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通用15篇)

身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透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通用15篇)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

本次學校舉行的微課活動我們一年級組選的課題是《乘法的初步認識》。這一課是學生認識乘法的開始,是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和較複雜的乘法計算及其應用的重要基礎,對整個小學階段數的運算部分的學習具有重要意義。本節課我一方面充分運用了教材所呈現的數學資源,另一方面又對教材資源做了適當的補充與調整,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了一個變魔術的情境透過這一情境串,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透過多種活動參與學習,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自主探索,積極思考,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理解了乘法的意義,達到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本次微課我們選的教學片斷有兩個教學活動,這兩個教學活動從創設情境開始到匯入新課,旨在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幾個相同加數的相加以及經歷乘法產生的必要性。微課活動結束反思本次微課活動的得失

一、整合課堂情境,“變魔術”情境串貫穿始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愛因斯坦語)。鑑於低年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本節課我就創設了一個“變魔術”的情境,首先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形象喜羊羊魔術師的閃亮登場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學習熱情。然後透過三個魔術層層深入引導學生探討乘法的意義。“第一個魔術——裝點春天”這一情境,爲學生提供了生動形象的感性材料——花、蘑菇、小鳥,讓學生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第二個魔術——大變玩具,分別以汽車、飛機、寶葫蘆爲素材,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體會加法運算的侷限性,感受乘法產生的必要性,建立乘法模型。第三個魔術——水果盛宴,透過不同層次的練習,強化認識,充分理解加法與乘法的關係,理解乘法的意義。

二、構建數學模型,培養學生數學思想

本節課採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經歷探索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學中教師首先爲學生提供了生動形象的感性材料,讓學生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了對“相同加數” 和“幾個幾相加” 的理解,形成表象,爲建立乘法模型做好了準備。

三、盤點不足

常言道:教學永遠是一門有遺憾的藝術。反思教學,覺得以下幾方面做的還不夠。

1、沒有把糾錯的機會讓給學生。

本節課當學生的回答出現錯誤時,老師總是急於評價,教給學生正確的方法,這不利於學生的發展,應該把評價的機會還給學生,這樣做的好處一是可以讓所有的學生養成認真傾聽的習慣,二是透過學生的評價我們可以充分地瞭解學生的想法,同時讓學生自己來評價,自己來糾錯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批判性,學生的學習能力一定會在自我糾錯的過程中得到提升。

3、課堂效率還有待提高

本次微課活動是10分鐘,由於《乘法的初步認識》是本冊第七單元的內容,靠近學期末,所以孩子們的接受能力以及計算能力還沒有達到,再加上教師自身的水平所以本節課10分鐘的課堂容量還有待於擴充,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也有待於提高。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2

今天上完這節課,有些欣慰,也有些失落。

成功之處:創設生動活潑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興趣。透過學生動手實踐來擺出相同的圖形,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並初步認識相同加數,以及相同加數的個數,幫助學生理解這節課的重點。透過男女生比賽,抽盲合比賽來鞏固新知。

不足之處: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學效果還不夠好,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

改進措施:課堂上多關注學生的表現,多聽聽學生的反饋資訊。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3

因爲是初次認識乘法,教材十分重視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有層次的組織學生認識乘法的活動。教材安排了兩道例題,先認識“幾個幾相加”,再認識乘法的含義以及乘法的各部分名稱。在教學時,我先透過圈一圈、指一指、數一數等活動引導學生理解“幾個幾相加”,而後在“幾個幾相加”的基礎上認識乘法的含義、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等知識。

一、由扶到放理解幾個幾相加

在情境圖中,兔子是2只一堆的,有3個2只;雞是3只一堆的,有4個3只。對於這樣的排列,學生是有生活經驗的,教學時先讓學生指一指一堆一堆的兔子,再依次數一數1個2,2個2,3個2,然後完整地說一說,兔子有3個2只,最後再追問3個2只是多少隻呢?指名學生說出算式2+2+2=6,教師適時相應板書。同樣的方法教學雞有多少隻?雞有4個3只,算式是3+3+3+3=12只。兩個連加的算式呈現在黑板上後,引導學生觀察:這兩個算式與我們學過的算式有什麼不同?學生能夠說出是3個數連加、4個數連加哦,還能說出加數都一樣,在第一個算式中,加數都是2,3個2連加,在第二個算式中加數都是3,4個3連加,教師相應板書3個2相加,4個3相加,在此基礎上引出“幾個幾相加,幾個幾相加得幾。”“試一試”的內容我放手讓學生先各自完成,而後再請學生說說,這些小棒是怎樣擺的?指導學生完整描述:小棒是2根2根擺的,有5個2根,算式是2+2+2+2+2=10,5個2相加得10。

