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課堂音樂教學中的“音樂”含量過低_小學音樂教學反思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課堂音樂教學中的“音樂”含量過低_小學音樂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課堂音樂教學中的“音樂”含量過低_小學音樂教學反思

課堂音樂教學中的“音樂”含量過低_小學音樂教學反思1

《小紅帽》是童話故事這一課中的一首歌曲,曲調流暢、活躍。是兒童比較喜歡的一首歌曲。本次課“以情景爲中心”進行教學,以“情感爲主線”開展課堂教學,創設輕鬆、愉快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在“樂中學”,在生動、形象的情境過程中感受音樂,獲得情感體驗。在教學中我製作了生動的課件,利用一系列的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爲低年級學生有好奇、愛動、模仿能力強等特點,我就運用多媒體展示童話王國,透過在童話王國的一系列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動畫、闖關,看故事、模仿動作等教學環節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感受音樂,並在看故事的過程中以邊聽音樂邊講故事的方式,即知道了故事的梗概又聽音樂,在潛移默化中爲學習歌曲做了鋪墊。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因爲之前多次聽了旋律,所以能較快的學會歌曲。在學會歌曲後我設計了給歌曲做舞蹈表演的教學環節,但在表演時,我發現這樣一個現象:班裏音樂成績好的同學總是搶着作“主角”, 而一些表演能力一般的同學卻坐在座位上一動不動,可是他們的小眼睛裏卻分明流露出無限嚮往,於是我先讓踊躍的學生上臺表演,而對於沒有勇氣的同學我讓全班同學一起做,這樣同學們都很快樂的參與到活動中,能用簡單的動作去感受音樂,用自己的動作愉快的表演舞蹈。

在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我會給予積極,鼓勵的評價,在聽音樂和個別同學表演時能引導學生用拍手等動作配合,同時培養了合作意識。以學生爲主體,設計豐富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課堂中充滿音樂。透過綜合運用欣賞、歌唱、表演等各種手段,培養學生音樂審美素養和審美能力。教學中隱含有對學生的德育教育,逐步培養學生的辨別能力、自我保護意識。

本次課有些地方我覺得應該注意一下:如在教學中注意每個環節的時間安排要合理。用有趣的方式(如擊鼓傳紅帽等)對歌曲的演唱進行驗收,讓個別同學唱一唱,看看掌握的情況怎麼樣!識譜唱譜並不是二年級的掌握範圍內的,我在教唱整個歌譜時,學生唱的不太理想,如果我只選擇一兩句來教的話,學生可能會掌握的更好。

課堂音樂教學中的“音樂”含量過低_小學音樂教學反思2

在欣賞課《賽馬》的教學過程中,我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培養聆聽音樂的興趣和習慣,感受頗深,有值得保留的教學經驗,同時也有一些需要推敲的地方。

一、成功之處:

學生處於活潑好動的年齡階段,一般情況下很難要求他們非常靜心的投入地來完整欣賞一首音樂,那麼,就需要教師來引導他們一步一步地被音樂吸引。因此在教學中,我採用多種教學手段來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從而發展他們的感受力、表現力和創造力。但如何保證學生的學習對象始終是音樂,就需要教師把握一個度,因爲任何教學手段都是爲音樂服務的。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緊緊抓住以音樂審美爲核心,讓學生充分地感受音樂情境。教學伊始,一段那達慕大會的視頻將學生帶進遼闊的大草原,帶進緊張激烈的比賽現場,爲學生感受音樂情緒、聯想情境做鋪墊,生動形象地引導學生開啟視野。在完整初聽音樂中模仿賽馬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結合樂曲三樂段不同的音樂特點在分段細聽時,我根據A樂段的旋律緊湊密集音樂情緒緊張的特點設計了蒙古舞揚馬鞭的動作,將學生帶進緊張激烈的賽馬場。學生們有的小拳頭握得緊緊的,有的興奮地揮動着馬鞭,進入到音樂的意境中。在細聽B樂段時我以主題的三次變奏用了二胡連弓、頓弓、撥絃三種演奏方法爲切入點,讓學生視唱音樂主題,聆聽主題出現幾次,每次音樂情緒的變化。最後我揭示答案:演奏方法的不同。學生在音樂中興高采烈的模仿二胡三種不同的演奏方法,對音樂知識,音樂情緒理解更爲深刻。在細聽A1樂段設計了學生模仿賽馬衝刺,體驗音樂。

