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低年級音樂課中的節奏樂教學_小學音樂教學反思

作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低年級音樂課中的節奏樂教學_小學音樂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低年級音樂課中的節奏樂教學_小學音樂教學反思

低年級音樂課中的節奏樂教學_小學音樂教學反思1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音樂》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媽媽·老師》中的《鮮花愛雨露》一歌,是一首歡快活潑的兒童歌曲,它以鮮花愛雨露的比喻引匯出我們愛老師的主題,歌詞簡潔生動,寓意深刻。我認爲這首歌曲最優秀的地方就是蘊含了深厚情意,很容易感染他人,打動兒童的心靈。在實驗3班上午第四節課教學中,正遇中午的瓢潑大雨,音樂教室裏亮着燈,學生們剛好唱會了這首《鮮花愛雨露》,這時他們的班主任(以後統稱王老師)正好走進音樂教室站在門口,等着送學生放學,他的出現給了我靈感,我立即抓住時機說:“同學們,我們把這首歌送給王老師好嘛?”“好──”

隨即歌聲中充滿了歡樂的氣氛,孩子們儘量地表現着自己,從學生的表情上可以看出,他們師生之間的情誼很真摯。當教學進行到以小組爲單位,用《鮮花愛雨露》這首歌曲做題材,進行創編表演,我說:“同學們,把編排出來的節目獻給王老師,我們比一比,看看哪個小組的節目能夠表達出你對老師深深的愛。”

在排練時,正當各個小組非常活躍,排練的非常熱鬧之時,我發現有一個小朋友很沉默,他沒有參加小組的排練,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低着頭,悄悄地哭了。我很詫異,走過去問爲什麼,她說:“王老師不教我們了!”

隨之,眼淚止不住地流了下來,其他孩子見狀也安靜了下來,教室裏原本歡樂的氣氛沉靜了,我又一次抓住時機:“同學們,我感受到了你們和老師之間的感情,大家非常愛王老師,非常捨不得,這樣吧,現在把你們所有的愛都凝聚成最動情最美好的歌聲,送給老師!”

緊接着,學生們的歌聲是令我吃驚的,輕柔、深情、動聽,他們溫柔地隨着歌曲的拍子晃動身體,有的孩子眼睛盯着王老師,原本活潑歡快的歌曲,此時卻是如此深切傳情,歌聲之後,王老師和我還有許多孩子的眼睛裏都浸滿了淚水。

後來,我才知道,“王老在課堂上,我們要學會利用所有的偶發事件,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來帶動學生的情感。正是這樣的教材,給了老師和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能夠就地取材,適時取材。

這就是我的這堂課的教學反思。

低年級音樂課中的節奏樂教學_小學音樂教學反思2

一、簡易節奏樂器,學生無需過多的技術練習,因此在音樂的設計上,要注意教學內容的生動與情景的融合。小學生多以形象思維爲主,好奇、好動、愛模仿,對音樂的感受與創造能力程度較淺,因此,採用活潑有趣的教學形式、豐富多采的活動內容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與思維,提高學生的音樂能力。

二、對於器樂課教學,有時老感覺最難的其實不在教學的內容,而是課堂的組織教學。對於放在桌上的打擊樂器,小朋友們總是控制不住要去玩,如果任其亂玩,那必定會影響教學的順利進行。因此,要先在課前提出要求,讓學生知道,沒有次序的亂敲打擊樂器會影響課堂氛圍,所以大家要相互配合。不用樂器時,不要隨便去拿樂器;需要演奏時,要根據老師的要求,在老師給手勢後再去拿;還可以設計固定的旋律,讓學生聽到旋律後,及時把樂器放回桌上,並迅速安靜。

在其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把任務交待明確,如果沒有交待好,可能會令學生感到無所適從。比如如果需要分組進行練習時,需要調動學生的座位,如果不先交待清楚要求,整個課堂會很混亂,並且耽誤時間。其中,還應提示學生先多做輕聲的節奏練習,注意傾聽他人的演奏等,結束時可以採用貼笑臉的方式,給最先靜下來的一組給予獎勵或評價,讓課堂做到有張有弛,教學能夠收放自如,從而保正教學的順利展開,提高學生在演奏中的相互合作意識。實踐證明,這些方法確實能起到一定的實效。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粗淺之談,探索的道路還長,我將爲之繼續思索、實踐。

