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魚我所欲也》讀後感

引導語:以下是yjbys小編爲大家推薦的《魚我所欲也》讀後感,希望可以幫到大家,還需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請閱讀應屆畢業生文學網()。

《魚我所欲也》讀後感

《魚我所欲也》讀後感

篇一:

俗話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有許多選擇。而有時的一個選擇往往改變了你的一生。所以,孟子就寫了這篇《魚我所欲也》,讓我們知道捨生取義是我們應該做到的,也是這個社會中最缺少的。捨生取義是愛國的重要表現。

捨生取義需要有堅定的信念。蘇武被匈奴扣押後,匈奴貴族先是以名利誘惑他,後是以刑法威脅他。他始終都不屈服,大義凜然。匈奴貴族無計可施,便徙武於北海上無人之處。蘇武則“掘野鼠,去草而食。”在這樣的艱苦環境下,他仍堅持着漢朝的使節,不屈節辱命。他出使時正值壯年,待其歸漢時,已是白髮虛白。他成爲我國曆史堅持民族氣節的英雄。正是因爲蘇武有着堅定的信念,他堅持着,最終完成了出使的任務。

文天祥說過:“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是有些人見利忘義。爲了利益,他們可以棄國家於不顧。“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說的就是南宋的秦檜。他和宋高宗以“謀反”的罪名殺害了岳飛,儘管最後南宋滅亡,秦檜也不在乎,因爲他已得到他應得的利益。這種人的腦子裏()只有利益,沒有道義。

捨生取義可以保家衛國。司馬遷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在抗美援朝中,我國的人民志願軍歷盡艱辛,在抗美援朝中取得了勝利。但因此而付出了巨大代價。黃繼光在上甘嶺戰役中,用自己的胸膛去堵敵人的槍口,還有那邱少雲,驗收部隊紀律,生生被大火吞噬。雖然他們犧牲了,但換來了祖國的平安,他們爲了“忠義”,爲了祖國,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匈牙利的裴多菲說過一句話:“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爲自由故,二者皆可拋。”但我認爲:“生命誠可貴,道義價更高,若要祖國好,二者不能拋。”總的來說,生,義皆人所欲,二者不可得兼時,捨生而取義,權,利,皆人所欲,二者同時兼得時,二者皆舍。

篇二:

那是一個晴朗的.晚上,我在明亮的日光管燈下一口氣讀完了《魚我所欲也》這篇文言文。讀完後,心裏久不平靜。

當面臨生死抉擇時,該怎樣做出自己的決定、文中孟子關於“義”的論說,對我不無啓迪。生命是可貴的,但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決不僅僅停留於“活着”。

這篇文言文我感受最大的是第一自然段。

魚,是我所想要的東西;熊掌,也是我所想得到的,(但如果)兩者不能同時獲得,就捨棄魚而選擇熊掌(譯文)。這是人之常情,物有好壞,自然應該是取優舍劣。

生命,是我需要的;道義,()也是我需要的,(但如果)兩者不能同時獲得,就捨棄生命而選擇道義(譯文),生命固然可貴,但所想要的東西有比生命更可貴、更重要的。過就是“捨生取義”,做人不能爲了苟且求生而不擇手段。死亡,是我所憎惡的,但所增惡的東西還有超過死亡的,即使面臨再大的災難也不能躲避(譯文)。

做人不應該苟且求生,假如要背信棄義地過完長久的一生,那還不如捨棄生命的長久,選擇道義,光明正大地,充分地去利用短暫的一生。一個人如果沒有了道義,爲了求生而不擇手段,那這種人就算活下來也沒什麼意義。

這就是我讀此文言文的最大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