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合集15篇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透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合集15篇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

乘法的本質是一種特殊的加法,它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而乘法的初步認識這一教學內容是二年級學生對乘法的第一次系統的瞭解和認識,我們組在設計這節課時,透過出示學生熟悉和喜愛的遊戲場,情景圖,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比較,以學生的活動情況呈現出幾個相同加數求和的情況,從而引出乘法運算。

透過昨天下午的幾位老師的微課,我發現了自己的不足,感覺自己的數學語言不夠簡練,板書不完整,還有一小部分知識點沒有涉及到,也可能是時間不足,準備不充分造成的,我在以後的微課中會盡量改正自己的不足,完善自己的思路和教學環節,是自己的課儘量完美。

根據今天張老師在東風路小學的做課活動,我又發現了,在自己身上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微客中可能設計得很好,但到實際的課堂中,可能會出現意想不到的突發事件,教學過程中某個環節的語言組織可能不是太精煉,不能做到環環相扣,或者總結的不是很到位,最主要的毛病是老師的語言太多,經常重複學生的答語,導致一節課40分鐘的時間不夠用,造成拖堂的現象,我在今後的教學中應注意這幾個方面,充實自己,做到備好課再講課。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2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學生理解了加減法的意義、掌握了100以內加減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是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也是進一步學習較複雜的乘法計算及其應用的重要基礎。在青島版教材中乘法的初步認識是安排在第二個資訊窗,在第一個資訊窗中讓學生進行大量的同數連加計算。在本課的教學環節上,努力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生動有趣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根據學生好玩的心理特點,透過貫穿全課觀看魔術表演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義。由於二年級學生年齡小,加上新學期剛剛開始,學生的精神不在狀態,課始我簡潔的匯入學習情境直奔主題,激發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慾望。這樣教學設計爲認識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礎,學生在愉悅的心情中提出自己的問題並且在解答的過程中自然且充分的感知求幾個相同加數的算式的特點。

2.經歷乘法概念的形成過程,努力建構數學模型。本節課我從學生的基礎出發,放手讓學生主動地提出問題並用已有的方法解答問題。從3個2相加,到4個6相加,再到8個4相加……,這一系列的算式隨着加數的越來越多,學生逐步認識到像這樣的問題用加法來計算太麻煩了。親身體會到加法解決這類問題的侷限性,從而使乘法的出現水到渠成。並且在出示乘法算式之後則引導學生觀察對比加法和乘法算式,強調乘法中因數的含義,體會乘法和加法的關係,明確求幾個幾相加的時候用乘法非常簡便。

不足之處:

練習的最後一個吹泡泡練習,學生出現了兩種移法。其實每一種移法都可以橫着看、豎着看錶示2個3,3個2。這時可以讓學生說說你是怎麼看的?然後再列出乘法算式,引導學生全面的看圖。教師引導不夠到位。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3

由於同年級老師十一過後要講公開課用我們班學生試講,我將此部分內容進行前置教學。

乘法的初步認識它是建立在學生已經學過加法、減法,這一節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由於學生沒有乘法的概念,加之這個概念又難以建立,在這種情況下,教材一開始就專列了一節乘法的初步認識,使學生知道乘法的含義,爲以後學習乘法的其它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教材十分重視數學來源於生活及學生實際操作,首先透過學生比較熟悉而又十分喜愛的遊樂園引起學生的興趣,爲認識乘法作準備。接着讓學生用小棒擺各種各樣的圖案,由同數連加算式引出乘法。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得出二個知識點:一是初步認識相同加數及相同加數的個數,從而引入乘法,這是本節教學的一條主線。二是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這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實際計算的基礎。透過以上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確定以開放式的課堂教學本課。本課的教學難點是識別相同加數,理解乘號前後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而我在教學中只輕輕地點了一下,致使有很多中下生不能列出正確的乘法算式,影響了教學效果。

這節課使我認識到:信任學生,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學會的,讓學生自己去學會;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做的,讓學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講的,讓學生自己去講。