低年級音樂課中的節奏樂教學_小學音樂教學反思3

音樂活動不象語言那樣有非常具體和含義明確的詞彙、句子。但它有時卻能勝過、超越任何一種語言,成爲一種人類都能理解的、無須翻譯的、可直接交流思想感情的。這是音樂有它特殊的表現手段。

唱歌是人們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尤其是孩子,當他們高興時會情不自禁地唱起來,以表達他們輕鬆,愉快的心情。但一到音樂活動,孩子們的表現都有點被動,興趣不高。

有些幼兒當我放《秋天》的歌曲時,就會不由自主地哼了幾句,我覺得奇怪:“你們怎麼會唱呢?”“老師你忘了上次你已經讓我們聽過了。”幼兒只有“飛”字一高一低地兩處音唱不懂,教師只需要提醒幼兒唱幾遍,幼兒就能輕鬆、愉快地唱完了整首歌。這就是音樂本身具有的獨特魅力。它有一種奇異、感染人的力量。

這堂活動讓我感到最大的不足就是孩子的興趣調動的不夠充分,而對秋天的美麗景色缺乏感知則是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他們只是覺得這首歌好聽,但並沒有真切的感受到秋天有多麼美,從而不能帶着讚美的激情去主動的演唱歌曲。這麼美的歌曲,爲什麼只有個別孩子體驗到了其中的美,其他孩子則遊離於情感之外呢?經過我仔細思索,發現如果在開始環節加入秋天美麗的風景圖像欣賞,對幼兒的情感會有激發作用。讓幼兒在欣賞之中自然而然的產生“秋天真美呀”的情感體驗,使孩子有了經驗基礎,才能感受到歌曲中表現的秋天的美。同時,平時對幼兒欣賞能力培養的缺乏也導致大部分孩子不會欣賞,不懂得怎樣欣賞,所以感受不到藝術的美,因此情緒表現的不是很高。幫助幼兒掌握一些欣賞的技能,也是使他們能充分感知音樂美的一種方法。在情緒的調動上,老師還應該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用自己的體驗幫助孩子來感知其中的美,這樣也能帶動幼兒的情緒。

透過這堂音樂活動的開展,讓我明白了,觀察引發幼兒的興趣點,是一堂課成敗的關鍵。學會讓幼兒從情緒上受到優秀歌曲本身所蘊藏的美的旋律所感染,在傾聽中尋找歌詞,這種類似於捉迷藏遊戲的方法,讓幼兒在遊戲的氛圍中既學習了歌曲,又不知不覺的鍛鍊了傾聽能力。總之,對這一類優美抒情的歌曲怎樣進行教學,才讓孩子能真正融入到音樂之中,感受其中的意境美,還值得我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和探索。

低年級音樂課中的節奏樂教學_小學音樂教學反思4

每次走進教室,都能感覺到學生們對音樂的渴望,。我也在想:怎麼樣才能把每一堂音樂課上好,讓學生在繁重的文化課之外也能夠找到他們精神與心靈的樂園怎麼樣才能透過音樂特有的力量來教育學生,使他們的精神境界在這個充滿着物慾的時代得到最大程度的昇華

音樂課是學生們最喜歡上的課,他們熱衷於流行歌曲、歌星影星,相反的卻是孩子們對教育部門精心編排的教材中的歌曲卻不屑一顧,更不用說那些讓學生們聽起來枯燥乏味的欣賞曲了。我們的教材不一定適合每一個地區的學校實用,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的課堂教學本身也存在許多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做深一步的探討和反思。

一、課堂音樂教學重點教什麼

音樂課不單純是唱歌課,但僅唱會歌曲的多,如何唱好歌曲的少。他們在課堂的相當一部分時間裏專學唱歌,長久以來,學生就會感受到音樂課裏的歌不好聽、不夠味,那當然會注意力集中到朗朗上口的流行歌曲裏。

器樂課也不是單純的技能課,枯燥乏味、機械訓練的多,興趣激發、情感抒發的少。。這樣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許在一段時間裏,一部分學生會有一些效果,但卻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絕大部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甚至磨滅。

欣賞課並非文學課。有些老師的欣賞課,語言文字解說的多,要學生用心聆聽的少;把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傾其所有,非講個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給學生去思考、去領悟、用音樂去激發想象的少;用語言表達的多,用情感體驗的少。因這樣的結果只會是,學生的音樂作品積累少,對音樂的感悟淺薄,最終是對音樂課沒了熱情。