當學生臉上洋溢出緊張的神情時,我知道學生已與音樂融爲了一體。在模仿馬嘶鳴的動作時,學生更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熱情,現在想到那一匹匹小駿馬可愛的模樣,我的心就會隨着興奮起來,這說明我的教學是成功的。他們已在律動與模仿中感受到了《賽馬》所表現的意境和情趣。

二、有待提高之處:

針對學生音樂視野窄,對民族音樂的體驗感受不足的弱點。如果教師能現場用二胡演奏一曲賽馬,會讓學生更爲深刻的感受到二胡這種民族樂器的極大藝術魅力。

課堂音樂教學中的“音樂”含量過低_小學音樂教學反思3

我選的這節課是一年級的教材,低年級的學生,天生活潑、好玩好動、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在學習和生活中,他們總是喜歡親眼看一看,親耳聽一聽,親手試一試。他們對音樂的感受總是透過各種動作表現出來。要提高音樂課的教學質量,應根據兒童好動、好遊戲的心理特點,把少兒的音樂學習與遊戲、舞蹈有機結合起來,把抽象的音樂概念、複雜的音樂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訓練,轉化成生動有趣的遊戲、舞蹈,使之形象化、具體化,讓少兒透過自身的活動,把聽、視、觸等各種感覺活動和運動、唱歌、表演、遊戲、舞蹈等結合起來,從而讓他們既動口、動手,也要動腦,快樂地進入音樂世界,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獲得音樂知識、技能,培養思維能力,同時也受到美的薰陶。

在我執教的《貓咪別淘氣》一課中,首先儘量使自己的語言貼近學生,加上誇張的動作表演吸引學生,把歌曲第一句的附點節奏編成節奏練習,用遊戲的方式讓學生掌握,並加上一點練聲的要求,爲歌曲的教唱做鋪墊。透過創設情景“小貓眯今天一個人在家,它太淘氣了,小主人很不放心,就唱了一首歌來囑咐它”引導學生進入歌曲情景,接着讓學生透過我的範唱和表演瞭解歌曲,多次聆聽掌握歌曲旋律,透過對比,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方式記憶歌詞,同學們個個熱情高漲、積極踊躍、不亦樂乎,把一隻淘氣的小貓咪形象表演得栩栩如生。這樣同學們很快地就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記住了歌詞,同時幫助了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教唱分兩段進行,第一段是重點,整首歌曲我採用激發情感法,在情景中解決歌曲難點。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貫穿整節課。帶着小道具的表演唱很吸引學生,使他們的情緒一下高漲起來。學生天生愛表演,也善於表演,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學生。當學生理解和熟悉一首新歌時,我總試着讓學生在自由放鬆的氣氛中,用身段、手勢、表情、眼神自我表演,邊唱邊舞。學生自由發揮,教師擇優鼓勵。或者,在教完一首歌曲時,讓學生擔當相應的角色,可以是童話角色,也可以是現實生活中的角色。這種即興表演不但能使學生更快、更獨立地記住歌詞,而且對音樂的情緒也有了更深刻的體驗。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重點關注學生,課堂上要抓落實,從平時的每節常態課做起,養成良好的教學習慣。

課堂音樂教學中的“音樂”含量過低_小學音樂教學反思4

《每人伸出一隻手》是人民音樂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音樂實驗教材第六冊第八單元“愛和平”中的一個內容,這是一首頌揚各國兒童團結、友誼、和平爲題材的歌曲。樂曲第一段由四個樂句組成,樂曲運用了”X X.X”和“X. X”節奏,使音樂富有推動力,它形象生動地表現了世界不同膚色的兒童伸出友誼之手,手拉手高唱着和平友誼之歌的情景,情緒熱烈。歌曲在熱烈而又歡快的八小節間奏進行第二段,曲調以上移調一度的級進手法,把歌曲的情緒層層推向高潮,猶如形成一股世界和平友誼的洪流。最後一句節奏突然拉寬,旋律舒展,音調出現了全曲最高音“5”,以堅定有力的情緒結束全曲。本課的教學目的有三點:首先要學會演唱歌曲《每人伸出一隻手》:第二認識反覆記號和跳躍反覆記號,並會運用在歌曲中演唱:第三透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造力。

本首歌曲其實不是很容易唱好的,回顧整個教學過程,我從成功、不足做以下反思:

作爲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明確音樂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悟,以審美教育爲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能夠根據學生年紀的生理、心理特點,以學生爲主體,引導學生感受、理解、表現音樂。在教學中我嘗試着運用新的教學理念,讓學生走進音樂,讓音樂走入學生生活。本節課不僅僅是學習了一首歌曲,個重要的是讓學生認識到博愛