本節課是初次認識乘法,所以我們這節課的設計就要從加法入手。先出示情境圖,根據發現的資訊來提問題,分別從開小火車的有多少人,做碰碰車的有多少人及跳繩的有多少人,這些問題入手,大部分孩子都能列出加法算式來,教師板書,繼而同學們來觀察這幾個加法算式有無共同的特點。引導學生髮現這些算式都有相同的加數。在這一環節的處理上主要注重對孩子們語言表達上的培養和行爲習慣上的養成。另外,在總結乘法算式的過程中,利用我們之前的發現使學生們意識到: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可以用加法算式,也可以用乘法計算。換句話說,只有有着相同加數的算式纔可以寫成乘法算式。在學習把加法算式寫成乘法算式的過程中,使學生們認識到如:4+4+4+4+4這5個4相加既可以寫成54也可以寫成45,因爲之前老師在暑假作業上有一項要求整理背誦99乘法口訣表,有的學生知識單純的去記憶,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以至於我讓轉換其他的加法算式爲乘法算式的過程中出現了濫用乘法口訣的現象,針對這一問題,我首先向同學們解釋了何爲乘法口訣:爲了方便人們記憶9以內的乘法整理編排出來的一個便於記憶的口訣,他並不能代替一個完整的乘法算式。在做練習的過程中,學生很容易會分不清加數和個數,比如3+3寫成乘法算式,有個別同學會寫成33,針對這一情況,我會重新讓學生去回憶並理解幾個幾相加就是幾乘幾。

這一節課是認識乘法的起始課,使學生學習並運用乘法口訣的基礎,二年級的學生雖然在平時計算過程中經常見到幾個幾相加,卻並未真正的運用過。所以,這一節課就是培養學生認識到加法與乘法關係的一個過程,使學生加深了對乘法意義的理解。學生們的掌握總體不錯。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4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理解了加減法的意義、掌握了100以內加減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是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也是進一步學習較複雜的乘法計算及其應用的重要基礎,乘法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在方案設計時,遵循 “導、學、議、練”的課堂教學模式,努力實現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的“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

在本課的教學環節上,努力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生動有趣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根據學生好玩的心理特點,透過自己動手操作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義。

由於二年級學生年齡小,加上新學期剛剛開始,學生的精神不在狀態,課始我簡潔的匯入學習情境直奔主題,激發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慾望。

這樣教學設計爲認識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礎,學生在愉悅的心情中提出自己的問題並且在解答的過程中自然且充分的感知求幾個相同加數的算式的特點。

2.經歷乘法概念的形成過程,努力建構數學模型。

本節課我從學生的基礎出發,從2個4相加,3個6相加,再到4個4相加……,這一系列的算式隨着加數的越來越多直到100個4相加,學生逐步認識到像這樣的問題用加法來計算太麻煩了。

親身體會到加法解決這類問題的侷限性,從而使乘法的出現水到渠成。

並且在出示乘法算式之後則引導學生觀察對比加法和乘法算式,強調乘法中各乘數的含義,體會乘法和加法的關係,明確求幾個幾相加的時候用乘法非常簡便。

3.給學生一定的思維拓展空間,培養創新精神。

我安排了“算一算””“找朋友”和“畫一畫”的環節。

隱藏圖,你還會算2×7嗎?讓學生體會到可以利用乘法的意義,2個7相加或者7個2相加來計算。

從找5×4的朋友理解到只要5個4或者4個5相加都可以用5×4表示。

“畫一畫”個環節讓學生對乘法的意義有更深次的理解,讓學生明白了一幅圖既可以表示5個2,又可以表示2個5。

學生積極投入,思維非常活躍,展開了奇思妙想。

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大部分學生是用合併加數的方法,使原來的算式變得簡便短了。

還有的學生想到用符號、用語言敘述、用乘法等方法表示。

孩子們的想法是那麼的可貴,教師要保護他們的創造火花,激勵他們的學習熱情。

學生只要能夠創造出簡單的表示方法,教師就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表揚。

4.優化教學設計,使教學環節更爲緊湊。

在教學求擺多少個正方形需要多少根小棒,寫幾個幾的教學環節中。

剩去了寫“2個2相加”寫加法和乘法都改爲口答。

最後一個環節“畫一畫”只呈現第一個問題,再根據學生呈現的結果調整。

增加了“100個4”的採訪環節,跳動了學生積極性,學生充分了解學習乘法的必要性。

將最後一道提升題簡化,讓一幅圖既可以表示5個2和2個5從學生中來。

不足之處:

在“飛機圖”“火車圖”這連個環節對做錯的孩子應該在展示臺展評,幫助他。

而我採用口頭訂正,有些孩子的注意力就不夠集中了。

還是對學生的臨時生成資訊處理不夠。

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教師有習慣性搶話,總想引導學生按自己的想法,預設的設計呈現,放手不夠。

最後一個教學環節“畫一畫”由於時間關係沒有呈現,還要加強課堂節奏的把控。

過渡語還要細細推敲,另外還要注意教學教態,大方得體。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5

《乘法的初步認識》一課是二年級數學上冊內容。本節課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課,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要使學生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義。整節課努力突出以下幾點:

一、創設情景,激發探索動機

二年級的孩子形象思維能力較強,如果把枯燥的、抽象的數學知識溶入生動形象的情景中,必將激發他們的學習慾望,所以這節課中我安排遊樂園匯入,使他們覺得貼近生活,生動有趣,再從圖片中入手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激發了他們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探究動機,自然而然的驅使孩子們更加積極主動的探求知識。同時也培養和提高了他們的自主探索能力。

二、重視反饋,鼓勵學生積極思維

反饋教學的過程是對資訊反饋的及時調控,有利於提高課堂質量的途徑之一。因爲孩子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有成功的機會,也存在着失敗的可能性,由於他們能力的差異,有的孩子往往達不到預期的目標,所以在教學中我也總是在課堂中及時的反饋。及時的發現每一個孩子的思維閃光點,同時也可以及時準確的知道他們的不足之處。在這節課中,重難點定位就是讓孩子們瞭解並掌握乘法的意義,即幾個幾相加可以更簡便的用乘法來計算。所以在上課的時候,儘量的讓更多的孩子參與到學習中來,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來發表自己的見解,加深對乘法意義的印象。

三、創設認知衝突,理解知識含義

讓孩子們面對一個要求認知複雜性的情境,使之與他們的能力形成一種積極的不相匹配的狀態,即認知衝突。在他們初步理解了乘法的意義之後,我讓他們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其中有一題是2+3+1,我故意不點破讓他們自己去發現,他們也馬上意識到,這道算式是不能直接改寫的。透過幾個孩子的分析,加深了對能直接改寫成乘法算式的加法算式的認知,也是對乘法的意義有了更深的理解。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善於創設具有探究價值的問題情境,使孩子產生認知衝突,把孩子們引入自主的探究體驗的氛圍中,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主動的進行知識意義的獲得,並且在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中,逐步提升他們的認知水平。

課後,透過與各位領導老師們探討交流,我非常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教學還存在諸多不足,現反思如下:

1本堂課的設計雖比較順暢,但缺乏高潮,沒能對本課的教學重點予以強調,如“求幾個加同加數的和,用乘法比較簡便”,沒有形成明確的結論告知學生。整堂課的進程比較平淡,應該隨着課的發展進一步設疑設阻,形成更尖銳的認知衝突,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興趣。

2在組織學生自主探究的時候,放得不夠。如強調乘法算式中兩個因數的不同意義時,雖然應該多讓學生自己體會和表述兩個數表達的意義,而不是教師自始至終引領學生接話,使這兩個關鍵詞內化爲學生的深刻理解。這樣,無論是從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還是直接列出乘法算式,都能真正明白乘法的意義。

3細節處理不夠細膩。比如乘法算式中前後兩個數相同時其意義的區分沒有作重點強調;解決主題圖中的問題,對大多數學生列式情況的關注度不夠。

4學生參與的範圍不夠廣,個別學生遊離於教學活動之外,組織教學時應對全體學生進行廣泛關注。

總之,本堂課的教學在自身實踐和領導與同事們的共同探討中,發現了一些不足,值得在今後的教學中深思和改進,我也會繼續努力提高授課水平,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爭取在數學教學上取得更有實質性的進步。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6

今日,聽了王教師講的《乘法的初步認識》。這節課不論是教學設計,還是教師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課,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和解決問題的基礎。本節課着重使學生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和感悟乘法的意義。爲了能到達此目的,王教師在課的開始抓住了學生喜歡小動物的心理,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參與活動,激發學習興趣。

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小動物來進行匯入,並提出問題,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進行學習,產生學習新知的慾望。