二、課堂音樂教學

中要掌握好定位

音樂課以教師爲中心的多,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少。在我們的音樂課裏,很多教師不管學生學得如何,只顧按照已設計好的環節進行教學,而忽視了課堂突發,臨時應變等。這是一個不平等的教與受的關係,從未把學生作爲教育的主體,從來只把學生當成知識的接受器,。

總之,現在的音樂課堂仍需要我們廣大的音樂教師不斷的學習和反思,才能使我們的音樂教育不斷完善和發展。

低年級音樂課中的節奏樂教學_小學音樂教學反思5

這次音樂活動,我選取了《八桂大歌》中苗族音樂“擺呀擺”讓孩子們在欣賞苗族歌“擺呀擺”中,感受苗族人民喜獲豐收後的喜悅心情。

孩子們在活動中欣賞、互學、創編,所展現出的參與感、自信心,在孩子們身上得到很好地體現,進一步激發了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

一、幼兒的參與積極性較高

苗族音樂“擺呀擺”的旋律較爲歡快流暢,節奏感較強,幼兒很感興趣。在播放音樂進行表演時,大部分孩子都很踊躍地與老師、小朋友一起舞蹈,喜歡參加這次音樂活動。只有個別男孩子對活動不感興趣,在旁欣賞同伴、老師表演。

二、幼幼互學,進步很大

舞蹈表演時,我發現部分孩子不單自己跳,看見同伴的動作不錯時,自己也跟着跳。他們在互相學習的同時表演起來動作就很豐富了。其中譚天華、石欣怡、李千益較爲出色,進步很大。

三、表現力的提高

這次活動,給孩子們提供了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他們大膽地表現自己。黃龍穎、盧泓潔、陳曉雪等幾個小朋友在音樂伴隨下,在同伴面前自由編動作,很有節奏,非常棒!在最後一次表演時,孩子們的表現更是大膽而豐富。

我從此次音樂活動中,得到了不少啓示:

一、老師的表演要富有感染力

我在表演苗族舞蹈時,應更具感染力,動作幅度應更大點,表情、眼神應隨音樂高低變化而變化,體現苗族舞蹈“擺呀擺”的風格。這樣才更好地感染孩子,讓孩子得到美的薰陶。

二、幼兒的能力給我們驚喜

在《噴泉與小鳥的樂園中》有這樣一句話:老師的工作是相信孩子具備所需的才能來超越我們能想像的境界,然後儘可能地保留孩子們在創造和實際參與過程中的真實面貌。

在激發幼兒創編動作時,很多孩子都講了手可以擺,腰鈴可以擺等,潘嘉豪小朋友說:“老師,女孩子的辮子也可以擺”。孩子們的想法真的很棒,我們應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

在這次活動中,我最大的體會是:音樂課的形式真的可以多種多樣,我們要用心觀察有發現、創造力的孩子,讓他們得到更好的表現。

低年級音樂課中的節奏樂教學_小學音樂教學反思6

——如何提高音樂課堂合作學習的質量和效果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一種學習方式,是指學生以小組爲單位的學習方式。作爲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和教學觀念,合作學習的主要活動是小組成員的合作學習活動。合作學習的展開,往往是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內討論的,合作學習對學生的學習和認識有積極的意義。古人云:“獨學無友,孤陋寡聞”,透過自主合作的討論,相互進行思維碰撞,語言的交流,可以培養學生對音樂及音樂中隱含的情感的感悟能力,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使學生感到音樂的樂趣,也使學生更能學、會學、想學。

思考問題:

如何在音樂教學過程中組織好學生合作學習,提高音樂課堂合作學習的質量和效果。

片斷回放1

以第六冊補充歌曲《嘀哩嘀哩》爲基礎我設計了音樂綜合課《春》,我的教學設計目標是以春爲主線,綜合美術、詩歌、舞蹈等其他藝術形式,讓學生以音樂爲基礎,運用歌、詩、舞、畫相結合的多種方式體驗感受春天,表現春天,從而讓學生感受不同的藝術形式對春天的美好表現,從中體驗藝術的無窮魅力。教學過程:首先、由春天的詩匯入;其次、敲春天的鼓點、學唱春天的歌;最後是請學生合作創編節目,用自己的方式來表現春天讚美春天。在教學法過程中前兩個步驟都完成的非常的順利,可是到了最後一個步驟“合作學習,創編節目表現春天”出現了問題。在這一環節教學中我給學生十分鐘的時間合作交流,請學生自由組合,進行合作創編。雖然在合作交流時學生能自由的選擇合作伙伴,並能積極討論,衆說紛紜,可在十分鐘後的現場表演中,很多同學卻還是不知所措,都說不行、不會,而且他們對這一活動表現不是很感興趣;還有部分學生有興趣,也創編出了節目,但節目質量不高,對“春”這一主題表現不明確。沒有達到我預想的教學效果和目標。

低年級音樂課中的節奏樂教學_小學音樂教學反思7

核心提示:歌曲《清晨》是一首曲調規整,旋律明快而又流暢的歌曲。2/4拍,宮調式,三段體結構。歌曲的第一部分由四個方整的樂句組成,第一、第三樂句是旋律的重複,第二、第四樂句旋律相同只是在尾音上作了上移四度的變化。

歌曲《清晨》是一首曲調規整,旋律明快而又流暢的歌曲。2/4拍,宮調式,三段體結構。歌曲的第一部分由四個方整的樂句組成,第一、第三樂句是旋律的重複,第二、第四樂句旋律相同只是在尾音上作了上移四度的變化,其句中插入的一小節間奏,更使曲調輕快活潑,富有動感,它生動地表現了人們早起迎着晨曦鍛鍊身體的情景。第二部分是歌曲的插入部,旋律優美舒展,與前段形成了對比。歌曲透過了對春天的草原、綠油油的秧苗、叢叢的山林等充滿生機的大自然景色的描繪,不僅表現了人們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也充分地表現了人們只爭朝夕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隨後,歌曲在“D·S”反覆後又重複了第一部分的曲調,在輕鬆活潑的氣氛中結束全曲。

這首清新的歌曲很受學生的喜愛,在初聽之後就情不自禁的哼唱起來。但爲了保證歌曲能夠正確的演唱,在教學中設立以下幾個環節:

一、歌曲演唱,聽力先行。

《新課標》指出:音樂是聽覺藝術,學生主要透過聽覺活動感受與體驗音樂。這首歌曲雖然朗朗上口,但在第二部分出現了兩個較難掌握的小節,一個是7712︱3—︱,另一個是7771︱2—︱,非常容易混淆唱不清楚。在歌曲的學唱環節,我採用分別聽辨的方法,對兩段旋律着重處理,利用鋼琴幫助學生確定音高,然後利用柯爾文手勢穩定音高,在配以穩定的演唱,就輕鬆地解決了難點。

二、動作輔助,保證節奏。

1、2、4段的間奏部分在處理時採用集體動作的方法處理,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這樣用簡單的肢體語言表現清晨醒來的各種活動,感受人們只爭朝夕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體會“清晨醒來”這一刻的寶貴。

三、學唱歌譜,豎笛幫忙。

在經過兩個學期的豎笛訓練,學生大部分能夠獨立吹奏了,在吹奏的同時,識譜能力得到了極大地提高。

經過三個環節的設計完成,本節課在融洽歡樂地氣氛中完成了本次教學任務,輕鬆地達到了教學目標的要求。

低年級音樂課中的節奏樂教學_小學音樂教學反思8

《木瓜恰恰恰》這首歌旋律簡潔,特別是“恰恰恰”的加入,更是體現了音樂的輕鬆明快、活潑熱情的特點。本節課目的爲讓學生了解印度尼西亞的民族音樂風格,幫助學生了解多元文化,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建立平等的多元文化價值觀。這節課上完後,我認爲我比較順利地完成整個教學過程,實現了課前預設的教學目標。

音樂是音響的藝術,聽覺的藝術,因此我始終以音樂爲主線,貫穿於整個教學環節中,學生的一切學習活動都是在音樂中進行完成的,體現出音樂教學的學科特點。我把歌曲所具有的獨特旋律、節奏特點與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活動有機結合起來,透過豐富的肢體語言,來積極引導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活動中自發性的去感受音樂,體驗音樂。