二、舉一反三理解乘法的意義

教學例2時,先出示情境圖,學生運用剛學到的知識經驗數一數、填一填,同時又是鞏固新學知識,進一步理解:(4)個(2)相加,(2)+(2)+(2)+(2)=(8)。然後引出:4個2相加,還可以用乘法(板書)計算,寫成:4×2=8或2×4=8;指出:×(乘號)、2和4(乘數)、8(積),4×2讀作:4乘2,2×4讀作:2乘4。在學生初步理解2+2+2+2=8可以寫成4×2=8後,引問學生:2+2+2=6可以寫成乘法算式()×()=();3+3+3+3=12,可以寫成乘法算式()×()=();2+2+2+2+2=10,可以寫成乘法算式()×()=()。師邊指着板書邊小結:透過剛纔的學習,我們知道了:4個2相加得8可以寫成4×2=8,3個2相加得6可以寫成3×2=6,5個2相加得10可以寫成5×2=10,4個3相加得12可以寫成4×3=12。這樣一改寫,你發現了什麼?學生們透過觀察,能夠感悟到加法與乘法間是有聯繫的,乘法算式比較簡潔!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4

本課內容主要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因爲是初次認識乘法,教材十分重視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有層次的組織學生認識乘法的活動。

在教學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乘法的讀法孩子們會讀,也讓練習了,比如2×7=14讀作:2乘7等於14,沒讓孩子寫一寫,導致寫作業的時候出現問題,數字寫成了漢字;

2、由於考慮到時間關係和課堂紀律,沒有讓孩子準備小棒,學生沒能參與到動手的過程中去,只是讓孩子畫了畫,最好還是應該讓每一個學生都去擺一擺,在操作中豐富對幾個幾相加的認識,進而鞏固對乘法含義的理解。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注意的問題是:是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訓練學生說話準確,完整。在課後練習中充分開展動手操作等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注意練習的層次安排,力求做到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再就是信任學生,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學會的,讓學生自己去學會;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做的,讓學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講的,讓學生自己去講。總之,教師在數學教學中重組與激活教學內容、設計彈性化的教學結構、組織動態化的教學過程、實施激勵性的教學評價旨在打破以“課堂中心”的封閉性的教學時空,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開放性,真正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5

乘法的基本含義是幾個相同的數相加可以用乘法計算,而且用乘法計算寫和算都比加法簡便,這也是乘法的實質。但是如何能夠讓學生理解掌握的更好,透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有以下收穫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

學生的年齡小,注意力不夠集中和持久,所以在教學本節課時,我努力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看魔術表演,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自始至終在濃厚的學習氛圍中,探究學習。

二、注重知識間的遷移。

因爲在上個資訊窗中,學生學習掌握了求多個相同加數和的知識,所以本節課我主要組織引導學生從看魔術表演這一具體的且存在大量的蘊含同數相加的問題情境出發,讓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加法與乘法的比較,幫助學生體驗乘法的發生、發展、形成的過程。這樣,學生學到的數學是活的數學。如,把課本上“變葫蘆”由8個5相加,擴展到20個5相加、100個5相加,強化了學生用加法解決一些現實問題比較麻煩的感受,從而產生探求用新的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慾望,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產生於現實,加強了學生對“寫乘法算式比較簡便”的感受。認識了乘法以後,又利用主題圖,解決共有多少隻小鳥的問題,再一次比較加法與乘法,進一步體會乘法意義。