其次就是要創造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及參與狀態。只有給學生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學習環境,學生才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從而達到深度探究。

我覺得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表達力,程度差別較大,有些學生又不願意去表達,由於時間關係未能在課堂上鼓勵到每個學生進發言。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設計更多巧妙的環節讓學生去實踐,去創造;學生在展示時,教師要相信學生的才能,爲他們提供充足的時間;還要精心設計合理的評價方式,讓學生在評價中思考,在評價中成長。

課堂音樂教學中的“音樂”含量過低_小學音樂教學反思5

由於特殊原因沒辦法在音樂教室中學習。我帶着"怎樣能使學生在班內上得輕鬆自在呢?"這個問題走進二(1)班。歌詞按照節奏會讀之後,剛一開啟錄音機聽範唱,一個孩子聽到音樂後就脫口而出:"開始唱戲了!"隨後使勁地在"咚咚咚咚嗆"這一句"嗆"的字音上用鉛筆在他的文具盒上敲了一下。這一舉動提醒了我,何不讓全班同學一起來?這樣既可以掌握旋律,又可以增添興趣。於是我提出了:大家認真聽音樂,當你聽到"嗆"字時,就用鉛筆敲一下文具盒。這一來教室沸騰了,又很快靜了下來。第一次沒有按要求做到,所有的襯詞"咚咚咚咚嗆"全敲了起來;第二次在教師強調了要求之後,95%的學生能夠作到。學生的興趣極度濃厚,每個學生都特別投入地聽着音樂,嘴裏唱着歌詞,惟恐再漏敲掉一個"嗆"字。下課鈴聲響了,學生還再要求"再敲一遍"。

我的教研專題是"低年級音樂教學中以動激情的實驗研究",就是讓學生在音樂課上動起來,透過讓學生身體、情感、思維等等多方面的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有興趣參與到教學之中。我在實驗研究期間,儘量運用一些可以讓學生都能參與的形式。如:說,動,表演等等。

《過新年》一課,我的教學思路的設計是透過發現問題的方法來引入教學→教唱1、3、5樂句→學唱全曲→學生自由表現你聽到的歌曲內容→在盡情的表演中學生不斷的重複歌曲的旋律,讓歌曲在不知不覺中學會。

分析:課後,仔細想想這節課,我覺得非常有收穫。它讓我在認爲最適合自己實驗方法之外又發現了新的教學方法,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身邊最普遍、最簡單的事物來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教學方法可以隨着環境的改變而靈活變化,兩種教學方法的得出,使我的實驗方案中的教學方法進一步得到補充和完善。同時也使我知道了:只有適合了學生的心理特點,符合的他們的興趣愛好,他們才樂於接受,音樂課才能讓學生喜歡。

課堂音樂教學中的“音樂”含量過低_小學音樂教學反思6

識譜唱譜是音樂課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但課堂上能使小朋友們興高采烈的往往是唱歌、律動、遊戲,一旦讓他們識譜,頓感索然無味,課堂氣氛也會出現冷場,音樂情感美的薰陶無從談起。

音樂新《課標》指出:要求同學具有一定的識譜能力,規定了不同學段不同的要求。因此,識譜教學要符合音樂學習的規律,它是學習音樂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音樂教育的目標。那麼在音樂教學中如何有效的使用這個“工具”呢。

一、用先唱歌后識譜的方法強化聽覺

音樂學習的各個方面都涉和到聽覺的作用,識譜的基礎也應該首先放在聽覺能力的培養上。聽得多了,就自然會有一些音高的感覺,有了先入爲主的音高再唱簡譜,同學更容易掌握音準的概念。所以,我提出先唱歌后識譜。 如:在一節唱歌課中,當同學走進音樂教室時,我用的音樂就是今天要學的歌曲,並讓同學和着音樂做簡單的律動,使同學對音樂有了聽覺上的印象,爲下一步學好歌曲作好鋪墊。然後讓同學欣賞歌曲、感受音樂,從而激發起同學學習音樂的興趣。再透過讓同學唱歌,在不知不覺中解決了歌譜中的難點,使同學在識譜時降低難度,讓同學感覺識譜並不太難,從而增強其自信心,加深對音樂的熱愛。然後,再透過對歌譜的視唱、理解,又反作用於唱歌,使演唱更加完美。先唱歌后識譜就是先讓同學放下心理負擔,讓同學先唱唱歌,用自身的聲音去表示音樂,從而激發同學的興趣,讓同學感到這節課是輕鬆愉快、有所“成績”的,而且有表示自我的空間。