在教學匯入的環節我透過讓學生聆聽兩首歌曲,把學生帶進印尼,讓學生了解印尼習俗,充分開闊學生的視野,感受印尼獨特的音樂之美,加深學生對多元文化的理解,爲教學做好鋪墊。

切分節奏是本課的難點,我透過聽節奏,打節奏,讀歌詞,唱歌詞等練習中循序漸進的感受切分節奏的特點,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能積極的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

由於一些客觀的因素如自身駕馭課堂能力欠缺、學生的不熟悉等,這節課也有一些遺憾,如在進行第二樂段旋律的拓展練習時,由於經驗的不足,學生在這個環節中顯得過於活躍,從而導致有部分學生音準把握不好。再如在對待課堂的動態生成時,還應更成熟,智慧些,還要更多的關注學生,使之成爲課堂的主人。

總之,在準備整個課的過程中,我付出了許多努力,當初那種焦灼的情緒、爲每一個細節的推敲而絞盡腦汁的情形到現在還歷歷在目,幸而有了領導及同事的支援與鼓勵,我才一次次地有了力量與信心。回首近一個多月的歷程,無論是教學方面還是其他層面上的,均收穫頗豐。不管結果如何,我相信:我努力,我付出,我無悔!

低年級音樂課中的節奏樂教學_小學音樂教學反思9

一、活動設計

我設計這個音樂活動《大雨和小雨》的目標是:1、能用強烈不同的力度演唱《大雨和小雨》;2、大膽嘗試用聲音、動作來表現大雨和小雨;3、積極參與音樂活動,激發對音樂的表現和創造力。

從這三個活動目標來看,我分析出幾個問題:1、教師在清唱過程中有意識的用強弱不同的力度唱歌曲,但當提問:歌曲中大雨和小雨的聲音有什麼不同,幼兒的回答都沒有答到點子上,在開場播放的《大貓小貓》的音樂強弱不明顯,幼兒沒有從中得到感受。2、整個活動的重點——“在熟悉旋律的基礎上感受演唱大雨、小雨時的不同強弱力度”沒有達到,幼兒一直圍繞在表演動作,並且一開始幼兒第一次欣賞歌曲時我的動作太過單一,導致框定了幼兒的創作動作的思維。3、幼兒的常規沒有切實處理好,導致活動思路混亂。

二、感受與表現音樂節奏感的強弱

幼兒對聲音大小的感覺有許多生活經歷,其中下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雨聲有大有小,不同的變化形成了強弱的節奏。我在電腦上下載了大雨“嘩啦嘩啦”的聲音和小雨“滴滴答答”的聲音,主要目的是讓幼兒的聽覺有一個明顯的分辨。但活動後發現幼兒對下雨的強弱沒有得到吸收,如果在活動中透過“響響的拍手”和“輕輕的拍手”讓幼兒探索匹配雨聲,在幼兒理解的基礎上觀看下大雨和下小雨的課件,幼兒就能較快的領悟歌曲的強弱關係了。

三、感受歌曲

《大雨和小雨》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歌詞模仿了大雨嘩啦啦和小雨淅瀝瀝的聲音。歌曲旋律流暢、節奏簡單,音樂形象鮮明,富有兒童特點。本單元的主題是有趣的.聲音世界。聲音是學生日常生活中最常感受到的一種自然現象。如在幼兒進行表演唱時有一種形式是:當唱到大雨時,讓幼兒揚起手,唱到小雨時,讓幼兒放下手。另一種形式是:表現大雨時,讓學生們站起來,當表現小雨時,讓學生們坐下來。這種邊唱邊表演的形式,會提高幼兒學習的積極性。這節課幼兒的積極參與性使得整堂課氣氛活躍,教學效果較好,但還需進行跟進式研討和磨課。

低年級音樂課中的節奏樂教學_小學音樂教學反思10

《歌劇之夜》一課的重點和難點就是在欣賞幾部著名歌劇的同時,瞭解歌劇這種藝術表現形式。從這一點來說本課是比較成功的。

首先是教材的選用。歌劇是一種視聽結合的藝術形式,在中國發展時間比較短,也是學生們比較陌生的藝術形式,因此僅靠聽歌劇錄音是比較抽象的也是不完整的,更不用說理解歌劇的含義了。在本課中我選用了現代著名歌劇《貓》作爲匯入:1爲學生節選歌劇中幾段重要的視頻,不僅讓學生了解了歌劇中情節還可以讓學生直觀的瞭解歌劇中舞蹈、舞美等表現形式;2此歌劇採用擬人的手法,舞臺化妝形象逼真,非常吸引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3此歌劇中運用的各種藝術表現形式比較明顯突出,容易被學生理解;4使學生直觀的瞭解音樂與相關文化是緊密相連的;5學生能從此歌劇中獲得團結、友愛、寬容的教育意義。在實際教學中確實達到了以上的目的。

