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一年級語文快樂的節日的教學反思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年級語文快樂的節日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語文快樂的節日的教學反思

一年級語文快樂的節日的教學反思1

《快樂的節日》是人教版語文第二冊的一首詩歌。這首詩歌共三節,通俗易懂,採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描繪出孩子們在過節時的快樂。本課的教學目標是:獨立認識文中的三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熱愛生活、享受快樂的情感;體驗詩歌的語言美,培養學生的語感。

在教學本課時,我首先利用課程的整合手段,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成功的開始。”,這句話一點不假。如在這節課上,我利用播放與課文內容相符的音樂課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如讓學生隨着《快樂的節日》歌曲唱歌、做動作等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其次、注重學生獨特的體驗。由於學生的生活環境不同,他們之間也存在着個性差異,因此他們的體驗也會有所不同。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學生獨特的體驗,用“你心情怎樣?你想怎樣去讀?”讓他們讀出自己的感受,說出自己的想法,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摸索、體驗。再次、重視指導學習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參與能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老師在課堂上要給予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真正會學,真正成爲課堂學習的主人。在學生自由讀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時,我建議學生們自己摘、讀好詞好句;模仿文中的其中一句話,自己說一句。這一環節讓學生覺得自己是本堂課的小主人,學習的積極性更加高了,同時模仿寫句子發散了學生的思維,開闊了他們的想象空間,從知識、能力方面進行了學習。由於前面的摘記好詞好句,我們在平時的彈性作業中也有做,所以這一環節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當然,這節課上還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如在讀中體驗,在讀中學習還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地去完成,可以讓學生具體說說你從哪些詞語或句子中體會到了快樂,讓學生更加深入地去品讀句子,昇華感情!又如:聯繫生活實際不夠,可以讓學生透過回憶生活中使你感到快樂的事情,讓學生帶着這份體驗去品讀文字,可能學生在朗讀時,更有激情。

《快樂的節日》內容生動活潑,充滿了喜慶的節日氣氛,語言優美,適合朗讀。透過學習對學生進行珍視今天,熱愛生活,憧憬未來的教育影響。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已有認知經驗,引導學生透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學會生字,讀好課文。同時,就發揮文章語文特點,引導學生感悟語言,獲得美的享受,從而感到生活的快樂和幸福激發學生實現未來的理想和願望。

這節課成功之處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用歌曲匯入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了課堂氣奮,對學習本節課作了很好的鋪墊。

二、體現了自主學習與同伴互助的教學理念。透過自讀課文使學生對課文有初步的瞭解,進一步培養了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在自主學習後我安排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過程。進一步讀準字音,互相糾正錯誤的發音,這又體現了同伴互助的教學理念。學生在小組內表現的積極主動、學的輕鬆、學的愉快。

四、讓學生充分的說。學語文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讓學生會說,所以在這節課上我透過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中的讓學生充分的去說、儘可能的去說,以次鍛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從而達到學習語文的最綜目的。

五、在展示中體驗成功的快樂。爲了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我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寫字成果,從而起到相互學習的目的。

一年級語文快樂的節日的教學反思2

這是一篇以歌曲《快樂的節日》的歌詞爲內容的詩歌,內容貼近兒童生活,語言生動形象,旋律歡快、活潑,是孩子們愛唱的歌曲之一。詩文運用比喻和擬人的手法,反映了少先隊員們歡慶自己節日時快樂、幸福和自豪的心情,表達了他們長大後決心報效祖國的志向。透過學習對學生進行珍惜今天,熱愛生活,憧憬未來的教育影響。全詩以“樂”爲線,心情之樂、成長之樂、理想之樂、場面之樂,貫穿全詩,生動地描繪了少年兒童歡慶節日時的快樂心境和歡樂熱鬧的情景。

這首歌是我小的時候也唱過的,讀着唱着都有說不出的親切,課上讀和唱就佔了大部分的時間,已經不需要過多的講解,活潑的旋律已深入心中。當文字與音樂默契地結合在一起,當學習和快樂相伴,這樣的記憶也應該是難以磨滅的。

當問學生們“爲什麼把我們比喻成花朵呢?”他們的回答很精彩,有的說“我們穿着漂亮的衣服,就像花兒一樣美。”有的說“我們就像花兒一樣不停地生長着。”有的說“我們就像花兒一樣不斷吸收營養,競相開放。”在“七色花”的班級理念下,孩子們對於“我要開花”的.意識已經越來越強。