二、發現問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這是本節課的中心環節,經過觀察加法算式,引導學生進行比較,讓學生認識相同加數。在教師說算式與學生寫長長的同數連加算式的活動中,比如寫:7+7+7+7+7+7+7+7+7+7+7+7。再比如,教師說200個6相加,學生感到很茫然,使學生親身體驗到相同加數連加用加法算式表述確確實實很麻煩,從而促使他們思考:怎樣寫簡便?再讓學生經過小組合作交流,教師根據學生的展示彙報情景,適時地引出乘法。這樣學生能夠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乘法的知識並不是教師硬塞給學生的,而是學生在體驗了簡化的加法,有了自我的簡化方法之後才呈現出來的,這樣的教學不再是教師機械講解,學生被動理解的過程,而是學生在不斷思考,探索和創新中到新發現,獲得新知識,感受成功體驗的過程。

三、應用新知,解決生活問題。

這是本節課的練習環節,先經過觀察公園遊樂場的情景圖,提出數學問題,讓學生在這些問題中自主選擇,並用今日學習的乘法知識解決問題。再呈現一些鞏固練習,讓學生進一步地體會到乘法的意義,乘法與加法之間的關係。最終一道開放題。放手讓學生思考,討論,交流,促使學生髮現不一樣的方法比如:3+3+3+9和4+2+2+2+2+2+2培養學生從不一樣角度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體現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的教學思想。在練習中交流鞏固,雙基得到了很好的落,開闊了思維,培養了本事。

 不足之處:

1.在給加法算式分類時,沒有砸實,學生只把相同加數的算式分爲一類,而另一類,加數不相同的算式,沒有分,教師也沒有理會,導致後面學生對乘法的意義沒有更好的理解。如果教師讓學生觀察,這樣的算式爲什麼不能寫成乘法算式?這樣把問題給學生,促使他們進取思考,得出加數不相同,所以不能寫乘法算式。我認爲這樣學生對乘法的意義理解的會更好。

2.揭示課題如果放在新授課後,效果會好一些。

3.練習題有個別沒有處理,教師的語言不要過於羅嗦。總之,聽完了王教師的這節課,我想,在以後的教學中,作爲教師如何想盡一切辦法使學生掌握新知識,運用怎樣的方法手段,使學生對數學感興趣,進而提高課堂效率十分重要。需要認真鑽研,不斷反思,在成功、失敗中總結經驗,最終提高自我的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7

回顧本節課,覺得在不少環節上沒有處理好。

1、“以學生爲本”的教學理念還只停留在理論階段,沒有深入人心。在教學設計中,能儘量體現“以學生爲本”的教學理念。比如用小棒擺你最喜歡的圖案、自己選一個數學問題解決等環節都爲學生提供了探究的時間和空間,提供了充分的活動與交流的機會。但是問題是在教學實踐中,仍然較多地考慮自己的教學設計,不能及時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教學思路。對於學生提出可以用乘法來求“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的方法置之不理,(當時一是怕中下生聽不懂,影響學習情緒,二是怕展開討論會影響教學時間)致使認識乘法的,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課堂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結構。

2、教學的放與收做得不理想。學生擺小棒並列出許多相同加數的加法算式後,我沒有及時引導學生觀察算式的共同點,從而總結出相同加數,導致在後面講兩個因數的意義時很少學生回答準確,也不能準確列出乘法算式。就是在放開之後沒有及時作一個小結,把知識收籠到重點難點上來。第二個地方做得不好的是:在迴應課的開頭時,我讓學生看圖提數學問題後,沒有把很多的問題收籠到這節課的乘法問題上,使部分學生列出了加減算式。

3、教學難點把握不好。本課的教學難點是識別相同加數,理解乘號前後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而我在教學中只輕輕地點了一下,致使有很多中下生不能列出正確的乘法算式,影響了教學效果。

這一節課是認識乘法的起始課,使學生學習並運用乘法口訣的基礎,二年級的學生雖然在平時計算過程中經常見到幾個幾相加,卻並未真正的運用過。所以,這一節課就是培養學生認識到加法與乘法關係的一個過程,使學生加深了對乘法意義的理解。學生們的掌握總體不錯,這節課使我認識到:信任學生,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學會的,讓學生自己去學會;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做的,讓學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講的,讓學生自己去講。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8