在選擇學生表現藝術的內容時,我選擇了表演唱《獵人進行曲》:讓學生感到歌劇並不是陌生的遙遠的,歌劇就在我們的身邊,我們也能唱歌劇!

其次,教學方法。在本課中我採用了歸納的教學方法。在一邊瞭解歌劇情節的同時,一邊幫助學生觀察每段中所用的表現形式。有一些是以前接觸過的,例如音樂、舞蹈、詩歌等,教師稍作引導學生就可以發現了;而有些是新接觸的,我首先讓學生觀察這種藝術表現形式的特點然後再作總結得出新知識的含義,例如在學習“詠歎調”時我讓學生觀察演員在唱歌時的背景(受到羣體排斥經過各種努力無法

得到羣體原諒的情景下),演唱形式(獨唱),內容題材(抒情),演員角色(主角),從而得出“詠歎調”的含義:歌劇主人公在特定情景下內心情感的抒發,善於表情,一般爲獨唱。並且引導學生結合字面意思加深理解。

不足之處:1沒有充分利用學生的興趣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能是有些問題提的過於簡單。2在教學中教師的語言不夠嚴謹,比較隨意。

在今後的教學中還要進一步深入的研究教材,發掘教材,從而提高引導學生學習的能力,提高教學中設計問題的水平,使每一個問題都有深度、設計巧妙、能增加學生的興趣。

《歌劇之夜》課後反思

灃水中學

藝體組 張倩

低年級音樂課中的節奏樂教學_小學音樂教學反思11

音樂教學應充分體現育人功能,使課堂真正成爲培養熱愛生活和具有鮮活個體的搖籃。反思《愛星滿天》的教學,我認爲成功之處在於透過引導演唱和創編活動等環節,整個教學過程將學生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給學生以最大空間感受、體驗、想象、表現的機會,從而能展示才華、挖掘潛力、釋放情感、體驗成功。

一、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參與的激情。

從一開始創設情境——獲取星星解決難點——創編表演,本課多處爲學生創設參與的環節,爲此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參與的熱情。

二、創設最佳的教學情境。

之所以注意課堂環境這個因素,是因爲優美和諧的課堂氣氛能積極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審美活動,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創設情境對情感發展有強烈的導向作用。首先本課的匯入教師親自彈奏鋼琴曲,拉進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師生之間倍感親密、融合。其次在學生創編活動時,教師爲學生準備了合適的道具,並及時關注學生的表演,加快了師生間情感的傳遞,更有一種在特定的音樂情境中的心靈的高度協調,並從中獲得美的愉悅。

三、注重培養學生自信心。

在解決難點時,學生仍對識譜教學有畏縮。教師透過活動及時鼓勵並引導學生來解決這一難點,併爲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都是爲學生戰勝自我樹立信心而設立。在教師評價上,不是從專業要求出發,而是用心靈去捕捉學生在表述對歌曲的感受中所傳達的那些個性化的東西。也就是說,教師的評價不僅是對學生認知上理解的正確與否的一種評判,更是對學生情感上的體驗、整個人沉浸於音樂世界中的認知加工和情感昇華的“高峯體驗”。

本課透過聽、感受、分析比較、課堂活動等多種教學方法,使學生感悟音樂、理解音樂、表達音樂。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不足之處是時間不夠,個別同學沒有充分的表現自己的音樂才能,教師今後應在各種音樂活動中多給學生創設機會,在良好的環境中接受音樂教育,使之健康成長。

低年級音樂課中的節奏樂教學_小學音樂教學反思12

活動從秋景落葉飄飄,地面上滿是紅樹葉、黃樹葉、橘黃樹葉的美麗景色的視頻匯入,孩子們被美麗的景色所吸引。運用小樹葉歌唱秋天,給秋天媽媽送禮物的擬人化地情景引導幼兒傾聽來感受歌曲旋律的優美、秋天景色的美,到學唱歌曲,再到遊戲來進一步感知、表現歌曲。活動中孩子們秋天的落葉飄、色彩產生了強烈的喜愛之情,都願意運用自己的歌聲、肢體動作來表現、表達,然而活動中所疏漏的是:

首先,在第一個環節欣賞視頻中重點是在感知秋天的落葉美。而我的身體隨着旋律(歌曲伴奏作爲了背景音樂,是想給予幼兒初步的感受,但在此環節不作要求)的擺動對孩子產生了視覺的干擾,打破了孩子欣賞的畫面和注意力。這裏就應該靜靜地等待孩子們欣賞完,說說觀看到的秋天的美在哪裏?。再次觀看樹葉飄落、秋景時引導幼兒有意識地傾聽背景音樂,有目的地感受旋律地優美,這樣在感知了秋天景色美之後再來關注秋天的旋律就能感受旋律的優美,爲之後演唱表現歌曲埋下伏筆。

其次,遊戲中規則不夠明確。歌曲的旋律、歌詞並不難,缺少的是活動中對孩子的表現經驗的提升。在表演前若引導“掃落葉的人來了,誰用溫柔、好聽的聲音大膽的演唱歌曲,就把他掃到中間來表演。”以此來激發幼兒積極參與到演唱中,並對演唱要求有了進一步的提升。接下來再加上動作表演,引導幼兒傾聽音樂來表現飄、落的景象,這樣也是對歌曲起到了鞏固學習的作用,增加活動趣味性、有效性。

最後就是一個道具的美觀性。在完整的表演遊戲中我採用的是教室裏的掃帚來掃落葉,這個有些不妥,不夠衛生。此外,孩子對這個遊戲很感興趣,可以製作一個掃帚,供幼兒在區域遊戲中進行繼續表演遊戲,進一步鞏固幼兒對歌曲的理解感知,滿足幼兒表演、表現的需要。

低年級音樂課中的節奏樂教學_小學音樂教學反思13

《我和星星打電話》是一首充滿童趣和幻想的對答式的領唱、齊唱歌曲。本節課,我精心創設情境,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展了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及創造能力,"以人爲本",教學氛圍和諧。

教學一開始,我從孩子們的生活入手,透過創設情境,讓孩子們先玩了一個打電話的小遊戲,知道了應該怎麼打電話,緊接着透過給航天英雄打電話致以歌聲的問候,巧妙地讓孩子們進行了發聲訓練,再透過航天英雄的回話,激起學生想跟星星交朋友、打電話的興趣,繼而引出了充滿好奇、喜歡探索的,並與星星都交了朋友的奇奇,巧妙地創設了情境,讓奇奇搖身一變成了音樂小神童,將自己與星星之間的事編成了一首歌,讓學生在欣賞奇奇才情的同時,還激勵學生們一邊專心、投入的聽音樂搖擺,一邊期待着他將小電話放到自己的手裏與他交朋友,這種交友式的導課方式,充滿童趣,深受孩子們的喜歡,既培養了學生們仔細聆聽的習慣,又讓學生們聽時興趣濃厚、充滿期待。

然後再創設情境,並不急於先讓學生用言語來表達聽歌的心情,而是讓學生們先別急着說,暫時保密,用眼神和表情傳達自己聽歌時的心情,再次激起學生聆聽的興趣,充滿樂趣和神祕之感。

在感受音樂時,我更是不斷創設情境,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對每一次的聆聽都有不同的收穫。學歌曲前,又巧妙地創設情境,激起學生想聽、想唱的慾望,引導學生有節奏的讀歌詞——對口型唱——輕聲唱——縱聲、如癡如醉唱——歌曲感情處理——深情唱——領、齊唱。

在教學中特別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對學生習慣養成教育(如:學生拿書姿勢、唱歌姿勢、靜靜聆聽等常規性的習慣養成)的培養,言語詼諧幽默,示範準確而又生動、形象、有趣,評價語自然、貼切而又趣味橫生,引導到位,讓學生們體會到音樂的美,不僅用眼、耳朵,甚至用心靈去體會,便“要我學”爲“我要學”,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濃厚、主動性高,體現了"以審美爲核心"的教育理念,在不知不覺中將音樂的美紮根在學生心裏,對音樂課興趣昂感。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要更好的鑽研教材和學生,不斷尋找適合學生髮展的新方法,讓師生水平在教學中都有所提升,可謂“芝麻開花節節高”!