三、注重對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的瞭解和開發利用。

在教學過程中,我瞭解了學生的學習起點,據我所知,班上已有學生會做乘法題了,而且這樣的同學還不止一位!所以我想讓這樣的同學噹噹小老師,把他們已有的經驗介紹給還不會的同學,同學間的互相交流,既讓教的同學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又讓學的同學感到親近易學,效果果然不錯。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6

《數學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這堂課之所以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我以爲主要是把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當作數學活動的過程,讓學生在充分的活動中學習數學,享受數學活動帶來的快樂與成功。

1)在具體情境中認識"幾個幾"。首先組織學生觀察討論,列出連加算式,對幾個相同數連加有初步的感性認識;再讓學生人人動手操作圓片,將剛剛形成的感性認識加工成表象,在親自操作中體驗"幾個幾";然後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花片,分別列式求數量,在比較中進一步理解"幾個幾"的實際含義。教學中,學生透過看圖數數—操作體驗—比較感知,在鮮活的具體情景中初步建立起"幾個幾"的表象。

2)在現實問題中引入乘法。透過解決"一共有多少臺電腦"這個實際問題,在數數,連加等方法後,自然引出乘法,讓學生了解乘法產生的背景。至於乘法各部分名稱,讀寫方法等,讓學生透過看書自學和交流來解決。數學概念的教學容易陷入枯燥灌輸的泥潭,因此要注意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透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形成"學習共同體",培養合作與共享的意識。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7

學情分析:

從課前調查實際來看,對於乘法,學生聽說多,但真正理解少,沒有達到真正建構。從低中段兒童的認識特點來看,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抽象思維能力弱,這給學生學習理解乘法的意義造成困難。因此,教師要爲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現實情景中,動手操作中,直觀感悟,對比體驗,逐步體會乘法的意義,實現知識的自主建構。

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第三冊44頁的內容,例題從學生活動情境提供同數相加的式子引出乘法運算,透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探究、交流等學習活動逐步體會乘法的意義。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也是以後學習表內乘法,多位數乘、除法的基礎。教學時,教師可以創設活動情境,讓學生體會乘法的意義,運用直觀教學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同數連加與乘法的關係,乘法是同數連加的簡便。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培養學生初步觀察、分析、推理、動手操作能力。

過程與方法:透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探究等活動,經歷乘法的抽象概括過程,體驗探究的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進一步幾發學生學習興趣及對數學知識的親切感。

教學重點: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教學難點:體會乘法的意義,理解同數連加與乘法的關係,乘法是同數連加的簡便。

教學思路:

本節教學,對現行教材不是一般性呈現,而是進行創造性處理,旨在改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教給學生廣闊的活動空間和探究空間,讓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自主構建,勇於創新,發展思維。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藉助學生熟悉、喜歡、現實的公園娛樂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使學生對乘法產生親切感。

2、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學生在擺一擺,看一看,數一數,說一說,寫一寫,讀一讀等數學活動中探究乘法的意義,有利於實現新課標以學生髮展爲本的理念,有利於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有利於學生個性化的學習,讓學生有所發現,有所創新。

3、拓展練習,實踐運用。透過多次多層次,多角度,開放性的練習,增強學生應用意識,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8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理解了加減法的意義、掌握了100以內加減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是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也是進一步學習較複雜的乘法計算及其應用的重要基礎,乘法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在方案設計時,遵循 “導、學、議、練”的課堂教學模式,努力實現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的“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

在本課的教學環節上,努力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生動有趣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根據學生好玩的心理特點,透過自己動手操作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義。

由於二年級學生年齡小,加上新學期剛剛開始,學生的精神不在狀態,課始我簡潔的匯入學習情境直奔主題,激發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慾望。

這樣教學設計爲認識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礎,學生在愉悅的心情中提出自己的問題並且在解答的過程中自然且充分的感知求幾個相同加數的算式的特點。

2.經歷乘法概念的形成過程,努力建構數學模型。

本節課我從學生的基礎出發,從2個4相加,3個6相加,再到4個4相加……,這一系列的算式隨着加數的越來越多直到100個4相加,學生逐步認識到像這樣的問題用加法來計算太麻煩了。