二、利用創編旋律來提高識譜能力

發明性能力的培養應該貫穿於音樂學習的各個環節,識譜教學也不例外。發明性地探索節奏、音響、旋律等音樂基本要素的各種變化和重新組合,以即興活動的方式給同學發揮發明想象的空間和機會。 其實,創編旋律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豐富的創編形式能讓同學們在樂趣與自身的成績感之中學習簡譜,並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總之,在提高綜合素質的今天,小學音樂教育對識譜的要求是:“立足課堂,面向全體。”根據同學的認知規律,把理性的識譜從感性入手來教,融入音樂實踐活動,形象生動,深入淺出。利用識譜這個學習音樂的好工具,培養同學的音樂感知能力、表示能力、鑑賞能力、發明能力。讓每個小朋友真正的走入音樂,去尋找,去探索,去發明。

課堂音樂教學中的“音樂”含量過低_小學音樂教學反思7

開學已有十幾周了,學校組織了對新教師的考覈,公開課是考的重點之一,現談談對自己公開課的一點感受。

本節課運用了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首先給他們觀看《海鷗》的圖片,讓他們對海鷗有個直觀的印象,其目的是優化課堂教學。本節課我儘可能地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參與音樂實踐活動之中,讓他們獲得音樂審美體驗。音樂是情感藝術,審美教育是一種情感教育。情感是音樂審美過程中最活躍的心理因素。教師在音樂教學中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則,讓學生全身心地參與音樂學習與體驗音樂情緒。體驗式音樂學習是旨在從“體驗”中實行對“音樂知識”的學習,是因爲音樂教學作爲審美教育的一種方式和手段,有着與一般學科不同的教學方法。老師首先從感性入手、以情動人,以美感人,重視了教育的潛在性。我十分清楚地認識到:音樂教學過程是一個在教師啓發與指導下,引導學生參與體驗音樂的過程。沒有學生主體參與體驗,就難有真正的音樂教學。只有當學生參與到音樂活動之中,自己親身主動地去體驗、領悟、探尋,與音樂融爲一體時,才能對音樂知識、技能技巧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才能實行對音樂的欣賞與創造。同時,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要把握住審美的愉悅性是音樂藝術的本質特徵,因爲音樂能夠給人以愉悅、以享受,只有保持學生的良好心境,使學生充分感受音樂的愉悅,才能保證音樂教學獲得成功的一個前提條件。

事實證明,我對學生現有的心理和生理狀況分析得還不夠,在演唱之前儘管我滿懷激情的調動學生情感,整堂課中,我發現同學們情緒十分高漲,積極性很高,每個人都躍躍欲試,從學生表情看,他們也很想表現出美好的情感,但是到了歌曲的高潮部分,又不由自主“躲”了回去,透過這次課讓我意識到備課不僅要備課文,還要備學生。

透過這次公開課,我學到了更多,看清的自己在教學中的優勢和不足,今後應該更多地向老教師請教而且不斷地反思和總結,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總結自己的教學實踐體會,提煉自己的經驗,從而提升自己的認識。認真分析同事的評議,就能正視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也就能提高自己的思維品質,也纔能有下一步高質地的新思考

最後特別感謝**老師,她不斷指導並多次提出意見和建議讓我及時改進,同時感謝其他同事們抽出時間聽課並提出寶貴意見!

課堂音樂教學中的“音樂”含量過低_小學音樂教學反思8

《我是小音樂家》是一首曲調歡快、活潑、歌詞簡練,富有童趣的美國兒童歌曲。歌曲爲2/4拍,一段體結構,弱起節拍貫穿全曲,生動地表達了孩子們一個美好的願望和共同心聲“我是小音樂家”。

雖說此歌短小精悍,但涉及知識點較多,如:認識吉他、提琴、法國號三種樂器,並瞭解音色;感受歌曲旋律起伏的特點。但同時也有一定難度,表現爲速度快、後十六分音符頻頻出現和弱起節拍,學生在演唱時不容易找準強拍和出現吐字不清楚的現象。

針對以上問題,我首先選擇了一首具有明顯旋律起伏的特點的美國樂曲《庫乞乞》作爲本節課律動音樂,透過這一環節,孩子們直觀形象的感受到了樂曲波浪行、上行的特點,同時爲本節課做了鋪墊。