到了下課,我們還沉醉在動聽的旋律中,這份節日的快樂已經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

一年級語文快樂的節日的教學反思3

一、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時最好的老師”,這句話一點不假。在課堂上要想使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當中去,教師除了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聯繫外,還應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多種方式去刺激和感染學生,使其對學習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

在本節課一開始,我就讓學生們以談話的形式介紹了自己知道的節日,使學生的注意力有課間遊戲轉移到課堂上來,並且在回憶的過程中重新體會到過節時的快樂心情。接着我以“猜一猜”的形式匯入,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快樂的課堂氛圍。而後在老師範讀時又配以與課文內容相符的情景音樂,這樣學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把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起來,以至產生迫不及待的去讀課文的興趣。

二、指導學習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參與能力:

學習在現在已經不再是單一的學會知識而是要學會學習的方法,這就需要老師給予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真正會學,真正成爲課堂學習的主人。

在課上自己讀書的同時,我出示了相關的學習小建議,讓學生們在讀書時明確目標,清楚重點,知道現在的讀書任務是什麼,然後按照建議中的步驟進行自主學習,學習效果顯著。在初讀課文時,我在小組學習之前出示了“學習小建議”,第一讓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能夠順利的進行學習活動,第二是讓學生學會自學的方法,是一個學法的指導。在學文時,穿插了說話的訓練和詞語的積累,在快樂的氛圍中發散學生的思維,開闊他們的想象空間,從知識、能力的維度進行學習。我還設計了全班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交流中互相啓發,也傾聽到別人的想法。

三、引導自問自答,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解答學生的問題是課堂上的主要學習任務,但解決的方法並不單一。一個問題提出,不僅能引發學生思考,激活學生的思維,引起學生的爭論,還能引導學生自主地參與學習活動。學生在默讀課文後,我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然後透過課件展示畫面,讓學生把看到的說一說,並把自己理解到的讀出來,學生自然就理解了自己提出的問題。在自問自答的過程中,提高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四、學生情感體驗的培養:

學文重在情感體驗,然而每個學生透過學習課文後的情感體驗不會相同,所以我會提供廣闊空間給他們,讓他們讀出自己的感受,說出自己的想法。如:你是怎麼理解的就怎麼讀,你是什麼心情,誰的心情和他不一樣等等,讓學生在感悟中摸索學習。最後以贈送愛心卡爲結束,在之前把快樂的孩子和苦難的孩子進行比較,讓學生們知道在自己得到快樂的同時也要想到把自己快樂給予他人,愛別人自己也會同樣得到快樂!

一年級語文快樂的節日的教學反思4

一節理想的識字教學課境界是:羚羊掛角,無痕可尋。具體而言,就是時時在識字處處在讀詞,卻又讓人覺得只是師生、生生之間在不斷地對話。應該說,林老師提供的課例,比較成功地接近了這種教學狀態。

“學而不思則,死而不學則殆。”作爲聽課者,我們應當思索的是:較爲枯燥容易陷入程式化的生字詞教學,爲何能呈現生動活潑的教學面貌,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教學效果顯著呢?經本人深入觀察粗略分析,以下若干點是成功的關鍵所在:

一、友好親密又不失教師威信的良好師生關係:友好親密朋友式的師生情誼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正面情緒,甚至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爲獲取教師的關注表揚而全神貫注,最大程度發揮了學習潛力;必要的教師威信又是課堂教學秩序的有力保障,它確保了指令傳達、執行的順暢,也就間接保證了教學效率;

二、訓練有素的行爲方式和規範有序的習慣養成:無論課前班長整理班務,領讀還是翻書、握書朗讀的統一動作;不管是各種形式朗讀的熟練操作,還是背寫字口訣時的流利,都可看出林老師對日常行爲規範抓得踏實嚴格。“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節課的成功總涉及平日的諸多因素。

三、最重要的一點:生字教學與文字朗讀體會的高度結合,使得生字詞以多種意義豐富、極具情境性的面貌出現。因而學生雖然只是在教師引導下不斷地讀、認、講、說、寫,但主觀接納的意識強烈,絲毫不覺厭倦。或許,這是識字教學在新的教育形勢下其中一條路:打破字、詞、句、篇之間的界限,以情爲主線索來組織課堂結構。

人之所長,便是己之不足。上述三點,尤其是第三點,爲自身的教學提供了一個優秀的範本,爲矯正自己在識字教學中的迷誤指明一個方向。