親身體會到加法解決這類問題的侷限性,從而使乘法的出現水到渠成。

並且在出示乘法算式之後則引導學生觀察對比加法和乘法算式,強調乘法中各乘數的含義,體會乘法和加法的關係,明確求幾個幾相加的時候用乘法非常簡便。

3.給學生一定的思維拓展空間,培養創新精神。

我安排了“算一算””“找朋友”和“畫一畫”的環節。

隱藏圖,你還會算2×7嗎?讓學生體會到可以利用乘法的意義,2個7相加或者7個2相加來計算。

從找5×4的朋友理解到只要5個4或者4個5相加都可以用5×4表示。

“畫一畫”個環節讓學生對乘法的意義有更深次的理解,讓學生明白了一幅圖既可以表示5個2,又可以表示2個5。

學生積極投入,思維非常活躍,展開了奇思妙想。

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大部分學生是用合併加數的方法,使原來的算式變得簡便短了。

還有的學生想到用符號、用語言敘述、用乘法等方法表示。

孩子們的想法是那麼的可貴,教師要保護他們的創造火花,激勵他們的學習熱情。

學生只要能夠創造出簡單的表示方法,教師就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表揚。

4.優化教學設計,使教學環節更爲緊湊。

在教學求擺多少個正方形需要多少根小棒,寫幾個幾的教學環節中。

剩去了寫“2個2相加”寫加法和乘法都改爲口答。

最後一個環節“畫一畫”只呈現第一個問題,再根據學生呈現的結果調整。

增加了“100個4”的採訪環節,跳動了學生積極性,學生充分了解學習乘法的必要性。

將最後一道提升題簡化,讓一幅圖既可以表示5個2和2個5從學生中來。

不足之處:

在“飛機圖”“火車圖”這連個環節對做錯的孩子應該在展示臺展評,幫助他。

而我採用口頭訂正,有些孩子的注意力就不夠集中了。

還是對學生的臨時生成資訊處理不夠。

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教師有習慣性搶話,總想引導學生按自己的想法,預設的設計呈現,放手不夠。

最後一個教學環節“畫一畫”由於時間關係沒有呈現,還要加強課堂節奏的把控。

過渡語還要細細推敲,另外還要注意教學教態,大方得體。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9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數學第三冊(試用修訂版)的第四單元的內容。這是一節乘法概念的起始課,概念新、內容較多,而乘法意義的認識既是本節課中的教學重點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課本中是以準備題開始,接着新授,鞏固練習等。我就一改以前的教法,於是設計了直觀的例題使學生從同數連加引出乘法,根據兩種不同的擺法,分別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及相應的兩個乘法算式。接着講乘法算式的讀法、寫法以及乘號的認識。之後,我又設計了一些看圖寫算式和一些開放性的題目,引導學生體會和理解乘法的意義和解決幾個幾相加的實際問題,且列出乘法算式可以解決多個問題,也使學生進一步的明確乘法與加法的聯繫,以加深對乘法意義的認識。本課的進行能突出重點,分層練習環繞重點,時間分配保證了重點,因此達到了預定的效果。而且整節課中學生始終處於飽滿的精神狀態下積極進行思考。

一、教學案例

[一]創設情境

師:今天,在上課前老師要給你們講一個故事,好嗎?

生:好

師:在春光明媚的一天,小白兔和它的鄰居——小雞一起來到了草地上,一邊玩,一邊欣賞大自然美麗的景色。就在這時,小雞發現了綠油油的草地上空有許多它們的好朋友蝴蝶在飛動。於是,這隻小雞就讓它們的夥伴三個一夥,分頭去和蝴蝶它們去捉迷藏。

師:你想知道小雞、蝴蝶它們到底有多少隻嗎?

生:想

師:好,那我們就一起來數數。

[二]、自主探究

1、教師出示第一幅圖:

師:看到這幅圖,你想說些什麼?

生:一共有幾隻蝴蝶?

師:根據問題怎樣列式?