接着匯入本課,聆聽範唱,讓學生感受歌曲情緒,並讓學生帶着歡快的情緒復聽歌曲,並提出問題:“歌曲中演唱了哪三種樂器?”可以說,不出示曲譜讓學生傾聽並找到答案是我在本次較嚴重一次大膽的嘗試,主要是想透過這一環節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好習慣,從而加深學生對歌曲的印象。這個方法果然有效,同學們個個很認真,而且積極性一下被調動起來,學習興趣十分濃厚,很快找到答案。

有了同學們默契的配合,本課教學更加順暢了,認識了樂器,瞭解了音色,知道了演奏姿勢,更重要是透過:“beng、di、du”的模唱加深了同學們對樂器音色的印象,透過讀詞解決了弱起節拍這一難點,並在老師的引導與指導下,學生學會了用有彈性的聲音演唱“砰砰砰”。

對歌曲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學生再次聆聽會有進一步的感受,我又讓學生拿起手和我一起畫旋律線,用動作表現,爲歌曲表演做了進一步的鋪墊。在學唱歌曲時,學生很快掌握歌曲演唱方法,而且情緒高漲,達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總之,這次教學嘗試是比較成功的,它體現了新課程標準中感受、體驗音樂的教學理念。但也有不足之處:模仿樂器姿勢的動作可以加在歌表演中,讀附點音符不準確時,應用專業術語告訴學生附點音符應讀得稍長,因爲平時接觸過,學生會很快讀準確。

透過這一次教研課,我對自己的教學技能有了進一步的領悟,理解到音樂不僅是唱和跳的結合,也是開拓和發展學生思維、昇華學生情感的重要手段。在今後的日子裏,我會不斷進行教學反思和積累,努力爲學生上出一堂真正的好課。

課堂音樂教學中的“音樂”含量過低_小學音樂教學反思9

音樂課類似文學課,語言文字解說的多,提及音樂語言、挖掘藝術情感的少。在我所聽到的音樂課裏,這種情況不在少數,尤其是欣賞課。有些老師的課,他們講得多,要學生用心聆聽的少;把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傾其所有,非講個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給學生去思考、去領悟、用音樂去激發想象的少;用語言表達的多,用情感體驗的少。因此,在一些老師的教學中,語言多,音樂少,全然沒有了音樂的我,也沒有了“音樂作品是要悟的”這個道理了。這樣的結果只會是,學生的音樂作品積累少,對音樂的感悟淺薄,最終是對音樂課沒了熱情。我們坦言,講文學我們比不過語文老師(就普通而言),講解數理也非我們所長,爲何不發揮我們音樂教師的優勢呢?

音樂課即唱歌課,但僅僅唱會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們在課堂的相當一部分時間裏(課的後半部分)唱歌卻是“老太婆唸經,有口無心”。既不用心,何來之味、又何來之情,更何從談感!音樂課裏的歌不好聽、不夠味,那當然會到課外去找。找他們處認爲好聽、夠味的歌來唱,還工工整整地把它們抄在精心挑選的小本本里,裝在兜裏,並引以爲豪。

音樂課即技能課,枯燥乏味、機械訓練的多,興趣激發、情感抒發的少。我們的一些教師片面地理解了技能,過於偏重技能,使得我們的中小學音樂課成了音樂基本功訓練課,把音樂當作機械的技能去訓練,把中小學生當作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訓練。這樣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許在一段時間裏,一部分學生會有一些效果,但卻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絕大部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甚至磨滅。實際上這樣的音樂學習與課堂教學,從根本扭曲了音樂作爲人類情感藝術。

課堂音樂教學中的“音樂”含量過低_小學音樂教學反思10

《月亮婆婆喜歡我》這首歌曲是一首傣族的歌謠,富含民族小調的風味,孩子比較少接觸到這類歌曲,所以對這樣的歌曲非常喜歡。

新《綱要》提出:教育與發展之間“既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又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的觀點,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幼幼互動的原則。幼兒始終是活動的主人,我把自己的角色定位爲他們的同伴、朋友、支援者、合作者和引導者,和他們一起商量歌曲的動作,如:“喜歡”用什麼動作表示;月亮婆婆怎麼“摸”我;月亮是怎麼走的……