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課,也是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讓學生經歷乘法的產生過程,初步感知乘法的意義,同時透過簡單實際問題的解決,感受乘法的應用價值。在教學設計上我力圖爲學生創設一個輕鬆、和諧的氛圍,使學生的學習活動成爲自主探索、體驗成功、主動發展和生動活潑、富有個性的學習過程。使課堂有效性得以充分體現。反思以上的教例,我覺得有以下四點體會:

一、充分發揮教具的作用

小學二年級的學生以直觀形象思維爲主,在二年級的數學課堂中,教師應該利用學生現成學具袋中的教具,讓學生在課堂中藉助實踐操作來理解數學概念、數學算理等。學習認識乘法,我讓學生邊擺小棒邊數出幾個幾相加,這樣的操作能幫助學生很快說出乘法的結果,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即求幾個相同加數和的簡便運算。在例2、試一試和想想做做的教學中,我讓學生用小棒代替小雞、鋼筆、花和圓片等等,讓學生藉助小棒先擺一擺,說一說幾個幾相加,再進行獨立思考,並填寫。我發現學生透過擺小棒操作,能熟練說出乘法算式的答案,學生嘗試到操作的快樂,他們樂於透過實踐操作進行數學練習活動。在一些數學練習中,經常碰到一些帶有操作圖示的題目,而有些學生解答這些題目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我們教師多提供加強讓學生進行學具操作的機會,必要時進行學具方法的指導。

二、在具體情境中認識“幾個幾”。

首先組織學生按羣數出雞和兔的數量,列出連加算式,對幾個相同數連加有初步的感性認識;再讓學生人人動手操作圓片,將剛剛形成的感性認識加工成動態表象,在親自操作中體驗幾個幾;然後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花片,分別列式求數量,在比較中進一步理解幾個幾的實際含義。教學中,學生透過看圖數數→操作體驗→比較感知,在鮮活的具體情景中初步建立起“幾個幾”的表象。

三、在強烈反差中感知求幾個幾用乘法寫比較簡便。

由於學生是初次認識乘法,再加上未系統學習乘法口訣,學生暫時尚不能體驗乘法計算的簡便。教學時透過創設對比強烈的情境,從“4個2”到“8個2”,再到“100個2”,讓學生實際列式並數一數、寫一寫,讓學生在具體的數和寫的過程中體會到求幾個幾是多少,有時用乘法寫算式比較簡便,爲今後進一步感受學習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礎。

四、在應用中培養學生的乘法意識。

有效的數學教學應着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讓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乘法意識作爲數學意識的一種,在學生初步認識乘法時就應該進行培養。整堂課中,結合乘法知識的學習,始終注意培養學生自覺溝通幾個幾的生活經驗和乘法的聯繫,讓學生不斷聯繫生活實際,用乘法的眼光去觀察生活現象,解決實際問題。尤其是課末,讓學生到生活中尋找乘法現象時,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展開豐富想象,說出了許多有趣的乘法現象。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的乘法意識潛移默化地得到了培養。

整節課,學生的活動基本上是在教案的預設中進行,但是從練習的情況來看,發現問題還是不少,如部分學生對乘法結果的由來比較混淆,有的同學甚至會把4乘2算成4加2,因此我們在處理這部分教學時,還是要引導學生考慮加法算式2+2+2+2=8,爲了簡便,我們把這樣的4個2相加表示成乘法4乘2或2乘4,其加法和乘法的計算結果是一樣的。還有一些比較後進的學生,看了圖還是不能正確的寫出圖中有幾個幾,我就讓他先在圖的下面先寫好有幾個,在每個圖的下面都寫好數字,然後再來數一數有幾個相同的加數,再來寫出幾個幾。還有學生碰到《補充習題》第2頁中的畫幾個幾時,錯的特別多,把2個5畫成5個2,學生對於幾個幾還是沒有理解,可以看出我們在備課時,對於教材的理解和學生的學情分析不夠全面。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9

新教材中“乘法的初步認識”一節無論在資料還是呈現形式上較以往都有很大的突破。教學中已不再強調乘數與被乘數這方面的知識,同時出現了兩個乘法算式。教學時我把教材做了一個改變,在二(2)班上課時我開始就說今日我們先來作一個遊戲,學生立刻很來勁,連着問我做什麼,我說做一個擺小棒的遊戲。看誰擺的又多又好。學生開始動手擺,圖形各種各樣十分富有想像力。我看到有幾個小朋友擺了幾個一樣的圖形心中大喜。機會來了!我趕緊提問你們能提出數學問題並計算嗎?創設情境,開展擺小棒遊戲。這是本節課的中心環節。學生用小棒創作出了美麗的作品,讓學生提出問題並計算自我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從而列出許多相同加數連加的算式。