啓發學生思考和交流,自己獨立列出算式。[點撥幾個幾相加]。

生1:橫着看,一行一行地數,每行有4個,有3行,一共12個。用加法算4+4+4=12。[同時板書]。

生2:豎着看,一列一列地數,每列有3個,有4列,一共12個。用加法算:3+3+3+3=12。[同時板書]

師:以上的問題我們都用連加來計算,觀察這兩道算式有什麼特點?[同桌交流]

生:兩道算式中的加數都相同。

師:好!回答的真不錯。像這樣相同加數連加,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同時板書]小朋友們都已經掌握了連加的讀法,而且讀得很好。現在老師再教你一種讀法。

[指着3+3+3+3=12]

師:數一數幾個幾連加,恩,4個3。我們就讀作4個3連加得12。,好誰來試試?

生1:4+4+4=12是3個4連加得12。

生2:3+3+3+3=12是4個3相加的和是12。

師:很好![根據學生的說法,師板書]

師:因爲它們每個加數都相同,像這樣的加法算式還可以用另外的新方法。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乘法”。

[同時板書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

師:怎麼寫呢?

師:乘法用乘號表示。乘號的寫法是左斜右斜。

師:乘號像什麼?[生想象]

生:略

師同時說明“×”讀作“乘”,與“+”、“-”一樣是一種運算符號。

師:上面的相同加數是幾?

生:3

師:幾個3連加?

生:4個3連加

師:很好!

[教師對着加法算式寫出乘法算式]

板書如下:用乘法算:3×4、4×3

師:由於4個3的和是12,所以3×4=12[板書],那麼4+4+4=12請你們互相試着說一說。[同桌交流]

生A:這是3個4連加得12,所以4×3=12;又因爲3×4=12,所以4×3=12。

生B:3個4的和是12,所以4×3=12。[師同時板書]

生C:3+3+3+3=12是4個3相加的和是12,所以4×3=12。

師:很好!3×4和4×3都等於12,並表示4個3的和是12或3個4的和是12,也就是表示3與4相乘。

師在前面的兩道乘法算式中加“或”,說明兩種方法都可以。

師並說明乘法算式的讀法。

生先試讀:4乘3等於12或3乘4等於12。

再齊讀。

2、出示試一試:

師:圖上表示的是幾個2朵紅花?或幾個3朵紅花?

師:求一共有多少朵花用什麼方法計算?

分組交流:從圖中找出“幾個幾”相加的數學問題。在學生明確後在圖下標明:

有這樣兩種:

啓發學生思考、獨立寫算式並交流。2+2+2=6,3+3=6。2×3=□或3×2=□。

師:2乘3等於多少呢?3乘2等於多少?請同學們互相試着說一下。

生:3×2=6,2×3=6[師同時板書]。

齊讀算式

師:3×2=6表示什麼?2×3=6呢?

教師着重說明乘法的表示意義。

[三]、合作交流

1、每行擺5個,擺2行

[先由學生自己擺一擺]

教師出示:

師:看到上面的圖,你是怎樣想的?你想說些什麼?

[學生交流,3分鐘後請各小組代表彙報討論結果。]

生1:表示5個2是多少?和2個5是多少?

生2:5+5=10或2+2+2+2+2=10

生3:5×2=10

生4:2×5=10

師:表示兩個數相乘關係可以寫出兩個算式,如5與2相乘可以寫成5×2,也可以寫成2×5。

2、每行擺3個,擺4行。

師:一共有多少個圓?

師:可以先用加法計算,不要求學生同時寫出兩個乘法算式

[四]、拓展想象

師:接着我們來做練一練的2先寫出乘法算式再讀一讀,進行鞏固練習。

[做完校對]

師:小朋友做得很棒!

師:現在請你改寫算式:8+8+8

生:3×8或8×3

師:7+7+6

生1:2個7再加6

生2:7×2+6

生3:7×3-1

師:真聰明!透過上面的練習,哪個小朋友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除了用加法計算外,還可以用什麼方法計算?

生:用乘法計算

[師同時板書]

師:好,那老師再出一題:100個5的和是多少?

[生興趣岸然,積極思考,30秒之後,爭先恐後的舉手]

生1:用乘法計算5×100

師:爲什麼?