我會以積極的神態關注幼兒的動作表演,然後給以提煉,在表演動作的同時我運用了豐富的肢體語言爲幼兒營造一個身與心,與音樂,與他人,與環境之間整體協調的快樂、舒適的狀態。從此提高幼兒表現美的能力,使幼兒真正能夠在音樂教育中,透過感受美、體驗美、表現美而逐步獲得身心發展的和諧美。再有,我還畫了月亮婆婆溫柔慈善地看着小朋友的背景圖,爲幼兒創設了一個寬鬆、愉快、親切的氛圍,使幼兒感受到在這美好的中秋佳節裏感受到:月亮是溫柔的,老師是親切的,小朋友是友好的,使他們獲得了豐富的情感體驗。這首歌歌詞比較簡單,重複的“我走她也走,我停她也停”孩子一下子就把握了。爲了增加孩子唱歌的興趣,我們增加了伴唱,孩子比較少接觸到伴唱,對伴唱覺得很新鮮。我讓幼兒根據我指揮的手勢用“啊”爲歌曲伴唱,並用輕快、彈跳的聲音在樂句結尾演唱“啦啦啦”。效果非常好。另外,我覺得我在難點的把握上能抓得較及時到位。爲了讓幼兒能掌握歌曲中的跳躍部分,我用手去點小朋友身體的不同部位,邊唱邊和孩子互動,孩子們馬上明白了,既而互換角色互動,使幼兒很輕鬆的把握了歌曲的節奏。爲了讓幼兒掌握歌曲中的停頓部分,我就和小朋友說:“到了晚上,月亮婆婆就會灑下月光和小朋友做遊戲。現在,我來當月亮婆婆,我們一起來玩“月亮走我也走“的遊戲吧。”強調了“停”字後面的休止,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這個教材我以前也上過幾次,但是每次上課時都會感到新鮮,都有不同的想法和教法,每次上完後都有新的收穫和感想。因爲我每次面對的孩子不同的。也許老師的快樂就在這裏,是孩子帶給你快樂,是孩子需要你去創新。

課堂音樂教學中的“音樂”含量過低_小學音樂教學反思11

《郊遊》爲兒歌,旋律平易,親切,朗朗上口,歌曲描寫了兒童結伴去郊遊的情景,要求學生在演唱歌曲,感受音樂的基礎上,培養學生音樂表現的能力。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我在設定教學情境時,首先讓學生欣賞圖片,透過讓他們回答看到了什麼,來激發他們的興趣。接着透過一系列的音樂活動,讓孩子們感受音樂的情緒,邊哼唱邊做動作,這些對於生性好動的孩子們來說,無疑是一塊德芙巧克力,誘惑他們爲了得到美食而全力付出。(用“la”唱得次數多了些,請一個學生模仿唱可省去)

二、寓教寓樂,化解歌曲難點

《郊遊》這首歌中的第二樂段的節奏、音準是個難點,根據節奏來朗讀歌詞,強調附點與後十六分音符的節奏,易於後面的學唱。低年級兒童起點較低,不識歌譜,音準欠佳,顧以模仿老師來學唱,師一句,生一句。每句學會後再完整地演唱,學生的注意力不強,所以我以多種演唱形式來鞏固歌曲:師生接唱、分組唱、男女生唱等等。(教唱環節可縮短點,學生掌握的比較好了;讓學生找相同部分可以放在師生接唱處)

三、語言渲染,感受歌曲情緒

教師優美動聽的教學語言不但能給學生美的享受,同時也會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郊遊》歌曲中的第一、三樂段和第二樂段的演唱情緒是不同的。我透過提問,讓學生開動腦筋,自己找出歌曲中不同的情緒,1、3句活潑此文歡快,2句是舒展優美,用表揚地語氣來引導學生:你們都是一隻只百靈鳥,歌聲要悅耳動聽。(歌曲情緒有點到,但做得不到位。或許可以把2個不同情緒的部分作演唱方法指導:

①歡快的地方可以引導示範以彈性的聲音唱;

②抒情的地方,用柔和的聲音連貫地唱。)

四、歌曲表演,體驗快樂

這節課最後的歌曲表演,使課堂推向高潮。表演分爲舞蹈動作,與打擊樂的加入。舞蹈在第一個環節已經加入,所以重點在於先指導學生使用打擊樂,學生表現得非常積極、熱情,學生表現得更加興致勃勃了。(這個環節由於時間問題,使得互動不夠過癮,應該在教唱環節省去些,最後能讓雙向筒與串鈴合作表演。伴奏的音量可調大些,學生節奏沒跟好。)