經過觀察這些加法算式,並讓學生想像:如果繼續擺下去,擺100個圖案,所列的加法算式會怎樣樣?使學生充分感知到這種加法算式記錄起來很麻煩,於是產生想要簡化的願望。在對加法有了充足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再讓學生進取開動腦筋、自主探索,並經過小組合交流,探究出一種比較簡單的表示方法,然後再根據學生研究探索的情景、學生的展示彙報情景由教師引出乘法。這樣教學避免了教師灌輸知識,學生只能被動理解的情景。讓學生自我想辦法簡化加法算式,創造新的表示方法,學生在充分參與簡化的過程後,教師再適時地引出乘法。學生在不斷思考、探索和創新中得到新發現,獲得新知識,感受成功體驗的過程,使學生真正成爲了數學學習的主人。

之後我把教材所展示的一個熱鬧歡快的遊樂園的主題圖,經過這一學生熟悉而又異常喜愛的場景,暗示出生活中有許多一組一組出現的數量,並且每一組的數量是相同的。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拉近了生活與數學的聯繫。教學時放手讓學生找出圖中的有關乘法的場景。學生興趣很高,並且也有很多小朋友說出乘法和他所代表的意義,充分體現出學生的思考、個性和創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感受成功的愉悅。

整節課在孩子們的主動學習中比較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0

“乘法的初步認識”這節課是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一課時,本節課是在學生理解了加減法的意義、掌握了100以內加減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課,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也是進一步學習較複雜的乘法計算及其應用的重要基礎。乘法的本質是一種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識的生長點是幾個相同數的連加,本節教學內容與相同加數連加有着相互依賴的關係,是在認清相同加數和相同加數的個數的基礎上引發出來的。因此,本課的重難點是要使學生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乘法的初步認識》是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

在備課時,我認真鑽研教材,並充分考慮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徵,注重直觀教學和學生的實踐活動的設計,讓學生在“做”中學,親身經歷知識的產生過程。首先我藉助教材設計,用小棒拼擺圖形的活動,再由計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讓學生列出各種連加算式,進而選擇相同加數相加的等式引出乘法。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學生喜愛的擺小棒活動之中,並創設情境,製造矛盾,這麼多數加在一起你覺得計算起來怎麼樣,突出矛盾,計算不方便,從而自然地引出乘法。再引導學生進行加法與乘法的比較,幫助學生體驗乘法的發生、發展、形成的過程。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學生有經歷、有體驗、有獲得、有發展,學生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主動地參與到了新知的探索過程中。這樣,使計算概念教學成爲學生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既有利於學生體會乘法的意義,又可以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教學完後,再整理思路覺得有許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1、沒有對教材進入深入地研究,比較其他版本教材,擇優設計教案,選擇教法。上完課,透過課堂效果,反觀教材,發現在乘法概念的引入時,利用教材中的主題圖或蘇教版主題圖先讓學生列連加算式,然後透過比較找相同點體會“相同加數”、“相同加數的個數”,從而引出乘法的概念。再把例1的擺小棒活動作爲練習鞏固新知,這樣學生對新知的掌握可能更清晰明瞭,課堂也更效。

2、課堂的駕馭能力還有待提高。新知探索的擺小棒活動所用的時間太長,學生擺出的圖案個數比較多,浪費了時間,使課堂不夠緊湊。上課的激情不夠,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比較沉悶。

教完了“乘法的初步認識”,我有許多的感慨。以前備課只是爲了教課本而教,並不懂得從縱向——整套教材中理解所要上的課程的位置作用,以及從橫向

上研究教材,比較各種版本教材的優缺點,擇優而教。就自身來說,也做不到真正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數學問題,用心教學。今後應當認真鑽研,不斷反思,在成功、失敗中總結經驗,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1