生2:用乘法方便,加法太麻煩,在黑板上要寫得很長,而且浪費時間。

生3:用乘法計算簡便

師:小朋友說得都對!因此,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同時板書比較簡便]

[有時間的話,讓學生看書質疑,效果更好。]

[五]、教後小結

本節課我們認識了乘法,乘法算式的讀寫法,如果遇到幾個相同加數連加時,可以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二、反思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過:“一個壞的`教師是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是教人發現真理。”小學數學作爲學科的數學,在課堂教學中雖然不能讓學生完完全全地去重複人類所經歷過的發現知識的過程,但適當地讓他們參與知識發現和探索的過程,瞭解某些數學知識產生的由來,不但有利於學生掌握和理解知識,而且有利於激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上面的課堂教學片段就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

1、透過以上二幅圖片的直觀教學,讓學生經歷幾個相同的數相加還可以用乘法計算的學習過程。使學生已初步認識了乘法,並由直觀抽象乘法含義,並能正確地讀、寫乘法算式。從算式對比中明確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如,例題中的3+3+3+3=12等的讀法,既有關的舊知識,又爲乘法意義的認識直接做了認知準備,更爲了乘法與加法的區別做滲透。

2、體驗乘法含義,明確求幾個幾是多少時,表示兩個數相乘關係可以寫出兩個乘法算式。透過看圖寫算式,明確兩個數具有相乘關係,可以直接寫出乘法算式,不一定要求學生必須寫出兩個乘法算式,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3、本課是採用讓學生看圖,說圖意;提問題,列式;觀察,交流等教學組織形式。較好的體現了教學的民主性,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當學生遇到困難時進行適當地點撥,體現了教師的組織者、指導者地位,另外還有意創設了教學情境。比如,課前的故事。

4、練習中還設計了一些開放題,使學生進一步的明確乘法與加法的聯繫,以加深對乘法意義的認識。比如,設計的聰明題,讓學生跳一跳,摘果子。大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併爲他們悟出了“乘法計算比較簡便”的初步結論提供了恰如其分的素材。這樣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探究,有利於繼續培養學生的學習數學興趣和合作學習的態度。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0

乘法的本質是一種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識的生長點是幾個相同數的連加,本節教學內容與相同加數連加有着相互依賴的關係,是在認清相同加數和相同加數的個數的基礎上引發出來的,實驗教材強化了幾個幾的實際含義,簡化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和讀法(不再區分乘數與被乘數,“×”讀作“乘”等),刪除了抽象的概念表述(乘法的定義、“相同加數”“相同加數的個數”等抽象用語)。

學生已經學過加法、減法,這一節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由於學生沒有乘法的概念,加之這個概念又難以建立,在這種情況下,一開始列了一節' 乘法的初步認識' ,使學生知道乘法的含義,爲以後學習乘法的其它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重視讓學生實際操作,首先提出了讓學生擺一擺、算一算。透過實物圖、加法算式與乘法算式相對照;乘法算式的讀法、意義與乘法算式相對照。這樣形數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在認識乘法過程中學會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得出二個知識點:一是初步認識相同加數及相同加數的個數,從而引入乘法,這是本節教學的一條主線。二是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這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實際計算的基礎。透過以上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可確定以下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我認爲整個設計思路應該比較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基本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時必須突破難點。而難點就是在幾個幾相加上。在教學時我一直讓學生一個幾,兩個幾,三個幾這樣數,在數的過程中學生理解並掌握了幾個幾,很容易地看到圖就用這樣的方法去數,列出相應的乘法算式,不會混餚。但是由於過於“扶着學生”學本領,而忽略了讓學生自己去尋找、去發現,讓學生自主的學習少了些。

教完了“乘法的初步認識”,思緒萬千,在以後的教學中,作爲教師,如何想盡一切辦法使學生掌握新的知識,運用怎樣的方法手段,使學生對數學感興趣,非常重要。需要認真鑽研,不斷反思,在成功、失敗中總結經驗,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1

本節課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興趣,爲學生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讓學生在觀察比較的過程中,感覺用乘法計算書寫起來很簡便,充分感知和體驗到新接觸的乘法運算,原來是加法的一種簡便計算。

創設生動活潑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興趣。透過學生動手實踐來擺出相同的圖形,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並初步認識相同加數,以及相同加數的個數,幫助學生理解這節課的重點。透過學會乘法後,又帶學生回到遊樂場根據資訊提題並解決這一做法,讓學生感悟到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體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