整節課我覺得結構挺好的,細節問題要再多注意、多改進,課堂靈活性也要加強。

課堂音樂教學中的“音樂”含量過低_小學音樂教學反思12

樂出於思,重於情。教出於愛,重於導。

素質培養是新課標的重點,音樂的思導突出,特色鮮明,更能夠喚出師生的雙邊互動。

40分鐘課間是師生互動的交流過程,即使交流也分主副,所以學居然爲主,導爲副。音樂的簡單而多樣化給學生的學起了主流性的因素,讓他們聽來容易學來輕鬆,素質培養自然也就不難的達成了。說反思我談不上什麼,可在音樂課上跟學生一起玩還真是一種樂趣,所以我還是想說說自己的一些經歷。

一、 思想交流

“你們今天想學什麼?”話音剛落,同學們都彼此張望,顯然他們不知道怎麼回答我。許久,角落裏的一位同學舉手,當然還帶點害羞,好象還在擔心什麼?“XX同學請說”。“老師,我很想出去玩。”剛說完,教室裏“哈哈哈哈”歡呼聲一片,其實也不是什麼歡呼聲,是同學們在嘲笑這同學,邊笑邊看着他紅紅的臉蛋,然後回過頭期盼地注視着我,等待着我給他們帶來的福音。當然,音樂老師嘛三句不離本行,玩是可以玩,但不能夠離開音樂呀。好在新課標的音樂內容豐富,讓我們接下來的時間都玩得開心、實在。其實這也沒有什麼,就是利用簡單的對話,勾畫出他們那童真的心聲罷了。

二、活動交流

“大家想怎麼玩?”音樂該唱的唱了,該聽了也聽了,當然接下來就是玩的時間,這也是他們早就想知道的,想要的。那麼,是不是我來安排他們玩呢?不行呀,應該聽聽他們的意見纔對呀。顯然,他們的玩法還挺多的,可也不能夠離開時間呀,這是前提條件。時間就是要用音樂來控制的。提議時間到,最後還是我來做裁判,決定他們的遊戲規則。此時的我真可憐,成了個配角,只好眼睜睜看他們玩,哎!當裁判員真不是滋味,下次肯定要選個可以參加的項目。這也許是新課標故意安排的吧!

三、音樂交流

“音樂好玩嗎?”當然他們的回答是肯定的了,可他們又知道什麼呢,聽他們怎麼說。“老師,他耍賴,我本比他快的······”其實他不知道他的節奏非常準確,另外的他是錯誤的。“老師,我差點斷氣了他還不停,再來一次我肯定比他久。”哦,這是在比賽音的長短。“老師,我上下樓梯老走錯,還有一些太高了我不敢跳。”天呀,他們比賽跳樓呀,當然不敢跳!

課堂音樂教學中的“音樂”含量過低_小學音樂教學反思13

《我和星星打電話》是一首充溢童趣和幻想的對答式的領唱、齊唱歌曲。本節課,我精心創設情境,不時激發同學學習興趣,發展了同學的音樂感受能力和發明能力,"以人爲本",教學氛圍和諧。

教學一開始,我從小朋友們的生活入手,透過創設情境,讓小朋友們先玩了一個打電話的小遊戲,知道了應該怎麼打電話,緊接着透過給航天英雄打電話致以歌聲的問候,巧妙地讓小朋友們進行了發聲訓練,再透過航天英雄的回話,激起同學想跟星星交朋友、打電話的興趣,繼而引出了充溢好奇、喜歡探索的,並與星星都交了朋友的奇奇,巧妙地創設了情境,讓奇奇搖身一變成了音樂小神童,將自身與星星之間的事編成了一首歌,讓同學在欣賞奇奇才情的同時,還激勵同學們一邊專心、投入的聽音樂搖擺,一邊期待着他將小電話放到自身的手裏與他交朋友,這種交友式的導課方式,充溢童趣,深受小朋友們的喜歡,既培養了同學們仔細聆聽的習慣,又讓同學們聽時興趣濃厚、充溢期待。

然後再創設情境,並不急於先讓同學用言語來表達聽歌的心情,而是讓同學們先別急着說,暫時保密,用眼神和表情傳達自身聽歌時的心情,再次激起同學聆聽的興趣,充溢樂趣和神祕之感。

在感受音樂時,我更是不時創設情境,注意激發同學的興趣,讓同學對每一次的聆聽都有不同的收穫。學歌曲前,又巧妙地創設情境,激起同學想聽、想唱的慾望,引導同學有節奏的讀歌詞——對口型唱——輕聲唱——縱聲、如癡如醉唱——歌曲感情處置——深情唱——領、齊唱。

在教學中特別注重對同學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對同學習慣養成教育(如:同學拿書姿勢、唱歌姿勢、靜靜聆聽等常規性的習慣養成)的培養,言語詼諧幽默,示範準確而又生動、形象、有趣,評價語自然、貼切而又趣味橫生,引導到位,讓同學們體會到音樂的美,不只用眼、耳朵,甚至用心靈去體會,便“要我學”爲“我要學”,同學們的學習興趣濃厚、主動性高,體現了"以審美爲核心"的教育理念,在不知不覺中將音樂的美紮根在同學心裏,對音樂課興趣昂感。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要更好的鑽研教材和同學,不時尋找適合同學發展的新方法,讓師生水平在教學中都有所提升,可謂“芝麻開花節節高”!