表內乘法是學習乘法的開始,它是今後學習和多位數乘法的基礎,所以我在教的時候以學生最愛玩的遊樂場的地方,教材用遊樂場創設了很多相同加數求和的情景,並充分利用教材的學習資源,讓學生在這些情境中感受到生活中大量相同加數求和的事例,使學生利用它充分感受乘法的意義。在做練習時讓學生採用多種方法去算,讓學生自己感覺自己去發現相同加數求和的加法有改革的必要,使學生經歷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所以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很輕鬆的接收新的知識爲今後的學習打下了基礎。使學生對學習乘法產生濃厚的興趣,對“乘法”產生親切感。

在學習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稱時,由於各種原因,孩子們得到了不同版本的名稱,如:被乘數、乘數、積,乘數乘數積,因數因數積。對於這種情況我們不能感到生氣不理解,至少說明老師不是在單獨作戰,還有很多人和我們一起在幫助孩子學習,當然,必須糾正所出現的問題就行了。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2

乘法的基本含義是幾個相同的數相加可以用乘法計算,而且用乘法計算寫和算都比加法簡便,這也是乘法的實質。但是如何能夠讓學生理解掌握的更好,透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有以下收穫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

學生的年齡小,注意力不夠集中和持久,所以在教學本節課時,我努力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看魔術表演,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自始至終在濃厚的學習氛圍中,探究學習。

二、注重知識間的遷移。

因爲在上個資訊窗中,學生學習掌握了求多個相同加數和的知識,所以本節課我主要組織引導學生從看魔術表演這一具體的且存在大量的蘊含同數相加的問題情境出發,讓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加法與乘法的比較,幫助學生體驗乘法的發生、發展、形成的過程。這樣,學生學到的數學是活的數學。如,把課本上“變葫蘆”由8個5相加,擴展到20個5相加、100個5相加,強化了學生用加法解決一些現實問題比較麻煩的感受,從而產生探求用新的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慾望,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產生於現實,加強了學生對“寫乘法算式比較簡便”的感受。認識了乘法以後,又利用主題圖,解決共有多少隻小鳥的`問題,再一次比較加法與乘法,進一步體會乘法意義。

三、注重對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的瞭解和開發利用。

在教學過程中,我瞭解了學生的學習起點,據我所知,班上已有學生會做乘法題了,而且這樣的同學還不止一位!所以我想讓這樣的同學噹噹小老師,把他們已有的經驗介紹給還不會的同學,同學間的互相交流,既讓教的同學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又讓學的同學感到親近易學,效果果然不錯。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3

《乘法的初步認識》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46~48頁的內容。本節課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課,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要使學生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義;培養團結合作精神,並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過程中,能夠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認識乘號,知道乘法算式的讀法;最後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驗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本課引入新課時採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並且配合課件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遊樂場的情景引入,不但達到了數學生活化的目的,還讓學生充分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學生的學習動機強烈,學習效果增強。

大多數學生對乘法的認識是陌生的。同時也有個別學生在家長的指導下會背誦幾句乘法口訣,但這部分學生對乘法的意義是不理解的。所以理解乘法的意義是這節課的重點。因此,應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學生所熟悉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透過學生自主動手操作、觀察、探究、思考,對乘法產生親切感,逐步體會乘法的意義。在練習上,透過拍手遊戲、我會連、我會填、星級大比拼等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初步掌握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還可以用乘法計算,並能正確寫出乘法算式。這些鞏固性、多樣性、層次性的練習,符合二年級小朋友的心理特徵。同學們在動中學,玩中學,遊戲中學,他們對新知的認識昇華一步,進而形成技能。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4

今天,聽了王老師講的《乘法的初步認識》。這節課不論是教學設計,還是教師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課,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和解決問題的基礎。本節課着重使學生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和感悟乘法的意義。爲了能達到此目的,王老師在課的開始抓住了學生喜歡小動物的心理,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參與活動,激發學習興趣。

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小動物來進行匯入,並提出問題,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進行學習,產生學習新知的慾望。

二、發現問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這是本節課的中心環節,透過觀察加法算式,引導學生進行比較,讓學生認識相同加數。在老師說算式與學生寫長長的同數連加算式的活動中,比如寫:7+7+7+7+7+7+7+7+7+7+7+7。再比如,老師說200個6相加,學生感到很茫然,使學生親身體驗到相同加數連加用加法算式表述確確實實很麻煩,從而促使他們思考:怎樣寫簡便 ?再讓學生透過小組合作交流,教師根據學生的展示彙報情況,適時地引出乘法。這樣學生可以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乘法的知識並不是教師硬塞給學生的,而是學生在體驗了簡化的加法,有了自己的簡化方法之後才呈現出來的,這樣的教學不再是教師機械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學生在不斷思考,探索和創新中到新發現,獲得新知識,感受成功體驗的過程。