學生對學習5的乘法口訣困難不大,我把重點放在經歷編口訣的過程,理解每句口訣的含義,讓學生體驗口訣的來源及意義。在教學中採取扶———半扶半放———放的教學方式,充分體現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理念。各環節的設計有梯度,爲了使學生對5的乘法口訣有更好的理解,在練習設計中注重爲學生營造自主學習主動建構知識的氛圍,並透過練習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進一步深化所學知識。

用新穎的複習手段,來幫助學生靈活掌握所學知識。對學生半扶半放,讓學生主動學習,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創設情景,引起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從而順利地完成對新知識的學習,同時對學生進行愛護植物的教育。

改進措施:

1、課堂學習中進一步給學生提供更大的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在自主學習活動中體驗口訣編制的過程,明確口訣的來源,加深對乘法口訣的理解,充分把握小組交流的時間。

2、有了5的乘法口訣,應該充分讓學生自主探討2、3、4的乘法口訣。

3、課堂上多關注學生的表現,多聽聽學生的反饋資訊。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2

本節課,複習的主要內容是“乘法的初步認識”這一知識,其中的基礎知識包括: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乘法算式的意義、相同加數連續相加的加法算式與成乘法算式之間相互轉化的方法。

本節課主要包括三個環節:

一、知識梳理、建構網絡;

二、質疑問難、總結規律;

三、綜合訓練、鞏固提升。

一、知識梳理、建構網絡

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圖是幫助學生回憶基礎知識,包括概念型的知識和方法型的知識,並將所學的零散知識建構成知識網絡。從而讓學生宏觀把握知識框架。所以,在橫向上,主要複習了乘法算式的寫法、讀法、意義以及各部分的名稱,回憶對乘法的認識;在縱向上,透過與加法進行對比和轉化,加深了對乘法的理解。

二、質疑問難、總結規律

這一環節主要的主要目的是透過總結規律和技巧等,來突破易錯點和難點問題。透過平時的練習反饋,學生主要在相同加數連續相加的加法和乘法之間的轉化上存在問題,這一知識點也確實是難點。如5+5+5+5,爲了突出乘法的意義,要求在寫出乘法算式時,第一個乘法算式必須寫成5×4(相同加數×加數個數)的形式,然後再寫成4×5的形式。但是,很多學生不清楚到底應該先寫哪一個,於是就很混亂。爲了讓學生正確、順利地寫出乘法算式,本人總結出規律:加數是幾,第一個乘數寫幾;有幾個加數,第二個乘數寫幾。再如,很多學生不知道9×4表示幾個幾,根據這一乘法算式寫出加法算式時也存在問題,於是,總結規律——在解決“表示幾個幾”的問題時,要“從後向前說”,所以9×4表示4個9相加;在根據乘法算式,寫出加法算式時:第一個乘數是幾,加數寫幾;第二個乘數是幾,寫幾個加數。透過總結規律,讓學生先掌握操作方法,提高應試能力,然後再慢慢加深理解。

三、綜合訓練、鞏固提升

這一環節主要透過習題的形式,來鞏固知識,查缺補漏,並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

透過這三個環節的設定,學生不僅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基本思想和基本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升。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3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理解了加減法的意義、掌握了100以內加減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是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也是進一步學習較複雜的乘法計算及其應用的重要基礎。在方案設計時,遵循 “導、學、議、練”的課堂教學模式,努力實現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的“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在本課的教學環節上,努力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生動有趣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根據學生好玩的心理特點,透過自己動手操作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義。由於二年級學生年齡小,加上新學期剛剛開始,學生的精神不在狀態,課始我簡潔的匯入學習情境直奔主題,激發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慾望。這樣教學設計爲認識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礎,學生在愉悅的心情中提出自己的問題並且在解答的過程中自然且充分的感知求幾個相同加數的算式的特點。