低年級音樂課中的節奏樂教學_小學音樂教學反思14

一、學習教學大綱、明確教學目的

作爲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明確音樂教學以審美教育爲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審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是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爲了實現這個目標,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音樂的各種要素,各種手段作出整體性的反應,要積極引導學生感受,體驗,鑑賞音樂的美,從而使學生作到現在收益,而且終身收益。因此在音樂課的起始課上,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強調

(一)透過音樂教學,提高學生的音樂的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

(二)透過音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空氣,在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之餘可調節情緒,有利於其他課的學習;

(三)在音樂課堂上培養學生參與和實踐能力。欣賞我國優秀的民族音樂(如民歌,民間音樂,民間歌舞音樂,戲曲曲藝音樂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文化傳統情感。

二、採用多種方法,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針對本學校學生基礎差的特點,在使用音樂新教材的同時,想方設法,找資料,給學生補基礎,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爲:

1、教材程度深,在課堂上安排一定時間觀看光碟,對各單元內容作介紹,學生以欣賞爲主,達到開拓視野、提高審美能力的目的。

2、對樂理知識的教學,從基礎抓起,每堂課選幾節樂譜視唱。讓學生學會劃拍、打節奏、哼曲調,逐步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雖然大部分學生有困難,但從半個學期教下來,學生的進步還是很快的。

3、利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設備,向學生介紹一些民歌、名曲,作爲補充教學內容。知道學生邊聽音樂、邊哼歌譜,反覆練習,學生的識譜能力有明顯提高。由於強調了“響”(聲音響亮)、“準”(唱準音調)、“美”(優美動聽)三個字,學生積極響應,從實踐看,收效較大。

4、課堂內讓學生上臺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的更加生動活躍。

當然,如何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今後還需努力。教學反思《音樂課教學反思》一文

低年級音樂課中的節奏樂教學_小學音樂教學反思15

音樂劇是融音樂、戲劇、舞蹈於一體,通俗易懂的大衆化現化歌劇藝術。在我國探索、發展已有十餘年。做爲一線的音樂教師在藝術教學中應該從直觀上讓學生欣賞、接觸,瞭解音樂劇,這是我執教此課的本意,讓音樂課堂更加突出音樂性、藝術性、審美性的特點。本課是欣賞課,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更是情感的藝術,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培養審美情趣是音樂課程目標之一,就學生個體而言,其情感態度的形成是由情緒發展到情感,再由情感發展到情操的過程。因此音樂的感受和體驗是音樂學習活動的基礎,如何牢牢抓住情感這一主線提高學生的情感受強度呢?

第一,要激發培養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在我以往的教學中,我發現學生感受音樂和情感體驗往往是被動的,參於教學也只停滯在表面而不能從內心深處去感受,如何改善這種狀況呢?興趣是學習音樂的敲門磚,也是學習音樂的動力,在課的引入教學環節,我採用了情景教學法,引入情景,形成表象,讓學生欣賞了著名的音樂《貓》的音樂片段,新穎的服飾、生動人物形象畫面、爵士樂風格、有趣的對白,更能直觀、形象地瞭解什麼是音樂劇,音樂劇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第二,抓住重點,使學生的審美情感不斷深化。

在學唱音樂劇《音樂之聲》音樂插曲之一《雪絨花》教學環節,我抓住“聽” 這個重點,傾聽,傾聽,再傾聽。透過多媒體欣賞美國著名音樂劇《音樂之聲》音樂插曲之一《雪絨花》視頻中男主人翁富有情感的英文演唱,形象鮮明立體影像,強烈地引起學生情感共鳴,接着教師深情用美聲唱法自彈自唱,學生透過不同語言不同的演唱風格,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

第三、注重學生情感的外化能力。

讓學生輕唱旋律,學生從聽到唱到說感受,身體和心理都參與了教學的每一個過程,達到了“身動”與“心動”的統一。托爾斯泰曾說過:“在自己心裏曾經一度體驗過的感情,在喚起這種情感之後,用動作、線條、色彩,聲音以及音調所能表達出這種感情,這就是藝術活動。”在此時我抓住教學的契機,啓發誘導學生,實現情感的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