三、應用新知,解決生活問題。

這是本節課的練習環節,先透過觀察公園遊樂場的情景圖,提出數學問題,讓學生在這些問題中自主選擇,並用今天學習的乘法知識解決問題。再呈現一些鞏固練習,讓學生進一步地體會到乘法的意義,乘法與加法之間的關係。最後一道開放題。放手讓學生思考,討論,交流,促使學生髮現不同的方法比如:3+3+3+9和4+2+2+2+2+2+2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體現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的教學思想。在練習中交流鞏固,雙基得到了很好的落,開闊了思維,培養了能力。

不足之處:

1.在給加法算式分類時,沒有砸實,學生只把相同加數的算式分爲一類,而另一類,加數不相同的算式,沒有分,老師也沒有理會,導致後面學生對乘法的意義沒有更好的理解。如果老師讓學生觀察,這樣的算式爲什麼不能寫成乘法算式?這樣把問題給學生,促使他們積極思考,得出加數不相同,所以不能寫乘法算式。我認爲這樣學生對乘法的意義理解的會更好。

2.揭示課題如果放在新授課後,效果會好一些。

3.練習題有個別沒有處理,教師的語言不要過於羅嗦。 總之,聽完了王老師的這節課,我想,在以後的教學中,作爲教師如何想盡一切辦法使學生掌握新知識,運用怎樣的方法手段,使學生對數學感興趣,進而提高課堂效率非常重要。需要認真鑽研,不斷反思,在成功、失敗中總結經驗,最終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5

乘法的認識是蘇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的內容。是進一步學習乘法的基礎。乘法的本質是一種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識的生長點是幾個相同加數的連加。本節教學內容與相同加數連加有着相互依賴的關係,是在認清相同加數和相同加數的個數的基礎上引發出來的。因此,本課的重難點是是使學生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理解乘法的含義。所以我在備課時注意在體會教材的編排意圖的基礎上,一方面充分運用教材所呈現的數學資源,另一方面,又根據新課程標標準提出的新的數學理念,對教材資源做了適當的補充與調整,提供充分的動手操作,自主探索,積極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親身經歷成乘法產生的一個過程,充分利用學生所熟悉的活動經驗,去自主開展活動。首先,透過主體圖讓學生觀察遊樂園遊戲項目中小朋友坐的位置,感性的體會幾個幾。重視讓學生實際操作,透過例1的主體圖爲情境先解決問題,再提出了讓學生擺一擺算一算。透過實物圖的反饋和學生解決的加法算式再得出乘法算式以及讀法,這樣形數的有機結合是學生初步認識乘法,在認識乘法過程中,學會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從中得出二個知識點:一是初步認識相同加數及相同加數的個數從而引入乘法,這是本節引入的一條主線。二是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這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實際計算的基礎。在教學完後再整整思路,覺得有許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例如:

第一,在教學時必須突破難點。而難點就是在幾個幾相加上。在課的開始主題圖的出示中,我只是感性的讓學生體會,並沒有明確的說出幾個幾,這爲學生在後面說乘法的含義時,設下了阻礙。應該在這個環節中很明確的解讀幾個幾,那麼學生在操作小棒時和說着乘法的含義困難就會小很多。

第二,在擺小棒的過程中,沒有非常好的剖析教材中把每個加數都相同的等式寫在黑板上,這句話的分類思想只是把擺小棒作爲幫助學生理解乘法涵義的一個促進活動,應該有遞進的設計擺小棒活動,透過學生擺小棒的情況分類得到有相同家數的加法算式,才能寫成乘法算式。

第三,在比較加法和乘法算式中,這是理論性上去得出乘法的簡便,學生看並沒有實際去體驗。因此,對於乘法簡便性的體驗,應該設計一個情景性的練習,讓學生自己透過體驗去得出乘法是加法的簡便運算。教完後乘法的初步認識我有許多感慨我想作爲一名老師,應當需要認真鑽研、不斷反思,在成功失敗中總結經驗,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

標籤:教學 乘法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