課堂音樂教學中的“音樂”含量過低_小學音樂教學反思14

音樂教師,首先就應明確音樂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悟,以審美教育爲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構成健康的音樂審美潛力。爲了實現這一目標和推進新課程改革,我認爲,在教學中,要使學生先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感受、體驗和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只有這樣,學生纔會逐漸喜歡音樂,從而才能對音樂有更深一步的瞭解。要用心引導學生,從而使學生不僅僅做到此刻受益,而且做到終身受益。因此在音樂課教學上,我會從下列兩個方應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培養:

1、根據音樂教室現有的樂器,透過音樂欣賞的形式,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各種樂器,並且讓學生參與其中親身實踐,講解各種樂器基本的演奏方法,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僅對樂器有了進一步的接觸,而且還對我國的各種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

2、透過豐富多彩的音樂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空氣,在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之餘可調節情緒,有利於其他課的學習。

用多種方法,努力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針對本校特點,配合新課程改革,在學習音樂教材的同時運用數碼鋼琴進行音樂教學,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爲:

1、在音樂欣賞課上,有些樂曲能夠利用學校現有的樂器,結合大綱要求,給學生示範演奏,改變以往放錄音讓學生單純欣賞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既開拓了視野,有提高審美潛力。

2、在音樂理論知識的教學方面,爲避免單純學理論的枯燥,利用情境聯想教學,讓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樂知識。例如音符實值的學習,透過模仿動物叫聲的長短來辨別不一樣的音符,這樣一來,學生會比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不一樣教學設備,欣賞大型的交響樂和民族管絃樂作品,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和感受音樂。

4、課堂上,讓學生上臺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潛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下方就《真善美的小世界》一課,談一下我的想法。

課堂音樂教學中的“音樂”含量過低_小學音樂教學反思15

小學音樂課教學是小學基礎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爲了提高民族的音樂文化素質。音樂教育不但可以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鑑賞力、表現力和創造力,也能培養學生的優良的品德和情操,還能使他們的智力得到發展,非智力因素得到提高。同時,能夠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地發展。

我認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是相互滲透,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的。所以,凡是小學階段所開設的課程,只有課程設定節次的多少之別,並無正副課之分。只要是學校分配的課程,都得無條件的完成任務。

這節課我透過律動的形式把孩子帶到音樂的殿堂,調動孩子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和情感,再透過遊戲對號入座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瞭解四三拍子的強弱規律和節奏型。在學習歌曲時教師先範唱讓學生體會歌曲的情緒。由於二年級的孩子識字能力差,所以我採用有節奏的教讀歌詞,並注重每個字的發音。在學習歌曲時,讓孩子跟琴輕聲模唱從而感受歌曲的情感,這樣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學會歌曲並能很好的演唱。爲了發揮學生創造力讓學生自編小舞蹈和並用廢品製造打擊樂爲歌曲配樂,使課堂氣氛達到高潮。本節課的小結是歌曲的昇華。

這節課上完後我覺察到學生興趣很濃,並在下課後可以編出很多種不同的小舞蹈。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歌曲,也發揮了學生的創造能力。真正的達到了教學目的。

這節課我透過律動的形式把孩子帶到音樂的殿堂,調動孩子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和情感,再透過遊戲對號入座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瞭解四三拍子的強弱規律和節奏型。在學習歌曲時教師先範唱讓學生體會歌曲的情緒。由於二年級的孩子識字能力差,所以我採用有節奏的教讀歌詞,並注重每個字的發音。在學習歌曲時,讓孩子跟琴輕聲模唱從而感受歌曲的情感,這樣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學會歌曲並能很好的演唱。爲了發揮學生創造力讓學生自編小舞蹈和並用廢品製造打擊樂爲歌曲配樂,使課堂氣氛達到高潮。本節課的小結是歌曲的昇華。

這節課上完後我覺察到學生興趣很濃,並在下課後可以編出很多種不同的小舞蹈。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歌曲,也發揮了學生的創造能力。真正的達到了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