2.經歷乘法概念的形成過程,努力建構數學模型。本節課我從學生的基礎出發,放手讓學生主動地提出問題並用已有的方法解答問題。從3個2相加,到4個6相加,再到8個4相加……,這一系列的算式隨着加數的越來越多,學生逐步認識到像這樣的問題用加法來計算太麻煩了。親身體會到加法解決這類問題的侷限性,從而使乘法的出現水到渠成。並且在出示乘法算式之後則引導學生觀察對比加法和乘法算式,強調乘法中因數的含義,體會乘法和加法的關係,明確求幾個幾相加的時候用乘法非常簡便。

3.給學生一定的思維發展空間,培養創新精神。我安排了學生自主探索加法的簡便寫法部分教學環節。學生積極投入,思維非常活躍,展開了奇思妙想。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大部分學生是用合併加數的方法,使原來的算式變得簡便短了。還有的學生想到用符號、用語言敘述、用乘法等方法表示。孩子們的想法是那麼的可貴,教師要保護他們的創造火花,激勵他們的學習熱情。學生只要能夠創造出簡單的表示方法,教師就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表揚。

不足之處:

課堂的駕馭能力還有待提高。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一開始學生就說出了用乘法解決問題。因爲這個班的學生比較聰明,可能從各種渠道知道了乘法,也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但對乘法的意義還不是真正理解。我沒有靈活的順着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說出想法。應該靈活的順學而導,在“導”上下功夫。所以今後我應該在備課時就精心的備學生,精心預測課堂上學生的各種情況,靈活處理課堂上的生成資源。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4

《乘法的初步認識》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46~48頁的內容。本節課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課,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要使學生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義;培養團結合作精神,並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過程中,能夠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認識乘號,知道乘法算式的讀法;最後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驗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本課引入新課時採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並且配合課件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遊樂場的情景引入,不但達到了數學生活化的目的,還讓學生充分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學生的學習動機強烈,學習效果增強。

大多數學生對乘法的認識是陌生的。同時也有個別學生在家長的指導下會背誦幾句乘法口訣,但這部分學生對乘法的意義是不理解的。所以理解乘法的意義是這節課的重點。因此,應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學生所熟悉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透過學生自主動手操作、觀察、探究、思考,對乘法產生親切感,逐步體會乘法的意義。在練習上,透過拍手遊戲、我會連、我會填、星級大比拼等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初步掌握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還可以用乘法計算,並能正確寫出乘法算式。這些鞏固性、多樣性、層次性的練習,符合二年級小朋友的心理特徵。同學們在動中學,玩中學,遊戲中學,他們對新知的認識昇華一步,進而形成技能。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5

由加法運算過渡到乘法運算是一次質的飛躍。有史料表明:人類幾萬年的就學會了用加法,而用乘法則是近幾千年的事,既然人類掌握乘法經歷了這麼長的時間,那麼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就不可能是件很輕鬆的事情。

我們在教學中最擅長的就是扮演“先知先覺"的上帝的角色。因爲我們已經知道了乘法的存在,所以我們在數學時總是千方百計地讓學生很快.地獲得這一知識,而不是讓學生回到知識生成的原生狀態,讓學生把相關的知識創造出來。

前面提到的教學片斷中,分幾個步驟來認識它,這其實完全是爲了完成某種學習任務,而不是爲了某種問題的解決和思維的探索。老師要求擺小紅花,2朵2朵地擺,擺3份,求一共有幾朵小紅花怎樣列式計算?爲什麼要2朵2朵地擺呢?教師心中有數,學生卻不知其所以然,只是在機械地執行教師編制的程序而已。

3個2連加,2是相同的加數,3個2的3我們把它叫做個數。在2與它們連起來,寫成2 X 3乘法算式爲什麼這樣寫?這個問題只怕連老師都回答不上來,他也許會說以前他們老師就是這樣教的。這種學習上的“世襲"有多少數學學習的價值在裏面呢?

“齊讀”: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簡便的意識究竟是在學乘法之前就應該喚醒,還是在學好之後再品頭論足?學生這時哪怕讀一萬遍,都沒有透過自己想方設法尋求簡便的表示方法獲得的印象深刻。

這種教學正是費賴登塔爾所批判的“教學法的顛倒",即把結果作爲出發點,推匯出其他的東西,而不是回到當時知識的起點去把該發現的知識“再創造”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