈現一些鞏固練習,讓學生進一步地體會到乘法的意義,乘法與加法之間的關係。最後一道開放題。放手讓學生思考,討論,交流,促使學生髮現不同的方法,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體現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的教學思想。在活動中練習,在練習中交流鞏固,雙基得到了很好的落,開闊了思維,培養了能力。

四,學生小結,暢談收穫,前後呼應。

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引導學生自己對知識進行梳理,從而培養他們的歸納能力。

但課無完課,在教學中,有的環節點得不夠多,不夠透。特別是在說乘法意義的環節中,學生對於幾個幾的理解還沒有到位。還有在教學過程中,對於學生的評價與練習的處理上不夠到位,特別是第

一節試教時,練習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有點走過場的味道。在第二次教學時雖然注意到了這一點,但處理得還是有點倉促。在時間的安排上也需要一定地調整,分配得不是很貼切。

標籤:乘法 反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